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新课标培训讲稿

语文新课标培训讲稿
语文新课标培训讲稿

2011版新课标解读与课堂教学

蕉村镇中心校李兴平

语文课程中的渗透学科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世界各国都对母语教育课程是否体现主流意识形态给予了特别的关注。本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修订,强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导向,并努力把它有机地渗透到课程目标、内容以及课程实施的各个方面,与学科教学尽可能水乳交融,紧密结合。

增强课程目标的适切性和教学实施的可操作性。有的部分原先设定的目标难度过高,需要适当降低;有的地方需要补充说明,要强调改变繁琐的教学过程和过于理性、抽象的要求;有的地方要修改对“目标”、“建议”的表述,力求使各学段目标的梯度和层次及有关表述更加清晰;在“课程目标”和“实施建议”中,还有必要进一步强调关于语文学习的关键性要求,补充相应的措施和说明。例如,强调“读书”在语文学习和思想文化修养中的关键作用,要求高度重视阅读的“兴趣、习惯、品位、方法和能力”,对于推荐阅读书目和诵读篇目也需要做一定的调整和补充。

针对语文教学中出现的偏差,如阅读教学中“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进行过度发挥”,明确要求改正和防止。

汉字教育是本次修订工作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此次课程标准修订,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1、识字写字教学

(1)从第一到第四学段始终强调“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强调书写的规范和质量。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提出:要求学生每天在教师的指导下随堂练字10分钟。强调练字的质量。其实我们都知道,学生不良的写字姿势,如歪头、曲身等,都会严重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而造成这些不良习惯的最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学生握笔的姿势,他们感觉笔尖离手的距离越短,就更容易把握。这些都会造成一系列的错误习惯。

(2)适当降低第一、二学段识字写字量的要求。如,第一学段,识字量由1600~1800个改为1600个左右,写字量由800~1000个改为800个左右。本条修

改并不是说低段就不重视识字写字教学了,只的稍微降低了一点点低段识字量的要求而已,整个小学阶段的识字量并没有降低。

(3)针对识字写字学习负担过重的问题,在教学建议中进一步强调“多认少写”的教学原则,希望下工夫扭转多年来形成的每学一字必须达到“四会”要求的教学观念和做法。

(4)在国家语委和有关专家组的支持下,推出《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的作用就是,让学生在初级阶段熟练掌握300个“基本字”

(5)、明确要求软笔书法,从第二学段开始进行楷书练习,第三学段要求会用毛笔书写楷书。所有语文教师要做好教学生写毛笔字的准备。最好能自己先进行练习。

2、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的一大改革就是由“教懂”变为“练能”。不再是教师将课文内容教给学生,把学生教懂,而是将课文当作是一个平台,当作是学生练习阅读能力的材料。即:将阅读课定位为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原课标将阅读教学解释为“学生、文本、教师之间的对话。”而新课标则定位为练能,练听、说、读、写、思的能力。要求阅读教学课堂做好七件事:层层推进读到位,词名在理解兼运用,由点到面练口才,巧选时机当堂写,学法指导重迁移,思维训练重创新,积累词句增素养。

(1)、强调课外阅读。第二学段明确要求课外阅读总量不低于40万字。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阅读。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倡导“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强调课外阅读的指导、管理,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样的书才是好书。同时也要提倡自主阅读,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着重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高度重视阅读的“兴趣、习惯、品位、方法和能力”,通过课学教学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特别是“品味”一点值得大家思考。读什么样的书才叫有品味?怎样读才叫品味?

(2)、提倡自主阅读。在阅读教学中应以读为前提,读为基础,不能以教师的理解、分析来代替阅读教学。增强学生的品读过程,阅读是一个个性化行为,应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在我们的阅读教学中,在教师指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品味

前,一定要让学生完整地将课文读到三遍以上,使每个学生都对文本有整体的认识,有一定的理解和感悟而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时,才是最佳的指导时机。对于有自己独特的看法的学生,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看法。

(3)、阅读教学中的感情朗读提倡感情的自然流露、自然表达,着重学生自己的理解,自身独特的感受,摒弃矫情做作。就这一点而言,我们在实际的教学实际中怎样实施?我想,充分运用自由朗读的方式,尽量少地用全班齐读整段、整篇的方式,尽可能让学生单独朗读,要让学生在有一定的理解和体会的前提下才能要求感情朗读。

(4)、在阅读教学中不能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的过度发展挥。任何深挖教材或者拓展延伸都应该以文本为依托,适度地进行延伸是相当必要的,如果离文本太远,那就大可不必了。

3、习作教学

(1)、第一学段中并非没有习作教学的明确要求,只是称之为“写话”而已。新课标中对第一学段的写话明确提出“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的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其实,写话就是真正意义上的起步作文。请大家注意其中的几个词语,“兴趣”“想说的话”“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对于学生在写话中出现的一些生活化的词语,如“帅呆了”“神马”不要都打入“口语”“不规范语文”的大牢里。要想让学生说真话,说实话,就得从第一学段的写话开始。

(2)第二学段的要求中提出:“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深刻、很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注意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有新鲜感的词句”是在2011版的新课标中才有的说法。其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有自己独特的表达。

倡导个别习作,不一定全班统一安排,根据个别学生的特殊经历,如获奖了、挨打了等,及时让学生进行习作。同时,为了让学生不感到这是一种惩罚,应该将个别习作进行展示和表扬。管建刚的作文革命值得借鉴。

(3)第三学段的习作要求更加鲜明:“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已不再是原课标中的“要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这种提法与原来的“练习修改自己的习作”已有明显的不同。

在上次片区的语文教材培训中,片区教研员明确指出将学生对作文的修改纳入评分标准。

教学建议:重视习作评讲课。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习作评讲课甚至重于习作指导课。应该在习作评讲课中给学生明确提出修改的要求,并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每学期的习作中,至少要有三次习作要求学生进行同一要求的二次习作。

修改内容:不仅仅局限于错别字,更应该涉及到标点、整句、整段;大头病、假尾病;过程叙述太过于平淡(没有细节描写)

具体的修改方法:读(要求、自己的作文)、问(说清楚没有?还可以怎样说?可以用哪些积累到的词句?想(当时具体的情况是怎样?有什么校的表情、动作?)、说(先按修改后的内容说一遍来试试)、互评(发现可能有问题的地方请同学帮你说说怎样改更合适)

(4)、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表达,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合理想象是创作的先决条件。在习作评价中建议:着重培养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能力,要求说真话、说实话,不说假话、客套话,抵制抄袭;改进命题方式:提倡自由选题。

其中给我们很多思考:怎样看待写想象中的事物?提倡自由选题的命题意见将会对试题产生怎样的影响?就要看教研员们怎样解读2011版新课标。

4、综合性学习

2011版新课标建议注重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综合性,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精神。这些建议都现综合性学习有关。

具体建议:在教学中重视对综合性学习的确实施,选择其中适合本校学生实际情况的实践活动进行开展,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化研究。这种研究,既要有学生个体的独立研究,也要有学生群体性的讨论切磋。对学生的综合性学习进行评价时,应该着眼于: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参与程度;能否在活动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能否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整理资料;能否根据已有的课内外资料形成自己的假设或观点;语文知识和能力综合运用的表现;学习成果的展示与交流。

新教师教学常规培训讲稿

新教师教学常规培训讲稿 普定县实验学校:杨从霞话题引入:驴拉车不前,鞭之,仍不前;再鞭之而卧。一智者伏驴耳语曰:再不起来,派你去学校当老师,累死你。驴闻言,既起,狂奔。 新教师面临的问题与困惑:在教学实践中,许多新老师工作尽心尽力,却事倍功半,究其原因,以下几点问题与困惑值得深思: 盲目——不知道该做什么 茫然——不知道该怎样做 盲点——需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 教学活动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教学工作的进程由一个个相互联系,前后衔接的基本环节所构成。教学常规的环节主要有:备课、上课、听评课、说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质量检测等。 教学常规一:备课 备课是整个课堂教学工作的起点,是上好课的重要前提与保证。没有备课时的全面考虑与周密设计,就没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与动态生成;没有上课前的胸有成竹,就没有课堂中的游刃有余。一说起“备课”,有些老师往往与“写教案”相混淆,其实二者不是一回事。备课是教师在授课之前对教材内容、结构、情感、道理等的深入理解,以及针对所教学生,结合自己的教学特点,联系自己以往的教学经验,对教学方法的思考与选择、确定。而写教案,只是对上述理解、思考、选择这一备课过程的书面记录。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在学校工作了33年的历史教师,上了一堂非常出色的观摩课,听课的一位教师问他:“你的每一句话都具有巨大的思想威力,请问,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堂课?“那位教师回答:”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一般地说,每堂课我都准备了一辈子。但是,直接针对这个课题的准备,我花了约15分钟……”一辈子与15分钟,一语道出了教师备课的真谛。 另外,根据我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以及多次聆听新老师的课,感到初上讲台的

课标学习讲稿

一、课标的功能 二、课标的结构体系 三、课程多种功能及奠基作用 四、课程性质 五、课程基本理念 六、课程设计思路 七、总体目标和内容 八、学段目标和内容及教学建议、评价建议 一、课标的功能 教材编写的直接依据教师教学的基本依据对学生进行学业评价的基本依据 二、课标的结构体系 第一部分一、课程性质二、课程基本理念三、课程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一、总体目标与内容二、学段目标与内容 第三部分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附录 附录1 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 附录2 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 附录3 语法修辞知识要点 附录4 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 附录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 三、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

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 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 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四、语文课程的性质: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五、课程基本理念: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

新教师培训讲稿

新教师教学常规培训讲稿 老师们:上午好! 新的学期,我们很高兴迎来了一批优秀的生力军,朝气蓬勃的你们为我校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对你们的到来再次表示热烈的欢迎! 在座的各位,有的已经在教育教学工作岗位中有了在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智慧,走进了潮海中学,还有的是带着十几年寒窗里的知识积淀和理想追求,刚刚迈入教育事业的第一步,而加入到潮海中学这个大家庭;虽然以前我们素不相识,但现在,我们有了一个共同的使命,就是促进我校教育的科学持续发展。 作为一名教师,面临的问题与困惑:在教学实践中,许多老师工作尽心尽力,却事倍功半,究其原因,以下几点问题与困惑值得深思: 盲目——不知道该做什么 茫然——不知道该怎样做 盲点——需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 教学活动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教学工作的进程由一个个相互联系,前后衔接的基本环节所构成。教学常规的环节主要有:备课、上课、听评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质量检测等。 教学常规一:备课 备课是整个课堂教学工作的起点,是上好课的重要前提与保证。没有备课时的全面考虑与周密设计,就没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与动态生成;没有上课前的胸有成竹,就没有课堂中的游刃有余。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在学校工作了33年的历史教师,上了一堂非常出色的观摩课,听课的一位教师问他:“你的每一句话都具有巨大的思想威力,请问,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堂课?“那位教师回答:”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一般地说,每堂课我都准备了一 辈子。但是,直接针对这个课题的准备,我花了约15分钟……”一辈子与15分钟,一语道出了教师备课的真谛。 另外,根据我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以及多次聆听新老师的课,感到初上讲台的

新教师理论培训讲稿

新教师理论培训讲稿 ——课标解读及教学评价 授课人:金光华二○○九年一月八日 【教学主要内容】 1、学习《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意义 2、解读《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3、学生综合评价 4、课堂教学评价 【课后作业】 结合本学校教学实际情况,撰写适用于本学校的学生评价方案 【教学主要内容】 一、学习课标的意义 2000年,教育部已正式将信息技术课程纳入中小学基础必修课,并于2001年秋季开始执行。教育部于2000年11月14日发布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是根据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作用、地位、目的、任务、内容等编写的指导性文件,明确规定信息技术是中小学必修的基础工具课程。 二、严格执行课标 《指导纲要》是教学的依据和指导,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依靠教师在教学全过程中认真贯彻和执行。所以,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要在思想上重视《指导纲要》的学习,在工作中要遵循《指导纲要》的要求,充分发挥对信息技术教学的指导作用,并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通读、研究,理解和掌握纲要精神,明确纲要是国家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指导性文件和基本要求,教学工作不能偏离纲要的要求。 2、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实际情况,重点研究纲要中教学内容和说明,并根据教材具体内容的尝试和广度,确定教学中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思想教育的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制定好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 3、在制定教学计划和课时计划时,要结合教材分析研究,要根据纲要的要求,确定每节课的教学要求、目的、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和手段,特别要注意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

段,力图把纲要的实质精神落实到教学中去,这就要求老师要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和艺术化的教学。 4、在布置作业、上机操作和考试命题时,必须根据纲要所规定的范围和要求进行,不能偏离纲要精神。 5、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评价和教学质量的评估,要根据纲要的要求进行,把对纲要的执行情况作为教学评估的标准。 三、课标具体内容 关于印发《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 教育部文件教基[2000]3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委: 早在1984年邓小平同志就指出:"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做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在高中阶段的学校和在有条件的初中、小学普及计算机操作和信息技术教育。"为了进一步贯彻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的指导思想,落实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和劳动者,教育部决定在全国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程。 现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印发给你们,希望各地从实际出发,积极创造条件,大力推进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 附件: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二000年十一月十四日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安排要有各自明确的目标,要体现出各阶段的侧重点,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继续教育培训讲稿

继续教育培训讲稿 《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培训作业第一章课堂教学能力研究1、为什么说课堂教学能力在教师的能力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课堂是实施新课程的主要场所1.课堂有最大的时间权重———占学生在校活动时间的比例最大2.课堂有最高的价值效用———育人的素质水平质量最高3.课堂有科学的课程设置———各学科搭配组合科学4.课堂教学有默契的学段衔接———学生素质发展具有连续性5.课堂有良好的内外条件———营造了专业的教育环境量———给学生提供充分发展的空间性6.课堂有丰富的教学容7.课堂教学有强大的推进功能———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动力强劲课堂教学能力是教师能力结构中的核心要素1.教学能力是完成教学任务的直接工具

———决定课堂教学质量水平2.教学能力是教师各种素质水平的集中表现———决定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3.教学能力是教师的职业能力———反映教师的本质特征2、现代教学论对教学目的、任务、原则、内容、过程、方法、形式、教师作用方面都与传统教学论的认识不同。在新课程背景下,这种不同的认识,对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要求有何不同?在教学目的方面“必须把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在教学任务方面要使学生获得能力,发展智力,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心理品质,形成良好健康的品格,教会学生学习。在教学原则方面强调学生是学习的内因,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是教学效果的体现者,同时又从教师教的角度提出教学原则并使两者紧密结合。在教学内容方面要使理论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尽最大可能的结合,保持足量的实践活动,给学生增加动手操作的机会。在教学过程方面

要让学生认识活动的特点和目的,引导他们探索式的学习,自我感知记忆活动的规律,进而提高认识能力。对知识和技能不仅要记忆、理解、应用,而且要对教学过程中的认识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强烈的求知欲望、积极的情感、坚定的意志。在教学方法方面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掌握读书和思维的方法。在教师的作用方面教师不仅要指出学生学习的方向,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施加影响,而且要不断地指导学生提高智能,得到发展。教师是学生发展的外部动因,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在教学形式方面将诸多的教学形式因课因人综合在一起使用,目的在于克服班级授课的弊端,因材施教,3、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途径有哪些?(一)借鉴中感悟实践中探索学习中升华反思中前进第二章教学设计能力的培养与训练1、什么是教学设计能力?答:教学设计能力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根据

新课程培训讲稿:新课程的学生评价的理念与实践资料讲解

2005年东莞市新课程培训讲稿(一) 高中生物新课程的学生评价的理念与实践 东莞中学周平凡整理 一、学生学业评价的功能与一些新理念 (1)前言 (2)评价的功能 (3)几个概念 (4)评价的新理念 二、莞中高一生物课程学生评价的实践 (1)模块下构建学分评价 (2)课堂中学生评价的实践 (3)学生电子档案袋的制作 三、关于评价的问题与思考 一、前言 有一个3岁的小孩在和他父亲逛街的时候说:“爸爸,我的鞋不适合我了”。儿童的话天真单纯,然而就是在这天真单纯的语言中,更加蕴涵着智慧和内涵。我们也在思考和寻找适合学习者活动和学习者发展的教育,寻找适合学习者活动和学习者发展的评价…… 1、新课程需要新的教育评价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的根本任务。在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成为素质教育实施的核心。其中,如何适应新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促进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学校教学质量提高的教育评价体系,则成为新课程改革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从国际视野来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近年来已成为国际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而教育评价则是世界各国共同关注并致力研究的难题。 2、学生评价改革成为课改中的一个关键环节 学生评价是课程实施的重要部分,由于其本身所具有的导向和教育作用,对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从我国当前教育教学实践来看,学生评价在评价的目的、内容、方法和环境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如评价方法单一,学生在评价中处于被动地位,评价中缺乏多方的交流和理解等。因此,在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学生评价改革成为课堂教学改中的一个关键环节。 3、在很大程度上,学生评价改革决定着新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 由于学生评价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如果不从制度化上改革学生评价体系,新课程所提出来的种种新的教学理念就很难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得以体现,尽管教育者也充分认识到这些所谓的新理念是如何如何好,但在考试和升学面前,这些所谓的新理念也只能是一种理想式的柏拉图,他们不得不将

4小学美术新课标解读培训讲稿

小学美术表现-创新课堂教学策略 新课程标准把美术课堂教学划分为四个学习领域,与之相对应我们制定了四个教学策略:“造型·表现”策略、“设计·应用”策略、“欣赏·评述”策略和“综合·探索”策略。 “造型·表现”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包括平面造型和立体造型,其活动方式更强调自由表现、大胆创造以及情感的表达与传递。它可以运用多种材料和手段体验造型乐趣,传达视觉感受和思想。在美术创作中没有对或者不对,只有好或者更好、美或者更美。发展独创思维是其重要特征。 “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制作,传递交流信息,美化生活及环境,培养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领域。 “欣赏·评述”是指学生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进行欣赏和评述,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的学习领域。较其它美术学习领域更加注重通过学生的自主感受、欣赏和表达等活动方式,内化知识,形成审美结构。 “综合·探索”领域是指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美术学习领域。它分为三个层次:(1)融美术各学习领域为一体;(2)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综合;(3)美术与现实社会相联系。三个层次之间有着不同程度的交叉或重叠。 新课程改革要求美术学科不仅仅要反映和传递人类文化信息,还必须密切结合现实生活。通过课堂教与学的互动,将美术与相关学科知识联系起来,使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内容在学生头脑中产生碰撞和结合,丰富美术课堂内容,促使学生主动参与美术创造活动。 一、造型·表现 (一)、欣赏感悟畅想 1、适量欣赏大师作品及师生作品。 2、感受和品评作品的内涵、情感及意境。 3、给学生一个想创作的理由——激起学生的内心需要。 1

新教师教学常规培训讲稿

新教师教学常规培训讲 稿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新教师教学常规培训讲稿 普定县实验学校:杨从霞话题引入:驴拉车不前,鞭之,仍不前;再鞭之而卧。一智者伏驴耳语曰:再不起来,派你去学校当老师,累死你。驴闻言,既起,狂奔。 新教师面临的问题与困惑:在教学实践中,许多新老师工作尽心尽力,却事倍功半,究其原因,以下几点问题与困惑值得深思: 盲目——不知道该做什么 茫然——不知道该怎样做 盲点——需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 教学活动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教学工作的进程由一个个相互联系,前后衔接的基本环节所构成。教学常规的环节主要有:备课、上课、听评课、说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质量检测等。 教学常规一:备课 备课是整个课堂教学工作的起点,是上好课的重要前提与保证。没有备课时的全面考虑与周密设计,就没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与动态生成;没有上课前的胸有成竹,就没有课堂中的游刃有余。一说起“备课”,有些老师往往与“写教案”相混淆,其实二者不是一回事。备课是教师在授课之前对教材内容、结构、情感、道理等的深入理解,以及针对所教学生,结合自己的教学特点,联系自己以往的教学经验,对教学方法的思考与选择、确定。而写教案,只是对上述理解、思考、选择这一备课过程的书面记录。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在学校工作了33年的历史教师,上了一堂非常出色的观摩课,听课的一位教师问他:“你的每一句话都具有巨大的思想威力,请问,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堂课“ 那位教师回答:”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一般地说,每堂课我都准备了一辈子。但是,直接针对这个课题的准备,我花了约15分钟……”一辈子与15分钟,一语道出了教师备课的真谛。

新课标解读发言稿

新课标解读讲座稿 驻马店市第七小学刘峰 尊敬的各位同行: 在教研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对《新课标》进行了再次研读,每一次研读都会有着不同的收获。今天既然是以“诗”为课例,我就结合《新课标》谈谈小学诗歌教学的一些体会。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孔子曰:“不读诗,无以言”。在传统的古诗教学过程中,我们一直沿着这样一种教学模式:释题目——解难字——译全篇——说情感——齐背诵。结果,本来意蕴深厚、营养丰富的古诗大餐,被简化成解词、背诵这样一个简单的设计,效率低下而无趣。我校以“激行、探行、导行、行动”为模式开展“行为课堂”的研究,我进行了以下四个方面的探索: (一)激行——以情感做引领,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 《课标》指出:“语文课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这热爱之情需要教师用情感去点燃。要想使学生具有激情,首先教师要有激情。在古诗教学过程中的每一课、每一节,都要找准激情点,并以此为契机,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比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充满了朋友之间依依惜别的情绪;《赠汪伦》充溢着对深厚友情的赞美之情。在学生学习的时候,老师以情激情,找准情感的基点,才能使学生在情感的驱使和感召下去学习语言,去获取情感与人文精神的营养,进而起到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作用。 (二)探行——着眼语言的积累,重视语文素养的培养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要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语感。积累诗文,《课标》有了具体要求。语感从何而来?古诗词是最好的教材。我在“行为课堂”中,注重学生自己进行探究,用自己的方法进行积累,培养语感。比如,我在班上鼓励学生主动背诵,开展每周一诗、每日一诗、每节课前3分钟诗词句积累的活动,并且鼓励学生在说话或习作时也能用上一两句古诗。教学过程中还采用讲诗词中包含的故事、诵读接龙和诵读比赛等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读诗、背诗的积极性。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我们学校开设了每周一次以诵读古诗文为主的晨读活动,由全校语文老师来承担这个任务,每周通过学校广播给全校学生推荐一首唐诗或

新课标环境下教学设计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新要求

新课标环境下教学设计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新要求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本次课程改革将我国沿用已久的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反映了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基本理念。基础教育各门课程标准的研制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工作。经过近300名专家的共同努力,18种课程标准实验稿正式颁布,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新的阶段。 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胜任课程改革的实施者和研究者,已经成为师资培养、培训的重点,中小学教师本人也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就教师的教学能力而言是多方面的。 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教师进行高效教学的核心能力。有学者认为,教师的教学能力结构包括具体学科教学能力、一般教学能力和教学认知能力三种。具体由下述几种能力构成:(1)认识能力,主要表现为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良好的记忆力,尤其是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性能力等;(2)设计能力,主要表现为教学设计能力,包括确定教学目标、分析教材、选择与运用教学策略、实施教学评价的能力等;(3)传播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非语言表达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等;(4)组织能力,主要包括组织教学能力、组织学生进行各种课外活动的能力、组织培养学生优秀集体的能力、思想教育的能力、协调内外部各方面教育力量的能力、组织管理自己的活动的

能力等;(5)交往能力,主要包括在教育教学中的师生交往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意识;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照顾到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这无疑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所以,在课堂教学前,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熟悉教材、默记讲稿,是远远不够的,一次成功的教学首先依赖于教学设计,没有教学设计的课堂教学绝不可能是符合素质教育的“好”的课堂教学。 目前教师在教学设计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1.偏重知识传授设计,忽视能力、智力、非智力和思品教育设计2.偏重教学内容设计,忽视教学目的设计;3.偏重课内知识设计,忽视课外知识设计。 所谓教学设计的能力,是指教师在课前根据学生对象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的再加工,并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的方法以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能力。 1、分析学生特点与组合教学内容的技能。 教学设计中强调的是分析学生特点与组合教学内容,在本质上就是教师课前的备课。众所周知,教学过程中有三个主要因素,即教师、教材和学生。教师的教学是将教材的内容传授给学生,并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为了使教学过程高效和优化,教师必须在课前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预先设计,这就是备课。

走进新课程教师节演讲稿

走进新课程教师节演讲稿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不详 更新时间: 2006-5-24 带着岁月的痕迹,带着收获的喜悦,我从课程改革的年轮中走来了。回首课改路,那600多个日日夜夜的迷茫与苦恼、冲动与理智、辛劳与收获,令我百感交集。 当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的潮头涌来时,我有幸成了学校的第一批弄潮儿。回想两年前,当自己带着贫乏的知识和经验真正置身于课改大潮,一切都感到新鲜,同时又是无知得措手不及,我就像一株久旱的枯草贪婪地吮吸着课改的甘霖。曾以为颠扑不破的教学真理正被重新审视,未曾听过见过的名词理念却急风骤雨扑面而来,看似异常活跃实则闹哄哄的课堂,备受瞩目却不尽人意的学习成绩,新与旧的交溶,进与退的交锋,机遇与挑战的同存,这一切的一切引人思索,撼人心魄,是固步自封还是乘风破浪?一时之间,竞有些不知所措了。 然而,课改教人深思,实验催人奋进。当我迷惘、困惑时,是研读实验书籍、网上浏览交流、撰写案例反思让我不断更新观念,从容面对实验问题,并竭力寻找解决方法,坚定前行的脚步。而当众人高呼“孤馆闭春寒”“一笔定乾坤”的年代已远去时,是听课研讨、培训交流让我知道自己并非孤家寡人,孤掌难鸣,一同站在课改这条战线上的还有那么多可敬的领导、可爱的同事,我们一同奋进,将一起到达成功的彼岸。记得,我非常精心地准备了一堂研讨课,想把我所学到的新观念、新方法用于课堂教学活动中,想让老师们都投来羡慕的目光。可学生们都“不配合”,孩子们都被我设计的那些热闹的游戏吸引住,只顾自己玩去了,我只好费力的把课文讲完,根本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领导和老师们的评价是:“你还是老调重弹”;“你没能做到把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你眼中只有教材,没有学生”……在这“出师不利”之时,领导和老师们给了我很多帮助和鼓励,特别是王校长的一句话让我如梦初醒:“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你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啊!在刘副校长的指导点拨下,在和教研组同事们的讨论交流中,认识到自己知识的不足,我一方面加强学习,一方面努力实践。课堂上,我努力转变教师角色,蹲下身来,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发现学生;我也努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尽量做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此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便在如何为每个学生提供课堂主动学习的条件,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上进行探索。学生们“活”起来了,课堂里充满着浓浓的学习气氛:他们敢于质疑,敢于挑战,把学习当成是一件快乐的事。“孩子们,你们是最棒的!”“老师,我们最喜欢学习了!” ……一句句的话语激励着我和学生们不断地成长。此后我上的几节研讨课,其质量比以前有了提高,得到了有关领导和同行的肯定。

0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2001年开始实验,2005年全国实行] 第一部分前言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败得失,借鉴各国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

小学语文新课程培训讲稿

小学语文新课程培训讲稿 东苑学校王丽萍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还有为数不少的课堂教学气氛沉闷、方法简单、过程乏味,缺乏学生的主体地位。语文课出现了“虚”、“闹”、“杂”、“碎”、“偏”的问题。究其原因,源头在备课,众所周知,备课是教学的重要行为之一,是教师上好课的关键,如果备课无效,教学就必然无效,我们花力气研究备课,实际上是“磨刀不误砍柴功”,纵观我们备课的过程,确实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过于依赖教参,缺少对文本的个性解读。 2、照本宣科,课文处理得比较碎,问题设计的太多。 3、过于关注教学方法,缺少对目标的整体把握。 “基于标准”应当是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的一个核心特征,或者说,新课程背景下的备课应当是一种基于标准的备课,“基于标准”的备课是让新课程的话语从理念话语走向实践话语,从专家层面转向教师层面,从这个意义上说,“基于标准”的备课是必然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这种备课是新课程真正落实的一个重要的环节。 二、关于语文教学任务的分析 什么叫语文素养?全国小语会会长崔峦认为,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所列的10条,是对接受义务教育的每一个学生在语文素养方面的基本要求。如果达到了这10条要求,就应该认为“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可以把“语文素养”的内容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分为6个层次:第一,必要的语文知识。离开知识的能力是不可设想的,在小学阶段,教学一定的汉字音形义的知识、基本的语法和修辞知识、常用的段落和篇章结构知识、基本阅读和写作方法知识等,是非常必要的。语文学习必定

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培训讲稿

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 荣昌县吴家教育管理中心刘治贵 一、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历史和发展 (一)三个历史时期 1、清末到民初:1903年颁布的《奏定小学堂章程》规定初小五年、高小四年,都要设置“算学”。 2、民初到解放前:把学堂改为“学校”,“算学”改为“算术”,初小四年、高小三年。 3、新中国成立后: 1950年:《小学算术课程暂行标准(草案)》 1952年:《小学算术教学大纲(草案)》 1956年:《小学算术教学大纲(修订草案)》 1963年:《全日制小学算术教学大纲(草案)》 1978年:全日制十年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行草案)》 1986年:《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 1992年:人教社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行)》,上海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课程(试行)》,浙江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指导纲要(试行)》 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第一学段:1—3年级; 第二学段:4—6年级; 第三学段:7—9年级 2012年:《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 (二)四个特点 1、从不成熟到成熟,处于不断改革与发展之中。 2、从不断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力求形成自己特色。 3、从一纲一本,到一纲多本,形成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体系。

4、从算术到数学,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活动范围都有较大的拓展。 (三)关于修订工作的几点说明 2001年,在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教育部启动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颁布了义务教育20个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稿)。 按照改革工作的总体部署,2003年开始组织课程标准修订工作,2011年3月,基本完成了修订任务。 2011年12月28日教育部正式颁布《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 与2001年版相比,数学课程标准从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到实施建议都更加准确、规范、明了和全面。 二、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目标与内容结构解读 (一)《数学课程标准》与《数学教学大纲》的不同点 差异点之一:一般地,《教学大纲》只关心“教什么”(告知教学的内容)、“教到什么程度”。与此相对应,《教学大纲》的考核关注“是否教了”、“教得是否到位、是否达到了所期望的程度”。 差异点之二:《教学大纲》:教育是传授知识;《课程标准》: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教学大纲》发展为《课程标准》是历史的进步;同时,也要求我们必须准确地掌握《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目标及内容领域的特点与规律。 差异点之三:《教学大纲》:双基、两种能力、个性品质;《课程标准》:四基、四能、两种思维、多个核心词。

小学数学教师培训讲稿

小学数学教材分析培训讲稿 培训时间:2014年4月2日主讲人:唐霞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已在各个学校投入实用,怎样落实新课程,用好新教材,已成为摆在每一个小学教师面前的富有挑战性的课题。我们前一段时间都进行了新课标的通识培训,更新了我们的教育教学理念,这是我们用好新教材的前提条件。人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正是在新课标的基本理念的指导下进行编写的。我们作为一个一线教师,要善于分析教材,面对每一个教学内容,要能准确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达到教材所要求达到的教学目标。下面我们将要共同探讨的就是如何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来体会教材的编写思路,理解编写意图,确定教学目标来有效地组织教学。首先简单介绍一下人教版实验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编写思路及教材的主要特点。 一、人教版实验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 1.在努力体现新理念的同时注意具体措施的可行性,使实验教材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 在本册实验教材的研究与编写中,编写者试图将抽象的理念和理想化的设想,变为现实的、可操作的形式和素材。所谓创新,就是教材的编写要以《标准》为依据,尽量体现数学教育改革的新理念,在教学内容、教材结构、呈现方式上努力展现新的面貌。实用则是要考虑我国教育的现实条件,适应我国广大城乡教育教学改革的需求,努力使教材的改革具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同时,坚持开放的原则,努力体现开放的教材观、开放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为课堂教学改革提供更多空间和时间。 2.努力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使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是教育改革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我国的数学教育有着丰富的而成功的经验,同时也存在着较多的问题。那么,我们应改掉什么、发展什么、坚持什么,这是需要认真研究与论证的。在目前的编写研究中,我们注意对传统的数学教育经验进行认真、慎重的取舍,同时努力创造和体现与 时代发展相适应的经验和方法,使实验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所谓基础性,主要是指教学内容是最基础的,教材结构是基本的,仍然注意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形成基本技能。所谓丰富性,指的是教材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法都呈现出丰富的特点。最后要坚持发展性,使教材的结构是可持续发展的,教学方法是开放的、发展的。 二、教材编写的思路 1.以《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力图体现新的教材观、教学观。 2.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编写。仍然重视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 3.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生动素材引入新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五上培训讲稿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培训提纲 整体内容分布: (一)数与代数(三)统计与概率 1.小数乘法统计与可能性 2.小数除法(四)数学思想方法 3.简易方程数学广角――数字编码 (二)空间与图形(五)综合应用 1.观察物体(二)1.量一量找规律 2.多边形的面积2.铺一铺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一、教学内容 小数乘法 积的近似值 有关小数乘法的两步计算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二、教学目标 1.自主探索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2.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3.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运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4.体会小数乘法是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三、编排特点 1.选择“进率是十的常见量”作为学习素材,引入小数乘法的学习。 对于五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而言,“元、角、分”“米、分米、厘米”是他们熟悉不过的计量单位了。根据学生已有的这些知识基础,教材从丰富多彩的校内外活动中,选择“买风筝”(与元、角有关)、“换玻璃”(与米、分米有关)的活动为背景,引入小数

乘法的学习。这样的生活背景,不但能激发童心童趣,而且能促成学生利用元、角之间、米、分米之间的十进关系顺利沟通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的联系,利于学生将新知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系统中。 2.淡化小数乘法意义的教学,突出计算方法的教学。 小数实质上是十进分数,要让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应从分数乘法的意义入手。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根据小数与整数的密切联系,教材先教学小数乘法,再教学分数乘法。与原义务教材比,淡化了小数乘法意义的教学,把重点放在计算的算理和方法的总结上,引导学生利用因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来解释小数乘法的算理,并由此总结小数乘法的一般方法。 3.应用转化和对比,概括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小数的书写方式,进位规则均与整数相同,教材紧扣两者的密切联系,引导学生: ①用转化的方法,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 ②用对比的方法,处理积中小数点的位置问题。在例3、例4中,均采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分别观察因数和积中小数的位数,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然后利用这一关系,准确找到积中小数点的位置。 ③帮助学生按一定顺序概括小数乘法的一般计算方法。例4的教学中,应用合作研讨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地、有序地概括出计算小数乘法的一条清晰的思路: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四、具体编排 共安排8个例题。

教师如何上好课(新教师培训讲稿).docx

教师如何上好课 一、十项课堂教学常规 1.按课表上课 ,未经学校批准 ,教师不得擅自停课 ,私自调课或请人代课。 2.做好上课前的准备工作。上课前十分钟应准备好教材、资料、备课本、书写工具、演示仪器、教具 ,调试好电教设备等。教师提前2-3分钟候课 ,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巡视和指导好学生做好课前准备(文具盒、书、练习本一般放到桌子的左上角 ,由课代表每节课提醒并检查)。进入教室后 ,不得中途出入 ,不许在课中令学生出堂为教师提取所需用品。 3.教师要以人格魅力影响人 ,举止文明 ,穿着大方 ,仪表端庄。在课堂里 ,男教师不准留长发、穿拖鞋、穿背心、着非西装短裤。女教师不准穿袒胸露背的或半透明的服装 ,不化浓妆。在课堂上 ,不准接打电话或干其他私事。 4.教师必须严格执行课堂常规 ,科任教师在课前发现学生缺席 ,要和班长和班主任及时取得联系 ,教学卫生规范 ,不吸烟。无特殊情况 ,不坐着讲课。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提前宣布下课 ,下课不拖堂;不允许学生在上课期间 ,在办公室和其他场所为单独为学生补课。 5.尊重学生的人格 ,不能歧视和讽刺学生 ,不准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6.用普通话讲课。板书书写要工整 ,书写要规范 ,用正楷字 ,不写错别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 ,身先示范做好习惯培养 ,不用手涂抹黑板上的字迹 ,用好直尺等工具。 7.重视教学效果 ,力争当堂过关 ,每周过关 ,单元过关。课堂练习一般不少于15分钟 ,练习题要精心选择和设计 ,如果用学习卡 ,提前打印好。课内做练习时 ,教师应当巡视 ,随时批改 ,对于共性的问题 ,当堂讲评。 8. 科学课要认真上好实验课或技能操作课 ,教材规定的演示实验开出率达100% ,学生实验和技能操能达100%。讲解好操作中安全注意事项 ,美术课用剪刀、体育课用体育器材 ,都要讲清安全须知 ,合理使用功能教室 ,做好每节课的使用记录。 9.室外体育课 ,要统一穿运动服 ,在完成教学任务后 ,集合整队总结 ,方可下课。教师要坚守课堂 ,保证学生不在教学区域自由没有组织的游荡 ,不出现安全、违纪事故;室内体育课与健康教育课(含因天气因素不能在室外上的体育课) ,与其他文化科的常规要求相同。 10. 信息技术课 ,要求老师严格按操作规程 ,使用各项设备 ,且将学生编好固定座位 ,人机对应 ,组织学生穿鞋套有序地出入微机室 ,妥善保管好学校财产。 二、优质课堂教学十项特征及衡量指标 (一)清晰的课堂教学结构

小学语文教师新课程培训讲稿

小学语文教师新课程培训讲稿 ----张德苹 新课程改革是一次自上而下,全方位的改革。是由国务院直接领导的、从课程标准的制定,教材的编写到课堂教学,考试评价的系列化改革。所以它是新的。它新就新在理念上,新在与世界课程改革的接轨。是古代教学法,现代教学法后的又一次教法大变革。它必然带来迷失、模糊、甚至阵痛。特别是语文课程,从古代走到今天人们反而不知道语文究竟是什么,该教什么,用什么教,怎么教,学什么,怎么学,有人提议语文课不要语文,甚至有人提议初中以后可以不开设语文。众说纷纭,莫衷一是。12年语文,几千个课时,无数孩子童年、少年时代的美好时光,都砸了进去,还不知道为什么?这种不明确在语文教材上表现得很明显。说白一点,就是做了不该做的事,例如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要通过语文教学对小学生“进行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如何进行呢?教科书的编写者为了突出“辩证联系”这一观念,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折磨孩子。人教社六年制语文第十册中有托尔斯泰写的《跳水》一篇课文。说的是一条海船上,一个孩子跟一只猴子玩耍、追逐。猴子爬到桅杆上去,孩子也不甘示弱,爬上桅杆去追猴子。猴子灵巧,爬到桅杆上,把孩子的帽子放到了最高的横木一头,孩子气极了,丢开桅杆,走上横木。突然间,情况变得危在旦夕。只要孩子一失足,就会跌到甲板上,粉身碎骨。这时所有的水手都惊呆了。这时船长——也就是孩子的父亲出来了,手上拿着一枝枪,他本来是要打海鸥的,看见孩子,立即把枪瞄准儿子,喊着:“赶快跳到水里,不然我就开枪了!”小孩跳到水里,水手们把他救了上来。这篇文章写的是父亲对儿子的至爱,那种情急之

智,很感人。教参上要求学生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要知道哪些事物是怎样联系在一起的?要注意是怎样变化的。——猴子是怎么和小孩发生联系的?于是按照要求,老师不断地引导学生去理解猴子和人之间有什么联系,学生怎么也理解不了,老师就不停地挖掘字句,就这样生拉硬扯,彼此痛苦不堪。后来又改为要把船长解决问题的方法作为教学重点。一篇好端端的课文,硬是被整得支离破碎。到头来,谁都不明白,学这篇文章是为了什么。一位专家说,这样消磨孩子的美好时光,该谁负责? 这样一来,老师不明、学生更不明。因此,语文只能算作一个方向不明、方位不定的模糊学科,也是一个学起来很累很难,学不学差距也不大的学科。因此我的发言想讲三个问题:第一,从历史的角度谈一谈语文教学为什 么要改革;第二,从当前语文教学现状的角度谈一谈出现的问题及目前有哪些对策;第三,如何去迎接这场改革,时间允许的话再介绍两个课例。 纵观语文课程历次改革,我想用一句话来说,就是语文课的“目的不明、内容不明、教法不明。”这次改革就是想解决这个问题。谈何容易,这么一个庞大的系统,触及到方方面面。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办到的事情。只能说是为实现语文新课程远景我们一起去努力。我之所以用“远景”这个词是受了连战的启发,想用这个词来说明语文课程改革还有相当一段路,甚至是一段艰难的路要走。培根说:“史鉴使人明智。欲知大道必先明史。鉴往可以知今,溯其渊源才能察其流向”。

小学数学新课程教材教法培训讲稿

小学数学教材教法培训讲稿 主讲人:李广明 第一部分:小学数学的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的意义 小学数学教材是编者根据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数学学习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精心编写而成的。 小学数学教材并不等于教师的讲稿。教师在授课之前,还必须深入学习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认真分析和研究教材,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在此基础上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选用教法,精心编写教案,实施教学,以圆满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所以说,教材分析是教师的一项重要基本功,是教师备好课、上好课的前提。 在分析教材过程中,教师经常要仔细琢磨“教什么”“怎样教”“教材的知识结构、内在联系”“教学的目的要求”以及“教材的地位、作用、重点、难点、关键及蕴含的思想方法、德育因素”等问题。所以说,教材分析又是教师熟悉教材、把握教材并逐步达到驾驭教材的重要途径。教材分析既关系到教,也关系到学,意义重大而深远。 二、教材分析的内容 要上好课,必须先备好课。而备好课的关键之一是依据课程标准的精神,深入地分析教材,研究教材。 一般地说,分析小学数学教材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分析教材的编排体系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都很强的学科。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十分密切。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数学教材也不例外。小学数学教材是以数与代数为主线,与几何初步知识、统计与可能性、问题解决等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编排的。分析教材的编排体系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可以从整体上把握各类知识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分布,认清各类知识的来龙去脉与纵横联系,以及它们在整个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对同一类知识来说,又可以充分认识到所要教的那部分内容。其知识基础是什么,为哪些后续知识的学习作铺垫等等。 掌握小学数学教材的编排体系和内在联系后,再着手对所教的一册教材、一单元教材或一课时教材作深入具体的分析研究,认真研究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以有效地为课堂教学服务。 (二)分析研究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在认真分析教材的编排体系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还要根据教学要求和教材特点,并结合学生实际,分析研究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以便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做到在教学中抓住关键,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带动全面,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教材的重点。 确定教材的重点,要以教材本身为依据。瞻前顾后,溯源探流,深刻分析研究所教的内容,并将其放到整个知识系统当中去判定其地位和价值。 教材重点与教学重点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联系体现在教材重点是确定教学重点的依据,区别在教学重点和教材重点在表述上略有差异。以“分数的加法和减法”为例,其教材重点是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而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正确计算。 2、教材的难点。 小学数学教材中,有的内容比较抽象,不易被学生理解;有的内容纵横交错,比较复杂;有的内容本质属性比较隐蔽;也有的内容体现了新的观点和新的方法,在新旧知识的衔接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