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课时 统计整理与复习(2)
第26课时 统计整理与复习(1)

第26课时统计整理与复习(1)教学内容:苏教版六下P101~103“整理与反思”“练习与实践”第1~4题。
教学目标:1.学生进一步掌握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一般方法,能用统计表和统计图表示数据,并能根据实际问题和数据的特点恰当地选择统计图或统计表,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进一步了解平均数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2.学生体会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活动过程,感受统计表和不同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体验收集数据的意义,增强数据分析意识。
3.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知识、过程、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发展学习统计的兴趣,培养从数据的角度观察生活、分析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描述并分析数据。
教学难点: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教学过程:一、回顾引入提问:小学阶段我们主要学习了统计的哪些内容?引导学生回忆所学统计知识,教师选择板书学生回答的内容。
谈话:今天我们要统计内容进行整理与复习。
通过复习,使同学们能系统掌握所学的统计知识,增强数据描述和分析等应用能力。
二、知识梳理1.出示问题:(1)在统计时,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有哪些?(2)统计活动中,描述和分析的数据的方法有哪些?(3)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4)你能举例说说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的方法吗?让学生围绕上面问题在小组里讨论、交流。
2.组织交流,汇报上诉问题。
三、应用练习1.做“练习与实践”第1题。
学生读题后,提问:这三道题各可以怎样收集数据?追问:你能再举出几个通过调查收集数据的例子呢? 2.做“练习与实践”第2题。
学生自由读题后,提问:你能说说六年级男生仰卧起坐成绩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分段的人数吗?让学生根据六年级三班测试成绩记录单,整理数据并填写统计表。
集体交流,让学生说说整理的方法,以及成绩状况分析。
3.做“练习与实践”第3题。
出示折线统计图,学生理解图意,说说图中知道的数据。
提问:你能回答书上的三个问题吗?先独立思考,再把想法与同桌交流。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27课时 统计整理与复习(2)

第27课时统计整理与复习(2)教学内容:苏教版六下P103~105“练习与实践”第5~8题。
教学目标:1.学生加深认识统计表和不同的统计图在描述数据方面的特点及作用,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含义、作用及计算方法,能简单分析统计图表呈现的信息。
2.学生在根据统计图的数据分析问题、作出判断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推断能力,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3.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进一步养成用数据分析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能根据统计图表呈现的信息分析问题。
教学难点:对统计图表的数据进行描述和分析。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谈话:同学们,我们上节课整理与复习了统计的相关知识,这节课我们要继续复习这部分内容,重点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和分析生活中更多的实际问题。
二、回顾交流提问:回忆一下,我们学过了哪些统计图?你能说说什么情况下用哪个统计图比较合适呢?先独立思考,再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
全班汇报交流。
三、应用练习1.做“练习与实践”第5题。
出示第5题,学生了解要求和数据。
提问:可以怎样比较男、女生的汉字录入速度?先小组说说你的想法。
集体交流,说说为什么要比较平均数,明确男女生人数不同,可以分别计算出男、女生汉字录入速度的平均数,再进行比较。
学生独立计算比较。
全班反馈,并说说这里的平均数分别表示男生小组和女生小组的什么。
2.做“练习与实践”第6题。
(1)出示条形统计图,学生在书上标出图中每个直条所表示的人数。
指名学生汇报各直条所表示的人数。
提问:一年级学生中有几颗锯齿的人数最多?你从哪里看出来的?(2)提问:你能计算出两个年级中没有锯齿的人数各占百分之几吗?学生独立计算。
集体交流,让学生说说思考的过程。
(3)提问:哪个年级学生的牙齿健康情况好一些?你是怎样比较的?(4)提问: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自由提问,集体评议。
3.做“练习与实践”第7题。
(1)出示统计图。
提问:从这幅统计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学生观察后交流指导哪些信息,包括每组的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
二年级数学《整理与复习》教案(精选8篇)

二年级数学《整理与复习》教案二年级数学《整理与复习》教案(精选8篇)作为一名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二年级数学《整理与复习》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年级数学《整理与复习》教案篇1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1页,“数的世界”第6~14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加、减、乘、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口算、笔算相应的小数加、减、乘、除法,会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能应用运算律和其他一些运算规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计算。
2、能应用学过的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具体情境合理求出积、商的近似数。
教学准备:教学光盘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这学期,我们学习了小数的哪些运算?今天继续到“数的世界”去看看。
板书课题。
二、复习加、减法计算1、完成第6题指名两人板演集体订正。
通过计算,你有什么发现?每组中的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指出: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小数点对齐;按整数加、减法的方法计算;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
小组内互相说说小数加、减法计算时有哪些地方要注意的?(板书:小数加、减法,把小数点对齐)2、完成第7题。
每一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能看出哪几题可以简便计算吗?要运用什么运算律或运算规律呢?独立完成计算,交流算法。
3、完成第8题。
从刘村到张村有几种走法?哪种走法最近?哪种走法最远?独立完成计算,交流算法。
三、复习小数乘、除法计算1、完成第9题左边三题。
指名板演,集体评价。
这几题先把小数看作什么数乘的?为什么积里小数部分的位数不一样呢?在计算小数乘法时要注意什么?指出:小数乘法,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2、完成第9题右边三题。
指名板演,集体评价。
这一组的三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呢?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怎样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怎样算的?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的关键是什么?商的小数点的位置是怎样确定的?指出:小数除法,除数有几位小数,被除数和除数的小数点同时向右移动几位;商的小数点和转化后的被除数小数点对齐3、完成第10题。
中考数学复习 第一篇 教材梳理 第九章 统计与概率 第27课时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课件

2.平均数 一般地,有 n 个数 x1,x2,x3,…,xn,我们把n1(x1+x2+x3 +…+xn)叫做这 n 个数的算术平均数,简称平均数,记做 x(读做 “x 拔”). 3.加权平均数 若 n 个数 x1,x2,…,xn 的权分别是 w1,w2,…,wn,则 x1ww1+1+xw2w2+2+……++wxnnwn叫做这 n 个数的加权平均数.
2021/12/8
第二十七页,共六十六页。
下列调查中,适宜采用全面调查的是( D ) A.调查全国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B.调查一片试验田里五种大麦的穗长情况 C.调查冷饮市场上冰激凌的质量情况 D.调查你所在班级每名同学所穿鞋子的尺码情况
2021/12/8
第二十八页,共六十六页。
考点二 平均数、众数、中位数的计算
A.7 元
B.6.8 元
C.7.5 元
D.8.6 元
8×6+10×7+3×8 【解析】由题意,得售价应定为每千克 8+10+3
≈6.8(元).故选 B.
2021/12/8
第三十一页,共六十六页。
考点三 方差、标准差的应用 跳远运动员李刚对训练效果进行测试,六次跳远的成绩(单
位:m)如下:7.6,7.8,7.7,7.8,8.0,7.9.这六次成绩的平均数为 7.8, 方差为610.如果李刚再跳两次,成绩分别为 7.7,7.9,则李刚这八次跳 远成绩的方差 变小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思路点拨】由再跳两次的成绩分别为 7.7,7.9 可知,这八次跳 远成绩的平均数为 7.8 保持不变,容易求出这八次跳远成绩的方差, 和 1 比较即可得出答案.
60 【自主解答】
2021/12/8
第三十二页,共六十六页。
方法总结: 方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方差越大,表明这 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大,即波动越大,数据越不稳定;反之,方 差越小,表明这组数据分布比较集中,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小, 即波动越小,数据越稳定.
(毕节专版)中考数学复习第8章统计与概率第27课时数据

毕节中考真题试做
毕节中考考点梳理
中考典题精讲精练
毕节中考考情及预测
毕节中考真题试做
毕节中考考点梳理
中考典题精讲精练
毕节中考考情及预测
毕节中考真题试做
毕节中考考点梳理
中考典题精讲精练
毕节中考考情及预测
毕节中考真题试做
毕节中考考点梳理
中考典题精讲精练
毕节中考考情及预测
毕节中考真题试做
毕节中考考点梳理
中考典题精讲精练
毕节中考考情及预测
毕节中考真题试做
毕节中考考点梳理
中考典题精讲精练
毕节中考考情及预测
毕节中考真题试做
毕节中考考点梳理
中考典题精讲精练
毕节中考考情及预测
毕节中考真题试做
毕节中考考点梳理
中考典题精讲精练
毕节中考考情及预测
毕节中考真题试做
毕节中考考点梳理
中考典题精讲精练
毕节中考考情及预测
毕节中考真题试做
毕节中考考点梳理
中考典题精讲精练
毕节中考考情及预测
毕节中考真题试做
毕节中考考点梳理
中考典题精讲精练
毕节中考考情及预测
毕节中考真题试做
毕节中考考点梳理
中考典题精讲精练
毕节中考考情及预测
毕节中考真题试做
毕节中考考点梳理
中考典题精讲精练
毕节中考考情及预测
毕节中考真题试做
毕节中考考点梳理
中考典题精讲精练
毕节中考考点梳理
中考典题精讲精练
毕节中考考情及预测
毕节中考真题试做
毕节中考考点梳理
中考典题精讲精练
毕节中考考情及预测
毕节中考真题试做
毕节专版中考数学复习第8章统计与概率第27课时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精讲课件

毕节申考考情及预测近五年中考考情年份题型题号总分2018折线统计图选择题63扇形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解答题23(1)(2)52017用样本估计总体选择题83条形统计图与扇形统计图填空题1952016频数与频率解答题24(1)(2)(5)8频数分布直方图解答题24(3)22015扇形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解答题23(1)(2)(3)6用样本估计总体解答题23(4)22014扇形统计图与频数分布直方图解答题24(1)62019年中考预测统计图为每年的必考内容,一般以解答題的形式呈现•预计2019年将继续考查统计图,也有可能考查用样本估计总体.请根据表格提供的信息,解答以下问题:(1)_________________ 本次决赛共有名学生参加;(2)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直接写出表中a= 小= (3)请补全下面相应的频数分布直方图;频数/人0864208642050 60 70 80 90 100 成绩/分解:(l)10 —0.2 = 50.故应填:50;(2)a = 50X0. 32 = 16,6= 144-50 = 0. 2& 故应填:16,0. 28;(3)补全的频数分布直方图如图;命题点3 统计图3. (2017・竽节中考)记录某足球队全年比赛结果(“胜,,“负”“平”)的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不完整)如图.根据图中信息,该足球队全年比赛胜了27 场.302010考点清单考点7调查方式 1.普查为某一特定目的而对所有考察对象进行的全面调查叫做普查.毕节中考考点棘理抽样调查与普養的区别2.抽样调查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进行调查,这种调查称为抽样调查.3.总体、个体和样本总体:所要考察对象的」^称为总体. 个体:组成总休的每一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休. 样木:从总体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毕节中考考情及预测『毕节中考真题试做I毕节中考考点梳理T中考典题精讲精练考点纟频数和频率4 .频数表示各组中数据出现的频繁程度,也称为频数. 5•频率=数魁;数・6.各组的频率之和为7.各统计图的功能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 占的百分比,但是不能清楚地表示 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以及事物的 变化情况.中考典题精讲精练考点3 统计图表的认识和分析频率公式应用扇形统计图 毕节中考考点梳理P方法点拨统计图表相关量的计算方法:计算调查的样本容量:综合观察统计图表,从中得到各组的频数,或得到某组的频数,或得到某组的频数及该组的频率(百分比),利用样本容量=各组频数某组的频数之和或样本容量=该组就戦壽比),计算即可.毕节中考考情及预测『毕节中考真题试做I毕节中考考点梳理T中考典题精讲精练(1)条形统计图:一般涉及补图,也就是求未知组的频数,方法如下:①未知组频数=样本总量一已知组频数之和;②未知组频数=样本容量X该组所占样本百分比.(2)扇形统计图:一般涉及补图,也就是求未知组的百分比或其所占圆心角的度数,方法如下:①未知组百分比=1—已知组百分比之和;②未知组百分比=琴x 100% ;③未知组在扇形统计图中圆心角的度数= 360。
中考数学复习教案第27课时 数据整理与概率统计

第五单元数据整理与概率统计第27课时概率初步概率初步的主要内容: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确定事件和随机事件,频率、等可能试验,等可能试验中事件的概率计算。
二、.近几年中考对本单元内容考查的分析近几年上海中考中概率统计的考查主要体现在:考点1:等可能事件的概率计算.(1)(上海08年)如从一副未曾启封的扑克牌中取出1张红桃,2张黑桃的牌共3张,洗匀后,从这3张牌中任取1张牌恰好是黑桃的概率是()A.1/2 B.1/3 C.2/3 D.1(2) 掷一枚均匀的硬币两次,两次正面朝上的概率是()A.1/4B.1/2C.3/4D.1(3) 掷一枚质地均匀的正方形骰子,骰子的六面上分别刻有1-6的点数,掷得面朝上的点数为奇数的概率为()A.1/6B.1/3C.1/4D.1/2考点2:概率初步的相关概念:(1)判断题:①“上海冬天最低气温低于-5℃”,这是必然事件。
()②“在去掉大小王的52张扑克牌中抽取13张牌,期中有4张红桃”,这是随机事件()③“电视打开时正在播放广告”,这是不可能事件。
()④“从由1,2,5组成的没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中任意抽取一个数,这个三位数能被4整除”,这是随机事件。
()⑤“任意两个负数的积为正数”,这是确定事件。
三、课时的划分:分1个课时:确定事件和随机事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事件的概率,概率计算例举。
四、分课时设计【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会运用枚举法探究等可能事件的概率。
难点是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概率问题的计算。
【教学过程】1.关于事件的确定:例1.下列事件中,不太可能发生的是()A.一场足球比赛的比分为20:0 B.云层又黑又低时会下雨C.在大城市上下班高峰时段车辆堵塞 D.新买的圆珠笔写的出字答案:A说明:对日常生活有所了解,能区分必然事件与不可能事件。
例2.某地气象局预报称:“明天本事降雨概率为30%”是指()A.明天该市30%的时间下雨 B.明天该市30%的地区下雨B.明天该市一定不下雨 D.明天该市下雨的可能性为30%答案:D说明:对于实际问题与概率问题的互相转化的理解。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统计第26课时统计整理与复习(1)

第 26 课时统计整理与复习(1)教课内容:苏教版六下 P101~103“整理与反思”“练习与实践”第1~4 题。
教课目标:1.学生进一步掌握采集、整理、描述和解析数据的一般方法,能用统计表和统计图表示数据,并能依据实质问题和数据的特色适合地选择统计图或统计表,对数据进行简单解析;进一步认识均匀数的特色和计算方法。
2.学生领悟采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活动过程,感觉统计表和不一样统计图的特色及作用,体查采集数据的意义,加强数据解析意识。
3.学生进一步领悟统计知识、过程、方法在解决实质问题中的应用,发展学习统计的兴趣,培育从数据的角度观察生活、解析问题的意识。
教课要点:描述并解析数据。
教课难点:依据详尽问题选择适合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教课过程:一、回顾引入发问:小学阶段我们主要学习了统计的哪些内容?指引学生回忆所学统计知识,教师选择板书学生回答的内容。
发言:今日我们要统计内容进行整理与复习。
经过复习,使同学们能系统掌握所学的统计知识,加强数据描述和解析等应用能力。
二、知识梳理1.出示问题:(1)在统计时,采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有哪些?(2)统计活动中,描述和解析的数据的方法有哪些?(3)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各有什么特色?( 4)你能举例谈谈求一组数据的均匀数的方法吗?让学生环绕上边问题在小组里谈论、交流。
2 .组织交流,报告上诉问题。
三、应用练习1.做“练习与实践”第 1 题。
学生读题后,发问:这三道题各可以如何采集数据?追问:你能再举出几个经过检查采集数据的例子呢? 2 .做“练习与实践”第 2 题。
学生自由读题后,发问:你能谈谈六年级男生仰卧起坐成绩优秀、优秀、及格和不及格分段的人数吗?让学生依据六年级三班测试成绩记录单,整理数据并填写统计表。
集体交流,让学生谈谈整理的方法,以及成绩情况解析。
3.做“练习与实践”第 3 题。
出示折线统计图,学生理解图意,谈谈图中知道的数据。
发问:你能回答书上的三个问题吗?先独立思虑,再把想法与同桌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7课时统计整理与复习(2)
教学内容:
苏教版六下P103~105“练习与实践”第5~8题。
教学目标:
1.学生加深认识统计表和不同的统计图在描述数据方面的特点及作用,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含义、作用及计算方法,能简单分析统计图表呈现的信息。
2.学生在根据统计图的数据分析问题、作出判断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推断能力,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3.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进一步养成用数据分析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
能根据统计图表呈现的信息分析问题。
教学难点:
对统计图表的数据进行描述和分析。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谈话:同学们,我们上节课整理与复习了统计的相关知识,这节课我们要继续复习这部分内容,重点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和分析生活中更多的实际问题。
二、回顾交流
提问:回忆一下,我们学过了哪些统计图?你能说说什么情况下用哪个统计图比较合适呢?先独立思考,再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
全班汇报交流。
三、应用练习
1.做“练习与实践”第5题。
出示第5题,学生了解要求和数据。
提问:可以怎样比较男、女生的汉字录入速度?先小组说说你的想法。
集体交流,说说为什么要比较平均数,明确男女生人数不同,可以分别计算出男、女生汉字录入速度的平均数,再进行比较。
学生独立计算比较。
全班反馈,并说说这里的平均数分别表示男生小组和女生小组的什么。
2.做“练习与实践”第6题。
(1)出示条形统计图,学生在书上标出图中每个直条所表示的人数。
指名学生汇报各直条所表示的人数。
提问:一年级学生中有几颗锯齿的人数最多?你从哪里看出来的?(2)提
问:你能计算出两个年级中没有锯齿的人数各占百分之几吗?学生独立计算。
集体交流,让学生说说思考的过程。
(3)提问:哪个年级学生的牙齿健康情况好一些?你是怎样比较的?(4)提问: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自由提问,集体评议。
3.做“练习与实践”第7题。
(1)出示统计图。
提问:从这幅统计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学生观察后交流指导哪些信息,包括每组的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
追问:各兴趣小组的女生人数你是知道的?
指出:各兴趣小组的女生人数可以直接从直条上数出,也可以用各小组总人数减去男生人数。
(2)让学生根据统计图独立填写统计表。
集体校对,呈现统计表数据,让有错误的学生改正。
提问:复式统计表中的“合计”和“总计”栏目你是怎样填写的?
(3)引导:从复式统计表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先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的观察结果。
指名学生说说自己获得的信息,集体评议。
提问:通过填表和分析,你觉得用复式统计表表示数据有什么优点? 4.做“练习与实践”第8题。
(1)出示第8题,让学生了解表中内容和数据。
引导:同学们在课前已经整理了自己6周岁以来每年测得的身高数据,谁愿意来汇报一下你每年测得的身高数据?
提问:把你整理的数据与表中和你相同的男生或女生的数据进行比较,看看有哪些不同?
(2)提问:要表示你6岁到现在的身高变化和我国小学生身高的变化,你认为用哪种统计图合适?请你把自己身高与全国小学生男生或女生平均身高在统计图中表示出来,画统计图时要注意全国平均身高和你自己身高的不同图例标记。
学生各自画图,教师巡视、指导。
展示部分学生的作品交流,集体评议。
(3)提问:从6周岁到现在,你一共长高了多少厘米?其中几岁到几岁长得最快?在小组里说一说。
学生观察统计图,在小组里交流。
提问:与全国小学生的平均身高比较,你怎样评价自己的身高变化情况?根据统计图和同桌说说。
提问:和全国小学生平均身高比,你对自己的身高变化有什么想法?指名学生用统计图说明自己的评价,集体评议。
四、全课总结
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哪些新的认识?有什么想与大家分享或交流的吗?
文档说明
(Word文档可以删除编辑)
专注于可以编辑的精品文档:小学试卷教案合同协议施工组织设计、期中、期末等测试中考、高考、数学语文英语试卷、高中复习题目、本文档目的是为了节省读者的工作时间,提高读者的工作效率,读者可以放心下载文档进行编辑使用.
由于文档太多,审核有可能疏忽,如果有错误或侵权,请联系本店马上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