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排血量监测方法

合集下载

连续心排血量监测讲义[专家学习]

连续心排血量监测讲义[专家学习]
ml BPM mmHg mmHg mmHg L / min Grams
CO
× 80
正常值:<250 dynes/sec/cm-5
一类特制
10
CO生理学原理(每搏量的调节)⑨
心肌收缩力
心肌的变性肌力状态 心肌纤维缩短的速度和舒张
一类特制
11
CO生理学原理(每搏量的调节)⑩
增强心肌收缩性的因素
兴奋交感神经→收缩↑ 心率↑ 抑制副交感神经→心率↑ 使用增强心肌收缩性的药物
SvO2 ↑ ← CO↑ SvO2 ↓ ←CO ↓
一类特制
16
CO的综合概念②
CO与DO2-VO2
管理危重病人的一个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要最大化 氧运输来预防组织缺氧的发生。
DO2=CaO2×CO VO2=(CaO2-CvO2)×CO
DO2↓←CO↓
DO2↑
20
一类特制
21
一类特制
22
一类特制
23
STAT 模式 / CCO显示法 时间平均法
一类特制
24
CCO的临床意义和应用①
CCO 和 Bolus 比较
和标准的肺动脉导管一样安全 消除了任何和 bolus 技术有关的潜在的感染控
制问题 心内不注入冰水 比 bolus 心排量更加准确 相对于 bolus 心排量,节约了医务人员的时间 排除了和 bolus 技术相关的一些不准确性
心率增快 左心室容量增加(前负荷↑ ) 回心血量增加 外周血管扩张(后负荷 ↓) 内、外性儿茶酚胺
心率变慢(兴奋副交感) 前负荷↓ 后负荷↑ 心肌收缩性减退
一类特制
15
CO的综合概念①
CO与SvO2
SvO2↓是组织氧合受损害的有代表性的最早的指标

简述超声多普勒法监测心排血量的方法

简述超声多普勒法监测心排血量的方法

简述超声多普勒法监测心排血量的方法
超声多普勒法是一种常用的监测心排血量的方法。

它可以对心排血量作出准确的测量,并为心脏病的早期筛查提供有力的支持。

本文以“简述超声多普勒法监测心排血量的方法”为标题,阐述了超声多普勒法监测心排血量的方法以及它为心脏病早期筛查提供的支持。

超声多普勒法是一种利用超声波来测量心排血量的技术。

它通过测量血液在心脏周围管道中移动时产生的频率变化,来测量心排血量。

在超声多普勒法测量心排血量时,医生将使用超声检查技术,用检查机分别放置在心脏的左右心室和心尖区域,在四个不同的部位使用超声波,通过计算心脏收缩前后血液流速的变化率来测量心排血量。

超声多普勒法对心脏疾病的早期筛查也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检测出心排血量的异常,提前发现心脏疾病。

它还可以检测心脏的肥厚,异常的心脏形态及动脉硬化等,因而有助于诊断心脏病的发生。

此外,超声多普勒法还可以用来检测心脏的血流是否偏移,以及心脏是否有缺血。

超声多普勒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监测心排血量的方法,为心脏病的早期筛查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它检测准确,安全可靠,能够准确测量血液在心脏周围循环中移动时产生的频率变化,以及检测心脏的肥厚、血流是否偏移、心脏是否有缺血等。

由于其准确性和可靠性,超声多普勒法被大量应用于心脏病的早期筛查,为早期诊断和治疗心脏病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超声多普勒法是一种常用的监测心排血量的方法,它
不仅可以准确测量心排血量,而且还可以有助于早期筛查心脏病,为心脏病早期筛查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由于超声多普勒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已被广泛应用于心脏病的早期筛查,为早期诊断和治疗疾病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心排血量指数计算公式

心排血量指数计算公式

心排血量指数计算公式心排血量指数(Cardiac Output Index,COI)是评估心脏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反映了心脏每分钟向体循环系统泵送的血液量。

心排血量指数的计算公式为,COI = 心排血量(CO) / 体表面积(BSA)。

在临床上,心排血量指数的测定对于评估心脏功能状态、监测心脏手术后的恢复情况以及指导心脏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心排血量指数的计算公式中包含了两个关键参数,即心排血量和体表面积。

心排血量是指心脏每分钟向体循环系统泵送的血液量,通常以升/分钟(L/min)为单位。

而体表面积则是一个人体表面的测量值,通常以平方米(m²)为单位。

通过将心排血量除以体表面积,就可以得到心排血量指数的数值,这个数值反映了每平方米体表面积上所需的心排血量,可以更好地反映个体的心脏功能状态。

心排血量指数的正常范围通常为2.5-4.0 L/min/m²。

当心排血量指数低于正常范围时,可能表明心脏功能受损,如心脏衰竭、心肌梗死等。

而当心排血量指数高于正常范围时,可能表明体循环系统处于高负荷状态,如甲亢、贫血等。

因此,通过对心排血量指数的测定,可以及时发现和评估心脏功能的异常,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在临床实践中,心排血量指数的测定通常采用多种方法,包括热稀释法、氧稀释法、超声多普勒法等。

其中,超声多普勒法是一种非侵入性、简便易行的方法,已成为临床上常用的心排血量指数测定技术。

通过超声多普勒技术,医生可以直观地观察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测定心脏每搏输出量,并结合体表面积,计算得出心排血量指数,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除了在心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作用外,心排血量指数的测定还对心脏手术后的康复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心脏手术后,患者的心脏功能可能会发生变化,包括心排血量和心排血量指数的改变。

通过定期测定心排血量指数,可以及时了解患者的心脏功能状态,指导康复护理和药物治疗,促进患者的康复。

持续心排血量与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的监测知识问答健康宣教

持续心排血量与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的监测知识问答健康宣教

持续心排血量与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的监测知识问答健康宣教何为心排血量?(1)心排血量(CO)是指每分钟左心室或右心室射入主动脉或肺动脉的血容量,它可以反映整个循环系统的功能状况。

(2)CO代表单位时间内心脏的射血量,心排血量二每搏输出量X心率,其正常值为4~6L∕min0哪些患者需要持续进行心排血量的监测?心排血量监测的目的是判断心功能、指导患者的治疗和观察病情进展,是临床上了解循环功能最重要的基本指标之一。

主要用于:①肺动脉高压的患者;②急性心肌梗死伴休克的患者;③不明原因的严重低血压患者;④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的患者;⑤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⑥多器官功能障碍的患者。

怎样通过心排血量来分析患者的心功能?心排血量在不同个体间的差异较大,尤其与体表面积密切相关,所以在比较不同个体的心脏射血功能时,通常以心指数(CI)作为参考标准。

心指数=心排血量/体表面积,成人Cl的正常值为2.6~4.0L/(min∙m2)o(1)当CIVL8L∕(min∙m2)时,表示组织重度灌注不足,患者可能会出现心源性休克,表现为昏迷、呼吸浅快、口唇发给、四肢厥冷、脉搏细弱、低血压甚至无尿。

(2)当Cl在L8~2.2L/(min∙n?)时,表示组织灌注下降,患者会出现组织灌注不足的表现,如头晕、乏力、恶心、呕吐、呼吸急促及少尿等。

(3)当Cl在2.3~2.6L/(min∙m2)时,表示组织灌注下降,但患者尚无临床表现。

(4)当Cl在2.7~4.0L∕(min∙m2)时,表明组织灌注正常。

影响心排血量的因素有哪些?影响心排血量的因素有心脏的容量负荷、心肌收缩力、外周循环阻力、心率和心肌收缩的协调性等。

在这五个决定性因素中单个或多个的改变均可影响心功能,甚至发生心力衰竭。

脉搏指示持续心排血量监测在临床上使用的优势有哪些?临床上通常使用脉搏指示持续心排血量(PiCC0),其临床上应用较广泛,优势在于以下方面。

(1)创伤小,只需要经一条中心静脉导管建立一条动脉通路,由于不需要使用右心导管,所以更安全,除此之外还可用于儿童与婴儿(2kg以上)。

各种心排量检查技术介绍

各种心排量检查技术介绍
THANKS FOR WATCHING
谢谢大家!
检测方法分类
心输出量(CO),目前有多种检测方法和操作形式,从临床操作上可分为有创,无创和微创三种。从检测技术上分为热稀释法,多普勒超声学检测,核素心血池显像,胸腔阻抗法,Fick法,染色剂稀释法,部分重复呼吸法。检测方法上还可以分为直接、间接、连续和非连续测量.
有创检测同样有连续和非连续监测二种,通过Swan-Ganz导管的热稀释法,Fick法和染色剂稀释法属于有创方法;微创检测形式有经食道多普勒超声学检测和不通过Swan-Ganz导管的热稀释法;无创检测核素心血池显像,胸腔阻抗法和部分重复呼吸法。
如右图所示:四对电极片被放在病人颈部和胸部的两侧。 ICG 仪器传输电信号并测量病人通过胸部电流的阻抗(电阻)(这种电信号不能被病人感知,也不会干扰其他别的医疗仪器)。 绝大多数的电信号通过主动脉传导因为主动脉的血液要比病人肺部的气体导电性更好。随着每一次心跳,主动脉内血液的容量和血流速度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导致了血流的阻抗发生了变化,从而产生了ICG波形。
Control Syringe
测冷水水温连接示意图
连接示意图
漂浮导管
漂浮导管 上面的两个孔
漂浮导管辅助配件包
ICG概述
ICG(无创心输出量)测量的基本原理是基
于胸阻抗血流图(胸部生物电阻抗技术TEB)
的一种间接测量方法,利用心脏射血所引起的
胸部血流阻抗的改变来计算每搏射血输出,进
热稀视频学习资料
爱德华官方网站上的教学视频
在线观看地址
下载网址链接
模块
Cardiac output cable
In-line Injection temperature probe

picco监测

picco监测
8.5 4.0
SV
SVV HR
C.O. 5.46 First Name CFI 4.9 C.I. 2.75 ITBVI 671 EVLWI 7 * Tinj 19 GEDVI 537
: Smith 5.63 : David 5.0 2.75 686 7 * 20 549 341 :
InjVol
CVP - Average Unit
Injection detected
静音 Off
Audio
Trial #1 CFI kHZV-Cal Last Name :
Kal
Smith
报警 暂停
开始心输 出量监测
Stop C.O.
保存C.O. 校准CCO
Table Contents
主设定 主屏幕
.进行热稀释探测期间不能进行下一次注射冰水 .初次及每隔8小时,需连续打三次冰水,获得CO平均值, 校准CCO
ABP 120/70 Sys. (91)
监护仪设置
Pulse
60
更改数值 SVV CO CI ITBV EVLW EVLWI GEDV
较 零
Audio 暂停 静音 Off 报警
ITBV ? 血温

37.0
Graph Trends 主设定 Main Screen
1
压力 归零
1
根据需要,点击屏幕右下空白处,选择在屏幕上显示的参数。
操作步骤:
1:物品准备 2:操作步骤;
(1)将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2)将温度探头链接于中心静脉导管腔 (3)链接心排血量监测仪电源线并打开电源 (4)将链接电缆和水温探头电缆与心排血量监测仪相连接,并将水温探头 固定仓与温度探头相连接 (5)用动脉压电缆连接压力换能器和心排血量监测仪,归零 (6)在大动脉置入picco热稀释导管 (7)将动脉压电缆链接热稀释导管,换能器置于腋中线第四肋间心房水平

连续心排血量监测讲义课件

连续心排血量监测讲义课件
操作流程
操作人员需按照设备说明书和临床操作规范进行。一般流程包括启动设备、设 置参数、开始监测、记录数据等。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者反应,确保 操作安全。
数据获取与分析方法
数据获取
连续心排血量监测设备会实时生成心排血量、心率、血压等监测数据。这些数据可以通过设备自带的软件或导出 至其他分析工具进行进一步处理。
治疗方案。
监测方法
通过连续心排血量监测,在用药 前后实时监测心排血量等指标, 评估药物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临床意义
为医生提供客观、量化的药物疗 效评估依据,指导医生调整治疗
方案,实现个体化治疗。
04 连续心排血量监测的局限性和挑战
技术局限性
监测精度问题
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在某些情况下 可能受到如信号干扰、传感器误差等 因素的影响,导致监测结果的精度下 降。
未来趋势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发展,CCOM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将进一步提高,同时 其在临床应用的范围和深度也将不断拓展。例如,通过与电子病历、智能决策支持等系统 的集成,实现个体化、精准化的治疗方案的制定和优化。
02 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与方法
监测设备与技术
设备介绍
连续心排血量监测通常使用脉搏轮廓心排血量监测仪(PiCCO)等设备。这些设 备采用先进的生物阻抗技术,通过测量动脉脉搏波形来推算心排血量。
与其他监测方法的综合运用
联合应用
连续心排血量监测可以与其他监测方法如动 脉血气分析、中心静脉压监测等联合应用, 以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生理状态。
互补作用
各种监测方法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优势,通过 综合运用,可以起到互补作用,提高临床诊 断和治疗水平。例如,在休克患者的救治中 ,连续心排血量监测可以提供心功能信息, 而中心静脉压监测可以反映血容量状况,两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护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护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护理的最佳证据总结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护理的最佳证据总结引言: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是一种重要的护理工具,用于评估心脏功能和血管状态的连续变化。

这种监测技术已经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

本文旨在总结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的最佳证据,并探讨其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

一、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的原理和方法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是通过插入导管进入动脉来实现的,常用的插管部位为股动脉。

插管后,可以通过连接监测设备,实时地监测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等指标,并计算出心排血量等参数。

这种监测方式不仅能够提供连续的血流动力学参数,还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循环系统的异常情况。

二、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的优势和局限性优势:1. 提供连续的监测数据: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可以实时地提供患者的心血管参数,包括心率、心排血量、无创动脉压差等等,这些数据有助于护士全面评估患者的循环系统状态。

2. 及时发现和处理循环系统异常:通过监测连续的心血管参数,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循环系统的异常情况,如低血压、心律失常等,从而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3. 个体化护理和治疗: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可以帮助护士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护理和治疗,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

局限性:1. 操作复杂度高: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需要插入导管等操作,操作复杂度较高,并需要专业的护理人员进行操作和监测。

2. 风险性较大:插入导管等操作存在一定的风险,如血管损伤、感染等,并且需要密切观察和护理。

三、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1. 监测循环系统功能:通过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可以及时获得患者的心脏功能和血管状态的连续变化,从而帮助护士做出科学的护理判断。

2. 指导液体管理:连续监测心排血量可以帮助护士评估患者的容量状态,并指导液体管理,避免液体超负荷和液体不足。

3. 动态调整药物治疗:通过连续监测心排血量等血流动力学参数,可以帮助护士及时发现和纠正患者循环系统的异常情况,并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影响Bolus心排量测定 的技术因素
如何获取准确的Bolus 心排量?
正确的操作
快速平稳的 , 必须在 4 秒钟内将 10 毫升注射液注射到肺动脉导管的 近端腔内; 两次注射需间隔70秒以上.

正确的导管位置

导管必须正确位于肺动脉主段末端,才能获取准确的心排 量, 必须确定以下事项: - 正确的右房波 - 正确的肺动脉波形 - 标准的球囊充气容量
PICCO
--- 脉搏指示剂连续心排量测定
VIGILEO
--- 未经校准的脉搏轮廓分析技术
微创性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
PICCO --- 脉搏指示剂连续心排量测定
PICCO监测仪是德国PULSION公司推出的新一代容量监测仪 (同类设备:LiDCO Plus)。 技术原理:结合了经肺温度稀释技术和动脉脉搏波形曲线下 面积分析技术。该监测仪采用热稀释方法测量单次的心排量, 并通过分析动脉压力波形曲线下面积来获得连续的心排量。 相比于Swan-Ganz,其创伤较小,只需要一根中心静脉导管 和动脉导管,无需使用右心导管。
用“一致平均”的方法保 证准确性
最常采用的经验是: 删除热稀释曲线较差的测量值和 / 或报警时的测量值; 至少用3次心排量值进行加权平均; 最好由一个人操作; 删除和平均值相差 10 %以上的测 定值.
影响CO测定的主要因素
影响因素 冰水温度误差1度 温水温度误差1度 指示剂从冰水中拿出15秒 指示剂从冰水中拿出30秒 5ml注射液误差0.5ml 10ml注射液误差0.5ml 温水注射的同时, 快速输液 呼吸周期影响 不正确的计算常数 体外循环之后 1-10 分钟 体外循环之后 30 分钟 •总的潜在结果: 打冰水法测出的 CO值为5.6, CO可能的误差% ±2.7% ±7.7% 温度增加0.34 ±0.16度 温度增加0.56 ±0.18度 ±10% ±5% CO降低30-80% 变异率在29-58%, 最高达70% 1-100% 10-20% 最高达9% 实际值范围在 4.37 --- 6.83 L/min
连续心排量监测热稀释 导管
STAT 模式 / CCO显示法 时间平均法
CCO 和 Bolus 比较


和标准的肺动脉导管一样安全 消除了任何和 bolus 技术有关的潜在的感染控 制问题 心内不注入冰水 比 bolus 心排量更加准确 相对于 bolus 心排量,节约了医务人员的时间 排除了和 bolus 技术相关的一些不准确性
= 使用葡萄糖时为1.08
60 = 60sec/min CT = 注射剂加温的修正因子
标准热稀释法测心排 量
间断心排量- BOLUS测定 法
标准热稀释法测定心排量 所需要的设备





具有热稀释功能的肺动脉导管和导鞘, 如爱德华的131HF7, I301BF8H; Co-Set的盐水注射系统(93600-冰水 或 93610-常温); 温度探针和电缆(93505, 93522); 花型注射器10ml (93650); 心排量电缆线(COM2CC); 心排量监护仪或模块; 盐水或葡萄糖水.

曾经是测量心排血量的“金标准”; 根据Adolph Fick 在19世纪70年代提出的理 论发展起来的;

Fick 认为,某个器官对一种物质的摄取或
释放, 是流经这个器官的血流量和动静脉血
中这种物质的差值的乘积.
Fick 法 (2)

Fick 法利用氧这种物质和肺这个器官, 测量动静脉血氧含量得 到动静脉氧差(A-vO2), 氧耗可以通过测量吸入、呼出氧浓度 和呼吸频率计算得到. 用以下公式即可得到心排血量:
V ×(TB-TI)
A
×
(SI-CI)
(SB × CB)
× 60 ×C ×K
1
改良包括测量病人血温和注射剂温度以及 注射剂的比重。
热稀释法心排量的 计算(4)
其中:CO = 心排血量 V = 注射的容量(ml) A = 稀释曲线下面积(mm/sec) K = 校准系数(mm/ ℃) TB, TI = 血温和注射剂温度 SB, SI = 血液和注射剂的比重 CB, CI = 血液和注射剂的热度 SI × CI SB ×CB
CO –Set 冰水封闭注射系统
为了提高测定的准确性,可以应用CO-Set 的 冰水注射系统,来提高信号和噪音的比率(简 称信噪比)
(32)
CO –Set 冰水注射系统
间断打冰水, 测量心排量所需要的连接: 心排 量计算机、肺动脉导管、注射装置、温度探 头和电缆.
(33)
Swan-Ganz导管端口位置 及功能
心排量(CO)的调节
每搏量 心率
前负荷
后负荷
心肌收缩力
心室壁异常活动
CO增加的原因

CO减少的原因




心率增快 左心室容量增加(前负荷↑ ) 回心血量增加 外周血管扩张(后负荷 ↓) 内、外性儿茶酚胺


心率变慢(兴奋副交感) 前负荷↓ 后负荷↑ 心肌收缩性减退
CO与SvO2

SvO2↓是组织氧合受损害的有代表性的最早的指标
位置 远端 近端 颜色 黄色 蓝色 功能 监测肺动脉压 监测右房压 用注射器对气囊 充气,以获得和保 持楔压.
气囊阀门
红色
电热调节 距远端4cm, 监测 器 白色/红色 血温 连接口
Bolus心排量测定操作流程
在使用系统时,必须预先用盐水充盈系统,并将系统和肺动脉导管 以及心排量计算机连接。可选择以下其中一种方法来充盈系统: 1.将10毫升注射器直接和流通管/控制阀*连接。 *流通管/控制阀的作用是关闭病人和输液袋的连接,并使液体单 方向从冰浴器流向肺动脉导管。 2. 打开流量调节器使输液袋中的液体流出。 3a.其一,将流通管/控制阀置于空容器上方,缓慢地拔出注射器的 活塞,然后再推入,重复至设备中完全没有空气。 3b.其二,从流通管/控制阀上将注射器取下,挤压输液袋使液体充 盈系统。重新将注射器连接到流通管/控制阀上,充盈注射器并 排除所有的空气。 4. 将注射器活塞推入最低的位置,关闭流量调节器。 5. 确认CO-SET系统中没有空气后,将注射温度探头插入支架并固定。 6. 将注射液温度探头的连接导线与心排量计算机上“注射探头”的 导线相连。
准确的注射容量和温度
应用封闭的CO-Set
+系统, 能更准 确测定注射液体的温度; 注射液体的容量也必须准确; 确认没有气泡,而且系统没有扭结.
正确的计算常数

计算参数由以下因素决定: - 导管的French尺寸; - 导管的种类; - 注射的容量大小和注射容量的准确 性; - 所应用的输液系统(注射器或COSet + 中的注射系统).
SvO2=SaO2- SvO2 ↑ ← CO↑ SvO2 ↓ ←CO ↓
VO2 CO· K· HB


CO与DO2-VO2



管理危重病人的一个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要最大 化氧运输来预防组织缺氧的发生。 DO2=CaO2×CO VO2=(CaO2-CvO2)×CO DO2↓←CO↓ DO2↑←CO↑
标准热稀释法(2)

运用染料/ 指示剂稀释原理, 利用温度变化作为指示剂.

将一定量的已知温度的液体, 通过导管快速注入右心房, 冰冷的液
体与心内血液混合, 使其温度降低; 由内置在导管里的热敏电阻感 知到这种温度的下降,得到一条相似的“时间-温度曲线”.
标准热稀释法(3)


改良的染料/指示剂稀释法- 温度变化作为 指示剂; 需要爱德华的Swan-Ganz 导管/计算机或 心排量模块, 来测定心排量; 改良的Steward – Hamilton 公式. CO =
心排血量监测
心排血量(CO)


每搏量:心室每次搏出的血量,称每搏量(SV),成 人平均70ml。 心排量CO :是指每分钟由心室输出的血量,正常值为 4-8L/min; 心排血指数(CI):是指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排血量, 正常为2.5-4.0Lmin-1m-2。 每搏指数:是指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每搏量,正常值 为40-60ml beat-1m-2 。 射血分数:是指每搏量与舒张末容积(EDV)之比, 正常值为60-80%; 体循环总阻力(TPR):为平均动脉压减去中心静脉 压后,除以心排血量,在乘以80的所得值。正常为9001500dyn.s.cm-5。 肺循环总阻力:为肺动脉压减去肺动脉楔压除以心排 血量,在乘以80的所得值,正常为50-150dyn.s.cm-5。
心排量测定 (CO)
心排量的监测历史


Fick法(19世纪70年代) 染料/指示剂稀释法(19世纪90年代) 标准热稀释法(20世纪50-70年代) 连续热稀释法(20世纪90年代)
前二者主要在心导管实验室进行, 后两者标准和连 续热稀释法更容易实现床旁监测。
Fick 法 (1)
SWAN
&
GANZ
SWAN
&
GANZ
1970年Swan和Ganz在专业杂志上发表了第一篇Swan-Ganz漂浮 导管在临床应用的文章. Swan HJC and Ganz W. Catheterization of the heart in man with use of a flowdirected balloon-tipped catheter. N Eng J Med 1970 ; 283 : 447
连续心排量临床应用


提供对心脏功能的自动、连续的评估 排除了手动 Bolus 测定心排量的需要 提供更多的最新的信息来预防危象 发生病情变化时,马上干预 评估病人对于干预的反应
CCO对于医生的益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