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嘴喷雾特性检测技术
压电陶瓷喷嘴汽油直喷喷雾特性实验研究

压电陶瓷喷嘴汽油直喷喷雾特性实验研究一、引言汽油直喷技术在汽车发动机燃烧效率和排放控制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而压电陶瓷喷嘴作为一种新型的喷雾系统,其对燃料喷射过程的控制能力具有独特优势。
本文旨在通过实验研究,探究压电陶瓷喷嘴在汽油直喷系统中的喷雾特性。
二、实验方法1. 实验装置本次实验主要使用了一台汽油直喷燃烧室实验装置,其中包括燃油供应系统、压电陶瓷喷嘴、高速摄像系统等。
2. 实验参数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针对压电陶瓷喷嘴的喷雾特性进行了多组参数调节实验,包括喷油压力、喷油量、喷雾角等。
三、实验结果与讨论1. 喷雾形态观察通过高速摄像系统的观测,我们得到了压电陶瓷喷嘴喷雾的图像数据。
根据对喷雾形态的分析,我们发现喷嘴的工作压力对喷雾锥角和雾化效果有显著影响。
在相同工作压力下,增加喷油量会使得喷雾的锥角增大,同时雾化效果更好。
2. 喷雾粒径测试利用激光雾化粒度仪对压电陶瓷喷嘴喷雾产生的雾化液滴进行测试。
实验结果显示,较低的工作压力和较大的喷油量可以产生更小的雾化液滴粒径,这有利于提高燃烧效率和降低尾气排放。
3. 喷雾稳定性通过对喷雾延迟时间和雾化的均匀性进行测试,我们发现增加喷油压力能够缩短喷雾延迟时间并提高喷雾的均匀性。
四、结论通过实验研究,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压电陶瓷喷嘴的喷油压力对喷雾锥角和雾化效果有显著影响。
2. 较低的工作压力和较大的喷油量可以产生更小的雾化液滴粒径。
3. 增加喷油压力能够缩短喷雾延迟时间并提高喷雾的均匀性。
五、展望本次实验只是针对压电陶瓷喷嘴的喷雾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还有许多其他参数和因素有待进一步实验探究。
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可以考虑加入喷油温度、喷孔直径等因素,并进行更为详细的实验设计,以进一步优化汽油直喷系统的性能。
六、参考文献[1] Smith A, Brown B.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spray characteristics of a piezoelectric ceramic nozzle for direct fuel injection[J]. Combus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8, 190(10): 1845-1861.[2] Zhang L, Liang X, Wang Z, et al. Influence of injection pressure on the atomization of a piezoelectric injector[J]. Proceedings of the Combustion Institute, 2017, 36(1): 1213-1221.通过以上实验研究,我们对压电陶瓷喷嘴在汽油直喷喷雾特性方面的表现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灌溉用喷雾头检测标准

灌溉用喷雾头检测标准灌溉用喷雾头是一种常见的农业灌溉设施,通过喷射微细的水滴将水分覆盖在农作物的叶面上,达到农业灌溉的目的。
为了确保喷溅头的质量和性能稳定,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喷溅头检测标准,对于保证农业灌溉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一、外观检查外观检查是判断喷溅头的外观质量和制作工艺的重要环节。
外观检查应包括以下内容:1. 喷溅头的整体外观,应无破损、裂纹等明显缺陷。
2. 喷溅头的喷嘴部分应无毛刺、淤沙等杂质。
3. 喷溅头的连接部分应无变形、变色等异常情况。
二、喷洒性能检测喷洒性能检测是对喷溅头的喷射性能进行评估的过程。
喷洒性能检测应包括以下内容:1. 喷溅头的喷射范围:测量喷溅头的最大喷射距离,判断其覆盖范围。
2. 喷溅头的喷射角度:测量喷溅头的喷射角度,判断其喷射的覆盖角度。
3. 喷溅头的喷射流量:通过测量单位时间内流经喷溅头的水量,判断其喷射的流量。
4. 喷溅头的喷射均匀度:通过测量喷溅头不同部位的喷射流量,判断其喷射的均匀度。
五、耐腐蚀性能检测耐腐蚀性能检测是对喷溅头耐受环境腐蚀能力的评估。
耐腐蚀性能检测应包括以下内容:1. 喷溅头的耐腐蚀性:将喷溅头置于不同腐蚀性液体中,观察其表面是否发生变化,判断其耐腐蚀性能。
2. 喷溅头与其他金属接触时的电化学腐蚀性:浸泡喷溅头与其他金属的接触部位于一定的电解液中,观察其是否发生电化学腐蚀。
六、可靠性检测可靠性检测是对喷溅头在长时间使用中的性能变化进行评估。
可靠性检测应包括以下内容:1. 喷溅头在长时间工作状态下的稳定性:将喷溅头连续工作一定时间,观察其喷射性能是否发生变化。
2. 喷溅头在高温、低温等恶劣环境条件下的工作性能:将喷溅头放置于不同温度下,观察其工作性能是否正常。
以上是一套常用的灌溉用喷溅头检测标准的参考内容。
通过对喷溅头进行外观检查、喷洒性能检测、耐腐蚀性能检测和可靠性检测,可以评估喷溅头的质量和性能,并保证其能够正常进行农业灌溉。
喷油器喷雾特性试验

喷油器喷雾特性试验规范编制:日期:校对: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目录1目的 (3)2试验条件 (3)3试验方法 (3)3.1 静态流量试验 (3)3.2 喷孔直径测试 (3)3.3 喷雾贯穿距离和喷雾锥角 (3)3.4 测量项目及数据整理 (3)4参考标准 (4)1 目的本试验的目的是分析发动机特征工况点下的喷油器的喷雾特性。
2 试验条件采用高压定容试验装置和光学系统进行喷油器喷雾特性试验研究。
喷油器垂直安装,油品选用原车推荐使用燃油。
喷油器喷孔直径,喷孔夹角测试为常规标准控制和环境参数。
喷雾贯穿距离和喷雾锥角测试使用发动机特征工况点对应的控制和环境参数。
喷油器控制电压和脉宽采用原机相应工况点的测量值。
背景温度、湿度采用室温和环境湿度。
高压定容试验装置内喷雾背景压力采用充入高压氮气来实现。
3 试验方法3.1 静态流量试验将喷油器出油口朝下垂直安装在专用流量测试仪上,调整好燃油压力(300±0.1Kpa)及驱动电压后,用5.0ms 的喷射脉宽条件下,喷油器最少预喷1000次(脉冲),测量其喷射3000次喷油量的总和,计算单次脉冲喷油量。
3.2 喷孔直径测试利用工具显微镜测量喷油器直径。
3.3 喷雾贯穿距离和喷雾锥角选取6,10,15MPa三个喷压力,喷射脉宽选取1.5,5ms,背压设定为1,2.2bar,利用高速摄影拍摄喷雾阴影图像,分别分析测量获得喷油器的喷雾贯穿距离和喷雾锥角。
3.4 测量项目及数据整理记录试验控制参数:喷油脉宽、喷油压力、喷油频率,环境参数:压力、温度、湿度,提供喷雾特征图片和喷雾动态过程,提供测量值:喷孔直径、夹角,喷油器流量,贯穿距离,喷雾锥角。
4 参考标准A)GB/T25362—2010 汽油机电磁阀式喷油器总成技术条件;B)GB/T25363—2010 汽油机电磁阀式喷油器总成试验方法。
高压喷雾除磷喷嘴性能被测试的依据

高压喷雾除磷喷嘴性能被测试的依据高压除磷喷嘴性能测试系统原理(来源:/ )该测试系统主要由水压系统、电气控制系统和计算机辅助测试系统组成,如图1所示。
水压系统向高压除鳞喷嘴提供流量和压力,同时通过电气控制系统里的可编程控制器控制电动调节阀,调整喷嘴入口处压力和流量。
而喷嘴入口处压力、流量信号则通过压力传感器和流量传感器测取。
电气控制系统主要控制水压系统里泵、电动调节阀、系统压力设定、信号灯等。
计算机辅助测试系统主要实现电动调节阀的自动控制、载有打击压力传感器的二维平台的运动控制和各种测试数据的处理、保存。
水压控制系统设计水压控制系统主要为被测喷嘴(除鳞喷嘴或冷却喷嘴)提供高压或低压水源。
其系统原理图如图2所示。
??????水压系统由高、低压泵组、过滤器、溢流阀,电动调节阀等组成,额定压力为25MPa。
在泵组的出口安装止回阀5,防止水流倒流于组中而损坏泵组,此外,泵组出口还装有截止阀6,其主要作用是保障系统安全,防止发生事故;在低流量测试情况下,可单泵组工作,以减少泵组的磨损,提高能源利用率。
在大流量测试情况下,可双泵或3泵工作,满足系统对流量的要求。
为了吸收柱塞泵工作时由流量脉动引起的压力脉动, 减少系统压力冲击保持系统压力的稳定性,在泵组的出口分别安装了蓄能器4. 1~4. 3。
此外,在截止阀的出口端,分别安装电接点压力表7,其作用是当系统压力达到泵组安全阀设定压力时,发送数字量信号传送给电气控制系统,使泵组报警,并停止工作。
为测试被测喷嘴的的压力-流量特性,在旁路上安装了电动调节阀12。
系统通过计算机的数据采集模块或PLC向水压系统中的电动调节阀传输4~20 mA电流信号,来调节电动调节阀的阀位开度,从而改变系统流量;同时,在被测喷嘴下方的二维平台上装有一低压传感器,在二维平台的控制下,在测试区域内多点采集被测喷嘴的打击力,被测喷嘴安装高度可调,可以测试不同高度时的打击力特性。
电气控制系统电气控制系统主要用来控制电机起动、二维平台运行、电动调节阀开度、设定系统压力、水压系统故障报警和压力、流量数据显示等,电气控制系统PLC采用S7-300,它具备高电磁兼容性和强抗振动、抗冲击性,具有较高的工业环境适应性。
直射式喷嘴喷雾特性的实验研究

第12卷 第4期航空动力学报V o l112N o14 1997年10月Journa l of Aerospace Power O ct. 1997直射式喷嘴喷雾特性的实验研究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徐 行33 郭志辉 边寿华【摘要】 用二维激光测速测粒仪,对直射式喷嘴在横向气流中所形成喷雾的粒度、平均和脉动速度,以及浓度进行了测量。
研究了喷雾的结构,气流速度以及喷射方向对喷雾特性的影响,不同直径的粒子在横向的扩散。
为两相流模型的研究以及数值计算结果的验证提供实验数据。
主题词: 激光测速仪 雾化 喷嘴 测量 分类号: V231121 引 言 直射喷嘴主要用在航空发动机加力燃烧室中。
喷嘴的雾化和所形成的燃油浓度分布对燃烧室的性能有重大的影响。
杨茂林[1]用燃气分析的方法,测量了直射喷嘴后的燃油浓度分布。
该方法只能测量总体的浓度,不能测量粒子大小和速度。
金如山[2],Jasu ja A K[3]用马尔文测雾仪测量了直射喷嘴的穿透和下游的粒度分布。
该方法只能测量光束内平均的粒度,也不能测量粒子速度。
本文采用二维激光测速测粒仪,可同时测量空间一点上粒子的粒度、速度和浓度。
通过扫描可获得整个喷雾场的详细结构。
一方面,对喷雾场有更深入全面的了解,研究喷雾的规律。
另一方面,为发展初始雾化模型和验证喷雾两相流的数值计算结果提供实验数据。
2 实验装置和测量方法 空气由压缩机供给,通过稳压箱进入实验段。
在实验段前端安装整流板保证气流均匀。
整流板后安装皮托管测气流速度。
在实验段上开窗口,以便激光穿过进行测量。
喷嘴安装在窗口内合适的位置上。
实验段的横截面为:150mm×300mm。
测量采用二维PDA。
PDA发射镜头的焦距为:f=600mm。
接收镜头的焦距为:f=500 mm。
测量粒度采用二次折射方式。
测速精度为1%,测粒精度为4%,浓速测量精度为30%。
每个点测量5000个粒子,然后进行统计平均得到粒子的粒度、速度和浓度[4]。
喷头喷嘴检测报告

喷头喷嘴检测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对喷头喷嘴进行全面的检测分析,以确保其性能和质量符合预期要求。
喷头喷嘴是一种常见的工业设备,用于将液体或气体以喷射方式释放出来。
其有效性和稳定性对于液体和气体传输的效率和准确性至关重要。
2. 检测目的喷头喷嘴的检测目的是评估其性能、流量和均匀度等关键指标,以确保其正常工作并满足生产和质量控制要求。
本次检测报告将包含以下内容:•喷头喷嘴的尺寸和外观检测•喷头喷嘴的流量和压力测试•喷头喷嘴的喷雾效果评估3. 检测方法3.1 尺寸和外观检测通过目视检查和使用量具,对喷头喷嘴的尺寸和外观进行检测。
主要检查以下指标:•喷嘴孔径的直径是否符合规定尺寸•喷头喷嘴的表面是否平整和光滑•喷头喷嘴的连接部件是否完好3.2 流量和压力测试使用流量计和压力计等专业设备,对喷头喷嘴的流量和压力进行测试。
主要测量以下指标:•喷头喷嘴的流量输出是否稳定•喷头喷嘴的流量是否符合生产要求•喷头喷嘴的喷射压力是否达到预期值3.3 喷雾效果评估利用高速摄影仪和相关软件,对喷头喷嘴的喷雾效果进行评估。
主要评估以下指标:•喷头喷嘴的喷雾均匀度•喷头喷嘴的喷雾粒径分布•喷头喷嘴的喷雾覆盖面积4. 检测结果4.1 尺寸和外观检测结果经过尺寸和外观检测,喷头喷嘴的尺寸和外观都符合要求。
喷头喷嘴的孔径直径为X毫米,表面平整光滑,连接部件完好无损。
4.2 流量和压力测试结果流量和压力测试结果显示,喷头喷嘴的流量输出稳定且符合生产要求。
喷头喷嘴的流量达到X立方米/小时,喷射压力为X巴。
4.3 喷雾效果评估结果喷雾效果评估结果显示,喷头喷嘴的喷雾均匀度良好,喷雾粒径分布均匀且符合要求。
喷头喷嘴的喷雾覆盖面积为X平方米。
5. 结论根据尺寸和外观检测、流量和压力测试以及喷雾效果评估的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喷头喷嘴的尺寸和外观符合要求,无明显缺陷•喷头喷嘴的流量输出稳定且符合生产要求•喷头喷嘴的喷雾均匀度良好,粒径分布均匀且覆盖面积符合要求综上所述,喷头喷嘴经过全面检测后达到预期要求,可以正常使用于生产和质量控制过程中。
周期供油气动雾化喷嘴喷雾特性试验研究

响 , 出喷 油脉 宽减 小 、 得 喷气脉宽增 加、 喷气压力增 大均可提高雾化 质量 , 最佳值处 于
^ 2m ,=1m , = s时 , 时 DH 0u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St S t 5m 2 3 此 s<1 m
关键词 : 喷嘴; 雾化特 性; 试验; 航空煤 油; 活塞发动机 ; 燃烧
A src: e ias t e i et a eindadi xe m na i etai f pa h r trt sw scn utdt b t t A nw a sie f ln c r s s e n s pr etln sgt no rycaa e sc a od ce a r sdu j ow d g te i v i o s cii o stf e eurm n f odfe a m zt nf A ps ne g e. hsnetr a cnis fh l t mant eijc rte aiyt q i e to o l t i i r V S io n i sT ii co w s o s to ee cr geif lnet ,h s hr e s g u o ao o U t n j s t e 0 cu o arulit f ead t i as tdijc r T ef xo ee c o gei fe i et n h i as t net a e rd ife n r c n h a sie net . h u ft l t mant ul n c ra dte a sie i c rw sm t e / ea e r s o l h er c j o r sd j o e
0 引言
当把 小 功率 活 塞 发 动机 配 装 于舰 艇用 飞行 器上 时, 为保 证安 全 和燃 料 后 勤保 障 的统一 性 , 必 要把 有 汽油改 成航 空煤 油等安 全性 更高 的燃料 。 由于 煤油 与 汽 油 的雾化 特性 有很 大差别 ,用煤 油代 替 汽油 后 , 将 会 带来 一 些技 术 问题 , 导致 点火 困难 和燃 烧完 全性 如
195气-水雾化喷嘴特性实验研究

气-水雾化喷嘴特性实验研究重庆大学 邹国荣 何叶从 肖益民 付祥钊摘 要 为了解决间接蒸发冷却器换热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了将气-水雾化喷嘴应用于间接蒸发冷却技术中,实验研究了扇形气-水两相喷嘴在不同的空气压力和水压下的特性,测出了不同压力时喷嘴的雾化角和气水流量值,得出了其变化规律,确定出了最佳的喷雾气水比和雾化角等参数。
关键词 间接蒸发冷却 雾化喷嘴 雾化特性 1 前言蒸发冷却是人类已知最早的冷却方式,随着能源短缺和环境问题的日趋突出,由于其具有节能、环保、经济及改善室内空气品质等独特优势,蒸发冷却技术越来越引起广泛的关注。
蒸发冷却分为直接冷却和间接冷却,而目前的间接蒸发冷却技术都存在水膜分布不均匀,换热效率较低的缺点[1]。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采用气-水雾化喷嘴,通过适当的方式在换热器表面形成均匀完整的水膜,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间接蒸发冷却的关键在于换热器表面水膜的均匀性和完整性,因此,喷嘴参数对换热器表面水膜的形成有决定性的影响,它受喷嘴与换热器表面距离、喷雾压力、喷雾流量、及风速等参数的影响,喷雾压力和流量相互影响,雾化角决定喷雾面积以及使用喷嘴的数量,风速则影响水膜的形成及蒸发速率。
因此,本文通过实验研究,确定喷嘴的最佳喷雾气水比、雾化角等参数,为气-水雾化喷嘴运用于间接蒸发冷却器提供基础数据。
2 实验系统及实验方法为进行喷嘴的特性实验,建立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系统。
87562431图1 喷嘴特性实验系统图 1.水箱;2.水泵;3.压缩机;4.储气瓶 5.过滤器;6.电磁阀;7.流量计;8.喷嘴本文实验用水作为喷雾液体介质,用水泵对水提升加压,提供所需的压力,用空气压缩机提供压缩空气作为气体介质,喷嘴采用气-水两相扇形喷嘴。
为了能够准确调节流量,调节阀门均采用针型阀,同时在管路上安装转子流量计和压力表,在测量过程中还要对测量的介质进行压力修正。
读取流量计上的读数后根据流量计使用手册所提供的相关公式进行流量修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文献
[1]贺文智,陈宇峰.液体雾化机理的研究进展[J].内蒙古石油化工,1996,
22(3):13-16.
[2]Haumann J , Leipertz A . Flame-temperature measurements using the
Rayleigh scattering photon-correlation technique[J].Optics letters,1984,
Keywords: spray characteristic;measurement
对液态工质的雾化原理的研究始于 20 世纪 30 年代,它是
瑞利散射法是以一种基于流场本身分子的光学测量方法
人们为了改进和完善雾化技术而开展的,然而其研究往往滞后 于雾化技术的应用。迄今为止,已经提出了多种关于雾化机理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865(2010)11-0253-02
· 253 ·
The Measurements of Spray Characteristics
Liu Yuqiang (R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Processing, Beijing 100083, China)
Fig.6 The influence to the seepage distribution in different position to the tank bottom edge board
3.4 研究不同油品对渗流场的影响
速度的频率偏移(称多普勒频移),只要测出这个频率偏移,就
可得到微粒的运动速度。LDV测速的原理示意图如图2所示,
将激光分成两束,并聚集到包括平面波前的按高斯光强分布的
一个有限衍射区,由于激光的相干性,这两束光在聚焦区会发
生干涉,形成彼此距离很小的干涉条纹,干涉条纹的距离是由
激光的波长和两光束的角度决定的:
米氏散射法是基于米氏散射理论及Fraunhofer衍射原理的 方法,其测量系统如图1所示。用准直的平行光通过被测雾场 时将产生光的前方散射,傅立叶变换透镜的频谱面上的光强分 布则是喷雾微滴运动衍射图样光强的叠加。不同直径的微滴形 成的衍射光强分布不同,这样根据同心环形光电探测器接受的 电脉冲大小和个数可计算出喷雾场中微滴的尺寸及数密度分 布。
相位多普勒粒子分析仪顾名思义是利用多普勒效应来测 量运动粒子的相关特性。在 PDPA 中,依靠运动微粒的散射光 与照射光之间的频差来获得速度信息,这与激光多普勒测速仪 LDV 的测速原理相同;通过分析穿越激光测量体的球形粒子 反射或折射的散射光产生的相位移动来确定粒径的大小。
PDPA 测量粒子直径的原理如图 4 所示。在喷雾场附近放 置多个探测器,每个探测器接收相同的多普勒频差Ψ,而每个 探测器之间存在相位差Φ,这个相位差正比于粒子的直径 dp。 通过分析穿越激光测量体的球形粒子反射或折射的散射光产 生的相位差Φ就可以得到粒径的信息。
轴和离轴全息记录来说,要求无散射透过雾场的光能量不得小 于入射光能的80 %和50 %,否则将得不到良好的记录效果, 这样激光全息法就不适合测量数密度过大的雾场。
米氏散射法的衍射模型是球形粒子,因此受液滴形状和分 布规律影响较大,且只能获得测量区域内的平均值,空间分辨 率低。但该技术己有商业化的产品,如马尔文粒度仪,使用方 便,缺点是采样时间较长,只适用于稳态喷雾的测量。
· 254 ·
广东化工
2010 年 第 11 期 第 37 卷 总第 211 期
程,有利于现场化和实时化。
3 激光多普勒测速技术LDV(Laser Doppler
Velocimetry)
激光测速的原理是光束照射到跟随流体运动的微粒上时
就被散射,散射光的频率与照射光之间产生一正比于微粒运动
PIV技术综合了单点测量技术和显示测量技术的优最大贡献是突破了单点测量的局限性,它可在 同一时刻记录下整个流场的有关信息,并且可分别给出平均速 度、脉动速度和应变率。但它依靠在喷雾中加入示踪粒子,其
Z
Y
图 4 PDPA 测量粒子直径原理 Fig.4 Principle diagram of diameter measuring by PDPA
随着激光、微电子、高速摄像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 展和广泛应用,喷雾特性的测试方法从先前的二维光学测量发 展到了当前能反映喷雾场三维时空动态的激光测试技术阶段。
1 激光散射技术
激光散射方法包括米氏散射法(Mile Scatering Method)和 瑞利散射法(Raylaigh Scattering Method)两种。
激光全息法可以不接触雾场而准确得到喷雾微滴场的三
维空间瞬态全息记录,通过全息图的再现不但可以得到微滴尺
寸及其在空间中的位置,采用双脉冲激光器通过两次曝光法还 可以得到喷雾微滴的运动速度[3],从而可以得到整个喷雾场的
平均滴径特性、场分布及密度、速度分布等很多重要信息及变
化规律,且具有放大率高、图像失真率低和分辨率高等特点。
激光全息法经过多年的发展完善已取得很多成果,但仍存 在一定的局限性[4],主要有:(1)对被测雾场景深有一定的限制。
微滴只有在1~100倍远场距离内才能得到质量较好的全息图,
太小则不满足Fraunhofer远场条件,太大则因衍射光强太弱而
使成像质量下降;(2)对被测雾场的密度有一定的限制。对同
图 1 米氏散射法测量系统 Fig.1 Measuring system of Mie scattering method
9(11):487-489.
(下转第 257 页)
2010 年 第 11 期 第 37 卷 总第 211 期
广东化工
· 257 ·
(a)离罐底边缘板 10.5 m 的位置渗漏
(b)离罐底边缘板 5 m 的位置渗漏
图 6 离罐底边缘板不同位置时对渗流场的影响
(c)离罐底边缘板 0.5 m 的位置渗漏
X
图 2 LDV 测速原理
Fig.2 Principle diagram of velocity measuring by LDV
激光测速的最主要的优点是对流动没有任何扰动,测量的 精度高,测速范围宽,而且由于多普勒频率与速度呈线性关系, 与该点的温度,压力无关,是目前世界上速度测量精度最高的 仪器,但是LDV技术是单点测量技术,不能实现对整个喷雾 场的瞬态测量。另外,由于速度低时频移太小,此方法不适于 低速度的测量。
粒子第一个的像 ∆X
U = lim ∆X ∆t→0 ∆t
∆Y V = lim ∆Y ∆t→0 ∆t
图 3 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原理 Fig.3 Principle diagram of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
5 相 位 多 普 勒 粒 子 分 析 仪 PDPA(Phase Doppler Particle Analyzer)
瑞利散射法在测量喷雾蒸发过程及温度分布时较为适合,
但由于散射光强信号弱,只能应用于雾场密度变化较大的场
合。
2 激光全息技术
激光全息技术是采用相干性能极好、能量非常集中的激光 作照明光源,利用波长相同的两束激光叠加时的干涉现象,把 被照物的全部光波信息,以干涉条纹的形式记录在感光底板 上,然后再用同样波长的激光束去照射记录有干涉条纹的全息 底片,就会逼真地再现出所拍照物体的三维形象。
为基础的,雾场中的分子散射可以用瑞利散射理论来解释。喷 雾场中φ方向的瑞利散射光强I表示为:
的解释,如空气动力干扰说、压力振荡说、湍流扰动说、空气 扰动说、边界条件突变说等,但其中没有一种能完全令人信服 并经受实验的检验[1]。
目前国内外对液体喷射雾化机理还在广泛深入地进行研 究,主要从两方面进行:一是继续深入理论探讨,并利用数值 计算技术建立多种假说模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另一方面则利 用先进的光电测试技术去捕获雾化过程的细节,以便为某种或 综合的假说提供支持。
Abstract: Several modern measuring methods applied in spray characteristic experiments were introduced, the principles and the priorities, limitation of these measurements were also summarized.
虽然相位多普勒离子分析仪(PDPA)与激光多普勒测速法 (LDV)一样都是点测量,但它将点的数据构建成二维的可视图 像,清楚地显示了大直径颗粒和形成混合气的小直径颗粒的不 同形态。该方法测量的参数范围广泛,可以实现空间单点颗粒 的速度和粒径的同时测量,但无法实现三维空间瞬态测量。
6 其他测试技术
除上述介绍的测量方法外,还有适用于显示油束内部结构 的激光层析摄影法[6](Laser Computed Tomography Method),根 据粒子流散射光强度变化测量粒子平均直径的散射光能谱法 [7],可以对三维瞬态密集型喷雾进行检测的同步辐射X射线技 术[8-9],另外,随着研究的深入,也出现了将多种测试原理合 在一起运用的测试技术[10]。
4 粒 子 图 像 测 速 技 术 PIV(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
粒子图像测速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崭新的流速测 量技术,它融计算机图像处理与光学技术为一体,是一种在流 场中同时多点(如数千点)测量流体或粒子速度矢量的光学图 象技术。
在PIV技术中,速度向量是通过测量粒子在两个激光脉冲 之间的运动获得的,相机透镜使研究区域在相机传感器上成 像,这样相机可以获得每一个激光脉冲的图像。将相机记录下 来的两个激光脉冲的图像分成小的区域,笔者把这些小的区域 称为未知区域。如图3所示,两个图像里的未知区域I1和I2是 彼此互相关的。这种相关产生了一个信号峰值,从而识别出了 粒子位移∆X,∆Y,获得了粒子精确的位移也就获得了粒子的 速度。经过重复的互相关计算,可以获得整个区域的速度向量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