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_选修六_环境保护全套教(学)案[教(学)案]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总复习 环境保护教案(含解析)鲁教版选修6-鲁教版高三选修6地理教案

高考地理总复习 环境保护教案(含解析)鲁教版选修6-鲁教版高三选修6地理教案

环境保护最新考纲考情报告1.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2.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3.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4.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以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

5.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其形成的一般过程。

6.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7.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8.环境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

9.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

10.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个人在环境保护中的作为。

1.命题特点:(1)以具体的环境问题为背景,以统计图表、区域图、示意图为载体,考查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2)以国际油价、矿石的价格变动为背景,考查资源的分布、影响及应对措施;(3)以流域的洪涝灾害、湖泊面积的变化为背景,考查生态问题的成因及保护措施;(4)以重大污染事件为背景,考查环境污染的原因、过程、危害及防治措施。

2.考查方式:综合题。

3.热点:以气候变暖、生物入侵、资源枯竭等为背景,侧重考查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考点一环境与环境问题【例1】(2018·某某三市联考)安吉县地处某某西北部①,北靠天目山,面向沪宁杭,植被覆盖率为75%,以毛竹、白茶和生态旅游为支柱产业。

近些年,随着区域产业的发展,更高更陡的一些山区天然植被被竹林、茶园所代替②,水土流失呈现恶化趋势。

下图示意安吉县的相对地理位置及地形地势。

据图说明安吉县水土流失形成的原因并分析可能带来的危害。

[尝试自解][审题能力培养](1)审题干――→解读信息①:安吉县地处某某省西北部,为□1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且集中。

信息②:更高更陡的山区天然植被被竹林、茶园代替,导致植被覆盖率降低。

(2)析图表――→解读信息③:表示高程图例的颜色越深,海拔□2越高。

信息④:安吉县表示高程的颜色变化大,说明地形起伏大,有利于水土流失的形成。

信息⑤:水土流失会使山区表层土壤流失,□3肥力下降,导致农作物减产;流失的土壤在太湖淤积,会使其□4调蓄能力下降,生态功能降低。

高中地理 第三章 生态环境保护 3.3 生态环境保护教案 湘教版选修6

高中地理 第三章 生态环境保护 3.3 生态环境保护教案 湘教版选修6

3.3生态环境保护一、湿地干涸及其恢复(一)湿地1、定义:(1)狭义:生态交错带,是陆地和水域之间的过渡区域。

只包括一般意义上的沼泽和湖泊、海洋的滨岸部分,而不包括湖泊的开阔水体和海岸外面的浅海部分。

(2)广义:“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永久或暂时、静止或流动、淡水或咸水,由沼泽、泥沼、泥炭地或水域所构成的地区,包括低潮时水深6米以内的海域。

”理解。

(1)位置:在陆地上或陆地边缘低潮时水深6米以内的海域。

(2)表面形态:沼泽、泥沼、泥炭地或水域。

(3)状态:天然或人工,永久或暂时、静止或流动、淡水或咸水。

2、湿地的价值:(1)生态价值——“地球之肾”具有调节气候、调蓄水量、净化水体、释放氧气、美化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

(2)经济价值提供丰富的动植物产品、提供水资源、提供矿物资源、能源和水运。

(3)社会效益观光与旅游、教育与科研价值。

3、中国湿地现状(1)面积:中国现有湿地面积约26万平方千米(不包括江河、池塘等),占世界湿地的10%左右,位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

(2)特点:类型多、绝对数量大、分布广、区域差异显著、生物多样性丰富等特点。

(3)分布:东北三江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湿地之一;青藏高原上有着世界海拔最高的湿地(三江源湿地自然保护区),对涵养水源、调节全球气候变化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日益减少的湿地1、湿地减少的原因:(1)自然原因:湿地减少本身是一个自然过程,即沉积物自然充满湖沼(2)人类活动:——极大地加速湖沼消亡过程2、湖泊面积减少A.原因:过度引水灌溉和盲目围湖造田。

B.产生的影响:将使湖泊水体调节气候(调温,增湿)、调蓄水量(减少洪水)、美化环境(旅游胜地)、动植物的栖息地等功能丧失。

湖泊面积缩减、水面缩小还往往导致湖水矿化度增加。

[经典例题10]读下列资料和黄河源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据玛多县水文站观测:1997年l至3月,玛多县附近黄河干流出现首次断流;1998年1;月20日至1999年6月3日,扎陵湖至鄂陵湖河段断流持续近8个月。

选修6环境保护学案

选修6环境保护学案

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一、环境的概念1.概念:环境是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 。

2•人类环境的组成。

(1) 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物要素:森林、、野生动物等。

(2)非生物要素:大气、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矿藏等。

3.环境的分类。

(1)依据:人类对环境________________ 。

(2)类型:分为____________ 环境和_______________ 环境。

二•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三.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表现、分布1•产生原因:索取资源的速度 ______ 资源再生的速度,便会出现 ______________2.环境问题的表现厂环境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酸雨、光化学烟雾) 、固体废弃物污染、土壤污染环境问题环境问题<资源短缺:淡水、耕地、矿产(煤、石油、天然气)等资源日益短缺.生态破坏:水土流失、荒漠化(沙漠化、盐碱化、石漠化、泥漠化) 、森林破坏、草地退化、湿地干涸、物种减少3.环境问题的分布(1 )城市地区: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 发展中国家: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2 )乡村地区: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 发达国家:主要表现为 ____________________(3)我国: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 与__________ 为主,资源能源紧张的局面也不断加剧4.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1)危害的_____________ 性;(2)过程的______________ 性;(3)规模的___________ 性。

四、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一一可持续发展1.内涵:(1)_____________ 是基础;(2)_______________ 是条件;(3)________________ 是目的: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1)__________ 原则:包括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2)__________ 则:地球人的承载力是有限的,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之内。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 环境保护全套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 环境保护全套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 环境保护全套教案
选修6环境保护全套教案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目标:
 一、环境与环境问题
 1、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2、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3、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二、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保护
 1、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采取的相应措施
 3、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4、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以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
 三、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1、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某种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一般过程
 3、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其他区域的影响
 4、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5、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四、环境污染与防治
 1、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
 2、环境污染事件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高中地理_选修六_环境保护[全套]教案[教案]

高中地理_选修六_环境保护[全套]教案[教案]

环境保护全套教案选修6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目标:一、环境与环境问题λ 1、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正确的环境伦理观λ 2、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λ 3、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二、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保护λ 1、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λ 2、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采取的相应措施λ 3、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λ 4、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以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三、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λ 1、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2、某种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一般过程3、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其他区域的影响4、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5、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四、环境污染与防治λ 1、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2、环境污染事件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3、针对某类环境污染的主要防治措施五、环境管理λ 1、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λ 2、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与国际行动3、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本讲重点: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与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本讲难点:1.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2.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3.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考点点拨:第一课时一、我们周围的环境(一)环境的概念及分类1.概念: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

2.分类(根据人类对其影响的程度)(二)人类与环境1.关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

人类活动影响了环境,反过来环境也会制约人类,作用力越大则反作用的制约力越大。

2.人类与环境关系变化历程:[经典例题1]读人类社会演进和人地关系两幅示意图,回答问题。

(1)甲图所示三种社会形态中,哪些属于乙图所示人地关系原理的范畴?(2)在我国江南丘陵地区广泛修建梯田,直接造成的生态环境变化有哪些?(3)列举中国古代不利于生态平衡的农业生产活动并分析原因。

(4)影响人地关系演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解析】正确认识乙图中人地关系模式图,结合人类历史不同阶段生产活动分析相关问题。

高中地理_选修六_环境保护全套教案[教案]

高中地理_选修六_环境保护全套教案[教案]

高中地理_选修六_环境保护全套教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了解我国环境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3.掌握环境污染的形式、特点及其危害;4.熟悉环境保护管理与环境保护技术;5.掌握环境教育和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方法。

二、教材总体分析《地理(选修6)》第四单元是“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本单元共分为六个章节,其中:1.第一章节是“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主要介绍环境保护的概念、意义、重要性和必要性;2.第二章节是“我国环境保护形势与政策”,主要介绍我国环境保护形势、政策和法律法规;3.第三章节是“环境污染及其防治”,主要介绍环境污染的形式、特点、危害和防治措施;4.第四章节是“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主要介绍生态环境保护的概念、实施方式和方法;5.第五章节是“环境保护技术”,主要介绍环境保护技术及其应用;6.第六章节是“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主要介绍环境教育的概念、实施方式和方法。

三、教学内容及方法第一章节: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教学内容1.环境保护的概念及其意义;2.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教学方法1.授课讲解;2.课堂讨论。

第二章节:我国环境保护形势与政策教学内容1.我国环境保护形势;2.我国环境保护政策;3.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教学方法1.授课讲解;2.课堂讨论。

第三章节:环境污染及其防治教学内容1.环境污染的形式;2.环境污染的特点;3.环境污染的危害;4.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

教学方法1.授课讲解;2.课堂讨论;3.实地考察。

第四章节: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教学内容1.生态环境保护的概念;2.生态环境保护的实施方式;3.生态环境保护的方法。

教学方法1.授课讲解;2.课堂讨论;3.实地考察。

第五章节:环境保护技术教学内容1.环境保护技术的种类;2.环境保护技术的应用。

教学方法1.授课讲解;2.课堂讨论。

第六章节: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教学内容1.环境教育的概念;2.环境教育的实施方式;3.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方法。

地理人教版高中选修6 环境保护(选修6)环境污染问题(教案)

地理人教版高中选修6 环境保护(选修6)环境污染问题(教案)

(选修6)环境污染问题(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环境污染问题的几种主要类型、污染物的来源及其危害,学会结合具体案例,分析环境污染事件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让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并在过程中学会表达;②通过学会多种途径和手段收集地理信息,把地理信息、地理学习过程,并能从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举一反三,对本区域的发
展提出有益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案例分析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增强关注家乡的环境污染问题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环境污染问题的主要类型,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2)难点:分析环境污染事件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教学流程。

高中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复习教学案

高中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复习教学案

高中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复习教学案课时安排:4—5课时考点扫描:一、环境与环境问题1.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正确的环境伦理观2.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3.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二、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保护1.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2.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采取的相应措施3.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4.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以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三、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1.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2.某种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一般过程3.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其他区域的影响4.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5.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四、环境污染与防治1.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2.环境污染事件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3.针对某类环境污染的主要防治措施五、环境管理1.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2.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与国际行动3.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重点: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与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难点:1.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2.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3.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本章考点]1.人类与环境:环境的概念和分类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2.环境问题: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知识梳理]定义: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1.环境_______环境分类_______环境人地关系是一对矛盾的两方面,是即_____又______的2.人类与环境传统环境观______不同时期的人地关系现代环境观:人地______新环境观:可持续发展观①_______环境问题表现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①_______3.当代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原因②______③_______④_______①_______环境问题特点②_______③_______第二章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本章考点]1.资源问题: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分类主要的自然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2.非可再生资源: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及人类采取的相应措施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3.可再生资源: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所造成的问题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知识点梳理],消费区集中在,在矿区生产中应保护 ,合理利用土地,对化石燃料进行 加工和 加工,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利用 方法开采,在能源开发与使用中, 措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施工、验收使用.世界能源的总趋势: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第三章 生态环境保护[本章考点]1.生态环境问题:(1)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2)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一般过程(3)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其他区域的影响 (4)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2.生态环境保护:(1)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2)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知识梳理]发展多元化结构的能源系统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世界淡水资源紧缺解决对策开源方面: 、、、 、、 节流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