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 江南逢李龟年》赏析
《江南逢李龟年》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江南逢李龟年》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原文: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译文: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赏你的艺术。
没有想到,在这风景一派大好的江南;正是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熟。
注释:李龟年:唐朝开元、天宝年间的著名乐师,擅长唱歌。
因为受到皇帝唐玄宗的宠幸而红极一时。
“安史之乱”后,李龟年流落江南,卖艺为生。
岐王: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名叫李范,以好学爱才著称,雅善音律。
寻常:经常。
崔九:崔涤,在兄弟中排行第九,中书令崔湜的弟弟。
玄宗时,曾任殿中监,出入禁中,得玄宗宠幸。
崔姓,是当时一家大姓,以此表明李龟年原来受赏识。
江南:这里指今湖南省一带。
落花时节:暮春,通常指阴历三月。
落花的寓意很多,人衰老飘零,社会的凋弊丧乱都在其中。
君:指李龟年。
赏析:该诗是杜甫绝句中最有情韵、最富含蕴的一篇,只有二十八字,却包含着丰富的时代生活内容,诗是感伤世态炎凉的。
李龟年是唐玄宗初年的著名歌手,常在贵族豪门歌唱。
杜甫少年时才华卓著,常出入于岐王李隆范和中书监崔涤的门庭,得以欣赏李龟年的歌唱艺术。
诗的开首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后两句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
仅仅四句却概括了整个开元时期(公元713年—公元741年)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
语极平淡,内涵却无限丰满。
李龟年是开元时期“特承顾遇”的著名歌唱家,常在贵族豪门歌唱。
杜甫初逢李龟年,是在“开口咏凤凰”的少年时期,正值所谓“开元全盛日”。
当时王公贵族普遍爱好文艺,杜甫即因才华早著而受到岐王李隆范和中书监崔涤的延接,得以在他们的府邸欣赏李龟年的歌唱。
而一位杰出的艺术家,既是特定时代的产物,也往往是特定时代的标志和象征。
在杜甫心目中,李龟年正是和鼎盛的开元时代、也和他自己充满浪漫情调的青少年时期的生活,紧紧联结在一起的。
几十年之后,他们又在江南重逢。
唐诗赏析-杜甫《江南逢李龟年》原文译文赏析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原文|译文|赏析'《江南逢李龟年》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这首诗是杜甫绝句中最有情韵、最富含蕴的一篇,表达了出时世凋零丧乱与人生凄凉飘零之感。
下面就和儿童网小编一起来欣赏这首唐诗吧。
唐代: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译文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赏你的艺术。
没有想到,在这风景一派大好的江南;正是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熟。
注释1.李龟年:唐朝开元、天宝年间的著名乐师,擅长唱歌。
因为受到皇帝唐玄宗的宠幸而红极一时。
“安史之乱”后,李龟年流落江南,卖艺为生。
2.岐王: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名叫李范,以好学爱才著称,雅善音律。
3.寻常:经常。
4.崔九:崔涤,在兄弟中排行第九,中书令崔湜的弟弟。
玄宗时,曾任殿中监,出入禁中,得玄宗宠幸。
崔姓,是当时一家大姓,以此表明李龟年原来受赏识。
5.江南:这里指今湖南省一带。
6.落花时节:暮春,通常指阴历三月。
落花的寓意很多,人衰老飘零,社会的凋弊丧乱都在其中。
7.君:指李龟年。
诗是感伤世态炎凉的。
李龟年是唐玄宗初年的著名歌手,常在贵族豪门歌唱。
杜甫少年时才华卓著,常出入于岐王李隆范和中书监崔涤的门庭,得以欣赏李龟年的歌唱艺术。
诗的开首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后两句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
仅仅四句却概括了整个开元时期(注:开元时期为713年—741年)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
语极平淡,内涵却无限丰满。
李龟年是开元时期“特承顾遇”的著名歌唱家。
杜甫初逢李龟年,是在“开口咏凤凰”的少年时期,正值所谓“开元全盛日”。
当时王公贵族普遍爱好文艺,杜甫即因才华早著而受到岐王李隆范和中书监崔涤的延接,得以在他们的府邸欣赏李龟年的歌唱。
而一位杰出的艺术家,既是特定时代的产物,也往往是特定时代的标志和象征。
在杜甫心目中,李龟年正是和鼎盛的开元时代、也和他自己充满浪漫情调的青少年时期的生活,紧紧联结在一起的。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古诗词翻译赏析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古诗词翻译赏析本文是关于杜甫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江南逢李龟年》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是唐朝文学家杜甫。
其全文古诗如下: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前言】《江南逢李龟年》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
此诗是杜甫绝句中最有情韵、最富含蕴的一篇,只有二十八字,却包含着丰富的时代生活内容。
诗中抚今思昔,世境的离乱,年华的盛衰,人情的聚散,彼此的凄凉流落,都浓缩在这短短的二十八字中。
语言极平易,而含意极深远,包含着非常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表达了出时世凋零丧乱与人生凄凉飘零之感。
那种昔盛今衰,构成了尖锐的对比,使读者感到诗情的深沉与凝重。
诗的开首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后两句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
仅仅四句却概括了整个开元时期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吧,表达了作者当时的态度。
【注释】李龟年:唐朝开元、天宝年间的著名乐师,擅长唱歌。
因为受到皇帝唐玄宗的宠幸而红极一时。
“安史之乱”后,李龟年流落江南,卖艺为生。
岐王: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名叫李范,以好学爱才著称,雅善音律。
寻常:经常。
崔九:崔涤,在兄弟中排行第九,中书令崔湜的弟弟。
玄宗时,曾任殿中监,出入禁中,得玄宗宠幸。
崔姓,是当时一家大姓,以此表明李龟年原来受赏识。
江南:这里指今湖南省一带。
落花时节:暮春,通常指阴历三月。
落花的寓意很多,人衰老飘零,社会的凋弊丧乱都在其中。
君:指李龟年。
【翻译】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听到你的演唱,欣赏到你的艺术。
眼下正是江南暮春的落花时节,没有想到能在这时巧遇你这位老相识。
【赏析】《江南逢李龟年》此诗作于公元770年(大历五年)杜甫在长沙的时候。
安史之乱后,杜甫漂泊到江南一带,和流落的宫廷歌唱家李龟年重逢,回忆起在岐王和崔九的府第频繁相见和听歌的情景而感慨万千写下这首诗。
《江南逢李龟年》阅读答案附全诗赏析

《江南逢李龟年》阅读答案附全诗赏析《江南逢李龟年》阅读答案附全诗赏析「篇一」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感旧歌者(元)戴表元牡丹红豆艳春天,檀板朱丝锦色笺。
头白江南一尊酒,无人知是李龟年。
【注】李龟年:唐开元间乐工,常出入王侯之第,后流落江南,每遇良辰胜景,为人歌数阕,座中闻之,莫不掩泣罢酒。
1.这两首诗都写到了的形象,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2分)2.简析这两首诗的主要表现手法。
(4分)参考答案1.歌者或李龟年不胜今昔或昔盛今衰,世境离乱(每空1分)2.杜诗:(1)对比,本诗以开元鼎盛时期“ 岐王宅里、崔九堂前的”美好回忆,与“落花时节”的现实形成鲜明对比,更突出了眼前的凋零与衰颓,寄寓了诗人对世运衰颓、社会动乱和自己衰病漂泊的无限感慨。
(2)反衬,“江南好风景”又成了重逢的老歌者与老诗人颠沛流离、身世沉沦和乱离时世的反衬,更突出了这些经历过盛世的人境遇的不幸。
戴诗:(1)衬托(乐景衬哀情),本诗选取“牡丹”“红豆”和“檀板”“朱丝”“锦色笺”几个艳丽的意象,重彩点染出一幅鲜活艳丽之景,与嵌在其中的“头白”的`歌者形成极大的反差。
衬出歌者身世之可悲,境遇之可哀;诗人哀人自哀,对故国沦亡之无限悲慨也便和盘托出了。
(2)借代,用“李龟年”代指李龟年那样名震天下的歌者。
(评分标准:答出一种表现手法得1分,能结合诗句分析再得1分;两首诗中能各答出一种手法并分析得当的即得满分)赏析:读过杜甫《江南逢李龟年》诗的都知道,李龟年是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的著名歌者。
但安史之乱中,终于落魄江南,再无出入“岐王宅里”“崔九堂前”的幸运和荣耀了。
史载他在江南,“每逢良辰美景”,便“为人歌数阕”,闻之者“莫不掩泣罢酒”。
此诗既以李龟年拟比主人公,则这位白发歌者,当年一定是宋都临安的名角无疑,而今却竟已无人识他了!如果说,前人“掩泣”于李龟年之晚年歌唱,是因为她象征着繁华美好的开元盛世之一去不复返;那么此诗之伤叹前朝歌者的“头白江南”,其哀慨就更要深沉得多;他简直就是诗人美好故国一朝覆灭的缩影呵!《西湖余志》称戴表元“湖上赠歌者一绝,有故国之思焉”。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江南逢李龟年唐代: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标签唐诗三百首、初中古诗、感伤、怀念译文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赏你的艺术。
没有想到,在这风景一派大好的江南;正是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熟。
注释岐王: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名叫李范,以好学爱才著称,雅善音律。
寻常:经常。
崔九:崔涤,在兄弟中排行第九,中书令崔湜的弟弟。
玄宗时,曾任殿中监,出入禁中,得玄宗宠幸。
崔姓,是当时一家大姓,以此表明李龟年原来受赏识。
江南:这里指今湖南省一带。
落花时节:暮春,通常指阴历三月。
落花的寓意很多,人衰老飘零,社会的凋弊丧乱都在其中。
君:指李龟年。
赏析诗是感伤世态炎凉的。
李龟年是唐玄宗初年的著名歌手,常在贵族豪门歌唱。
杜甫少年时才华卓著,常出入于岐王李隆范和中书监崔涤的门庭,得以欣赏李龟年的歌唱艺术。
诗的开首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后两句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
仅仅四句却概括了整个开元时期(注:开元时期为713年—741年)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
语极平淡,内涵却无限丰满。
李龟年是开元时期“特承顾遇”的著名歌唱家。
杜甫初逢李龟年,是在“开口咏凤凰”的少年时期,正值所谓“开元全盛日”。
当时王公贵族普遍爱好文艺,杜甫即因才华早著而受到岐王李隆范和中书监崔涤的延接,得以在他们的府邸欣赏李龟年的歌唱。
而一位杰出的艺术家,既是特定时代的产物,也往往是特定时代的标志和象征。
在杜甫心目中,李龟年正是和鼎盛的开元时代、也和他自己充满浪漫情调的青少年时期的生活,紧紧联结在一起的。
几十年之后,他们又在江南重逢。
这时,遭受了八年动乱的唐王朝业已从繁荣昌盛的顶峰跌落下来,陷入重重矛盾之中;杜甫辗转漂泊到潭州,“疏布缠枯骨,奔走苦不暖”,晚境极为凄凉;李龟年也流落江南,“每逢良辰胜景,为人歌数阕,座中闻之,莫不掩泣罢酒”(《明皇杂录》)。
杜甫古诗《江南逢李龟年》原文、译文、赏析

杜甫古诗《江南逢李龟年》原文、译文、赏析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注释李龟年:唐代著名的音乐家,受唐玄宗赏识,后流落江南。
岐王: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名叫李隆范,以好学爱才著称,雅善音律。
寻常:经常。
崔九:崔涤,在兄弟中排行第九,中书令崔湜的弟弟。
玄宗时,曾任殿中监,出入禁中,得玄宗宠幸。
崔姓,是当时一家大姓,以此表明李龟年原来受赏识。
江南:这里指今湖南省一带。
落花时节:暮春,通常指阴历三月。
落花的寓意很多,人衰老飘零,社会的凋弊丧乱都在其中。
君:指李龟年。
译文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听到你的演唱,欣赏到你的艺术。
眼下正是江南暮春的落花时节,没有想到能在这时巧遇你这位老相识。
中心诗是感伤世态炎凉的。
李龟年是唐玄宗初年的著名歌手,常在贵族豪门歌唱。
杜甫少年时才华卓著,常出入于岐王李隆范和中书监崔涤的门庭,得以欣赏李龟年的歌唱艺术。
诗的开首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后两句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
仅仅四句却概括了整个开元时期(注:开元时期为713年——741年)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
语极平淡,内涵却无限丰满。
[4]李龟年是开元时期“特承顾遇”的著名歌唱家。
杜甫初逢李龟年,是在“开口咏凤凰”的少年时期,正值所谓“开元全盛日”。
当时王公贵族普遍爱好文艺,杜甫即因才华早著而受到岐王李隆范和中书监崔涤的延接,得以在他们的府邸欣赏李龟年的歌唱。
而一位杰出的艺术家,既是特定时代的产物,也往往是特定时代的标志和象征。
在杜甫心目中,李龟年正是和鼎盛的开元时代、也和他自己充满浪漫情调的青少年时期的生活,紧紧联结在一起的。
几十年之后,他们又在江南重逢。
这时,遭受了八年动乱的唐王朝业已从繁荣昌盛的顶峰跌落下来,陷入重重矛盾之中;杜甫辗转漂泊到潭州,“疏布缠枯骨,奔走苦不暖”,晚境极为凄凉;李龟年也流落江南,“每逢良辰胜景,为人歌数阕,座中闻之,莫不掩泣罢酒”(《明皇杂录》)。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赏析:表达了时世凋零丧乱与人生凄凉飘零之感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赏析:表达了时世凋零丧乱与人生凄凉飘零之感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五年(770年),当时杜甫在潭州(今湖南长沙)漂泊,偶遇同样流落江南的宫廷歌唱家李龟年,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以下是对该诗的详细赏析:一、作品原文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二、译文及注释译文当年我经常在岐王与崔九的住宅里见到你并听到你的歌声。
现在正好是江南风景秀美的时候,在这暮春季节再次遇见了你。
注释李龟年:唐朝开元、天宝年间的著名乐师,擅长唱歌。
因为受到皇帝唐玄宗的宠幸而红极一时。
“安史之乱”后,李龟年流落江南,卖艺为生。
岐王: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李隆范(后改名李范),以好学爱才著称,雅善音律。
寻常:经常。
崔九:崔涤,在兄弟中排行第九,中书令崔湜的弟弟。
玄宗时,曾任殿中监,出入禁中,得玄宗宠幸。
崔姓,是当时一家大姓,以此表明李龟年原来受赏识。
江南:这里指今湖南省一带。
落花时节:暮春,通常指阴历三月。
落花的寓意很多,人衰老飘零,社会的凋弊丧乱都在其中。
君:指李龟年。
三、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五年(770),当时杜甫在潭州(今湖南长沙)。
杜甫少年时才华卓著,常出入于岐王李隆范和中书监崔涤的门庭,得以欣赏宫廷歌唱家李龟年的歌唱艺术。
安史之乱后,杜甫漂泊到江南一带。
大历四年(769)三月杜甫离开岳阳到潭州,居留到第二年春天,和流落江、潭的李龟年重逢,回忆起在岐王和崔九的府邸频繁相见和听歌的情景,感慨万千,于是写下这首诗。
《云溪友议》载:“明皇帝幸岷山,百官皆窜辱,积尸满中原,士族随车驾也。
伶官:张野狐觱栗、雷海青琵琶、李龟年唱歌、公孙大娘舞剑……唯李龟年奔泊江潭,杜甫以诗赠之曰:‘岐王宅里寻常见……落花时节又逢君。
’”四、作品赏析1、整体赏析此诗是杜甫绝句中最有情韵、最富含蕴的一篇,只有二十八字,却包含着丰富的时代生活内容。
如果诗人当年围绕安史之乱的前前后后写一部回忆录,是不妨用它来题卷的。
古诗江南逢李龟年翻译赏析

古诗江南逢李龟年翻译赏析《江南逢李龟年》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是唐朝文学家杜甫。
其全文古诗如下: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前言】《江南逢李龟年》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
此诗是杜甫绝句中最有情韵、最富含蕴的一篇,只有二十八字,却包含着丰富的时代生活内容。
诗中抚今思昔,世境的离乱,年华的盛衰,人情的聚散,彼此的凄凉流落,都浓缩在这短短的二十八字中。
语言极平易,而含意极深远,包含着非常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表达了出时世凋零丧乱与人生凄凉飘零之感。
那种昔盛今衰,构成了尖锐的对比,使读者感到诗情的深沉与凝重。
诗的开首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后两句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
仅仅四句却概括了整个开元时期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吧,表达了作者当时的态度。
【注释】李龟年:唐朝开元、天宝年间的著名乐师,擅长唱歌。
因为受到皇帝唐玄宗的宠幸而红极一时。
“安史之乱”后,李龟年流落江南,卖艺为生。
岐王: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名叫李范,以好学爱才著称,雅善音律。
寻常:经常。
崔九:崔涤,在兄弟中排行第九,中书令崔湜的弟弟。
玄宗时,曾任殿中监,出入禁中,得玄宗宠幸。
崔姓,是当时一家大姓,以此表明李龟年原来受赏识。
江南:这里指今湖南省一带。
落花时节:暮春,通常指阴历三月。
落花的寓意很多,人衰老飘零,社会的凋弊丧乱都在其中。
君:指李龟年。
【翻译】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听到你的演唱,欣赏到你的艺术。
眼下正是江南暮春的落花时节,没有想到能在这时巧遇你这位老相识。
【赏析】《江南逢李龟年》此诗作于公元770年(大历五年)杜甫在长沙的时候。
安史之乱后,杜甫漂泊到江南一带,和流落的宫廷歌唱家李龟年重逢,回忆起在岐王和崔九的府第频繁相见和听歌的情景而感慨万千写下这首诗。
该诗是杜甫绝句中最有情韵、最富含蕴的一篇,只有二十八字,却包含着丰富的时代生活内容,诗是感伤世态炎凉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赏析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此诗正如人所评,极富于情韵而又蕴藉之极,好像就是作者在对碰巧于外地遇到的一位故人平常地说话,而且只是自己开头的几句,但作为一首诗它却已经完全而且应当说是堪称完美了,所以清代的邵子湘称它为杜甫的七绝压卷之作。
宇文所安的名作《追忆》里,一开始就讲述了此诗,作为他所论及的一系列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第一篇,可惜他的解读我觉得并不够准确,大概就像他自己所说的,由于语言感觉的问题而常常存在些几乎无法逾越的障碍,不过他说“艺术的力量恰恰来源于这样的不完整”,确是说的很对,在绝句体裁的杰作中,这种情形实在是比较常见的。
写作此诗之前,杜甫因为严武的故去,失去了经济上的支持,不得不离开成都浣花溪边的草堂,举家乘船沿长江而下,大历三年(768)杜甫离开夔州准备北归洛阳,遇兵乱而流落两湖一带。
大历五年时他到了潭州(今湖南长沙),这正是他晚年最后的也是非常艰难困顿的时期,很凑巧他在这里遇到了李龟年。
李龟年是开元、天宝年间的著名乐师,唐郑处诲《明皇杂录》载:“唐开元中,乐工李龟年、彭年、鹤年兄弟三人皆有才学盛名,彭年善舞,鹤年、龟年能歌,尤妙制《渭川》,特承顾遇,于东都大起第宅,僭移之制,逾于公侯。
宅在东都通远里,中堂制度,甲于都下。
其后龟年流落江南,每遇良辰胜赏,为人歌数阕,座中闻之,莫不掩泣罢酒……。
”这段记载让我们知道此时流落江南的李龟年对于包括杜甫在内的一些人来说,正是开元天宝那一时代已然衰落和逝去的象征,而安史之乱以来的种种乱局给他们的心灵带来怎样深重的苦难。
岐王即唐玄宗之弟李范,史称其“好学工书,雅爱文章之士,士
无贵贱,皆尽礼接待”;崔九(崔涤)也特受玄宗厚待,《旧唐书》说他“多辩智,善谐谑,素与玄宗款密,……为秘书监,出入禁中。
与诸王侍宴,可不让席而坐”。
当时王公贵族普遍爱好文艺,他们二人的府第应该是当时这一类活动中很有名的场所,“开口咏凤凰”的少年时期的杜甫,曾到处交游,常往来京师,所以在二人的府第常遇见李龟年,而那正是开元全盛的时期。
所有这首诗的前两句虽然只是这么平常地提起这点,却已经包含了许多意思,是在说杜甫现在见到李龟年,很自然想起当年,想起当年开元全盛的时期,而现在两人俱流落江南,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唐王朝仍然是变乱频仍,早已不复当年盛世;言下充满了不胜今昔之感,正如前人所说,“世运之治乱,华年之盛衰,彼此之凄凉流落,俱在其中”。
这种种感觉,如果不遇到李龟年的话,正处于漂泊困顿中的杜甫是不愿意也没有多少心思去深想的,但现在杜甫遇到李龟年了,杜甫忽然心中升起一种无法抑制的情感,他意识到这次相遇对于自己的心灵来说,正是自己记忆里那个曾经繁华昌盛的时代、那个二人全都见证并参与了的时代、那个曾经寄寓了自己许多梦想付出了自己巨大的努力曾经为之欢欣鼓舞为之痛苦忧虑已经永远融入了自己生命中的时代,一场正式的谢幕。
它永远地逝去了,永远不会再回来。
可此时的杜甫有些惊讶地发现,这样一个历史上几乎是空前的时代连同着他们那些曾经的生命里的岁月的逝去以及谢幕,在真实的世界里,只不过年华一瞬,风中花落,这般轻淡平常自然不过,而风景——正好,这是有情是无情?杜甫心中百感交集,满是伤感、怅惘、感慨、悲哀和对于人生的如同梦幻之感,再也说不出来什么,不过却也不用再说什么,因为此时他们已深深知道这时彼此心中会感到什么又会想到些什么。
全诗几乎令人难以相信的简洁有力,却又含蓄蕴藉,意韵不尽,让人想起音乐家格里格说的“心灵的悲哀越深,语言的包容性就越强、越是隐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