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教养之道-胎教和胎养--张凯
1、学前教育史:古代的胎教

学前教育史:第三节古代的胎教胎教是在母亲怀孕期间所采取的一系列自我调节和外部的措施,有意识地给胎儿以良好的影响,以便生育出聪明、健康的后代,是一种早期教育的措施。
我国古代并未形成一门独立的胎教学,但各种典籍中,散见于哲学、政治、文学、教育、医学之中的胎教论述极其丰富,有些虽然不免包含封建和迷信的内容,但也有宝贵的经验值得研究、借鉴。
一、胎教的产生与发展中国古代胎教实践很早就开始了。
据史籍记载,最早是距今三千多年前的西周时期,周文王、周成王的母亲曾行胎教。
刘向所著《列女传·周室三母》中记载,周文王的母亲太任怀文王时,不看丑恶的东西,不听邪恶的声音,不说傲慢不逊的话语,能自觉地实行胎教。
西周是我国胎教实践与理论发展的初始阶段,胎教主要实施于宫廷之内,当时统治者对胎教十分重视,对于百姓则是“秘而不宣”的。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学术下移,教育下移,胎教之道开始走出宫廷,渐为民间所知所行。
我国古代就有胎教的书籍,最早成书于春秋之季我国最早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其中有“胎病”的记叙,其《素问》尤多论及。
但胎教作为一种理论,则初步形成于两汉。
汉代,为维护封建皇权的统治,使之代代相传,政治家、思想家、学者们开始研究对策。
涉及教育时,便提出帝王是否施以胎教,会关系国家之命运,于是便出现了记载和研究胎教的实践与理论的一系列著作,促进了我国胎教理论的初步形成。
这些著作主要有贾谊的《新书》、刘向的《列女传》、戴德的《大戴礼记》、王充的《论衡》等。
三国两晋时期,古代胎教学说有所发展。
张华是西晋的文学家,他在《博物·杂志说》中系统地论述了胎教,并且提出了一些独到见解。
如提出生男生女的方法、孕妇饮食要有所禁忌、要有诗教乐教等,还大胆批评圣人父母无胎教。
其内容观点虽有偏颇,但其勇气难能可贵。
南北朝隋唐至两宋时期,是胎教理论和实践深化发展的阶段。
这以前,谈论胎教者,多为政治家、思想家和文人,他们是从“慎始”的一般概念考虑这个问题的。
学前教育史复习资料重点

学前教育史复习资料1.儿童教育的基本形式为社会公育2.最早的儿童学校(虞舜时期)——“庠”8.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简答题)(一)及早施教1.家庭应及早进行,越早越好,有条件的家庭,其至可以实施胎教2.依据:“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教妇初来,教子婴孩”(二)严慈结合主张严教与慈爱相结合,反对无教而有爱;但是在严教问题上主张棍棒教育、主张体罚。
(≡)均爱勿偏要求父母对所有子女一视同仁地给予相当的慈爱(四)博习致用1.主张子弟博习多种知识,在教育时应以儒家的五经作为基本学习材料,此外还要兼习百家之书,以及琴、棋、书、画、文学等士大夫必备的学问。
2.在提倡博习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子弟经世致用的本领;他还提倡在家庭中要重视农业生产知识的学习。
(五)风化网染即重视家庭中父母及其他成年人对年幼者的模范作用。
“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9.《颜氏家训》是我国最早最完整的家庭教育著作,也是最早最完整的家庭教科书,被后人视为家训的鼻祖、家教的典范10.朱熹的教育思想(论述题)一、重视蒙养教育把学校教育过程分为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其中8/5岁为小学教育阶段,即蒙养教育段,15岁以后为大学教育段。
“古人之学,因以致知为先,然其始也,必养于小学”;“古者,小学已自暗养成了,到长来,已自有圣贤坯模,只就上面加光饰”,“而今自小失了,要补填,实是难”二、要求慎择师友由于幼儿模仿性很强,是非辨别能力弱,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习于正则正,习于邪则邪”,因此要慎择师友;稍大些,除须慎择师友外,还应该培养儿童辨别是非,交游益友的能力,益友应近之,损友应远之三.强调学“眼前事”小学一“眼前事”f眼前日用之事,具体内容:一是“洒扫应对进退之节”:二是“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三是“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大学一“明其理”为儿童学“眼前事”编写的两部教材--《小学》和《童蒙须知》四、提倡正面教育对儿童教育,强调正面教育,多积极诱导,少消极限制。
学前教育史第一章讲稿:古代学前教育的实施

第一章古代学前教育的实施内容简介:本章主要讲述了我国原始社会儿童公有公育的实施;奴隶社会学前教育计划的制定、宫廷内的保傅制度和“备三母”制、西周时期胎教的产生及实行情况;封建社会学前家庭教育的主要地位及其广泛施行以及胎教的新发展。
教学目标:1、了解原始社会儿童公有公育的情况。
2、掌握保傅制度、“备三母”制。
3、明确封建社会学前教育的目的、内容。
4、掌握古代胎教的演变发展历程及其积累的有益经验。
第一节原始社会的学前教育一、原始社会儿童的社会公育学前教育是相对学校教育而言的,从广义上说,凡以学龄前儿童为对象的教育活动均属学前教育范畴;从狭义上说,是指在专门的学前教育场所中进行的教育活动,也就是在托儿所、幼儿园及其他社会性的幼教机构中所进行的教育活动,又称学前社会教育。
在原始社会,学校尚未产生,自然也不可能有学前教育,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此时没有对幼年儿童实施教育,在原始社会中一直存在着以社会公育形式进行的儿童教育。
在原始社会,由于生产资料公有,没有阶级,没有家庭,所有的成员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组成的集团中,在平等互助的基础上,进行着集体的生产与生活活动,因此对儿童的教育也是由整个群落承担,《礼记•礼运》中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这也反映了当时并不注重父母与子女的关系。
由此可见,最早的幼儿教育是一种“公育”。
在原始社会,对儿童实施社会公育,其教育内容均与儿童今后将要参加的集团内共同的生产和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
除了生活和劳动教育外,原始社会对儿童的公育内容还包括思想教育,主要是道德教育和宗教教育。
通过道德教育,可以使儿童从小学会遵守氏族公社成员间待人处事的规范,养成照顾、赡养老人的观念和敬重服从家族族长的思想;通过宗教教育,则不仅能使新生的一代养成宗教意识和情感,而且还能使儿童在参加的宗教祭祀活动中学到一些生产知识、历史传说、自然常识,如让儿童参加自然崇拜性质的祭日活动,无形中便把太阳与万物生长的关系,以及靠太阳定时间、定方向等知识传授给下一代。
第一章 古代学前教育

挑选女子挑选担任乳母、保母等,以承担保育、 挑选女子挑选担任乳母、保母等,以承担保育、 教导太子、世子事务的制度。子师、慈母、保母 教导太子、世子事务的制度。子师、慈母、 合称“三母”,她们分别承担母后的部分职责, 合称“三母” 她们分别承担母后的部分职责, 其中,“师,教以善道者;慈母,审其欲恶者; 其中, 教以善道者;慈母,审其欲恶者; 保母,安其寝处者。” 保母,安其寝处者。
四、奴隶社会学前教育的特点
• 第一,家庭承担了学前儿童教育的任务,原始社 第一,家庭承担了学前儿童教育的任务, 会的儿童社会公育已经消失。 会的儿童社会公育已经消失。 • 第二,奴隶主贵族垄断着受教育的权利,学前儿 第二,奴隶主贵族垄断着受教育的权利, 童教育也仅限于奴隶主贵族的家庭中实施。 童教育也仅限于奴隶主贵族的家庭中实施。 • 第三,学前教育与学校教育已有了较明确的年龄 第三, 划分,但由于古代没有统一的小学教育体系, 划分,但由于古代没有统一的小学教育体系,因 此对入学的年龄规定没有统一的要求。 此对入学的年龄规定没有统一的要求。 • 第四,学前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制定了相应 第四,学前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的学前教育计划。 的学前教育计划。 • 第五,奴隶社会的最高统治者对学前教育尤为重 第五, 视,不仅建立了针对君主教育的保傅教育制度与 乳保教育制度,还提出了实施胎教的要求。 乳保教育制度,还提出了实施胎教的要求。
• (三)封建社会学前家庭教育的内容 思想品德教育: • 1.在家庭中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思想品德教育 • (1)孝悌:家庭道德的基本观念,是整个 封建社会伦理道德的出发点。“孝”是子 对父的道德规范,“悌”是弟对兄的道德 规范。事父孝,则事君必忠;事兄悌,则 事上必顺。 • (2)崇俭 • (3)诚信最早提出并实施胎教的国家。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并实施胎教的国家。 • 所谓的胎教就是在母亲怀孕期间所采取的
第一章 古代儿童教育的实施

[200904简答]简述中国古代胎教的目的。
学前教育史
2019年10月12日星期六
第二节 古代的胎教14
1. 培养合格君主 最早的胎教3000多年前——周文王之母太任对周文王实施 胎教. 三国的魏文帝曹丕评价周成王和汉昭帝。
学前教育史
2019年10月12日星期六
第二节 古代的1胎5 教
• “太任文王之母,挚任氏之仲女也,王季娶以为妃。太任之性,端 一诚庄,惟德之行。及其娠文王,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 出傲言。生文王而明圣,太任教之,以一而识百,卒为周宗。君子 谓太任为能胎教。”(《列女传》
学前教育史
2019年10月12日星期六
第四节 古代的蒙养教34育
• 二、蒙养教育的内容与教材 • 专门针对儿童启蒙教育编写的教材最早为西晋束皙的《发蒙记》 • 1.道德伦理和礼仪规范的启蒙教育。如学则、学仪、家训、《弟
子规》等; • 2.初步识字教育。如南北朝周兴嗣《千字文》、南宋王应麟《三
字经》、宋代《百家姓》合称三百千;
这种性真,不受外物所污染; • 3.打好文字基础,掌握有关政治、经济、历史、文学、道德、生活礼仪基
本知识和生产生存的基本技能,为今后人生做准备
学前教育史
2019年10月12日星期六
• 一、蒙养教育的任务与方法
31
第四节 古代的蒙养教育
• 方法:
• 1.宜早:《周易 蒙卦》重视早期教育的时效性;
• 王宗传《童溪易传》“当蒙之初,务养吾正,则用力寡而成功 多,正之体不摇而正之,用日长而日益矣”
学前教育史
2019年10月12日星期六
36
古代幼儿诗歌的类型和特点
• (一)识字类此类教材以《千字文》《百家姓》《三字 经》影响最大。
学前教育史-2014版(第一章)

学前教育史单元综合测试(一)第一部分选择题(20分)一、单项选择题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提出者是()A.勾践B.孔子C.孟子D.韩非子1.【答案】C(P30)【考点】慈幼之政的了解【解析】连年战乱人口骤减,为鼓励生育国家推行慈幼之政,也被当时的政治思想家看作是“仁政”的标志。
孟子认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便是王道的实质。
2.不属于蒙学作品,识字类的文章的著作是()A.《千字文》B.《百家姓》C.《三字经》D.《学校系统令》2.【答案】D【考点】对课本的熟悉【解析】对蒙学作品,识字类的文章的了解,以及所属朝代的兴盛。
3.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具有教养合一功能的慈幼教育机构是()A.邸舍B.慈幼局C.及幼堂D.京师育婴堂3.【答案】C(P31)【考点】对慈幼机构的了解【解析】由唐鉴在贵州创办的及幼堂,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将幼儿的保育和教育合为一体的慈幼机构。
4.在小儿一岁生日时,摆上弓矢纸笔等物品供其抓取,古代称这种慈幼礼仪为A.试儿B.洗儿会C.命名D.接子4.【答案】A(P32)【考点】对慈幼礼俗的了解【解析】试儿始见于魏晋南北朝,在小儿一岁时,摆上各类器物让小儿自己抓取,观其发意所取,以验贫廉愚智。
5..提出胎教理论,为我国古代胎教学奠定了理论基础的是()A.贾谊B.孙思邈C.王明清D.魏源5..【答案】B(P33)【考点】对胎教理论的了解【解析】孙思邈所著《千金方》中专门列出一门“养胎”,详细分析和阐述了胎教原理,对后世产生了极大影响。
6.下列属于中国古代介绍有关历史、地理、博物等的浅近知识蒙养教材的是()A.《千字文》B.《三字经》C.《百家姓》D.《兔园册府》6.【答案】D(P42)【考点】对古代蒙养教育的了解【解析】介绍有关历史、地理、博物等的浅近知识。
入《高厚蒙求》《名物蒙求》《史学提要》《龙文鞭影》《兔园册府》等。
7.宋代问世的经典蒙学读物是()A.《千字文》B.《三字经》C。
中国古代胎教的源流特点和现代启示

中国古代胎教的源流特点和现代启示陈可歆(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湖北武汉430000)摘要:经过漫长的历史和发展,我国胎教文化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思想。
本文从正本慎始、膳食均衡、居处简静、情绪平和、起居规律、男性角色等方面归纳古代的胎教经验思想,反思讨论其对现代胎教的科学启示。
并梳理我国胎教思想的哲学和文化缘起,概括发展源y中呈现的特点,反思非科学的民%关键词:中国古代胎教思想实践我国胎教思想和实践自西周时期萌芽,以从皇宫到民 间的方式发展,在历史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思想。
尽管存在一些迷信色彩和缺乏科学依据的观点,但仍具有借鉴意义,是宝贵的文化结晶。
一、胎教思想的缘起(一)“正本”的传统哲学。
“正本”思想意为端正其本源。
作为一种思想,在我国古 代早期哲学等领域具有深远渊源。
在政治领域的中,'(》:“正本反自然,则人逾劳,人逾逸。
”在对儒学的中,'「董仲》主张:“,一为,正本。
”宋代理学在反化、的上,本论、理本、心本,儒对其中有+教文化、哲学思想的和,“正本”思想在教领域了深远,为我国古代早期教的+正本思想期的教其的,了胎教作为教端到人的,西周时期实践。
在早期教育中,“正本”不仅体现在对婴幼儿道德和习惯的自,在的胎儿时期。
汉代贾谊“,《》,《》《》,《》、,《》、坤,敬终云耳”,即是姻择偶代品质的强调,反映出汉代人已意识到父母自身对子女发的键影响和+(二)“男尊女卑”的性别文化。
男在社会和领域中长期的支配地位,以及封建礼教女权利的式微和剥夺,催生了中国古代性别“男尊女卑”的悬殊状态。
女人权的被忽视导致女子在择偶中的属地位。
尽管因素决定女在和胎教过程中更要,但这种差异仍然被男尊女卑的性别思想了过度的不平等化夸+1.女的社会价值通过生育得到+古语言:“以有民而贵,母以有子而尊。
”妇人无子,被认为是礼在七出之条的行为。
即使因没有被休,被解为“不以宗庙之重私一女”的行为。
生育(尤其生男)是妇女确立自己唯一的社会领域即家庭中地位的重要方式。
国学经典胎教故事100篇

国学经典胎教故事100篇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孕期教育,尤其是国学经典在胎教中的重要性。
国学经典是我国几千年文化的瑰宝,其中蕴含的智慧和价值观深入人心。
将国学经典融入胎教,不仅能够增进胎儿的智力发育,还能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
一、引言1.胎教的重要性胎教,顾名思义,就是在孕期对胎儿进行教育。
研究表明,适当的胎教能够促进胎儿的大脑发育,提高智力水平,同时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性格和兴趣爱好。
因此,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关注胎教,并努力为胎儿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2.国学经典在胎教中的价值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其中包含了丰富的道德观念、智慧哲理和人生启示。
将这些经典故事融入胎教,有助于胎儿在母体内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审美情趣。
二、国学经典胎教故事概述1.故事来源及特点本书精选了100篇国学经典胎教故事,包括《庄子》、《孟子》、《论语》、《道德经》等著名经典中的故事。
这些故事具有以下特点:(1)寓意深刻,富有教育意义;(2)文字简练,易于理解;(3)内容丰富,涵盖道德、智慧、人生哲理等方面。
2.故事分类本书将100篇故事分为十类,包括:道德修养、智慧启迪、人生哲理、家庭伦理、友谊之道、立志向上、勇敢担当、爱国情怀、自然观念、艺术素养等。
各类故事在胎教中具有不同的教育意义和实用价值。
三、精选胎教故事及启示本部分将逐一解读并应用100篇精选胎教故事,使家长能够在实际胎教过程中借鉴和参考。
(此处省略具体故事内容及解读,详见后续篇章)四、胎教故事在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1.故事选择要点在进行胎教故事选择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故事内容要积极向上,具有教育意义;(2)文字简洁明了,易于理解;(3)故事寓意要深刻,能够启发思考。
2.讲述故事的方法和技巧讲述胎教故事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语言要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2)适当加入情感表达,使故事更具吸引力;(3)注重与胎儿的互动,激发胎儿的好奇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思-暨听凯老师《文化教养之道》有感今天一整天都在学校报告厅里聆听了凯老师文化教养之道主题报告,受益颇深。
凯老师是一名具有深厚国学底蕴,效仿先古,以自身力量一响一代人的讲师。
听过几次国学报告,研究的容纵使不尽相同,有族谱有血脉有姓氏,但是今天我的感触却大不同以往。
整个过程中,给我感触最真、最深的是老师从始至终的谈吐举止,以及他的有序谦和的团队----每当有人走进报告厅,标准的90度鞠躬以及声音洪亮的“老师,上课愉快”,每当我们离开报告厅,同样的标准,同样的举止“老师,您辛苦了”。
其实受熏的是我们,但是老师的队伍依旧做着执着的坚持。
没有谁要求老师做着这样的坚持,但是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他做着真我,坚持着心中的清风明月相伴的理想—传承国学,造福后代,唯有国学,只有国学。
老师在上午的报告中提到了胎教和胎养,刚一看到这个题目,我觉得离自己还很是遥远,但是一上午下来就知道老师的用意并不在此,而是在让更多的国人知道,怎么用最简单易行的方法、最高尚的途径、最真实的希冀来让我们的国家后代更好,让家家户户的新生命更具竞争力。
那就是围绕着传统教育开展的胎教和胎养。
老师首先说道“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正其本而万物理,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故君子慎于始。
”其实人和人的差距不是在教学中拉开的,同样一节课,有的孩子不用费吹灰之力,而有的孩子却需要老师一直的提醒。
老师打趣道,老师并没有把你们孩子的耳朵堵上,眼睛捂死,可为什么还是学不会?家长你要好好反思一下你的怀孕时期给孩子造成了什么,是不是你那时易怒多争吵,挤兑婆婆,或者挖空心思想啃老?一个很浅显的例子开始了今天上午的主题演讲,老师们得到了被认可的感觉,家长们也在心斗争着,是不是再说的我?所谓“教、养”,就是胎教、胎养、早教、早养、幼教、幼养。
三个不同阶段反应了中国人最缺失的东西。
其实如老师所说,偏重于生理方面的保养是养,偏重于心理的是教。
两者缺一不可。
我们随处可见怀孕时期如明珠般的孕妇,鲍鱼海参,奇异水果,营养蛋白粉,补锌补钙片,应有尽有,真的这些是体缺的么?老师解释道营养就是你体缺了的你需要补充的,最正统的选择应该是五谷杂粮,蔬菜水果。
在我爸爸妈妈的描述中他们的童年里整个村子并没有现如今发热名目繁多的病,村居民相安无事。
如果我们真的人体离开了那些活不了,为什么我们的繁衍生生不息。
其次老师又说到了教育环境的一直变化,并不是学校是唯一的教育环境,还有婚前、娘胎、家庭、学校、社会。
而何为灵魂?纵观世界大背景下的中国,中国文化走向一种停滞,文化界错综复杂,电视媒体、报纸命题、网络媒体都在为了争抢一席之地而用尽各种手段,穿越剧、汉字新说、科幻动画片阵阵让我们觉得每天看到的是一顿色泽鲜美,实则无营养价值的快餐。
速食可以,完全无回味可言。
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中国的文化需要回归。
而回归的根本在于灵魂二字-----教育需要注入灵魂、全世界的教育魂不附体、卓越都是失去灵魂的卓越、人没有灵魂就是行尸走肉、家没有灵魂就传承不了三代、民族失去了灵魂将会消失、国家没有灵魂就会亡国。
其实很简单灵魂就是文化,就是圣贤教育,通过经典教育来实施完成,通过成人教育,通过胎教,通过早教。
现代胎早教注重身命、头脑的发展。
其实这些都与我们的传统文化息息相关。
除了这些,老师提到的几个点我也印象深刻:一、儿童脑神经发育过程-1 岁---- 3岁完成60%3 岁---- 6岁完成20%6 岁----13岁完成10%13岁----成人完成10%二、智能发展的基础视觉的发展(眼)听觉的发展(耳)嗅觉的发展(鼻)味觉的发展(舌)触觉的发展(身)根本教育(意)慧命的教育,感于善则善,敢于恶则恶。
三、中国有最辉煌的胎教早教历史成就令人惊叹。
并不是近代接受了西方文化熏后的,而是上古至汉代的发展。
在中国的上古时代至西汉时代,有关胎养的问题已开始萌芽而形成雏形。
例如公元前十六——十一世纪,在甲骨文上发现已有孕妇临产得病,母子是否平安的卜辞,以及“育疾”的名目,也就是妇女生育的疾病。
公元前十一世纪已成书的《周易》。
我国最早的养胎专著《妇人胎藏经》,汉代向所著的《古列女传·母仪传》,汉代贾谊《新书·胎教》,汉代王充所著《论衡·命义篇》。
晋南北朝至唐代的发展到了晋南北朝时代,我国养胎学有了纵深的发展。
北齐的徐之才(公元四七二——五七二年),他著有《逐月养胎法》《颜氏家训》中,也提到胎教的方法。
唐代的思邈在所著的《备急千金要方》、薛轩的《坤元是宝》子建的《十产论》自明的《妇人大全良方》。
同时老师建议我们多看看《佛说入胎经》、《禅秘要经》、《修行地道经》、《大威德陀罗尼经》、《俱舍论》中有关住胎的说法,跟现代人体胚胎学配合起来比较研究,很有趣,也很有意义。
其实我们可以理解隔代亲,学校周围,生活的环境里处处可见,对那些小宝宝们的宠溺,其实恰恰耽误了他们。
因为负1---—3岁是感觉统合训练最敏感时期,在孩子生命之初不失时机顺其自然去训练,能达到事半功倍,如一出三翻六坐八爬) 。
但是我们都忽略了。
想要记录的还有很多,但是老师的一席话的确让我有胜读十年书的感触。
弘扬我们的经典音乐,传统文化,我想我还要继续谦虚学习。
这只是一个开始。
文化教养之道---凯演讲提纲文化教养之道---经典胎教早教开篇: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正其本而万物理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故君子慎于始名词解释教、养胎教、胎养早教、早养幼教、幼养偏重于生理方面的保养是养,偏重于心理的是教.教育环境婚前娘胎家庭学校社会教育需要注入灵魂全世界的教育魂不附体卓越都是失去灵魂的卓越人没有灵魂就是行尸走肉家没有灵魂就传承不了三代民族失去了灵魂将会消失国家没有灵魂就会亡国灵魂就是文化就是圣贤教育通过经典教育来实施完成通过成人教育通过胎教通过早教通过学校通过社会:广播、电视、报刊、杂志、民众言行现代胎早教注重身命头脑的发展儿童脑神经发育过程-1 岁---- 3岁完成60%3 岁---- 6岁完成20%6 岁----13岁完成10%13岁----成人完成10%智能发展的基础视觉的发展(眼)听觉的发展(耳)嗅觉的发展(鼻)味觉的发展(舌)触觉的发展(身)根本教育(意)慧命的教育感于善则善敢于恶则恶中国有最辉煌的胎教早教历史成就令人惊叹!上古至汉代的发展·在中国的上古时代至西汉时代,有关胎养的问题已开始萌芽而形成雏形。
例如公元前十六——十一世纪,在甲骨文上发现已有孕妇临产得病,母子是否平安的卜辞,以及“育疾”的名目,也就是妇女生育的疾病公元前十一世纪已成书的《周易》春秋、战国早期的《左传》我国现存第一部重要医典《黄帝经》我国最早的养胎专著《妇人胎藏经》汉代向所著的《古列女传·母仪传》汉代贾谊《新书·胎教》汉代王充所著《论衡·命义篇》晋南北朝至唐代的发展·到了晋南北朝时代,我国养胎学有了纵深的发展。
北齐的徐之才(公元四七二——五七二年),他著有《逐月养胎法》《颜氏家训》中,也提到胎教的方法唐代的思邈在所著的《备急千金要方》宋代到元代的发展薛轩的《坤元是宝》子建的《十产论》自明的《妇人大全良方》《太公胎教》王岳所撰的《产书》,为朝鲜《医方类聚》收录《佛说入胎经》、《禅秘要经》、《修行地道经》、《大威德陀罗尼经》、《俱舍论》中有关住胎的说法,跟现代人体胚胎学配合起来比较研究,一定很有趣,也一定很有意义。
明代到清代的发展时珍的《本草纲目》岳甫嘉的《种子全编》梃的《医学入门》介宾的《景岳全书》吴谦等人编著的《医宗金鉴》在康熙年间,有位有儒医圣手之称的路玉,他花了数十年功夫,会通历代医典,十易其稿,到了八十余岁,终于辑注《医通》意感于善则善感于恶则恶太任,文王之母,挚任氏之仲女也,王季娶以为妃。
太任之性,端一诚庄,惟德之行。
及其娠文王,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敖言。
生文王而明圣,太任教之以一而识百,卒为周宗。
君子谓太任为能胎教。
周文王是历史上著名的笃行仁义、敬老慈少、礼贤下士、具圣智慈理的君王。
古者妇人妊子,寝不侧,坐不边,立不跸(单脚站立),不食邪味,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目不视邪色,耳不听淫声,夜则令瞽颂诗,道正事。
如此,则生子形容端正,才过人矣。
谨为子婚妻嫁女,必择孝悌世世有行义者。
如是,则其子慈孝,不敢淫暴,党无不善,三族辅之。
故凤凰生而有仁义之意,虎狼生而有贪戾之心,两者不等,各以其母。
呜呼!戒之哉!无养乳虎,将伤天下。
受气时母不谨慎,心妄虑邪,则子长大,狂悖不善,形体丑恶。
凡女怀孕之后,须行善事,勿视恶色,勿听恶语,省淫欲,勿咒诅,审骂詈,勿惊恐,勿劳倦,勿妄语,勿忧愁……准备阶段:百日养气血凡饮食之类,则人之脏气各有所宜,似不必过分拘执,惟酒多者为不宜……酒性湿热,非惟乱性,亦且乱精。
精为酒乱,则湿热其半,真精其半耳。
精不充实,则胎元不固;精多湿热,则他日痘疹惊风脾败之类,率已受造于此矣。
故凡择期布种者,必宜先有所慎。
宁静即养胎。
盖气血调和则胎安,气逆则致病,脑怒则气闭塞,肝气冲逆则呕吐衄血……欲生好子者,必先养其气。
气得其养,则子性和顺,无乖戾之习。
择期布种当知胎教原非一端,若怀子受惊,则子多胎惊。
怀子抱郁,则子多结核流注。
怀子恐惧,则子多癫痫。
怀子常起贪妄之念,则子多贪吝。
怀子常挟愤怒之心,则子多暴狠。
怀子尝造绮语诡行,则子多诈伪。
非但怀子之后,当检束身心而轻净交感,慎毋恣肆以遗胎息之患。
若大醉后媾精,精中多著酒湿,则子多不育。
大怒后媾精,精中多挟怒火,即子多乖戾。
大劳后媾精,精中不满真气,则子多孱弱。
若夫热药助战,作意秘精,精中流行毒悍,则子多异疾。
至于风雨雷电媾精,感触震气,则子多怪类。
以此言之,则三元五腊,宜确遵禁戒,诞育自是不凡,宗祧重务,安得视为嬉戏哉!择时布种用新呵护胎教之说,世都未谙,妊娠能遵而行之,不特无产难之虞,且生子鲜胎毒殇夭之患,诚为广嗣要旨,姑以大概之。
妇人经后四十余日不转,即谨房室;慎起居,薄滋味,养性情;刻刻存心,与执持宝玉无异。
举趾必徐,行立勿仰,坐不实其前阴,卧不久偏一侧,不得耽坐嗜卧,使气血凝滞,为第一义。
虽不可负重作劳,然须时时小役四体,则经络流动,胎息易于动运。
腰腹渐粗,饮食不宜过饱,茶汤更须节省。
大热大凉,总非所宜。
犬羊鳖蟹等一切有毒之物,固宜切禁,即椒常用之品,亦须少尝。
其豕肉醇酒湿面之类,纵不能屏绝不食,亦不可恣瞰,归精于胎,过于蕃长,致母临蓐难产。
眼—看什么自然的:高山、行云、流水、花草树木、古柏苍松。
一切都是真实自然千变万化而鬼斧神工。
人工的: 视觉敏感期1. 看文字2. 看数字、看图形、看模型、智力教具等3. 看中外名画脑中松果体之褪黑色素荷尔蒙孕母的生活方式作常重要,若能早睡早起,那么就能把天亮起床活动、天暗上床睡觉的生物时钟传给胎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