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息通信技术发展报告(科技部2008年)

合集下载

5G通信调研报告

5G通信调研报告

5G通信调研报告1.1研究背景我国信息化建设及两化深度融合工作正在日益推进。

2015年,国务院出台《“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以及《中国制造2025》两个重要文件,以高速宽带网络建设为抓手、提升信息基础设施支撑水平成为了科技部、发改委、工信部等政府部门的重点推进工作。

而认真贯彻“宽带中国”战略,加大5G研发力度,加快5G标准推进的步伐,是其中重要的工作内容。

我国在近两年来投资上亿科研经费,用于5G研发工作。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要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和国家大数据战略,这对中国宽带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5G是新一代宽带移动通信发展的主要方向,随着4G/LTE进入规模商用,以及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全球产业界已将研发重点转向5G。

从国际发展态势来看,2015年,5G技术全球发展亦进入到技术研发和标准化准备的关键时期,ITU(国际电联)已完成第五代移动通信定名、愿景及时间表等关键内容,并于今年启动5G标准前研究。

在此背景下,如何推动中国的5G技术研究?如何制定相关发展策略?如何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如何培育5G时代全球竞合能力?已成为目前政府和产业界正在探索解决的问题。

1.2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内5G的发展方向是: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形成全球统一标准;进一步加大研发力度,突破技术及产业薄弱环节;进一步推动融合创新,积极探索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1.2.1中国移动在5G研发方面取得又一重大进展2015年11月10日,在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通信局IMT-20205G(第五代移动通信)焦点组会议上,中国移动主导的《ITU5G网络标准技术指导建议书》编制完成,成为ITU5G标准制定的重要依据和指导。

该建议书基于对5G网络架构、网络软化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对国际组织的5G标准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

通信年鉴――“通信科技”

通信年鉴――“通信科技”

第十一篇通信科技综述【科技规划和技术政策指导】加强科技发展规划工作,按计划组织编制《信息产业科技发展“十一五”计划和2020年中长期规划(纲要)》等。

根据新时期中国信息产业科技规划工作新特点和做好这一工作的重要意义,对信息产业科技发展规划的编制提出了明确要求,确定了规划编制战略指导组和17个专家组成员共约320位来自各个领域的院士和专家,分别召开了各技术领域专家组第一次工作会议,确定各技术领域的研究课题,起草了分技术领域研究报告的初稿。

规划编制工作进展顺利,按计划完成。

此外,组织了《信息产业标准化‘十一五’发展计划》和《信息产品‘十一五’质量发展计划》的起草编制工作。

在技术政策和支撑工作方面,组织起草了《我国信息产业科技发展思路》和《我国信息产业科技创新体系》的研究报告。

重点安排了IPv6技术发展政策、数字集群技术发展政策、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等的研究和制定工作。

另外,组织起草了《电信网发展技术政策》,经审议通过已对外发布,以指导电信网技术发展。

【科研开发与技术试验】第三代移动通信(3G)、下一代网络(NGN)、数字集群等重点科研项目和技术试验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2004年,信息产业部成功组织实施3G网络技术试验,推进了全球3G研发和实用化进程,并进一步推动TD-SCDMA研发和产业化取得进展。

试验时间为2003年10月至2004年9月。

WCDMA测试工作于3月底开始,CDMA2000测试工作于4月底开始,TD-SCDMA测试工作于5月开始。

参加试验的企业有国内六大基础电信运营企业,19家系统厂商和15家终端厂商以及3家USIM卡(WCDMA终端所用SIM卡)制造商, 11家厂商为试验提供了业务平台。

截止9月底,试验总体技术方案所规定的全部测试内容已全部完成。

信息产业部组织的3G技术试验是迄今为止全球试验规模最大、试验厂商最多、试验技术最全面的一次3G技术试验,客观上推进了全球3G研发和实用化进程。

中移动黑招_自动拨打电话 - 参考消息

中移动黑招_自动拨打电话 - 参考消息

会员通讯2006年第6期(总第18期)中国通信学会秘书处主办 (内部资料注意保存)目录通信行业简讯□我国80×40G光通信系统全球领先 (2)□国信办发布报告称:我国CN域名注册量全球第六 (2)□移动增值业务市场有望继续高歌猛进 (3)□全国通信业务持续平稳发展 (3)□“ITU-T SG4全会暨电信网管和支撑系统国际研讨会”在京举行 (4)学术交流园地□第16届国际电信协会双年会在北京开幕 (4)□“网络融合高层论坛”在京召开 (5)会员之家□中国通信学会2006年度第三批高级会员公告 (5)□中国通信学会2006年度第四批高级会员公告 (6)地方学会信息□内蒙古通信学会召开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六届一次理事会 (6)□河南省通信学会召开六届二次常务理事会 (6)□北京通信学会第38届世界电信日暨首届世界信息社会日学术报告会在京举行 (7)□青海省通信行业联合举办第38届世界电信日暨首届世界信息社会日系列纪念活动 (8)□黑龙江省通信行业举办第38届世界电信日暨首届世界信息社会日纪念大会 (9)□广东电信与互联网运营企业纪念5•17共同承诺打造健康网络 (9)□广西区通信行业召开纪念第38届世界电信日暨首届世界信息社会日大会 (10)□北京通信学会召开青年科技人员座谈会 (11)□“新一代光网络技术-数字光网络”研讨会在穗引起巨大反响 (12)□新疆区通信业界召开“行动起来,共筑安全网络”报告会 (13)中国科协信息□周光召在中国科协七大上作的工作报告(摘要) (13)中国通信学会我国80×40G光通信系统全球领先昨日,“我国超高速、超大容量、超长距离光通信技术研究进展”发布会在京召开。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在会上宣布:该院和中国电信联合承建的国家863计划重大科研项目——“3Tnet可扩展到80×40GDWDM传输系统设备工程化与试验”实用化工程,成功通过国家科技部验收,该系统可实现4000万人(对)同时通话,或同时传送数万路超高清晰度数字电视。

三网融合介绍

三网融合介绍

三网融合基本概念三网融合是一种广义的、社会化的说法,在现阶段它是指在信息传递中,把广播传输中的“点”对“面”,通信传输中的“点”对“点”,计算机中的存储时移融合在一起,更好为人类服务,并不意味着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三大网络的物理合一,而三网融合主要是指高层业务应用的融合。

其表现为技术上趋向一致,网络层上可以实现互联互通,形成无缝覆盖,业务层上互相渗透和交叉,应用层上趋向使用统一的IP协议,在经营上互相竞争、互相合作,朝着向人类提供多样化、多媒体化、个性化服务的同一目标逐渐交汇在一起,行业管制和政策方面也逐渐趋向统一。

所谓“三网融合”,就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通信网的相互渗透、互相兼容、并逐步整合成为全世界统一的信息通信网络。

“三网融合”是为了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形成适应性广、容易维护、费用低的高速宽带的多媒体基础平台。

“三网融合”后,民众可用电视遥控器打电话,在手机上看电视剧,随需选择网络和终端,只要拉一条线、或无线接入即完成通信、电视、上网等。

“三网融合”后,可以更好的实现网络监控,防止和打击网络犯罪。

可以更好的引导网络舆论,控制网络接入商和内容提供商的质量,进一步提高和净化网络环境。

将会为创建和谐社会做出重大的贡献。

三网融合实现方式三网合一光纤交换机是一种三网合一光线路终端(OLT),它是一款集成了CATV光信号分配功能的高性能管理型二层三网合一光纤以太网交换机。

它提供一个理想的低成本FTTH或FTTB三网合一(数据、语音和CATV)接入解决方案。

三网合一光纤交换机提供下联光端口和CATV光信号输出端口,与放置在用户家里的家庭光网络单元(ONU)相联,三网合一光纤交换机为新兴的基于以太网的三网合一FTTx而设计。

他功能丰富、全面,应用灵活,特别适合应用于中小电信运营商FTTx网络。

系统采用双电源冗余设计,提高应用可靠性。

三网合一光纤交换机提供多种网络管理方式,采用标准RS-232接口、Web 浏览器、命令行界面(CLI)和基于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的网络管理平台。

“两化”融合发展历程及典型应用

“两化”融合发展历程及典型应用

• 是指两化融合可以催生出新产业,形成如 “工业电子、工业软件、”
三、典型应用
技术融合——计算机辅助设计(CAD)
在工程和产品设计中,计算机 可以帮助设计人员担负计算、 信息存储和制图等项工作。在 设计中通常要用计算机对不同 方案进行大量的计算、分析和 比较,以决定最优方案;各种 设计信息,不论是数字的、文 字的或图形的,都能存放在计 算机的内存或外存里,并能快 速地检索;设计人员通常用草 图开始设计,将草图变为工作 图的繁重工作可以交给计算机 完成
案例-德国
目前,德国50%以上的工业生产和80%以上的 出口依靠着先进的信息系统。制造业中,大约 50%的增加值和新增就业机会及50%以上的出 口业务都与ICT 技术创新联系在一起的。德国对 信息技术及其在工业领域应用的研发投入很大, 仅西门子公司每年研发费用投入就达50 亿欧元。 德国对信息产业和信息技术应用的研发主要是用 于信息技术自身的发展和汽车电子、自动化控制、 冶金电、交通电子、数控机床等方面。由于信息 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全面提升了德国传统产业的 全球竞争力
• 借助高分辨率视频分析和对方提供的有效矿物分析报告,很快与对方签
定采购合同。并授信南非开普顿的一家跨国银行全权负责结算及其他费
10:00 用问题
• 他与新加坡的宝石首佛设计公司,中国的宝石加工企业、美国最大的宝
石营销商、国际优质的物流配送公司及银行结算部门完成后续的生产,
11:00 加工、营销、贸易工作及合同
案例-061基地“流动医院”
2010年12月15日,由63辆特种车辆、18个挂车组成的9套移动 医院车辆,正式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061基地所属的苏州江南 航天机电工业有限公司启程,前往医疗条件较为匮乏的赞比亚

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 )2017年结题项目验收结果的通知

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 )2017年结题项目验收结果的通知

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7年结题项目验收结果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科学技术部
•【公布日期】2018.08.13
•【文号】国科发基〔2018〕127号
•【施行日期】2018.08.13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科技计划
正文
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含重大科学研
究计划)
2017年结题项目验收结果的通知
国科发基〔2018〕127号各有关项目依托部门:
按照《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管理办法》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科技部组织完成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11年立项的2个项目、2013年立项的184个项目的结题验收。

现将项目验收结果通知如下。

1.“水稻优良品种的分子设计研究”等186个项目自立项实施以来,总体执行情况较好,达到了预期目标,予以通过验收。

其中,“硬岩掘进装备的关键基础问题”等56个项目验收结果为“优秀”,“核电站紧急救灾机器人的基础科学问题”等130个项目验收结果为“良好”。

2.“微藻能源规模化制备的科学基础”等186个项目财务验收结果为通过财务
验收。

对于课题结余资金的处理,科技部将按照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特此通知。

附件:973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7年结题项目验收结果
科技部
2018年8月13日附件。

科技统计分析报告

科技统计分析报告

科技统计分析报告1、学科战略情报研究概述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随着网络化、知识化时代的到来,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以科技实力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许多国家都把强化科技创新作为国家战略,把科技投资作为战略性投资,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实施重大科技计划,因此,世界各国对科学的战略决策依赖日益增强。

学科战略情报研究作为科技战略决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国及其科研机构制定发展战略、确定学科发展方向和学科发展规划中起着重要作用。

学科战略情报研究利用情报学方法,针对特定学科研究学科发展脉络,跟踪监测国内外战略研究对象的最新情报信息,分析研究得出某个学科的发展现状、发展态势、战略重点、前沿热点,预测判断未来发展趋势,为国家层面的政府部门、科研院所、组织机构的高层决策者在制定国家、机构学科发展规划,确定某个专项、重大项目的重点部署方向,评价国家、机构、科研人员的研究成果时提供科学、准确的事实依据、数据案例、经验借鉴和决策参考。

根据一定的主题,把收集、整理后的情报资料,经过分析研究,编写成满足用户需求的各种形式的快报、专报、专题报告,是学科战略情报研究工作的最后一个重要程序。

学科情报研究成果编写质量的好坏与编写形式,直接影响用户的使用效果,所以,本文拟阐述学科战略情报产品的分类、研究过程、分析方法,以及学科战略情报产品的质量特性及其保证。

2、学科战略情报产品分类目前,国内对学科情报产品分类的角度很多,尚未达成共识。

笔者根据多年的学科战略情报服务实践,结合学科战略情报研究产品的内容特点,将其划分为学科领域发展前沿与热点问题动态监测报道类产品和学科领域研究报告类产品,如图1所示:2.1 学科领域发展前沿与热点问题动态监测报道类产品学科领域发展前沿与热点问题动态监测报道类产品主要及时、准确地搜集、整理、报道世界科技强国重要领导人在科技方面的讲话,国家机构或国际重要组织针对某一学科领域的最新战略规划、计划、路线图,国际重要咨询机构的重要研究报告,某一学科领域出现的新进展、新动向、新成果、新生长点,某一学科领域最新的国际会议信息等。

中国近三年数据分析报告(3篇)

中国近三年数据分析报告(3篇)

第1篇摘要:本报告基于对中国近三年(2019-2021年)的经济、社会、科技等领域的数据分析,旨在全面展现中国在这段时间内的发展态势和趋势。

报告将从宏观经济、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社会民生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为政策制定者和企业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一、宏观经济1. 经济增长2019-2021年,中国经济总体保持稳定增长,GDP增长率分别为6.1%、2.3%和8.4%。

尽管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但中国经济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恢复力。

2. 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逐年提高,2019年达到53.9%,2021年达到54.5%。

服务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3. 对外贸易对外贸易稳定增长,2019年进出口总额为31.54万亿元,同比增长3.4%。

2020年,尽管受到疫情影响,进出口总额仍达到31.16万亿元,同比增长1.9%。

2021年,进出口总额达到32.16万亿元,同比增长21.4%。

二、科技创新1. 研发投入中国研发投入持续增长,2019年研发投入为2.19万亿元,同比增长10.3%。

2020年,研发投入达到2.44万亿元,同比增长10.3%。

2021年,研发投入达到2.79万亿元,同比增长15.5%。

2.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2021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7.49万亿元,同比增长10.9%。

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业、生物医药产业、新材料产业等增长迅速。

3. 重大科技成果在人工智能、5G通信、新能源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

例如,我国自主研发的“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成为世界上第二个实现火星着陆的国家。

三、产业发展1. 互联网产业互联网产业保持高速增长,2021年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务收入达到1.35万亿元,同比增长20.9%。

电商、在线教育、远程办公等成为新的增长点。

2. 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2021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352万辆,同比增长157.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信息通信技术发展报告
3-1.通信业发展现状
2006年通信业务量
数额(亿元) 15321 通信业务总量 电信 邮政 通信业务收入 通信行业增加值 电信 邮政 14592.1 728.9 7120.6 6483.8 636.8 4641.7 2226.8 同比增长(%) 25.60% 26.10% 16.90% 11.60% 11.70% 10.80% 11.60% 7.50%
中国信息通信技术发展报告
2-1、电子信息业发展现状
5
单位:万亿
4
3
2
1
0
电子信息
机械
冶金
化工
纺织
运输
2006年产业规模对比 产品名称 手机 程控交换机 基站 单位 万部 万线 万信道 生产数量 48014 7405 1145 同比增长% 58.2 -4.1 58
■产业规模持续扩大 -2006年实现销售收入4.75万亿元, 增长23.7%; -增加值11000亿元,增长 22.1%。 -产业规模继续在国民经济各行业 中位居领先。 ■主要产品产量提高 -手机生产保持较快增长,全年产 量为4.8亿部,增速达到58.2% -微型计算机9336万部,其中笔记 本电脑5912万部; -彩色电视机8375万台,其中平板 电视增长迅速,液晶电视产量为 945万台,比上年增长了1倍多; -集成电路336亿块,增长26.3%。
移动电话年末用户(万户)
互联网上网人数(万户)
本地电话年末(万户)
2000年-2006年通信用户数量
中国信息通信技术发展报告
1、中国信息通信技术发展现状总述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 核心网到用户终端
光线预制棒 全合成制造技术
X系列国际技术标准ICTLeabharlann 展 的成就电信级的高端路由器
TD-SCDMA标准与系统
581 164
156
42.3 25.8
37.6
2006年主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及增速情况
■固定资产投资继续扩大 -2006年全行业500万元以上项目 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68亿元 ,同比增长41%,比上年增速提 高了19个百分点。 -新开工项目2522个,比上年增加 了340个。 -新增固定资产1353亿元,同比增 长30%。 -通信设备和电子元器件成为重点 投资领域。 ■科技创新日趋深入 -2006年新品开发稳步增长,全行 业新品产值率超过20%,比2005 年提高了0.2个百分点。 -企业研发投入不断提高,全行业 研发投入超过900亿元,电子信 息百强中有10家以上的企业研发 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超过5%。 ■信息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2006年手机普及率达到35.3%, 比上年增加了5个百分点; -城镇居民计算机拥有量超过35 台/百户,彩电拥有量超过140台/ 百户,二者分别比上年提高了 10%和5%。
76.9万路端
3066.5万门 2341.4万门 12818.1万户 1606.7万个 256696M 84.3万个 410.9万个
1448.5万路端
50262.6万门 23462.2万门 61059.9万户 6481.4万个
中国信息通信技术发展报告
3-2 通信业务用户发展
电话用户数量发展

50000 45000 40000 35000 30000 25000 20000 15000 10000 5000 0 2002
本地网内区内通话 固定传统国内通话时长 国际长途通话时长 港澳台通话时长
775.7亿次
6019.5亿次 972.4亿分钟 5.9亿分钟 6.1亿分钟
-6.20%
-3.10% 8.80% 7.90% -1.10%
无线市话短信业务量
298.0亿条
24.20%
中国信息通信技术发展报告
3-3 互联网发展现状
通信固定资产投资
电信
邮政
2186.9
39.9
7.50%
5.30%
中国信息通信技术发展报告
3-1.通信业发展现状
2006年通信业基本情况
新增 全国光缆线路 光缆纤芯 18.6万公里 1296.8万芯公里 总量 425.9万公里 8893.4万芯公里
固定长途电话交换机容量
局用交换机容量 接入网设备容量 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 基础电信运营企业互联网宽带接 入端口 互联网国际出口带宽 网站总数 域名总数
■对外贸易再攀新高 -全行业进出口总额达到6517亿美 元,占全国外贸总额的37%。 -出口3640亿美元,增速达35.7% ,占全国出口总额的比重为 37.6%。 -进口2877亿美元,增长30.5%, 占全国进口总额的比重为36.3% -中国在全球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 额中的比重已超过15%,多个产 品在世界市场上排名第一。 ■企业实力不断增强 -2006年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共有 29332家,比上年增加了1877家 -制造业16958家,软件业12374家 -企业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全年电 子信息百强企业完成营业收入超 过1万亿元,实现利润200亿元, 上缴税金超过280亿元,出口交货 值增长28%以上
■外资企业加大了 对低端市场的争夺 ,对本土企业的成 本和市场优势构成 新的挑战。 ■元器件行业竞争 加剧对整机行业影 响明显 ■服务商和渠道商 对制造企业形成新 的竞争,将引起产 业格局新一轮的洗 牌。 ■国家间竞争日益 激烈,周边地区日 益重视电子信息产 业发展,国际产业 转移和跨国投资逐 步出现新的分流。
中国信息通信技术发展报告
2-2 电子信息业发展特点
产业增速又快又稳, 运行质量不断提高 结构调整逐步深化 国际化程度日益提高 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产 业格局出现新的调整
■ 2006年规模以上 电子信息产业销售 收入和增加值平均 增速达24%,均超过 上年水平,总体发 展态势相对平稳。 ■制造业在全国工 业中保持领先水平 ,产销衔接良好, 手机、计算机、彩 电等主要产品产销 率均达98%以上。 ■高端产品比重提 高,笔记本电脑占 微型计算机的比重 为63%,平板电视占 彩电的比重为12%。
■2006年三资企业 在规模以上制造业 销售收入、工业增 加值、利润中的比 重分别为80%、79% 、80%。 ■跨国公司在华投 资继续出现深化趋 向,本土化和研发 转移趋势明显,上 下游行业相互带动 向华转移的现象逐 步呈现。本土企业 国际拓展的步伐加 快,部分大企业国 际并购开始取得阶 段性的成效。
中国信息通信技术(ICT) 发展报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Contents
一 二 三 四 五
中国信息通信技术发展的基本状况和发展趋势
实际案例: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CIIIC)
中国信息通信技术发展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信息通信技术发展战略方针
结论及建议
中国信息通信技术发展报告
一、中国信息通信技术发展的基本状况和发展趋势
2003 互
2004 联
2005 网
2006 发
2007 展
宽带用户数量 互联网用户数量
中国信息通信技术发展报告
3-4 通信业发展主要特点
通信业务总体增长平稳,市场份额进一步集中 ■移动通信收入、固定数据通信收入同比增长率 分别达到18.5%、24.6%,占总收入的比重分别 达到47.3%、7.9%。 ■固定本地电话业务收入、长途电话业务收入占 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下降了2.62、0.99个百分点。 移动电话用户高速增长,互联网用户宽带化 ■2006年全国固定电话新增用户1736.7万户。 ■2006年移动电话用户月均新增564.0万户。移 动电话用户总数比固定电话用户总数高出近1亿 户。 ■ 2006年,基础电信运营企业互联网拨号用户 减少了917.5万户,而宽带接入用户新增1454.9万 户,达到5189.9万户,将近互联网拨号用户的两 倍。
通信设备制造业 广播电视设备制造业 家用视听设备制造业 电子元件制造业 电子专用设备制造业 其它电子信息行业
■经济效益增幅较快 -2006年实现利税2400亿元,同比 增长22%。其中规模以上制造业 实现利润1384亿元,增长28.2%, 比上年增速提高了15个百分点; -税收473亿元,同比增长17.1%。 ■软件收入平稳增长 -2006年实现软件收入4800亿元, 同比增长22.9%; -软件增加值1838亿元,增长22% -系统集成收入增长较快,增速达 25%以上。
截至2006年12月31日,中国内地网民总数已达1.37亿,与去年同期相比增 加了2600万人,增长率为23.4%,中国网民总数占总人口比例为10.5%。 通过XDSL、Cable Modem等上网的宽带网民数为9070万人,通过专线上 网的网民人数为2710万人,中国使用宽带上网的网民在全部网民中的比例高达 75.9%。 通过宽带接入互联网的计算机数为4120万台,中国使用宽带上网的计算机数在 全部上网计算机中所占比例达69.4%。
■移动数据业务发展迅速,其业务收入占移动通 信业务收入的21.6%,比2005年上升了3.7个百分 点。
彩色电视机
微型计算机 集成电路 数码相机
万台
万部 亿块 万台
8375
9336 336 6695
1.1
15.5 26.3 21.2
2006年主要电子信息产品产出
中国信息通信技术发展报告
2-1、电子信息业发展现状
其中:软件业 雷达制造业 电子计算机制造业 电子器件制造业 电子测量仪器制造业 电子信息机电制造业
2006年出口额最大的前10个电子信息产品
2001-2006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量增长情况
中国信息通信技术发展报告
2-1、电子信息业发展现状
数额(亿元) 通信设备 202 增速(%) 47
计算机
家用视听设备 电子器件
180
75 642
13.8
17.9 60.6
电子元件 电子工业专用设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