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克隆带来的社会伦理问题

动物克隆带来的社会伦理问题
动物克隆带来的社会伦理问题

细胞工程

动物克隆带来的社会伦理问题

姓名:赵新新

专业:生物科学

班级:09-1

学号:09051127

摘要:

克隆技术作为人类在生物科学领域取得的一项重大技术突破,正日益突显其潜在的经济价值和巨大的社会影响,克隆技术、克隆人也引起了极大的社会、伦理道德冲击。理性的审视和发展克隆技术已成为科学家和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克隆技术伦理问题

克隆这个词出现于20世纪初,由韦伯所创,其含义指由单个祖先个体经过无性繁殖而产生的其他个体。随之,1952年克隆蝌蚪;1972年基因复制;1997年克隆羊多莉诞生;1998年克隆批量化,美国科学家克隆出50多只老鼠,日本人克隆出8只小牛;2000年,人类的近亲-猴子被克隆[1];2001年1月,英国成为全球第一个有效地使克隆人类胚胎合法化的国家,但只允许进行治疗性克隆。同年8月19日,美国科学家扎沃斯和意大利医生安蒂诺里宣布将在1~2年克隆出人类胚胎,并将为200名妇女植入克隆胚胎;11月25 日,美国Advanced Cell Technology公司宣布已经用克隆技术培育出人类早期胚胎,这也是复制人类的第一步。尽管ACT 公司表示其目的不是为了克隆人,而是为了获得能够用于治疗各种疾病的干细胞,但还是引起了广泛的震惊。许多关于克隆人的报道总是将治疗性克隆和生殖性克隆混为一谈。虽然两者用的是同一种技术:核从体细胞转移到去核卵细胞内,但其目的则是根本不同的。前者是为了从克隆出的胚胎那里获取干细胞,使之定向分化为某类细胞、组织、器官,用于治疗人类疾病,而不将胚胎植入人或动物的子宫内,并最后销毁这个胚胎;后者是为了复制出一个与已经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遗传特性相同的人,实际是一种人工诱导的无性生殖,即人们常说的“克隆人”。

在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哪项科学技术像克隆技术这样如此引起人们情感上的复杂反应。克隆技术、克隆人是灾难?还是福音?如何冷静思考和审慎应对?这已成为科学家和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重大课题。

如今克隆技术已展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四个方面:(1)培育优良畜种和生产实验动物;(2)生产转基因动物;(3)生产人胚胎干细胞用于细胞和组织替代疗法;4复制濒危的动物物种,保存和传播动物物种资源。医学方面分为治疗性克隆和生殖性克隆。

与技术问题相比,人们更为担忧或恐慌的是克隆技术给传统的伦理道德、社会观念及价值体系带来的巨大冲击和挑战。

1 治疗性克隆的伦理问题

克隆的目的不同则关于克隆的伦理判断就不同。就如把克隆作为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把克隆作为“器官工厂”的生产方式,两者之间就存在极大的差别。治疗性克隆为治疗许多目前不能治愈的疾病带来了可治愈的可能性,让人们可以拥有无尽的想象,但是,如何应用,则存在一条不清楚的界线。

治疗性克隆的目的之一,就是通过胚胎干细胞诱导分化出所需要的细胞、组织或器官,解决器官移植过程中的排斥问题,克隆自体组织的移植不会受到免疫系统的排斥。英国规定,获取干细胞只能取自不超过14天的克隆胚胎。理由是

早期胚胎还不能说是一个“人”(person),其神经组织远未发育出来,没有知觉,更没有意识[2]。从这条规定我们不难看出,对人的定义,英国人是如何看的。在这里,有一个关键问题,到底,人类胚胎的伦理地位是怎样的?从这个思路出发,难免会有科学家会有如下的假设:如果能够通过抑制相关基因而表达制造出“无头人”,将其器官用于移植,是不是可以被接受呢?因为大脑是思维和意识的器官,所以“无头人”不是人,为了治愈人的各种疾病,我们可以制造出这样的变异体,并且最终将其毁灭。也就是为了毁灭一个胚胎而制造一个胚胎。有意抑制相关的基因表达,使胚胎不能够发育成人,其目的就是克隆出胚胎去满足他人的需要,而丝毫不考虑克隆出的胚胎的利益。这里,就存在一个“道德滑坡”的问题。英国学者苏珊·吉布森有过关于人工流产中胎儿道德地位的论证。她指出,胎儿本体论地位和道德地位的独特性在于,胎儿只存在于和一个特定的他人的关系之中,它完全依赖他人的供养。正由于这种关系,胎儿在道德上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存在于产生我们的道德义务的种种关系之外。然而,由于胎儿拥有的唯一直接关系就是和它生长发育于其中的妇女之间的关系,因此一个胎儿的具体地位会根据孕育它的妇女赋予它的价值而不同。胎儿没有绝对的价值,因为它们没有独立于这一关系之外存在。它们的价值不是系于一个人(person)的那种价值,而是系于一种人类关系的价值。因为不可能有对系于人类关系的绝对价值的抽象论述,只有系于特定关系的绝对价值的抽象论述,所以不可能有对胎儿绝对价值的抽象论述。我们再回到治疗性克隆,治疗性克隆治疗的群体范围应该是哪些?存在基因缺陷的人通过治疗性克隆获取与其具有相同遗传密码的组织或器官,可以解决组织排异以及器官、组织短缺的问题,并且人体的全部器官都会在需要时随时获得,就像随时以备不时之需的一整套工具一样。把克隆作为“器官工厂”的制造手段,把人体器官作为随时备用的器具,这样是合理的吗?因此,相应的受益群体应该被规定,在贫富差距日益增大的今天,就许多高新技术来说,富人受益,而穷人靠边,已经是很常见的状况了[3,4]。

因此,笔者认为,对于以获得器官,组织为目的的治疗性克隆我们应该有更多的伦理考虑,技术要发展,但是伦理道德应该有相宜的约束。这和克隆技术毫无关系,而是由于在这一目的的驱动下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舍本逐末的。克隆技术产生出的是一个人类的胚胎、一个“潜在的人”,把他们作为备用器官的工具箱,像成批制造产品一样获取器官、组织是不合理的。我们应该考虑如何使高新技术的利益能够让社会各成员公正地分享,避免加深贫富鸿沟。而且,近年来成体干细胞研究的突破,也许会给我们对治疗性克隆的反论证提供一些科学依据。

2 生殖性克隆的伦理问题

生殖性克隆和治疗性克隆的原理相同,即将体细胞的细胞核与卵细胞核置换,发展成为新的胚胎干细胞,这样,新的干细胞中所带的就是体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但生殖性克隆是以产生出克隆人为目的。克隆可被看作一种新的生殖方式,一种超越传统生物学的生殖方式。为了生殖目的的克隆,可以为生活在日益多样化的后现代社会中的人们提供更多样性的选择。生殖既是一种权利,又是一种义务。而希望拥有自己后代的这种愿望我们是没有理由剥夺的。人的生殖性克隆,则可

以满足这一小部分人的愿望。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克隆人”在生物学上与同卵孪生是类似的。在我们身边有许多同卵双胞胎,我们并没有讨论是否要剥夺他们的公民权,或者他们中的一个要从属于另一个。每个人获得生命的方式与人的尊严并无关系。无非这种方式是目前最先进的一种。一部分人认为,复制人类,就会违背个体的独特性,这是站不住脚的,这种观点几乎都跌入了对基因决定论的循环论证。人是生物、心理、社会的集合体,具有在特定环境下形成的特定人格,这个集合体,这个具有特殊心理、行为、社会特征的人,这个特定的人格,是不能复制的,是克隆不出来的。所以,克隆出来的只是与父本或母本相同的基因组,而不是与父本或母本一样的人。我们能说把爱因斯坦克隆了,那个克隆人就会是爱因斯坦吗?只能是他们拥有相同的基因组,但不是一个人。而这个克隆人应该拥有尊严并且应该给以尊重。

关于“克隆人”在传统家庭中的身份问题[5],个人认为:亲子之间更重要的是抚养关系以及抚养过程中产生的爱和责任,而并非那种唯一的受精卵方式,目前社会有不少人收养子女,只要在收养过程中产生感情,人会自然而然的认可并把他当作自己的孩子。在我们的生活中,外貌酷似父母的后代并不鲜见。而且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对父母角色的认定就一直在发生变化。从过去一味只强调严格生物学意义上的父母,到今天对社会父母更多的认同,相信,克隆人给传统家庭带来的挑战渐渐会被接受。而目前反对生殖性克隆的论证大多源于克隆技术的不完善。对克隆人未来健康状况的担心,对由此产生的社会风险的担心。笔者认为,当克隆技术趋于成熟后,克隆技术作为一种新的生殖方式,应该是可以被接受的。它打破了传统生物学的限制,给人们提供了更多自由选择空间。对于那些夫妻双方均不生育的人,同性恋者或老年人,应用这种方式获得生物学后代,应该是可以得到伦理辩护的。当然,拥有克隆子女的资格准入法律必须完善。

如果把“克隆人”作为日常例行的常规生殖方式,也就是说,将其普遍化,那么孩子会被视作另一件人造的产品,而且可以准确预测其表现型,就像在工厂里生产产品一样。这样就会导致人类基因的单一性,对人类的前途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可能被自然淘汰的有缺陷基因会因克隆而留存下来,阻碍人类的进化,而人类也会自然的切断性与生育的联系,因为这对子女来说是一个无法预测结果的随机游戏。只有“完美婴儿”才能被接受,才能在未来社会生存。最终,生殖将是一个完全的人工过程,这时候,犹太人在二战中的悲剧将有可能再次上演。

3 总结

如今,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是令人吃惊的,当各种技术把过去认为不可能的事情变成现实时,大量的伦理道德问题也会摆在我们面前。科学技术的精髓就是把不可能变成可能,而伦理学者则从伦理的角度提出科学研究的准则,关于克隆技术的争论本质上是一场伦理学乃至价值论的争端。关于克隆技术,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去探索,这场争论还会长时间持续下去。

【参考文献】

1 沈铭贤.人类基因组伦理:问题与前景.医学与哲学,2001,22(5):2-5.

2 龙艺.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的伦理问题.遵义医学院学报,2002,25(4):381-382.

3 邱仁宗.克隆技术及其伦理学含义.自然辩证法研究,1997,13(6):1-6.

4 郭继志,朱亚楠,葛慧芳.关于克隆人的社会伦理问题再思考.中国医学伦理学,2003,16(4):39-41.

5 邱仁宗.HUGO伦理委员会关于克隆的声明.中国医学伦理学,2000,13(2):62.

动物克隆资料

动物克隆 主要结构: 四:介绍动物克隆研究的历史 (动物克隆研究的三个阶段:胚胎细胞克隆阶段、同种体细胞克隆阶段、异种体细胞克隆阶段;其中可以重点找一些比较有名的克隆动物进行详细介绍,比如”克隆羊多莉”等。所提到的克隆动物最好都能附上图片) 五:介绍中国的动物克隆技术研究历史 六:介绍动物克隆技术的方法、环节(看能不能找到视频) 七:动物克隆技术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技术方面的缺陷) 四.动物克隆研究的历史 科学家们很早就开始了动物克隆的研究。早在1938 年,德国胚胎学家Spemann 即提出“奇异的实验”的设想。1952 年,英国科学家Briggs 和King首次报道了蛙的核移植研究。1962 年,英国剑桥大学的Gurdon 获得了成年蛙。我国已故科学家童第周教授在20 世纪60 —70 年代曾用囊胚细胞进行鱼类细胞核移植工作,获得属间和种间移核鱼,使我国鱼类核移植研究居世界领先水平。早期的动物克隆研究仅限于两栖类和鱼类,直到20 世纪80 年代,核移植克隆技术才开始应用于哺乳动物。根据供核细胞的不同,可将动物克隆研究分为三个阶段: 1.胚胎细胞克隆阶段 1981 年, Illmensee 和Hoppe 报道了他们用小鼠的正常囊胚或孤雌活化囊胚的内细胞团细胞作为核供体,直接注入去掉雌雄原核的受精卵胞质中,重构胚体外发育到桑葚胚或囊胚后移植寄母子宫,获得克隆小鼠,这是第一次用胚胎细胞对哺乳类进行核移植获得成功。1983 年,美国科学家利用核移植技术和细胞融合方法获得了克隆小鼠。1986 年,英国的Willadsen 用绵羊的8 —16 细胞阶段的胚胎细胞作为供体进行核移植,首次应用电融合的方法克隆出一只小羊。此后,科学家们又相继克隆出小鼠、绵羊、牛、兔、猪和猴等。我国科学家也在20 世 纪90 年代成功开展了胚胎细胞克隆兔、山羊、小鼠、牛和猪等研究。 2.同种体细胞克隆阶段 1997 年2 月,英国罗斯林研究所Wilmut 等人宣布,他们用6 岁成年羊的高度分化的乳腺细胞进行了核移植,成功地获得了克隆羊“多莉”。这是第一次用成年体细胞作为供核细胞,由此说明高度分化的成年动物的体细胞可在适当条件下发生逆转, 恢复全能性,这是生物技术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突破,是克隆技术的一个里程碑,也改写了部分生物学的理论。1998 年5 月,美国科学家Robl 的研究组利用牛胎儿成纤维细胞克隆出了 3 头牛,而且携带了转移的基因。1998 年7 月,日本科学家Kato 等用牛的输卵管细胞克隆出了8 头小牛。1998 年7 月和1999 年6 月,美国夏威夷大学Yanag2imachi 领导的研究小组克隆小鼠成功,并打破了哺乳动物克隆研究初期人们认为只有雌性动物才能被克隆的迷信。此后,同种体细胞克隆出的山羊、猪、猫和兔也都相继诞生。1999 年和2002年,我国

动物克隆技术的研究进展

动物克隆技术的研究进展 前言 胚胎发育过程是核质之间、细胞与细胞及细胞与胞外基质按严格的时空秩序相互作用的结果。从全能或多能胚胎干细胞分化为具有独特功能的体细胞,完全取决于基因在时间与地点上的选择性表达。对细胞分化和发育来说,最重要的不是个别基因的表达,而是整个基因网络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紧密联系和配合。组成包括人体在内的高等动物机体的亿万个细胞,都是由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像胚胎干细胞一样,分化了的体细胞仍然具有一整套完整的遗传信息。过去人们认为,细胞的分化程度越高,它指导早期胚胎发育成新个体的能力就越低,高度分化的体细胞甚至完全不具备这种能力。近几年体细胞动物克隆技术上取得的突破,不仅给人们的观念带来了很大的改变,而且由于它所蕴藏的商业和社会价值,在全世界引起了轰动。 正文 一、克隆的概念 克隆一词是由clone音译而来,在音译名出现以前曾有一个意译名-无性繁殖系。克隆是指由一个细胞祖先经过分裂、增殖而形成的纯细胞系,这个细胞系中的每一个细胞含的遗传特性都是相同的,亦称为无性繁殖细胞系。单个细胞的无性繁殖细胞系叫克隆。动物体克隆是指将一个体细胞的细胞核转移植入去核卵中在母体子宫或其它环境中发育成新个体。 二、动物克隆的理论基础 在许多人眼里,体细胞克隆羊多莉(Dolly) 的诞生是克隆技术的开始。其实不然。“克隆(clone)”一词来源于希腊语,原意是用于扦插的枝条,也就是指无性繁殖。克隆在植物界的应用已有上千年的历史,理论上的突破则是本世纪的事。1902 年德国植物学家

Haberlandt指出,植物的体细胞具有母体全部的遗传信息,并具有发育成为完整个体的潜能,因而每个植物细胞都可像胚胎细胞那样,经离体培养再生成为完整植株。这就是所谓的细胞全能性。许多科学家为证实植物细胞的全能性作出了不懈的努力。1958 年,Steward成功地将一个胡萝卜细胞试管培养,长成了一株具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完整植株。1964年Guha 和Maheshwari利用毛叶曼陀罗的花药培育出单倍体植株。这样,植物细胞全能性获得了充分的论证。建立在此基础上的组织培养技术也得到迅速发展。 与植物细胞不同,在动物发育过程中分化了的细胞不能再产生完整的充分分化的个体。然而,动物胚胎的生长、分化和发育是否造成体细胞基因组的不可逆性修饰,即在发育过程中分化了的细胞是否具有与受精卵相同的核等价性(nuclear equivalency) 或基因组连续性,一直是发育生物学要解决的问题。早在30 年代,著名的胚胎学家Spemann 就已经提出“分化了的细胞核移入卵子中能否指导胚胎发育”这样的设想。用两栖类动物进行的一些克隆实验表明,早期胚胎细胞核经移植可产生成熟的动物个体,而从蝌蚪及成体动物细胞中取出的细胞核经移植生成的克隆动物最晚只能发育至蝌蚪期。胚胎分割及胚胎细胞核移植克隆动物已在许多物种中获得了成功。体细胞克隆绵羊、小鼠、牛及山羊的成功,证明高度分化的细胞核仍具有全能性。 克隆的基本过程是先将含有遗传物质的供体细胞的核移植到去除了细胞核的卵细胞中,利用微电流刺激等使两者融合为一体,然后促使这一新细胞分裂繁殖发育成胚胎,当胚胎发育到一定程度后(罗斯林研究所克隆羊采用的时间约为6天),再植入动物子宫中使动物怀孕使可产下与提供细胞者基因相同的动物。这一过程中如果对供体细胞进行基因改造,那么无性繁殖的动物后代基因就会发生相同的变化。培育成功三代克隆鼠的“火奴鲁鲁技术”与克隆多利羊技术的主要区别在于克隆过程中的遗传物质不经过培养液的培养,而是直接用物理方法注入卵细胞。这一过程中采用化学刺激法代替电刺激法来重新对卵细胞进行控制。1998年7月5日,日本石川县畜产综合中心与近畿大学畜产学研究室的科学家宣布,他们利用成年动物体细胞克隆的两头牛犊诞生。这两头克隆牛的诞生表明克隆成年动物的技术是可重复的。 三、克隆在医药领域的研究

浅谈动物克隆技术

浅谈动物克隆技术 摘要:世界上第一只体细胞克隆动物——多莉的降生,打破了人们的一个传统观念,那就是多少年来人们一直认为植物体细胞具有全能性而动物体细胞则没有全能性。克隆技术是目前生物技术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其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重大,本文全面综述了动物克隆技术及其原理,发展历史,现状以及展望与应用前景。 关键词:克隆技术,进程,现状,展望 前言 克隆动物是人类千百年来的梦想,科学家们曾在这方面做过许多探索,直到近20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克隆技术日趋完善,使这一目标逐渐成为现实。世界上首只由成年动物体细胞经无性繁殖方式获得的完整个体的哺乳动物——多利一经公开报道,立即在全球引起轩然大波,它说明了在一定条件下,业已经历分化过程的体细胞仍然是可逆的,高等生物的体细胞也具有全能性,这样就使人的克隆在理论上成为可能,所以由多利带来了一场“克隆风暴”,并引起了一场有关于克隆动物的全球性讨论。 1克隆技术及其原理 “克隆”(clone ),即无性繁殖系(asexual reproduction )。无性繁殖的手段有多种,包括孤雌生殖、卵裂球的分离与培养、胚胎切割和细胞核移植等。而产生克隆动物的方法则称之为动物克隆技术[1]。在《中国大百科全书·生物学卷》中,对“克隆”的解释是:克隆又称无性繁殖细胞系和无性繁殖系,是一个细胞或个体以无性方式重复分裂或繁殖所产生的一群细胞或一群个体,在不发生突变的情况下,具有完全相同的遗传结构。同整个生物界的进程一样,克隆技术也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它由单个细胞获得2个以上细胞、细胞群或生物体,发展到生物体内部的生物大分子的自我复制,在DNA复制酶的作用下,DNA分子可以复制生成两个一模一样的DNA分子。所以,克隆技术从细胞到分子、从植物到动物不断向前发展,特别是高等哺乳动物的克隆成功,标志着生命高科技水平已经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动物克隆技术是通过显微操作技术把细胞核(供体)移人去除遗传物质的成熟卵母细胞(受体)中,细胞核在移人的细胞质的支持下,发生发育程序重编(reprogramming ),形成重组胚,使得核质重组体与正常受精卵一样,经细胞分裂、分化、并在母体内发育成一个新的动物个体称为细胞核移植技术[2]。在高等哺乳动物中,细胞核移植技术是生产克隆动物最为有效的克隆技术,因此,动物克隆技术实际上是指细胞核移植技术。 2 动物克隆的发展历史 193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德国胚胎学家提出了动物克隆的最早设想。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动物克隆技术已实现并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成果。据报道,动物克隆研究可分为3个主要发展阶段[3]。

浅谈克隆技术

浅谈克隆技术 一、克隆与克隆技术的概念 克隆是英文Clone一词的单译,意为无性繁殖系,即通过无性繁殖(如细胞丝分裂)可连续传代并形成的群体,常用于细胞水平的描述。克隆技术(Cloning)则指由众多的基因或细胞群体中通过无性繁殖和选择获得目的基因或细胞的技术操作。如基因克隆是指某种目的基因的分离过程,通常是将生物材料的遗传物质如DNA以酶切成片断,插入到载体中,通过无性繁殖(细菌或细胞的倍增)使其扩增,然后再以某种探针选择钓、取目的基因。 科学家把人工遗传操作动物繁殖的过程叫克隆,这门生物技术叫克隆技术,含义是无性繁殖。克隆技术在现代生物学中被称为“生物放大技术”。 二、克隆技术的发展时期 克隆技术,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微生物克隆,即用一个细菌很快复制出成千上万个和它一模一样的细菌,而变成一个细菌群;第二个时期是生物技术克隆,比如用遗传基因――DNA克隆;第三个时期是动物克隆,即由一个细胞克隆成一个动物。克隆绵羊“多利”由一头母羊的体细胞克隆而来,使用的便是动物克隆技术。 三、克隆的生物学含义 “克隆”在生物学领域有3个不同层次的含义: 在分子水平,克隆一般指DNA克隆(也叫分子克隆)。含义是将某一特定DNA片断通过重组DNA技术插入到一个载体(如质粒和病毒等)中,然后在宿主细胞中进行自我复制所得到的大量完全相同的该DNA片断的“群体”。 在细胞水平,克隆实质由一个单一的共同祖先细胞分裂所形成的一个细胞群体。其中每个细胞的基因都相同。细胞克隆是一种低级的生殖方式-无性繁殖,即不经过两性结合,子代和亲代具有相同的遗传性。生物进化的层次越低,越有可能采取这种繁殖方式。 在个体水平,克隆是指基因型完全相同的两个或更多的个体组成的一个群体。 四、克隆技术的基本过程: 先将含有遗传物质的供体细胞的核移植到去除了细胞核的卵细胞中,利用微电流刺激等使两者融合为一体,然后促使这一新细胞分裂繁殖发育成胚胎,当胚胎发育到一定程度后,再被植入动物子宫中使动物怀孕,便可产下与提供细胞者基因相同的动物。这一过程中如果对供体细胞进行基因改造,那么无性繁殖的动物后代基因就会发生相同的变化。克隆技术不需要雌雄交配,不需要精子和卵子的结合,只需从动物身上提取一个单细胞,用人工的方法将其培养成胚胎,再将胚胎植入雌性动物体内,就可孕育出新的个体。这种以单细胞培养出来的克隆物,具有与单细胞供体完全相同的特征,是单细胞供体的“复制品”。 五、克隆技术的应用及研究成果 在生物学上,克隆通常用在两个方面:克隆一个基因或是克隆一个物种。克隆一个基因是指从一个个体中获取一段基因(例如通过PCR的方法),然后将其插入。另外在动物界也有无性繁殖,不过多见于非脊椎动物,如原生动物的分裂繁殖、尾索类动物的出芽生殖等。但对于高级动物,在自然条件下,一般只能进行有性繁殖,所以要使其进行无性繁殖,科学家必须经过一系列复杂的操作程序。在20世纪50年代,科学家成功地无性繁殖出一种两栖动物—非洲爪蟾,揭开了细胞生物学的新篇章。 013年,日本理化研究所的科学家借助用克隆动物培育克隆动物的“再克隆”技术,成功地用一只实验鼠培育出了26代共598只实验鼠,而且克隆的实验鼠很健康,繁殖能力和寿命与一般实验鼠也没有区别。研究人员认为,这说明再克隆可以无限持续下去。该研究作为封面故事发表在了3月7日的《细胞-干细胞》(Cell Stem Cell)杂志网络版上。 美国俄勒冈卫生与科学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15日在美国科学期刊《细胞》网络版上发表文章,宣布已使用“体细胞克隆技术”,向卵细胞内植入他人皮肤细胞的细胞核,首次成功制造了能够分化成各种组织的胚胎干细胞。 英国和我国等国在80年代后期先后利用胚胎细胞作为供体,“克隆”出了哺乳动物。到90年代中期,我国已用此种方法“克隆”了老鼠、兔子、山羊、牛、猪5种哺乳动物。六、克隆技术的起源及发展前景 克隆技术的设想是由德国胚胎学家于1938年首次提出的,1952年,科学家首先用青蛙开展克隆实验,之后不断有人利用各种动物进行克隆技术研究。由于该项技术几乎没有取得进展,研究工作在80年代初期一度进入低谷。后来,有人用哺乳动物胚胎细胞进行克隆取得成功。 1996年7月5日,英国科学家伊恩·维尔穆特博士用成年羊体细胞克隆出一只活产羊,给克隆技术研究带来了重大突破,它突破了以往只能用胚胎细胞进行动物克隆的技术

动物克隆带来的社会伦理问题

细胞工程 动物克隆带来的社会伦理问题 姓名:赵新新 专业:生物科学 班级:09-1 学号:09051127

摘要: 克隆技术作为人类在生物科学领域取得的一项重大技术突破,正日益突显其潜在的经济价值和巨大的社会影响,克隆技术、克隆人也引起了极大的社会、伦理道德冲击。理性的审视和发展克隆技术已成为科学家和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克隆技术伦理问题 克隆这个词出现于20世纪初,由韦伯所创,其含义指由单个祖先个体经过无性繁殖而产生的其他个体。随之,1952年克隆蝌蚪;1972年基因复制;1997年克隆羊多莉诞生;1998年克隆批量化,美国科学家克隆出50多只老鼠,日本人克隆出8只小牛;2000年,人类的近亲-猴子被克隆[1];2001年1月,英国成为全球第一个有效地使克隆人类胚胎合法化的国家,但只允许进行治疗性克隆。同年8月19日,美国科学家扎沃斯和意大利医生安蒂诺里宣布将在1~2年克隆出人类胚胎,并将为200名妇女植入克隆胚胎;11月25 日,美国Advanced Cell Technology公司宣布已经用克隆技术培育出人类早期胚胎,这也是复制人类的第一步。尽管ACT 公司表示其目的不是为了克隆人,而是为了获得能够用于治疗各种疾病的干细胞,但还是引起了广泛的震惊。许多关于克隆人的报道总是将治疗性克隆和生殖性克隆混为一谈。虽然两者用的是同一种技术:核从体细胞转移到去核卵细胞内,但其目的则是根本不同的。前者是为了从克隆出的胚胎那里获取干细胞,使之定向分化为某类细胞、组织、器官,用于治疗人类疾病,而不将胚胎植入人或动物的子宫内,并最后销毁这个胚胎;后者是为了复制出一个与已经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遗传特性相同的人,实际是一种人工诱导的无性生殖,即人们常说的“克隆人”。 在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哪项科学技术像克隆技术这样如此引起人们情感上的复杂反应。克隆技术、克隆人是灾难?还是福音?如何冷静思考和审慎应对?这已成为科学家和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重大课题。 如今克隆技术已展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四个方面:(1)培育优良畜种和生产实验动物;(2)生产转基因动物;(3)生产人胚胎干细胞用于细胞和组织替代疗法;4复制濒危的动物物种,保存和传播动物物种资源。医学方面分为治疗性克隆和生殖性克隆。 与技术问题相比,人们更为担忧或恐慌的是克隆技术给传统的伦理道德、社会观念及价值体系带来的巨大冲击和挑战。 1 治疗性克隆的伦理问题 克隆的目的不同则关于克隆的伦理判断就不同。就如把克隆作为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把克隆作为“器官工厂”的生产方式,两者之间就存在极大的差别。治疗性克隆为治疗许多目前不能治愈的疾病带来了可治愈的可能性,让人们可以拥有无尽的想象,但是,如何应用,则存在一条不清楚的界线。 治疗性克隆的目的之一,就是通过胚胎干细胞诱导分化出所需要的细胞、组织或器官,解决器官移植过程中的排斥问题,克隆自体组织的移植不会受到免疫系统的排斥。英国规定,获取干细胞只能取自不超过14天的克隆胚胎。理由是

动物克隆技术论文

动物克隆技术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动物克隆和植物克隆技术的产生以及发展来阐述克隆所带来的利与弊,并从生物技术的发展和社会道德、人性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展开论述。克隆人出现的潜在可能性,深入人类的本质,了解人类的本性。 【关键词】:克隆、发展现状、伦理道德、利与弊 一、概述 (一)、来源和定义 1963 年J.B.S.Haldane在题为“人类种族在未来二万年的生物可能性”的演讲上采用“克隆 (Clone)”的术语。克隆(clone)从字面上来讲就是复制,但是在生物学里,并不是简单的复制,它是通过“无性繁殖”来达到生育后代的效果。克隆在生物学上的定义是指一个细胞或个体以无性繁殖方式产生遗传物质完全相同的一群细胞或一群个体。在动物繁殖学中,它是指不通过精子和卵子的受精过程而产生遗传物质完全相同新个体的一门胚胎生物技术。 (二)、分类 根据核卵供体的来源不同可分为胚胎细胞克隆动物和体细胞克隆动物两种。 克隆技术(clone technology)在广义上分为“胚胎分割”和“细胞核移植”,在狭义上分为“胚胎细胞核移植”和“体细胞核移植” 二、动物克隆的原理 (一)、动物克隆的理论基础 克隆技术得以实现的理论基础在于“细胞的全能性”。细胞的全能性是指细胞包含个体的全套遗传信息,在特定环境因素的调节下,可回到受精卵一样的状态,从头开始发育成一个完整的生物个体,只有具备全能性的动物组织细胞,才可用于克隆动物。 (二)、动物克隆的基本过程 1.动物克隆技术的核心是核移植。(核移植技术:所谓核移植技术就是利用显微操作技术将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另一个细胞中,或者将两个细胞的细胞核(或细胞质)进行交换,从而可能创造无性杂交生物新品种的一项技术。) 2.核供体动物的选择与细胞核的获得。 3.核受体动物的选择与细胞核的移出。 4.供体核的移入及原核的取出。 5.胚泡的体外试管培养。 6.代母的选择与胚泡移入子宫。 7.克隆动物的体内发育与出生。 三、动物克隆的方法

动物克隆技术的发展和现状(文献综述)

动物克隆技术的发展和现状 ——动物遗传工程文献综述

动物克隆技术的发展和现状 摘要:本文简要概述了克隆的概念,全面综述了国内外动物克隆技术及其原理、研究进展和现状,并根据当前克隆技术理论和实践,对该技术的应用和价值进行综述和讨论。 关键词:动物克隆;核移植;体细胞克隆 动物克隆技术,又称动物核移植或无性繁殖技术。它是通过特殊的人工手段,对动物特定发育阶段的核供体(如胚胎分裂球或体细胞核)及其相关的核受体(如去核的原核胚或成熟的卵母细胞),不经有性繁殖,进行体外重构,并通过胚胎移植,从而达到扩大同基因型动物种群的目的。 动物克隆技术在畜牧业生产、医药生产和疾病治疗、生物学基础理论研究以及野生濒危动物的拯救和保护等诸多领域发挥着巨大作用。 1 动物克隆技术的发展 1.1 国外克隆技术的发展: 早在1938年,Spemann就通过蝾螈胚胎分割实验证明了自己的核移植设想。 1952年,Briggs和King将青蛙卵进行核移植,获得重组胚并发育形成小蝌蚪,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两栖类、鱼类也相继克隆成功[1]。 1996年,Hoppes克隆小鼠成功标志首例哺乳动物克隆成功[2]。随后,他采用显微去核和病毒介导相继获得克隆羊、克隆兔、克隆猪[3,4]。 1996年,美国克隆猴获得成功,这是人类首次灵长类克隆成功,并引发克隆人与伦理争论[5]。 1997年,克隆绵阳“多莉”的诞生,标志体细胞克隆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1998年,Wilmut等利用核移植和转基因技术,成功地获得了转基因克隆绵阳。 1999年,华裔科学家赖良学等通过基因敲除和体细胞克隆技术相结合,成功获得“基因敲除”克隆猪。 2002年,华裔科学家杨向中宣布成功获得具有两种人类凝血因子的“双基因”克隆猪。 1.2 国内克隆技术的发展 我国的动物克隆技术相对发展比较晚,但几年发展速度较快并且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肯定和认可。无论是在同种动物的胚胎细胞克隆、同种动物的体细胞克隆还是异种动物的克隆方面都有很大进步。 同种动物胚胎细胞克隆:1972年,童第周利用核移植技术首次获得了克隆黑斑鲤鱼。1990年,张涌等由同一个胚胎经过多代克隆之后,分别移植于几个羊受体内获得了45只克隆羊。1993年,王斌和范必勤等通过胚胎细胞核移植得到了3只克隆兔。1995年,邹贤刚和杜森进行了山羊继代研究,得到了4只克隆羊。1997年,陆长富和卢光秀等供货的了6只核移植仔鼠。1998年,杜森等用羊胎儿成纤维细胞获得2头克隆山羊。 同种动物体细胞克隆:2002年10月16日中午,中国第一头利用玻璃化冷冻技术培育出的体细胞克隆牛在山东省梁山县诞生;2005年,我国第一头体细胞克隆猪诞生。2013年,一胎8头体细胞克隆小猪在南京农业大学诞生,这是江苏省首例利用徒手克隆核移植技术生产的克隆猪;2013年,世界首例体细胞克隆山羊“元元”在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诞生,这一重大科技事件的发生,标志着我国在世界克隆技术领域占据领先地位。

动物体细胞克隆的方法、意义、及所遇到的问题

讨论题目:动物体细胞克隆的方法、意义、及所遇到的问题 1讨论内容 1.1体细胞克隆的方法 (1)、供体细胞系的建立 (2)、供体细胞的同期化处理 (3)、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 (4)、卵母细胞核的去除 (5)、供体核的移植 (6)、供体细胞与去核卵的融合 (7)、重构胚的体外激活 (8)、重构胚的体外发育 (9)、胚胎移植受体的同期化处理 (10)、胚胎移植 (11)、妊娠检查 (12)、克隆动物出生 (13)、进行DNA亲子鉴定 1.2体细胞克隆的意义 1、动物体细胞克隆可以复制出的数量巨大的优良个体,因此动物克隆技术可 以首先应用于畜牧业育种上 2、如果将个体克隆技术用于能够生产特殊医药蛋白的转基因动物,将会产生 巨大的经济效益。 3、在理论上直接利用个体克隆技术可以研究细胞发育过程中不同基因的表达 规律和调节控制机理,这将对细胞发育生物学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4、建立起稳定的动物模型,利于研究人类疾病的发病机理,揭示基因结构和 功能间的关系,揭示生命的本质。

5、克隆技术还可用于抢救和保护珍稀动物。利用胚胎分割、核移植和干细胞 培养等克隆技术直接“复制”和繁育珍稀动物。大熊猫、东北虎、娃娃鱼、扬子鳄等珍稀野生动物都可以通过克隆技术来加以抢救和保护。 6、克隆技术还可以用于医学,为人类遗传疾病的研究提供动物模型,为人类 器官移植提供便利。另外,克隆技术可以运用于转基因技术,以提高转基因效率。 1.3 体细胞克隆所遇到的问题 a、克隆将减少遗传变异,通过克隆产生的个体具有同样的遗传基因,同样的 疾病敏感性,一种疾病就可以毁灭整个由克隆产生的群体。可以设想,如果一个国家的牛群都是同一个克隆产物,一种并不严重的病毒就可能毁灭全国的畜牧业。 b、克隆技术的使用将使人们倾向于大量繁殖现有种群中最有利用价值的个 体,而不是按自然规律促进整个种群的优胜劣汰。从这个意义上说,克 隆技术干扰了自然进化过程。 c、克隆技术是一种昂贵的技术,需要大量的金钱和生物专业人士的参与, 失败率非常高。多莉就是277次实验唯一的成果。虽然现在发展出了更 先进的技术,成功率也只能达到2-3%。 d、转基因动物提高了疾病传染的风险。例如,如果一头生产药物牛奶的牛 感染了病毒,这种病毒就可能通过牛奶感染病人。 e、克隆技术也可用来创造“超人”,或拥有健壮的体格却智力低下的人。而 且,如果克隆技术能够在人类中有效运用,男性也就失去了遗传上的意 义。 f、克隆技术应用于人体将导致对后代遗传性状的人工控制。克隆技术引起 争论的核心就是能否允许对发育初期的人类胚胎进行遗传操作。这是很 多伦理学家所不能接受的。 1.4 克隆技术存在不足 2.1.1 克隆成功率低 在生产实践中克隆的成功率很低,许多专家在多莉的研究试验中发现,克隆的成功率只有0.36%,动物体细胞克隆的公认成功率为1%~3%。许多动物克隆没有成功的主要原因是受体细胞质与供体细胞核之间周期不相容,供体细胞核在DNA复制时间上与受体卵母细胞基本同步。要想将体细胞克隆技术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中,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提高克隆成功率。 也有大量的试验研究表明,体细胞克隆动物有半数多有严重的缺陷或是畸形,包括心脏、肺等器官携带有罕见的缺陷,其中有的在胎腹中就死亡。

克隆技术的发展和现状

克隆技术的发展和现状 摘要:本文简要概述了克隆的概念,全面综述了克隆技术的及其原理、研究进展和现状,并根据当前克隆技术理论和实践,对该技术的应用和价值进行综述和讨论. 关键词:动物克隆;问题;前景 克隆技术 克隆,意为无性繁殖.但是,现在的“克隆”已经不单单是简单的无性繁殖,凡是来自一个祖先的无性繁殖的群体都叫克隆.在自然界,有不少植物具有克隆的本事,例如马铃薯、草莓、大蒜、康乃馨等.某些低等动物也具有克隆的本领,如草履虫、变形虫等.克隆技术,即无性繁殖技术,1997年克隆羊多利面世,就是利用克隆技术产生的,它是克隆技术史上的一面里程碑。这只不同凡响的羊是由著名胚胎学家伊恩.威尔玛特从一只成年绵羊的乳腺细胞克隆出来的.他从一只绵羊取下膜细胞,利用使细胞处于休眠状态的技术,即将他们置于浓度为0.5%血清之中,不仅可以使这些细胞忘记它们是乳房细胞,而且能使它们记住发育成整只绵羊的遗传指令.处于休眠的乳房细胞的基因极易与卵细胞结合.然后,他从一只黑羊摘取卵细胞,通过技术去掉其核细胞.威尔玛特把白羊的乳房细胞放入黑羊的卵细胞中,利用电脉冲使这两个细胞合二为一.最后,利用人工繁殖技术,将合成的卵细胞植入一只黑母羊体内,几个月后,多利羊就问世了.但是,白色的多利羊与黑母羊颜色不同,这就证实它们不是一个品种,多利羊确实是一个生物复制品. 克隆技术的发展 早子啊1938年,德国生物学家汉斯.斯佩曼最早提出克隆设想,世界各地的科研工作者们相继展开克隆技术的研究,目前用胚胎细胞克隆的动物如绵羊、牛、兔、猪、猴纷纷获得成功。 20世界50年代,美国的科学家就以两栖动物和鱼类作研究对象,首创了细胞核移植技术,他们研究细胞发育分化的潜能问题,细胞质和细胞核的相互作用问题。 1960年和1962年,英国科学家先后用一种非洲蟾蜍进行过克隆实验。实验方法是用紫外线照射蟾蜍卵细胞,破坏其中的细胞核,然后依靠手术从蟾蜍的肠上皮细胞、肝细胞、肾细胞中取出细胞核,放进被紫外线照射破坏了的细胞核的卵细胞中,经过精心照料,这些卵细胞有一部分生出了活蹦乱跳的蟾蜍,这种蟾蜍不是经过精细胞和卵细胞结合产出的,所以是克隆蟾蜍。 1986年,英国科学家魏拉德首次把胚胎细胞利用细胞核移植法克隆出一只羊,以后又有科学家相继克隆出牛、鼠、兔、猴等动物。 我国的克隆技术也毫不逊色。60年代,生物学家童第周对金鱼、鲫鱼进行细胞核移植,1978年又成功地进行了黑斑蛙的克隆试验,他将黑斑蛙的红细胞的核移入事先除去了核的黑斑蛙卵中,这种换核卵最后长成能在水中自由游泳的蝌蚪。1990年5月,西北农业大学畜牧所克隆一只山羊。1992年,江苏农科院克隆一只兔子。1993年,中科院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与扬州大学农学院合作,克隆一只山羊。1995年7月,华南师大与广西农大合作,克隆一头奶牛、黄牛杂种牛。1995年10月,西北农大克隆6头猪。1996年12月,湖南医大克隆6只老鼠。同年中国农科院畜牧所克隆一头公牛犊。1997年3月,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陈大元率先提出了克隆大熊猫的设想。1999年,陈大元领导的小组将大熊猫的体细胞植入去核后的兔卵细胞中,成功地培育出了大熊猫的早期胚胎,克隆大熊猫面临的两个关键问题中的一个已经解决。

浅谈克隆技术

浅谈克隆技术 克隆技术的概念及发展历史 克隆即英文“Clone”的音译,实意为无性繁殖系,即通过无性繁殖(如细胞有丝分裂)连续传代并形成的群体。克隆技术(Cloning)则是指由众多的基因或细胞群体中通过无性繁殖和选择获得目的基因或细胞的技术操作。克隆技术的意义在于:①用于良种繁育和特异品种保存。克隆技术能将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像果树嫁接那样繁殖下去。②大量繁殖濒危物种。克隆技术可以克服自然条件下交配成功率低的困难,使濒危物种大量繁衍。 在克隆技术的提出和发展方面,克隆一词于1903年被引入园艺学,以后逐渐应用于植物学、动物学和医学等方面。克隆选择学说是澳大利亚免疫学家F. M. 伯内特于1957年提出的, 该学说的核心观点是: (1) 带有各种受体的免疫活性细胞克隆早已存在, 抗原的作用只是选择并激活相应的克隆; (2)细胞受体和该细胞后代所分泌的产物(抗体)具有相同的特异性。 从遗传工程的研究角度来看, 在原核生物细胞中, 克隆外源DN A的技术比较简单, 而且在全世界范围内开展研究与应用的比较广泛; 在真核生物细胞中, 克隆外源DNA的技术尚处于初级阶段。目前克隆哺乳类动物已成功, 苏格兰科学家运用克隆技术培育出了世界上第一只称为“多利”的克隆绵羊。克隆羊“多利”的诞生表明,应用克隆技术,复制哺乳动物的最后技术障碍已被突破。“多利”的基因组合都是来自于单亲, 这是真正的无性繁殖。另外,克隆技术在医学领域有很广的应用前景。目前美国、瑞士等国已能利用克隆技术培植人体皮肤进行植皮技术。应用于生物医药领域, 利用转基因动物还可以生产贵重的药物。 动物克隆技术 业已证明, 低等生物和高等植物的细胞具有全能性, 但高等动物细胞有无全能性, 在克隆羊“Dolly”诞生之前, 一直是有争议的问题, 克隆羊的诞生不仅有力支持了高等动物细胞也有全能性的猜测, 而且为再生、修复、治疗因病理、生理、外伤等造成的组织器官缺损奠定了理论基础。也增加了用高度分化的体细胞克隆各种动物的信心。其次,使快速繁殖经济动物、拯救濒危动物成为:可能克隆动物技术一旦成熟, 上面提到的牛胚胎移植就不必依赖受精卵, 而直接用来源上可任意多的体细胞进行, 这样, 优良经济动物的推广就不会受到繁殖速度的影响, 濒危动物的繁殖也不再会受到种群数量的限制。同时, 克隆动物是解决动物不育或生育率低问题的良好途径。使高效培育动物新品种和治疗遗传性疾病成为可能:由于体细胞数量巨大和易于获得, 因此, 可通过基因工程, 细胞工程等技术将具有生产价值(包括经济性状、抗虫、抗病、抗逆等)的基因导入体细胞, 然后用克隆动物技术培育出人们期望的动物新品种。另外,克隆动物是良好的实验材料:由于克隆动物的遗传背景相同, 用它们获得的实验结果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因此, 是模拟疾病、基因治疗、作效应器(试验品)、器官移植等的良好材料。 但是,将克隆技术利用在动物身上也存在一些问题:1.克隆动物技术尚不成熟在现阶段, 克隆动物技术尚不成熟, 还处于探索阶段, 克隆动物成功与否有很大偶然性和随机性。目前Welmut 克隆“Dolly”的方法尚未得到重复, 更不能肯定Welmut 的克隆羊方法是否也适于其它动物和各种不同的组织器官的细胞。2.克隆动物的可应用性有待研究有性生殖是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选择下来的、有利于种族繁衍和生存的生殖方式, 用克隆动物技术繁殖生物, 有可能会给生物的生存带来意想不到的负面影响。同时, 这种繁殖方式会造成基因的丢失, 不利于遗传种质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3.克隆动物面临体细胞突变及其它遗传问题基因突变与DNA 复制次数紧密相关, 所以, 分裂次数越多的体细胞, 发生突变的可能性越大, 这是克隆动物材料来源方面不可避免的问题, 同时, 克隆动物没有遗传物质的交流和互补, 将加剧遗传病的发生。4.克隆动物面临细胞寿命问题:体细胞分裂代数(寿命) 是有限的, 克隆动

克隆技术的发展

“克隆”及“克隆技术”相关资料 克隆是英文"clone"或"cloning"的音译,而英文"clone"则起源于希腊文"Klone",原意是指幼苗或嫩枝,以无性繁殖或营养繁殖的方式培育植物,如扦插和嫁接。在大陆译为“无性繁殖”在台湾与港澳一般意译为复制或转殖或群殖。中文也有更加确切的词表达克隆,“无性繁殖”、“无性系化”以及“纯系化”。 克隆是指生物体通过体细胞进行的无性繁殖,以及由无性繁殖形成的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后代个体组成的种群。通常是利用生物技术由无性生殖产生与原个体有完全相同基因组织后代的过程。科学家把人工遗传操作动物繁殖的过程叫克隆,这门生物技术叫克隆技术,其本身的含义是无性繁殖,即由同一个祖先细胞分裂繁殖而形成的纯细胞系,该细胞系中每个细胞的基因彼此相同。 克隆也可以理解为复制、拷贝,就是从原型中产生出同样的复制品,它的外表及遗传基因与原型完全相同。时至今日,“克隆”的含义已不仅仅是“无性繁殖”,凡是来自同一个祖先,无性繁殖出的一群个体,也叫“克隆”。这种来自同一个祖先的无性繁殖的后代群体也叫“无性繁殖系”,简称无性系。简单讲就是一种人工诱导的无性繁殖方式。但克隆与无性繁殖是不同的。无性繁殖是指不经过雌雄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只由一个生物体产生后代的生殖方式,常见的有孢子生殖、出芽生殖和分裂生殖。由植物的根、茎、叶等经过压条或嫁接等方式产生新个体也叫无性繁殖。绵羊、猴子和牛等动物没有人工操作是不能进行无性繁殖的。 早期研究 同一克隆的所有成员的遗传构成是完全相同的,例外仅见于有突变发生时。自然界早已存在天然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克隆,例如:同卵双胞胎实际上就是一种克隆。然而,天然的哺乳动物克隆的发生率极低,成员数目太少(一般为两个),且缺乏目的性,所以很少能够被用来为人类造福,因此,人们开始探索用人工的方法来生产高等动物克隆。这样,克隆一词就开始被用作动词,指人工培育克隆动物这一动作。 目前,生产哺乳动物克隆的方法主要有胚胎分割和细胞核移植两种。克隆羊“多利”,以及其后各国科学家培育的各种克隆动物,采用的都是细胞核移植技术。所谓细胞核移植,是指将不同发育时期的胚胎或成体动物的细胞核,经显微手术和细胞融合方法移植到去核卵母细胞中,重新组成胚胎并使之发育成熟的过程。与胚胎分割技术不同,细胞核移植技术,特别是细胞核连续移植技术可以产生无限个遗传相同的个体。由于细胞核移植是产生克隆动物的有效方法,故人们往往把它称为动物克隆技术。 采用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动物的设想,最初由汉斯·施佩曼在1938年提出,他称之为“奇异的实验”,即从发育到后期的胚胎(成熟或未成熟的胚胎均可)中取出细胞核,将其移植到一个卵子中。这一设想是现在克隆动物的基本途径。 从1952年起,科学家们首先采用青蛙开展细胞核移植克隆实验,先后获得了蝌蚪和成体蛙。1963年,我国童第周教授领导的科研组,首先以金鱼等为材料,研究了鱼类胚胎细胞核移植技术,获得成功。1964年,英国科学家格登(J.Gurdon)将非洲爪蟾未受精的卵用紫外线照射,破坏其细胞核,然后从蝌蚪的体细胞——个上皮细胞中吸取细胞核,并将该核注入核被破坏的卵中,结果发现有1.5%这种移核卵分化发育成为正常的成蛙。格登的试验第一次证明了动物的体细胞核具有全面性。 哺乳动物胚胎细胞核移植研究的最初成果在1981年取得——卡尔·伊尔门泽和彼得·霍佩用鼠胚胎细胞培育出发育正常的小鼠。1984年,施特恩·维拉德森用取自羊的未成熟胚胎细胞克隆出一只活产羊,其他人后来利用牛、猪、山羊、兔和猕猴等各种动物对他采用的实验方法进行了重复实验。1989年,维拉德森获得连续移核二代的克隆牛。1994年,尼尔·菲尔斯特用发育到至少有120个细胞的晚期胚胎克隆牛。到1995年,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 第二章 克隆技术 第3节 动物的克隆教案 浙科版选修3.doc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 第二章 克隆技术 第3节 动物的克隆教案 浙科版选修3 幼龄动物组织用胰蛋白酶处理 ――――――――→细胞悬浮液―→原代培养―→传代培养。 2.细胞株与细胞系 (1)细胞系:原代培养细胞首次传代时就成为细胞系。分为有限细胞系和连续细胞系两类。 (2)细胞株:从原代培养物中或细胞系中获得的具有特殊性质的细胞称细胞株。也分为有限细胞株与连续细胞株。 3.克隆培养法 把一个细胞培养为一个新的细胞群体的技术叫克隆培养法。这样培养获得的细胞群叫纯系。

4.培养条件????? 无菌、无毒的环境营养需要:适宜的培养基、添加血清、激素胰岛素、 CO 2气体环境、调节pH 及滋养细胞等 条件 1.把动物组织块分散成单个细胞所用的胰蛋白酶能否换成胃蛋白酶? 【提示】 不能。因为胃蛋白酶的最适pH 呈酸性,环境不适合。 2.为什么细胞系或细胞株中有些细胞可无限传代?这些细胞为癌细胞吗? 【提示】 这些细胞往往有异倍体核型,使其能够无限传代。能够无限传代的细胞有的仍保留接触抑制现象,一般不是癌细胞。 ?????? ????B 淋巴细胞能产生抗体骨髓瘤细胞能无限增殖――――――→用灭活的病毒诱导细胞融合并筛选 多种杂种细胞――→细胞培养筛选 能产生专一抗体的且可无限增殖的细胞群。 2.单克隆抗体的获得? ???? 体外培养:从细胞培养液中提取抗体体内培养:从动物腹水中提取抗体 3.应用 在疾病诊断、治疗与预防方面与常规抗体相比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特点。单抗可作为特异探针,研究相应抗原蛋白的结构、细胞学分布及其功能。 3.单克隆抗体生产中两次筛选的目的有何不同? 【提示】 第一次筛选为了选出杂交瘤细胞,第二次筛选是从杂交瘤细胞中选出能产生单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1.过程

高中生物第2章第3节动物的克隆教案浙科版选修3

第三节动物的克隆 1. 幼龄动物组织用胰蛋白酶处理 ――――――――→细胞悬浮液―→原代培养―→传代培养。 2.细胞株与细胞系 (1)细胞系:原代培养细胞首次传代时就成为细胞系。分为有限细胞系和连续细胞系两类。 (2)细胞株:从原代培养物中或细胞系中获得的具有特殊性质的细胞称细胞株。也分为有限细胞株与连续细胞株。 3.克隆培养法 把一个细胞培养为一个新的细胞群体的技术叫克隆培养法。这样培养获得的细胞群叫纯系。 4.培养 条件 ?? ? ??无菌、无毒的环境 营养需要:适宜的培养基、添加血清、激素胰岛素、 CO2气体环境、调节pH及滋养细胞等 条件 1.把动物组织块分散成单个细胞所用的胰蛋白酶能否换成胃蛋白酶? 【提示】不能。因为胃蛋白酶的最适pH呈酸性,环境不适合。 2.为什么细胞系或细胞株中有些细胞可无限传代?这些细胞为癌细胞吗? 【提示】这些细胞往往有异倍体核型,使其能够无限传代。能够无限传代的细胞有的仍保留接触抑制现象,一般不是癌细胞。

?????? ????B 淋巴细胞能产生抗体骨髓瘤细胞能无限增殖――――――→用灭活的病毒诱导细胞融合并筛选 多种杂种细胞――→细胞培养筛选 能产生专一抗体的且可无限增殖的细胞群。 2.单克隆抗体的获得????? 体外培养:从细胞培养液中提取抗体体内培养:从动物腹水中提取抗体 3.应用 在疾病诊断、治疗与预防方面与常规抗体相比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特点。单抗可作为特异探针,研究相应抗原蛋白的结构、细胞学分布及其功能。 3.单克隆抗体生产中两次筛选的目的有何不同? 【提示】 第一次筛选为了选出杂交瘤细胞,第二次筛选是从杂交瘤细胞中选出能产生单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1.过程 2.动物克隆成功证明了 (1)高度分化细胞经一定技术处理,也可回复到类似受精卵时期的功能。 (2)在胚胎和个体发育中,细胞质具有调控细胞核(包括异源细胞核)发育的作用。 3.克隆的意义 (1)为遗传病的治疗、优良品种的培育等提供了重要途径。 (2)对物种的进化、濒危动物的保存及对转基因动物的扩群有重要意义。 (3)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 (4)缩短育种年限,提高生产效率。 1.细胞株是具有特殊性质(如病毒敏感性、生化特性)的细胞系。(√) 2.有限细胞系易于克隆。(×) 【提示】 有限细胞系不易克隆。相反,无限细胞系易于克隆。 3.动物细胞杂交可利用物理、化学方法进行介导。(√) 4.制备单克隆抗体时使用的免疫细胞为T 淋巴细胞。(×) 【提示】 应为B 淋巴细胞。

克隆动物研究进展

克隆动物研究进展 任代江生命科学学院 650092 摘要:动物克隆是20世纪以来普遍关注的问题,随着克隆技术的发展和成熟各种克隆动物相继问世,而随之带来的许多社会、经济、伦理、技术专利等问题也引起人们不少的争论,加之有关克隆动物的法制和给社会带来的问题都有待于解决,总之克隆技术对科学及人类的贡献是不容质疑的,但这也是一把双刃剑,所以在克隆技术不断完善的同时要处理好克隆动物和社会、经济、伦理和技术专利的问题。展望未来,动物克隆技术也要进一步完善,比如克隆动物的免疫能力及寿命和许多先天疾病都有待于解决,还有动物克隆的规范化及转基因克隆对生物的基因污染,克隆动物的规范化管理等都是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就克隆动物的技术进展和相关问题做一定分析。 关键词:动物克隆克隆技术发展去核细胞融合重构胚细胞 1997年2月Wilmut等[1]川利用绵羊的乳腺细胞做为供核细胞进行核移植试验,获得世界上首例体细胞克隆绵羊一多莉(Dolly),标志着人类对哺乳动物的核移植的研究技术的一大进步,开创了动物克隆史新的一页。该技术在农业、生物学和医药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2]。近年来克隆技术发展迅速,多种哺乳动物相继克隆成功,但也存在着克隆效率太低、克隆动物表型正常而实质异常等问题。克隆狂人和某些科学家坚持克隆人,这引起了一些社会学家的强烈反对。克隆技术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前景令人鼓舞,但“克隆人”可能带来的伦理等问题令人担优。在近年来克隆技术研究的基础上,对克隆的概念、研究历史以及克隆的方法、过程进行了缘述,展望了克隆的意义及克隆动物的应用前景,分析了目前克隆技术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关健。 1.克隆的概念 Clone音译为“克隆”,世界卫生组织解释克隆意义为遗传上同一的机体或细胞系(cellhne)的无性生殖。现在学术界把DNA分子/基因片段/单克隆抗体的复制也认为是克隆。“clone,’一词来源于植物学的“插枝即活”,在英文中的意思是指通过无性形式由单个细胞产生的、和亲代非常相像的单个动物后代。动物克隆(animal cloning)是指由一个动物细胞经无性繁殖(asexual reproduction)或孤雌生殖而产生的多个后代。哺乳动物克隆(mammailian clonjing)是指哺乳动物已经分化的成体细胞核或胚胎细胞核在卵母细胞胞质环境中能够重演正常精子

浅谈克隆技术论文

浅谈克隆技术 摘要:1997年2月22日,英国罗斯林研究所的科学家维尔穆特等人宣布用体细胞克隆绵羊获得成功,在世界上引起巨大震动。一时间,克隆绵羊“多利”成为动物界最耀眼的“明星”,其“咩咩”的叫声迅速响遍全球。克隆技术的诞生无不令人拍案叫绝。 *克隆与克隆技术的概念 克隆是英文Clone一词的单译,意为无性繁殖系,即通过无性繁殖(如细胞丝分裂)可连续传代并形成的群体,常用于细胞水平的描述。克隆技术(Cloning)则指由众多的基因或细胞群体中通过无性繁殖和选择获得目的基因或细胞的技术操作。如基因克隆是指某种目的基因的分离过程,通常是将生物材料的遗传物质如DNA以酶切成片断,插入到载体中,通过无性繁殖(细菌或细胞的倍增)使其扩增,然后再以某种探针选择钓、取目的基因。 一、克隆 “克隆”在生物学领域有3个不同层次的含义: 1.在分子水平,克隆一般指DNA克隆(也叫分子克隆)。含义是将某一特定DNA片断通过重组DNA技术插入到一个载体(如质粒和病毒等)中,然后在宿主细胞中进行自我复制所得到的大量完全相同的该DNA片断的“群体”。 2.在细胞水平,克隆实质由一个单一的共同祖先细胞分裂所形成的一个细胞群体。其中每个细胞的基因都相同。比如,使一个细胞在体外的培养液中分裂若干代所形成的一个遗传背景完全相同的细胞集体即为一个细胞克隆。又如,在脊椎动物体内,当有外源物(如细菌或病毒)侵入时,会通过免疫反应产生特异的识别抗体。产生某一特定抗体的所有浆细胞都是由一个B细胞分裂而成,这样的一个浆细胞群体也是一个细胞克隆。细胞克隆是一种低级的生殖方式-无性繁殖,即不经过两性结合,子代和亲代具有相同的遗传性。生物进化的层次越低,越有可能采取这种繁殖方式。 3.在个体水平,克隆是指基因型完全相同的两个或更多的个体组成的一个群体。比如,两个同卵双胞胎即为一个克隆!因为他(她)们来自同一个卵细胞,所以遗传背景完全一样。按此定义,“多利”并不能说成是一个克隆!因为“多利”只是孤单的一个。只有当那些英国胚胎学家能将两个以上完全相同的细胞核移植到两个以上完全相同的去核卵细胞中,得到两个以上遗传背景完全相同的“多利”时才能用克隆这个词来描述。所以在那篇发表于1997年2月出版在《Nature》杂志上的轰动性论文中,作者并没有把“多利”说成是一个克隆。 二、克隆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