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与行星的引力教案

合集下载

《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教案

《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万有引力的概念,知道太阳与行星间引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特例。

2. 使学生掌握太阳与行星间引力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其解释一些简单的天文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万有引力的概念及其适用范围。

2. 太阳与行星间引力的计算公式。

3. 太阳与行星间引力在天文学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万有引力的概念,太阳与行星间引力的计算公式及应用。

2. 教学难点:太阳与行星间引力公式的推导及其在天文学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太阳与行星间引力的产生及其重要性。

2.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太阳与行星间引力的动态过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掌握太阳与行星间引力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太阳系的基本构成,引导学生关注太阳与行星间的关系。

2. 新课导入:介绍万有引力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太阳与行星间引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特例。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太阳与行星间引力的计算公式,并通过示例让学生掌握其运用方法。

4.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太阳与行星间引力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实际的天文现象,如行星轨道的椭圆形状、行星的周期性等,让学生了解太阳与行星间引力的实际应用。

6. 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太阳与行星间引力在天文领域的重要性。

7.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有关太阳与行星间引力的课后练习题,以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的理论掌握情况:通过课后练习题和课堂练习,评估学生对太阳与行星间引力计算公式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评价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通过案例分析,考察学生能否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释实际的天文现象。

3. 评价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和问题解答,评估学生在观察天文现象时的敏锐度和思考问题的深度。

高一物理6.2 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导学案

高一物理6.2 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导学案
态度决定高度,落实产生差距 2
必修二 科目◆物理
编制人:
复核号:
态度决定高度,落实产生差距
3
态度决定高度,落实产生差距 1
必修二 科目◆物理
编制人:
复核人:
授课时间:


编号:
二、科学探究 太阳对行星的引力提供向心力,那这个力大小有什么样定量关系? 探究 1: 太阳对行星的引力 F 太阳对行星的引力跟受力 的质量成 ,与行星、太阳距离 的二次方成 . 探究 2: 行星对太阳的引力 F′ 行星对太阳的引力 F′跟 的质量成正比, 与行星、 太阳 成 反比. 探究 3: 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 F F= 方向:沿着太阳与行星间的 。 G 为比例系数,与太阳、行星 。
课堂探究
1 课堂导学: 行星为什么绕太阳如此和谐而又有规律地做椭圆运动?
一、科学足迹 1、伽利略:一切物体都有 的趋势。 2、开普勒:行星的运动是受到了来自 的类似于磁力的作用 ,与 距离成 。 3、笛卡尔:在行星的周围有 (以太)作用在行星上,使得行星 绕太阳运动。 4、胡克:行星的运动是 的缘故,并且力的大小与到太阳距 离的 成反比。 5、牛顿:当年牛顿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也经过类似这样的思考,并凭借其超凡的 数学能力和坚定的信念,深入研究,最终发现了 。
A.1 B. C. D.
3.下面关于行星绕太阳旋转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离太阳越近的行星周期越大 B.离太阳越远的行星周期越大 C.离太阳越近的行星的向心加速度越大 D.离太阳越近的行星受到太阳的引力越大 4.一群小行星在同一轨道上绕太阳旋转,这些小行星具有( ) A.相同的速率 B.相同的加速度 C.相同的运转周期 D.相同的角速度 5、 某一人造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 其轨道半径为月球绕地球轨道半径的 1/3 , 则此卫星运行的周期大约是( ) A.1-4 天之间 B.4-8 天之间 C.8-16 天之间 D.16-20 天之间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6.2《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名师教案1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6.2《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名师教案1
6.2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
南京市中华中学唐超
核心素养
在《太阳与行星间的万有引力》的学习和探究过程中,让学生体会科学研究的一半步骤:提出问题→猜想假设→演绎推理→得出结论→检验论证。体会科学探究需要团队精神、共享精神以及批判精神。
教学目标
(1)知道行星绕太阳运动的原因,知道太阳与行星间存在着引力作用。
(2)知道行星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பைடு நூலகம்来源。
九、课堂训练
(提示:打开配套习题,使用互动答题卡,更快更便捷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板书设计
6.2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
三、提出问题
开普勒定律被发现之后,人们开始更深入的思考:是什么原因使行星绕着太阳运动?
四、猜想与假设
猜想:存在引力作用;
物理学家的猜想(QQ聊天的形式引入)
伽利略:我认为一切物体都有合并的趋势。
吉尔伯特:我在用磁球模拟地球磁场时发现磁球周围磁场和地磁场十分相似。因此,我认为行星和太阳间的作用是磁力。引力大小和物质多少以及距离有关。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的内容知识内容不多,主要以科学史、科学方法和科学观的教育为主。本节内容用一课时来完成,教学时间显得比较宽松。教学中可以适当补充伽利略、笛卡尔、胡克、哈雷等科学家研究太阳对行星引力问题所做的一些工作。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课前:登陆平台,发送预习任务。根据平台上学生反馈的预习情况,发现薄弱点,针对性教学。
开普勒:我深受吉尔伯特前辈启发。我认为行星的运动是受到了来自太阳的类似于磁力的作用,与距离成反比。而且我认为海水的潮汐就是由于月球的磁力导致的。
笛卡尔:行星的周围有旋转的物质(以太)作用在行星上,使得行星绕太阳运动。
胡克:行星运动是太阳吸引的缘故,并且力的大小与到太阳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必修教材2第六章第2课时教案: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

必修教材2第六章第2课时教案: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

3、学生根据 牛顿第三定律推 导行星对太阳引
卢小柱个人电子教案(xzlu@)
人教版物理必修教材②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太阳和行星之间的作用是一对相互作用力,由 此可知,行星对太阳的作用力 F’有(设太阳的质量为 M) F’
M r2 三、太阳与行星之间的引力
力的表达式
根据上面的推理过程可知: F
m r
2
, F’
Mm r2
m r2
4、根据上面 两个表达式导出 太阳与行星间的 引力表达式
得:F
写成等式有: F G
Mm
r2 其中 G 为常数,与太阳、行星都没有关系。
引力的方向沿着二者连线方向。 综合练习: 1、教材上课后的“问题与练习”第 1-4 题。 第一题:属于根据运动情况探究受力情况。 平抛运动属于根据受力情况探究运动情况。 圆周运动属于根据运动情况探究受力情况。 3、月球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是地面上重力加速度的 1/3600。 m地m月 提示:月球绕地球运转有:G =m 月 a, (60R)2 m地m' 地面上的物体受重力作用有:G 2 =m'g R 两式相除得:a=g/3600 课堂总结: 1、太阳对行星引力公式的推导过程(牛顿第二定律) 2、行星对太阳引力公式的推导过程(牛顿第三定律) 3、太阳与行星之间的引力公式。 Mm F G 2 r 课后作业: 完成同步练习。 学生一起回顾本 节课的教学内容, 提炼主要的知识 点, 归纳解题方法 和注意事项等。 学生课堂完成教 材上课后练习, 然 后小组讨论。 最后 上黑板展示答案。
1、学习阅读 教材, 思考教师提 出的问题, 独立思 考解决。
2、学生根据 教材上的提示, 自 行独立推导太阳 对行星的引力公 式
r3 m ③由开普勒定律可知: 2 =K 是个常量。故有 F 向=42K 2 , T r ④上式中除 m、r 外都是常量,对任何行星都相同,故有: m F 2 r 由此可知,引力应与行星的质量成正,跟行星到太阳的距离的二次 方成反比。 二、行星对太阳的引力

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万有引力定律讲课文档

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万有引力定律讲课文档

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 FN 的作用,其合力充当__向__心___力___,FN 的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的大小.
(3)其他位置物体的重力随纬度的增加而___增__大____.
第二十六页,共41页。
学习互动
2.重力和高度的关系 Mm
若物体距地面的高度为h,在忽略地球自转的条件下有:mgh=___G__(__R__+_,h)可2得:gh= GM
第八页,共41页。
新课导入
师:开普勒在1609和1619年发表了行星运动的三个定律,解决了描述行星运动的问 题,但好奇的人们,面向天穹,深情地叩问:是什么力量支配着行星绕着太阳做如此 和谐而有规律的运动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些问题.
第九页,共41页。
知识必备
知识点一 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 1.太阳对行星的引力 太阳对行星的引力,与行星的质量m成__正__比____,与行星和太阳间距离的二次方成
Mm 反比,即F=___G___r_2____.表达式中的G是比例系数,其大小与太阳和行星都无关.引力
的方向沿二者的连线.
第十一页,共41页。
知识必备
知识点二 万有引力定律 1.月—地检验 由于月球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60倍,所以月球轨道上物体受到的引力是地球上的
1 _6__0_2____.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在月球轨道上运动时的加速度(月球公转的向心加速
1
A.5
B.5
1 C.25
D.25
第二十八页,共41页。
学习互动
[答案] C [解析] 设海王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半径为 R1,周期为 T1,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半径
m __反__比____,即F∝____r__2__.
2.行星对太阳的引力 行星对太阳的引力,与太阳的质量M成______正__比,与行星和太阳间距离的二次方成

《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物理教案物理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

《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物理教案物理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

《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物理教案物理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教案名称: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教学目标:1. 了解太阳与行星之间的引力关系;2. 理解行星绕太阳公转的原因;3. 掌握计算太阳与行星之间引力的公式;4. 描述行星公转的基本特征。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实物模型(如太阳、行星);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

教学过程:引入:教师通过展示实物模型或课件中的图片引入太阳与行星的引力关系,让学生理解行星绕太阳公转的现象。

步骤一:讲解引力的概念和公式1. 教师简要讲解引力的概念:引力是物体之间由于质量而产生的相互作用力,与物体之间的距离和质量有关。

2. 引导学生思考,太阳与行星之间的引力是什么导致的?3. 教师引导学生推理和总结,太阳和行星之间的引力是由太阳和行星的质量以及它们之间的距离决定的。

4. 教师讲解引力公式:F = G * (m1 * m2) / r^2,其中F为引力大小,G为引力常数,m1和m2分别为两个物体的质量,r为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

步骤二:计算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1. 教师给出太阳和行星的质量和距离的示例数据,让学生运用引力公式进行计算。

2. 学生根据给出的数据,计算太阳与行星之间的引力大小,并进行讨论和比较。

步骤三:讲解行星公转的原因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行星会围绕太阳公转?2. 教师讲解行星公转的原因:行星在太阳的引力作用下,沿着椭圆轨道围绕太阳运动,太阳的引力提供了行星绕太阳公转的向心力,使得行星保持轨道运动。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回顾太阳与行星的引力关系以及行星绕太阳公转的原因。

拓展练习:学生可以利用所学的知识,自主选择其他行星与太阳之间的引力进行计算,并进行讨论和比较。

课堂作业:设计一个实验,探究太阳与行星的引力与质量和距离之间的关系。

教后反思:教师回顾教学过程,总结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思考如何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学案

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学案

第六章第二节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一.学习目标1.知道行星绕太阳运动的原因;2.知道太阳与行星存在着引力作用;知道行星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来源;3. 能应用牛顿运动定律推导出太阳与行星引力的方向和表达式,明确表达式含义二.学习重难点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关系三.学习方法建议先回顾第五章圆周运动和牛顿运动定律相关知识点,预习书本P37相关推导过程四、学习问题设计自学书本P36回答:(A)问1:什么力来维持行星绕太阳的运动呢?(A)问2:太阳对行星的引力与什么因素有关?(一)太阳对行星的引力(A)1、设行星的质量为m,速度为v,行星到太阳的距离为r,则行星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太阳对行星的引力来提供,引力为多大?(A)2.天文观测难以直接得到行星的速度v,但可以得到行星的公转周期T,行星做圆周运动所需要的向心力是多大?(A)3、开普勒第三定律的公式:(A)4.太阳对行星的引力(A)重要结论:(二)行星对太阳的引力(A)根据牛顿第三定律,行星对太阳引力F´应为多少?(三)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概括起来,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的大小为:引入万有引力常量后,则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大小为:万有引力的方向:四、巩固练习(A)1.苹果落向地球,而不是地球向上运动碰到苹果.下列论述中正确的是()A.由苹果质量小,对地球的引力较小,而地球质量大,对苹果的引力大造成的B.由地球对苹果有引力,而苹果对地球没有引力造成的C.苹果对地球的作用力和地球对苹果的作用力是相等的,由于地球质量极大,不可能产生明显的加速度D.以上说法都不对(A)2.地球对月球具有相当大的万有引力,可它们没有靠在一起,这是因为( ) A.不仅地球对月球有万有引力,而且月球对地球也有万有引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互相抵消了B.不仅地球对月球有万有引力,而且太阳系中的其他星球对月球也有万有引力,这些力的合力为零C.地球对月球的引力还不算大D.地球对月球的万有引力不断改变月球的运动方向.使得月球围绕地球运动(A)3.太阳对行星的引力提供了行星绕太阳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这个向心力的大小()A.与行星距太阳间的距离成正比B.与行星距太阳间的距离成反比C.与行星距太阳间的速率成正比D.与行星距太阳间的距离平方成反比(B)4.下面关于行星绕太阳旋转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离太阳越近的行星周期越大B.离太阳越远的行星周期越大C.离太阳越近的行星的向心加速度越大D.离太阳越近的行星受到太阳的引力越大(B)5.一群小行星在同一轨道上绕旋转,这些小行星具有()A.相同的速率B.相同的加速度C.相同的运转周期D.相同的角速度(B)6.地球质量大约是月球质量的81倍,在登月飞船通过月地之间的某一位置时,月球和地球对它的引力大小相等,该位置到月球中心和地球中心的距离之比为多少?。

太阳与行星的引力教案

太阳与行星的引力教案

太阳与行星的引力教案教案主题:太阳与行星的引力教学目标:1.了解太阳及行星的基本特点;2.理解引力的概念及其产生原理;3.掌握太阳与行星之间的引力关系;4.深入探究太阳引力对行星运动的影响。

教学重点:1.引力的概念及其产生原理;2.太阳与行星之间的引力关系。

教学难点:1.太阳引力对行星运动的具体影响;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现象。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教学课件;2.模型或图片展示太阳系行星的相对位置;3.太阳系行星的基本信息卡片;4.幻灯机或白板。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知1.向学生展示太阳系行星的相对位置模型或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2.让学生观察并分析行星轨道运动,引导学生思考:行星为什么会绕着太阳运动?是什么力量让行星绕太阳旋转?Step 2:引导探究1.引导学生回顾并复习万有引力定律,即: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质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2.指导学生思考:太阳与行星之间是否存在引力?是否符合万有引力定律?Step 3:知识讲解1.通过PPT或幻灯机展示太阳的基本特点及行星的基本信息,让学生了解行星的质量和距离对引力的影响;2.通过讲解引力的概念及产生原理,帮助学生理解引力是由于物体之间的相互吸引而产生的;3.介绍太阳与行星之间的引力关系,强调太阳对行星的引力越大,行星与太阳的距离越近,行星的绕太阳运动速度越快。

Step 4:实例分析1.带领学生分析并解释:为什么水星的轨道运动比地球快?2.引导学生通过太阳对水星的引力与太阳对地球的引力之间的对比,解释水星轨道运动速度较快的原因;3.引导学生思考:那么为什么冥王星被认为不再是行星?探讨冥王星的轨道运动特点和太阳对冥王星的引力之间的关系。

Step 5:展示实验1.进行小组实验,让学生通过模拟太阳与行星的引力关系,观察模型行星的运动轨迹;2.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果,并对结果进行解释;3.指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实验结果来证明太阳引力对行星运动的影响?Step 6:概念回顾1.让学生分组互相出题,复习并巩固所学的太阳与行星的引力知识;2.展示正确的答案并进行解析,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3.发放小测验,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阳与行星的引力教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2节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学案编号:6002
班级: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小组:__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知道行星绕太阳运动的原因,知道太阳与行星间存在着引力作用。

2.知道行星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来源。

3.知道太阳与行星间引力的方向和表达式,知道牛顿运动定律在推导太阳与行星间引力时的作用。

4.会推导太阳与行星间引力的关系式并明确各物理量的特点。

自主学习
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
自我检测
1.对于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及其表达式F=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公式中G为比例系数,与太阳、行星有关
B.太阳、行星彼此受到的引力总是大小相等
C.太阳、行星彼此受到的引力是一对平衡力,合力为零,M、m都处于平衡状态
D.太阳、行星彼此受到的引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2.太阳质量是地球质量的33万倍,若太阳对地球的引力的大小为F,则地球对太阳的引力的大小为()
A.33F C.9F D.81F
3.下面关于行星对太阳的引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行星对太阳的引力与太阳对行星的引力是同一性质的力
B.行星对太阳的引力与太阳的质量成正比,与行星的质量无关
C.太阳对行星的引力大于行星对太阳的引力
D.行星对太阳的引力大小与太阳的质量成正比,与行星距太阳的距离成反比
课内探究
开普勒发现行星的运动规律之后,人们开始更深入地思考:是什么原因使行星绕太阳运动许多科学家都对运动的原因提出了各种猜想。

提出问题:牛顿是如何思考的他给出了怎样的结论呢结论:。

一、太阳对行星的引力
1.行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是椭圆,在近似计算中,我们可以把这种轨迹为椭圆的运动看做哪种运动
2.由牛顿运动定律处理的两类运动学问题可知,确定太阳对行星的引力是哪一类问题,求解这类问题需要注意什么
3.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必定有力提供向心力,行星绕太阳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是由什么力提供的
5.不同行星的公转周期T是不同的,F跟r关系式中不应出现周期T,我们能否利用所学的知识去掉T,而只保留F与r的关系呢
6.推导太阳对行星的吸引力的表达式。

设行星的质量为m,行星到太阳的距离为r,公转周期为T。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太阳对行星的引力为:F= ①
由开普勒第三定律,可得= ②由①②得:F= ③
由③式可知:F∝④结论:由F∝可知,太阳对不同行星的引力,与成正比,与二次方成反比。

说明:通过对上述问题探究,了解物理问题的一般处理方法:抓住主要矛盾,忽略次要因素,大胆进行科学猜想,体会科学研究方法对人们认识自然的重要作用。

二、行星对太阳的引力
1.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2.根据牛顿第三定律,行星对太阳的引力满足什么样的关系
三、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
1.根据前面的学习,请说明太阳与行星间引力的关系。

2.太阳与行星间引力的关系式是怎样的
说明:(1)公式F=G表明,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大小,与太阳的质量、行星的质量成正比,与两者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

(2)式中G是比例系数,与太阳、行星都关系。

(3)太阳与行星间引力是一对力,引力的方向沿着二者的连线。

例1已知太阳光从太阳照射到地球需要500 s,地球绕太阳的公转周期约为 s,地球的质量约为 kg。

求太阳对地球的引力为多大(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