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三十六计原文仅供高手研读背诵)

合集下载

三十六计完整版.doc

三十六计完整版.doc

第一计瞒天过海【原文】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

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太阳,太阴。

【注释】怠:松懈,太阳、太阴:此种提法最早见于《易经》。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范畴,代表矛盾对立的双方。

一般来说,刚、明、正、利、动、福、暑、实为阳,柔、暗、奇、害、静、祸、寒、虚为阴。

此计中的阳指公开、暴露,阴指机密、秘密。

太阳为阳的极端形式,非常公开之意。

太阴为阴的极端形式,非常机密之意。

【译文】自认为防备周到的,容易产生麻痹松懈的情绪;平常看惯了的,往往就不再怀疑。

秘密蕴藏在暴露的事物中,而不是与暴露的事物相排斥。

非常公开的经常蕴藏着非常机密的。

【讲解】此计名出自《永乐大典?薛仁贵征辽事略》。

唐太宗御驾亲证,统兵30万,向高丽进发。

乃至海边,只见波浪滔天,高丽远在千里之外的对岸。

30万大军如何渡过大海?此时的太宗对远征高丽产生后悔之心。

前部总管张士贵问计于薛仁贵。

薛仁贵说:“皇上担心的是大海阻隔,难征高丽。

我有一计,让皇上在不知不觉中渡过大海。

”数天后,张士贵与诸将领来见太宗,说当地有一个豪富老人愿为皇上远渡重洋提供军粮。

太宗非常高兴,立即传见老人。

随后,太宗跟着老人前往海边一间华美的房子去验收粮食。

只见房子的四壁挂着锦绣帷幕,桌上早已摆满了佳肴美酒。

太宗与老人觚觥交错,把过海之事忘得一干二净。

过了一会儿,四壁的帷幕被风吹得哗哗作响,桌子上的杯盏倾斜摇曳。

太宗不由心生疑惑,忙命人拉开帷幕,只见帷幕之外乃是一望无际的大海。

张士贵忙对太宗解释说:“陛下及30万大军正乘船渡海,前往高丽。

”原来太宗所在的华丽房子是由一条大船装饰而成的。

第二计围魏救赵【原文】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注释】共敌:指兵力集中的强敌。

敌阳:古代兵法把先兵攻敌、先发制人的战略叫“敌阳”。

敌阴:古代兵法把伺机进击、后发制人的战略叫“敌阴”。

【译文】与其攻打集中的正面之敌,不如先用计谋分散它的兵力,然后各个击破;与其主动出兵攻打敌人,不如迂回到敌人虚弱的后方,伺机歼灭敌人。

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
之 走为上计
原文内容: 全师避敌。左次无咎,未失常也。 今意解释: 全师避敌:全军退却,避开强敌。 左次无咎,未失常也:军队在左边营, 没有危险,(因为扎营或左边或右边,要 依时情而定)并没有违背行军常道。
• 出自《南齐书· 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 策,走为上计”。 • 走为上: 指敌我力量悬殊的不利形势下, 采取有计划的主动撤退,避开强敌, 寻找战机,以退为进。 这在谋略中也应是上策。
• 古人按语说:敌势全胜,我不能战, 则必降;必和;必走。降则全败,和 则半败,走则未败。未败者,胜之转 机也。
敌方已占优势,我方不能战胜它,为了 避免与敌人决战,只有三条出路:投降, 讲和,撤退。 三者相比,投降是彻底失败,讲和也是一 半失败,而撤退不能算失败。撤退,可以 转败为胜。当然,撤退决不是消极逃跑, 撤退的目的是避免与敌主力决战。主动撤 退还可以诱敌,调动敌人,制造有利的战 机。总之退是为进。
这时,楚应王率领增援部队赶来,师叔 说,“我军已七次佯装败退,庸人已十分 骄傲,现在正是发动总攻的大好时机。” 楚庄王下令兵分两路进攻庸国。庸国将士 正陶醉在胜利之中,怎么也不会想到楚军 突然杀回,仓促应战,抵挡不住。楚军一 举消灭了庸国。 师叔七次佯装败退,是为了制造战 机, 一举歼敌。
这个故事中楚军的几次撤退,都不是消极 逃跑,而是主动退却,寻找或制造 战机。所以,“走”,是上策。
城濮大战之前,楚国吞并周围小国 日打庸国。 由于 庸国奋力抵抗,楚军一时难以推进。 庸国在一次战斗中还俘虏了楚将杨窗。但 由于庸国疏忽,三天后,杨窗竟从庸国逃 了回来。杨窗报告了庸国的情况,说道: “庸国人人奋战,如果我们不调集主力大 军,恐怕难以取胜。”
楚将师叔建议用佯装败退之计,以 骄庸军。于是师叔带兵进攻,开战不久, 楚军佯装难以招架,败下阵来,向后撤 退。象这样一连几次,楚军节节败退。 庸军七战七捷,不由得骄傲起来,不把 楚军放在眼里。军心麻痹,斗志渐渐松 懈,戒备渐渐失去了。

三十六计 原文与评析

三十六计 原文与评析

三十六计原文与评析
《三十六计》是一部中国古代的兵法策略集合,它将丰富的战术智慧总结为三十六个计策,至今仍被广泛传颂和应用。

本文将对这三十六计进行原文呈现,并结合现代视角进行简要评析。

一、瞒天过海
原文: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

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评析:此计强调利用对手的惯性思维,通过隐蔽的手段欺骗对方,使其对即将发生的事情失去警觉。

二、围魏救赵
原文: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评析:采取避实击虚的策略,攻击敌人弱点,分散敌人力量,以达到救援或取胜的目的。

三、借刀杀人
原文: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出自力。

评析:此计通过利用第三方力量攻击敌人,自己则保持实力,坐收渔翁之利。

……(以下省略其他三十六计的原文与评析,以保持文章简洁)
总结:
《三十六计》的每个计策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策略思维,它们不仅仅适用于古代战场,在现代的生活、工作、竞争中同样具有指导意义。

通过理解这些计策的内涵,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决策水平,从而更好地应对各
种挑战。

三十六计原文及翻译

三十六计原文及翻译

三十六计原文及翻译三十六计原文及翻译三十六计在现实生活中应用也很广泛,下面小编为你分享一下三十六计原文及翻译吧,欢迎阅读!原文:第一套〖胜战计〗第01计瞒天过海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

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太阳,太阴。

第02计围魏救赵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第03计借刀杀人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

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第04计以逸待劳困敌之势,不以战。

损刚益柔。

第05计趁火打劫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第06计声东击西敌志乱萃,不虞。

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第二套〖敌战计〗第07计无中生有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

少阴、太阴、太阳。

第08计暗渡陈仓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第09计隔岸观火阳乖序乱,阴以待逆。

暴戾恣睢,其势自毙。

顺以动豫,豫顺以动。

第10计笑里藏刀信而安之,阴以图之。

备而后动,勿使有变。

刚中柔外也。

第11计李代桃僵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

第12计顺手牵羊微隙在所必乘,微利在所必得。

少阴,少阳。

第三套〖攻战计〗第13计打草惊蛇疑以叩实,察而后动。

复者,阴之媒也。

第14计借尸还魂有用者,不可借;不能用者,求借。

借不能用者而用之。

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第15计调虎离山待天以困之,用人以诱之,往蹇来返。

第16计欲擒姑纵逼则反兵,走则减势。

紧随勿迫,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不血刃。

需,有孚,光。

第17计抛砖引玉类以诱之,击蒙也。

第18计擒贼擒王摧其坚,夺其魁,以解其体。

龙战于野,其道穷也。

第四套〖混战计〗第19计釜底抽薪不敌其力,而消其势,兑下乾上之象。

第20计混水摸鱼乘其阴乱,利其弱而无主。

随,以向晦入宴息。

第21计金蝉脱壳存其形,完其势;友不疑,敌不动。

巽而止蛊。

第22计关门捉贼小敌困之。

剥,不利有攸往。

第23计远交近攻形禁势格,利从近取,害以远隔。

上火下泽。

第24计假道伐虢两大之间,敌胁以从,我假以势。

困,有言不信。

第五套〖并战计〗第25计偷梁换柱频更其阵,抽其劲旅,待其自败,而后乘之。

三十六计原文

三十六计原文

三十六计第一计瞒天过海【原文】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

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太阴,太阳。

【大意】当防备十分周密时,人们往往会放松警惕;对于常见的事物,人们通常不会产生怀疑。

阴谋常常隐藏在公开的事物之中,而不是与公开的事物相对立。

最隐秘的事情可能隐藏在最明显的表象之下。

【计谋精解】“瞒天过海”是通过制造假象、迷惑对方,使其放松警惕,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具体而言,就是在表面上做出一种行为,让对方误以为这是真实的情况,而实际上却在暗中进行另一种行动。

此计的关键在于“瞒”,要瞒得巧妙,让对方毫无察觉。

但“瞒”只是手段,“过海”才是目的。

本计可以理解为以下含义:以假乱真,迷惑对方视听。

隐藏真实意图,暗中行动。

利用对方的惯性思维,使其陷入误区。

当对方运用瞒天过海之计时,可以采取如下防范措施加以应对:保持警惕,不轻易相信表面现象。

仔细观察,分析细节,寻找破绽。

多角度思考,不局限于单一的观点。

加强情报收集,了解对方的真实意图。

第二计围魏救赵【原文】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大意】攻打集中的敌人,不如分散敌人的力量;攻击敌人的强盛之处,不如攻击敌人的薄弱环节。

【计谋精解】此计是在面对强大敌人时,采取迂回战术,通过攻击敌人的薄弱点,来解救处于困境的目标。

在运用此计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准确判断敌人的强弱分布。

选择合适的攻击点,确保能够有效地牵制敌人。

协调好各方力量,确保行动的顺利进行。

当对方运用此计时,可采取以下防范措施加以应对:加强自身的防御,确保关键部位的安全。

密切关注敌人的动向,及时发现其意图。

灵活调整部署,应对敌人的攻击。

第三计借刀杀人【原文】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出自力。

【大意】敌人的情况已经明确,而盟友的态度尚未确定,此时可以引导盟友去攻击敌人,而自己不需要亲自出手。

【计谋精解】借刀杀人是利用外部力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避免直接与敌人对抗,减少自身的损失。

在运用此计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寻找合适的“刀”,即有能力且愿意帮助自己的力量。

中国兵法《三十六计》全文

中国兵法《三十六计》全文

中国兵法《三十六计》全文
《三十六计》全文:
第一计:瞒天过海
利用欺骗的手段,假装没有准备,让敌人怀疑不到,然后行动。

第二计:假道伐虢
使用虚假的道路来引诱敌军前来,当他们深入时,再发动突然袭击。

第三计:指桑骂槐
使用歹徒和乞丐,叫他们在士兵前面撒谎,让士兵动摇信心,从而失去战斗勇气。

第四计:调虎离山
将军队分离,分散对方的注意力和力量,然后再集中火力突击,实现胜利。

第五计:反间计
采取反间计,使敌军互相怀疑,从而使他们分化,从而容易被击败。

第六计:抛砖引玉
向对手抛出一些虚假的提议,以引起其反应,从而明确其动机及意图,从而取得优势。

第七计:空城计
在城池里声称没有兵力,让敌人觉得没有抵抗力,吸引敌人进城,然后再发动袭击,取得胜利。

第八计:暗渡陈仓
假装撤退,吸引对方攻击,然后再转身反击,抓住机会,取胜。

第九计:火烧赤壁
用火焰来制造恐惧,以引诱敌人前来攻击,从而达到转移注意力的目的。

第十计:负荆请罪
先尊重敌人,低头向他礼让,让他觉得得意,然后再采取暗中行动,以达到所需的目的。

【图文并茂】《三十六计》完整版及记忆口诀

【图文并茂】《三十六计》完整版及记忆口诀

【图文并茂】《三十六计》完整版及记忆口诀一,胜战计:瞒天过海/围魏救赵/借刀杀人/以逸待劳/趁火打劫/声东击西二,敌战计:无中生有/暗度陈仓/隔岸观火/笑里藏刀/李代桃僵/顺手牵羊三,攻战计:打草惊蛇/借尸还魂/调虎离山/欲擒故纵/抛砖引玉/擒贼擒王四,混战计:釜底抽薪/混水摸鱼/金蝉脱壳/关门捉贼/远交近攻/假途伐虢五,并战计:偷梁换柱/指桑骂槐/假痴不颠/上屋抽梯/树上开花/反客为主六,败战计:美人计/空城计/反间计/苦肉计/连环计/走为上计记忆口诀胜:瞒围借以趁声敌:无暗隔笑李顺攻:打借调欲抛擒混:釜混金关远假并:偷指假上树反败:美空反苦连走【图文并茂】《三十六计》完整内容第一套胜战计第一计瞒天过海原文:备周而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太阳,太阴。

译:认为准备万分周到,就容易松劲;平时看惯了的,就往往不在怀疑了,秘计隐藏在暴露的事物中,而不是和公开的形式相排斥。

非常公开的往往蕴藏着非常机密的。

第二计围魏救赵原文: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译:树敌不可过多,对敌要各个击破,对现在还不忙于消灭的,要隐藏我们的意图。

第三计借刀杀人原文: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出自力,以损推演。

译:作战的对象已经确定,而朋友的态度还不稳定,要诱导朋友去消灭敌人,避免消耗自己的力量。

第四计以逸待劳原文: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译:控制敌方力量发展的命脉来扼杀他,而不采取进攻的形势,这就是“损刚益柔”原理的演用。

第五计趁火打劫原文: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译:敌方的危机很大,就乘机取利,用优势力量攻击软弱的。

第六计声东击西原文:乱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译:敌人乱撞瞎碰,摸不清情况,这是《易经》“萃”封上所说的“坤下兑上”的混乱征状。

必须利用敌方失去控制力的时机加以消灭。

第二套敌战计第七计无中生有原文: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

少阴,太阴,太阳。

译:无中生有是运用假象,但不是弄假到底。

三十六计全文及译文

三十六计全文及译文

三十六计全文及译文三十六计全文及译文三十六计是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成书于明清时期,它是根据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

三十六计又分为六套计策: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

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三十六计全文及译文,供您参考,欢迎阅读与收藏。

三十六计全文及翻译总说六六三十六,数中有术,术中有数。

阴阳燮理,机在其中。

机不可设,设则不中。

第一套胜战计第一计瞒天过海原文:备周而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太阳,太阴。

翻译:认为准备万分周到,就容易松劲;平时看惯了的,就往往不在怀疑了,秘计隐藏在暴露的事物中,而不是和公开的形式相排斥。

非常公开的往往蕴藏着非常机密的。

第二计围魏救赵原文: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翻译:树敌不可过多,对敌要各个击破,对现在还不忙于消灭的,要隐藏我们的意图。

第三计借刀杀人原文: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出自力,以损推演。

翻译:作战的对象已经确定,而朋友的态度还不稳定,要诱导朋友去消灭敌人,避免消耗自己的力量。

第四计以逸待劳原文: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翻译:控制敌方力量发展的命脉来扼杀他,而不采取进攻的形势,这就是“损刚益柔”原理的演用。

第五计趁火打劫原文: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翻译:敌方的危机很大,就乘机取利,用优势力量攻击软弱的。

第六计声东击西原文:乱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翻译:敌人乱撞瞎碰,摸不清情况,这是《易经》“萃”封上所说的“坤下兑上”的混乱征状。

必须利用敌方失去控制力的时机加以消灭。

第二套敌战计第七计无中生有原文: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

少阴,太阴,太阳。

翻译:无中生有是运用假象,但不是弄假到底。

而是使假象变真象,大小假象,掩护真象。

第八计暗渡陈仓原文: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翻译:故意暴露行动,利用敌方固守的时机,便主动偷袭。

第九计隔岸观火原文: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85计调虎离山待天以困之,用人以诱之,往蹇来返。
第1166计欲擒姑纵逼则反兵,走则减势。紧随勿迫,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不血刃。需,有孚,光。
第1177计抛砖引玉类以诱之,击蒙也。
第1188计擒贼擒王摧其坚,夺其魁,以解其体。龙战于野,其道穷也。
○第四套〖混战计〗
第1199计釜底抽薪不敌其力,而消其势,兑下乾上之象。
第1100计笑里藏刀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
第1111计李代桃僵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
第1122计顺手牵羊微隙在所必乘,微利在所必得。少阴,少阳。
○第三套〖攻战计〗
第1133计打草惊蛇疑以叩实,察而后动。复者,阴之媒也。
第1144计借尸还魂有用者,不可借;不能用者,求借。借不能用者而用之。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三十六计各计的介绍
○总说
六六三十六,数中有术,术中有数。阴阳燮理,机在其中。机不可设,设则不中。
○第一套〖胜战计〗
第011计瞒天过海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第022计围魏救赵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第033计借刀杀人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第3300计反客为主乘隙插足,扼其主机,渐之进也。
○第六套〖败战计〗
第3311计美人计兵强者,攻其将;将智者,伐其情。将弱兵颓,其势自萎。利用御寇,顺相保也。
第3322计空城计虚者虚之,疑中生疑。刚柔之际,奇而复奇。
第3333计反间计疑中之疑。比之自内,不自失也。
第3344计苦肉计人不自害,受害必真。假真真假,间以得行。童蒙之吉,顺以巽也。
第044计以逸待劳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第055计趁火打劫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第066计声东击西敌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第二套〖敌战计〗
第077计无中生有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少阴、太阴、太阳。
第088计暗渡陈仓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第099计隔岸观火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顺以动豫,豫顺以动。
第2255计偷梁换柱频更其阵,抽其劲旅,待其自败,而后乘之。曳其轮也。
第2266计指桑骂槐大凌小者,警以诱之。刚中而应,行险而顺。
第2277计假痴不癫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静不露机,云雷屯也。
第2288计上屋抽梯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断其援应,陷之死地。遇毒,位不当也。
第2299计树上开花借局布势,力小势大。鸿渐于陆,其羽可以为仪也。
第3355计连环计将多兵众,不可以敌,使其自累,以杀其势。在师中吉,承天宠也。
第3366计走为上全师随,以向晦入宴息。
第2211计金蝉脱壳存其形,完其势;友不疑,敌不动。巽而止蛊。
第2222计关门捉贼小敌困之。剥,不利有攸往。
第2233计远交近攻形禁势格,利从近取,害以远隔。上火下泽。
第2244计假道伐虢两大之间,敌胁以从,我假以势。困,有言不信。
○第五套〖并战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