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丘里后现代主义建筑

合集下载

罗伯特·文丘里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之父

罗伯特·文丘里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之父

奖 :1 9 8 9年 , 美 国 建 筑 师 学 会 授 予 里 获 普 利 兹 克 建筑 奖 ( 图 1) 。
因 其 独 特 的 理 论 思 想 及 设 计 作 以 现 代 主 义 为 主 流 的 时 期 , 特 别 是 向 主 流 建 筑 设 计 师 认 为 是 非 正 统 分 子 的 越 来 越 排 斥 建 筑 的 多 种 可 能 性 , 对 建

程 中 , 一 方 面 他 传 授 自 己 的 设 计 思
对 现 代 主 义 、 国 际 主 义 有 了 更 加 深 入 想 : 另 一 方 面 ,宾 夕 法 尼 亚 大 学 优 越
美 国俄 亥俄 州奥 伯 林 美 术馆 (1 9 7 3 的理 解 ,同 时 ,三 位 大 师 试 图 对 密 斯 的 研 究 条 件 也 丰 富 了文 丘 里 的 设 计 思
— —
罗伯 特 ・文丘 里 u
罗 伯 特 ・文 丘 里 (R 0 b e r t
V e n t u r i )( 图 1)的 后 现 代 主 义 建 筑 理 论 思 想 对 国 际 建 筑 设 计 行 业 具 有 极 其 深 远 的影响 。他 1 96 6年 出 版 的
并 不认 同密斯 ・ 范 ・ 德 ・罗 的 设 计 哲 视 而 不 见 ,一 意 推 行 “ 玻璃 盒子 ” , 名家 名 作 \ 暮- 譬 t 口 _ p i 口 n 。 ∞ ●●●●●● ●●●●●● ●●●●●● ●●●●●● ●●●●●●● ●●●●●● ●●●●●● ●●●●●● ●●●●● 学—— “ 少 就 是 多 ” 。 文 丘 里 在 《建 与传 统隔 离 ,并 且利 用 工业 全球 化 , 罗 伯 特 ・文 丘 里 毕 业 于 普 林 斯 顿 筑 的 复 杂 性 和 矛 盾 性 》和 l 向 拉 斯 维 在 全 球 大 量 重 复 均 质 空 间 。 所 以 ,针 大 学 建 筑 学 院 ,获 硕 士 学 位 。 1 9 5 4 加 斯 学 习 》 两 本 主 要 著 作 中 初 步 表 达 对 现 代 主 义 的 同 一 性 、均 质 性 , 罗 伯 年 ~1 9 5 6 年 , 文 丘 里 在 位 于 意 大 利 罗 了 其 核 心 设 计 思 想 ,并 被 现 代 主 义 和 特 ・文 丘 里 提 出 了 建 筑 的 其 他 维 度 , 代 主 义 的 弊 端 。 这 对 于 当 时 的 主 流 设 马 的 美 国 艺 术 学 院 学 习 深 造 ,这 对 他 国 际 主 义 的 主 流 设 计 师 认 为 是 后 现 代 即通 过重 申复 杂性和 矛盾性 来揭 露现

文丘里·后现代主义建筑

文丘里·后现代主义建筑

罗伯特· 文丘里-设计历程

1925年6月25日出生子美国费城; 1943-1950年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建筑学院; 1950年攻读硕士学位,曾在建筑师沙里宁 与路易斯康手下工作过; 1964年与洛奇合开建筑事务所; 1957年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和耶鲁大学任教; 1989年普林斯顿大学‘胡应湘堂’设计获 AIA荣誉奖; 1991年获昔里兹克奖。
罗伯特· 文丘里-重要事迹

1925年6月25日生于费城,就学于普林斯顿大 学建筑学院,1950年获硕士学位,1954- 1956年在罗马的美国艺术学院学习,后曾在 O· 斯托诺洛夫、E· 沙里宁、L· 卡恩等人的事务所 任职。1957-1965年在宾西法尼亚大学建筑 系任教。1958年起在费城开设共同事务所。 1964年和洛奇一起开办事务所。1965年曾代 表美国国务院赴苏联讲学。1966年任罗马美 国艺术学院住宅建筑师及该学院理事(1966 -1971),1977年任普林斯顿大学建筑与城 市设计学院顾问。


文丘里的创意经常被别人模仿,比如山形 房屋的前壁常常由分离的部分和凹进的中 心部分隔开。在他的设计中,他常常用大 面积的窗户去扩大传统的半圆形窗户,这 样的圆形窗在他设计的建筑中经常出现。 文丘里总在盛大的背景下将联系和同化合 为一体,使他的建筑以一种和谐的方式与 当地的环境相得益彰。他们不会因为已有 的目的而忽视四周的环境,他这样说道: “我喜欢建筑中的复杂性和对立性,这建立 在近代观点的模糊性和丰富度中,还包含 在与艺术的联系之中”。


其矛盾,在于对称立面上的诡异变调。强调对称轴线的细部有 圆拱(线脚而已并且断了)、横梁(硬嵌进去的)和方门洞 (里面的墙一半是斜的,门歪在一侧,从正面看不见,只有歪 着的门灯露出来),还有轴线上一道深深裂隙。紧贴轴线后部, 有工作室和壁炉上方的烟道高起,略微偏斜,把立面的表情拉 成斜眉耷眼。右边是以五个窗口正方形组成。但左边的则是一 个小窗口和由四个方形所结合成的大窗口,虽然在面积比例上 是相同的但是分割的方式却是完全不同,用行话讲,这就叫“平 衡而不对称”。 由于沿用了16世纪意大利建筑家帕拉第奥(A.Palladio)的建 筑型式,它成为沿街立面上具有纪念意义的代表性建筑居,在 一种人生思考的关怀之中,空间明晰,装饰温情,并以一种具 有纪念意义的方式站在路人的视野中,也是一种居住的豪迈。

罗伯特·文丘里

罗伯特·文丘里
▪平面与立面在水平与垂直方 向上有相同的分割手法,属于1:1的推导手法,同时,平面由于功 能需要,具有更大的包性。
母亲之家
内部分析
▪首层包括主卧室,客卧,起居室,用餐室与厨房。
▪功能布局在中轴线两侧则是不对称的。中央是开敞的 起居厅,左边是卧室和卫浴,右边是餐厅,厨房和后院, 反映出古典对称布局与现代生活的矛盾。
现代主义建筑
MODERNISM ARCHITECTURE
后现代主义建筑
POST-MODERN ARCHITECTURE
后现代仅仅是现代主义的一个阶段
R·斯特恩将其视为特定的建筑风格,概括出三大特征:
后现代主义只是一种思潮,意图于修正现代建筑运动
文脉、隐喻、装饰
中的片面倾向,特别是国际式风格的平淡、冷漠、过于简单化
▪在20世纪60年代的反思风潮里,文丘里的主意在很长一段时间 里都受到了冷落。知子莫若母,为了让儿子的才华得到施展,他 的母亲出头做了他的委托人,请他为她设计一处住宅,即为栗子 山母亲住宅。在几乎所有人都无法理解他的想法时,文丘里始终 坚持自己的看法,不愿屈就时代潮流。
母亲之家
概况
▪在介绍这个作品时,文丘里写道:“这是一 座承认建筑复杂性与矛盾性的建筑,它既复 杂又简单,既开敞又封闭,既大又小,某些 构件在这一层次上是好的在另一层次上不 好.........” ▪这个建筑代表了后现代主义。文丘里提出了 保持传统的做法是“利用传统部件和适当引 进新的部件组成独特的总体”,“通过非传 统的方法组合传统部件”。
母亲之家
建筑综述——色彩
整体采用黄褐色,给人以温和高雅的感觉,创造了一种朴素无华的气氛,采用 暖色系,特别适合人居住
母亲之家
建筑综述——装饰
▪文丘里认为把时代运动推向前进的实施方案就是—采用 装饰。 然而,我们也不能完全的复古怀旧,否则,还有什么时代 可言? ▪时代在进行,我们需要新的属于我们自己的装饰,文丘 里的做法就是“利用传统部件和适当引进新的部件组成独 特的总体”,“通过非传统的方法组合传统部件。

文丘里的建筑思想“两面性”对建筑保护和创新的启示

文丘里的建筑思想“两面性”对建筑保护和创新的启示

2 .文丘 里思 想温和 的 一面和 温和 的意 义
文丘 里 在《 建 筑 的复 杂 性 和矛 盾 性 》 的第 一 部 分 “ 错 综 复 杂 的建 筑 ” 还 有

倦, 换句话说, 就是时代对建筑的形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建筑应该顺应时代,
过 渡 到更 具有 观 赏性 、 轻松 、 活泼 、 装饰 性 的风 格上 来 。后现 代 主 义就 是 在这
我爱建者而他却从未自称首领相反温文尔雅地提出不同于后现代主义的创作筑的复杂和矛盾我喜欢建筑的杂而不要纯要折中而不要干净宁目标即少一点狂想多一点现实他建议对城市景观的习俗要素稍事修可要曲折而不要直率宁可要含糊不要分明及恼人又有趣宁要改而深深影响到文脉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建筑 结构
爨墨 豳
文丘 里 的建筑思想“ 两面性 ’ ’ 对建筑保护和创新 的启示
改, 而深 深影 响 到文 脉 , 已收 到事 半功倍 的效果 。 这 是一 个 明智 的改 良主义建 议, 与革 命性 偏 激不 同 , 后 者对 规 则不 问青 红 皂 白地 一概 加 以破 除 , 从 而 一 些
有 价值 、 有 意义 的东 西也 就 一起 葬送 掉 了 。
般” 而不 要 “ 造作 ” 。 他甚 至 主张 杂乱 而有 活 力胜 过 明显 统 一且 赞成 建 筑 的
李爱 秋 吕达 , 牟 晓梅
廊 坊正元建筑设计有 限公司 0 6 5 0 0 0
河北 廊 坊
黑龙 江 哈尔 滨
1 5 0 0 2 2
黑龙江科技大学
摘要 : 本 文论 述 了后 现代 建 筑 大师 文丘 里建 筑 思想 激进 的一 面- 9温和 的 一面 , 目的是为 揭 示大 师思 想 的产 生 与时代 背 景 的深刻 关系。通过采用剖析文丘里的建筑作品和著作等方法, 总结出关于“ 保护” 和“ 创新” 这对矛盾体关系的实践认识, 纠正当代 中国对待 历史 建 筑保 护和 新 建筑 创 新 的一 些错 误 态度 , 促 进建 筑 创作 的创新 和保 护 历史 建 筑相 统 一。 关键词: 文丘 里 现 代 主义 后现代 主义 两 面性 历史 建筑 保 护 2 0 世纪7 O 年 代 以来 ,世 界大 多 数 的国 家都 处 于社 会 相 对稳 定 的状 态 下 , 加 上科 技 的 发展 , 各 国经 济 日渐繁 荣 。 随着 物 资生 活水 平 的提 高 , 人 们 的思 想 也 更 加 活跃 , 而 国 际主 义 风格 建 筑 的 这种 单 一 、 雷 同 的建 筑 面 貌 开始 感 到 厌

后现代主义建筑

后现代主义建筑

就像这个中心本身可以被视为对于周围“非城市”环境的一种 诙谐的注解一样,在这个广场的设计中建筑师也运用了大量的 参照与对比。下沉式的广场有着与由米开朗基罗设计的罗马坎 皮多利奥广场一样的形式与尺度,只是坎皮多利奥广场是在高 地上,而筑波广场是下沉的。
罗马的坎皮多利奥广场 广场设计的构图中心-跨在马背上的罗马皇帝 奥里留斯铜像
坐落在纽约市曼哈顿区繁华 的麦迪逊大道。约翰逊把这 座高层大楼的外表做成石头 建筑的模样。楼的底部有高 大的贴石柱廊;正中一个圆 拱门高33米;楼的顶部做成 有圆形凹口的山墙 ,有人形 容这个屋顶从远处看去象是 老式木座钟。约翰逊解释他 是有意继承十九世纪末和二 十世纪初,纽约老式摩天楼 的样式。
引用了西 方历史和 现实的建 筑语言,却 表达了日 本的空间 意象
这个城市空间由三个要素组成:一块高起的平台,由白色面砖方 格中填充的红色陶石块铺成;一片下沉的椭圆形区域,以及一个 很富戏剧性的过渡区域,由在这两个层次之间的台阶、坡道和喷 泉组成。
在筑波中心中有米开朗琪罗的罗马卡比广场,柏拉蒂奥的构图 母题,查尔斯.摩尔在新奥尔良意大利广场采用的手法,汉斯.霍 莱因在维也纳旅行社用过的金属树形雕塑,图形与背景反转动 稀烂破风,好莱坞性感明星玛丽莲.梦露的“梦露曲线”……但 这一切绝非生硬拼在一起,而是“把历史性,文脉在一瞬间的 闪烁中燃烧起来,包含着焰火富、色彩的丰富以及历 史风格的折衷表现,综 合了画家和建筑师的双 重技艺。 这个方形大楼表面具有 简单而色彩丰富的不同 材料装饰。从结构整体 来看,这个建筑依然是 现代主义的,但是,由 于采用了大量的装饰细 节,它又具有非常浓厚 的装饰性,完全与现代 主义、国际主义的冷漠、 非人格化风格不同。
斯图加特新美术馆采用横躺的日 字形平面布局中央是圆形空间没 有顶,人走进那个地方,在石块围 成的桶形空间中,会联想起古罗 马的斗兽场.展室部分有一条屋 檐做成简单的凹形,散发出古埃 及神庙的信息

后现代主义建筑-Yeva详解

后现代主义建筑-Yeva详解

文丘里批评现代主义建筑师热衷于革新而忘了自己应是“保持传统 的专家”。文丘里提出的保持传统的做法是
。他主张汲取民间建筑的手法,特别赞赏美国商业街道上自发 形成的建筑环境。文丘里概括说:
。实际上,这就是后现代主义 建筑师的基本创作方法。
文丘里
罗伯特·文丘里于1925年出生于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费城,是世界
美国电话电报大楼
建筑师为约翰逊,该建筑 坐落在纽约市曼哈顿区繁华的 麦迪逊大道。约翰逊把这座高 层大楼的外表做成石头建筑的 模样。楼的底部有高大的贴石 柱廊;正中一个圆拱门高33米 ;楼的顶部做成有圆形凹口的 山墙 ,有人形容这个屋顶从远 处看去象是老式木座钟。约翰 逊解释他是有意继承十九世纪 末和二十世纪初,纽约老式摩 天楼的样式。

’的桂冠。
Ca s e
案 例
01 美国俄亥俄州奥柏林学院爱伦美术馆扩建部分
02
美国波特兰市政大楼
03
美国电话电报大楼
美国俄亥俄州奥柏林学院爱伦美术馆扩建部分
1976年,在美国俄亥俄州 建成的奥柏林学院爱伦美术馆 扩建部分与旧馆相连,墙面的 颜色、图案与原有建筑有所呼 应。在一处转角上,孤立地安 置着一根木制的、变了形的爱 奥尼式柱子,短粗矮胖,滑稽 可笑,得到一个绰号叫“米老 鼠爱奥尼”。这一处理体现着 文丘里提倡的手法:它是一个 片段、一种装饰、一个象征, 也是“通过非传统的方式组合 传统部件”的例子。
美国波特兰市政大楼
是美国第一座后现代主义 的大型官方建筑。楼高15层, 呈方块体形。外部有大面积的 抹灰墙面,开着许多小方窗。 每个立面都有一些古怪的装饰 物,排列整齐的小方窗之间又 夹着异形的大玻璃墙面。屋顶 上还有一些比例很不协调的小 房子,有人赞美它是“以古典建 筑的隐喻去替代那种没头没脑 的玻璃盒子”。

从母亲住宅后现代主义建筑理念

从母亲住宅后现代主义建筑理念

从母亲住宅浅析后现代主义建筑理念摘要:建筑发展到今天已成为多元、多义、多种矛盾交叉的综合体。

现代建筑创作虽然日趋多元化方向发展,但是在对环境、地域文化、美学上的思考依旧有所欠缺。

本文通过后现代主义代表大师文丘里及其建筑作品——母亲住宅,简要阐述后现代主义建筑的设计语言与表达方式。

藉此希望人们能从传承与超越的视角上理解后现代建筑及其设计理念,并引发人们对当今建筑设计中缺少地域性和文化性的反思。

关键字:后现代主义文丘里母亲住宅后现代主义建筑语言1.浅析后现代主义建筑与母亲住宅20世纪60-70年代世界设计界设计流派层出不穷,人们都在努力的找寻一种符合当时人们审美需求的设计形式。

在各种流派的碰撞的环境下诞生了所谓的“后现代主义”设计风格,与此同时,美国建筑师罗伯特·文丘里以他撰写的《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被视为“后现代建筑的宣言书”。

为了阐释自己的建筑设计理念,他设计建造了“母亲住宅”,成为后现代主义最早的建筑和其理论的诠释者。

2.文丘里的后现代主义建筑审美后现代主义大师文丘里对设计的理解是“二元化”的,对建筑的理解是复杂与矛盾的。

他注重建筑本身更深层次的内涵和对传统的继承以及建筑环境所表达的内涵上,即对一种建筑情感的追求。

他是用现代的手法把古典的建筑语言抽象化,运用到当时的建筑中,可以说是当时的一种创新。

但是这种创新不是全新的,而是在古典建筑形式基础上作的一定程度的创新。

文丘里设计的建筑总是与社会、文化相关。

他的创意灵感来源于所有的历史建筑和现有模式,因此他所设计的建筑既有个性,又与当地环境紧密相连。

后现代主义设计认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2.1采用装饰文丘里说“既然在技术不先进的古代尚能运用丰富的装饰来表现建筑,而我们拥有先进的技术和材料,为何还要拒绝装饰?”。

他认为:“大事简化的结果是产生大批平淡的建筑少使人厌烦……能深刻有力地满足人们心灵的简练的美,都来自内在的复杂性”。

[1]文丘里的这一思想直接表现在了他的建筑中。

[毕业论文]从文丘里看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异与同

[毕业论文]从文丘里看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异与同

从文丘里看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异与同从文丘里看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异与同中文摘要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欧美各国(主要是美国)继现代主义之后出现的前卫美术思潮的总称。

后现代主义设计思潮同后现代主义文化和后现代主义并不是一回事,它包含于文化上指称的后现代主义的范畴之内,但又有属于其自身的独特表征,我们不难看出,文化上的后现代主义是一个非常庞杂的体系,迄今也无一个明确界定和范畴,而它在哲学上的论述更是将解构主义(后结构主义),女权主义等都涵盖在内了,这显然并不是后现代设计所要讨论的问题。

就设计界理解的后现代主义而言,可认为它是发端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成长兴盛于七八十年代,而衰落于九十年代的,以反对现代主义的纯粹性、功能性和无装饰性为目的的,以历史的折衷主义,戏谑性的符号主义和大众化的装饰风格为主要特征的建筑思潮。

设计上的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建筑国际式风格的厌恶而产生的,其中心是反对密斯“少就是多”的减少主义风格,主张以装饰手法来达到视觉上的丰富,丽不是单调的功能主义原则,开创了设计发展的新阶段。

文丘里是后现代设计的先驱,是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之一。

通过对他《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向拉斯维加斯学习》等论著的主要观点的阐释,以及对栗子山母亲住宅、费城老人友好公寓等建筑创作和家具、咖啡具等典型作品实例的介绍分析,阐明了文丘里对建筑历史与传统所持的态度以及他在建筑形式处理上的新思路和新手法,并从中揭示出了他所表述的一种建筑审美概念即在建筑艺术中追求与古典的建筑美学观念相违背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完整、统一、和谐不再被当作艺术创作中的最高原则和目标;反之,不完整、不统一、不和谐则受到了推祟。

另外通过当代评论家对文丘里作品及理论的评论,从另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审视文丘里,从而使大家更加全面的加深了对文丘里的了解。

可以说,文丘里的理论为后现代主义建筑乃至当代建筑提供了一整套有价值的自由主义设计原则一也是一套人文主从文丘里看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异与同义价值法则,虽然他反对“动辄爱破除法则的倾向”,但也毫不掩饰地推祟无法则的法则,无规矩的规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作品
1.1961 宾夕法尼亚州Chestnut Hill区文丘里住宅(Venturi House Chestnut Hill,PA) 2.1961 宾夕法尼亚州费城公会大楼(Guild House Philadelphia,PA) 3.1966 印第安纳州哥伦布消防队四号大楼(Fire Station No.4 Columbus,IN) 4.1967 新泽西纽黑文Dixwell站(Dixwell Station New Haven,NJ) 5.1973 美国俄亥俄州奥伯林美术馆(Art Museum Oberlin,OH) 6.1976 宾夕法尼亚州费城富兰克林中心广场(Franklin Court Philadelphia,PA) 7.1980 新泽西普林斯顿(Gordon Wu Hall Princeton,NJ) 8.1983 新泽西普林斯顿分子生物实验室(Molecular-Bio Lab Princeton,NJ) 9.1991 新泽西Sainsbury Wing国家美术馆(Sainsbury Wing National Gallery) 10.1994 巴德学院(CPS Jr Library Bard College) 11.1994 美国佛罗里达州(Emergency Services Orlando,FL) 12.1995 哈佛大学纪念堂(Memorial Hall Harvard Universtiy) 13.1996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地亚哥拉霍亚(MCA La Jolla San Diego,CA)
文丘里早期的工作受到路易·艾瑟铎·康和艾 罗·萨里南的影响,同时也受到米开朗基罗、 帕拉第奥、勒柯布西耶和阿尔瓦·阿尔托很 大的影响。他说道:“在所有作品中,阿尔 瓦·阿尔托的作品对我的启示最大。它最具 动感、最有联系性,是学习艺术和技术最 丰富的来源”。文丘里设计的建筑总是与社 会、文化相关。他的创意灵感来源于所有
罗伯特·文丘里与他的同伴Rauch和Scott Brown 都是建筑界的精英。1991年,他获得了建筑界 的大奖------普立兹克建筑奖。他的设计常常很 抽象,并拥有历史的痕迹,但设计范围相当广 泛,包括图书馆、住宅区、商务楼以及其他相 关项目。
罗伯特·文丘里(RobertVenturi)代表设计作品: 费城母亲之家、费城富兰克林故居、伦敦国家 美术馆、俄亥俄州奥柏林大学的艾伦美术馆、 新泽西州大西洋城马尔巴罗。布朗赫姆旅馆的 改建等。
文丘里的创意经常被别人模仿,比如山形 房屋的前壁常常由分离的部分和凹进的中 心部分隔开。在他的设计中,他常常用大 面积的窗户去扩大传统的半圆形窗户,这 样的圆形窗在他设计的建筑中经常出现。
文丘里总在盛大的背景下将联系和同化合 为一体,使他的建筑以一种和谐的方式与 当地的环境相得益彰。他们不会因为已有 的目的而忽视四周的环境,他这样说道: “我喜欢建筑中的复杂性和对立性,这建立 在近代观点的模糊性和丰富度中,还包含 在与艺术的联系之中”。
罗伯特·文丘里是世界著名的建筑师,1925年, 他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费城,在普林斯顿
大学获得文学学士学位,后获硕士学位,并赢 得了美国建筑研究院的奖学金。50年代后期, 他创办了自己的建筑设计事务所。自1964年以 来,文丘里与John Rauch一直是伙伴关系, 1967年他与Denise Scott Brown结婚,并开始其 伙伴关系。作为一名成功的建筑师,他写了相
文丘里效应
(Venturi effect):是当风吹过阻挡物时,在 阻挡物的背风面上方端口附近气压相对较低, 从而产生吸附作用并导致空气的流动。
基于文丘里效应制造的设备设施,叫做文丘里 XXXX,如文丘里水膜除尘器、文丘里扩散管、 文丘里收缩管、文丘里喷射泵、文丘里流量计 等。还有用在住宅烟道内的变压板(国家标准 图集),据说能加快排烟效果,实际效果因住 宅油烟压力较小而并不明显;很多住宅烟道内, 施工单位没有安装。
的历史建筑和现有模式,因此他所设计的
建筑既有个性,又与当地环境紧密相连。
尽管他已经放弃了许多信仰,但他的作品 还是被认为是后现代时期的一部分。
特点
设计的时候,文丘里喜欢将简单而有美丽雕花 的格式合并在一起,还经常在全面设计规划图 中将讽刺和喜剧寓于其中,常以国际风格和流 行艺术为指导,其作品还被当作设计平面的典 范,这些模式常具有纪念性和装饰性。他以标 记和符号为装饰,运用简单的几何图形,并将 其融入他的设计中。他说道:“建筑学应该涉 及到建筑的社会和历史之间的关联”,文丘里 引用密斯·凡·德·罗的名言:“少就是多”,并形 成自己的观点。“少就是多”并不是指为了一定 的利益需要更多的装饰,而是在风格和形式上 更为丰富。
罗伯特·文丘里于1925年出生于美国宾夕法 尼亚州费城,是世界著名的建筑师。1964
年与洛奇合开建筑事务所,开始了自己的 建筑设计之路。他的作品深受路易·艾瑟 铎·康、艾罗·萨里南、米开朗基罗等大师的 影响。1989年他凭借在普林斯顿大学设计 的‘胡应湘堂’获的AIA荣誉奖。他的文章充满 了反叛色彩,受到人们的欢呼,特别经C.詹 克斯与R.斯特恩等人对其思想推波助澜后,将建筑学中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深刻的描绘了出来。自他从拉斯维加斯学习回
来以后,其创新思维影响了许多人,同时他还
将其创造性的设计理念扩展到茶壶、咖啡壶、 盘盏以及烛台等。
罗伯特·文丘里的作品与著作与20世纪美国建 筑设计的功能主义主流分庭抗礼,成为建筑界 中非正统分子的机智而又明晰的代言人。他的 著作《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1966年)和 《向拉斯维加斯学习》(1972年)被认为是后 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宣言。他反对密 斯·范·德·罗的名言“少就是多”,认为“少就 是光秃秃”。他认为现代主义建筑语言群众不 懂,而群众喜欢的建筑往往形式平凡、活泼, 装饰性强,又具有隐喻性。他认为赌城拉斯维 加斯的面貌,包括狭窄的街道、霓虹灯、广告 牌、快餐馆等商标式的造型,正好反映了群众 的喜好,建筑师要同群众对话,就要向拉斯维 加斯学习。于是过去认为是低级趣味和追求刺 激的市井文化得以在学术舞台上立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