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完整版)高一语文试卷及答案,推荐文档
高一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高一语文测试卷参考答案1.C【解析】A.“既可以了解历史文化,又可以见识时代风貌”错误,材料一原文是“城市文化地标或深植于历史文化,或投射着时代风貌”,把选择关系改成了并列关系。
B.“都成了……”说法绝对,无中生有;“最佳文化名片”理解错误,于文无据。
原文是“各类文化地标成为热门参观地、网红打卡地。
与此同时,一些地方急功近利打造新文化地标的现象也引起社会关注”。
D.“至于专业建议和公众感受可忽略”分析错误,材料二原文有“更不能罔顾专业建议和公众感受”。
故选C。
2.C【解析】C.“如果不参观博物馆,那就无法对这个城市的历史过往和现实文化形成认知”说法绝对,原文是“到一座城市先逛博物馆,人们才能加深对这个城市的历史过往和现实文化的认知”。
故选C。
3.B【解析】本题要求选出的是不全属于城市文化地标的一项,关于“城市文化地标”的内涵原文是这样说的:“作为一种人文景观”“作为一种公共建筑”。
B项上海的黄浦江属于自然资源,不属于文化地标。
故选B。
4.(1)改革考核机制,让官员树立正确的政绩观;(2)完善决策机制,保障公共建设决策科学民主、公开透明;(3)职能部门根据政策要求,建立健全设计方案比选论证和公开公示制度,严格把控建筑设计方案的批准;(4)强化事后监督,实行问责制。
【解析】根据“一方面,改革考核机制,引导官员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充分考虑当地财政承受能力,防止盲目花钱影响民生,从源头上制止政绩工程、面子工程”,可从改革考核机制,让官员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角度分析。
根据“另一方面,完善决策机制,保障公共建设决策科学民主、公开透明,发挥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集体讨论等法定程序的作用,赋予专业人士更大的话语权”,可从完善决策机制,保障公共建设决策科学民主,公开透明角度分析。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与建筑风貌管理的通知》要求,建立健全设计方案比选论证和公开公示制度,对于不符合城市定位、规划、设计要求的,或专家意见分歧较大、公示争议较大的,不得批准建筑设计方案”,可从职能部门根据政策要求,建立健全设计方案比选论证和公开公示制度,严格把控设计方案的批准角度分析。
(完整word)高一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推荐文档

高一语文试题一、基础达标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句读.(dòu)读.书(dú)不.能(bù)或不.焉(fǒu)B.经传.(zhuàn)传.道(chuán)从.师(cóng)从.兄(zóng)C.老聃.(dān )冉冉.(rǎn)李蟠.(pán)吐蕃.(fán)D.苌弘.(cháng)长者.(zhǎng)近谀.(yù)须臾.(yú)2.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庸:岂,表示反问的语气。
B.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相若、相似:相象,差不多的意思。
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不齿:不屑与之同列,表示鄙视。
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闻:听见,引伸为懂得。
道:道德学问。
3下列各句中“师”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吾从而师之②吾师道也③师道之不复,可知矣④或师焉,或不焉⑤不耻相师⑥孔子师郯子A.①⑥/②⑤/③④B.①②③/④⑤⑥C .①②⑥/③④⑤ D.①③④/②⑤⑥4.“道”字的意义不同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B.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C.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D.其闻道也亦先乎吾5.下列加点的“其”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B.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余嘉其.能行古道C.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D.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6.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是故圣.益圣.(前一个“圣”是名词,指圣人;后一个“圣”是形容词,指圣明)吾师.道也(从师、学习)B.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书、数、礼、乐、射、御)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这些;才干)C.惑之不解.(解决)爱其子,择师而教.之(教育)D.小.学而大遗(小的方面,形容词用作名词)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因此)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于此乎出其皆人也远矣出其古之圣人,B.⎪⎩⎪⎨⎧••矣惑则耻师焉于其身也惑孰能无人非生而知之者,,,C.⎪⎩⎪⎨⎧••之习六艺经传皆通其句读者习授之书而彼童子之师,D.⎪⎩⎪⎨⎧••之不复可知矣道师也固先乎吾道其闻生乎吾前,8.选出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所以”意思相同的一项()A.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B.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C.夫秦之所以..重楚者,以其有齐也D.彼兵者,所以..禁暴除害也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道:从师的道理。
高一语文试卷附答案

高一语文试卷一、基础知识与语言文字运用(24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3分)A.斟酌.(zhuó)蕴藉.(jí)悚.(sǒnɡ)然琳琅.(lánɡ)满目B.酝酿.(niànɡ)吝.(lìn)啬愧怍.(zuò)言简意赅.(ɡāi)C.溯.(shuò)源付梓.(zǐ)断炊.(chuī)陶冶.(yě)情操D.隔阂.(hé)赊.(shē)账譬.(pì)如残羹冷炙.(zì)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3分)A.衰老时髦以繁胜简怡笑大方B.蹙眉骷髅金璧辉煌慷慨得志C.啰嗦推销负荆请罪气势汹汹D.拖沓国粹芳草萋萋盛气临人3.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亚太地区历史悠久,灿烂文明___________至今。
如今,各国正___________改革和经贸合作,着力构建面向未来的新型亚太伙伴关系。
2014年北京APEC会议期间,各国领导人及官员___________了中国的巨大变化,对中国梦和亚太梦的圆满实现充满期待。
[来源:学优高考网]A.流传大肆耳濡目染B.留传大事耳闻目睹C.流传大事耳闻目睹D.留传大肆耳濡目染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3分)A.季老娴熟于诗词写作的技巧,艺术意境与艺术手法相得益彰....,充分显示出其厚实的文学基础和扎实的文字功底。
B.整条徽杭古道处于崇山峻岭之中,两边岩石耸立,南北夹持,中间溪水潺潺,走在石板路上,回荡着空谷足音....……正是古道的精华所在。
C.在“述往事,思来者”中,司马迁冷静地刻画人世间的真相,寄寓悲天悯人....的情怀,表达自己所追求的社会理想。
D.中和式文明,在世界文明碰撞与冲突的剑拔弩张....里,将越来越显示出它独有的和谐而又坚定的特质。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为了避免碰撞,我们要注意观察货车的行驶轨迹,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快速从左侧超越,切忌不要与货车并排行驶。
高一人教版语文试卷(含答案)

高一人教版语文试卷(含答案)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个字在古代汉语中的意思是“马”?A. 马B. 牛C. 羊D. 犬2.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录了哪个朝代的诗歌?A. 春秋B. 西周C. 商朝D. 战国3. “吾日三省吾身”出自哪部作品?A. 《论语》B. 《大学》C. 《中庸》D. 《孟子》4. 下列哪个成语出自《左传》?A. 画龙点睛B. 狐假虎威C. 退避三舍D. 完璧归赵5. 下列哪个诗人被誉为“诗仙”?A. 杜甫B. 李白C. 白居易D. 王之涣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论语》是孔子所著。
北京市第四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北京市第四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一、基础知识(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 分)A.酩.酊míng 牛虻.méng 嘀.咕dí刚劲.jìnB.挟.持xié枸.杞gǒu 倾轧.yà瓜蔓.wànC.混淆.xiáo叶.韵xié遂.心suí模.样móD.酗.酒xù扒.窃bā亚.洲yǎ弄.堂lòng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2 分)A.搽.粉chá拂.袖fú誊.印téng 浩浩汤.汤shāngB.澎湃.pài 凫.水fú髀.骨bì 金蝉脱壳.qiàoC.簸.箕bò滂.沱páng 挨.打āi 风雨如晦.huìD.恫吓.hè笤.帚tiáo雪霰.xiàn 战乱频仍.réng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 分)A.振耳欲聋小恩小惠涵洞幅射B.姗姗来迟歌舞声平摩挲霄夜C.契而不舍工于心计肆业恳托D.前仆后继无坚不摧部署帐篷4.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2 分)A.破釜沉舟合盘托出珠联璧合穷兵渎武B.按步就班当仁不让呕心沥血不径而走C.首曲一指群贤必至谈笑风声反弋一击D.铤而走险鞭辟入理竭泽而鱼如雷贯耳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 分)A.除夕将至,小明终于买到回家的车票了,虽然是站票,但聊胜于无....。
B.这些珍贵的测绘资料在普通人眼里不名一文....,不过是论斤卖的废纸。
C.运动会上,我们班取得了总分第一的好成绩,同学们纷纷弹冠相庆....。
D.小李犯的错误不足为训....,不用过多批评,提醒他下次注意细节即可。
语文高一试卷试题及答案

语文高一试卷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科技与人文的关系一直是一个重要议题。
科技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同时也引发了对人文价值的深刻思考。
有人认为,科技与人文是相互独立的领域,科技的发展并不影响人文精神的独立性;也有人认为,科技与人文是相互影响的,科技的进步可以促进人文精神的发展。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科技与人文的关系。
1. 科技与人文的关系(3分)A. 科技与人文是相互独立的领域B. 科技的发展促进了人文精神的发展C. 科技的发展削弱了人文精神的价值D. 科技与人文是相互影响的答案:D2. 根据文章内容,以下哪项不是科技对人文的影响?(3分)A. 科技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B. 科技促进了艺术创作的多样性C. 科技导致人文精神的衰退D. 科技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答案:C3. 文章认为,科技与人文的关系应该如何处理?(3分)A. 强调科技的独立性B. 强调人文的独立性C. 科技与人文应该相互融合D. 科技与人文应该相互排斥答案:C(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春》朱自清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4. 作者在文中描绘了春天的哪些景象?(6分)答案:春天的脚步、东风、山朗润、水涨、太阳脸红、小草、园子、田野、风轻、草软等。
5. 作者通过哪些手法表现春天的生机?(6分)答案: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如“欣欣然张开了眼”、“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等,以及通过动作描写,如“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等,表现春天的生机。
高一语文卷子试题电子版及答案

高一语文卷子试题电子版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箴言(zhēn)缄默(jiān)翩跹(xiān)B. 倔强(juè)恣意(zì)踌躇(chóu)C. 踯躅(zhú)缱绻(quǎn)蹉跎(cuō)D. 峥嵘(zhēng)踌躇(chú)缄默(jiān)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C. 这篇文章的论点非常明确,论据充分,结构严谨,语言流畅。
D.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
B. 夜深了,星星在天空中闪烁。
C. 风儿轻轻地吹过,树叶沙沙作响。
D. 秋天的果实累累,一片丰收的景象。
4.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
B. 《水浒传》是明代作家施耐庵所著,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C. 《三国演义》是元代作家罗贯中所著,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D. 《西游记》是清代作家吴承恩所著,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成绩优异。
B. 春天的花开了,夏天的果实熟了,秋天的落叶黄了,冬天的雪花飘了。
C.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D. 这篇文章的论点非常明确,论据充分,结构严谨,语言流畅。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6. 请填写下列诗句的上句或下句:- “春眠不觉晓,____________________。
”(孟浩然《春晓》)- “会当凌绝顶,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望岳》)- “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一语文必修一试卷及答案

高一语文必修一试卷及答案1.下列各句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改革开放以来,国人的素质在提高,但是有些人在外宾面前却故意显出穷形尽相,伸手乞讨,丧失了人格、国格。
B《祝福》中的鲁四老爷十分顽固守旧,祥林嫂被绑架后,他只说了“可恶,然而……”真是惜墨如金。
C参加国庆_的队伍洋洋洒洒,延续了数公里,规模空前。
D每当夜幕降临,各大酒店灯红酒绿,热闹非凡。
2下列各句的意思明确、无歧义的一句是()A老师见到我们非常高兴,叫师母拿出水果来招待我们。
B在校运动会开幕式上,校长和分管体育的教导主任以及其他学校的领导登上了主席台。
C河北省邦相剑,一面刻有铭文两行十七字,另一面刻一行六个字,字小如米,笔细如发。
D多美的杜鹃,可惜它常常使我想起蜀帝杜宇的传说,在美丽中充满了哀伤。
3将下面六句话,填在下面的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组是()江苏省的无锡梅园始建于1912年,独具特色。
①遥临太湖②依山植梅③背倚龙山翠屏④以梅饰山⑤山因梅而幽⑥梅以山而秀A③②④⑤⑥①B①③②④⑤⑥C①③④⑤②⑥D①③②④⑥⑤4有关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刘勰是南朝梁文学理论批评家,主要著作有《文心雕龙》,这是我国古代文学理论巨著。
B陶渊明,东晋末年诗人,也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其代表作有《归田园居》等。
C《华盖集续编》是鲁迅的杂文集,《记念刘和珍君》就出自这本杂文集。
《社戏》是鲁迅写的一篇小说,选自小说集《彷徨》。
D金圣叹是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他曾经批改过《水浒》。
5《记念刘和珍君》中五次写到刘和珍“微笑着,态度温和”。
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说明刘和珍是个和蔼可亲、乐观坚毅的青年,决非_所说的“”B_杀害了这样的好青年,更说明他们的凶残C表达了作者深沉的怀念之情,表达了对_的愤慨,以激起读者的共鸣D鲁迅不赞成徒手_,这样写说明鲁迅认为对_不能温和6鲁迅在《记念刘和珍君》中写到“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至2019学年度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及答案高一语文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共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江南文化的特性是在与北方文化以及与荆楚文化等的比较中显现出来的。
江南文化是一种诗性文化,主要体现在人的饱满的感性审美,与放达沉稳的现实诉求以及与清丽秀美的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江南文化在与主流的北方伦理文化相抗衡中,以柔克刚,“越名教而任自然”,从而自晋室南渡以来逐渐占据了中国文化的制高点。
江南文化给予历代文人以极大的审美愉悦和精神享受。
陈望衡在《江南文化的美学品格》中认为,“江南概念主要是审美的。
江南文化从主调来看,是一种审美文化”。
这真正抓住了江南文化的审美和诗性本色。
美国学者费正清认为,中原体制文化的大传统和东南沿海地区相对自由的小传统构成了中国文化的某种张力,促进了中国文化在互补中的发展。
而江南文化就处于费正清所说的东南沿海地区的核心地带。
这种相对自由的文化小传统自宋代以来一直处在引领中国教育、文化和经济的地位,到明清时期达到高峰。
如有清一代,全国共产生(文)状元115名,江南文化圈所属三省(苏、浙、皖)的状元数为78名,占全国的67.83%。
这些数据说明,到清代时,江南在文化教育方面已远远领先于其他地方。
这些状元以及出身此地的进士大多进入中国的政治领域,同时他们在经济领域亦叱咤风云。
这种重学崇文的传统影响所及,到晚清和民国,苏浙两省的现代文学家可谓灿若群星。
如鲁迅、茅盾、郁达夫、周作人、徐志摩等,均是一流的文学家。
江南文化自古迄今所形成的底蕴和特色,也深刻地渗透进了当代中国先锋文学家,尤其是那些出生在江南文化圈的先锋作家的骨髓当中。
首先,江南文化培育出了中国独特的文学信仰维度。
这种信仰渗透进先锋文学家的血液中便引发了当代先锋文学的持续发展和深化。
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先锋文学在全国有遍地开花之势,各地不少作家都进行过先锋实验性写作,但时至今日大多已偃旗息鼓。
而成长于江南文化圈的先锋作家如苏童、格非、叶兆言、余华、王安忆等,创作势头仍然不减,且先锋性显明。
这是一种基于对文学的信仰所带来的执着,这种信仰来源于对江南诗性文化的深切记忆和感恩情怀。
江南迷离的山水和氤氩的烟树,温和的气候与鱼米之多,构成了这种准宗教氛围的外在地理和风物条件。
在对文学的追求中,自古以来的江南文化漫透着不同于北方的洒脱和空灵,那些生息于此的当代先锋文学家们同样承继了这样一份精神遗产。
其次,先锋文学在实验冲动过后仍然富有活力地涌现出众多优秀作家和作品,这得力于江南文化在当代的精神积淀。
这种积淀体现在构思、语言、意象、叙事等诸多方面,这些都折射出了江南文化的影子,都带有鲜明的江南风物特点。
然而,这种风物是以与传统审美意象相反的反讽方式体现出来的。
先锋文学的中坚力量正是那些至今坚持先锋写作的文学家特别是小说家。
他们大多栖居在江南的城市里面,以最新潮的姿态和话语方式传达出江南传统文化最深沉的品格。
如此看来,中国先锋文学应拥有更加夺目的未来。
(选自《中国社会科学报》)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费正清认为,江南文化是一种审美文化,它与中原体制文化的大传统构成了中国文化的某种张力,促进了中国文化在互补中的发展。
B.富有饱满的感性审美,与放达沉稳的现实诉求以及与清丽秀美的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是作为诗性的江南文化的主要表现。
C.江南文化自古以来所形成的底蕴和特色,孕育了苏浙一代灿若群星的现代文学家,也促成了中国先锋文学的诞生。
D.当代先锋文学的小说家们大多栖居在江南的城市里面,他们以最新潮的姿态和话语方式传达出江南传统文化最深沉的品格。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江南文化给予了历代文人以极大的审美愉悦和精神享受,它以柔克刚,自晋室南渡以来逐渐占据了中国文化的制高点。
B对江南诗性文化的深切记忆和感恩情怀,对文学的信仰的执着,是当代先锋作家创作势头不减,仍然保持先锋性的原因。
C..江南文化影响深远,自宋代以来就引领中国的教育、文化和经济发展,它对中国的政治与经济作出了重大贡献。
D.江南文化因江南迷离的山水和氤氩的烟树、温和的气候与鱼米之多,而显得洒脱和空灵,留给了当代先锋文学家一笔精神财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锋作家的作品习惯用与传统审美意象相反的反讽方式体现江南风物特点,它将创造出中国先锋文学更加夺目的未来。
B.中国独特的文学信仰,深刻地渗透了先锋文学家的血液当中,促使中国当代先锋文学由偃旗息鼓到先锋性特征明显。
C.当代江南优秀作家的作品,无论在构思、语言、意象,还是叙事等方面,都折射出江南文化的影子,具有鲜明的江南风物特点。
D.江南文化处于东南沿海地区的核心地带,相对自由,"越名教而任自然",在与北方的伦理文化的抗衡中,成为中国的主流文化。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文,完成4-6题(15分)钥匙柏菁他彻底失望了,感到这个世界已经容不下他,过去的烙印将永远无法抹去。
每天面对冷漠的面孔,不屑的眼神,没有人看得起他,他被这个世界彻底抛弃了,回不了头了,他心灰意冷,刚刚萌发的良知和善心又泯灭了。
他想到了报复,他要报复这个世界,报复那些鄙视他的人。
他在内心酝酿着复仇计划,用仇视的目光观察着出出进进的住户,等待时机,寻找机会。
他是个盗窃犯,刑满释放后无处安身,几经周折,才被居委会安置到这个小区当保安,可小区居民大多知道他的过去,许多人投来鄙夷的目光,窃窃私语、指指点点,甚至下意识地躲着他,像躲瘟疫一样。
他忍气吞声,一忍再忍,好长时间过去了,大家对他的态度依然如故,他的忍耐已达到了极限,实在忍无可忍了,干脆破罐子破摔,他想到了报复的快感。
他曾经是个手段很高明的窃贼,无论多么复杂的钥匙只要让他瞅上一眼,就能原样配制出来,他有时很自豪,认为自己很有天赋,天生就是做贼的材料。
他想要大捞一把,然后远离这个让他痛心的地方。
做出这样的决定后他反而轻松了许多,可是机会难得,人们的钥匙都是随身携带或装在手包里,让他瞧一眼的机会都没有,这让他很着急。
今天的天气很糟,就像他的心情,乌云阴沉沉地压在头顶,让人喘不过气来,他感觉快要窒息了,他想吼叫、想爆发,他要撞破这个沉闷的世界。
忽然,眼前一亮,仿佛冥冥黑夜透进了一束亮光,他的心也随之一亮。
她来了,像一团洁白的云彩飘了过来,他的心情一下子敞亮了许多。
近日来唯一让他欣慰的就是每天能看见她,这成了他每天奢侈的享受。
他听说她是小学教师,大家都称她白老师,刚刚搬来不久,带着一个上小学的儿子,高挑匀称的身材,五官端庄清秀,经常穿白色的连衣裙,走过大门目不斜视,高傲矜持得像个公主,在他心目中她简直就是天使,尽管她同其他人一样也从没正眼瞧过他一眼,但他依然每天盼望着能看见她。
“您好,请帮我一个忙好吗?”她走到他面前问,声音甜甜的,像夏天的风轻轻吹过。
他反而吓了一跳,愣了愣神,问:“你……你是在叫我吗?”“对,我想请您帮个忙。
”她走近一步说,“是这样,我们学校下午有活动,我不能按时回家,可我儿子早上忘带钥匙了,他回家进不了门,您看这天色又不好,我想把钥匙寄放在您这儿,让他回来到您这儿拿好吗?”“这……这当然行,只要您放心。
”他很出乎意料,有点儿受宠若惊。
“看您说的,这有什么不放心的。
”她说,“都在一个院子里住着,那就麻烦您了”。
她一脸的真诚,把钥匙递了过去,冲着他莞尔一笑,道声谢谢,仍像一朵洁白的云彩飘走了,只留下了淡淡的清香。
他局促地接过钥匙,感觉心跳加速,有点儿心慌。
他过去做过多少“活儿”,都镇定自若,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心慌过,他也搞不清楚这是怎么回事。
看着手中的钥匙,仿佛还带着她淡淡的体温,一股暖流从手中荡漾开来,直暖到心底,他全身的血液一下子沸腾了,多少天来的压抑一扫而光,心里轻松了许多。
一阵清风吹过,乌云散去,太阳从云缝里直射下来,照着这把金光闪闪的钥匙。
这是打开他心锁的钥匙,他又仿佛看到了新生的希望。
他昂起头长吁一口气,天,竟是那么蓝,有几朵洁白的云彩悠悠飘过。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7年第9期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自如地运用第三人称来叙写“他”的故事,特别是叙写“他”激烈的内心活动,吸引着读者一探究竟,叙事视角特别。
B.小说写“他”重心理活动无外貌描写,写“她”重外貌描写无心理活动,但都形象鲜明,个性突出。
“她”的美深刻影响“他”的心理。
C.“她”在“他”的转变中至关重要。
“她”的有意——目不斜视、高傲矜持,让“他”变坏;“她”的无意——寄放钥匙、微笑道谢,让“他”变好。
这样安排故事戏剧性更强。
D.小说情节在客观叙述“他”的故事,直接展示“他”的心理活动基础上,加进了寄放钥匙的场景对话描写,避免了单调呆板,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和画面感。
5.小说有几处与天气有关的景物描写,结合情节内容谈谈这些景物描写的作用。
(6分)6.亮闪闪的钥匙打开了他的心锁,也打开了我们的心扉,结合文本谈谈小说在人的改造上给我们哪些启示。
(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2分)材料一:近日,一部关注老年手机市场的短片《他们需要的不只是一部手机》迅速爆红网络。
短片描述了独居老人与在外工作的儿子逐渐疏离的故事,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呈现。
影片走红的实质是对老年人内心诉求的深度解析。
老年人因为视力、记忆力、辨识力的衰退,难以操作年轻人喜欢的时尚、功能强大的智能手机,他们更需要一部操作简单、功能适合的老年智能手机。
据调查,大部分老年人对手机的需求除了停留在能轻松拨打电话、发送信息、拍摄照片等功能外,还希望手机能够管理自己的健康问题,最好能够在疾病突发时依靠手机得到及时的医疗救助。
除此之外,对于大多数老人来说,手机的真正智能之处在于能够随时与子女取得联系,子女也能通过手机了解老人的健康状况、行动轨迹以及个人情绪等。
其实,老人们需要的不只是一部手机,而是有“温度”的陪伴。
(摘编自《一部<手机>解剖空巢老人现状引争议》,2018年2月27日中国网)材料二: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老年化问题日益突出,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也再次引起关注。
《中国人口老年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指出,自2001年起,我国已正式进入到快速老年化阶段;未来20年,老年人口的平均增长速度将超过3%,到2050年,中国的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人,老年化水平将超过30%。
当子女由于工作、学习、结婚等原因而离家后,独守“空巢”的老人会产生心理失调的症状,出现家庭“空巢”综合症。
其症状常常表现为心情郁闷、沮丧、孤寂,食欲减低,睡眠失调等。
据调查,空巢老人中存在心理问题的比例达到60%。
而达到疾病程度,需要医学关注、心理干预的空巢老人,比例占到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