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鹏)后现代主义建筑特点与代表
后现代建筑简介

而在《向拉斯维加斯 学习》(learning from Las Vegas)进 一步强调了后现代主 义戏谑的成分,和对 美国通俗文化的新态 度。
美国建筑家罗伯特· 斯特恩(Robert Stern)从理论上把后 现代主义建筑思想加以整理,完成了一个完整的思想体 系。在他的《现代古典主义》(Modern Classicism)一书 中完整的归纳了后现代主义的理论依据,可能的发展方 向和类型,是后现代主义的重要奠基理论著作。
丹尼尔· 李伯斯金的曼彻斯特帝国战争博物馆 是由三个互相交错的弯曲方块所组成。
4“新现代主义建筑”
“新现代主义建筑”是现代主义建筑对后现代 主义建筑的一种响应,以简单和平民化的设计, 表达实用和廉价也可以达成艺术和精神上需求, 而不一定要花俏昂贵的过度设计和建材浪费、 功能折损。讽刺的是有时新现代主义建筑也被 归类为后现代,因为凡是不同于现代的都算是 后现代。
德国柏林
2010年5月31日上午,古根海 姆博物馆馆长理查德一行来到 中国美术馆参观访问。中国美 术馆馆长范迪安热情接待了理 查德先生一行,并举行会谈。 此次访问是理查德馆长上任后 的第一次中国之行,是古根海 姆博物馆与中国美术馆之间的 一直以来的交流合作的延续。 会议中,双方就未来如何加强 两馆之间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以 及未来艺术博物馆的发展模式 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主要理论家简介
最早提出后现代主义看法的是美国建筑家罗 伯特· 文丘里(Robert Venturi)。他在大学时代 就挑战密斯· 凡德勒的“少就是多”(“less is more”)的原则,提出“少则厌烦”(“less is a bore”)的看法,主张用历史建筑因素和 美国的通俗文化来赋予现代建筑以审美性和娱 乐性。他在早期的著作,《建筑的复杂性和矛 盾性》中提出后现代主义的理论原则。
简述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的特征

简述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的特征
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是近年来受到极大关注的一种建筑风格,它是在新古典主义和建筑复兴两种建筑设计思想之间发展而来。
20世纪以来,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已成为当今建筑设计中最重要的流派之一。
它不仅改变了建筑设计的传统理念,而且带来了新的设计语言、新的表达方式和新的表达形式。
首先,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大胆尝试新的设计手法,使用多种形式的表达来表达自己的设计理念,例如抽象的形式、动态的图形、不对称的结构等,这些都是前所未有的设计思想。
其次,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提出了“多元化”的设计原则,即不仅要考虑建筑外观,还要考虑建筑内部的空间布局,以及建筑与其周围环境的融合。
在这种设计思想的指导下,建筑设计者将会更加注重建筑内部空间的布局、更加注重建筑与其周围环境的融合、更加注重建筑结构的安全性等,从而使建筑更加实用、更加舒适。
此外,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注重建筑的人文关怀。
将人文关怀融入建筑设计中,不仅可以营造出舒适宜人的空间,还可以增强建筑的艺术氛围,从而使建筑更具有人文特色。
最后,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注重多媒体设计的应用。
多媒体设计不仅可以更好地展示建筑的外观,而且可以让建筑更加生动、更加有趣,从而使建筑更具有吸引力。
总而言之,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的特征是新的设计手法、多元化的设计原则、人文关怀的设计思想和多媒体设计的应用。
只有充分理解并运用这些特征,才能让建筑设计更加完美,让建筑更加美观实用。
(完整版)后现代主义建筑分析

现代主义国际主义的死亡
• 山崎实
否定装饰、功能主义特征、朴实无华、 预制构件,以简单的材料,混凝土和 钢材为中心,具有冷漠到极点的形式 特点,建筑群落工整有致,毫无情感 类似监狱
现代主义国际主义的消亡,后现代主 义的诞生转折
代表人物
• Bobert Venturi(罗伯特·文丘里) • 设计特点:
• 建筑剖面分析 • 建筑综述
少与多的辩论 内容与形式的较量 装饰是不是罪恶?
Robert Venturi 简介
Robert Venturi 1925~
• 1925年6月25日生于费城,就学于普林 斯顿大学建筑学院。
• 1950年获硕士学位。
• 1954-1956年在罗马的美国艺术学院学 习,后曾在O.斯托诺洛夫、E.沙里宁、 L.卡恩等人的事务所任职。
后现代主义建筑
后现代主义建筑
•
它是一个片段、一种装饰、一个象征,也是
“通过非传统的方式组合传统部件”的例子
•
以古典建筑的隐喻去替代那种没头没脑的玻璃
盒子”。
选题原因
• 了解那一时期社会文化思想对建筑设计的冲击 • 探寻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差异 • 深入了解后现代主义设计手法及特征 • 想更详细的了解一点那个时期建筑的发展
• 1957-1965年在宾西法尼亚大学建筑系 任教。
• 1958年起在费城开设共同事务所。
• 1964年和洛奇一起开办事务所。
• 1965年曾代表美国国务院赴苏联讲学。 1966年任罗马美国艺术学院住宅建筑师 及该学院理事(1966-1971)。
• 1977年任普林斯顿大学建筑与城市设计 学院顾问。
风格形成
• 阿尔瓦·阿尔托的影响
在所有作品中,阿尔瓦·阿尔托的作品对我的启示最大。它最具动感、最有联
举例论述后现代主义建筑特征

举例论述后现代主义建筑特征
后现代主义建筑强调建筑的精神功能,注重设计形式的变化;强调历史文化。
一般把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以反对“现代主义建筑”为特征的建筑理论、思潮和实践,称为“后现代主义建筑”。
后现代主义建筑则主张:建筑设计应从满足人的心理需求出发,力图沟通传统与现代的联系,形成兼收并蓄、丰富多彩的设计风格,而不应强调设计风格的过度统一,追求装饰的涵义、文脉和象征性。
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的代表人物主要存有:罗伯特·文丘里、查尔斯·詹克斯、查尔斯·穆尔、山崎实、尤恩·伍重等。
后现代主义建筑特别强调建筑的精神功能,著重设计形式的变化;特别强调历史文化,即为所谓的“文脉主义”;其建筑语言具备“隐喻”、“寓意”和“多义”的特征。
第一章现代设计和现代设计教育、第二章现代设计的萌芽与“工艺美术”运动、第三章“新艺术”运动、第四章“装饰艺术运动”、第五章现代主义设计的萌起、第六章包豪斯、第七章工业设计的兴起、第八章现代设计的职业化和制度化、第九章丰裕社会与国际主义风格、第十章世界现代设计(一)、第十一章世界现代设计(二)、第十二章现代主义之后的设计。
其中,第二章现代设计的萌芽与“工艺美术”运动、第五章现代主义设计的萌起、第六章包豪斯以及第七章工业设计的兴起,涵盖了最多的名词解释、简答与论述题,当中具有很多重点和难点,考察频率较多,其余章节在考研理论考试中,同样具有较高的名词解释、简答题的考查频率。
后现代主义建筑的特征及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影响

后现代主义建筑的特征及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影响摘要:利用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及特点去解释现代的建筑风格与特点,转变一种观赏与建筑思路就可以清晰地了解到后现代建筑风格与特点的重要性,而且后现代风格的主题追求也可以在现代建筑风格中得到应用,不断提升建筑理念与空间感,相互借鉴中寻找更好的建筑主题。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特征现代建筑Abstract: using the postmodern architecture style and features of modern buildings to explain the style and character, change a watch and architectural ideas can clearly understand the postmodern architecture style and features to the importance of the theme of the modern style and pursue also can be in modern architectural styles applied in, continuously improve architectural concept and space feeling, use for reference each other in search for better architectural theme.Keywords: postmodern architecture style feature modern buildings一、后现代主义建筑的风格特征及影响力后现代主义建筑主要兴起于19世纪末期的欧洲工业革命过后,因为工业革命的革新与兴盛改变了欧洲人对建筑风格的认识,一种以巨大建筑空间,夸张建筑风格的设计理念悠然而生,这种风格就是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它强调建筑的宽大与恢弘,强调在过程中发展强大。
浅析后现代主义建筑

专家专稿文章编号:1009 6825(2008)11 0001 02浅析后现代主义建筑收稿日期:2007 12 24作者简介:孟聪龄(1961 ),男,教授,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太原 030024高方方(1982 ),男,太原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山西太原 030024孟聪龄 高方方摘 要:阐述了后现代建筑的基本概念以及后现代建筑的代表人物,从建筑语言与审美特征入手,结合中国现状,探寻未来中国建筑的发展方向,即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建筑。
关键词:建筑理论,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中图分类号:T U 098.2文献标识码:A任何建筑理论的产生、发展和消亡都离不开其所处的历史环境和时代背景。
20世纪初,以科学与理性作为建筑思想的现代主义建筑蓬勃发展,将建筑推向了技术至上的道路,但是其建筑风格却带有浓郁的工业色彩,建筑形式单一,缺乏人情味,给人以工业化社会的冷漠,缺少人文关怀,忽略人性,遗忘了文化传统。
后现代主义建筑师敏锐地捕捉到了这种社会文化思想的变化。
1 后现代的含义后现代是一场发生于欧美20世纪60年代,并于七八十年代流行于西方的艺术、社会文化与哲学思潮。
其要旨在于放弃现代性的基本前提及其规范内容。
在后现代主义艺术中,这种放弃表现在拒绝现代主义艺术作为一个分化了文化领域的自主价值,并且拒绝现代主义的形式限定原则与党派原则。
其本质是一种知性上的反理性主义、道德上的犬儒主义和感性上的快乐主义。
一座后现代主义建筑至少能同时在两个层面上表达自己。
1)面对其他建筑师及少数对特定的建筑艺术语言关心的人;2)面对广大公众与当地的居民。
现代建筑倾向于科学、理性、节约化,而后现代建筑师在此基础上,向人文回归,向文化的地域性特征回归,更强调个性。
后现代建筑师们反对现代建筑那种高高在上、漠视一切的冷漠,反对不顾历史传统、忽视文化,超然于一切之上的 精英式 的清高,反对现代主义建筑的片面倾向,尤其是 国际式风格 的一种平淡、冷漠、过于简单化的建筑风格。
后现代主义建筑特点与代表

二.后现代主义建筑特点与代表一..简介二.时代背景探究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些西方学者提出了"后现代"或"后工业社会"的概念。
这个概念明确地表达了与"现代"告别的意愿。
从语言的角度说,当一个时代仍然是以它之前的时代来定义时,就说明了它自身特征的不明朗和对前一时代的依赖。
美国学者丹尼尔·贝尔把这种若即若离的感觉表达得相当细致。
他说:"对于我们生活于其中的西方社会来说,我们的感觉过去是、现在仍然是:它处于一种巨大的历史变革之中,旧的社会关系(由财产决定的)、现有的权力的结构(集中于少数权贵集团)、以及资产阶级的文化(其基础是克制和延迟满足的思想)都正在迅速消蚀。
动荡的根源来自科学和技术方面,也还有文化方面。
......这种新的社会形式究竟会象个什么样子,现在还不完全清楚。
......‘后'这个缀语,是要说生活于间隙时期的感觉。
"他还说:"后现代时期或者后现代社会不是一个定义,而只是一个问题。
着眼于经济与社会发展方式,丹尼尔·贝尔描述了"后工业社会"与"工业社会"或"现代社会"不同的五个方面:"⒈经济方面:从产品生产经济转变为服务性经济;⒉职业分布:专业与技术人员阶级处于主导地位;⒊中轴原理:理论知识处于中心地位,它是社会革新与制定政策的源泉;⒋未来的方向:控制技术发展,对技术进行鉴定;⒌制定决策:创造新的‘智能技术'。
"在对人口密度和环境状况比较敏感的西方城市,50年代起出现了"郊区化"的运动,人口开始向外流动。
其结果是造成了内城衰退或叫"城市中心渗漏"现象。
市中心仅仅是工作地点,超过当地居住人口十数倍的上班族白天驾车进城,造成停车和交通疏导的严重问题;夜里返回郊区,将市中心留给犯罪分子横行,使治安状况严重恶化。
后现代艺术的建筑特征

后现代艺术的建筑特征1.反对现代主义:后现代艺术与传统的现代主义建筑形式和理念产生了分歧。
现代主义建筑追求功能性、简约和纯粹性,而后现代艺术则追求个体性、多样性和故事性。
后现代建筑将不同的建筑风格、元素和符号融合在一起,不局限于传统定义的规范和限制。
2.多样性和混合性:后现代建筑对于建筑元素和风格的选择非常开放,可以融合和组合多种不同的元素和风格。
建筑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创意和需求,将现代、古典、民族和流行等各种元素结合在一起,创造出独特的建筑风貌。
这种多样性和混合性使得后现代建筑具有更强烈的个体特征和表现力。
3.象征性和意象性:后现代建筑更加注重建筑本身的象征意义和视觉效果。
建筑师经常运用符号、象征和意象来传达特定的主题或宣扬特定的理念。
建筑的外观往往被设计得富有戏剧性和表现力,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并引起他们的思考和共鸣。
4.冲突和对话:后现代建筑经常探讨建筑与环境、历史与现代、传统与现代等之间的冲突和对话关系。
建筑师会在设计中刻意制造出冲突和对话的元素,使建筑与周围环境产生一种独特的关系。
这种冲突和对话可以呈现出建筑的多重性和复杂性,并引发观众对于建筑的不同解读和思考。
5.反对功能主义:后现代建筑反对传统建筑的功能主义思想。
建筑师强调建筑的使用价值和舒适性,但也认为建筑可以超出纯粹的功能需求,成为一种有趣、丰富和独特的艺术作品。
后现代建筑中的建筑元素和空间布局经常被设计成具有戏剧性和仪式感,以激发人们的情感和想象力。
6.可持续性和环保:后现代建筑也注重可持续性和环保。
建筑师会采用环保材料、节能措施和可再生能源等手段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此外,建筑师还会尽量将建筑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以提供更好的舒适性和体验。
总之,后现代艺术的建筑特征主要表现在反对现代主义、多样性和混合性、象征性和意象性、冲突和对话、反对功能主义以及可持续性和环保等方面。
这些特征使后现代建筑成为了一种引人注目、独特而多样的艺术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后现代主义建筑特点与代表建筑学1班邓鹏学号:110350132一..简介二.时代背景探究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些西方学者提出了"后现代"或"后工业社会"的概念。
这个概念明确地表达了与"现代"告别的意愿。
从语言的角度说,当一个时代仍然是以它之前的时代来定义时,就说明了它自身特征的不明朗和对前一时代的依赖。
美国学者丹尼尔·贝尔把这种若即若离的感觉表达得相当细致。
他说:"对于我们生活于其中的西方社会来说,我们的感觉过去是、现在仍然是:它处于一种巨大的历史变革之中,旧的社会关系(由财产决定的)、现有的权力的结构(集中于少数权贵集团)、以及资产阶级的文化(其基础是克制和延迟满足的思想)都正在迅速消蚀。
动荡的根源来自科学和技术方面,也还有文化方面。
......这种新的社会形式究竟会象个什么样子,现在还不完全清楚。
......‘后'这个缀语,是要说生活于间隙时期的感觉。
"他还说:"后现代时期或者后现代社会不是一个定义,而只是一个问题。
着眼于经济与社会发展方式,丹尼尔·贝尔描述了"后工业社会"与"工业社会"或"现代社会"不同的五个方面:"⒈经济方面:从产品生产经济转变为服务性经济;⒉职业分布:专业与技术人员阶级处于主导地位;⒊中轴原理:理论知识处于中心地位,它是社会革新与制定政策的源泉;⒋未来的方向:控制技术发展,对技术进行鉴定;⒌制定决策:创造新的‘智能技术'。
"在对人口密度和环境状况比较敏感的西方城市,50年代起出现了"郊区化"的运动,人口开始向外流动。
其结果是造成了内城衰退或叫"城市中心渗漏"现象。
市中心仅仅是工作地点,超过当地居住人口十数倍的上班族白天驾车进城,造成停车和交通疏导的严重问题;夜里返回郊区,将市中心留给犯罪分子横行,使治安状况严重恶化。
而从另一个角度看,郊区的土地也不是无限的。
城市的膨胀挤占了乡村或农业文明,农田的外迁有大幅度地缩小了荒野的面积,整个地球的生态平衡被严重破坏了。
现有的"分散主义"和"集中主义"城市规划理论似乎都不可能提供现成的解决方案。
因此,在70年代前后,各发达国家均提出了内城复苏的建设方案,制订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居民重返市中心。
我所谓的"后城市"就是指要在现代城市诸种复杂问题的基础上重建适合工作与人居的市区环境。
我们以为,人类城市化过程的这种尴尬局面也是后现代主义建筑产生的背景之一。
三.建筑设计特点分析现代主义在完成它特定的使命后走下了历史的神坛,后现代主义成为主流设计。
究竟后现代主义有什么样的特点,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注重人性化、自由化、后现代主义作为现代主义内部的逆动,是对现代主义的纯理性及功能主义、尤其是国际风格的形式主义的反叛,后现代主义风格在设计中仍秉承设计以人为本的原则,强调人在技术中的主导地位,突出人机工程在设计中的应用,注重设计的人性化、自由化。
其二:注重体现个性和文化内涵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设计思潮,反对现代主义的苍白平庸及千篇一律,并以浪漫主义、个人主义作为哲学基础,推崇舒畅、自然、高雅的生活情趣,强调人性经验在设计中的主导作用,突出设计的文化内涵。
其三:注重历史文脉的延续性,并与现代技术相结后现代主义主张继承历史文化传统,强调设计的历史文脉,在世纪末怀旧思潮的影响下,后现代主义追求传统的典雅与现代的新颖相融合,创造出集传统与现代,融古典与时尚于一体的大众设计。
其四:矛盾性、复杂性和多元化的统一后现代主义以复杂性和矛盾性去洗刷现代主义的简洁性、单一性。
采用非传统的混合、叠加等设计手段,以模棱两可的紧张感取代陈直不误的清晰感,非此非彼,亦此亦彼的杂乱取代明确统一,在艺术风格上,主张多元化的统一。
四.后现代建筑分类1. 戏谑的古典主义“戏谑的古典主义”(Ironic Classicism)或译为“嘲讽的古典主义”。
也有人称为“符号性古典主义”或“语义性古典主义”。
是后现代主义中影响最大的一种类型,主要的后现代主义大师都在这个范围内。
使用部分的古典主义建筑的形式和符号是其基本特征,而表现手法却具有折衷的、戏谑的、嘲讽的特点。
从设计的装饰动机来看,应该说这种风格与文艺复兴时期以来的人文主义有密切联系。
与传统的人文主义风格不同在于嘲讽古典主义,或者狭义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明确地通过设计表现现代主义和装饰主义之间的无可奈何的分离,而设计师除了冷嘲热讽地采用古典符号来传达某种人文主义地信息之外,对于现代主义、国际主义风格基本是无能为力的。
因而充满了愤世嫉俗的冷嘲热讽、调侃、游戏、玩笑色彩。
2.比喻的古典主义“比喻性的古典主义” (Latent Classicism),这种风格其实也是狭义后现代主义风格的一个类型。
它基本采用传统风格作为构思,设计多半处于一半现代主义,一半传统风格之间。
它与“戏谑的古典主义”的最大不同在于,这派设计家对于古典主义和历史传统具有严肃的尊敬态度,绝对不开玩笑。
他们取古典主义的比例、尺寸、某些符号作为发展构思,因而具有比较严肃的面貌,从文化的角度来看,这派的作品更能为大众接受。
3. 解构主义建筑“解构主义建筑”解构主义建筑是一个从80年代晚期开始的后现代建筑思潮。
它的特点是把整体破碎化(解构)。
主要想法是对外观的处理,通过非线性或非欧几里得几何的设计,来形成建筑元素之间关系的变形与移位,譬如楼层和墙壁,或者结构和外廓。
4. 新现代主义建筑“新现代主义建筑”是现代主义建筑对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一种回应,以简单和平民化的设计,表达实用和廉价也可以达成艺术和精神上需求,而不一定要花俏昂贵的过度设计和建材浪费、功能折损。
讽刺的是有时新现代主义建筑也被归类为后现代,因为凡是不同于现代的都算是后现代。
5. 奇异建筑“奇异建筑”奇异建筑是后现代主义建筑中的一个流派。
其特点是各不相同。
有人说它的创作目的就是成名,把建筑当作游戏。
五.代表人物1.戏虐的古典主义代表人物:∙罗伯特·文丘里 (Robert Venturi)∙查尔斯·莫尔(Charles Moore)∙麦克·格雷夫斯(Michael Graves)∙菲利普·约翰逊 (Philip Johnson)∙矶崎新 (Arata Isozaki)∙特利·法列尔(Terry Farrell)∙查尔斯·詹克斯 (Charles Jencks)∙弗兰克·以色列(Frank Israel)∙詹姆斯·斯特林 (James Stirling)2.比喻的古典主义人物:∙杰奎琳·罗伯逊(Jaquelin Robertson)∙塔夫特建筑设计事务所(Taft Architects)∙佛列德·科特与苏斯·金(Fred Koetter and Susie Kim)∙劳伦斯·布斯(Laurence Booth)∙马里奥·博塔与马里奥·坎比(Mario Botta and Mario Campi)∙凯文·罗奇 (Kevin Roche)六.理解和感悟现代主义在完成它特定的使命后走下了历史的神坛,后现代主义成为主流设计。
究竟后现代主义有什么样的特点,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注重人性化、自由化、后现代主义作为现代主义内部的逆动,是对现代主义的纯理性及功能主义、尤其是国际风格的形式主义的反叛,后现代主义风格在设计中仍秉承设计以人为本的原则,强调人在技术中的主导地位,突出人机工程在设计中的应用,注重设计的人性化、自由化。
其二:注重体现个性和文化内涵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设计思潮,反对现代主义的苍白平庸及千篇一律,并以浪漫主义、个人主义作为哲学基础,推崇舒畅、自然、高雅的生活情趣,强调人性经验在设计中的主导作用,突出设计的文化内涵。
其三:注重历史文脉的延续性,并与现代技术相结后现代主义主张继承历史文化传统,强调设计的历史文脉,在世纪末怀旧思潮的影响下,后现代主义追求传统的典雅与现代的新颖相融合,创造出集传统与现代,融古典与时尚于一体的大众设计。
其四:矛盾性、复杂性和多元化的统一后现代主义以复杂性和矛盾性去洗刷现代主义的简洁性、单一性。
采用非传统的混合、叠加等设计手段,以模棱两可的紧张感取代陈直不误的清晰感,非此非彼,亦此亦彼的杂乱取代明确统一,在艺术风格上,主张多元化的统一。
后现代主义是起源于现代主义内部的一种逆动,是对现代主义纯理性的反叛,终日面对冷漠呆板的设计人们已感到厌倦,它表达了人们对于具有人性化,人情味产品需求的心声。
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在风格上更是两个极端,但在诸多方面互有异同。
例如哈桑在《后现代主义转向》中对二者的部分进行了如下比较:哲学上:现代主义是以理性主义、现实主义作为哲学基础,而后现代主义则是以浪漫主义、个人主义为哲学基础。
思想上:现代主义强调对技术的崇拜,功能的合理性与逻辑性,后现代主义则推崇高技术,高情感,强调以人为本。
方法上:现代主义遵循物性的绝对作用,标准化,一体化,产业化和高效率、高技术。
后现代主义则遵循人性经验的主导作用,时空的统一性与延续性,历史的互渗性及个性化、散漫化、自由化。
设计语言上:现代主义遵循功能决定形式,“少就是多”,“无用的装饰就是犯罪”(洛斯语);后现代主义遵循形式的多元化、模糊化、不规则化,非此非彼,亦此亦彼,此中有彼、彼中有此的双重译码,强调历史文脉、意象及隐喻主义和“少令人生厌”(less is bore)。
四、解构主义1.基本概念解构主义(deconstruction)是从“结构主义”(constructionism)中演化出来的。
它的形式实质是对于结构主义的破坏和分解。
从哲学意义上来讲,解构主义早在1967年前后就已经被哲学家贾克•德里达(JacquesDerrida)提出来了,但是作为一种设计风格的形成,是80年代以来的事情。
解构主义建筑师将周围日益纷杂、疯狂甚至走向自我毁灭的世界反映到建筑形式当中。
从字义来看,解构主义是指对于现代主义、国际主义的正统原则与正统标准的否定和批判。
从实质来讲,解构主义从来没有像20年代俄国的结构主义,1918~1928年的荷兰的风格派,或者1919—1933年德国包豪斯设计学派那样成为一个运动的根源,更没有现代主义、国际主义那种控制世界几十年之久的力量。
它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个人性、表现性等特点。
2.建筑特征(1)无绝对权威,个人的,非中心的。
(2)恒变的,没有预定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