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克隆技术的发展和现状(文献综述)
克隆动物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前景

克隆动物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前景克隆技术是指通过复制一个个体的基因,制造与原个体完全相同的新个体的一种生物技术。
自1996年诞生第一个克隆动物——多利羊以来,克隆技术经历了显著的发展。
在医学、畜牧业等方面,它都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讨论:第一,克隆动物技术的发展历程;第二,克隆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现状;第三,克隆技术的未来前景和挑战。
一、克隆动物技术的发展历程克隆技术起源于1950年代,当时的科学家在小卵子细胞中加入克隆细胞,形成了早期的克隆实验。
1962年,英国的John Gurdon利用青蛙卵细胞克隆了一只青蛙。
2003年,由韩国科学家克隆的照片更是引起了全球的关注。
此后,逐渐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克隆科学家,如伊恩·威尔穆特和谢伊·坎贝尔等,他们在克隆技术的推进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二、克隆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现状(1)医学领域的应用克隆技术对医学领域的应用是多种多样的。
首先,通过克隆细胞制造出有特定功能的细胞,如心脏细胞、神经细胞等,在治疗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方面,将会起到更具有针对性的作用。
其次,通过克隆技术可培育出某些特定细胞的大量瘤体,或者通过之前特定的生物技术,将其转变为能够帮助人类治愈某些疾病的药物。
此外,克隆技术在医学学科研究中也将非常重要,比如说制造出处于特定疾病范围内的试验动物,从而为科学研究提供一定的条件。
(2)畜牧业领域的应用作为生物技术的又一个重要应用领域,克隆动物技术在畜牧业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在逐渐增生的人口和生物资源日趋枯竭的今天,克隆技术制造出的病毒性疾病抗体独立繁殖动物将会是培养畜牧业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纯种父母动物的克隆,可更有利于提高优良品种血系、加速优良品种培育和稳定优良品种基因。
其次,在畜牧业领域,克隆技术更能满足人们利用特定动物进行繁殖、家禽、鱼类等生产活动的需求,促进了畜牧业的大规模生物繁殖、农业生产的科学化。
动物克隆技术论文(范文大全)

动物克隆技术论文(范文大全)第一篇:动物克隆技术论文动物克隆技术【摘要】:本文主要针对动物克隆和植物克隆技术的产生以及发展来阐述克隆所带来的利与弊,并从生物技术的发展和社会道德、人性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展开论述。
克隆人出现的潜在可能性,深入人类的本质,了解人类的本性。
【关键词】:克隆、发展现状、伦理道德、利与弊一、概述(一)、来源和定义1963 年J.B.S.Haldane在题为“人类种族在未来二万年的生物可能性”的演讲上采用“克隆(Clone)”的术语。
克隆(clone)从字面上来讲就是复制,但是在生物学里,并不是简单的复制,它是通过“无性繁殖”来达到生育后代的效果。
克隆在生物学上的定义是指一个细胞或个体以无性繁殖方式产生遗传物质完全相同的一群细胞或一群个体。
在动物繁殖学中,它是指不通过精子和卵子的受精过程而产生遗传物质完全相同新个体的一门胚胎生物技术。
(二)、分类根据核卵供体的来源不同可分为胚胎细胞克隆动物和体细胞克隆动物两种。
克隆技术(clone technology)在广义上分为“胚胎分割”和“细胞核移植”,在狭义上分为“胚胎细胞核移植”和“体细胞核移植”二、动物克隆的原理(一)、动物克隆的理论基础克隆技术得以实现的理论基础在于“细胞的全能性”。
细胞的全能性是指细胞包含个体的全套遗传信息,在特定环境因素的调节下,可回到受精卵一样的状态,从头开始发育成一个完整的生物个体,只有具备全能性的动物组织细胞,才可用于克隆动物。
(二)、动物克隆的基本过程1.动物克隆技术的核心是核移植。
(核移植技术:所谓核移植技术就是利用显微操作技术将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另一个细胞中,或者将两个细胞的细胞核(或细胞质)进行交换,从而可能创造无性杂交生物新品种的一项技术。
)2.核供体动物的选择与细胞核的获得。
3.核受体动物的选择与细胞核的移出。
4.供体核的移入及原核的取出。
5.胚泡的体外试管培养。
6.代母的选择与胚泡移入子宫。
克隆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克隆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概述:克隆技术是一种现代生物科技的重要领域。
通过复制和复制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生物体的完全遗传信息,克隆技术在医学、农业和基础研究领域展示出巨大的潜力。
本文将探讨克隆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趋势。
第一部分:克隆技术的发展现状近年来,克隆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成为生物科学中的热点领域。
在动物领域,克隆技术为基因研究、种畜改良和药物研发提供了强大的工具。
在植物领域,克隆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繁殖和保护珍稀植物物种。
在微生物领域,克隆技术为疫苗和抗生素的研发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然而,克隆技术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限制。
首先,克隆成功率仍然相对较低,特别是在哺乳动物中。
尽管科学家们已经成功克隆了一些动物,如羊、马和猫,但成功率仍然较低。
其次,克隆过程中存在伦理和道德问题。
例如,克隆人类引发的伦理争议仍然存在着很大的争议。
第二部分:克隆技术的未来趋势尽管目前克隆技术还存在一些挑战,但它在未来仍然有巨大的潜力。
以下是克隆技术未来发展的几个趋势:1. 提高克隆成功率:科学家们将继续研究和改进克隆技术,以提高克隆动物的成功率。
通过更好地理解克隆过程和控制环境条件,预计克隆成功率将显著提高。
2. 应用于基因编辑:克隆技术可以与CRISPR基因编辑技术相结合,用于修改和编辑生物体的遗传信息。
这将为基因疾病的治疗和基因改良提供新的可能性。
3. 农业领域的应用:克隆技术可以用于对食品作物的改良和增产。
通过克隆高产和抗病的植物,可以显著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数量。
4. 医学领域的应用:克隆技术可以用于生产定制的器官和组织,以满足患者的特殊需求。
此外,克隆技术还可以用于治疗某些疾病,如癌症和神经退行性疾病。
5. 生态保护:克隆技术可以用于保护濒危物种和恢复生态系统。
通过克隆珍稀植物和动物,可以避免物种灭绝,并在适当的环境中重建受威胁的生物群落。
结论:克隆技术的发展现状表明它在医学、农业和基础研究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克隆技术在动物繁育中的应用现状

克隆技术在动物繁育中的应用现状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克隆技术也逐渐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克隆技术,指的是通过人工手段复制生物体的遗传信息,从而产生出具有完全相同基因的新个体。
在动物繁育方面,克隆技术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本文将就克隆技术在动物繁育中的应用现状做出一些简要介绍。
一、克隆技术的分类克隆技术可以分为两种,即发育克隆和胚胎克隆。
发育克隆也叫分裂克隆,是指在生殖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把一个细胞分裂成多个完全相同的细胞,从而产生出完全相同的生物个体。
而胚胎克隆则是通过在体外培育受精卵,然后把细胞分离出来,最终产生出与受体个体完全相同的新个体。
二、克隆技术在动物繁育中的应用现状1、提高品种纯度在动物繁育方面,克隆技术最主要的应用之一是提高品种纯度。
比如,在畜牧业中,克隆技术可以通过复制优质品种的基因信息,从而产生更多的优质品种。
此外,通过克隆技术还可使适合草原生长的优质家畜品种在更准确的后代身上得以复制。
2、保护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克隆技术还可以帮助保护那些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从而降低生物物种灭绝的风险。
如果有了克隆技术,就可以在动物种群数量越来越少的时候,尽可能多地保存珍稀物种的遗传信息。
3、人工繁殖克隆技术还可以在繁殖上发挥出很大的作用。
譬如,在繁殖狗等宠物上,克隆技术可以使主人得到跟原先宠物一样的狗,从而用心的离开去做其他事情,从而降低对宠物的思念之情。
三、克隆技术的优缺点1、克隆技术的优点克隆技术的优点之一就是创造出了跟原先物种完全相同的生物个体,从而避免了不必要的遗传基因差异给品种带来的倒霉,提高了品种的纯度。
此外,克隆技术还可以帮助科学家研究生物的生长和发育规律,促进生物科学研究的深入。
2、克隆技术的缺点尽管克隆技术在动物繁殖方面有许多好处,但也不可忽视其缺点。
克隆技术会给物种带来降低多样性的风险,这样就有可能使物种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大大降低。
此外,克隆技术也需要高昂的费用进行繁殖,成本较高。
克隆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利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克隆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利用现状及发展趋势引言:克隆技术作为生物科技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正在农业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通过克隆技术,科学家们可以精确地复制植物和动物,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本文将对克隆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利用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一、克隆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利用现状1. 克隆动物的繁育在农业生产中,通过克隆技术繁育动物已经取得一定的成功。
在繁育高品质牲畜方面,克隆技术可以确保品种的纯正性和一致性,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例如,由克隆技术而诞生的多利羊,具有更好的肉质和繁殖能力,成为农民们在养殖业中的首选品种。
此外,克隆技术还可以用于保护濒危物种,通过克隆繁育可以保存珍稀动物种群,提高其生存率。
2. 克隆植物的繁殖在农业植物繁殖方面,克隆技术也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通过克隆技术可以实现对植物的无性繁殖,即从植物的一部分组织中培养出新的植株。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大幅度提高育种效率,还可以保持植物种群的基因纯度。
目前,克隆技术已经成功应用于葡萄、苹果、草莓等农业作物的繁殖中,为农民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3. 基因编辑与改良克隆技术的另一个重要应用是基因编辑与改良。
通过克隆技术,科学家们可以针对植物和动物基因进行精确的编辑,使其具备更优良的性状。
例如,通过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科学家们已经成功实现了植物的抗病、耐旱等性状的改良。
这些基因改良的作物不仅能够提高抗生性,还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对环境和人类健康更加友好。
二、克隆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发展趋势1. 提高克隆效率和成功率目前,克隆技术在农业领域仍面临一些挑战,如克隆效率低、成功率不高等问题。
因此,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是提高克隆技术的效率和成功率。
科学家们正在研究新的克隆方法和技术,以提高繁殖过程中的存活率和成活率,进一步推动克隆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2. 扩大克隆物种范围目前,克隆技术主要应用于牲畜和农作物的繁育。
未来,克隆技术有望扩大其适用范围,涉及更多的农业品种。
克隆动物养殖技术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展望

克隆动物养殖技术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展望克隆动物养殖技术自从首次成功应用于动物克隆诞生的“多利羊”以来,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和许多重要的突破。
近年来,克隆技术的发展日益迅猛,成为生物科学中备受关注的热点领域之一。
本文将深入分析克隆动物养殖技术的现状,并展望其未来发展趋势。
首先,我们来看克隆动物养殖技术的现状。
克隆技术是一种通过细胞核转移或胚胎分裂等方法,使得新生个体与原个体的基因完全一致的技术。
通过这种技术,科学家们成功地克隆了多种动物,包括羊、猪、猫、狗等。
克隆动物养殖技术的成功应用使得在畜牧业、医学研究和基因工程等领域都具有巨大的潜力。
在畜牧业方面,克隆技术可用于提高畜禽的遗传品质,加速育种进程,增加畜禽的生产效益。
例如,通过克隆技术可以复制高产奶牛,提高乳制品的生产量,同时减少繁殖时间和成本。
在医学研究领域,克隆动物可以作为疾病模型进行研究,探索基因在疾病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
此外,在基因工程领域,克隆技术也为研究人员提供了更多的研究材料和手段,有助于加速新药的研发和生产。
然而,克隆动物养殖技术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争议。
首先,克隆动物的健康问题是人们最关心的事项之一。
相对于自然繁殖,克隆动物的健康状况可能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包括发育异常、免疫功能缺陷等。
此外,克隆动物养殖技术的高昂成本也限制了其在大规模商业应用中的推广。
目前,克隆动物的成本仍然较高,远超过传统的繁殖方式,限制了其在畜牧业中的普及。
然而,尽管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克隆动物养殖技术仍然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成本的降低,克隆动物养殖技术将逐渐普及。
随着克隆技术的不断突破与完善,未来可以预见,其成本将会逐渐降低,从而实现在畜牧业中的大规模商业应用。
这将极大地推动畜牧业的发展,提高生产效益。
其次,克隆技术在医学研究和基因工程领域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克隆动物可以作为疾病模型进行研究,加深对基因在疾病发生和发展中的理解。
克隆动物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克隆动物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克隆技术是指通过细胞核移植将一个成熟细胞核移植到空卵子细胞中,并利用生物学和生物化学技术重构细胞核,以产生和原始细胞拥有相同的基因组的新个体。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克隆技术也在逐渐发展,并得到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探讨克隆动物技术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一、克隆动物技术的发展历程20世纪50年代,生物学家们就开始研究细胞核移植技术,当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小鼠和兔子等实验性动物上。
1997年,苏格兰罗斯林研究所的伊恩·威尔穆特博士成功地用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出了一只名为多莉的绵羊,这标志着克隆技术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也成为了人类历史上的一件重大事件。
二、克隆动物技术的发展现状目前,克隆技术已经应用于家畜繁殖、卫生医学、生殖医学等领域。
在家畜繁殖方面,克隆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牛、羊、猪等农业动物的选种繁殖中,这使得这些动物的繁殖周期大大缩短,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卫生医学领域,克隆技术已经被用于生产动物模型,以便更好地研究人类疾病,加速新药的研发和商业应用。
克隆技术也被用于制造某些激素、细胞因子等药物。
在生殖医学领域,克隆技术也被运用于人类体细胞核转移。
目前,人类体细胞核转移技术已经被大量的研究机构和医疗机构用于研究解决不孕不育问题。
三、克隆动物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发展,克隆技术的发展也将会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首先,克隆技术将会继续在农业生产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尤其是在畜牧业的中牛、猪、羊等重要家畜选育方面,克隆技术将会成为主流技术。
其次,由于克隆技术能够应用于人类体细胞核移植,这将会成为一种治疗不孕症的新方法。
未来,克隆技术将会逐渐融入到人类繁殖领域,成为协助人类繁殖的新技术。
第三,随着基因编辑和修复技术的快速发展,未来克隆技术将与基因编辑和修复技术结合,成为人类定制化生殖领域中的重要技术手段。
总之,克隆动物技术在过去的多年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有很多的领域还需要克隆技术的支持。
克隆技术发展现状和未来前景

克隆技术发展现状和未来前景克隆技术是指通过人为手段复制出与原始个体基因相同的生物体的技术。
自从1996年苏格兰爱丁堡罗斯林研究所成功克隆出多莉(Dolly)绵羊以来,克隆技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本文将探讨克隆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前景。
克隆技术的发展现状克隆技术的发展经历了许多里程碑式的突破。
自从克隆羊多莉的成功之后,科学家们成功地用克隆技术复制出了许多其他动物,包括猴子、猪、马等。
这些成功的克隆实验证明了克隆技术的可行性,并促进了进一步的研究和发展。
在医学领域,克隆技术也有着巨大的潜力。
克隆技术可以用于疾病模型的研究和药物测试。
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和克隆技术,科学家们可以复制出患有特定疾病的动物模型,以便于研究疾病的发生机制和开发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此外,克隆技术还被应用于濒危动物的保护和繁育。
由于一些物种的数量急剧减少,野外繁育和保护已经无法满足需求。
通过克隆技术,科学家们能够复制出物种的个体,促进种群的恢复和保护。
克隆技术的未来前景克隆技术在农业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克隆技术可以用于提高农作物的生产力和抗病性。
通过复制优良的品种,农民能够获得更好的收成和更高的经济效益。
此外,利用克隆技术还可以更好地保护有机农作物免受病虫害的侵袭,减少对农药的依赖。
在医学领域,克隆技术有望实现个体化医疗。
利用克隆技术,科学家们可以复制出患者自己的组织和器官,从而避免供体匹配的困难和排斥反应的风险。
这将大大提高器官移植的成功率,并为许多需要器官替换的病患带来希望。
与此同时,克隆技术还有着重大的伦理和道德问题。
克隆技术的应用涉及到是否复制人类以及人类生育的问题,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
这些争议主要集中在克隆人的道德和法律问题上。
虽然当前大多数国家禁止人类的克隆,但是一些科学家认为随着技术的进步,克隆人或许有可能实现。
克隆技术的发展也面临许多挑战和限制。
当前的克隆技术仍然存在着复制效率低、胚胎损伤率高、成活率低等问题,导致成功率较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克隆技术的发展和现状
——动物遗传工程文献综述
动物克隆技术的发展和现状
摘要:本文简要概述了克隆的概念,全面综述了国内外动物克隆技术及其原理、研究进展和现状,并根据当前克隆技术理论和实践,对该技术的应用和价值进行综述和讨论。
关键词:动物克隆;核移植;体细胞克隆
动物克隆技术,又称动物核移植或无性繁殖技术。
它是通过特殊的人工手段,对动物特定发育阶段的核供体(如胚胎分裂球或体细胞核)及其相关的核受体(如去核的原核胚或成熟的卵母细胞),不经有性繁殖,进行体外重构,并通过胚胎移植,从而达到扩大同基因型动物种群的目的。
动物克隆技术在畜牧业生产、医药生产和疾病治疗、生物学基础理论研究以及野生濒危动物的拯救和保护等诸多领域发挥着巨大作用。
1 动物克隆技术的发展
1.1 国外克隆技术的发展:
早在1938年,Spemann就通过蝾螈胚胎分割实验证明了自己的核移植设想。
1952年,Briggs和King将青蛙卵进行核移植,获得重组胚并发育形成小蝌蚪,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两栖类、鱼类也相继克隆成功[1]。
1996年,Hoppes克隆小鼠成功标志首例哺乳动物克隆成功[2]。
随后,他采用显微去核和病毒介导相继获得克隆羊、克隆兔、克隆猪[3,4]。
1996年,美国克隆猴获得成功,这是人类首次灵长类克隆成功,并引发克隆人与伦理争论[5]。
1997年,克隆绵阳“多莉”的诞生,标志体细胞克隆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1998年,Wilmut等利用核移植和转基因技术,成功地获得了转基因克隆绵阳。
1999年,华裔科学家赖良学等通过基因敲除和体细胞克隆技术相结合,成功获得“基因敲除”克隆猪。
2002年,华裔科学家杨向中宣布成功获得具有两种人类凝血因子的“双基因”克隆猪。
1.2 国内克隆技术的发展
我国的动物克隆技术相对发展比较晚,但几年发展速度较快并且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肯定和认可。
无论是在同种动物的胚胎细胞克隆、同种动物的体细胞克隆还是异种动物的克隆方面都有很大进步。
同种动物胚胎细胞克隆:1972年,童第周利用核移植技术首次获得了克隆黑斑鲤鱼。
1990年,张涌等由同一个胚胎经过多代克隆之后,分别移植于几个羊受体内获得了45只克隆羊。
1993年,王斌和范必勤等通过胚胎细胞核移植得到了3只克隆兔。
1995年,邹贤刚和杜森进行了山羊继代研究,得到了4只克隆羊。
1997年,陆长富和卢光秀等供货的了6只核移植仔鼠。
1998年,杜森等用羊胎儿成纤维细胞获得2头克隆山羊。
同种动物体细胞克隆:2002年10月16日中午,中国第一头利用玻璃化冷冻技术培育出的体细胞克隆牛在山东省梁山县诞生;2005年,我国第一头体细胞克隆猪诞生。
2013年,一胎8头体细胞克隆小猪在南京农业大学诞生,这是江苏省首例利用徒手克隆核移植技术生产的克隆猪;2013年,世界首例体细胞克隆山羊“元元”在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诞生,这一重大科技事件的发生,标志着我国在世界克隆技术领域占据领先地位。
异种动物克隆:1999年,陈大元等研究发现去核兔卵母细胞可以去核兔卵母细胞可以支持成年大熊猫体细胞重编程,2001年,谭世俭等进行了水牛和黄牛胚胎细胞核移植获得种间核移植囊胚,2004年杨彩侠使大大熊猫-兔的异种重构胚在家猫子宫内着床成功[6]。
以上为克隆动物的发展历程,近几年国内外克隆技术也有很大突破。
2003年5月28日,世界上第一例真正的自体克隆动物一——不用代孕母亲母体自身繁育自己的体细胞克隆体的克隆动物诞生,这匹健康克隆马的出世,是世界上首例哺乳动物生下自己的克隆体。
在克隆人方面,2003年8月,中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采用克隆技术培育出含人、兔DNA混合物胚胎。
2003年9月,美国克隆技术专家扎沃斯宣布他已克隆出了含人、DNA 的混合胚胎。
人与动物DNA混合胚胎的培育成功,为克服人类细胞染色体在克隆的“核移植”过程中常会出现的破坏和紊乱现象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据提前出版的美国《连线》杂志披露,美国先进细胞技术公司的兰扎等人在不久前成功克隆了含16个细胞的人类早期胚胎,可以植入子宫繁殖后代。
2012年,卫恒习,李秋艳等人首次利用不同发育阶段克隆胚胎混合一直的方法确定了最佳的供受体同期性选择方法[7]。
由此看来,克隆技术日渐成熟,并且必将会得到广泛的应用。
2 动物克隆的理论技术
近几年,动物克隆技术的核心是核移植,所谓核移植是指将胚胎或体细胞的细胞核用显微外科手术的方法移入去和的卵母细胞中,构建重组胚,通过体内或体外培养、胚胎移植,产生与工体细胞基因型想通后的的技术过程。
根据核供体的来源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
2.1 胚胎细胞核移植
胚胎细胞核移植是指用显微首发将耽搁胚胎细胞导入去除染色质的成熟卵母细胞,电融合后发育成胚胎,将该重组胚胎移植给受体,妊娠产仔。
理论上,一个胚胎有多少个细胞,就可以克隆出多少个动物。
2.2 胚胎干细胞核移植
胚胎干细胞是早起胚胎或原始生长细胞经离体抑制分化筛选出的在发育上类似于早期胚胎的内细胞团,具有分化潜能和整倍体核型。
利用胚胎干细胞核移植克隆动物,即一直胚胎细胞分化,细胞数倍增,使每个细胞具有发育成个体的能力。
将这种细胞利用核移植技术导入去除染色质的成熟卵母细胞内,电融合后发育成胚胎,移植给受体,妊娠产仔,得到克隆动物。
2.3 胎儿成纤维细胞核移植
从早期胎儿分离出单个成纤维细胞,导入去除染色质的成熟卵母细胞内,电融合后发育成胚胎,移植给受体,得到克隆动物。
这比胚胎干细胞克隆动物更进一步,因为成纤维细胞是分化了的细胞,它发育成新的个体,是动物体细胞全能型理论的突破。
3 动物克隆技术的应用
3.1 改善畜产品品质和提高动物生长速度
在动物杂种优势利用方面,哺乳动物的克隆技术费时少,选育的种畜性状稳定,并且可以提高动物的生长速度。
通过克隆胚胎的方法能大量繁殖畜群中特别优秀的个体,而且易于优良性状的保存。
同时,克隆是从细胞开始的,这将使不同地区之间的物种交流很便利。
因此通过克隆,可以迅速对优良畜禽的基因进行整合,培养出优良的畜种。
3.2构建生物反应器(即转基因动物)生产药物
乳腺生物反应器的应用十分广泛。
它基于转基因技术平台,使外源基因导入动物基因组中并定位表达与动物乳腺,利用动物乳腺天然、高效合成并分泌蛋白的能力,在动物的乳汁中生产一些具有重要价值的药物。
3.3用克隆动物做器官移植的供体
器官移植,特别是异种器官移植,最大障碍时排异反应,它是人体内预存的天然抗体及补体街道的抗异种血管内皮细胞的排异反应。
克隆技术可以改变动物器官组织相容性基因属性,从而降低人类免疫系统的危害,甚至可以直接生产处人类心脏、皮肤、造血干细胞等,供临床使用。
动物克隆技术的日渐成熟以及与转基因技术的结合,必将会给人类带来很大的益处。
目前的技术还不太完善,克隆出的部分个体表现出生理或免疫缺陷,即使是正常发育的“多利”,也被发现有早衰迹象。
由于克隆技术的巨大效益,人类必将会进行更深的研究,使克隆技术日臻完善,我们也必将听到克隆技术给人类带来的福音。
参考文献:
[l]. Bondioli K.R.M.E, Westhusin C ,R. Looney production of identical of spring by nuclear transfer.Theriogenology.1990,33,165-74 [2]. Gordon J.W.,Scangos G.A.,Plotkin D.J.,et al.Genetic transformation of mouse embryo by micro injection of purified DNA.Proc Nail
Acad Sci USA ,1980;77;7380—7384
[3]. Wilmut l.A.E., Schieke J.McWhiretal.Campbell H.S. Viable offspringderiver from fetal and adult mammalian cell.
Nature ,1997;385;810-813
[4]. Prather R.S.F., Barnes F.L.,Sims M.M Nueleartran plantaion in the ebovine embryo:assessment of donor nuclei and recipient cyte.
Biol.Reprod. 1987;37;859-866
[5]. Rogina B.,Reenan R.A.,Nilsen S.P.,et al.Extended life span conferred by cotran sprortergeneemulation sindrosophila.
Science,2000;290(5499);2137
[6]. 杨彩侠. 猕猴重构胚和大熊猫异种克隆研究[ D ].北京: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2004.
[7]. 卫恒习,李秋艳等. 胚胎移植方法和受体母猪因素对克隆猪生产效率的影响. [J]. 中国农业科学. 2012,45,(15);3147—3153
[8]. 刘长青,陆涛峰等. 转基因克隆技术的应用及生物反应器的建立.[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9]. 戴建军等. 小型猪克隆胚的构建及胚胎移植研究.[J]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201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