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数据处理及检测质量控制共48页文档
检测结果质量控制程序

检测结果质量控制程序检测结果质量控制程序是一种用于确保检测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工具。
它可以帮助检测人员在检测过程中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提高检测结果的质量。
本文将从六个大点来详细阐述检测结果质量控制程序的内容和作用。
引言概述:检测结果质量控制程序是在检测过程中用于确保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一种关键工具。
它能够帮助检测人员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提高检测结果的质量。
下面将详细介绍检测结果质量控制程序的六个大点。
正文内容:1. 数据采集和预处理1.1 选择合适的数据采集设备:根据检测需求和要求,选择适合的数据采集设备,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2 确保数据采集的一致性:通过标准化的数据采集流程和操作规范,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减少人为误差的影响。
1.3 数据预处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数据清洗、去噪、校正等,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用性。
2. 检测设备和仪器的校准和维护2.1 校准检测设备:定期对检测设备进行校准,以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2.2 维护检测设备:定期进行检测设备的维护,包括清洁、更换损坏部件等,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长期稳定性。
2.3 记录校准和维护过程:对校准和维护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时间、人员、操作等信息,以便于追溯和分析。
3. 质量控制样品的使用3.1 选择合适的质量控制样品:根据检测要求和标准,选择合适的质量控制样品,用于验证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2 定期使用质量控制样品:定期使用质量控制样品进行检测,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3.3 分析和处理质量控制样品的结果:对质量控制样品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处理,包括计算准确率、重复性等指标,以评估检测方法的可靠性。
4. 检测过程的监控和记录4.1 监控检测过程:对检测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包括数据采集、仪器运行、操作规范等,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
4.2 记录检测过程:对检测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时间、人员、操作等信息,以便于追溯和分析。
市政工程质量检测指导书(48页)

市政工程质量检测指导书目录第一篇工程材料1 水泥 (1)2 砂石材料 (1)3 钢筋 (2)4 预应力筋 (3)5 钢筋焊接接头 (3)6 钢筋机械连接接头 (5)7 砌体用砖、石 (5)8 混凝土外加剂 (6)9 混凝土 (7)10 砂浆 (9)第二篇道路工程1 路基 (12)2 基层 (14)3 面层 (15)4 铺砌式面层 (17)5 人行道铺筑 (17)6 人行地道结构 (18)7 挡土墙 (18)8 道路附属构筑物 (19)9 道路附属材料 (20)第三篇桥梁工程1 桥梁基础及下部结构 (22)2 桥梁上部结构 (23)3 桥面系和附属结构 (25)第四篇给水排水管道工程1 管材及井盖 (27)2 土石方与地基处理 (28)3 开槽施工管道主体结构 (30)4 不开槽施工管道主体结构 (31)5 浅埋暗挖管道的土层开挖 (32)6 沉管和桥管施工主体结构 (33)7 管道附属构筑物 (35)第五篇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1 土石方与地基基础 (36)2 取水与排放构筑 (37)3 渗渠管井 (37)4 预制取水头部的制作与沉放 (38)5 排放构筑物的出水口 (38)6 其他构筑物 (38)附录附录A 混凝土强度的检验评定 (39)附录B 关于混凝土同条件养护试件的要求 (41)第一篇工程材料1 水泥1.1 水泥进场时应对其品种、级别、包装或散装仓号、出厂日期进行检查。
水泥的技术条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的规定,并应有出厂检验报告和产品合格证。
1.2 进场水泥,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规定进行强度、细度(或胶砂流动度)、安定性和凝结时间的试验。
1.3 当在使用中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出厂日期逾3个月(快硬硅酸盐水泥逾1个月)时,应进行复验,并按复验结果使用。
1.4 组批规则:同生产厂家、同批号、同品种、同强度等级、同出厂日期且连续进场的水泥,散装水泥每500t为一批,袋装水泥每200t为一批,当不足上述数量时,也按一批计,每批抽样不少于1次。
水泥化验室质量手册

水泥化验室质量手册(总48页) -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水泥化验室质量手册1、目的和适用范围目的阐明本公司化验室的质量职责权限和质量目标,描述了化验室的质量体系,实现了质量目标的要求,确保依据《水泥企业质量管理规程》-2011、«水泥企业化验室评审考核管理办法»-2011所建立的质量体系持续有效运行,以满足水泥产品生产和广大顾客的要求。
适用范围适用本公司化验室进行各项检测业务和内部质量调控及管理,对外证实本公司化验室能科学、公正地为本公司所生产的水泥产品提供检测结果和为顾客提供优质的检测服务。
2、引用标准《水泥企业管理规程》、《水泥企业化验室基本条件》、《水泥企业产品质量对比验证检验管理办法》、《水泥企业化验室评审考核管理办法》。
3、术语和定义本手册采用以下规程所使用的术语和定义《水泥企业质量管理规程》、《水泥企业化验室基本条件》、《水泥企业产品质量对比验证检验管理办法》、《水泥企业化验室评审考核管理办法》。
4、化验室概况我公司化验室由总经理直接领导,具体业务工作由管理者代表进行指导和监督。
化验室是质量检验、质量控制质量管理工作的一个综合管理部门,化验室对产品质量具体负责。
化验室下设办公室、化学分析组、物理检验组、控制组。
办公室负责检验仪器设备管理,资料和档案等综合管理,负责各个工序半成品、成品质量控制、质量监督和质量管理工作。
化学分析组、控制组、物理检验组负责原材料、半成品、成品质量检验工作。
化验室共有9人,其中检验人员7人,化验室配备各种检验仪器、仪器设备的数量技术性能满足公司对质量检验和质量控制的需要。
化验室建立了质量体系,有保证检测质量的措施,能有效的控制产品质量,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化验室曾获得水泥专用仪器检定管理先进单位,多次参加全国、省水泥化学分析和物理检验大对比全部合格。
5、化验室质量目标、化验室质量目标见《化验室质量目标发布令》、质量目标的贯彻实施。
检测结果质量控制程序

检测结果质量控制程序标题:检测结果质量控制程序引言概述:检测结果质量控制程序是保证检测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环节。
通过建立科学的质量控制程序,可以有效降低误差和提高检测结果的可信度。
本文将介绍检测结果质量控制程序的五个部分,包括样本准备、仪器校准、质控样品、数据分析和结果报告。
一、样本准备:1.1 样本收集:确保样本收集过程符合规范,避免外界因素对样本的污染或损害。
1.2 样本标识:对每个样本进行准确的标识,包括样本编号、采集时间、采集人员等信息,以便后续追踪和分析。
1.3 样本保存:采取适当的方法和条件保存样本,确保样本在分析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完整性。
二、仪器校准:2.1 定期校准:根据仪器的要求和标准,制定定期的校准计划,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2.2 校准记录:记录每次校准的时间、方法和结果,建立校准记录档案,以备查证和追溯。
2.3 校准标准品:使用合适的校准标准品进行校准,确保仪器的测量结果与标准值一致。
三、质控样品:3.1 建立质控样品库:建立包含正常值和异常值的质控样品库,以验证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3.2 定期检测质控样品:按照设定的频率和方法,对质控样品进行检测,检查仪器的重复性和一致性。
3.3 分析质控样品数据:对质控样品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评估仪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数据分析:4.1 数据清洗:对原始数据进行清洗,排除异常值和错误数据,确保分析的数据准确和可靠。
4.2 数据校验:进行数据校验,包括数据的一致性、完整性和准确性等方面的检查。
4.3 数据分析方法:选择合适的数据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比较和分析,得出准确的结果。
五、结果报告:5.1 结果解读: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进行结果解读,提供科学的解释和建议。
5.2 报告编制:编制详细的结果报告,包括样本信息、检测方法、结果数据、解读和建议等内容。
5.3 结果追踪:建立结果追踪机制,对结果进行追踪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检测质量控制工作总结报告

检测质量控制工作总结报告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产品质量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质量控制
工作在企业生产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直接影响着产品的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为了总结过去一段时间的质量控制工作,我们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总结报告。
首先,我们对过去一段时间的质量控制工作进行了梳理和分析。
通过对每个环
节的质量控制措施进行梳理,我们发现了一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例如,一些生产线上的质量检测设备老化严重,影响了产品的质量;部分员工对质量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了一些质量问题的发生。
其次,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们制定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对于设备老化的
问题,我们决定对关键设备进行更新和维护,以确保其正常运转和准确性;对于员工的质量意识不足问题,我们将进行相关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感。
最后,我们对改进措施进行了实施,并进行了效果评估。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施,我们发现产品的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客户投诉率明显下降,员工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感也得到了提升。
这些都证明了我们的改进措施是有效的,对质量控制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总的来说,这次质量控制工作总结报告对我们今后的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们将继续加强对质量控制工作的重视,不断完善和改进质量控制体系,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同时,我们也将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质量管理水平,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实验室内部研制质量控制样品的指南

CNAS-GL005实验室内部研制质量控制样品的指南Guidance for the in-house preparation of quality control materials (QCM)(IDT ISO Guide 80:2014)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目录引言 (3)1 范围 (4)2 规范性引用文件 (4)3 术语和定义 (4)4 质量控制样品 (5)5 质量控制样品的用途 (5)6 质量控制样品的内部研制步骤 (6)7 样品的技术要求 (6)7.1 基体类型、匹配性及通用性 (7)7.2 特性和特性值 (7)7.3 单元规格 (7)7.4 样品总量 (7)8 质量控制样品的制备 (8)8.1 取样 (8)8.2 加工处理 (8)8.3 分装和包装 (10)9 均匀性 (11)9.1 概述 (11)9.2 分析方法 (12)9.3 均匀性数据的统计处理 (12)10 定值和赋值 (14)11 稳定性 (14)11.1 概述 (14)11.2 稳定性评价 (15)11.3 质控样有效期评定 (15)12 运输 (15)13 质量控制样品文件 (15)13.1 概论 (15)13.2 质量控制样品应有的信息 (15)13.3 QCM单元标签 (16)13.4 其他有用信息 (16)14 贮存 (17)14.1 通则 (17)14.2 贮存条件监控 (17)15 质量控制样品的使用 (17)15.1 概述 (17)15.2 最小取样量 (17)15.3 混匀程序 (17)15.4 干基校正 (17)15.5 质量控制样品容器启封后的保存 (18)附录A (19)附录B (21)附录C (28)附录D (33)附录E (38)附录F (43)引言基于不同目的测量实验室需要使用不同标准物质/标准样品(RM),那么,针对特定目的确保使用最适宜的RM非常重要。
有证标准物质/标准样品(CRM)特性量值及其不确定度由计量学上有效程序确定,主要用于方法确认和提供计量上的校准溯源性。
固体废物采样及监测技术规范(48页)

21
二、样品采集
废渣堆采样布点
在废渣堆两侧距堆底0.5m处划第一条横线,然后每隔0.5m划一条横线; 再每隔2m划一条横线的垂线,其交点作为采样点。按确定的份样数, 确定采样点数,在每点上从0.5-1.0m深处各随机采样一份。
固体废物采样及监测技术规范
2018.6.1
1
一 相关概念 二 样品采集 三 样品制备 四 样品分析
2
一、相关概念 1.固体废物
含义: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
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废物以及法 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质。
为便于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将液态废物(如矿物油)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物质也纳入固 体废物污染防治范畴。
4.1 固态废物采样工具
30
二、样品采集 4.采样工具
4.2 液态废物采样工具
31
二、样品采集 5.安全措施 《工业用化学产品采样安全通则》(GB/T 3723-1999)
★ 当没有确切资料说明待采物质无害时,都应认为是有危险的。
1.采样地点要有出入安全通道,符合要求的照明、通风条件。 2.在储罐或槽车顶部采样时要预防掉下去,还要防止堆垛容器或散装货物的倒塌。 3.通过阀门取流体样品时要避免阀门开位卡住时可能导致流体的大量流出。 4.为了预防溢出准备排溢槽收集溢出物,最好带防护板。 5.在任何时候都应能用阀门来切断采样点与物料的联系,可以安全的控制流体。 6.当需要用有危险的待采物料去清洗样品容器时,应准备适当的设施以处理那些
份样缩分法 圆锥四分法 二分器缩分法
先经过低于品质变化的温度进行干燥(空气干燥或冷冻干燥)
五工程质量控制的统计分析方法

第7页,共48页。
2.标准偏差 用极差只反映数据分散程度,虽然计算简便,但不够精确。
因此,对计算精度要求较高时,需要用标准偏差来表征数据的 分散程度。标准偏差简称标准差或均方差。总体的标准差用σ表 示,样本的标准差用S表示。
标准差值小说明分布集中程度高,离散程度小,均值对总体 的代表性好;标准差的平方是方差,有鲜明的数理统计特征,能 确切说明数据分布的离散程度和波动规律,是最常采用的反映数 据变异程度的特征值。
第五章 工程质量控制的统计分析方法
第一节 质量控制统计分析的基本知识 第二节 常用的质量分析工具
第1页,共48页。
第一节 质量控制统计分析的基本知识
一、质量数据的分类
二、质量数据的特征值 三、质量数据的分布规律
第2页,共48页。
一、质量数据的分类
(一) 按质量数据的特征分类
按质量数据的本身特征分类可分为计量值数据和计数值数据 两种。
力指数一般用符号Cp表示,则将正常型直方图与质量标准进行 比较,即可判断实际生产施工能力。
第22页,共48页。
l.T表示质量标准要求的界限,B代表实际质量特性值分布范 围。比较结果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1)B在T中间,两边各有一定余地, 这是理想的控制状态。
(2)B虽在T之内,但偏向一侧,有可能 出现超上限或超下限不合格品,要采取纠正 措施,提高工序能力。
(3)B与T重合,实际分布太宽,极易产生 超上限与超下限的不合格品,要采取措施, 提高工序能力。
第23页,共48页。
(4)B过分小于T,说明工序能力过 大,不经济。
(5)B过分偏离了的中心,己经产生超 上限或超下限的不合格品,需要调整。
(6)B大干T,己经产生大量超上 限与超下限的不合格品,说明工序能 力不能满足技术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检测数据处理及检测质量控制
56、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57、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5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 理荒秽 ,带月 荷锄归 。道狭 草木长 ,夕露 沾我衣 。衣沾 不足惜 ,但使 愿无违 。 59、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60、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