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中语文 第3专题《六国论》课堂作业1 苏教版必修2
高一上学期语文苏教版必修2第3专题《六国论》练习(1) Word版无答案.doc

六国论反馈练习1一、基础知识1、一、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革灭殆.(dài)尽暴.(bào)霜露B.弊在赂.(lù)秦为.(wèi)国者C.思厥.(jué)先祖父胜负之数.(shù)D.洎.(jì)牧以谗诛燕.赵之君 yàn2、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音和义全对的一项是()。
A.胜负之数.(shù命运)存亡之理,当.(dàng适合)与秦相较,或未易量B.六国互丧.(sàng灭亡),率.(shuài全、都)赂秦耶C.洎.(zì等到)牧以谗.(chán说别人的坏话)诛邯郸为郡,借其用武而不终也。
D.思厥.(jué他的)先祖父,暴.(bào暴露)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3、写出下列加点字的古今义。
①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②师不必..贤于弟子()()③可谓智力..孤危()()④思厥先祖父..()()⑤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4、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后秦去赵者再.(两次),李牧连却之B.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分开)矣C.至于颠覆,理固宜然.(这样) D.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招致)祸焉5、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和()。
A.与.嬴而不助五国也B.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C.夫六国与.秦皆诸侯D.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二、翻译句子1、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故曰‘弊在赂秦’也!2、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3、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4、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5、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已趋于亡。
三.阅读下面一段选文,回答问题。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版块一《六国论》达标练习 苏教版必修2

我夯基我达标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相同的一组是( )A ⎪⎩⎪⎨⎧••见之鲜数存亡之理数则胜负之)2()1(, B ⎪⎩⎪⎨⎧••秦之欲无厌暴以有尺寸之地斩荆棘霜露暴)2()1(,, C ⎪⎩⎪⎨⎧••丧不赂者以赂者率赂秦耶丧六国互)2()1(, D ⎪⎩⎪⎨⎧••时而献焉之食谨之不得下咽也食则吾恐秦人,)2()1( 解析:A 项,①读“shù”,②读“shuò”;B 项,①读“pù”,②读“bào”;C 项,①②都读“sànɡ”;D 项,①读“shí”,②读“sì”。
答案:C2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B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C 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D 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解析:A 项“暴”通“曝”;C 项“厌”通“餍”;D 项“当”通“倘”。
答案:B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患:祸害 B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患:毛病 C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速:加速 D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洎:等到 解析:速:招致。
答案:C4下面句中“于”的用法与“其势弱于秦”的“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齐人勿附于.秦 B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C 吾祖死于.是 D 师不必贤于.弟子 解析:题干和D 项的“于”都表示比较,译为“比”。
答案:D我综合我发展一、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5—9题。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2021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专题1六国论练习卷

【最新】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专题1六国论练习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B.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C.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D.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患:祸害B.人之患在好为人师患:毛病C.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速:加速D.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洎:等到3.下面句中“于”的用法与“其势弱于秦”的“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齐人勿附于秦B.至于颠覆,理固宜然C.吾祖死于是D.师不必贤于弟子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六国互.丧互:交互盖.失强援盖:因为B.思厥先.祖父先:对已去世尊长的敬称暴秦之欲无厌.厌:讨厌C.故强弱胜负已判.矣判:清清楚楚终继五国迁.灭迁:迁移D.后秦击赵者再.再:两次苟.以天下之大苟:如果5.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例句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小.则获邑,大.则得城A.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B.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C.成以其小,劣.之。
D.英雄乐业。
6.下列句中的“以”字,与“不赂者以赂者丧”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B.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C.举以予人,如弃草芥D.洎牧以谗诛7.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B.若不阙.秦,将焉取之C.渔人甚异.之 D.今媪尊.长安君之位8.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音和义全对的一项是()A.胜负之数(shù运数),存亡之理,当(dàng适合)与秦相较,或未易量B.六国互丧(sāng灭亡),率(shuài全都)赂秦耶C.洎(zì等到)牧以谗(chán说别人的坏话)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第三专题+六国论校本作业+.doc

六国论校本作业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革灭殆.尽(dài)暴.霜露(bào)B.思厥.先祖父(jué)胜负之数.(shù)C.弊在赂.秦(lù)为.国者(wèi)D.如弃草芥.(jiè)洎.牧以谗诛(zì)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六国互.丧互:交互。
盖.失强援盖:因为。
B.思厥先.祖父先:对已去世尊长的敬称。
暴秦之欲无厌.厌:讨厌。
C.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判:决定。
终继五国迁.灭迁:变更,改变。
D.后秦击赵者再.再:两次。
苟.以天下之大苟:如果。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与今义相同的一组是()①盖失强援..,不能独完②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③至于..孤危..颠覆,理固宜然④可谓智力⑤至于颠覆..百倍..⑥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⑦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A.①②⑦联网B.③④⑤C.①⑤⑦D.④⑥⑧4.从词类活用的角度,选出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A.小则获邑,大则得城B.日削月割,以趋于亡C.不能容于远近D.因利乘便,宰割天下5.下列句中“于”的用法与“其势弱于秦”中“于”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齐人勿附于秦B.至于颠覆,理固宜然C.吾祖死于是D.师不必贤于弟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
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二练习册:专题3 六国论 .doc

六国论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赂.秦(lù) 薪.不尽(xīn)不得下咽.(yàn) 奉之弥.繁(mí)B .草芥.(jiè) 暴.霜露(pù)率.赂秦耶(shuài) 小则获邑.(yè)C .互丧.(sàng) 斩荆.棘(jīn)革灭殆.尽(dài) 侵之愈.急(yù)D .邯郸.(dān) 以谗诛.(zhū)日削.月割(xiāo) 胜负之数.(shù)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B.⎩⎪⎨⎪⎧然后得.一夕安寝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C.⎩⎪⎨⎪⎧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至丹以.荆卿为计D.⎩⎪⎨⎪⎧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与.嬴而不助五国也3.下面各项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①暴秦之欲无厌. 学而不厌.②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③始速.祸焉 不速.之客④革灭殆.尽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⑤或.曰:六国互丧 或.未易量⑥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A .①②③B .④⑤⑥C .①②⑥D .③④⑤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而”表转折的两项是( )A.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B. 战败而.亡,诚不得已C.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D.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5.下列句子中,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B. 能守其土,义不赂秦C.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D.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六国论》的“论”是指一种议论性的文体,是议论当前政治问题、向朝廷进言献策的文章,也是宋代以来常用作科举取士的项目之一的文章体式。
B. 《六国论》的中心句是“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文章借论六国破灭之史实,为当时统治者进言献策。
高中语文 第3专题《六国论》课堂作业2 苏教版必修2

浙江省奉化中学高中语文第3专题《六国论》课堂作业2 苏教版必修2一、金四训练1.以下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恫.吓(dòng) 绯.闻(fěi) 炒鱿.鱼(yóu) 张牙舞爪.(zhǎo)B.谄.媚(xiàn) 箴.言(zhēn) 卡.脖子(qiǎ) 强.颜欢笑(qiǎng)C.悭.吝(qiān) 戕.害(qiāng) 阑.尾炎(lán) 掎.角之势(jǐ)D.蹊.跷(qī) 颔.首(hàn) 酋.长国(qiú) 奴颜婢.膝(bèi)2.以下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为哪一项……………( )A.“两会”其间,如何让流动人口子女在流入地享受本地学生一样的学习机遇、资助补助,成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
B.黄仙洞可谓是百洞中的一朵奇葩,每当她出此刻我的经历中时,我似乎又看到了她那历经沧桑的古老面容,和那巧夺天工的俏丽身影。
C.一个人是不是成功往往与行事风格有关:做好每一件分内事,在为人的考卷上才算得上合格,不拘末节,最终会致使七处冒火八处冒烟。
D.信誉卡又称“电子货币”,是金融机构或专营公司向消费者提供的一种信誉凭证,具有购物、消费、汇对、转账等多种用途,便利平安。
3.以下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利用适当的一句是………………………( )A.香港立法会就有关日本入口食物的平安问题、对日本福岛县核电厂辐射泄漏的应付方法,和前赴日本的。
香港旅客的人身平安事宜等向政府提出了紧急咨询..,随着上海徐家汇本月23日完成发行申购,作为徐家汇第十大股B.余秋雨在各个领域都能干得风生水起....东,他身价暴增,已经成为“准亿万富翁”。
C.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培育进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这说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等将。
作为重点予以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计划呼之欲出....,D.生活中总会有摩擦,有些人的应付模式往往会不断激化矛盾,使一件微乎其微的小事变得一发而不可收......而有些人那么能够扭转僵局,化干戈为玉帛。
高中语文 专题3 历史的回声 后人之鉴 六国论课时作业 苏教版必修2

六国论一、语言基础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暴霜露,斩荆棘B.暴秦之欲无厌C.奉之弥繁,侵之愈急D.当与秦相较解析:C A项,“暴”同“曝”;B项,“厌”同“餍”;D项,“当”同“倘”。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①其实..不赂而胜之..⑤而犹有可以..百倍②思厥先祖父..得一夕安寝④至于颠覆..③然后之势⑥可谓智力....孤危⑦至于..颠覆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A.①②⑥⑧B.②③⑤⑥C.③④⑦⑧D.①⑤⑦⑧解析:A ④⑤中的“颠覆”“可以”与现代汉语的词义相同,其他的都和现代汉语不同。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与例句加点字相同的一项是( )例:至于颠覆,理.固宜然A.小.则获邑,大则得城B.义.不赂秦C.日.削月割D.李牧连却.之解析:C 例句和C项都是名词作状语。
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B.C.D.解析:D A项,速:招致;B项,再:两次;C项,当同“倘”,如果。
5.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洎牧以.谗诛A.不赂者以.赂者丧B.以.有尺寸之地C.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D.苟以.天下之大解析:A 例句和A项都是介词,“因为”。
6.下列对文章三、四两段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引用古人的话,以“抱薪救火”为例证,说明以地事秦必然导致灭亡的严重后果。
B.选文以齐、燕、赵三国灭亡的进程,具体论证了“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的道理。
C.这两段文字体现了苏洵文风特点:行文纵横恣肆,气势逼人;语言朴素简劲,富有表现力。
D.两段文字均采用对比论证及事实论证的方法,论证文章中心论点,发人深思,令人警醒。
解析:B 具体论证了“不赂者以赂者丧”的道理。
7.下面关于《六国论》及相关知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苏洵,北宋眉山人,字明允,自号老泉,世以其父子俱知名,称“三苏”,有诗赞曰“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
苏教版语文必修二全套备课精选同步练习:专题三 六国论 第1课时 .doc

文本10 六国论第1课时 导学与探究1.给加点字注音(1)赂.秦( ) (2)削.割( ) (3)暴.霜露( ) (4)荆棘.( ) (5)草芥.( ) (6)洎.( ) (7)厥.( ) 2.通假字(1)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古今异义(1)思厥先祖父..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可谓智力..孤危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至于..颠覆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一词多义(1)兵⎩⎪⎨⎪⎧ 非兵.不利: 斯用兵.之效也: 而秦兵.又至已:(2)暴⎩⎪⎨⎪⎧ 暴.秦之欲无厌: 暴.霜露: (3)理⎩⎪⎨⎪⎧ 理.故宜然: 存亡之理.:(4)势⎩⎪⎨⎪⎧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其势.弱于秦:(5)以⎩⎪⎨⎪⎧ 不赂者以.赂者丧: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5.词类活用(1)日.削月.割,以趋于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以地事.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义.不赂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不能独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李牧连却.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始速.祸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熟语积累(1)披荆斩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抱薪救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整体感知1.图文感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高中语文第3专题《六国论》课堂作业1 苏教版必修2
一、基础验收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洎(jì)牧以谗诛不得下咽(yàn) 奉之弥(mí)
繁
B.弊在赂(lù)秦弃之如草芥(jiè) 率(lǜ)赂秦耶
C.暴(bào)霜露革灭殆(dài)尽之际小则获邑(yì)
D.胜负之数(shǔ) 思厥(jué)先祖父与(yù)嬴而不助五国也
2.下面每项中有两个句子,都有音形完全相同的加点字,意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①暴秦之欲无厌.学而不厌.②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③始速.祸焉不速.之客④革灭殆.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⑤或.曰:六国互丧或.未易量⑥却.匈奴七百余里李牧连却.之
A.①②④
B.④⑤⑥
C.①③⑥
D.③④⑤
3.选出加点字“而”不表转折的一项 ( )
A.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B.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C.故不战而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D.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4.选出没有活用现象的句子 ( )
A.(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
B.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C.故不战强弱胜负已判矣
D.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含有与现代汉语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①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②思厥先祖父
③然后得一夕安寝④可谓智力孤危
⑤剌客不行,良将犹在⑥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⑧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⑨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A.①③
B.②⑦
C.⑥
⑧ D.⑤⑨
6.下列句中“为”字,说得正确的一项是( )
①而为秦人积威所劫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③邯郸为郡④圣人之所以为圣
A.①与②③④读音不同,②③④意义一样
B.①②与③④读音不同,意义也不同
C.①与②③④读音相同,②③④意义互不相同。
D.①②与③④读音不同,②③④意义不一样。
7.《六国论》选自________的《__________》,他的儿子________ 、________ 也以文学著称,后人并称他们为“________”。
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 ,两个分论点是:一
________ ;二________ 。
9.作者从六国破灭而总结出的历史教训是:________ 。
二、能力平台
(一)阅读选段,回答问题。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①后秦击赵者再.()②当.与秦相较()③洎.牧以谗诛()④终
继五国迁灭
..()
11.选出与“义不赂秦”中“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并力西向B.日削月割
C.不能独完 D.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1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第二册第三专题
课堂作业参考答案
Z40832 9F80 龀40385 9DC1 鷁36367 8E0F 踏 v23780 5CE4 峤?27521 6B81 殁22525 57FD 埽/<28330 6EAA 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