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控制房屋顶层墙体温度裂缝问题分析研究
浅论砖混结构顶层墙体温度裂缝的防治

浅论砖混结构顶层墙体温度裂缝的防治[摘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是减少和防止温度裂缝产生的关键[关键词]墙体温度裂缝防治砖混结构的顶层墙体与框架结构的烟道井常出现温度裂缝。
这些裂缝一般不危及结构的安全性能,但对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有所降低,有的影响用户的正常使用,有的并不影响用户的正常使用,但裂缝的发生与存在总有技术方面的原因,应尽量避免。
特别是出现在商品住宅楼上,往往成为住房质量投诉热点之一。
这些裂缝事后修复也比较困难,容易再生。
因此,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是减少和防止裂缝产生的关键。
1常见裂缝形式和发生部位1.1八字裂缝:一般发生在顶层两端纵墙上。
1.2水平裂缝:一般发生在檐口下和现浇屋面板圈梁与墙体交接处,顶层两端纵横墙均易出现。
框架结构的管道井也经常出现。
2出现裂缝的原因分析一般材料均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房屋结构也会因周围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引起热胀冷缩变形。
由温度应力引起的构件伸缩值,可由公式计算:ΔL=(τ1-τ2)×a×L式中τ1-τ2--温差;a--材料线膨胀系数(钢筋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a=10×10-6/℃,普通砖砌体的线膨胀系数a=5×10-6/℃);L--构件长度。
由此可见,在相同温差下,钢筋混凝土构件的伸缩值比砖体大一倍左右,而实际由于屋盖白天直接暴晒在太阳下,昼夜的温差要比墙砌体大,所以受环境的影响,屋盖部分的变形要比墙体大得多。
在屋盖与墙体交接处,屋盖伸长对墙体产生水平推力,墙体受此推力而产生剪应力。
当砌体间的强度不足以抵抗这个由温度引起的房屋变形产生的应力时,在其薄弱处即会被拉裂,产生裂缝,剪应力的分布大体是中间为最小,两端最大。
因此,裂缝多发生在顶层墙体两端2~3个开间。
当墙砌体本身刚度较大且与屋盖连接牢固时,墙体内的剪应力常在墙体两端2~3个开间的门窗洞处因截面突变而造成应力集中时,则形成洞口处的八字形裂缝。
当剪应力在屋盖与墙体交接处得到集中时,则形成墙体的水平裂缝,在这种情况下,纵墙的门窗洞口处一般不会再出现八字形裂缝。
住宅顶层墙体裂缝防治研究

住宅顶层墙体裂缝的防治研究【摘要】本文对住宅顶层墙体裂缝产生原因进行了系统分析,总结出一些产生裂缝的原因以及减少裂缝的经验,提出了控制顶层墙体裂缝防治措施。
【关键词】住宅顶层;墙体裂缝;成因;防治随着人们对居住环境和建筑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对减少建筑物顶层保温墙体裂缝的要求越来越高,建筑物的裂缝已成为住户评判建筑物安全的一个非常直观敏感性的问题和首要的质量要求。
本文重点对住宅顶层墙体裂缝进行了深入分析,总结出一些产生裂缝的原因以及减少裂缝的经验,提出了控制裂缝的技术措施。
1.住宅顶层墙体裂缝的成因分析裂缝从类型上可分为温度裂缝和干缩裂缝,住宅顶层墙体裂缝的产生可归结为以下几方面:1.1住宅顶层保温体系面层存在设计缺陷1.1.1外墙内保温构造设计存在的缺陷内保温是将保温体系置于外墙内侧从而使内、外墙体分处于两个温度场,建筑物结构受热应力的影响而始终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使结构寿命缩短。
在相同气候条件下做内保温不仅比做外保温、甚至比不做保温时,外墙与内部结构墙体的温差更大,受外界各种作用力的影响更直接,外墙更易遭受温差应力的破坏。
1.1.2外墙外保温构造设计存在的不足从有利于结构稳定性方面来说,外保温具有明显的优势,在可选择的情况下应首选外保温。
但由于外保温体系被置于外墙外侧,直接承受来自自然界的各种因素影响,因此对外墙外保温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就太阳辐射及环境温度变化对其影响来说,置于保温层之上的抗裂防护层只有3~20mm,且保温材料具有较大的热阻,因此在得热量相同的情况下,外保温抗裂防护层温度变化速度比无保温情况下主体外墙温度变化速度提高8~30倍。
因此,抗裂防护层的柔韧性和耐候性对外保温体系的抗裂性能起着关键的作用。
1.1.3内外保温混合做法的缺陷该类做法往往是由于在施工中为了方便操作,外保温施工操作方便的部位做外保温,外保温施工操作不方便的部位做内保温,结果造成整个建筑外墙内外保温混合使用。
外保温做法使建筑物的结构墙体主要受室内温度的影响,温度变化相对较小,因而墙体处于相对稳定的温度场内,产生的温差变形应力也相对较小;内保温做法使建筑物的结构墙体主要受室外环境温度的影响,室外温度波动较大,因而墙体处于相对不稳定的温度场内,产生的温差变形应力相对较大。
楼屋面裂缝的分析和防治措施过程

楼屋面裂缝的分析和防治措施过程楼屋面裂缝是指住宅或建筑物屋面出现的裂缝,这种情况对于住户来说是十分危险的,因为这些裂缝容易导致屋顶漏水,甚至会导致建筑物的倒塌。
因此,及早发现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我们将会通过一些案例来了解楼屋面裂缝的分析和防治措施过程。
一、楼屋面裂缝的分析1. 形成原因楼屋面裂缝的形成原因有很多,最常见的是温度变化引起的屋面收缩或膨胀,以及建筑物本身的结构问题导致的屋面扭曲。
此外,建筑物基础的变形、土壤沉降以及建筑物的震动也可能导致屋顶裂缝的形成。
2. 裂口的大小和位置屋顶裂口的大小和位置会对建筑物的安全性和耐久性产生影响。
因此,分析裂口的大小和位置对于制定防治措施也十分重要。
一般来说,裂口的大小和位置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小型裂缝、中型裂缝和大型裂缝。
小型裂缝的大小通常不超过1毫米,而大型裂缝的大小可以达到10毫米甚至更大。
另外,裂口的位置通常可以分为靠近角落或靠近中心位置的两种。
3. 单侧还是双侧裂缝楼屋面裂缝可能是单侧或双侧的。
单侧裂缝是指只有屋顶的一侧出现裂缝,这种情况通常是由于建筑物结构问题或者基础变形所引起的。
双侧裂缝则是指在屋顶的两侧出现裂缝,这种情况通常是由于屋面承重不均或者屋面收缩或膨胀引起的。
二、楼屋面裂缝的防治措施1. 深入分析裂口首先,深入分析裂口的大小和位置对于制定防治措施非常重要。
如果只是一些小型的裂缝,可以采用一些简单的保养措施,如涂抹屋面防水漆,修补屋面瓦片等。
如果是大型的裂缝,需要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和修补,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因此,在制定防治措施之前,深入分析裂口是必不可少的。
2. 防水屋面如果屋顶出现了裂缝,最常见的问题是建筑物漏水。
为了防止屋面漏水,需要采取相关的防水措施,例如使用防水涂料、防水卷材等。
这些防水措施可以有效地保护屋面不被雨水浸透。
3. 加固建筑结构楼屋面裂缝的形成可能是由于建筑物结构问题导致的,因此加固建筑结构是防治楼屋面裂缝的重要措施之一。
楼屋面裂缝的分析和防治措施

楼屋面裂缝的分析和防治措施楼屋面裂缝是指出现在建筑物的屋顶或顶板上的裂缝。
这样的情况在高楼大厦和住宅区都很常见。
楼屋面裂缝的出现可能会引起建筑物结构的变形和破坏,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很大的威胁。
因此,需要对楼屋面裂缝采取详细的分析和防治措施,保障建筑的质量和安全。
一、楼屋面裂缝的成因1.建筑材料和施工质量的影响建筑材料的质量和施工质量都是导致楼屋面裂缝的重要因素。
建筑材料选择不当、质量差、施工不规范等都会导致建筑材料中存在各种缺陷和隐患,进而对建筑的结构造成不良影响。
2.环境因素的影响环境因素的影响也可能是导致楼屋面裂缝的重要原因。
例如,当建筑物处于高温、湿度大、气压低等环境中,会引起建筑物的不规则膨胀,从而导致屋面的裂缝。
3.荷载承受的影响荷载承受的影响也是引起楼屋面裂缝的原因之一。
例如,当建筑物受到过度的荷载压力时,会导致较大的压力变形,从而产生裂缝。
二、楼屋面裂缝的防治措施1.筑设专用屋面防水材料正确的屋面防水措施是避免屋面裂缝的关键。
在建筑物屋面上筑设一层防水材料,以减轻建筑物的受损程度。
通常,采用天然芝麻石、玻璃钢等材料作为屋面防水建材。
2.加强材料建设质量管理通过加强建设质量管理体系,严格按照国家的材料规范和工程码要求,选择优质材料和专业施工队伍,过程中全程监督,以确保建筑物的稳定和安全。
3.加强养护和检查定期养护和检查建筑物的屋顶结构,做好强化检测和评估。
及时发现并消除屋面裂缝。
三、结语建筑物的质量和安全是社会发展和民众幸福的基础和保障。
因此,必须加强对楼屋面裂缝的分析和防治措施,尽可能减少因屋面裂缝而造成的损失。
加强建筑材料和工程质量管理,及时发现和消除屋面裂缝,是保障建筑物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手段。
这也为民众提供了更为安全、美好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住宅顶层墙体裂缝的防治研究

住宅顶层墙体裂缝的防治研究
本文对住宅顶层墙体裂缝产生原因进行了系统分析,总结出一些产生裂缝的原因以及减少裂缝的经验,提出了控制顶层墙体裂缝防治措施。
关键词】住宅顶层墙体裂缝成因防治
随着人们对居住环境和建筑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对减少建筑物顶层保温墙体裂缝的要求越来越高,建筑物的裂缝已成为住户评判建筑物安全的一个非常直观敏感性的问题和首要的质量要求。
本文重点对住宅顶层墙体裂缝进行了深入分析,总结出一些产生裂缝的原因以及减少裂缝的经验,提出了控制裂缝的技术措施。
一、住宅顶层墙体裂缝的成因分析
裂缝从类型上可分为温度裂缝和干缩裂缝,住宅顶层墙体裂缝的产生可归结为以下几方面:
1.住宅顶层保温体系面层存在设计缺陷
(1)外墙内保温构造设计存在的缺陷。
内保温是将保温体系置于外墙内侧。
砖混结构顶层墙体温度裂缝的控制

砖混结构顶层墙体温度裂缝的控制
控制砖混结构顶层墙体温度裂缝是建筑工程中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
砖混结构墙体温度裂缝不仅影响本墙体的稳定性,而且会影响附近墙体的稳定性。
影响砖混结构顶层墙体温度裂缝的主要原因是砖材温度变化导致的,温度变化会导致砖材收缩或变形。
此外,温度变化还会引起混凝土中水分和水体移动,进而引起混凝土表面开裂。
因此,控制砖混结构顶层墙体温度裂缝的关键就是控制温度变化。
首先,要解决的是控制墙体内部的温度变化,这就要求在墙体本身设置合理的空气通风体系,以达到温度分布均匀的目的,从而减少内部温度变化。
其次,要着重防止建筑物周围的温度变化,可以采用遮阳措施,如正确的外层涂料、遮阳篷等,从而在一定范围内减轻外部温度的影响,其次,要注重砖材的使用ダ。
砖材使用要求合理,不能使用过厚的砖材,同时也不能使用过轻的砖材,合理的砖材的厚度和砌砖技巧可以有效减少温度裂缝的产生。
此外,还要控制墙体涂料的合理使用,若必要可以涂上保温涂料,以防止温度变化。
总之,控制砖混结构顶层墙体温度裂缝的关键在于控制砖材、混凝土以及外部温度变化对墙体的影响,只有结合各项措施来有效控制内部墙体温度变化,才能有效防止温度裂缝的发生,保证建筑物的安全。
住宅楼墙体温度裂缝的原因分析和控制方法

住宅楼墙体温度裂缝的原因分析和控制方法砌体温度裂缝的类型、特点和形成规律:砌体结构温度裂缝通常有以下特点和规律:即具有顶层重、下层清;两端重、中间清;向阳重、背阴清;现浇重、预制清;且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等规律。
砌体结构温度裂缝因出现的部位不同,其形状也有较大的差异,在顶层山墙或伸缩缝墙体,多数呈水平裂缝,少数呈斜向裂缝,且多发生在圈梁下部;在纵墙上多在门窗洞口处,形成斜向或水平裂缝。
二、形成机理和原因分析:砌体结构在有约束的条件下,由于外界温度变化,楼盖与砌体互相约束,造成相互间温度变形不协调,导致砌体产生温度应力,当此温度应力超过砌体的抗拉强度或抗剪强度极限值时,砌体将产生温度裂缝,通常砌体结构的温度裂缝与下列因素有关:1、砌体结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超出了现行规范的规定,导致局部温度应力超限;2、砌体结构钢筋砼楼盖的保温隔热未达到现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导致屋盖出现较大的温度差;3、楼盖与砌体相互的约束较大,造成砌体出现较大的附加温度应力;4、两种线膨胀系数差异较大的承重结构体系(砖砌体为510-6,砼为1010-6)之间,未留能适应温度变形差的缝隙;5、墙体内外或上下之间出现过大温度差,导致温度应力或温度变形超限。
三、对砌体温度裂缝加以控制的必要性:虽然此裂缝不会影响砌体结构安全,但近几年已成为用户投诉的焦点,为减少用户的不满和投诉,施工单位应对此加以控制。
四、砌体温度裂缝的控制方法:1、顶层端部两开间内外纵墙及横墙处设置抗裂柱(即构造柱);2、顶层端部开间外墙门窗洞两侧设置18㎝37㎝(外墙厚度)的抗裂柱;3、顶层圈梁下2米范围墙体内,每隔50㎝在墙体灰缝中设置通长加强拉接钢筋;4、顶层端部两开间窗台下,设置1837㎝(外墙厚度)的钢筋砼梁,其两端与两侧抗裂柱相结;5、顶层砌体砂浆标号应提高一个等级。
注:顶层端部包括砌体变形缝两侧。
砖混结构住宅温度裂缝分析及预防措施nw

砖混结构住宅温度裂缝分析及预防措施nw2.4屋面板下面的外墙水平裂缝和外墙阳角的包角裂缝这种裂缝出现在屋顶板底部,顶层QL底部墙体,门过梁上部墙体,裂缝有对贯通墙厚。
当升温时,屋面板对顶层QL及墙体产生推力,降温时,屋面板对墙体产生拉力,墙体抗拉强度不能抵抗水平剪力而导致墙体开裂。
3温度裂缝的预防措施3.1设计预防在对房屋的设计上应该进行严格控制,所有的工作都是根据设计来开展的。
因此在设计时为了防止砖混结构的住宅出现温度裂缝应该在房屋顶端墙体内适当增加构造柱。
这样可以提高砖砌体的抗剪强度,使砌体在进一步满足抗震要求的前提下,更有效的减少温度裂缝的产生。
屋面保温层或屋面刚性面层及砂浆找平屋应设置分隔缝。
分隔缝的间距不宜大于6m,其缝宽不小于30mm。
这样可避免屋面面层的温度变形顶推女儿墙。
在顶层钢筋混凝土屋面板与墙体圈梁的接触面设置水平滑动层,滑动层可采用油毡夹滑石粉,在建筑两端的2~3个房间设置,样不至于过多削减屋盖的整体刚度,又能避免墙体对顶层屋盖温度变形的约束。
保温隔热层应从檐口泛水根部作为起止点,屋檐檐口板抹保温隔热砂浆。
当采用现浇混凝土挑檐的长度大于12m时,宜设置分隔缝,分隔缝的宽度不应小于20mm,缝内用弹性油膏嵌缝。
顶层墙体内设置钢筋网片与构造柱连接。
代写论文顶层及女儿墙砂浆强度不低于M5,对于完全暴露于室外的女儿墙砌筑砂浆等级不低于M7.5,首选和易性好的混合砂浆,不宜用水泥砂浆。
3.2施工材料的选择在所出现的墙体裂缝中,大多数裂缝的出现都是因为建筑材料受热胀冷缩的作用而引起的,那么要预防这种原因导致的危害就应该选择好建筑施工的材料,首先在材料的选购上应该选择名牌厂家的产品,质量上才能有保障,这些材料必须有一定的伸缩性。
另外在建筑材料的保存上,应该将其存放至阴凉干燥的地方,防止太阳曝晒和雨淋,损坏建筑材料的质量。
3.3施工工艺的控制 3.3.1工艺的选择在顶层墙体的建筑中应当适当的加入钢筋网片增强墙体的抗裂能力,在华中地区最好的选择是每8皮砖之间加入Ф6或者Ф4的钢筋网片,在不同的地区所需要加入的钢筋网片的数量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如何控制房屋顶层墙体温度裂缝问题分析研究
目前,我国城镇大部分住房是砖混结构,而砖混结构房屋的裂缝比较普遍,是一种质量通病,由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最为常见,本文主要就砖混结构房屋顶层墙体温度裂缝的原因及其控制方法,本文是个人的见解,可供参考借鉴。
标签砖混结构顶层墙体;温度裂缝;原因;防治方法
前言
大部分砖混住宅顶层砌体,或多或少都存在着裂缝。
这种主要由温度引起的裂缝对结构的耐久性、整体性会有很大影响,同时裂缝引起的墙面渗水还会影响建筑的美观和居民的正常使用。
因此应引起各方的重视。
房屋温度裂缝主要产生于房屋顶层端部的两个开间,比较严重的次顶层上也会产生一定的裂缝。
从墙体上看,纵墙体因长度较长,裂缝要比横墙的多;墙上所开洞口的面积越大,墙体产生的裂缝也越严重;从结构体形来看,主体长度越长,顶层墙体的开裂也越严重;结构主动体的刚度越小,顶层墙体开裂也越大。
在顶层端部开间的裂缝主要成八字,如果屋面采用预制多孔板时,在圈梁顶、预制板下往往会产生水平裂缝,而如果是现浇屋面,则在圈梁与砌体之间产生水平裂缝。
在门窗洞口四角也会产生一些斜缝和垂直裂缝。
情况严重的,甚至在混凝土构造成柱顶部,也会产生水平裂缝和斜裂缝。
1 温度裂缝原因分析
砖混凝土结构住宅屋面主要采用现浇混凝土楼板,由于建筑户型及屋面结构体形的需要,如大开间户型、斜屋顶等其它原因,现浇混凝土屋顶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但同时屋顶产生裂缝的情况也越来越普遍,主体结构温度裂缝的主要原因是混凝土和砖砌体这两种材料的线膨胀系数不同。
混凝土的膨胀系数为a=1×10-5,砖砌体线膨胀系数a=0.5×10-5,前者比后者大一倍。
温度变化时,在温度应力作用下,二者变形不一致,导致墙体产生裂缝,而屋面工程施工不规范又加强了裂缝的产生。
屋面保温是指防止室内热量通过屋面散发出去所采取的措施。
导热系数越小,则通过一定厚度保温层的热量越小。
影响保温材料导热系数的原因有两个,即容量和含水率。
1.1 保温材料容重大。
容重越大,导热系数也越大,保温隔热效果也越差。
在采用炉渣作保温材料时,往往由于粒径偏小,致使用保温层容重加大;采用珍珠作保温材料时,往往由于粒径偏小,致使保温容重加大;采用珍珠作保温材料时,采用机械搅拌,使材料颗粒受到破坏,变成了粉末状,有效气孔减少,总体积变小,用料量增大,容重也就加大了。
1.2 含水率大。
含水率越大,导热系数也越大。
实践证明,材料的含水率每增加1%,导热系数就要增大5%左右,保温效果就要降低。
在施工中保温层含水率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保温材料因堆放、管理不善,受潮、雨淋。
比如,水
泥珍珠岩在施工中用水量大,来不及干燥就要覆盖找平层。
二是由于施工不规范,保温层功能不良,导致钢筋混凝土屋面板与砖砌体温差加大,从而加大变形,引起了墙体裂缝的开展。
1.3 保温层厚度不够,在整体保温、隔热层铺设时没有设标尺,没有准确的虚实比,也有个别施工企业偷工减料,人为造成保温层厚度不够的现象。
采用苯板保温时,苯板厚度及容重未达到要求,至使在施工时苯板易受破损,或保温厚度未达到设计要求。
保温层厚度不够,加大了层面板热胀冷缩,导致混凝土屋面板与砖砌体变形不一致,引起顶层墙体温差裂缝。
1.4 屋面保护层漏做或脱落,形成了黑色屋面。
使屋面对太阳辐射光反射率降低,吸收率增大。
在夏季,屋面在太阳光长时间的照射下获得了大量的热量,其温度可达50~60℃,屋面与墙体温差可差20 ℃,这也是导致墙体开裂的原因之一。
2 温度裂缝的控制和预防
2.1 严把保温材料的材质关,特别是粒径及导热系数。
如炉渣粒径控制在5~40 mm,严格用标准筛筛分;膨胀珍珠岩的粒径宜大于0.15 mm,小于0.15 mm 的含量不应大于8%,堆积密度小于120 kg/mˇk。
2.2 水泥与膨胀珍珠岩用人工拌合,如采用机械拌合,严禁使用滚筒式混凝土搅拌机。
必要时用强制式搅拌机,拌合时先将水泥和松散材料拌合。
采用苯板保温时,控制苯板容重及厚度,苯板铺设方法,注意保护苯板保温层。
保温材料应采用防雨、防潮等措施。
铺设松散材料,保温层的基层应平整、干燥和干净,严格管理。
2.3 控制保温层及找坡层的含水率,同时在屋面加设排气措施。
具体的办法是:将内径d=100 mm 的普通塑料管沿层脊间隔 6 m 左右插入保温层中间,使塑料管缺口与找平层纵横分析缝相通(端头对称打四个缺口)。
2.4 用绿豆砂作保护层时,应将清洁的绿豆砂预热至100 ℃左右,随刮涂热玛碲脂随铺热绿豆砂。
绿豆砂应铺撒均匀,并加以滚压使其与玛碲脂粘结牢固,没粘牢的绿豆砂应清除。
选用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时,要选用带保护层的防水卷材。
以上所述是由于施工不规范或施工单位偷工减料造成屋面保温效果差,从而导致混凝土屋面板与砖砌体温度变形不一致,致使顶层墙体开裂。
如果施工单位严格按照防治措施去做,那么砖混结构房屋顶层墙体开裂、渗漏现象是可以得到控制的。
2.5 由于现代生活习惯的改变,大厅、大开间住宅越来越被居民所接受,这也给住宅设计时,控制温度裂缝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为能够承担温度应力的墙体,其有效面积越来越小(对大开间住宅显得尤为明显),因此加密设置混凝土构造柱以及加大混凝土构造柱的截面,就不失为一种可行的防止顶层温度裂缝的有效方法。
在设计中,一般将建筑顶层端部二开间构造柱加强,即把截面加大为350毫米×250毫米,内配4Ф14,Ф6@100(每一纵墙加强3根柱),虽数幢建筑的总长度均超过规定设缝要求,但经过数年的使用,并未出现常有的墙体裂缝。
当然并不排除还有其它措施在起作用,但决定性的应该是由加大的构造柱承担了温度变形所产生的应力,从而防止了裂缝的产生。
2.6 在设计中,尽可能缩短建筑物的设缝长度,顶层墙体材料的选择也不能按常规设计(如顶层墙体一般采用MU7.5砖砌体和M5混合砂浆砌筑)。
实际设计时,笔者认为在端部应采用MU10砖砌体和M10混合砂浆砌筑,以提高砌体的抗剪、抗拉强度。
对于结构长度较长,顶层墙体开洞较大等其它不利因素较多时,还可在墙体内每高500毫米设置Фb4@60×60的钢筋网片。
2.7 在屋顶隔热层设计中,应适当加大隔热层厚度,选择隔热性能好的隔热材料,对于标准较高的住宅,还可采用双层隔热。
对于外挑钢筋混凝土檐沟应缩小设缝距离,尽可能使檐沟梁成为内藏式檐沟梁。
2.8 屋面现浇混凝土的施工应尽量避开严寒和高温季节,并应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防止砖混结构圈梁和构造柱混凝土强度等级普遍偏低的通病。
调查表明,建筑完工后,不住人与住人的住宅相比,不住人建筑更加容易产生裂缝。
因此施工完成后,如不是马上交付使用的话,最好在顶层每一户型内开一扇窗子通风,以减小温度裂缝的产生。
2.9 加强房屋的整体刚度,防止因房屋不均匀沉降引起结构内部拉应力剪应力产生,从而降低结构抵抗温度应力的能力。
3 结语
建筑物的砌体裂缝对结构影响是多方面的。
在使用功能方面,它将影响建筑物的安全、美观和使用要求,如:引起建筑物透风、渗漏雨水。
对建筑结构本身,裂缝使砌体的整体性受到破坏,降低结构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近几年,顶层住户与开发商的经济纠纷及因此进行质量上访的情况时有发生。
以上就施工不规范造成的墙体裂缝原因加以分析,并提出预控措施,虽然砖混结构房屋顶层墙体出现温度裂缝的现象比较普遍,但实践证明,如果采取了全面合理的控制措施,这一质量通病是可以预防的。
参考文献
[1] 王赫.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2] 王振东.钢筋混凝土及砌体结构[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