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30计 【并战】反客为主_原文注释译文解读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全文和解释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全文和解释1.胜战计第一计:瞒天过海,形容极大的欺骗和谎言,什么样的欺骗手段都使得出来。
第二计:围魏救赵,指用包超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
第三计:借刀杀人,比喻自己不出面,假借别人的手去害人。
第四计:以逸待劳,指作战时不首先出击,养精蓄锐,以对付从远道来的疲劳的敌人。
第五计:趁火打劫,本指趁人家失火的时候去抢东西。
现比喻乘人之危,捞一把。
第六计:声东击西,指表面上声言要攻打东面,其实是攻打西面。
2.敌战计第七计:无中生有,本指本来没有却硬说有。
现形容凭空捏造。
第八计:暗渡陈仓,指正面迷惑敌人,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
第九计:隔岸观火,比喻对别人的危难不予援救而在一旁看热闹。
第十计:笑里藏刀,比喻外表和气而内心阴险。
第十一计:李代桃僵,指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
第十二计:顺手牵羊,指乘机拿走人家东西的偷窃行为。
3.攻战计第十三计:打草惊蛇,指做事不周密,行动不谨慎,而使对方有所觉察。
第十四计:借尸还魂,比喻已经消灭或没落的事物,又假托别的名义或以另一种形式重新出现。
第十五计:调虎离山,比喻为了便于行事,想法子引诱人离开原来的地方。
第十六计:欲擒故纵,比喻为了进一步的控制,先故意放松一步。
第十七计:抛砖引玉,以自己的粗浅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见解。
第十八计:擒贼擒王,比喻做事要抓关键。
4.混战计第十九计:釜底抽薪,从锅底抽掉柴火。
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第二十计:混水摸鱼,比喻趁混乱时机攫取不正当的利益。
第二十一计:金蝉脱壳,蝉变为成虫时要脱去幼早的壳。
比喻用计脱身。
第二十二计:关门捉贼,关起门来捉进入屋内的盗贼。
第二十三计:远交近攻,结交离得远的国家而进攻邻近的国家。
第二十四计:假道伐虢,以借路为名,实际上要侵占该国。
5.并战计第二十五计:偷梁换柱,比喻暗中玩弄手法,以假代真。
第二十六计:指桑骂槐,指着桑树骂槐树。
比喻借题发挥,指着这个骂那个。
第二十七计:假痴不癫,假装痴呆,掩人耳目,另有所图。
三十六计全文 译文及注解

第一计瞒天过海备周而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太阳,太阴。
【注】太:大。
阳:公开的。
阴:秘密的。
译:防备周到就容易放松警惕,看惯了的就不再怀疑。
秘计隐藏在暴露的行动中,而不和暴露的行动相抵触。
非常公开的事物,往往蕴藏着鲜为人知的秘密。
第二计围魏救赵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注】阳:正。
阴:奇。
敌阳:正面击敌。
敌阴:奇兵制胜。
译:与其攻击兵力集中之强敌,不如设计分割敌方兵力,避实就虚,各个击破。
堂堂正正之阵,不如出奇制胜之兵。
第三计借刀杀人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出自力,以损推演。
译:攻击的目标已经确定,而友军犹豫不定,设计诱导友军攻击敌人,保存我方实力,掌握战争的主动权。
这个道理可以用损卦来推演。
第四计以逸待劳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译:设计迫使敌之兵势处于困顿无为之地,把握战局而不急于出击,坚壁清野,不给敌人反扑之机,以静制动、以逸待劳、以柔克刚。
第五计趁火打劫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注】刚:强势。
决:击。
柔:弱势。
译:敌人内忧外患、处境艰难,我方应抓住时机,乘机出击,以优势力量战胜弱势之敌。
第六计声东击西敌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注】萃cuì:古同“悴”,憔悴。
不虞:没有预料。
译:敌人惊惶失措、斗志萎靡,无法应付和抵挡预料不到的攻击,这是《易经·萃卦》“坤下兑上”之卦象,有利于我方趁敌人不能自控之机,消灭它!第七计无中生有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
少阴,太阴,太阳。
【注】诳kuáng :欺骗,假的。
少阴:部分隐蔽,虚实之间。
太阴:非常隐蔽。
太阳:非常公开。
译:假象,未必就是假的,其实,那是利用假象掩盖着的真实的军事行动。
虚实莫测的军事行为蕴藏着非常隐秘的军事意图,非常隐蔽的军事行动悄悄进行着即将发起的公开的军事打击。
第八计暗渡陈仓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注】主:主见,主观。
益动:适时而动。
《三十六计》原文全文及白话文翻译译文

《三十六计》原文及翻译三十六计简介《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
它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
《胜战计·瞒天过海》原文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
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太阳,太阴。
《胜战计·瞒天过海》译文防备得周全时,更容易麻痹大意;习以为常的事,也常会失去警戒。
秘密常潜藏在公开的事物里,并非存在于公开暴露的事物之外。
公开暴露的事物发展到极端,就形成了最隐秘的潜藏状态。
《胜战计·围魏救赵》原文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胜战计·围魏救赵》译文攻击团结强大的敌人,不如瓦解敌人分而击之。
攻击敌军的强硬部位,不如攻击敌军的薄弱部位来得有效。
《胜战计·借刀杀人》原文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胜战计·借刀杀人》译文敌人的情况已经明了,盟友的态度还在犹豫,这时应极力设法诱使盟友去攻打敌人,来保存自己的实力。
这是从《周易·损》卦推演出的计策。
《胜战计·以逸待劳》原文困敌之势,不以战。
损刚益柔。
《胜战计·以逸待劳》译文要迫使敌人处于困顿的局面,不一定要直接出兵攻打,而是采取疲惫、消耗敌人的手段。
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夬柔也。
《胜战计·趁火打劫》译文敌人的处境艰难,就要趁机进攻夺取胜利。
这是强大者利用优势,抓住战机,制服弱敌的策略。
这是从《周易》夬卦“刚决柔也”一语悟出的道理。
《胜战计·声东击西》原文敌志乱萃,不虞。
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胜战计·声东击西》译文敌人乱撞瞎碰,不能正确预料和应付事变和复杂局面,正如坤下兑上的萃卦受到扰乱一样,必须利用敌方失去控制力的时机给以消灭。
《敌战计·无中生有》原文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
少阴、太阴、太阳。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全文及解释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全文及解释第一套胜战计第一计:瞒天过海【原文】备周而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太阳,太阴。
译:认为准备万分周到,就容易松劲;平时看惯了的,就往往不再怀疑了,秘计隐藏在暴露的事物中,而不是和公开的形式相排斥。
非常公开的往往蕴藏着非常机密的。
第二计:围魏救赵【原文】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译:树敌不可过多,对敌要各个击破,对现在还不忙于消灭的,要隐藏我们的意图。
第三计:借刀杀人【原文】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出自力,以损推演。
译:作战的对象已经确定,而朋友的态度还不稳定,要诱导朋友去消灭敌人,避免消耗自己第四计:以逸待劳【原文】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译:控制敌方力量发展的命脉来扼杀他,而不采取进攻的形势,这就是"损刚益柔"原理的演用。
第五计:趁火打劫【原文】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译:敌方的危机很大,就乘机取利,用优势力量攻击软弱的。
第六计:声东击西【原文】乱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译:敌人乱撞瞎碰,摸不清情况,这是《易经》"萃"封上所说的"坤下兑上"的混乱征状。
必须利用敌方失去控制力的时机加以消灭。
第二套敌战计第七计:无中生有【原文】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
少阴,太阴,太阳。
译:无中生有是运用假象,但不是弄假到底。
而是使假象变真象,大小假象,掩护真象。
第八计:暗渡陈仓【原文】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译:故意暴露行动,利用敌方固守的时机,便主动偷袭。
第九计:隔岸观火【原文】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
顺以动豫,豫顺以动。
译:敌人内部分裂,秩序混乱,我便等待他发生暴乱,那时敌人穷凶极恶,翻目仇杀,势必自行灭亡。
我要根据敌人变动作好准备;作好准备之后,还要根据敌人的变动而行动。
第十计:笑里藏刀【原文】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
三十六计之第三十计反客为主:寻找漏洞找准时机,变被动为主动

三十六计之第三十计反客为主:寻找漏洞找准时机,变被动为主动第三十计反客为主【原典】乘隙插足,扼其主机,渐之进也。
【注释】①主机:筹谋划策、发号施令,掌握大权的关键之处、首脑机关。
②渐之进也:渐,徐徐而进。
意思是天下的事情凡是行动盲目而急躁,就会误入邪途;凡是冷静而顺乎客观规律,就会登入正道。
一步步循序渐进,达到显要的位置,就是行而有功的道理。
【译文】趁着对方有漏洞就赶紧插足进去,扼住其关键要害,掌握其首脑机关,巧妙地循序渐进,达到自己的目的。
【简析】“反客为主”的原意是,主人不善于待客,反而受客人招待。
客有多种:暂客、久客、贱客,这些都还是真正的“客”,可是一到了渐渐掌握了机要,就已经变客为主了。
古语中将这个过程分为五个步骤:争客位,乘隙,插足,握机,成功。
此过程就是变被动为主动,将主动权逐步地掌握到自己手中来。
要理解此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把握:•一、先发制人,变被动为主动。
当我们处于被动局势或自身力量弱小时,可以积极采取率先发动进攻的办法来争取主动。
在军事上,一般表现为“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只有先下手,压制住对手,才能有效转变被动局面。
•二、转攻为守,让对方变主动为被动。
首先发动进攻,深入对方阵前挑起事端的为“客”;而在自己的阵地上进行防御的则为“主”。
做“客”的远道而来,不仅会因长途跋涉而疲惫不堪,还会因远离根据地而难以供应物资。
而为“主”的一方则以逸待劳,“饱有余”。
•三、喧宾夺主,取代主人位置。
即大声说话的客人抢占了主人的位置,后用来比喻外来的占据了原有的事物位置。
这种含义就是主张在有机可乘的时候,先插进一只脚,然后慢慢地用力把对方挤出去,而后取而代之,成为主人。
•四、兼并盟军,为己所有。
一般指借着援助盟军的时机,打入盟军内部,等站稳脚跟后,再慢慢地支配并控制盟军,做到步步为营,最后顺手把大权夺取过来。
即逐步蚕食,循序渐进。
因此,军事上的“反客为主”,一般来说就是寻找敌人防御上的漏洞,趁机插入其腹地而攻其要害,控制敌方的指挥系统、首脑机关或要害部位,利用有利时机,变被动为主动,尽可能地掌握战争的主动权,达到兼并或者控制他人的目的。
《三十六计》全文及翻译

《三十六计》全文及翻译○总说ﻫ六六三十六,数中有术,术中有数。
阴阳燮理,机在其中。
机不可设,设则不中。
第一套胜战计第一计瞒天过海原文:备周而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太阳,太阴。
翻译:认为准备万分周到,就容易松劲;平时看惯了的,就往往不在怀疑了,秘计隐藏在暴露的事物中,而不是和公开的形式相排斥。
非常公开的往往蕴藏着非常机密的。
第二计围魏救赵原文: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ﻫ翻译:树敌不可过多,对敌要各个击破,对现在还不忙于消灭的,要隐藏我们的意图。
第三计借刀杀人原文: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出自力,以损推演。
ﻫ翻译:作战的对象已经确定,而朋友的态度还不稳定,要诱导朋友去消灭敌人,避免消耗自己的力量。
第四计以逸待劳原文: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ﻫ翻译:控制敌方力量发展的命脉来扼杀他,而不采取进攻的形势,这就是“损刚益柔”原理的演用。
第五计趁火打劫ﻫ原文: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ﻫ翻译:敌方的危机很大,就乘机取利,用优势力量攻击软弱的。
第六计声东击西ﻫ原文:乱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ﻫ翻译:敌人乱撞瞎碰,摸不清情况,这是《易经》“萃”封上所说的“坤下兑上”的混乱征状。
必须利用敌方失去控制力的时机加以消灭。
第二套敌战计第七计无中生有ﻫ原文: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
少阴,太阴,太阳。
ﻫ翻译:无中生有是运用假象,但不是弄假到底。
而是使假象变真象,大小假象,掩护真象。
第八计暗渡陈仓原文: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翻译:故意暴露行动,利用敌方固守的时机,便主动偷袭。
第九计隔岸观火原文: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
顺以动豫,豫顺以动。
翻译:敌人内部分裂,秩序混乱,我便等待他发生暴乱,那时敌人穷凶极恶,翻目仇杀,势必自行灭亡。
我要根据敌人变动作好准备;作好准备之后,还要根据敌人的变动而行动。
第十计笑里藏刀ﻫ原文: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
三十六计原文及解读

三十六计总说六六三十六,数中有术,术中有数。
阴阳燮理,机在其中。
机不可设,设则不中。
○第一套〖胜战计〗第01计瞒天过海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
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太阳,太阴。
防备得周全时,更容易麻痹大意;习以为常的事,也常会失去警戒。
秘密常潜藏在公开的事物里,并非存在于公开暴露的事物之外。
公开暴露的事物发展到极端,就形成了最隐秘的潜藏状态。
第02计围魏救赵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进攻兵力集中、实力强大的敌军,不如使强大的敌军分散减弱了再攻击。
攻击敌军的强盛部位,不如攻击敌军的薄弱部份来得有效。
第03计借刀杀人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
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敌人的情况已经明了,友方的态度尚未确定。
利用友方的力量去消灭敌人,自己不需要付出什么力量。
这是从《损》卦推演出的计策。
第04计以逸待劳困敌之势,不以战。
损刚益柔。
困敌可用积极防御,逐渐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使之由强变弱,而我因势利导又可使自己变被动为主动,不一定要用直接进攻的方法,同样可以制胜。
第05计趁火打劫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此计是以“刚”喻己,以“柔”喻敌,言乘敌之危,就势而取胜的意思。
第06计声东击西敌志乱萃,不虞。
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敌处错失丛杂、危机四伏的处境,我则要抓住敌人这不能自控的混乱之势,机动灵活地运用时东时西,似打似离,不攻而示它以攻,欲攻而又示之以不攻等战术,进一步造成敌人的错觉,出其不意地一举夺胜。
○第二套〖敌战计〗第07计无中生有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
少阴、太阴、太阳。
用假象欺骗对方,但并非一假到底,而是让对方把受骗的假象当成真象。
第08计暗渡陈仓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此计是利用敌人被我“示之以动”的迷惑手段所蒙蔽,而我即乘虚而入,以达军事上的出奇制胜。
第09计隔岸观火阳乖序乱,阴以待逆。
暴戾恣睢,其势自毙。
顺以动豫,豫顺以动。
此计正是运用本卦顺时以动的哲理,说坐观敌人的内部恶变,我不急于采取攻逼手段,顺其变,“坐山观虎斗”,最后让敌人自残自杀,时机—到而我即坐收其利,一举成功。
孙子兵法36计详解(完整版)永久收藏!

孙子兵法36计详解(完整版)永久收藏!NO.1胜战计第一计瞒天过海备周而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太阳,太阴。
译:认为准备万分周到,就容易松劲;平时看惯了的,就往往不在怀疑了,秘计隐藏在暴露的事物中,而不是和公开的形式相排斥。
非常公开的往往蕴藏着非常机密的。
第二计围魏救赵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译:树敌不可过多,对敌要各个击破,对现在还不忙于消灭的,要隐藏我们的意图。
第三计借刀杀人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出自力,以损推演。
译:作战的对象已经确定,而朋友的态度还不稳定,要诱导朋友去消灭敌人,避免消耗自己的力量。
第四计以逸待劳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译:控制敌方力量发展的命脉来扼杀他,而不采取进攻的形势,这就是“损刚益柔”原理的演用。
第五计趁火打劫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译:敌方的危机很大,就乘机取利,用优势力量攻击软弱的。
第六计声东击西乱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译:敌人乱撞瞎碰,摸不清情况,这是《易经》“萃”封上所说的“坤下兑上”的混乱征状。
必须利用敌方失去控制力的时机加以消灭。
NO.2敌战计第七计无中生有译: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
少阴,太阴,太阳。
无中生有是运用假象,但不是弄假到底。
而是使假象变真象,大小假象,掩护真象。
第八计暗渡陈仓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译:故意暴露行动,利用敌方固守的时机,便主动偷袭。
第九计隔岸观火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
顺以动豫,豫顺以动。
译:敌人内部分裂,秩序混乱,我便等待他发生暴乱,那时敌人穷凶极恶,翻目仇杀,势必自行灭亡。
我要根据敌人变动作好准备;作好准备之后,还要根据敌人的变动而行动。
第十计笑里藏刀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
译:使敌人相信我方,并使其麻痹松懈,我则暗中策划,充分准备,一有机会,立即动手,使他来不及应变,这是暗中厉害,表面柔和的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十六计》30计【并战】反客为主【原文】乘隙杆足,扼其主机①,渐渐进也②。
【注释】①主机:主要的关键之处,即首脑机关。
②渐渐进也:语出《易·渐·象》:“渐渐进也,女归吉也,进得位,往有功也”。
按《易经增注·下经·渐》的解释:“天下事动而躁则邪,静而顺则正。
渐则进而得乎贵位,故行有功”。
意思是说:“天下的事情,凡是行动盲目而急躁,就会走入邪途;凡是冷静而顺乎客观规律,就会登上正道。
一步一步地循序渐进达到显要的地位,便会行而有功。
”【译文】乘着对方的空隙,插足其中,以至(最后)掌握其首脑机关,这是循序渐进的结果。
【计例】大学生招聘用人单位大大小小的招聘会上,主人都是用人单位,以挑剔的目光选择人才;毕业生就是客人,要等待主人的挑选,听从主人的安排。
某年3月31日,河北大学新闻学院举行了一次“反招聘”活动,毕业生反客为主,更改了这种传统方式。
这次“反招聘”活动的“主人”是河北大学新闻学院广告系的全体应届毕业生,参加招聘会的客人有Bestformulations、石家庄神威药业、保定金风帆集团等近40家用人单位。
活动分为人才信息发布会和“反招聘”洽谈会两部分。
在上午的信息发布会上,广告系的30个毕业生向用人单位展示了他们分赴北京、上海、广州、天津、石家庄、昆明、厦门等地的实习作品,并介绍了自己的特长,提出了就业意向和条件。
下午的洽谈会上,用人单位向学生介绍了单位各自的状况和人才需求信息。
双方在自由、轻松的气氛中进行了长时间的交流、谈判,最终有近10名学生与用人单位达成了就业意向。
这次活动的主要策划人之一,广告班班长王宏宇谈到举办此次活动的目的时说,以前我也多次参加过人才交流会,几乎所有的招聘模式都一样,都分初试、笔试、面试几个步骤。
整个过程要拖很长时间。
假如单位在外地,还要花很多路费。
有时候递上一份简历就没了下文,连展示自己的机会都没有。
传统的招聘方式效率比较低,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单向选择,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双向选择。
美国Bestformulations中国总部总裁杜先生在谈到传统招聘时也有同样的感受。
他说每年企业都要为招聘新人花去很大精力,而且仅凭简历就淘汰很多人,这其中难免会埋没许多真正的人才。
“反招聘”则给了用人单位和大学生双方更多的互相了解和交流的机会,交流形式也更直接更便捷,效率当然更高。
他希望这种“反招聘”能在大专院校推广开来。
河北大学学生处处长认为,这次活动是人才交流方式的一次创新,从形式上讲是人才市场由买方市场向卖方市场转化的一次大胆尝试。
郭子仪用旧情平叛军唐朝有个叛将,名字叫仆固怀恩。
他煽动吐蕃和回纥两国联合出兵,进犯中原。
大兵三十万,一路连战连捷,直逼泾阳。
泾阳的守将是唐朝著名将军郭子仪,他是奉命前来平息叛乱的,这时他只有一万余名精兵。
面对漫山郭子仪遍野的敌人,郭子仪知道形势十分严峻。
正在这个时候,仆固怀恩病死了。
吐蕃和回纥就失去了在中间联系和协调的人物。
双方都想争夺指挥权,矛盾逐渐激化。
两军各驻一地,互不联系往来。
吐蕃驻扎东门外,回纥驻扎西门外。
郭子仪想何不乘机分化这两支军队?他在安史之乱时,曾和回纥将领并肩作战,对付安禄山。
这种老关系何不利用一下呢?他秘密派人前往回纥营中转达郭子仪想与过去并肩作战的老友叙叙情谊。
回纥都督药葛罗,也是个重视旧情的人。
听说郭子仪就在泾阳,十分高兴。
但是,他说:“除非郭老令公亲自让我们见到,我们才会相信。
”郭子仪听到汇报,决定亲赴回纥营中,会见药葛罗,叙叙旧情,并乘机说服他们不要和吐蕃联合反唐。
将士们深怕回纥有诈,不让郭子仪前去。
郭子仪说:“为国家,我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我去回纥营中,如果能谈得成,这一仗就打不起来了,天下从此太平,有什么不好?”他拒绝带卫队保卫,只带少数随从,到回纥营去。
药葛罗见真的是郭子仪来了,非常高兴。
设宴招待郭子仪,谈得十分亲热。
酒过三巡,郭子仪说道:“大唐、回纥关系很好,回纥在平定安史之乱时立了大功,大唐也没有亏待你们呀!今天怎么会和吐蕃联合进犯大唐呢?吐蕃是想利用你们与大唐作战,他们好乘机得利。
”药葛罗愤然说道:“老令公说得有理,我们是被他们骗了!我们愿意和大唐一起攻打吐蕃。
”双方马上立誓联盟。
吐蕃得到报告,觉得形势骤变,于己不利,他们连夜准备,拔寨撤兵。
郭子仪与回纥合兵追击,击败了吐蕃的十万大军。
吐蕃大败,很长一段时期,边境无事。
林冲发怒杀王伦《水浒传》中,晁盖、吴用等人智劫生辰纲,又在石碣村大败官兵之后,便投奔了水泊梁山。
不料,梁山寨主“白衣秀士”王伦嫉贤妒能,心胸狭窄,担心众豪杰入伙之后,危及自己所坐的第一把交椅,竟不愿意收留。
梁山内的好汉林冲对王伦愤愤不平。
“智多星”吴用窥破其中隐情,便决定唆使林冲火并王伦。
次日,吴用在与林冲交谈中表示:既然王伦不愿收留,只好另投别处,劝林冲不必为“新兄弟”而与王伦翻脸。
林冲是一个性情耿直的汉子,经吴用这么一激,反倒生出火并之意。
那天,王伦以“粮少房稀”,“一洼之水难容众多真龙”为由,对晁盖、吴用等人下了逐客令。
林冲再也按捺不住了,直言痛斥王伦笑里藏刀,言清行浊。
吴用乘机劝林冲“不要火并”,并派人看住山寨的其他首领。
林冲骂得兴起,顺势一刀斩了王伦,随即提议晁盖为山寨之主。
晁盖表白自己“强宾不压主”,但盛情难却,还是坐上了山寨的头把交椅。
吴用智激林冲杀了王伦,使晁盖等好汉从求人收留的宾客,一变而成为山寨的主人。
这便是典型的反客为主。
宁王造反先发制人宁王朱宸濠的反叛行为被披露后,明武宗立即下旨搜查宁王在京的死党,并派大臣赴南昌宣读圣旨收撤宁藩。
宁王派往京师打探情报的侦卒飞速回南昌报信。
这时,朱宸濠正在宁王府开筵祝贺自己的生日,听到这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后立即召谋士刘养正等人商议对策。
刘养正认为,事已至此,非常危急,要先发制人,利用祝贺生日之机,将江西官员一网打尽,然后,揭起反旗,夺取帝位。
朱宸濠生日的第二天,诸官员陆续来到宁王府谢宴。
拜见已毕,忽见府中出现许多披甲带刀的武士,大家正在惊愕之际,朱宸濠立于露台之上,宣布奉太后密诏,准备起兵入朝。
众官见状,只好面面相觑,不敢有异词。
惟有巡抚孙遂、按察司副使许逵出来表示反对,这二人当即被卫士捆绑起来,押出斩首。
随后,朱宸濠命刘养正为右丞相,李士实为左丞相,并草拟檄文,传达四方。
宁王的军队顺江攻下九江、南康等地,一时间,数城俱陷。
明廷闻报,惊恐万分,急忙调兵遣将前去平叛。
宁王朱宸濠在阴谋刚刚败露时,采取先发制人的手段,将江西官员一网打尽,并乘机起兵,使明廷在突然的事变之下,措手不及,一度陷于被动。
英荷争夺海上霸权17世纪中叶,英国正在向海上霸权的宝座冲刺时,又遇到了一个新的强大对手——荷兰。
当时的荷兰处于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拥有近2万艘商船,被誉为“海上马车夫”。
大英帝国不能容忍荷兰人对财富的聚敛和对英国海上霸权的挑衅。
为牢固树立自己的霸主地位,夺取荷兰人的商业利益,英国准备与荷兰人进行一场生死较量。
但是,由于荷兰人大都进行正当的海上运输和贸易,很少有侵犯英国利益的行为,英国一时找不到发动战争的借口。
英国人终于精心策划出一条激怒荷兰人的计策。
1651年10月9日,英国议会悍然通过《航海条例》,规定凡英国的进口产品只准英国船只或原生产国船只运送,出口产品只准英国船只运送。
该条例实际剥夺了荷兰人经营海上运输的权力,激怒了“海上马车夫”。
英、荷双方剑拔弩张,战争迫在眉睫。
这正是英国希望出现的局面。
由于英国对战争蓄谋已久,有充分的准备,而荷兰人是仓猝应战的,因此第一次英荷战争以荷兰失败而告终,荷兰被迫承认《航海条例》。
从此,荷兰丧失了海上贸易的主宰地位,英国确立了海上霸权。
俾斯麦借火点烟1851年5月11日,法兰克福邦联议会来了一位新代表,他就是年仅36岁的俾斯麦。
法兰克福邦联议会由各邦诸侯代表组成,为争取邦联的领导权,各邦诸侯代表们之间面和心不和。
当时奥地利在各邦中势力最强大,而俾斯麦所代表的普鲁士势力相对较弱。
在邦联议会中,他对奥地利人藐视一切的做法十分不满,想找机会对奥地利人提出挑战。
在议会中有一个不成文的惯例,就是只有担任主席的奥地利人才有权吸烟。
俾斯麦看不惯这种做法,在一次会议中,当主席抽出一支雪茄烟时,他也立即拿起一支烟,并向主席借火点燃,大模大样地抽了起来,以此表明普鲁士与奥地利是平起平坐的。
当然,因两国实力相差悬殊,很难争取真正的平等,但俾斯麦这一举动令主席和其他各邦代表刮目相看。
外交中的礼仪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它的背后往往有更深层的含义。
开展外交活动,不能忽视这些礼仪的作用,要从细微处入手,争得外交上的主动地位。
【解读】此计运用此理,是说乘隙插足,扼其主机。
《易经·渐》卦上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要循序渐进。
古人按语说:为人驱使者为奴,为人尊处者为客,不能立足者为暂客,能立足者为久客,客久而不能主事者为贱客,能主事则可渐握机要,而为主矣。
故反客为主之局:第—步须争客位;第二步须乘隙;第三步须插足;第四足须握机;第五乃成功。
为主,则并人之军矣;此渐进之阴谋也。
如钤ㄊ樽鹄蠲埽茏湟园埽ā端?书》七十《李密》);汉高视势未敌项羽之先,卑事项羽。
使其见信,而渐以侵其势,至垓下—役,—亡举之(《史记》卷八《汉高祖》)。
客有多种:暂客、久客、贱客,这些都还是真正的“客”,可是一到渐渐掌握了主入的机要之处的话,就已经反客为主了。
按语中将这个过程分为五步:争客位,乘隙,插足,握机,成功。
概括地讲,就是变被动为主动,把主动权慢慢地掌握到自己手中来。
分成五步,强调循序渐进,不可急躁莽撞,泄露机密,只会把事情搞坏。
用在军事上,就要把别人的军队拿过来,控制指挥权。
按语称此计为“渐进之阴谋”,既是“阴谋”,又必须“渐进”,才能奏效。
李渊在夺得天下之前,写信恭维李密,后来还是把李密消灭了。
刘邦在兵力不能与项羽抗衡的时候,很尊敬项羽,鸿门宴上,以屈求伸,对项羽谦卑到了极点。
后来他力量扩大,由弱变强,垓下一战,终于将项羽逼死乌江。
所以古人说,主客之势常常发生变化,有的变客为主,有的变主为客。
关键在于要变被动为主动,争取掌握主动权。
反客为主,用在军事上,是指在战争中,要努力变被动为主动,争取掌握战争主动权的谋略。
尽量想办法钻空子,插脚进去,控制它的首脑机关或者要害部位,抓住有利时机,兼并或者控制他人。
古人使用本计,多是对于盟友的。
往往是借援助盟军的机会,先站稳脚跟,然后步步为营,取而代之。
袁绍和韩馥,应当是一对盟友,当年曾经共同讨伐过董卓。
后来,袁绍势力渐渐强大,总想不断扩张,他屯兵河内,缺少粮草,十分犯愁。
老友韩馥知道情况之后,主动派人送去粮草,帮袁绍解决供应困难。
袁绍觉得等待别人送粮草,不能够解决根本问题。
他听了谋士逢纪的劝告,决定夺取粮仓冀州。
而当时的冀州牧正是老友韩馥,袁绍犯顾不了那么多了,马上下手,实施他的锦囊妙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