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多样季风显著

合集下载

第二章第二节 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

第二章第二节 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

除青藏高原外,我国大 夏季 多数地方普遍高温,南 北气温差别丌大
纬度位置;吐鲁番
2.我国的温度带
温度带 主要分布地区 主要农作物戒水果 春小麦 春小麦 作物熟制 一年一熟 一年一熟 两年三熟 戒一年两熟 一年两熟 到三熟 一年三熟 寒温带 黑龙江省北部、内蒙古东北部 中温带 东北平原、内蒙古高原、准噶尔 盆地 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大部、塔里 木盆地、河西走廊 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四 川盆地、云贵高原和珠江三角洲 云南省、广东省、台湾省的南部 和海南省 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台湾 2.我国年降水量最多的地方:________省的火烧寮;年降
水量最少的地方:____________盆地的托克逊。 吐鲁番
降水量 蒸发量 3.气候湿润程度的判断依据:________和________的对比
关系。气候湿润:降水量________蒸发量;气候干燥:降水量 大于 小于 ________蒸发量。 4.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气候的干湿程度,我国可以 湿润地区 划 分 为 ____________ 、 半 湿 润 地 区 、 半 干 旱 地 区 和 干旱地区 ____________。 干旱 半干旱 5.我国________、________气候区面积广大,主要位于西 北部地区。


湿

三、季风气候显著
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我国大多数地区一年 内的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显著变化,形成了典型的季风
气候。
冬季风带来的气流寒冷干燥,是我 国冬季南北温差大地主要原因之一 。夏季风能带来丰富的水汽,形成 了我国的雨季。除青藏高原外,习 惯上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为界 ,把我国划分为季风区和非季风。
4.温度带的划分:根据气温的南北差异,幵结合农业种植 生产的实际,我国从北到南可以划分为5个温度带:

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案教案

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案教案

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案教案教案: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学目标:1.了解气候多样的地区以及季风现象的特点和影响;2.探讨季风现象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3.学会使用地图和图表分析气候和季风现象。

教学重点:1.季风现象的特点和影响;2.季风现象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1.季风现象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的深入理解;2.使用地图和图表分析气候和季风现象。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课件;2.世界气候分布地图;3.气候和季风现象的相关图表。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5分钟)1.让学生观察一幅世界气候分布地图,询问他们对不同气候区域的认识。

2.引导学生思考气候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Step 2: 季风现象的特点与影响(20分钟)1.通过PPT讲解季风的概念和特点,包括季风的形成原因、季风周期和季风的特点。

2.通过地图和图表的展示,让学生了解季风现象在亚洲、非洲和澳大利亚等地的分布情况。

3.与学生一起探讨季风现象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包括农业、水资源利用和交通运输等方面。

Step 3: 季风与不同地区的影响(25分钟)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季风区域,分析该地区季风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2.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分析结果。

其他小组成员可以提问或补充。

Step 4: 使用地图和图表分析气候和季风现象(25分钟)1.提供气候和季风现象的相关图表和地图,让学生根据提供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

2.让学生回答一些观察问题,例如:“哪些地区的气候适宜农业发展?”、“哪些地区受季风影响最大?”、“不同季风区域的降水量和温度变化情况如何?”等等。

Step 5: 总结与拓展(10分钟)1.总结季风现象的特点和影响,以及不同地区的季风情况。

2.引导学生思考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如何适应和应对气候变化。

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自行寻找更多关于气候和季风现象的案例,进行小型研究报告;2.给学生分配一篇与气候变化或季风现象相关的新闻报道,让他们展示并进行讨论。

第二节 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

第二节  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

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学目标】1.阅读等温线分布图,概括出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的特点。

2.说出1月0ºC等温线的大致分布。

分析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

3.读图说出我国主要的温度带及其大致的分布。

4.通过对气温及温度带的学习,进一步体会我国疆域辽阔,地区差异大的特点。

5.气候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的分析,进一步明确地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道理。

【教学重点】1.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

2.我国1月0℃等温线的分布。

3.我国温度带的分布。

【教学难点】阅读我国一月、七月气温分布图,分析概括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教学课时】本节教学2课时。

【教学过程】新课引入一个地方的气候特点,主要由气温和降水两大要素决定的。

因此气候的差异也就体现在气温和降水的差别上,那么首先我们要了解的就是我国的气温和降水的空间分布有什么差异性。

【指导读图】我们比较一下哈尔滨和广州两地冬季的气温。

计算哈尔滨和广州两地1月份气温相差多少?【转折过渡】两地1月气温相差近35℃,难怪两地在衣着上相差那样悬殊。

要了解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别的具体情况,还要看我国的1月平均气温图。

初一我们学过世界气温分布,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什么是等温线?同一条等温线上气温分布有什么特点?【指导读图】读“我国一月平均气温图”回答下列问题;/czdl/jszx/tbjxzy/dzkb/bs/201008/t20100825_741676.htm 1.在图上找出秦岭----淮河,秦岭----淮河一线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度?在图上用笔描绘出来0℃等温线,说出0℃等温线的大致分布。

2.从秦岭----淮河一线往北,气温变化趋势如何?漠河的气温大约是多少度?从秦岭----淮河往南气温变化趋势如何?海口的气温大约是多少度?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约是多少度?【概括总结】我国1月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

从此线往北温度越来越低,漠河的平均气温大约是-28℃以下。

八年级地理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案新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气候的特点,理解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的原因。

2. 培养学生阅读地图、分析地图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使学生认识我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加深对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气候类型的分布,季风气候的特点。

2. 教学难点: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气候多样性的成因。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的原因。

2. 利用地图分析法,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气候类型的分布。

3. 运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深入了解季风气候对我国农业的影响。

四、教学准备:1. 准备教材、地图、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资源。

2. 安排学生预习相关内容,了解我国气候的基本情况。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气候特点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我国气候的特点。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我国气候类型的分布。

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分析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的原因。

4. 地图分析:引导学生阅读地图,找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5. 案例分析:以我国南方地区为例,分析季风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的原因。

2.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气候多样性的成因。

3.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讨论季风气候对我国农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我国气候类型分布和季风气候特点的掌握情况。

2. 分析学生练习题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气候多样、季风显著原因的理解程度。

3. 关注学生在案例分析中对季风气候影响的认识,以及对应对措施的思考。

七、课后作业:1. 请学生总结我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点。

2. 让学生收集有关季风气候对我国农业影响的资料,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初二地理气候多样季风显著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地理气候多样季风显著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地理气候多样季风显著试题答案及解析1.我国幅员辽阔,东西相距5000多千米,跨经度60多度,这就造成了()【答案】C【解析】A表示地形对气温的影响,B表示因为纬度位置不同而导致的气温差别,C表示因为经度不一样而导致的时间的不同,D表示气温不同农业生产方式不同,故选C。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的地理位置。

2.我国降水量总的分布趋势是()A.由南向北递减B.由东向西递减C.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D.由东北向西南递减【答案】C【解析】季风的影响是导致降水时空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且全年降水量集中在夏季,冬季降水一般不足全年的10%,故选C.【考点】本题考查降水量的地区分布特点与成因.3.寒假期间,小李随父母外出。

到达目的地时身上的单衣换成了厚厚的棉衣。

小李一家人的旅行路线最有可能是()A.从海南岛到沈阳B.从拉萨到北京C.从济南到乌鲁木齐D.从香港到成都【答案】A【解析】我国南北纬度差异大,冬季南方温暖,而越往北气温就越低,寒假期间,小李随父母外出旅行,到达目的地时,他们身上的单衣换成厚厚的棉衣,说明小李一家冬季是从我国温暖的南方地区到北方地区的旅行,故本题选A。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气候多样,季风显著。

4.读我国有关气候图,回答问题(每空1分,共4分)(1)图二漫画中的山脉为东西走向,是我国一条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我国一月0℃等温线大致经过此地。

判断:该山脉是_______。

(2)该线同时也是我国__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是我国温度带划分中(图一)_____带和_ _带的分界线。

【答案】(1)秦岭(2)暖温带亚热带【解析】(1)在我国众多的山脉中,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山脉,该山脉是我国一条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我国一月0℃等温线大致经过此地,它是秦岭,该山脉也是黄土高原与四川盆地的分界线.(2)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主要是:四大区域中南方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一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800mm等降水线通过的地方;温度带中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干湿地区中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河流有冰期与无冰期的分界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水稻与小麦等杂粮的分界线.【考点】本题考查秦岭与淮河的地理区域和地理界线.5.世界上大多数农作物和动植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区,这是因为我国:A.雨热同期B.夏季普遍高温C.季风气候显著D.气候复杂多样【答案】D【解析】复杂多样的气候条件,有利于多种生物的繁殖生长,使我国的动植物资源比较丰富;也有利于开展多种经营,使我国农、林、牧、渔各业综合发展;还有利于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使我国地域文化的发展各具特色,故选D.【考点】本题考查气候复杂多样和主要气候类型.6.“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反映的是我国哪一地区的美景A.华北地区B.长江中下游地区C.东北地区D.南方沿海地区【答案】B【解析】夏初,江淮地区常常阴雨连绵,因为这时正值梅子黄熟的季节,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梅雨”,“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反映的是长江流域的天气状况,故选B.【考点】本题考查旱、涝、寒潮、台风等灾害性天气的影响.7.有关我国冬夏气温的说法,正确的是()A.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是青藏高原B.冬季气温最高的地方是吐鲁番C.影响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冬季风D.漠河镇是我国冬、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答案】A【解析】我国夏季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是青藏高原,故正确;吐鲁番是我国夏季最热的地方,而不是冬季气温最高的地方,故错误;影响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纬度因素,故错误;漠河是我国冬季气温最低的地方,故错误。

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教案1

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教案1

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气候显著Ⅰ教案一、教材分析: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点,它与人们的生活和我国的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

是培养学生智能,激发学生爱国情感的好素材,同时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中国区域地理奠定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以下知识点:1、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的概念2、影响世界气温、降水分布的主要因素3、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变化与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关系。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分布特点。

2.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

能力目标:1.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和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

2.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和分析气候特征的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懂得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我国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点及差异。

2.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1.有关气候图的分析判读。

2.温度带、干湿地区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3.季风气候的成因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五、教学方法:读图分析、观察对比等为主的教学方法。

六、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七、教学过程:(3课时)八、板书设计:第二章中国自然环境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气候显著一、南北气温的差异1、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很大2、夏季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不大3、我国温度带的划分九、课后反思:Ⅱ、学案1、学生课内必需的材料(1)冬至日下列三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昼长时间概况(2)夏至日(6月22日前后)下列三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时间2、反馈练习练一练:①海南省哈尔滨②华北平原寒温带一年三熟寒温带上海③珠江三角洲中温带一年两熟中温带乌鲁木齐④塔里木盆地暖温带一年一熟暖温带武汉⑤内蒙古高原东部亚热带两年三熟亚热带兰州⑥青藏高原西北部热带热带北京⑦黑龙江省最北部高原气候区高原气候区昆明⑧内蒙古高原西部拉萨八、板书设计:第二章中国自然环境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气候显著二、降水的东西差异1、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八年级地理上册《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地理上册《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案、教学设计
强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引导学生关注环保问题,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3.课后作业布置
布置与本节课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环境,观察并记录一周内的气候现象,如气温、降水、风向等,分析这些现象与季风气候的关系。
此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季风气候现象有一定的感知,但往往缺乏深入思考和系统归纳。教师可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观察、分析身边的气候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使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情感态度方面,八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自然现象充满好奇,容易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应把握这一特点,引导学生关注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观念,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八年级地理上册《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描述我国气候的多样性特点,了解季风气候的基本特征及其在我国分布情况。
2.掌握气候类型的划分方法,能准确判断我国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
3.理解季风形成的原因,分析季风对我国农业、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4.学会使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观察和分析气候数据,提高地理信息处理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季风气候的成因、特点及其对我国农业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我国气候类型的划分和分布。
2.难点:理解季风气候形成机制;掌握气候类型划分方法;分析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教学设想

初三地理气候多样季风显著试题

初三地理气候多样季风显著试题

初三地理气候多样季风显著试题1.我国东部季风区旱涝灾害频繁的主要原因是()A.水利设施年久失修B.夏季风的强弱程度不一和雨带移动异常C.地形地势影响D.纬度位置差异【答案】B【解析】夏季风的进退影响到中国大陆东部雨带的推移,每年4月开始,雨带大致由南向北推移,9月后由北向南撤退,因而,中国南方的雨季比北方早,比北方长,夏季风与雨带进退的“失常”,往往会造成旱涝灾害,雨带如果推进迟缓,久久徘徊在南方,会导致“南涝北旱”;如果推进迅速,且在北方滞留时间长,则容易出现“北涝南旱”的局面。

【考点】该题考查旱涝灾害的原因。

2.勇敢坚毅的贝贝利用暑假骑自行车进行了一次终身难忘的旅行……旅行线路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贝贝旅行的地区主要位于我国的()A.非季风区B.季风区C.外流区D.半湿润区【答案】A【解析】西北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一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北,主要包括的省区有新疆、甘肃、内蒙古、宁夏、青海、陕西,读图可知,此图所示地区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西北地区,主要属于非季风区。

【2】旅行时,贝贝有望欣赏到很多自然和人文美景。

那么,下列诗句描述的景观在出发地有可能看到的是()A.万山红遍,层林尽染B.千里冰封,万里雪飘C.小桥流水人家D.风吹草低见牛羊【答案】D【解析】从图中看出,贝贝从大兴安岭出发,该地距海较近,降水较多,其地表景观是草原,因此旅行时,贝贝在出发地有可能看到风吹草低见牛羊景象。

【考点】该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差异。

3.据下图内容,读图判断①、②、③与乌鲁木齐、拉萨、武汉三地的组合,最有可能的是A.①武汉②乌鲁木齐③拉萨B.①拉萨②乌鲁木齐③武汉C.①武汉②拉萨③乌鲁木齐D.①乌鲁木齐②武汉③拉萨【答案】A【解析】图①为1月份的平均气温,以北气温在0℃以下,以南在0℃以上,①位于秦岭—淮河一线附近,①是武汉,图③中的海拔在5000米以上,四个城市中只有拉萨在5000米以上,利用排除法,此题选A【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利用气候和海拔判断城市的位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南、北方降 水的季节变化比 较: 相同点:
北京 哈尔滨
季节分配很 不均匀
集中于夏季
不同点:
武汉
南方雨季长 北方雨季短
广州
小 结
我国东部地 区各地雨季时间的长短 主要是由夏季风的进退 所决定的,与受夏季风 影响的时间长短有关。
课堂练习 1、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 从 向 递减。
2、影响我国的夏季风有来自太平洋的
季风和来自印度洋的
3、我国各地降水量的季节配
季风。

大多数地区降水集中在
4、我国南方雨季时间开始 束 。 北方雨季开始
季节。
,结 ,结束

[受夏季风影 响不明显的 地区]
主要影响 西南季风 [印度洋] 我国的
西南地区
形成降水的条件
[之一]
300[降水量 mm]
200
100
0
1 [ 降水量mm] 4
300
哈尔滨
7
10 月
1
4
北京
7
10 月
200
5 6
100
7、 8 9
0
1 4 武汉 7 10 月 1 4 广州7 10 月
你看出来了吗 ?
牛道口中学:王义军
2012年9月
预习提纲: 一、什么是季风?冬夏季风风向 怎样? 二、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 三、完成P40的活动。
海拉尔
大 兴 安 岭
阴山
呼和浩特
西宁
冈底斯山
拉萨
夏季风
总结:
东南季风 [太平洋] 季风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夏季风 的影响
影响我国东
部广大地区
中 国
[受夏季风 影响明显 的地区] 非季风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