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番茄生产技术规程

设施番茄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设施番茄生产的产地环境条件、栽培技术措施、收获及后续管理,适用于永宁县设施番茄生产。

2 生产技术措施

2.1 栽培季节及茬口

2.1.1 早春茬栽培: 12月下旬-1月上旬定植,3月中下旬上市的茬口。

2.1.2 秋冬茬栽培:6月下旬-7月初定植,9月-12月上市的茬口。

2.2 品种选择

选择抗病、优质、高产、耐贮运、商品性好、适合市场需求的品种。红果品种:保罗塔、倍盈、阿尔法、阿德利斯等品种。粉果品种:红粉佳人、寿星粉王、欧盾、金棚一号;樱桃番茄品种选择碧娇、千禧、圣女等。

2.3 定植

2.3.1 定植前的准备

2.3.1.1壮苗标准:冬春育苗,苗龄30-35天(夏秋育苗,苗龄25-30天),株高15厘米左右,叶片肥大、色浓绿,节短,茎基部粗0.3-0.5厘米,子叶完好,无病虫害。

2.3.1.2 土壤消毒:每亩用地菌灵1.5公斤、敌百虫0.5公斤拌入10公斤细沙,均匀撒在地表,然后施入基肥后深翻细旋土壤30厘米。

2.3.1.3施基肥:每亩施腐熟优质有机肥10方、磷酸二铵30公斤,三元复合肥30公斤(氮、磷、钾含量各15%),然后深翻旋地2遍。

2.3.1.4 起垄:做成垄面上宽80厘米、下底宽120厘米,垄高30厘米,沟上口宽70厘米,下底宽30厘米。最后在垄面中间铺设两根滴管,滴管间距40厘米,或者在垄中间做宽30厘米,深20厘米左右的“U”型暗沟。最后覆盖地膜。秋冬茬不要将两边压严,以利通风降低地温。如图1所示

图1:

注:垄底面宽120厘米、垄面宽80厘米、垄高30–35厘米、走人沟开口70厘米、底面30厘米、暗沟开口40厘米、深20厘米,苗距暗沟边5厘米,小拱棚高15–20厘米。

2.3.2 定植

2.3.2.1 定植时间、密度:定植前注意天气变化,秋冬茬选择阴天或者下午定植。早春茬选择中午或晴天定植。定植时畦上小行距40厘米、株距温室前端40厘米、中间部45厘米、后端50厘米,三角形双行定植。每亩保苗2000株左右。

2.3.2.2 定植方法:定植时在膜上提前打孔、浇水,每穴2-3斤,栽苗时苗坨低于畦面1厘米,在苗坨上覆盖1厘米细土,并用食指与中指轻压苗坨两边,固定幼苗,再浇入少量的水使苗坨与周围土壤接触紧实。定植后及时查苗、补苗,保证全苗,并用喷雾器兑移栽灵1500倍液+适乐时1500倍液+粘着剂1袋,沿幼苗子叶下茎杆进行淋灌。

2.4 定植后管理

2.4.1 温度管理定植后尽量保持较高温度,以利缓苗,适宜气温白天28-32℃,夜间18-20℃,10厘米地温20-22℃。缓苗后,室内气温白天保持25-28℃,前半夜14-16℃左右,后半夜12-14℃,地温22℃左右,有利于花芽分化和植株发育;花期白天保持28-32℃,夜间13-18℃,地温18-20℃;坐果期,白天保持28-32℃,夜间15-18℃,空气湿度以50%-65%为宜。外界最低气温低于12℃时,为夜间密封棚膜(合风口)的临界温度指标。11月-3月下旬要注意防寒保温,日光温室加盖保温被或草苫。阴天温度管理可比正常天气温度管理低3-5℃。翌年4月份气温逐步升高,应注意逐渐加大放风量,外界最低气温稳定在15℃时,打开风口昼夜通风。5月份后进行大通风,并据气温情况开始遮荫降温。

平时在开放风口时注意调节风口开合和大小,早上揭苫后先将风口打开5-10厘米排湿30分钟后再关闭风口(当外界最低气温在零度以上时晚上要将温室上风口留下10厘米,以利于降低夜间温室内湿度),当温室的温度上升到28℃后,再将风口拉开10厘米,放风30分钟,然后再将风口拉开到20-30厘米。当

温度下降到20℃时再关闭风口。

2.4.2 水肥管理秋冬茬定植后外界气温较高,宜用小水以降低地温。

使用滴灌的温棚:一般每天清晨或傍晚滴灌一次,每次滴灌30-40分钟,每亩每次灌2方水左右,第一穗果长至直径4-5厘米大小且第三穗花已醮完,第四穗果已有开花时进行水肥齐攻,催果壮秧,滴灌每亩追施尿素10公斤+速溶性冲施肥8公斤,灌水4方左右,滴灌2小时,以后2-3天滴一次水,667平方米每次灌2方水。翌年3月份后,随着气温回升加大灌水量, 2-3天左右滴灌一次,每亩每次滴水2方左右,

使用暗沟的温棚:暗沟一般每5-7天清晨或傍晚浇水一次。第一穗果长至直径4-5厘米大小且第三穗花已醮完,第四穗果已有开花时进行水肥齐攻,每7-10天浇水一次,每15-20天随水每亩追施尿素10公斤+硫酸钾复合肥(氮:磷:钾=15:15:15)6公斤+速溶性冲施肥8公斤。滴灌每亩追施尿素10公斤+速溶性冲施肥8公斤,灌水4方左右,滴灌2小时,以后2-3天滴一次水,每亩每次灌2方水。

追肥一般按平均一穗果追施一次,每次随滴灌追施尿素10公斤+硫酸钾复合肥(氮:磷:钾=15:15:15)6公斤+速溶性冲施肥8公斤。

CO2施肥:在坐果及果实膨大期是增施CO2的最佳时期,施肥要持续一个月,中途不能停止使用,以免引起植株早衰。选择吊带式CO2气肥,将“发生剂”与“缓释催化剂”混合均匀后吊挂在作物上端50-60厘米,每袋发生剂双面烫8个气体释放孔,每亩日光温室需均匀吊挂20袋,每月换施一次。

2.4.3光照管理冬春季节,增加光照强度,是番茄获得高产的关键技术,应选择透光性好的EVA多功能薄膜,及时清除膜上灰尘、积雪等物。

2.4.4 植株调整采用绳子吊蔓栽培,即植株上方距畦面2米处沿畦方向按行分别拉一道10号铁丝,每个植株上方用吊绳活动挂钩挂在铁丝上,挂钩可在铁线上移动。采用单干整枝,当侧枝长至5-7厘米长时及时去掉。随着植株生长,把茎干缠绕在吊绳上。花期用30-50ppm的番茄丰产剂2号喷花保果,同时注意疏花疏果,每穗留4-6果,取掉每一穗花第一个花朵。喷花后7-15天,摘除幼果残留的花瓣、柱头,防止灰霉病的侵染。生育期间随时去掉新生侧枝和植株下部老、黄叶片;每穗果实已全部达到由绿变白时,果穗下的叶片就应全部

打掉,即有利于通风透光,减少植株营养消耗。在第6穗花以上留2片叶摘心。

2.5 病虫害防治

2.5.1 病虫害种类

2.5.1.1 主要虫害:蚜虫、潜叶蝇、茶黄螨、白粉虱、烟粉虱、棉铃虫。

2.5.1.2 主要病害:灰霉病、晚疫病、叶霉病、早疫病、青枯病、枯萎病、病毒病。

2.5.2 防治原则: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无害化治理原则。

2.5.2.1物理防治

设施防护:大型设施的放风口用防虫网封闭.夏季覆盖塑料薄膜, 防虫网和遮阳网.进行避雨、遮阳、防虫栽培,减轻病虫害的发生。

诱杀害虫:黄蓝板诱杀:规格25厘米×40厘米。黄板可诱杀蚜虫;蓝板可诱杀白粉虱、烟粉虱、蓟马等。黄篮板的正确悬挂法是:挂在行间或株间,高出植株顶部20厘米处,每亩挂黄篮板各30块。当黄蓝板上粘满害虫时,刮除害虫再重涂一层粘稠的机油。

2.5.2.2 药剂防治

使用药剂防治应符合GB4285、GB/T8321的要求。

2.5.2.3虫害防治

2.5.2.

3.1蚜虫、粉虱:用溴氰菊酯、吡虫啉、联苯菊酯、藜芦碱等药剂防治。

2.5.2.

3.2 潜叶蝇:用1.8%阿维菌素、0.9%螨克水剂、48%乐斯本乳油等药剂防治。

2.5.2.

3.3 棉铃虫:用性诱剂,或用溴氰菊酯和阿维菌素混配使用。

2.5.2.4病害防治

2.5.2.4.1晚疫病和早疫病的防治:根据我县病害发生特点,建议不同防治时期主要选择的药剂如下:

2.5.2.4.2 白粉病:

在发病初期,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施或40%福星乳油6000倍液喷雾防治。

2.5.2.4.3 灰霉病:

在发病初期,用50%速克灵1500倍液,或50%扑海因1000倍液,50%多菌灵500倍液喷洒。在果实膨大期用65%甲霜灵1000倍液或50%多霉灵1000倍液喷洒,每5-7天1次,连喷2-3次。阴雨天可用速克灵烟剂,既不增加湿度,又能治病。

2.6 采收

根据市场需要及时采收,一般果实表面50-70%红熟时采收,如需储存或运输,可在果实绿熟期采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