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原文及解读演示教学
三十六计完整版.doc

第一计瞒天过海【原文】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
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太阳,太阴。
【注释】怠:松懈,太阳、太阴:此种提法最早见于《易经》。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范畴,代表矛盾对立的双方。
一般来说,刚、明、正、利、动、福、暑、实为阳,柔、暗、奇、害、静、祸、寒、虚为阴。
此计中的阳指公开、暴露,阴指机密、秘密。
太阳为阳的极端形式,非常公开之意。
太阴为阴的极端形式,非常机密之意。
【译文】自认为防备周到的,容易产生麻痹松懈的情绪;平常看惯了的,往往就不再怀疑。
秘密蕴藏在暴露的事物中,而不是与暴露的事物相排斥。
非常公开的经常蕴藏着非常机密的。
【讲解】此计名出自《永乐大典?薛仁贵征辽事略》。
唐太宗御驾亲证,统兵30万,向高丽进发。
乃至海边,只见波浪滔天,高丽远在千里之外的对岸。
30万大军如何渡过大海?此时的太宗对远征高丽产生后悔之心。
前部总管张士贵问计于薛仁贵。
薛仁贵说:“皇上担心的是大海阻隔,难征高丽。
我有一计,让皇上在不知不觉中渡过大海。
”数天后,张士贵与诸将领来见太宗,说当地有一个豪富老人愿为皇上远渡重洋提供军粮。
太宗非常高兴,立即传见老人。
随后,太宗跟着老人前往海边一间华美的房子去验收粮食。
只见房子的四壁挂着锦绣帷幕,桌上早已摆满了佳肴美酒。
太宗与老人觚觥交错,把过海之事忘得一干二净。
过了一会儿,四壁的帷幕被风吹得哗哗作响,桌子上的杯盏倾斜摇曳。
太宗不由心生疑惑,忙命人拉开帷幕,只见帷幕之外乃是一望无际的大海。
张士贵忙对太宗解释说:“陛下及30万大军正乘船渡海,前往高丽。
”原来太宗所在的华丽房子是由一条大船装饰而成的。
第二计围魏救赵【原文】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注释】共敌:指兵力集中的强敌。
敌阳:古代兵法把先兵攻敌、先发制人的战略叫“敌阳”。
敌阴:古代兵法把伺机进击、后发制人的战略叫“敌阴”。
【译文】与其攻打集中的正面之敌,不如先用计谋分散它的兵力,然后各个击破;与其主动出兵攻打敌人,不如迂回到敌人虚弱的后方,伺机歼灭敌人。
三十六计详解 PPT课件

江西省赣州一中黄运华制作
三十六计歌
金玉檀公策,借以擒劫贼, 鱼蛇海间笑,羊虎桃桑隔。
树暗走痴故,釜空苦远客, 屋梁有美尸,击魏连伐虢。
第一套 胜战计 第一计 瞒天过海
备周则意怠①;常见则不疑。 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②。 太 ③阳,太阴。
①备周则意怠:防备十分周密,往往容易让人斗志 松懈,削弱战力。
这是一段关于庞涓与孙膑的旧事,且说田忌与 孙膑率 兵进入魏赵交界之地时,田忌想直逼赵 国邯郸, 孙膑制 止说:解乱丝结绳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不可以握拳去打,排解争斗,不能参 与搏击,平息纠纷要抓住要害,乘虚取势,双方因受到制 约才能自然分开。现在魏国精兵倾国而出,若我直攻魏国。 那庞涓必回师解救,这样一来邯郸之围定会自解。 我们 再于中途伏击庞涓归路,其军 必败。田忌依计而行。果 然,魏军离开邯郸,归路中又陷伏击与齐战于桂陵,魏部 卒长途疲惫,溃不成军,庞涓勉强收拾残部, 退回大梁 齐师大胜,赵国之围遂解。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围魏救 赵”的故事。 又后十三年,齐魏之 军再度相交于战场, 庞涓复又陷于孙膑的伏击自知智穷兵败遂自刎。孙膑以此 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第二计 围魏救赵
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共敌不如分敌:共,集中的。分,分散, 使分散。句意:打集中的敌人,不如设法分 散它而后再打。
敌阳不如敌阴: 敌,动词,攻打。句意 为 先打击气势旺盛的敌人,不如后打击气 势旺盛的敌人。
古人按语说:治兵如治水:锐者避其锋, 如导 疏;弱者塞其虚,如筑堰。故当齐救赵时,孙子谓 田忌曰:“夫解杂乱纠纷者不控拳,救斗者,不搏 击,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史 记》卷六五《孙子吴起列传》)。 对敌作战,好比治水:敌人势头强大,就要躲过 冲击,如用疏导之法分流。对弱小的敌人,就抓住 时机消灭它,就象筑堤围堰,不让水流走。孙子的 比喻十分生动形象,想理顺乱丝和结绳,只能用手 指慢慢去解开,不能握紧拳头去捶打;排解搏斗纠 纷,只能动口劝说,不能动手参加。对敌人,应避 实就虚,攻其要害,使敌方受到挫折,受到牵制, 围困可以自解。
三十六计详解(教学课资)

第十三计 打草惊蛇
发现可疑的情况就要弄清实情,只有在侦察清楚以后才能行动;反复了解和分析敌方的情况,是发现阴谋的重要方法。
第十四计 借尸还魂
有作为的,不求助于人;无所作为的,求助于人。利用无所作为的并顺势控制它,不是我受别人的支配,而是我支配别人。
第十五计 调虎离山
等待自然条件对敌人不利时再去围困敌人,用人为的假象去诱惑敌人,向前进攻有危险,那就想把法让敌人反过来攻我。
第三十三计 反间计
在敌人给我方布置的疑阵中再反设一层疑阵。如果利用敌人内部的策应去争取胜利,那么我方就不会遭受损失。
第二十三计 远交近攻
地理位置受到限制,形势发展受到阻碍时,攻击近处之敌对己有利,攻击远处之敌对己有害。火焰是向上蹿的,泽水是向低处流的,万事万物的发展变化莫不如此。
第二十四计 假道伐虢
地处敌我两个大国之间的小国,当敌方胁迫他屈服的时候,我方要立即出兵援助,并借机把自己的势力渗透进去。对于处于困境的国家,只有空话而无实际援助,是不能取得信任的。
用极其类似的东西诱惑敌人,住它的首领,就可以瓦解它的整体力量。就好像龙离开了大海到陆地作战而面临绝境一样。
第四套 攻战计
第十九计 釜底抽薪
不直接面对敌人的锋芒,而是间接地瓦解敌人的气势,也就是说用以柔克刚的办法转弱为强。
第二十计 混水摸鱼
第二计 围魏救赵
攻打集中的正面之敌,先用计谋分散他的兵力,然后各个击破。与其主动出兵攻打敌人,不如迂回到敌人虚弱的后方,伺机歼灭敌人。
古人说:“治兵如治水。”面对来势凶猛的强敌,盲目出击,无异于以卵击石。不如避其锋芒,或攻击敌人的薄弱之处牵制它,或袭击敌人的要害部位威胁它,或饶到敌人的背后打击它。能如此,敌人就不得不放弃原来目标而反身解救自己的危难,“赵”就得救了。欲救赵,先需守赵,以攻为守,积极出击,寻敌要害牵制敌军,才是“围魏救赵”。
三十六计详解教学课件

《永乐大典——薛贵征辽事略》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御驾亲 征,领三十万大军以宁东土。一日,浩荡大军东进来到大海边上, 帝见眼前只是白浪排空,海茫无穷,即向众总管问及过海之计,四 下面面相觑。忽传一个近居海上的豪民请求见驾,并称三十万过海 军粮此家业已独备。帝大喜,便率百官随这豪民来到海边。只见万 户皆用一彩幕遮围,十分严密。豪民老人东向倒步引帝入室。室内 更是绣幔彩锦,茵褥铺地。百官进酒,宴饮甚乐。不久,风声四起, 波响如雷,杯盏倾侧,人身摇动,良久不止。太宗警惊,忙令近臣 揭开彩幕察看,不看则已,一看愕然。满目皆一片清清海水横无际 涯,哪里是什么在豪民家作客,大军竟然已航行在大海之上了! 原来这豪民是新招壮士薛仁贵扮成, 这“瞒天过海”计策就是他 策划的。“瞒天过海”用在兵法上,实属一种示假隐真的疑兵之计, 用来作战役伪装,以期达到出其不意的战斗成果。
第7页,共35页。
第二计 围魏救赵
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共敌不如分敌:共,集中的。分,分散,使
分散。句意:打集中的敌人,不如设法分散它 而后再打。
敌阳不如敌阴: 敌,动词,攻打。句意为
先打击气势旺盛的敌人,不如后打击气势旺盛的 敌人。
第8页,共35页。
古人按语说:治兵如治水:锐者避其锋, 如导疏; 弱者塞其虚,如筑堰。故当齐救赵时,孙子谓田忌曰: “夫解杂乱纠纷者不控拳,救斗者,不搏击,批亢捣虚, 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史记》卷六五《孙子吴 起列传》)。
②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阴阳是我国古代传统哲 学和文化思想的基点,其思想笼罩着大千宇宙、细末 尘埃,并影响到意识形态的一切领域。阴阳学说是把 宇宙万物作为对立的统一体来看待,表现出朴素的辩 证思想。阴、阳二字早在甲骨文、金文中出现过,但 作为阴气、阳气的阴阳学说,最早是由道家始祖楚国 人老子所倡导,并非《易经》提出。此计中所讲的阴 指机密、隐蔽;阳,指公开、暴露。阴在阳之内,不 在阳之对,在兵法上是说秘计往往隐藏于公开的事物 里,而不在公开事物的对立面上,就是说非常公开的 往往蕴藏着非常机密的。
三十六计原文

三十六计第一计瞒天过海【原文】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
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太阴,太阳。
【大意】当防备十分周密时,人们往往会放松警惕;对于常见的事物,人们通常不会产生怀疑。
阴谋常常隐藏在公开的事物之中,而不是与公开的事物相对立。
最隐秘的事情可能隐藏在最明显的表象之下。
【计谋精解】“瞒天过海”是通过制造假象、迷惑对方,使其放松警惕,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具体而言,就是在表面上做出一种行为,让对方误以为这是真实的情况,而实际上却在暗中进行另一种行动。
此计的关键在于“瞒”,要瞒得巧妙,让对方毫无察觉。
但“瞒”只是手段,“过海”才是目的。
本计可以理解为以下含义:以假乱真,迷惑对方视听。
隐藏真实意图,暗中行动。
利用对方的惯性思维,使其陷入误区。
当对方运用瞒天过海之计时,可以采取如下防范措施加以应对:保持警惕,不轻易相信表面现象。
仔细观察,分析细节,寻找破绽。
多角度思考,不局限于单一的观点。
加强情报收集,了解对方的真实意图。
第二计围魏救赵【原文】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大意】攻打集中的敌人,不如分散敌人的力量;攻击敌人的强盛之处,不如攻击敌人的薄弱环节。
【计谋精解】此计是在面对强大敌人时,采取迂回战术,通过攻击敌人的薄弱点,来解救处于困境的目标。
在运用此计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准确判断敌人的强弱分布。
选择合适的攻击点,确保能够有效地牵制敌人。
协调好各方力量,确保行动的顺利进行。
当对方运用此计时,可采取以下防范措施加以应对:加强自身的防御,确保关键部位的安全。
密切关注敌人的动向,及时发现其意图。
灵活调整部署,应对敌人的攻击。
第三计借刀杀人【原文】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出自力。
【大意】敌人的情况已经明确,而盟友的态度尚未确定,此时可以引导盟友去攻击敌人,而自己不需要亲自出手。
【计谋精解】借刀杀人是利用外部力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避免直接与敌人对抗,减少自身的损失。
在运用此计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寻找合适的“刀”,即有能力且愿意帮助自己的力量。
三十六计全解

三十六计全解一、胜战计第一计:瞒天过海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
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太阳,太阴认为防备得周全更容易使人大意,习以为常的事,就容易失去警觉,秘密隐藏在公开的事务里,并非存在与公开暴露的事务之外,公开暴露的事务发展到极端,就形成了最隐秘的潜藏状态。
原意是指用各种巧妙的伪装,混淆皇帝的视听,瞒骗他上船,使其在不知不觉中跟随大队人马安全顺利地渡过大海;比喻用谎言和伪装向别人隐瞒自己的真实意图,在背地里偷偷地行动。
第二计:围魏救赵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攻打兵力集中的敌人,不如想办法分散兵力再进攻;先打击气势旺盛的敌人,不如后打击气势旺盛的敌人。
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
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第三计:借刀杀人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目标敌人已经明确,但是不确定盟友是谁,借用盟友的力量去打击敌人,自己不出面也不出力,就可以达到目的,是由易经的“损”卦推演而出。
计谋比喻自己不出面,假借别人的手去害人。
为了保护自己的实力而巧妙地利用矛盾的谋略。
第四计:以逸待劳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想要围困敌兵,不一定要用作战的方式;可以逐渐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使敌人由强变弱,使“强敌”受损失而使“弱己”有所增益。
指在战争中做好充分准备,养精蓄锐,等疲乏的敌人来犯时给以迎头痛击。
第五计:趁火打劫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绝柔也。
在敌方处于危机的时候,就要趁机对敌人使用武力而夺取胜利,这就是强者趁势击败处于厄境之敌的策略。
趁人家失火的时候去抢劫;比喻趁别人紧张危急的时候去捞取好处或趁机害人。
第六计:声东击西敌志乱萃,不虞。
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敌人意志混乱,不严整。
是水在上,地在下的卦相,利用敌人的不能自我控制而攻取他们这个成语是使对方产生错觉以出奇制胜的一种战术,一种策略思想,意为表面上声称攻打东边,实际上却攻打西边。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_内容和注解

子兵法三十六计:容及其注解三十六计第一套:胜战计瞒天过海、围救、借刀杀人、以逸待劳、趁火打劫、声东击西。
第二套:敌战计无中生有、暗渡仓、隔岸观火、笑里藏刀、代挑僵、顺手牵羊。
第三套:攻战计打草惊蛇、借尸还魂、擒贼擒王、调虎离山、欲擒故纵、抛砖引玉。
第四套:混战计釜底抽薪、浑水摸鱼、金蝉脱壳、关门捉贼、远交近攻、假途伐虢、第五套:并战计偷梁换柱、指桑骂槐、假痴不癫、上屋抽梯、树上开花、反客为主。
第六套:败战计美人计、空城计、反间计苦肉计、连环计、走为上。
理解与认识第一计:瞒天过海就是指有意制造一种假象,让人在毫无察觉中渡过大海的意思。
它用在军事上并不是专指瞒着人过海,而是一种假象,掩盖其真实意图的计谋。
第二计:围救战国时期,国围攻国。
齐国为救国,出兵直攻国京都,国被迫撤军回救,使国解围。
后用“围救”袭击敌人后方以迫使进攻敌人撤回的战术。
第三计:借刀杀人比喻自己不出面,而利用别人去害人,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是借别人之力,实现自己企图的一种权术。
用在军事上,就是种用第三者的力量,包括制造和利用敌人,部之间的矛盾。
第四计:以逸待劳原指在战争中依靠有利地形,一边防御、一边养精蓄锐,待进攻者疲劳和士兵沮丧之后,再转守为攻的谋略。
也指让对方先行动,自己坐等时机成熟后再行事。
第五计:趁火打劫其原意是趁着人家失火,自顾不暇的机会,从事盗窃活动。
也比喻趁人危难之时自己已去好处。
在军事上,是指乘敌人之危,进攻敌人的谋略。
第六计:声东击西其意思是指表面上或口里嚷着要攻打东边,而实际上却打西边。
它以假象让敌人产生错觉,而出奇制胜的一种军事策略第七计:无中生有其本意是:本无其事,而是凭空捏造。
运用在军事上。
就是采取虚虚实实的办法,虚中有实、用假象欺骗敌人,造成敌人判断和行动失误的计谋。
第八计暗度仓此计的全称是“明修栈道、暗度仓”。
这是楚汉相争时,邦公开表示要从栈道走出明里假装修复栈道,机时利用佯修栈道的时间,却暗过另外的道路迂回到仓。
课件三十六计

实战中运用技巧
准确判断敌军动向
在实施关门捉贼前,要准确判断敌军动向,确保能够形成包围态 势。
迅速行动,抢占先机
一旦发现敌军有逃脱迹象,要迅速行动,抢占先机,切断其退路 。
集中优势兵力
在攻击被困敌军时,要集中优势兵力,确保能够一举歼灭。
经典战例剖析
战国七雄之长平之战
白起针对赵括的冒进,采取后退诱敌 ,分割围歼的战法,将赵军困于长平 ,最终全歼赵军。
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和兴趣。
02
社交场合的应用
在社交场合中,人们也可以利用美人计来增强自己的魅力和吸引力,从
而获得更多的社交资源和机会。
03
拓展应用领域
此外,美人计还可以被拓展应用于其他领域,如文化、艺术和政治等。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应用美人计时必须遵守道德和法律规定,不得损害
他人的合法权益。
02
关门捉贼
在敌人被假象迷惑,产生错误判断时,要抓住时机迅速暴露 真实意图,以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经典战役中声东击西应用
古代战役
如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诸葛亮利用 声东击西策略成功迷惑曹操,使其将 主力部署在错误的方向,最终取得了 胜利。
近代战役
在近代战争中,声东击西策略也被广 泛应用,如诺曼底登陆战役中,盟军 通过制造假象成功迷惑了德军,使其 无法准确判断盟军的登陆地点和时间 。
投资领域
在投资领域,投资者可以通过对市场的深入分析和研究, 发现潜在的投资机会并采取行动,将资金“关进”有潜力 的项目中,从而获得更高的投资回报。
03
假痴不癫
假痴不癫概念解析
定义
假痴不癫是一种表面痴呆、内心 清醒的谋略,通过伪装自己来达 到欺骗对手、掩盖真实意图的目 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十六计原文及解读三十六计总说六六三十六,数中有术,术中有数。
阴阳燮理,机在其中。
机不可设,设则不中。
○第一套〖胜战计〗第01计瞒天过海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
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太阳,太阴。
防备得周全时,更容易麻痹大意;习以为常的事,也常会失去警戒。
秘密常潜藏在公开的事物里,并非存在于公开暴露的事物之外。
公开暴露的事物发展到极端,就形成了最隐秘的潜藏状态。
第02计围魏救赵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进攻兵力集中、实力强大的敌军,不如使强大的敌军分散减弱了再攻击。
攻击敌军的强盛部位,不如攻击敌军的薄弱部份来得有效。
第03计借刀杀人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
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敌人的情况已经明了,友方的态度尚未确定。
利用友方的力量去消灭敌人,自己不需要付出什么力量。
这是从《损》卦推演出的计策。
第04计以逸待劳困敌之势,不以战。
损刚益柔。
困敌可用积极防御,逐渐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使之由强变弱,而我因势利导又可使自己变被动为主动,不一定要用直接进攻的方法,同样可以制胜。
第05计趁火打劫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此计是以“刚”喻己,以“柔”喻敌,言乘敌之危,就势而取胜的意思。
第06计声东击西敌志乱萃,不虞。
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敌处错失丛杂、危机四伏的处境,我则要抓住敌人这不能自控的混乱之势,机动灵活地运用时东时西,似打似离,不攻而示它以攻,欲攻而又示之以不攻等战术,进一步造成敌人的错觉,出其不意地一举夺胜。
○第二套〖敌战计〗第07计无中生有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
少阴、太阴、太阳。
用假象欺骗对方,但并非一假到底,而是让对方把受骗的假象当成真象。
第08计暗渡陈仓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此计是利用敌人被我“示之以动”的迷惑手段所蒙蔽,而我即乘虚而入,以达军事上的出奇制胜。
第09计隔岸观火阳乖序乱,阴以待逆。
暴戾恣睢,其势自毙。
顺以动豫,豫顺以动。
此计正是运用本卦顺时以动的哲理,说坐观敌人的内部恶变,我不急于采取攻逼手段,顺其变,“坐山观虎斗”,最后让敌人自残自杀,时机—到而我即坐收其利,一举成功。
第10计笑里藏刀信而安之,阴以图之。
备而后动,勿使有变。
刚中柔外也。
使之相信,使之安然,暗地里图谋他,有充分准备再行动,不要让敌方有变,表面柔顺,实质强硬尖利。
第11计李代桃僵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
原指桃、李共患难。
比喻兄弟相爱相助。
后用来指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
第12计顺手牵羊微隙在所必乘,微利在所必得。
少阴,少阳。
顺手就牵了羊。
比喻不费劲,乘机便得到的。
现多指乘机拿走人家东西的偷窃行为。
○第三套〖攻战计〗第13计打草惊蛇疑以叩实,察而后动。
复者,阴之媒也。
打动草惊动了藏在草里的蛇。
后用以指做事不周密,行动不谨慎,而使对方有所觉察。
第14计借尸还魂有用者,不可借;不能用者,求借。
借不能用者而用之。
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迷信人认为人死后灵魂可附着于别人的尸体而复活。
后用以比喻已经消灭或没落的事物,又假托别的名义或以另一种形式重新出现。
兵家要善于抓住一切机会,甚至是看去无什用处的东西,努力争取主动,壮大自己,即时利用而转不利为有利,乃至转败为胜。
第15计调虎离山待天以困之,用人以诱之,往蹇来返。
设法使老虎离开山头。
比喻为了便于行事,想法子引诱人离开原来的地方。
战场上若遇强敌,要善用谋,用假象使敌人离开驻地,诱他就我之范,丧失他的优势,使他处处皆难,寸步难行,由主动变被动,而我则出其不意而致胜。
第16计欲擒姑纵逼则反兵,走则减势。
紧随勿迫,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不血刃。
需,有孚,光。
要捉住他,故意先放开他。
比喻为了进一步的控制,先故意放松一步。
所谓纵着,非放之也,随之,而稍松之耳。
第17计抛砖引玉类以诱之,击蒙也。
以自己的粗浅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见解。
出示某种类似的东西并去诱惑他。
诱惑敌人,便可打击这种受我诱惑的愚蒙之人了。
第18计擒贼擒王摧其坚,夺其魁,以解其体。
龙战于野,其道穷也。
作战要先擒拿主要敌手。
比喻做事要抓关键。
○第四套〖混战计〗第19计釜底抽薪不敌其力,而消其势,兑下乾上之象。
从锅底抽掉柴火。
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第20计混水摸鱼乘其阴乱,利其弱而无主。
随,以向晦入宴息。
比喻趁混乱时机攫取不正当的利益。
也作“浑水摸鱼”。
是说打仗时要得于抓住敌方的可乘之隙,而我借机行事,使乱顺我之意,我便乱中取利。
第21计金蝉脱壳存其形,完其势;友不疑,敌不动。
巽而止蛊。
蝉变为成虫时要脱去幼早的壳。
比喻用计脱身。
我暗中谨慎地实行主力转移,稳住敌人,我则乘敌不惊疑之际脱离险境,就可安然躲过战乱之危。
第22计关门捉贼小敌困之。
剥,不利有攸往。
关起门来捉进入屋内的盗贼。
对小股敌人要即时围困消灭,而不利于去急追或者远袭。
第23计远交近攻形禁势格,利从近取,害以远隔。
上火下泽。
结交离得远的国家而进攻邻近的国家。
这是秦国用以并吞六国,统一全国的外交策略。
此计运用“上火下泽”相互离违的道理,说明采取“远交近攻”的不同做法,使敌相互矛盾、离违,而我正好各个击破。
第24计假道伐虢两大之间,敌胁以从,我假以势。
困,有言不信。
以借路为名,实际上要侵占该国(或该路)。
假地用兵之举,非巧言可诳,必其势不受—方之胁从,则将受双方之夹击。
如此境况之际,敌必迫之以威,我则诳之以不害,利其幸存之心,速得全势,彼将不能自阵,故不战而灭之矣。
○第五套〖并战计〗第25计偷梁换柱频更其阵,抽其劲旅,待其自败,而后乘之。
曳其轮也。
比喻暗中玩弄手法,以假代真。
是说好比拖住了车轮,车子就不能运行了。
己方抽其友方劲旅,如同抽出梁木,房屋就会坍塌,于是己方就可以控制他了。
第26计指桑骂槐大凌小者,警以诱之。
刚中而应,行险而顺。
指着桑树骂槐树。
比喻借题发挥,指着这个骂那个。
治军,有时采取适当的强刚手段便会得到应和,行险则遇顺。
第27计假痴不癫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
静不露机,云雷屯也。
假装痴呆,掩人耳目,另有所图。
在军事上,有时为了以退求进,必得假痴不癫,老成持重,以达后发制人。
这就如同云势压住雷动,且不露机巧一样,最后一旦爆发攻击,便出其不意而获胜。
第28计上屋抽梯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断其援应,陷之死地。
遇毒,位不当也。
上楼以后拿掉梯子。
借指与人密谈。
也用以比喻怂恿人,使人上当。
敌入受我之唆,犹如贪食抢吃,只怪自己见利而受骗,才陷于了死地。
第29计树上开花借局布势,力小势大。
鸿渐于陆,其羽可以为仪也。
比喻将本求利,别人收获。
弱小的部队通过凭借某种因素,改变外部形态之后,自己阵容显得充实强大了,就象鸿雁长了羽毛丰满的翅膀一样。
第30计反客为主乘隙插足,扼其主机,渐之进也。
本是客人却用主人的口气说话。
后指在一定的场合下采取主动措施,以声势压倒别人。
乘隙插足,扼其主机。
○第六套〖败战计〗第31计美人计兵强者,攻其将;将智者,伐其情。
将弱兵颓,其势自萎。
利用御寇,顺相保也。
以美女诱人的计策。
是说利用敌人自身的严重缺点,己方顺势以对,使其自颓自损,己方一举得之。
第32计空城计虚者虚之,疑中生疑。
刚柔之际,奇而复奇。
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缺乏兵备而故意示意人以不设兵备,造成敌方错觉,从而惊退敌军之事。
后泛指掩饰自己力量空虚、迷惑对方的策略。
贼无所见闻,不测所以,或疑人走城空,不设警备。
铤复令大叫,鼓噪聒天,贼大惊,顿时走散。
第33计反间计疑中之疑。
比之自内,不自失也。
原指使敌人的间谍为我所用,或使敌人获取假情报而有利于我的计策。
后指用计谋离间敌人引起内讧。
在布下一重重的疑阵之后,能使来自敌内部的间谍归顺于我。
第34计苦肉计人不自害,受害必真。
假真真假,间以得行。
童蒙之吉,顺以巽也。
故意毁伤身体以骗取对方信任,从而进行反间的计谋。
采用这种办法欺骗敌人,就是顺应着他那柔弱的性情达到目的。
第35计连环计将多兵众,不可以敌,使其自累,以杀其势。
在师中吉,承天宠也。
本为元杂剧名。
剧本写汉末董卓专权,王允设计,先许嫁美女貂蝉与吕布,后又献给董卓,以离间二人,致使吕布杀死董卓。
后用以指一个接一个相互关联的计策。
将帅巧妙地运用此计,克敌制胜,就如同有上天护佑一样。
第36计走为上全师避敌。
左次无咎,未失常也。
指战争中看到形势对自己极为不利时就逃走。
现多用于做事时如果形势不利没有成功的希望时就选择退却、逃避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