居住区的规划结构与形态课件
合集下载
居住区的规划结构与形态课件

小学规划布置
❖ 是居住小区公建中占地与建筑面积最大的项目。 ❖ 入学人数占居住区人口比例:小学10%
小学选址
❖ 为便于就近上学 ,服务半径小学 500米。
❖ 不宜紧靠住宅, 以减少对居住的 干扰。
❖ 良好的日照与通 风,并远离铁路 、城市交通干道 。
小学设计要求
❖ 教学用房底层满窗日照不小于2小时。 ❖ 学校主要出入口不宜开向城镇干道。如无法避免,门前应留缓冲地带。 ❖ 主要教学用房的外墙面与铁路距离不应小于300米。如不能满足,应采取隔
构图(最好用有颜色的笔),并以文字形式试对 小区规划进行简要说明
2、居住区规划结构的基本形式及结构等级
1)居住区-居住小区(二级结构) 2)居住区-居住组团(二级结构) 3)居住小区-居住组团(二级结构) 4)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三级结构)
3、居住区规划结构的布局形态
3、居住区规划结构的布局形态
住宅用地及构成
❖ 包括住宅建筑基底占地及其四周合理间距内的用地(含宅间绿地 和宅间小路等)的总称
宅间小路:住宅 建筑之间连接各 住宅入口的道路
住宅类别
住宅层数 1-3层 4-6层 7-9层 10层以上
❖ 容积率 ❖ 建筑密度
分类 低层 多层 中高层 高层
公建用地及构成
❖ 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建的、为居民服务和使用的各类设施的用 地,包括公建建筑基底占地及其所属场院、绿地和配建停车场等
中学设置100米直跑道。 ❖ 球场、田径场长轴以南北向为宜。
幼儿园、托儿所规模
❖ 幼托是居住组团级公建占地最大的项目 ❖ 班级人数
小班20-25人;中班26-30人;大班31-35人。 ❖ 班级数 小型规模3-6班;中型规模6-12班;大型规模12-15班
《居住区规划布置》课件

01
绿色生态住宅强调与自 然环境的和谐共生,注 重节能、环保和可持续 发展。
02
绿色生态住宅采用先进 的建筑技术和材料,提 高住宅的能效和环境质 量。
03
绿色生态住宅提倡绿色 出行方式,如步行、自 行车等,减少对环境的 污染。
04
绿色生态住宅还注重绿 化和景观设计,为居民 提供舒适、健康的生活 环境。
组团式
将住宅分成若干组团进行布置,每个组团都有一定的公共绿地和配套 设施。这种布局形式有利于提高居民的归属感和社区凝聚力。
居住区规划布局的实例
北京望京居住区
深圳华侨城居住区
采用混合式的规划布局,结合地形和 环境特点,形成了功能完善、环境优 美的居住社区。
采用组团式的规划布局,每个组团都 有独特的主题和特色,形成了具有文 化内涵的居住社区。
案例三
某生态居住区:采用低车速、低车流的设计理念,主干道宽度适中,次 干道和支路则尽可能窄,以减少车流量。同时设置自行车道和步行道, 鼓励居民采用绿色出行方式。
05
居住区绿化景观规划
居住区绿化景观规划的原则
生态优先原则
确保绿化景观的生态功能,如空气净 化、水土保持等。
人性化原则
满足居民的日常休闲、运动和娱乐需 求。
教育设施
包括幼儿园、小学、中学等教 育机构,为居民提供子女教育 服务。
文化设施
包括图书馆、博物馆、文化中 心等,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
商业设施
包括超市、便利店、餐饮店等 ,为居民提供日常生活所需的 商品和服务。
居住区公共设施规划的实例
实例一
某城市的居住区规划中,根据人口密度和需求,合理配置了各类公共设施,如 学校、医院、商业中心等,大大提高了居民的生活便利性。
居住区规划布局形式ppt课件

优缺点
• 优点:居住区呈现层次递进、起落有致的均衡性
• 缺点:轴线长度较长时,如处理不好易出现单调感 • 适用范围:可高低起落
案例分析
南 北 向 轴 线
案例分析---上海三林苑居住小区 水轴
康有为广场
案例分析---北京吉大城小区 建 筑 空 间 对 称 轴
案例分析
居住区规划布局形式 ——片块式布局
• 适用范围:占地较小,但追求品质的客群的产品
纽约哈姆雷区1199广场住宅区
居住区规划布局形式 ——向心式布局
目录
• 向心式布局的定义 • 向心式布局的优缺点 • 案例分析
定义
将居住空间围绕占主导地位的要素组合 排列,表现出强烈的向心性,并以自然 顺畅的环形路网造就了向心的空间布局。
优缺点
开放式街区的布局营造了“公共性—半 公共性—私密性”层次丰富的空间序列。 组团级道路、公共绿化、沿街建筑界面 的公共空间完全共享。小高层住宅与多 层院落式组团布局疏密有序,贯彻省地 节能理念。
香港置富花园
——住宅和公
布局紧凑,缺点明显
向心式布局---重庆汽车工业园配套居住区
地形分析
用地南北东部均为丘陵,西部为 山沟及南山湖(水库),地形内 部高差可达104米。
整体规划
规划结构分析图
黄色---住宅区 橙色---教育区 紫色---物业 红色---公建
道路、绿化系统分析
居住区规划布局形式 ——隐喻式布局
目录
• 隐喻式布局的定义 • 隐喻式布局的优缺点 • 案例分析
• 缺点:无主次空间之分,缺乏层次感 • 适用范围:居住区规划最常用的一种形式
案例分析:泛海国际居住区
住宅区居住地块被相对开放 的道路网络分为七个相对独 立的居住组团,每个组团都 雕琢成为私密和半私密空间, 其间由绿链连接。这样,不 但保证了空间的私密性,还 使商务、休闲娱乐、运动、 住宅相互各自独立,分区明 确,缔造一个多元共生的都 市“私密花园”。
全版居住区规划.ppt(new).ppt

5
第二节 居住区规划设计基本要素
一、居住区规划设计基本原则
(一)整体性原则 (二)经济性原则 (三)生态性原则 (四)地方性与时代性的原则 (五)超前性与灵活性的原则
.精品课件.
6
二、居住区用地规模与组成
(一)居住区的规模
户数 人口
居住区分级控制规模
居住区
小区
组团
10000—16000
3000—5000
2. 以居住组团为基本单位的居住区
居住区——居住组区
.精品课件.
11
3. 以居住组团和小区为基本单位的居住区
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
.精品课件.
12
第三节 居住区各类用地规划布置
一、居住建筑及其群体空间设计
(一)居住建筑类型选择
1. 居住建筑的类型及其特点
➢ 按平面组成分类:梯间式、内廊式、外廊式、内天井式、
.精品课件.
西、北
北 偏东35°至 北偏西35° 南 偏西25°至 西偏北30° 东、西
西、北
西、西北、北
西、北
西、西北
19
(3)通风
➢ 建筑的高度、进深、长度、外形、迎风位 ➢ 建筑群体的间距、排列组合方式、迎风方位 ➢ 住宅区的合理选址及道路、绿地、水面的合理布局
.精品课件.
20
(4)噪声的防治
.精品课件.
44
.精品课件.
45
2、轴线式:空间轴线,可见或不可见;可见者常为线 性的道路、绿带、水体等构成,不论轴线虚实,都 具有强烈的聚集性和导向性。
一定的空间要素沿着轴线布置,或对称或均衡,形成具有节 奏的空间序列,起着支配全局的作用。
.精品课件.
46
住宅区规划结构及案例分析ppt课件

5
不强调主次等级,将用地成片成块,成组成团地布置,形成片块式布局形式
完整版ppt课件
6
案例分析:万科西山庭院 区位文脉分析
西山庭院位于北京海淀区京密引水渠畔,地段人群很大一部分为知识阶层,以
知识资本完成财富积累,对于高品质的住宅要求凸显出来,对于中国的传统文
化也产生了新的审视
完整版ppt课件
7
◇期望 • 文化的再续 • 延续地脉环境,在
完整版ppt课件
39
广州可逸名庭
两边开口,由窄到宽,逐渐开敞的感觉。
完整版ppt课件
南北向D/H=2.3 东西向D/H=2.8
都处于围合空间 范围,处于喧闹地段, 也可享受安逸的氛围。
40
案例一:遵义市世纪花城居住小区规划设计 • 现状,地形分析
本方案用地位于遵义市红花岗完区整版,pp海t课件尔大道以北紧邻二号小区。41
优点:节省用地 缺点:布局紧凑,开发强度较大,居住品质降低 适用范围 :“集约式”布局由于节省用地,可以同时组织和丰富 居民 的邻里交往及生活活动,尤其适用于旧区改造和用地较为紧张的地区, 在一些用地狭小、地段不规整的区域,也可选择集约式平台布局
居住区规划设计的过程是一个力求不断实现规划目标的过程,其间决定是否能够或 有效地实现规划目标的重要因素是规划结构。一般情况下,居住区的构成要素可划归为 用地、设施、交通、景观、空间五个部分。在考虑具体的居住区规划设计时,构思过程 的第一步往往是对规划结构进行组建的过程 。构成要素被划归为上述五个部分,它们相 互之间存在着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相互重叠交叉的一个半网络的结构关系。居 住区内公共服务设施的布置方式和城市道路(包括公共交通的组织)是影响居住区规划结构 的两个重要方面,也是居住区规划结构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此外,居民行政管理体制、 城市规模、自然地形的特点和现状条件等对居住区规划结构也有一定的影响。
《居住区规划》PPT课件

人的因素:人口结构i、素质、居民行为、心理
社会的因素:制度、政策等 居住区分级控制规模
规模分级:
居住区
小区
组团
户数 10000—15000
2000—4000
300——700
人口 30000—50000
7000—15000
1000—3000
13
一、居住区的组织构成
用地项目:
住宅用地包括住宅建筑的基底占地及其四周合理间距内的用地(含宅 旁绿地、宅间小路、家务杂院等)。
14
15
16
17
二、住区规划设计的任务与要求
为居民解决、合理地创造一个满足日常物质和
文化生活需要的方便、舒适、卫生、安全、优 美的环境。
居住区规划要求
满足总体规划及近期建设要求 考虑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及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做到恰当、相应的
安排 适应居民生活习惯 考虑居住区所处地的自然、气候等条件 有发展的可能
集约化
社区化
生态化
有机化
智能化
颐养化
11
第一节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
一、居住区的组织构成 二、住区规划设计的任务与要求 三、住区设计的内容与成果 四、住区规划设计基础资料
12
一、居住区的组织构成
基本要素:
物质要素:
责任因素:地形、地质、水文、气象、植物等
人工因素
精神要素:
我国住宅建设投资比例的发展
1949—1978年 1979—1989 1991 2000
0.78%
1.0% 3.67% > 5%
10
三、展望 国际居住标准 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孙中山 最低标准:每人一个床
文明标准:每户一套房
居住区规划第一讲规划结构演示课件

9
二、居住区规模分级及用地分类构成
10
一、基本概念
(一)居住区规模分级 住宅区按照人口规模可分为居住区、小区、组团三级。
户数(户)
居住区 10000-16000
小区 3000-5000
人口(人) 30000-50000 10000-15000
组团 300-1000
1000-3000
11
二、居住区用地分类构成
32
三、居住区规划布局结构
33
三、居住区规划布局结构
5)集约式布局 将住宅与公共配套设施 集中紧凑布置,并开发 地下空间,依靠科技进 步,使地上地下空间垂 直贯通,室内室外空间 渗透延伸,形成居住生 活功能完善,水平—— 垂直空间流通的集约式 整体空间。
24
三、居住区规划布局结构
25
三、居住区规划布局结构
2)轴线式布局 空间轴线:道路、绿带、水体 ■具有强烈的聚集性和导向性。一定的空间要素沿轴布置, 或对称或均衡,形成具有节奏的空间序列,起着支配全局的 作用。
26
轴线式布局——水轴
27
轴线式布局——路轴
28
轴线式布局——建筑空间对称轴
29
15
二、居住区用地分类构成
4) 公共绿地(R04) 指满足规定的日照要求,适于安排游憩活动场地的居民共享集中 绿地(包括居住区公园、居住小区小游园、组团绿地以及其他具 有一定规模块状、带状公共绿地)。
16
二、居住区用地分类构成
居住区用地平衡控制指标(%)
用地构成
居住区
1.住宅用地(R01) 50~60 2.公建用地(R02) 15~25
轴线式布局——多轴线
30
三、居住区规划布局结构
二、居住区规模分级及用地分类构成
10
一、基本概念
(一)居住区规模分级 住宅区按照人口规模可分为居住区、小区、组团三级。
户数(户)
居住区 10000-16000
小区 3000-5000
人口(人) 30000-50000 10000-15000
组团 300-1000
1000-3000
11
二、居住区用地分类构成
32
三、居住区规划布局结构
33
三、居住区规划布局结构
5)集约式布局 将住宅与公共配套设施 集中紧凑布置,并开发 地下空间,依靠科技进 步,使地上地下空间垂 直贯通,室内室外空间 渗透延伸,形成居住生 活功能完善,水平—— 垂直空间流通的集约式 整体空间。
24
三、居住区规划布局结构
25
三、居住区规划布局结构
2)轴线式布局 空间轴线:道路、绿带、水体 ■具有强烈的聚集性和导向性。一定的空间要素沿轴布置, 或对称或均衡,形成具有节奏的空间序列,起着支配全局的 作用。
26
轴线式布局——水轴
27
轴线式布局——路轴
28
轴线式布局——建筑空间对称轴
29
15
二、居住区用地分类构成
4) 公共绿地(R04) 指满足规定的日照要求,适于安排游憩活动场地的居民共享集中 绿地(包括居住区公园、居住小区小游园、组团绿地以及其他具 有一定规模块状、带状公共绿地)。
16
二、居住区用地分类构成
居住区用地平衡控制指标(%)
用地构成
居住区
1.住宅用地(R01) 50~60 2.公建用地(R02) 15~25
轴线式布局——多轴线
30
三、居住区规划布局结构
《居住区的规划设计》课件

04 居住区环境设计
绿化环境设计
绿化覆盖率
确保居住区内绿地面积足够,提 高居住环境的绿化覆盖率,为居 民提供清新的空气和宜人的休闲
场所。
植物种类选择
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选择 适宜的植物种类,包括乔木、灌木 、花卉等,以丰富绿化层次和色彩 。
绿化布局
合理规划绿化布局,将公共绿地、 宅旁绿地、道路绿化等有机结合, 形成完整的绿化系统。
《居住区的规划设计》ppt课件
•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 • 居住区规划布局设计 • 居住区建筑设计 • 居住区环境设计 • 居住区规划设计实践案例
01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
定义与目标
定义
居住区规划设计是对城市中住宅 集中区的规划布局、建筑设计、 景观环境等进行综合设计的过程 。
目标
创造宜居、舒适、安全、美丽的 居住环境,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 ,提升城市整体形象。
水景环境设计
1 2 3
水景类型
根据居住区的规模和定位,设计不同类型的水景 ,如池塘、溪流、喷泉等,以增加居住区的灵气 和活力。
水质保障
采取有效的水质保障措施,如定期换水、过滤设 备等,确保水景的清洁卫生,为居民提供安全、 舒适的休闲环境。
水景与建筑、环境的融合
将水景与周围的建筑和环境相融合,形成和谐统 一的整体效果,提升居住区的品质。
THANKS 感谢观看
住宅组团布局
总结词
住宅组团布局是居住区规划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居民的生活品质和社区氛围。
详细描述
住宅组团布局应注重多样性和协调性,以营造宜居的社区环境。在规划住宅组团时,应根据居民的需求和喜好, 设计不同类型和风格的住宅,以满足不同家庭和生活方式的需求。同时,住宅组团布局应考虑日照、通风等因素 ,以提高居住的舒适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图(最好用有颜色的笔),并以文字形式试对 小区规划进行简要说明
2、居住区规划结构的基本形式及结构等级
1)居住区-居住小区(二级结构) 2)居住区-居住组团(二级结构) 3)居住小区-居住组团(二级结构) 4)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三级结构)
3、居住区规划结构的布局形态
3、居住区规划结构的布局形态
小区由东向西设置一条弧形的商业 步行街,商业,娱乐,运动设施及 公共建筑与绿化融汇成一个绿色休 闲走廊
1.3.2 公共服务设施分级与布局
1)商业设施规划布置:住区商业面积的控制
❖ 对于住区商业而言,单元面积宜小不 宜大,据分析一家小型服装便利店适 宜的经营面积在30平左右,而一家小 型餐饮店的经营面积一般也在50平左 右即可。
1)底层是公建的住宅或住宅公建综合楼用地面积如何确定? 按住宅和公建各占该幢建筑总面积的比例分摊用地,分别计
入住宅用地和公建用地;
2)底层架空建筑用地面积如何确定? 按底层及上部建筑的使用性质及其各占该幢建筑总建筑面积
的比例分摊用地面积,并分别计入有关用地内;
1.3.2 公共服务设施分级与布局
居住区的公建按使用性质分为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 商业服务、金融邮电、市政公用和行政管理及其它共八大类。
住宅用地及构成
❖ 包括住宅建筑基底占地及其四周合理间距内的用地(含宅间绿地 和宅间小路等)的总称
宅间小路:住宅 建筑之间连接各 住宅入口的道路
住宅类别
住宅层数 1-3层 4-6层 7-9层 10层以上
❖ 容积率 ❖ 建筑密度
分类 低层 多层 中高层 高层
公建用地及构成
❖ 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建的、为居民服务和使用的各类设施的用 地,包括公建建筑基底占地及其所属场院、绿地和配建停车场等
居住区用地平衡控制指标(%)
Hale Waihona Puke 用地构成居住区小区
组团
1.住宅用地(R01)
50~60
55~65
70~80
2.公建用地(R02) 3.道路用地(R03) 4.公共绿地(R04)
居住区用地(R)
15~25 10~18 7.5~18
100
12~22 9~17 5~15 100
6~12 7~15 3~6
100
地形分析
用地南北东部均为丘陵,西部为 山沟及南山湖(水库),地形内 部高差可达104米。
整体规划
3、居住区规划结构的布局形态
2)“围合式”布局形态
• 住宅沿着基地外围周边布置,形成一定数量的次要空间并共同围绕 一个主导空间,构成后的空间无方向性,主入口按环境条件可设于 任一方位,中央主导空间一般尺度较大,统率次要空间,也可以其 形态的特异突出其主导地位。围合式布局可有宽敞的绿地和舒适的 空间,日照、通风和 视觉环境相对较好,但要注意控制适当的建筑 层数。
1.3.2 公共服务设施分级与布局
1)商业设施规划布置
❖ 商业活动的成功与否关键 在于是否能够有效地吸引 人流。因此,商业应设于 人流量多且易于到达的区 域。
❖ 现在多数商业都集中设在 居住区的主要出入口附近 ,且面向居住区外,形成 一个商业带,这种商业设 施在商业运作上较为方便 灵活,管理也能一步到位 。
1)交通方式与交通组织
按交通工具分:
机动车交通 非机动车交通 步行交通
交通组织方式:
人车分行 人车混行 人车共存
2)道路网络
1.3.4 绿地系统
居住区绿地包括公共绿地、宅旁 绿地、配套公建所属绿地和 道路绿地。
1.3.4 绿地系统
居住区绿地包括公共绿地、宅旁 绿地、配套公建所属绿地和 道路绿地。
❖ 优点:“围合式”住宅能形成有效的社区边界,创造出一个良好 私密性的生活空间。“围合”在心理上给人以安全感和归属感, 使居民有互相交往的愿望,形成“熟人社区”。另外,“围合式 ”社区规模较小,容易封闭,这样儿童能安全地在社区里面玩耍 ,老人也可以随意走动,比较符合中国人的传统生活习惯
❖ 缺点: “围合式”住宅从通风、日照的角度讲不如敞开式,比如 楼宇中间的绿化得不到充足的光照和通风
绿地规划应保留和利用规划范围内 已有树木和绿地,采用集中和分散相结合, 点、线、面相结合的形式。
宜形成以相应公共绿地为中心,空间 上有层次、具有景观多样性的绿地系统
作业2:居住区用地构成图
❖ 住宅用地构成图 ❖ 公建用地构成图 ❖ 道路红线示意及建筑线示意图 ❖P69(图3-1-1) P77[图3-1-4(d)] 附道路结
构图中心,同时结合布置公共服务设施,形成居住中心。
3、居住区规划结构的布局形态
1)“中心式”布局形态
❖ 苏州枫情水岸 ❖ 有明确的中心区域绿地,共享空
间,以环状路网表现 ❖ 外围为居住组团 ❖ 围而不合,空间流畅飘逸
向心式布局---重庆汽车工业园配套居住区
以大面积的湖 景及配套形成 构图中心,各 分区围绕其分 布
当小区路设有人行便道时 , 人行便道计入道路用地面 积;
道路用地面积不包括宅 间小路
1、道路红线: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边界线 2、建筑控制线:建筑物基底位置的控制线
道路红线示意图
基地内如有上述不同的三条 线,那么由道路中心至基地 的顺序基本上为:道路红线 、用地红线、建筑红线。
建筑线示意图
卫生站:1—1.5万人设一处,建筑面积300 ㎡,用地面积500㎡。
1.3.2 公共服务设施分级与布局
4) 社区服务设施规划
❖ 宜与居住区活动中心结合设置,或设在住宅底部,服务 半径不超过500米。
金融邮电设施项目设置规定 行政管理设施设置规定
1.3.3 道路系统
居住区道路是城市道路的延续,是住区的空间骨架,支撑起 住区的各个功能区。
道路用地及构成
❖ 包括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及非公建配建的居民汽车地面停 放场地等(面积怎么算?)
❖ 居住区道路:划分小区 的道路(细双实线), 按红线宽度计算;
❖ 小区路:划分组团的道 路(粗单实线),按路 面宽度计算
❖ 组团路:上接居住区或 小区路,下连宅间小路 的道路),按路面宽度 计算
❖ 幼托的总平要保证活动室和室外活动场地有良好的朝向。 ❖ 室外要有一定面积的硬地和活动机械。 ❖ 层高以1-2层为主,也可考虑局部三层。 ❖ 应设有集中绿化园地,并严禁种植有毒带刺植物。
幼儿园布置图式
❖ 布置于组团之间 ❖ 布置于组团内 ❖ 布置于小区中心
1.3.2 公共服务设施分级与布局
3)医疗卫生设施规划布置
各组团以中央水景为核心,形成围合式布局。
3、居住区规划结构的布局形态
3)“轴线式”布局形态
❖ 空间轴线或可见或不可见,可见者常为线性道路、绿化 带、水体等构成,但不论轴线的虚实,都具有强烈的聚 集性和导向性。一定的空间要素沿轴布置,或对称或不 对称,形成具有节奏的空间序列
❖ 优点:居住区呈现层次递进、起落有致的均衡性 ❖ 缺点:轴线长度较长时,如处理不好易出现单调感
况、住房状况等。 (2) 实况调查
对居住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公园场地等使用状况等的调查。 (3) 评价调查
对目前公共设施、居住环境等满意、合理、方便等程度的调 查。 (4) 意向调查
对各种设施、场地等的布置位置、数量、距离等的意愿。
1.2 居民调查
B. 调查的方法 (1) 问卷调查(广泛,常用) (2) 访谈调查(针对性,补充和深入) (3) 观察调查(场地行为描述)
公共绿地及构成
公共绿地指满足规定的日照要求、适合于安排游憩活动设 施的、供居民共享的集中绿地,包括居住区公园、居住小区游 园和组团绿地及其它块状带状绿地等。
1)绿地率:距建筑外墙1.5米、距道路边线1米以内的及地表 覆土一般达不到3米深度的用地,不得计入绿化用地
2)绿化率:有长草的即可计入
其它情况:
❖ 当然商铺也不能一味地追求小面积, 面积过小,商铺承受的业态会受到限 制。
❖ 现在住宅设计规范已明确规定,餐饮 类商业不宜放在居民楼内,沿街布置 的话,也应放在下风口。居民楼内不 应布置产生噪声、振动和污染环境卫 生的商店。
1.3.2 公共服务设施分级与布局
2)教育设施规划布置
❖ 居住区教育设施包括中学(居住区级)、小学、幼儿园(居 住小区级)和托儿所(组团级)。
交车站距离不会太远。一般地,最好不大于500米; ❖ 2)学生上下学不应跨越城市交通干道,以确保安全; ❖ 3)公共服务设施尽量接近居民,满足最低服务半径(一般地,小
区级400-500米)。
1.2 居民调查
A. 调查的内容
(1) 居民基本情况调查 年龄、性别、职业、受教育的程度、家庭人口结构、经济状
如果居住区处于郊区,或者出 入口附近没有合适的沿街面可用, 而小区人口又较多,需要配置一定 量的配套商业时,就出现了一种新 的折中的社区商业形态——内街式 商业,即在居住区出入口内主要人 流方向的一侧或两侧设商铺。
以引进欧洲式的小镇商铺形式为主 题,创开放式商场先河。吸引了很 多家商家在这里经营。
南 北 向 轴 线
北京吉大城小区
康有为广场
建 筑 空 间 对 称 轴
3、居住区规划结构的布局形态
4)“隐喻式”布局形态
❖ 将某种事物作为原型,经过概括、提炼、抽象成建筑与 环境的形态语言,使人产生视觉和心理上的某种联想与领 悟,从而增强环境的感染力,构成了“意在象外”的境 界升华
❖ 优点:具视觉及心理感染力,客户感知度强 ❖ 缺点:易流于形式,难以做到形、神、意融合
1.3 居住区的构成要素
❖ 用地 ❖ 设施 ❖ 交通 ❖ 景观 ❖ 空间
1.3.1 用地规模
居住区、小区、组团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构成居住区 用地的四项用地比例关系要与相应等级的人口规模对应。 因此,必须在规划中统一核算用地平衡。作用: 1)对居住区土地使用现状进行分析,作为调整用地和制定规划
2、居住区规划结构的基本形式及结构等级
1)居住区-居住小区(二级结构) 2)居住区-居住组团(二级结构) 3)居住小区-居住组团(二级结构) 4)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三级结构)
3、居住区规划结构的布局形态
3、居住区规划结构的布局形态
小区由东向西设置一条弧形的商业 步行街,商业,娱乐,运动设施及 公共建筑与绿化融汇成一个绿色休 闲走廊
1.3.2 公共服务设施分级与布局
1)商业设施规划布置:住区商业面积的控制
❖ 对于住区商业而言,单元面积宜小不 宜大,据分析一家小型服装便利店适 宜的经营面积在30平左右,而一家小 型餐饮店的经营面积一般也在50平左 右即可。
1)底层是公建的住宅或住宅公建综合楼用地面积如何确定? 按住宅和公建各占该幢建筑总面积的比例分摊用地,分别计
入住宅用地和公建用地;
2)底层架空建筑用地面积如何确定? 按底层及上部建筑的使用性质及其各占该幢建筑总建筑面积
的比例分摊用地面积,并分别计入有关用地内;
1.3.2 公共服务设施分级与布局
居住区的公建按使用性质分为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 商业服务、金融邮电、市政公用和行政管理及其它共八大类。
住宅用地及构成
❖ 包括住宅建筑基底占地及其四周合理间距内的用地(含宅间绿地 和宅间小路等)的总称
宅间小路:住宅 建筑之间连接各 住宅入口的道路
住宅类别
住宅层数 1-3层 4-6层 7-9层 10层以上
❖ 容积率 ❖ 建筑密度
分类 低层 多层 中高层 高层
公建用地及构成
❖ 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建的、为居民服务和使用的各类设施的用 地,包括公建建筑基底占地及其所属场院、绿地和配建停车场等
居住区用地平衡控制指标(%)
Hale Waihona Puke 用地构成居住区小区
组团
1.住宅用地(R01)
50~60
55~65
70~80
2.公建用地(R02) 3.道路用地(R03) 4.公共绿地(R04)
居住区用地(R)
15~25 10~18 7.5~18
100
12~22 9~17 5~15 100
6~12 7~15 3~6
100
地形分析
用地南北东部均为丘陵,西部为 山沟及南山湖(水库),地形内 部高差可达104米。
整体规划
3、居住区规划结构的布局形态
2)“围合式”布局形态
• 住宅沿着基地外围周边布置,形成一定数量的次要空间并共同围绕 一个主导空间,构成后的空间无方向性,主入口按环境条件可设于 任一方位,中央主导空间一般尺度较大,统率次要空间,也可以其 形态的特异突出其主导地位。围合式布局可有宽敞的绿地和舒适的 空间,日照、通风和 视觉环境相对较好,但要注意控制适当的建筑 层数。
1.3.2 公共服务设施分级与布局
1)商业设施规划布置
❖ 商业活动的成功与否关键 在于是否能够有效地吸引 人流。因此,商业应设于 人流量多且易于到达的区 域。
❖ 现在多数商业都集中设在 居住区的主要出入口附近 ,且面向居住区外,形成 一个商业带,这种商业设 施在商业运作上较为方便 灵活,管理也能一步到位 。
1)交通方式与交通组织
按交通工具分:
机动车交通 非机动车交通 步行交通
交通组织方式:
人车分行 人车混行 人车共存
2)道路网络
1.3.4 绿地系统
居住区绿地包括公共绿地、宅旁 绿地、配套公建所属绿地和 道路绿地。
1.3.4 绿地系统
居住区绿地包括公共绿地、宅旁 绿地、配套公建所属绿地和 道路绿地。
❖ 优点:“围合式”住宅能形成有效的社区边界,创造出一个良好 私密性的生活空间。“围合”在心理上给人以安全感和归属感, 使居民有互相交往的愿望,形成“熟人社区”。另外,“围合式 ”社区规模较小,容易封闭,这样儿童能安全地在社区里面玩耍 ,老人也可以随意走动,比较符合中国人的传统生活习惯
❖ 缺点: “围合式”住宅从通风、日照的角度讲不如敞开式,比如 楼宇中间的绿化得不到充足的光照和通风
绿地规划应保留和利用规划范围内 已有树木和绿地,采用集中和分散相结合, 点、线、面相结合的形式。
宜形成以相应公共绿地为中心,空间 上有层次、具有景观多样性的绿地系统
作业2:居住区用地构成图
❖ 住宅用地构成图 ❖ 公建用地构成图 ❖ 道路红线示意及建筑线示意图 ❖P69(图3-1-1) P77[图3-1-4(d)] 附道路结
构图中心,同时结合布置公共服务设施,形成居住中心。
3、居住区规划结构的布局形态
1)“中心式”布局形态
❖ 苏州枫情水岸 ❖ 有明确的中心区域绿地,共享空
间,以环状路网表现 ❖ 外围为居住组团 ❖ 围而不合,空间流畅飘逸
向心式布局---重庆汽车工业园配套居住区
以大面积的湖 景及配套形成 构图中心,各 分区围绕其分 布
当小区路设有人行便道时 , 人行便道计入道路用地面 积;
道路用地面积不包括宅 间小路
1、道路红线: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边界线 2、建筑控制线:建筑物基底位置的控制线
道路红线示意图
基地内如有上述不同的三条 线,那么由道路中心至基地 的顺序基本上为:道路红线 、用地红线、建筑红线。
建筑线示意图
卫生站:1—1.5万人设一处,建筑面积300 ㎡,用地面积500㎡。
1.3.2 公共服务设施分级与布局
4) 社区服务设施规划
❖ 宜与居住区活动中心结合设置,或设在住宅底部,服务 半径不超过500米。
金融邮电设施项目设置规定 行政管理设施设置规定
1.3.3 道路系统
居住区道路是城市道路的延续,是住区的空间骨架,支撑起 住区的各个功能区。
道路用地及构成
❖ 包括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及非公建配建的居民汽车地面停 放场地等(面积怎么算?)
❖ 居住区道路:划分小区 的道路(细双实线), 按红线宽度计算;
❖ 小区路:划分组团的道 路(粗单实线),按路 面宽度计算
❖ 组团路:上接居住区或 小区路,下连宅间小路 的道路),按路面宽度 计算
❖ 幼托的总平要保证活动室和室外活动场地有良好的朝向。 ❖ 室外要有一定面积的硬地和活动机械。 ❖ 层高以1-2层为主,也可考虑局部三层。 ❖ 应设有集中绿化园地,并严禁种植有毒带刺植物。
幼儿园布置图式
❖ 布置于组团之间 ❖ 布置于组团内 ❖ 布置于小区中心
1.3.2 公共服务设施分级与布局
3)医疗卫生设施规划布置
各组团以中央水景为核心,形成围合式布局。
3、居住区规划结构的布局形态
3)“轴线式”布局形态
❖ 空间轴线或可见或不可见,可见者常为线性道路、绿化 带、水体等构成,但不论轴线的虚实,都具有强烈的聚 集性和导向性。一定的空间要素沿轴布置,或对称或不 对称,形成具有节奏的空间序列
❖ 优点:居住区呈现层次递进、起落有致的均衡性 ❖ 缺点:轴线长度较长时,如处理不好易出现单调感
况、住房状况等。 (2) 实况调查
对居住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公园场地等使用状况等的调查。 (3) 评价调查
对目前公共设施、居住环境等满意、合理、方便等程度的调 查。 (4) 意向调查
对各种设施、场地等的布置位置、数量、距离等的意愿。
1.2 居民调查
B. 调查的方法 (1) 问卷调查(广泛,常用) (2) 访谈调查(针对性,补充和深入) (3) 观察调查(场地行为描述)
公共绿地及构成
公共绿地指满足规定的日照要求、适合于安排游憩活动设 施的、供居民共享的集中绿地,包括居住区公园、居住小区游 园和组团绿地及其它块状带状绿地等。
1)绿地率:距建筑外墙1.5米、距道路边线1米以内的及地表 覆土一般达不到3米深度的用地,不得计入绿化用地
2)绿化率:有长草的即可计入
其它情况:
❖ 当然商铺也不能一味地追求小面积, 面积过小,商铺承受的业态会受到限 制。
❖ 现在住宅设计规范已明确规定,餐饮 类商业不宜放在居民楼内,沿街布置 的话,也应放在下风口。居民楼内不 应布置产生噪声、振动和污染环境卫 生的商店。
1.3.2 公共服务设施分级与布局
2)教育设施规划布置
❖ 居住区教育设施包括中学(居住区级)、小学、幼儿园(居 住小区级)和托儿所(组团级)。
交车站距离不会太远。一般地,最好不大于500米; ❖ 2)学生上下学不应跨越城市交通干道,以确保安全; ❖ 3)公共服务设施尽量接近居民,满足最低服务半径(一般地,小
区级400-500米)。
1.2 居民调查
A. 调查的内容
(1) 居民基本情况调查 年龄、性别、职业、受教育的程度、家庭人口结构、经济状
如果居住区处于郊区,或者出 入口附近没有合适的沿街面可用, 而小区人口又较多,需要配置一定 量的配套商业时,就出现了一种新 的折中的社区商业形态——内街式 商业,即在居住区出入口内主要人 流方向的一侧或两侧设商铺。
以引进欧洲式的小镇商铺形式为主 题,创开放式商场先河。吸引了很 多家商家在这里经营。
南 北 向 轴 线
北京吉大城小区
康有为广场
建 筑 空 间 对 称 轴
3、居住区规划结构的布局形态
4)“隐喻式”布局形态
❖ 将某种事物作为原型,经过概括、提炼、抽象成建筑与 环境的形态语言,使人产生视觉和心理上的某种联想与领 悟,从而增强环境的感染力,构成了“意在象外”的境 界升华
❖ 优点:具视觉及心理感染力,客户感知度强 ❖ 缺点:易流于形式,难以做到形、神、意融合
1.3 居住区的构成要素
❖ 用地 ❖ 设施 ❖ 交通 ❖ 景观 ❖ 空间
1.3.1 用地规模
居住区、小区、组团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构成居住区 用地的四项用地比例关系要与相应等级的人口规模对应。 因此,必须在规划中统一核算用地平衡。作用: 1)对居住区土地使用现状进行分析,作为调整用地和制定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