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美苏争锋
合集下载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9.1《美苏争锋》优质课件 (共21张PPT)

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一 美苏争锋
一Hale Waihona Puke 美苏争锋一、从盟友到对手和美苏“冷战”
1.从盟友到对手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是对1945 年-1991年间国 贸出口额占世界 1/3 ;黄金储备量占世 一、从盟友到对手和美苏“冷战” 界3/4; 际政治格局的称呼,得名 军事方面:战前仅居世界第 16位,战后 1. 历史背景 于1945年初美、英、苏 一跃成为世界头号军事强国:垄断了原 三国政府首脑罗斯福、丘 子弹, 拥有 1200多万军队, 30艘航空母 ①二战后确立的雅尔塔体系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的框架 舰, 1000 多艘其他战舰,56个国家有 (二战后的苏联成为唯一能够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吉尔、斯大林在苏联雅尔 驻军,近500个军事基地 塔(今属乌克兰)举行的 另外还控制联合国 ② 美苏实力均衡 雅尔塔会议。 ③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冲突日益加剧 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陆军, 整个军事 实力仅次于美国; ④二战后初期,美国凭借强大的综合实力推行霸权主义政策,认 确立的以美苏为主导的国 驻军欧亚许多地区;1949年苏联爆炸 为苏联成为其实现霸权主义的障碍 际关系新体制 了第一颗原子弹, ⑤苏联极力在欧洲扩张自己的势力 1953年苏联氢弹爆炸成功。在反法西 事实上确立了美苏势力范 斯战争中作出的重大贡献和显示出的 围,美苏两分天下 巨大能量,使它在全世界赢得了很高 的政治威望
C)
【2010年淮北第二次模拟考试】近年来,国际上悄然兴起一股 温和之风,“伙伴关系”多现报端,冷战时期那种两极对立、 剑拔弩张的气氛,正在为二种“碰撞中磨合”、“竞争中协调” 的新型国际关系所取代。这种。变化表明 A.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经确立 B.一些大国放弃了战争手段,用温和手段开展外交 C.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各国利益趋同 D.合作比对抗更有利于各国利益的实现
一 美苏争锋
一Hale Waihona Puke 美苏争锋一、从盟友到对手和美苏“冷战”
1.从盟友到对手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是对1945 年-1991年间国 贸出口额占世界 1/3 ;黄金储备量占世 一、从盟友到对手和美苏“冷战” 界3/4; 际政治格局的称呼,得名 军事方面:战前仅居世界第 16位,战后 1. 历史背景 于1945年初美、英、苏 一跃成为世界头号军事强国:垄断了原 三国政府首脑罗斯福、丘 子弹, 拥有 1200多万军队, 30艘航空母 ①二战后确立的雅尔塔体系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的框架 舰, 1000 多艘其他战舰,56个国家有 (二战后的苏联成为唯一能够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吉尔、斯大林在苏联雅尔 驻军,近500个军事基地 塔(今属乌克兰)举行的 另外还控制联合国 ② 美苏实力均衡 雅尔塔会议。 ③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冲突日益加剧 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陆军, 整个军事 实力仅次于美国; ④二战后初期,美国凭借强大的综合实力推行霸权主义政策,认 确立的以美苏为主导的国 驻军欧亚许多地区;1949年苏联爆炸 为苏联成为其实现霸权主义的障碍 际关系新体制 了第一颗原子弹, ⑤苏联极力在欧洲扩张自己的势力 1953年苏联氢弹爆炸成功。在反法西 事实上确立了美苏势力范 斯战争中作出的重大贡献和显示出的 围,美苏两分天下 巨大能量,使它在全世界赢得了很高 的政治威望
C)
【2010年淮北第二次模拟考试】近年来,国际上悄然兴起一股 温和之风,“伙伴关系”多现报端,冷战时期那种两极对立、 剑拔弩张的气氛,正在为二种“碰撞中磨合”、“竞争中协调” 的新型国际关系所取代。这种。变化表明 A.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经确立 B.一些大国放弃了战争手段,用温和手段开展外交 C.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各国利益趋同 D.合作比对抗更有利于各国利益的实现
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民版:9.1 美苏争锋 课件(共30张PPT)

战后共同敌人的消失。美苏两国 在国家利益上存在冲突。
苏
一、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1) 雅尔塔体制确立,实质美苏根据实力划分 势力范围,为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形成奠定 了基础。
美
1、历史背景:
(2)二战结束后,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 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加剧(根本原因)
工业生产量占世界2/3 黄金储备量占世界3/4 49年前垄断了原子弹 拥有1200多万军队 材料一:美国是“经济世界的巨人,全世界应该采 30艘航空母舰 取美国制度”。 近500个军事基地 —— 杜鲁门 经济总量排世界第二 材料二:“谁占领了地盘,谁就能把他的那套社会 相当于美国的 30% 制度推行到他的军队所能到达的地方去。” 苏军总数达 1140万 扩展了60万平方公里疆土 —— 斯大林 49年试验原子弹成功 53年试验氢弹成功
美
2、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过程:
苏
(1)揭开美国对苏联冷战序幕:丘吉尔“铁幕”演说 (2)政治上对抗: 美国: 杜鲁门主义 (3)经济上对抗: 美国: 马歇尔计划 1949年1月,莫斯科,社 会主义世界市场 苏联: “共产党和 工人党情报局”
苏联:经济互助 委员会
美
2、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
苏
(1)揭开美国对苏联冷战序幕:丘吉尔“铁幕”演说 (2)政治上对抗: 美国: 杜鲁门主1947、3 (3)经济上对抗: 美国: 马歇尔计划(1947年) (4)军事组织上对抗: 美国: 北约(1949年) 苏联: “共产党和工人 党情报局”1947、9 苏联:经济互助委 员会:(1949年)
转折点:杜鲁门主义;意味着美国要称霸世界,充当世 界警察。 目标:遏制社会主义苏联,称霸世界
美
2、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过程:
(1)揭开美对苏冷战序幕:丘吉尔“铁幕”演说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9.1《美苏争锋》课件(共25张PPT)

——
有人说:“对美国来说,马歇尔计划达到了一箭几雕的目 的。”这里的“几雕”是指( ) ①稳定了西欧经济 ②为美国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 ③把受援国纳入了美国全球称霸的战略轨道 ④遏制了苏联共产主义对西欧的渗透。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三、两极格局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一)消极影响
(二)积极影响
(一)消极影响:
三、两极格局对国际 关系的影响
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全面冷战与局部“热战”相交织, 造成国际局势的紧张 ——总体特点 (1)冷战表现: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 ①德国分裂: (1949年) ②朝鲜分裂: (1948年)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东德)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大韩民国
“冷战”
是指二战后(1947—1991) ,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之间展开的 除战争以外的政治、军事、外交、意识形态、经济等方面的较量和 对抗。
本课知识结构
一.美苏争锋的历史背景
二.美苏争锋的过程
三.美苏争锋对二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一、美苏争锋的历史背景
材料一: 雅尔塔三巨头会议
在战争期间英美苏三 巨头开会时,丘吉尔 坐在斯大林和罗斯福 中间,他曾诙谐地说 道:“我一边坐的是 饥饿的俄国北极熊, 一边坐的是强悍的北 美野牛,被他们夹在 中间的是可怜的英国 小毛驴”。
美苏“冷战”表现
美国为达到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目的具体采取了那些措施? 苏联又采取了哪些对抗措施?请仔细阅读教材第P154---155 页,完成下表。
领域 政治 经济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政策措施 美国
(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
苏联
军事
(两极格局最终形成的标志)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9.1《美苏争锋》课件(共27张PPT)

成
苏
军事
链接高考· 历史材料题答题方法
1、仔细阅读问题,明确问题主旨 2、带着问题阅读材料→信息提取(关键词) 3、信息提取→概括、归纳→结合知识作答
二 冷战局面下的国际关系
德国分裂 1949—1990 古巴导弹危机 1962 朝鲜战争 1950—1953 越南战争 1961—1973 全面 冷战
局部 热战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德国分裂
方 占 法 领 区 占
区
英占区 西
美占区
分裂标志:柏林墙
2 古巴导弹危机 1962年10月22日
美国U-2飞机拍摄到的苏联运送导弹的船只, 这些导弹被大胆地成排放在甲板上
古巴导弹危机结局反映了什么?
其结果表明战略优势在美国
美国
苏联
2
1
【合作探究】“冷战”对世界产 生的影响?
恐怖的平衡:保证互相完全摧毁的能力
军事力量 总兵力 坦克 战略导弹 核弹头爆炸当量 军用飞机 大型军舰 美国 208万人 10000辆 1710枚 40亿吨 8500架 182艘 苏联 441万人 42000辆 2378枚 100亿吨 6100架 226艘
积极影响
政治:不同社会制度和平共处、借鉴学习 避免世界大战→世界和平、稳定 第三世界崛起、多极化趋势发展 经济:世界经济恢复、发展、促进经济全球化 思想:反战思想、和平思潮、反对霸权主义 军事、科技:国防科技、科学技术发展
【重点难点】
明确国家实力,特别是经济实力决定一个国家在国 际关系中的地位
一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一)背景
雅尔塔体制
二战后期,美苏英三国首脑在雅尔塔会议 上,确立的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制
VS
苏
军事
链接高考· 历史材料题答题方法
1、仔细阅读问题,明确问题主旨 2、带着问题阅读材料→信息提取(关键词) 3、信息提取→概括、归纳→结合知识作答
二 冷战局面下的国际关系
德国分裂 1949—1990 古巴导弹危机 1962 朝鲜战争 1950—1953 越南战争 1961—1973 全面 冷战
局部 热战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德国分裂
方 占 法 领 区 占
区
英占区 西
美占区
分裂标志:柏林墙
2 古巴导弹危机 1962年10月22日
美国U-2飞机拍摄到的苏联运送导弹的船只, 这些导弹被大胆地成排放在甲板上
古巴导弹危机结局反映了什么?
其结果表明战略优势在美国
美国
苏联
2
1
【合作探究】“冷战”对世界产 生的影响?
恐怖的平衡:保证互相完全摧毁的能力
军事力量 总兵力 坦克 战略导弹 核弹头爆炸当量 军用飞机 大型军舰 美国 208万人 10000辆 1710枚 40亿吨 8500架 182艘 苏联 441万人 42000辆 2378枚 100亿吨 6100架 226艘
积极影响
政治:不同社会制度和平共处、借鉴学习 避免世界大战→世界和平、稳定 第三世界崛起、多极化趋势发展 经济:世界经济恢复、发展、促进经济全球化 思想:反战思想、和平思潮、反对霸权主义 军事、科技:国防科技、科学技术发展
【重点难点】
明确国家实力,特别是经济实力决定一个国家在国 际关系中的地位
一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一)背景
雅尔塔体制
二战后期,美苏英三国首脑在雅尔塔会议 上,确立的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制
VS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9.1《美苏争锋》课件(共41张PPT)

美国
1000多艘其他战舰 垄断了原子弹 拥有1200多万军队 30艘航空母舰 近500个军事基地 工业生产量占世界2/3 外贸出口额占世界1/3 黄金储备量占世界3/4
控制操纵联合国
苏联
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陆军, 整个军事实力仅次于美国; 驻军欧亚许多地区;
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作出的 重大贡献,使它在全世界 赢得了很高的威望。 1949年苏联爆炸了第一 颗原子弹,1953年苏联 氢弹爆炸成功。
)
3、二战后初期,有政治家认为,当时
美国在欧洲实施的某项战略措施“最初 不过是一种经济手段,现在却成为了美 国武器库里对付苏联的一种主要武器”。 这一措施是A ( ) A.推行马歇尔计划 B.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C.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倡议签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英国前首相 帕默斯顿
PK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原因。
雅尔塔体制 1、基本框架:
2、基础: 美苏实力均衡
3、根本原因: 社会制度和国家利 益的矛盾
PK
冷战风云,美苏争霸
序幕 (1946年)
“铁幕”演说
PK
第一回合
(1947年) 政治对立
政治上:杜鲁门主 义的提出(1947, 3)标志冷战正式 开始 政治上:共产党 和工人党情报局 的成立(1947, 9)
实力均衡 社会制度 国家利益
政治 美 冷战 经济 苏 军事 争 锋 热战:表现
两 极 格 局
消极
积极
增强综合国力,反对霸 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自我测评:
1、 揭开“冷战”序幕的是( D ) A. 雅尔塔体系的确立 B.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C. 马歇尔计划的确立 D. 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2、“冷战”全面展开的标志是( B A. 丘吉尔的富尔敦演说 B.杜鲁门的国情咨文 C.马歇尔复兴欧洲计划 D.戴高乐的就职致词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第一课 美苏争锋

一、昔日盟友今成仇(背景)
二战后期,雅尔塔体制确立, 两极格局初步形成 美苏两国在意识形态和国家利 益上的矛盾冲突日益加剧。 美国: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 苏联:是唯一能与美国相抗衡的 政治军事大国
1、起源二战
(历史原因) 2、利益冲突
(根本原因)
3、力量均衡 (现实原因)
二、争锋相对成对峙(过程)
美国独占鳌头
垄断了原子弹, 拥有1200多万军队, 30艘航空母舰 1000多艘其他战舰 近500个军事基地 工业生产量占世界2/3 外贸出口额占世界1/3 黄金储备量占世界3/4 控制操纵联合国ຫໍສະໝຸດ 美国白宫苏联空前强大
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陆军, 整个军事实力仅次于美国; 驻军欧亚许多地区; 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作出的 重大贡献,使它在全世界 赢得了很高的威望。 1949年苏联爆炸了第一颗 原子弹,1953年苏联氢弹 爆炸成功。
目的: 英美结盟并联合西方国家,共同遏制
苏联,对抗世界共产主义运动 。
2、“杜鲁门”主义的提出—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
材料二 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在国会宣读 咨文:要求美国援助“受共产主义威胁的希 腊和土耳其”,并公开宣称,美国要在世界 一切地方与苏联和共产主义对抗,此即“杜 鲁门主义”。 目的:遏制苏联和共产主义,
导语分析
◆世界政治格局:是指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各种力量(主权国家和国
家集团)从自身利益出发,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一定时期内 所形成的一种结构状态。它既是相对稳定的,又是发展变化的。 如维也纳体系、一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近代国际格局主 要是以英国为霸主的欧洲中心格局等。) 两极格局的形成、发展以及瓦解: • 第一阶段:二战后初期美苏争锋导致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冷战 开始. • 第二阶段:20世纪六七十年代新兴力量的崛起,资本主义世界 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开始形成,使两极格局受到重大冲击。 • 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两极格局瓦解,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高中历史 9.1美苏争锋课件 人民版必修1

知识点2:冷战局面下的国际关系 4.(2010·广州高一检测)美国《地理杂志》刊发了一幅“逃 兵”的照片,1961年8月13日凌晨,在柏林墙即将合封时,一
位参与围墙修筑的东德士兵突然跃过铁丝网,投奔西德。对
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西德修筑柏林墙防止东德人逃入西德 B.东德修柏林墙是防止民众逃往西德 C.柏林墙是冷战的产物 D.柏林墙从修建之时起在民众心中就已倒塌
识可知,符合要求的是B项。
6.(2010·深圳高一检测)美国一位国务卿谈到美苏争霸的一 件大事时曾说:“我们互相瞪着眼,各不相让,但我想,还
是对方先眨眼了。”这件事应是(
A.柏林墙的修建 C.朝鲜战争
)
B.古巴导弹危机 D.越南战争
【解析】选B。本题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中从“互相瞪
着眼”到“对方先眨眼”表明了美国在实力上占上风,符合 材料信息的是古巴导弹危机。
即“热战”是在冷战大环境下采取的军事行动。
②联系:“热战”的目的仍是遏制社会主义的发展,所以它 不是冷战的结束,而是一种扩大。
(3)造成德国、朝鲜分裂的根源是什么? 提示:是由于美苏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国家利益不同而导 致的。 (4)古巴导弹危机最终以苏联撤走导弹而收场,这从本质上说 明了什么问题? 提示:说明美国在政治、军事实力上占优势。
1.阅读教材P154第1、2自然段并结合下列材料 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目 标,这一点谁都清楚。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时,各种不同
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分裂。
探究分析:二战后,美苏两国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 的原因是什么?从中可得出什么启示?
提示:(1)两国由战时的同盟关系变为对抗关系。 (2)原因:①战时的共同敌人消失。 (合作的基础已不存在)
历史美苏争锋课件人民版必修一

名词解释
铁幕1946年,英
国前首相丘吉尔
访问美国,在富
尔敦发表演说, 称苏联进行扩张,
“一幅横贯欧洲
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在这条线后面,座落着中欧 和东欧古国的都城……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 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
丘吉尔在“铁幕演说”中提出了怎样的主张?该演说有何影响?
主张英美结盟并联合其他西方国家,共同遏制苏联,对抗世界 共产主义运动。 是冷战发出的信号,揭开了冷战的序幕
黄远林 “黄鼠狼给鸡拜年”
1、画面中的“医生”和“病人”分别指代什么?
2、“医生”开的是什么“药方”? 3、“药方”的实质目的是什么? 4、有人认为: “杜鲁门主义”和 “马歇尔计划”是“一个胡桃 的两半”。你如何理解?
1、“医生”指代马歇尔或美国。 “病人”指代“二战”后的西欧
2、“马歇尔计划” 3、复兴欧洲经济,加强对西欧的控制, 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
4、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在经济上的运用,两者本质是一样的 第十五页,共21页。
第十六页,共21页。
北约12个创始国, 包括美国、比利 时、加拿大、丹 麦、法国、冰岛、 意大利、卢森堡、 挪威、荷兰、葡 萄牙和英国 。过 去60年里,北约 先后6次扩充成 员国 至2004年 月,扩充后的北 约共有26个成员 国。随后,阿尔 巴尼亚和克罗地 亚加入北约,使 北约成员国增至 28个。
第九页,共21页。
感谢聆听
第十页,共21页。
战后美国力量介绍
经济 工业产量占53.4%
出口贸易占32.4%
黄金储备占74.5%
战后苏联政治军事实力
军队人数:1200多万,并拥有 世界上最强大的陆军
军事
武装部队11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