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册校本教案
[聋校语文第十册教案]语文十册教案
![[聋校语文第十册教案]语文十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527548b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33.png)
[聋校语文第十册教案]语文十册教案第一篇语文十册教案:语文第十册的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本册共编有35课。
其中看图学文2课,精读18课,略读15课。
全册保留了原教材11篇课文,新选和从其他册调整了24篇内容丰富、时代感强、适合教学的课文,其中《大瀑布的葬礼》《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桃花心木》《“诺曼底”号遇难记》《乌塔》《军神》《遨游太空的五星红旗》及古诗词等是新选入的课文。
本册注意了语文训练的整合性,重新精选了训练重点,共编排了“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按一定的顺序写”三个读写训练项目,分别放在第二、第五和第七组中。
全册将课文编为8组,每组一般4—5篇课文,在每组课文之前编写了“导读”。
在每篇精读课文后编写了“思考·练习”,略读课文前编写了“阅读提示”。
在每组课文之后安排了“积累·运用”。
每组教材一般由四部分组成。
1。
导读。
2。
课例。
包括预习或阅读提示、课文以及思考·练习。
3。
读写例话。
安排在一组课文之后,是重点训练项目的概括和归纳小结。
4。
积累·运用。
安排在一组课文或读写例话之后。
每个“积累·运用”大致包括以下内容:读读背背,阅读,口语交际或实践活动,习作,共四项。
第四、六组各安排了一次语文实践活动。
由导读到积累·运用,体现了由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过程,由上一组教材到下一组教材,体现了循环往复、逐步提高的训练过程。
本册教材要求会写会认的生字为210个,分别安排在看图学文和精读课文中。
每课要求掌握的生字在课后田字格和书后生字表中标明。
要求会认的二类字为70个(只要求认读),安排在部分精读课文、略读课文或看图学文后,用横条标明。
课文中的生字,包括二类字和多音字均随课文注音。
生字用圆括号,多音字用方括号标明。
本册中,“导读”“思考·练习”“读写例话”“积累·运用”中的生难字均不注音,由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目的是希望学生养成勤查工具书的习惯。
小学语文第十册教案

小学语文第十册教案整本教材简要分析:本教材按照语文知识和能力培养的顺序排列。
在编写教材时,将《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指导纲要》中规定的六年制第五学年的教学目标分为几个培训点。
这些训练点是根据儿童身心发展水平与语文知识能力的内在联系,在第九、十二册教材中循序渐进安排的。
这本教材有三行:阅读训练、运动训练和听说训练。
从纵向来看,第一条线索按照由易到难、由易到深的原则安排训练点;从横向来看,按照横向联系、协调发展的原则,把读、听、说、做练习的训练组织成单元。
努力在每个单元实现听、说、读、写训练的明确目标。
确定每个单元的培训目标后,根据单元目标编写课文和练习。
本教材共7个单元,每个单元前都有本单元阅读训练的学习小贴士,告诉学生本单元阅读训练的xx和学习方法。
每个单元都有3篇围绕阅读训练项目选择和编辑的必修课文。
1、3、5、7单元各有一篇精选课文,标有每个单元有一次练习训练,2、4、6单元分别有一次听说训练。
每个单元还有一个单元练习,主要是复习本单元所学内容,但在语文知识和能力训练上有适当的拓展。
这样,本教材共有21篇必修课文、4篇精选课文、7个练习题、3个听说练习题和7个单元练习题。
本教材阅读训练中的xx有两项:一是了解作者整理材料的方法。
整理材料的方法有两种:按照事物发展的顺序和按照事物的几个方面。
二是用“段落归并大意”和“回答几个问题再衔接”的方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此外,本教材还安排了理解句子意思的句子训练——和背诵课文的背诵训练——大纲。
运动训练和阅读训练紧密配合。
前两次是训练和整理资料的方法,xx的内容是写让人记忆深刻的文章。
本教材加强了观察训练,包括图片训练和实地观察。
观察要有秩序,xx,和事物的特征。
在应用文写作中练习写信。
在听说训练中,学生要重视听力,听后掌握主要内容,能够辨别单词的对错。
当讨论一个问题时,表达你的观点,说得清楚流利。
本教材按照语言训练的顺序排列单元和课文,思想道德教育散乱无序。
小学人音版第十册教案全册教案参考[页5]
![小学人音版第十册教案全册教案参考[页5]](https://img.taocdn.com/s3/m/03a4f0e3da38376baf1faef6.png)
小学人音版第十册教案全册教案参考[页5]教学重点:民族调式的特色。
教学难点:歌曲中空拍的演唱。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综合训练2、学唱歌曲《采树种》3、读谱知识:下滑音。
教学目的:1、启发学生以活泼的歌声来表现红领巾们在绿化活动中的喜悦、自豪的心情。
2、认识下滑音记号。
3、按指定节奏写作旋律,发展学生音乐思维能力。
教学分析:1歌曲为两个段落构成的二段体。
大量使用弱起节奏,具有劳动节奏的特征。
2读谱知识,滑音记号分为两种:上滑音,下滑音。
教学重点:滑音记号的处理和歌曲中空拍的演唱。
教学过程:1、复习歌曲《春来了》。
2、按指定节奏写作旋律的练习。
1)可采用前后乐句在相应的部位上互相重复的方法,两个乐句末分别使用不同的结束音,但这个音必须与前面的音连接自然、流畅。
2)提示旋律本身也作了变化,故不能完全重复上乐句的旋律。
如:3.4 5 3.4 5 6.5 1.2 3- 2.1 6 7.6 5 2.2 65 1-3、启发学生自己参与、尝试,以发展他们的音乐创作思维能力,在创作中,要求学生互帮互学完成。
4、引进读谱知识:上滑音和下滑音在民间音乐的演奏和演唱中是很常见的,其滑动的幅度、快慢应视歌曲或乐曲的内容、情趣和风格而定。
5、导入歌曲:《采树种》6、初听范唱。
7、学生视谱。
8、用充满情意的朗读,去唤起学生的情感。
再插上旋律的翅膀,创造出生动的红领巾群像,让每个学生成为群像种的一员。
9对富有特色的动机音调5221 65和特色节奏10、强调动机及特色节奏,使学生深刻的记住并掌握。
11、复听全曲。
12、演唱歌曲《采树种》,提示学生空拍要空干净。
13、再次演唱〉14、小结,下课。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一、歌曲处理。
二、欣赏《荫中鸟》教学目的:一、启发学生以活泼、明朗的歌声来表现红领巾在绿化活动中的喜悦自豪的心情。
二、通过欣赏乐曲,使学生感受笛子和民族乐队的丰富表现力,进一步激起他们对祖国民族音乐的喜爱。
小学人音版第十册教案全册教案参考[页11]
![小学人音版第十册教案全册教案参考[页11]](https://img.taocdn.com/s3/m/9928cd26581b6bd97f19eaf7.png)
小学人音版第十册教案全册教案参考[页
11]
6、采用稍快的速度,随着旋律的起伏二变化力度自然的表达出喜悦、满意、自豪的情感。
7、用竖笛吹奏。
8、导入欣赏《丰收锣鼓》
9、复习民族打击乐器,听打击乐器的音响。
把视、讲、听结合起来,以熟悉打击乐器的音色。
10、再次欣赏《丰收锣鼓》
11、分析乐曲,四个部分分段欣赏。
12、复听。
13、进一步感受打击乐器丰富多彩的表现能力。
14、复听。
15、按”听听想想”的设问进行思考,进一步感受打击乐器的音色。
让学生为我国自己的民族的音乐而自豪。
16、综合训练(二)用五声音阶的五个音写作旋律教学。
用谱例做启发引导。
17、展示优秀作业。
18小结下课。
苏教版第十册语文全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教案【全册教材总目标】一、学习习惯1、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
2、继续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培养朗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朗读、背诵的习惯。
3、继续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勤查字典的习惯。
4、继续培养专心听别人讲话的习惯;能够当众说话,声音响亮,态度大方;养成爱护学习用品的习惯。
5、继续学习写钢笔字的正确姿势和方法,并养成习惯;培养预习课文的习惯。
6、继续学习写毛笔字的正确姿势和方法,并养成习惯。
7、继续培养留心观察的习惯;能够有选择地阅读课外书籍;培养读书做记号的习惯。
8、培养写日记的习惯;能够做到爱护图书,并养成习惯。
9、培养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学会使用工具书,并养成习惯。
10、培养自己通过多种渠道学习语文和修改作文的习惯。
二、汉语拼音继续巩固汉浯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
三、识字写字1、准确认读303/287个生字。
2、能够按笔顺正确默写206/181个生字。
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写匀称。
3、继续学习用钢笔写字,提高书写的速度。
4、继续练习写毛笔字,知道各类汉字的间架结构和运笔特点。
四、口语交际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能转述基本内容。
能讲述课文听写的故事。
2、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3、能就所听所读的内容,用普通话回答问题,做到语句完整,意思连贯。
4、能当众说话,做到语句比较通顺,有礼貌。
5、讨论问题能主动发言,说清楚自己的意思。
6、养成先想后说的习惯。
五、阅读1、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背诵指定的课文。
能复述课文。
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能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
3、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
4、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5、继续学习按要求预习课文。
能借助字典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提出疑难问题,初步养成预习的习惯。
小学五年制第十册语文教案

小学五年制第十册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能够回答课后问题。
(3)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掌握课文的结构和主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生字词。
(3)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精神。
2.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课文结构的分析。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谈话、图片展示等方式,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3.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结构,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主题。
(2)教师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4.合作交流(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每组选代表进行全班交流,其他同学补充发言。
5.课堂小结(2)学生反馈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6.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2)完成课后练习题。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师在课堂讲解过程中,注重启发引导学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学生在合作交流环节,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提高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4.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但仍需注意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5.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继续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重难点补充:1.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课文结构的分析。
教学过程补充: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这篇课文描述了一个非常美丽的故事。
小学语文第10册全册教案(浙教版)共96页

义教语文第10册教学案例目录第十册第一单元1狼牙山五壮士 (187)2草船借箭 (193)3时光老人的礼物 (198)△车塘捕鱼 (203)□一件难忘的事(习作训练) (206)练习1 (209)第二单元4太阳 (213)5台湾蝴蝶甲天下 (219)6再见了,亲人 (224)○风雨之夜(听说训练) (230)□______的早晨(习作训练) (232)练习2 (235)第三单元7忆铁人 (238)8“私塾先生” (244)9“我是你的儿子” (250)△寓言二则 (256)□我熟悉的人(习作训练) (259)练习3 (262)第四单元10白杨 (267)11小音乐家扬科 (272)12晏子使楚 (278)○捞月亮(听说训练) (282)□春游______(习作训练) (284)练习4 (286)第五单元13祖国,我终于回来了 (288)14秦始皇兵马俑 (294)15食物链饲养场 (298)△21世纪的能源 (303)□农贸市场(习作训练) (306)练习5 (309)第六单元16两块银元 (312)17月光曲 (319)18五月端阳 (324)○说说自己的看法(听说训练) (330)□一个_____的人(习作训练) (332)练习6 (335)第七单元19桂林册水 (339)20火烧云 (345)21古诗四首 (350)△绿 (355)□给赵老师的回信(习信训练) (359)练习7 (362)第十册1狼牙山五壮士一、教材分析1.了解作者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安排材料,是本单元学习训练的重点。
以往学过的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段,是通过把事情发展全过程分成几个阶段来理解课文。
本单元则以揣度作者安排材料的思路理解课文,要列出作者按事情发展顺序选取了哪些材料,重点是路理解课文,要列出作者按事情发展顺序选取了哪些材料,重点是什么,把“读”“写”结合起来理解,这是阅读理能力的新要求。
2.本文是写一次战斗实况的记叙文,全文围绕战斗经过经过可分五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五壮士接受任务。
语文A版小学语文第十册全册教案

1、在天晴了的时候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通过自学,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会认5个生字,1个多音字,会写4个生字,查阅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自主积累词语。
3、体会这首诗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通过有感情朗读,逐层次理解重点字词,关键句子,体会诗歌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引导学生大胆想象,从中感悟自然美,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介绍作者,导入新课1、教师板书“戴望舒”:同学们,听说过这个人的名字吗?知道他是谁吗?2、教师小结:戴望舒是20世纪30年代“现代派”的代表诗人。
(出示课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他的诗歌《在天晴了的时候》。
3、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词和不理解的词、句。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词,朗读,识记。
要求:读准字音,记清字形。
(2)提出不理解的生字、词,作上记号。
(3)指名朗读,纠正。
要求读通顺。
3、了解课文的内容提示:从诗的结构来入手。
(1)小组讨论。
(2)相互交流。
三、再读课文1、默读全诗,想想课文哪些诗句写出了雨过天晴时的景物,边读边画出重点词句。
2、朗读全诗,体味诗句之美。
四、作业1、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深入研读,欣赏美景1、自由朗读诗歌的第一节,想一想文中描写了哪些雨过天晴的景物?用横线把景物名称画出来。
2、指名反馈。
(小路、小草、小白菊、凤蝶……)3、找出相关的诗句,读一读。
4、指名反馈。
5、齐读第一节,想象画面。
6、指名说说自己最喜欢的画面,然后再读一读。
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朗读。
7、师导:通过诗人的描述,雨后的小路、小草、小白菊、凤碟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8、出示:()的小路()的小草()的小白菊()的凤蝶儿9、师导:同学扪,雨后的景色是多么的美丽而清新!在天晴了的时候,我们真该到小径中去走一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獾的礼物教学目的:能了解文章的故事内容。
能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能激发出学生助人为乐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能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能激发出学生助人为乐的情怀。
教学准备:布置学生预习。
教学课时:1课时1、谈话导入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帮助别人的人,也会得到别人的帮助。
读着这些谚语,你会觉得欣慰不已,今天上演的故事就与这些谚语有关,它会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2、初读《獾的礼物》读通读顺读好全文。
想想,文中围绕獾讲了哪些情节?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和同桌讲讲这个故事。
3、研读全文。
獾的离去使动物们十分悲伤,最悲伤的是谁?读给大家听。
獾生前给动物们留下了怎样的礼物?试着说给大家听。
这些礼物有什么意义?读完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4、拓展延伸。
想想獾还给森林里的谁送去了礼物?又是怎样的礼物?说给大家听听。
奥菲丽娅的影子剧院教学目的:能了解文章的故事内容。
能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能激发出学生助人为乐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能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能激发出学生助人为乐的情怀。
教学准备:布置学生预习。
教学课时:1课时1、设疑激趣。
有时长,有时短,有时在前,有时在后,同学们这个谜语是什么?影子会演戏?你们相信吗?请读读今天的幻想故事。
学生读课文的题目。
2、初读《奥菲丽娅的影子剧院》读通读顺读好全文。
想想,文中的主人公奥菲丽娅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他为影子们做了些什么?影子们又是怎样报答她的?3、研读全文。
影子们是怎样演戏的?你能想象出一曲精彩的故事情节吗?试着说给同学们听。
收留死神影子意味着什么?天堂的奥菲丽娅又过着怎样的生活?4、拓展延伸。
读完这个故事,你又明白了什么道理?请你还想象一种影子在奥菲丽娅身边生活的情景。
拒载山猫教学目的:1、了解文中松井和山猫之间发生的故事情节。
2、分析文中的山猫和松井鲜明的性格特征。
3、能初步把握幻想小说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能明白文中松井撕毁“拒载山猫”的用意。
能初步把握幻想小说的特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1、谈话导入。
山猫,本是一种动物,可今天的山猫却有着人一样的灵性和情感。
他今天和一位出租车司机演绎了一段离奇的故事。
我们来读读课题。
2、初读《拒载山猫》读通读顺读好全文。
想想,文中的主人公松井和山猫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山猫为什么要搭乘松井的车?山猫递给了松井一张怎样的纸条?3、研读全文。
松井为什么要把这张“拒载山猫的纸条”撕掉?4、拓展延伸。
读完这个故事,你又明白了什么道理?请你还想象山猫将来还会发生什么故事?红雨伞红木屐教学目的:能把握文中的主要故事情节。
能分析文中特殊事物的含义。
能体悟文中小女孩的渴望。
教学重难点:能分析文中特殊事物的含义。
能体悟文中小女孩的渴望。
教学准备:布置学预习。
教学课时:1课时。
1、谈话导入。
读完这个课题,你想到了什么?红雨伞,红木屐会是指什么呢?2、初读《红雨伞红木屐》读通读顺读好全文。
想想,文中的红雨伞和红木屐分别做了些什么?小女孩渴望什么?文中写的是什么时候的画面。
3、研读全文。
文中出现的一连串红色事物有什么深刻含义?4、拓展延伸。
读完这个故事,你又明白了什么?难忘的八个字教学目的:能把握文中的主要故事情节。
能把握文中老师的心理品质。
能体悟文中小女孩的变化。
教学重难点:能把握文中老师的心理品质。
能体悟文中小女孩的变化。
教学准备:布置学预习。
教学课时:1课时。
1、谈话导入:“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谁没有缺陷呢!但是有的人面对自身的缺陷是不可自拔,但有的人却能正确面对自身的缺陷,看看今天的主人公又是怎么样面对自身的缺陷的呢2、初读《难忘的八个字》读通读顺读好全文。
想想,文中围绕“我”讲了哪些情节?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和同桌讲讲这个故事。
3 研读全文。
我是一个怎样的女孩子?当时的我是怎么样面对自已的缺陷的呢?“耳语测验”中的我表现怎样?老师又是怎么样对待我的?这是一位怎样的老师?4、拓展延伸。
想想后来的我还会有怎样的故事发生?和同桌讲讲。
你真是一个好孩子教学目的:能把握文中的主要故事情节。
能把握文中校长的心理品质。
能体悟文中小豆豆的心理变化。
教学重难点:能把握文中校长的心理品质。
能体悟文中小豆豆的变化。
教学准备:布置学预习。
教学课时:1课时。
1、谈话导入:同学们在家的你们,父母亲是怎样夸奖你们的呢?你们又喜欢听怎样的夸奖呢?今天的小豆豆听到的夸奖又是什么呢?又是谁夸奖的呢?2、初读《你真是一个好孩子》读通读顺读好全文。
想想,文中围绕“小豆豆”讲了哪些情节?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和同桌讲讲这个故事。
3 研读全文。
小豆豆是一个怎样的女孩子?请试着概括出来。
校长又是怎么样对待小豆豆的?这是一位怎样的校长?4拓展延伸。
请自觉读读《窗边的小豆豆》。
感受小豆豆在巴学园的成长故事。
轻轻掩门的一声轻响教学目的:能把握文中的主要故事情节。
能把握文中父母的心理品质。
能体悟文中我的心理变化。
教学重难点:能把握文中父母的心理品质。
能体悟文中我的心理变化。
教学准备:布置学预习。
教学课时:1课时。
1、谈话导入:同学们“细节决定成败”。
关门,再细小不过的事情,却能反映一个人的品质,你平时又是怎样关门的呢?今天的主人公一家又是怎样关门的呢?2、初读《你真是一个好孩子》读通读顺读好全文。
想想,文中围绕“关门”讲了哪些情节?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和同桌讲讲这个故事。
3 研读全文。
我的父母亲是怎样关门的?我又是怎样关门的?我们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我在“那一响中读懂了哪些人的不同品质?4拓展延伸。
对照自已的行动,想想哪些细小的事情上还要努力改正。
桃园结义教学目的:能把握文中的主要故事情节。
能把握文中三位英雄的性格特点。
能积累写三位英雄的外貌的好句子。
教学重难点:能把握文中三位英雄的性格特点。
能积累写三位英雄的外貌的好句子。
教学准备:布置学预习。
教学课时:1课时。
1、谈话导入:《三国演义》,我们大家都看过,想必对桃园三结义十分了解,有谁说是哪三位?他们又是怎样遇上的?2、初读《桃园结义》读通读顺读好全文。
想想,文中围绕“刘备,张飞,关羽”讲了哪些情节?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和同桌讲讲这个故事。
3 研读全文。
谁来说说刘备,张飞,关羽的身世和外貌?他们结义在哪里?有些什么誓言?从这些誓言中你明白了什么?4、拓展延伸。
课后多读《三国演义》。
教学目的:能把握文中的主要故事情节。
能把握文中场面描写的特点。
能积累写场面的好句子。
教学重难点:能把握文中场面描写的特点。
能积累写场面的好句子。
教学准备:布置学预习。
教学课时:1课时。
1、谈话导入:《三国演义》,我们大家都看过,谁还记得火烧赤壁的故事?交战的双方是谁?2、初读《火烧赤壁》读通读顺读好全文。
想想,文中围绕“交战”讲了哪些情节?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和同桌讲讲这个故事。
3 研读全文。
赤壁之战中的曹操十分轻敌,表现在哪些细节上?鲁肃用的是什么计?把水烧赤壁的情景读一读。
5、拓展延伸。
课后多读《三国演义》教学目的:能把握文中的主要故事情节。
能把握文中周瑜的性格特点。
、能把握诸葛亮的聪明才智。
教学重难点:能把握文中周瑜的性格特点。
、能把握诸葛亮的聪明才智。
教学准备:布置学预习。
教学课时:1课时。
1、谈话导入:《三国演义》中我们知道周瑜也是一位雄才大略的人,但他却多次失败于谁呀?有人说他是被诸葛亮气死的?真有这回事吗?2、初读《火烧赤壁》读通读顺读好全文。
想想,文中围绕“周瑜”讲了哪些情节?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和同桌讲讲这个故事。
3、研读全文。
周瑜是怎么死的?他死时说了哪些话?诸葛亮在他死前死后做了些什么?这样做的用意是什么?读读诸葛亮在周瑜灵堂前的一段话。
6、拓展延伸。
课后多读《三国演义》偷袭珍珠港教学目的:能把握文中的主要故事情节。
能把握文中日军偷袭的特点。
能把握美军当时的轻敌特点。
教学重难点:能把握文中日军偷袭的特点。
能把握美军当时的轻敌特点。
教学准备:布置学预习。
教学课时:1课时。
1、谈话导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著名的战争有哪些?你能说说吗?偷袭珍珠港又指的是哪两个国家?2、初读《偷袭珍珠港》读通读顺读好全文。
想想,文中围绕“日,美双方”讲了哪些情节?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和同桌讲讲这个故事。
3 研读全文。
日军偷袭之前的美军正在干着什么?日军又是怎样使美军轻敌的?日军又是怎样偷袭珍珠港4、拓展延伸。
课后读读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小说。
围魏救赵教学目的:能把握文中的主要故事情节。
能把握文中孙膑的用兵的特点。
能把握一些战争获胜的用兵智慧。
教学重难点:能把握文中孙膑的用兵的特点。
能把握一些战争获胜的用兵智慧。
教学准备:布置学预习。
教学课时:1课时。
1、谈话导入:大家还记得围魏救赵这组成语的意思吗?它指的是怎么样的作战形式呢?2、初读《围魏救赵》读通读顺读好全文。
想想,文中围绕“孙膑”讲了几扬战争?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和同桌讲讲这个故事。
3 研读全文。
文中的庞涓,田忌,孙膑在战争中分别有怎样的表现?孙膑在围魏救中是怎么样做的?好在哪里。
孙膑在伐魏救韩中又是怎么做的?好在哪里4、拓展延伸。
课后读读《孙子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