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茎灯草》赏析(部编本五年级下册)

合集下载

2024版部编版五年级下册《两茎灯草》ppt课件

2024版部编版五年级下册《两茎灯草》ppt课件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两茎灯草》ppt课件目录•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文本解读与赏析•主题思想探讨与价值观引导•知识点梳理与拓展延伸•互动环节:课堂活动与小组讨论•总结回顾与作业布置01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该故事以讽刺手法揭示了当时社会上的某些丑恶现象。

故事通过描述主人公严监生的吝啬和荒诞行为,展现了人性的扭曲和世态的炎凉。

《两茎灯草》选自清代吴敬梓所著《儒林外史》中的一则故事。

《两茎灯草》背景吴敬梓(1701年—1754年),字敏轩,号粒民,安徽全椒人,清代文学家。

他出身于名门望族,却一生落魄,科举不得志,最终客死扬州。

吴敬梓的代表作为《儒林外史》,该书以讽刺手法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黑暗。

作者吴敬梓简介时代背景及文学地位《两茎灯草》所处的时代背景是清朝中期,封建制度逐渐走向衰落,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该作品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誉为中国讽刺文学的典范之作。

吴敬梓通过《两茎灯草》等作品,对当时的社会现象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02文本解读与赏析文章以“两茎灯草”为线索,通过描绘人物和场景,展现了丰富的故事情节。

精巧的构思生动的描写简洁明快的语言运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人物心理、动作和语言,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故事之中。

文章语言简练,表达准确,符合儿童的阅读习惯和认知能力。

030201文章结构和写作特点人物形象塑造及其特点严监生文章的主人公,一个爱财如命的守财奴形象。

通过对其动作、语言和神态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他的吝啬和贪婪。

诸亲六眷作为陪衬人物,通过他们的言行举止,进一步突出了严监生的性格特点。

通过对周围环境的细致描绘,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紧张的氛围,使读者更加投入于故事情节之中。

环境描写深入剖析人物内心世界,展现其复杂而真实的情感变化,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心理描写运用对比手法,将严监生的吝啬与其他人的大方进行对比,进一步凸显了他的性格特点。

对比手法描绘手法和意境营造03主题思想探讨与价值观引导勤俭节约传统美德体现古代文学中的勤俭节约通过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描写,展示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如《悯农》等诗篇中对劳动人民的辛勤耕耘和节俭生活的赞美。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13课《人物一组描写:两茎灯草》说课稿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13课《人物一组描写:两茎灯草》说课稿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13课《人物一组描写:两茎灯草》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物一组描写:两茎灯草》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的第13课。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作者通过描绘两茎灯草的形象,表现了主人公坚韧不拔、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

文章语言优美,富有感染力,对学生具有很好的熏陶作用。

本节课的学习,旨在让学生感受作者对主人公的赞美之情,体会文章所传达的正能量,同时提高学生的朗读感悟能力和写作技巧。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文章的大意、结构、写作手法等方面有所了解。

但针对本节课,学生可能对一些词语、句子的含义理解有困难,需要教师引导。

此外,学生对写作技巧的掌握还不够成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学生能理解重点词语、句子的含义,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主人公的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的无私奉献精神,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2.教学难点:理解重点词语、句子的含义,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引导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体会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重点词语、句子的含义,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

4.教师引导:针对学生的讨论,教师进行引导,解答疑问,总结课文内容。

5.情感体验:让学生谈谈对主人公的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的无私奉献精神。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两茎灯草》阅读指导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两茎灯草》阅读指导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两茎灯草》阅读指导
一、故事梗概
本文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的课文之一,名为《两茎灯草》。


事讲述了一个小女孩咏春在独自放羊时,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暴
风雨。

在避雨的过程中,咏春遇到了一个神秘的老奶奶,奶奶将她
引导到一株茂盛的灯草前,灯草的光芒照亮了整个夜晚,使咏春平
安度过了那个夜晚。

二、阅读技巧
1. 文章背景:读者在阅读之前可以了解一些关于灯草的知识,
以便更好地理解故事中的情节。

2. 注意细节:故事中有许多细节可以让读者感受到咏春的孤独、勇敢和善良,例如她独自放羊、遇到暴风雨时的害怕和与奶奶的交
流等。

3. 理解比喻:故事中的灯草被描述成光芒四溢,而咏春则被比
喻成一个"微小的生命"。

读者可以思考这个比喻的含义,灯草是否
只代表了照明的作用,还有其他的象征意义吗?
4. 思考结局:故事中并没有交代灯草的具体由来,导致读者可以做出自己的想象。

读者可以思考,灯草是否真的是神奇的存在,还是仅仅是咏春的幻觉?
三、阅读拓展
1. 情感表达: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对咏春遭遇的感受,以及对灯草的理解。

2. 类比思考:灯草可以与现实生活中的其他事物进行类比,例如友谊、母爱等。

尝试找出类比的理由,并进行思考和讨论。

以上是对部编版五年级下册《两茎灯草》阅读指导的简要介绍和阅读技巧的建议。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祝你阅读愉快!。

2024版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两茎灯草》课件

2024版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两茎灯草》课件

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严监生
本文的主要人物,一个爱财如命的守 财奴形象。通过对其动作、神态的描 写,展现了他吝啬、爱财如命的性格 特点。
诸亲六眷
严监生的亲戚们,他们在严监生病重时 前来探望,并试图猜测严监生的心思, 以获取他的遗产。这些人物形象展现了 贪婪、虚伪的一面。
人物性格特点及塑造方法
严监生的性格特点
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 《两茎灯草》课件
目录
•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人物形象塑造及其特点 • 主题思想探讨与价值体现 • 知识拓展与延伸阅读建议 • 课堂互动环节设计
01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
Chapter
《两茎灯草》创作背景
时代背景
小说《儒林外史》成书于18世纪中叶, 当时社会处于封建末期,各种社会矛 盾逐渐暴露。
对话内容
根据课文内容,模拟严监 生和众人在灯草铺中的对 话场景,可以加入一些自 己的想象和创意。
表演形式
学生可以在小组内先排练, 然后上台表演,其他同学 观看并评价。
创意写作:以“勤俭节约”为主题编写短文
01
写作要求
以“勤俭节约”为主题,编写一篇短文,字数不少于300字。可以写自
己或身边人的节约故事,也可以发挥想象创作一个与节约相关的小故事。
古代照明方式的演变 阐述古代照明方式从最初的火把、油灯到后来的 蜡烛、煤气灯等的发展历程,引导学生感受人类 文明的进步。
《两茎灯草》的时代背景 介绍《两茎灯草》所处的时代背景,包括社会风 貌、文化习俗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同类主题作品推荐阅读
《古代灯具赏析》
一本关于古代灯具的图册,通过图片和文字介绍各种古代灯具的造型、特点等,适合学生拓 展视野。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第3课《两茎灯草》说课稿(共1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第3课《两茎灯草》说课稿(共1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第3课《两茎灯草》说课稿(共1课时)一. 教材分析《两茎灯草》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的第3课。

本课是一篇说明文,通过讲述两茎灯草的形态、结构和生长过程,引导学生了解灯草的特点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本文语言平实,条理清晰,便于学生理解和学习。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说明文的体裁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分析文章结构、提炼信息等方面仍需加强。

针对本课,学生需要通过细致阅读,理解灯草的特点及其与人类生活的联系,培养观察、思考、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两茎灯草的形态、结构和生长过程;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学会借助资料解决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观念,明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两茎灯草的形态、结构和生长过程。

2.教学难点:学会借助资料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关注生态环境的观念。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启发引导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两茎灯草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激发学习兴趣。

2.自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两茎灯草的特点。

3.合作交流: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灯草知识,互相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交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实践环节: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思考灯草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关注生态环境的观念。

如何解读严监生临死前伸出的两个指头——《两茎灯草》解读(部编本五年级下册)

如何解读严监生临死前伸出的两个指头——《两茎灯草》解读(部编本五年级下册)

如何解读严监生临死前伸出的两个指头——《两茎灯草》解读(部编本五年级下册)《两茎灯草》是《儒林外史》中的一个片段,描写的是死前的严监生固执地伸出两个指头,始终咽不下最后一口气,直到妻子把两茎灯草挑掉了一根,他才断了气的情景。

虽然着墨不多,但却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个片段历来被评论家所称道,“两个指头”成为了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经典性细节,人们多据此细节断定严监生是个吝啬鬼,严监生也成了吝啬的代名词。

有的老师说,严监生如此表现,为什么就说他是吝啬而不是节俭呢?咱们中国人历来都提倡勤俭持家,即使有金山银山,奢靡浪费也会败家。

严监生这样做,好像也是可以理解的吧!对人物形象的具体分析,应该放置在具体而特定的环境中考察。

故事发生的环境是:“晚间”,本是点灯的时候;他“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挤了一屋的人”,预示着要发生重要的事情;“桌上点着一盏灯”,这些都可以成为点两茎灯草的理由。

再看严监生本人:课文交代“他是一个十分有钱的人”,在病入膏肓、已不能说话的情况下,他固执地伸出两个指头,不肯撒手西去。

病床前众人纷纷猜测,但都猜不到他的心思,他“把头摇了两三摇”(一种不被理解的痛苦),“两眼睁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愤怒、焦躁和痛恨),“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一种执着的失望)。

他这样执着、顽固地交代“遗嘱”,可见此关系重大。

最后,当终于有人知道了“两个指头”的含义时,他“登时就没了气”。

一个垂死的人,临终前没有想到自己的亲人,也没有留恋自己的生命,而是对两茎灯草耿耿于怀。

这样的举动显然违背了人之常情,因此可以说,在片段里这个细节刻画是有一定的价值取向,或者说人物的性格特点是相对确定的。

教学的价值就在于引导学生将这个细节放到特定的背景中,去限制这个细节的意义。

设想以下,如果这个细节发生在另一种情形下,人物的性格便会发生相应的变化,甚至与小说描写的大相径庭。

假设严监生的这一动作不是发生在他临死前,不是发生在应该掌灯的时候,而是发生在他点不起灯,发生在天亮的时候,那么他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就是应该称道的节俭美德了。

两茎灯草课文精讲

两茎灯草课文精讲

两茎灯草课文精讲一、章节划分《两茎灯草》是一篇古代寓言故事,讲述了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里点了两茎灯草,伸着两根指头不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一茎,才一命呜呼的故事。

根据故事的内容和情节发展,可以将文章划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严监生的病情和临终前的情景(第1-3自然段)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了严监生的病情和临终前的情景,他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总不得断气。

这个情景为后续的情节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二部分:严监生伸着两根指头的原因(第4-5自然段)这一部分通过描写严监生的动作和神态,揭示了他伸着两根指头的原因。

原来是因为灯盏里点了两茎灯草,他不放心,恐费了油。

这种对财产的极度执着和吝啬,让人不禁感叹。

第三部分:赵氏的猜测和验证(第6-7自然段)这一部分通过赵氏的猜测和验证,揭示了严监生伸着两根指头的真正原因。

赵氏了解严监生的性格和为人,因此能够准确地猜测出他的心思。

她挑掉一茎灯草后,严监生才断了气,这也验证了她的猜测。

第四部分:故事的寓意和启示(第8自然段)这一部分通过作者的议论,揭示了故事的寓意和启示。

作者认为严监生虽然拥有万贯家私,但在临终前却因为点了两茎灯草而不得断气,这说明了他对财产的极度执着和吝啬。

同时,作者也提醒我们要珍惜生命、关爱他人、放宽心胸、看淡钱财,这样才能过上快乐、健康、有意义的生活。

这种章节划分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故事的情节发展和人物关系,从而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主旨和寓意。

同时,也有助于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启示和感悟。

二、文章赏析《两茎灯草》是一篇经典的古代寓言故事,它通过描绘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里点了两茎灯草而不得断气的情景,深刻揭示了人性中对财富的执着和吝啬,以及这种执着和吝啬所带来的悲哀和后果。

故事的情节紧凑,人物形象鲜明。

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形象的语言,将严监生临终前的情景和赵氏的猜测和验证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严监生的吝啬和执着让人感叹,而赵氏的聪明和机智则让人佩服。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3人物描写一组《两茎灯草》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3人物描写一组《两茎灯草》说课稿
2.合理安排课堂时间,尽量保证学生有充足的实践练习机会;
3.创设有趣的互动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参与度。
课后,我将通过以下方式评估教学效果:
1.收集学生的课堂练习和作业,分析他们的掌握程度;
2.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对课堂教学的反馈;
3.观察学生在日常写作中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的人物描写方法。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采取以下措施:
1.学生自我评价: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总结自己在人物描写方面的收获和不足。
2.同伴互评:组织学生相互评价,提出建议和意见,共同提高。
3.教师评价:教师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指出学生在人物描写方面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五)作业布置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必要的词语和成语,学会运用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并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人物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实践练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学会分析课文,提取关键信息,形成自己独特见解。
而教学难点则在于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学习,提炼出人物描写的核心要素,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这需要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帮助他们克服写作中的困难,逐步提高写作水平。
二、学情分析导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面向的五年级学生,他们正处于童年晚期,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在认知水平上,他们已经能够理解较为复杂的故事情节,能从多角度分析问题,但对于抽象概念的理解仍需借助具体实例。在兴趣方面,学生普遍对故事性强、富有想象力的内容感兴趣,喜欢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形式参与学习。在学习习惯上,多数学生已养成预习、复习的习惯,但仍有部分学生依赖性强,需要教师引导和督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茎灯草》赏析(部编本五年级下册)
严监生是我国古典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经典的吝啬人物,是中国吝啬鬼的典型。

《儒林外史》作者是清代的吴敬梓,他用讽刺的手法,描写了封建社会读书人对功名的追求,以及他们的生活状况。

在小说中,严监生是个很有钱的人。

严监生原名严大育,字致和,是个胆小有钱的人。

虽则胆小,但并非善良之辈。

他妻子病卧在床,生命垂危,侧室赵氏假意殷勤,骗取正妻王氏答应把她扶为正房,王氏刚一吐话,严监生“听不得这一声,连三说道:‘既然如此,明日清早就要请二位舅爷说定此事,才有凭据。

”只这一件事,就把严监生外柔内奸、心狠情薄的性格本质揭示出来了。

严监生临终之际,伸着两根指头就是不肯断气,大侄子、二侄子以及奶妈等人都上前猜度解劝,但都没有说中,最后还是赵氏走上前道:“爷,别人说的都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

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

”直到赵氏挑掉一根灯草,他方才点点头,咽了气。

这细节说明了严监生对自己的吝啬。

当然,我们也应认识到严监生性格的复杂性。

他的性格中有吝啬的一面,也有卑微可怜的一面,还有慷慨与不乏人情的一面。

他以金钱作为护身符,来消灾弭难,苟且偷安。

正妻王氏病后,他延请名医,煎服人参,毫不含糊。

王氏死后,他深情悼念,“伏着灵床子又哭了一场”,这不是“做戏”的眼泪,诚如闲斋老人的评语:“此亦柴米夫妻同甘共苦之真情。

”这里写出了他具有人情的一面。

由于他没有家族优势,至死也怕严老大,他活得卑微,死得窝囊。

至于对财产的聚敛,主要靠两种方式:一是靠剥削来占有;二是靠惨淡经营,精打细算,甚至靠生活方式上的自虐来减少开支。

他爱财、聚财,但有时慷慨。

他并不甘心屈从别人,这种心态在他临终托孤于内兄的沉痛遗言中充分地揭示出来了,他说:“我死之后,二位老舅照顾你外甥长大,教他读读书,挣着进个学,免得像我一样,终日受大房的气。

”临终前的一席话,可谓是他人生经验的总结。

总之,他是一个在统治阶级中被人捉弄的人物,他有吝啬、薄情、慷慨的一面,又不乏人情味。

两茎灯草的故事
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诸亲六眷都来问候。

五个侄子穿梭的过来陪郎中弄药。

到中秋已后,医家都不下药了。

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上来。

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
说话。

晚间挤了一屋子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

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大侄子上前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

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滴溜圆,把头又狠狠的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

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

”他听了这话,两眼闭着摇头。

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盏灯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

”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合家大小号哭起来,准备入殓,将灵柩停在第三层中堂内。

次早打发几个家人、小斯,满城去报丧。

族长严振先,领著合族一班人来吊孝;都留著吃酒饭,领了孝布回去。

《两茎灯草》赏析:
这个片段记叙了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点了两茎灯草,伸着两根指头不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一命呜呼的故事,刻画了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的形象。

这是一段绝妙的描写,严监生临死时,总是断不了气,却一个劲地伸出两个指头,这两个指头是什么意思呢?这一令人难以捉摸的动作给众人造成了一个难以破解的谜,最后由赵氏把谜底揭出来。

原来他是看到灯盏里点着两茎灯草,怕费油。

多烧一茎灯草,竟会使一个行将就木的人耿耿于怀,放心不下,难以断气,这种经过艺术夸张的描写,活生生地刻画出了一个吝啬鬼的形象。

这种如同素描一般的细节描写,把严监生的特点淋漓尽致、入木三分地表现出来,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两茎灯草”从此成为经典故事,而严监生也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吝啬鬼和守财奴,足以比肩其他各国的吝啬鬼形象。

后来读到《儒林外史》,发现严监生的形象很复杂。

他不仅可怜可笑,其实也可悲可悯,可叹可感。

严监生名叫严大育,字致和。

他是个土豪,家有十万银子,还有个“监生”的身份,算是有地位有体面的乡绅。

但他还有哥哥严贡生,严贡生无论在家族中还是社会上,地位都比他高,让他时时处处都受气。

严贡生生活奢靡,让弟弟严监生很不以为然,他在衣食住行上十分节俭吝啬,所以比哥哥富有多了。

除了临终怕费灯油之外,他还有以下一些节俭的事迹:
他平素不舍得买猪肉,有时儿子馋了实在要吃,便去买一小块哄哄孩子;自己生病了,却舍不得钱吃人参滋补,让病情一天天加重;时常他还带病算账,日日想着田里的早稻,焦虑不已……
不过严监生虽然很吝啬,然而相比其他各国文学作品中的守财奴形象,却还大有不同。

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笔下有个守财奴叫葛朗台,他对金钱有着迷之热爱,经常半夜三更关在房中欣赏自己的金币。

他把钱财视为至宝,妻子生病舍不得请医生,对侄子、女儿更是一分钱不给,是完全彻底的吝啬成瘾;俄国作家果戈里在小说《死魂灵》中塑造了一个泼留希金,这位更极端,他守着万贯家财,不仅丝毫不给儿女,连自己也过着乞丐一样的生活。

葛朗台和泼留希金都只爱金钱,毫无人性亲情,他们是彻底而纯粹的守财奴。

严监生不一样,他虽然自己不舍得吃用,对亲人还是十分慷慨大方的。

原配妻子王氏病重,他“每日四五个医生用药”,还经常用人参、附子等名贵药材,一点都不心疼。

王氏病重难治,同意将生了儿子的妾赵氏扶正,为了能让赵氏顺利正名,他送给王氏的弟弟王仁、王德两个舅爷各150两银子,出手也是毫无犹豫。

临终之时虽然他惦记着那“两茎灯草”费油,却还是送给王氏兄弟“几封银子”做科举考试的盘缠,并将自己的儿子“托孤”给他们。

不仅如此,他的哥哥严贡生仗势欺人被人告发到官府,自己害怕跑路了,官府来问严监生,最终他出钱请人给摆平了事。

严监生出钱出力为哥哥埋单,固然主要是因为胆小怕事,但花这些钱时他并没有过多犹豫,事后也从无一句抱怨。

他与那些只爱金钱的守财奴截然有别,他是典型的中国式守财奴。

从他的身上,我似乎看到了我们父辈祖辈的影子。

他们和严监生一样,见识不多,本领有限,只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精打细算的过日子。

他们胆小怕事,谨小慎微,不敢做丝毫违法的事儿,当然也不敢去“创业”。

他们只能靠着辛苦和节俭一点一滴艰难地积攒着钱财,给自己更多的安全感。

钱财来得如此不易,他们当然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更舍不得买药看病。

然而,他们并不是金钱的奴隶,他们有着丰富的人情味儿,对自己的亲人都很慷慨大方,需要时拿钱拿物,并无一丝吝啬。

严监生已经到了生命的最后阶段,省下一茎灯草对自己毫无意义,他不肯闭眼地手指灯草,
除了节俭的习惯之外,一定是想着多给自己的妻子儿子留点东西。

在他的心中,多留一点是一点啊!这是过分的节俭,这也是深情的牵挂,此情此景,真是让人心酸又感动。

这是中国式的守财奴,不是对金钱怀有天生的执念和变态的热爱,只因对贫困的惊恐,对自己辛苦劳作的珍惜,所以才有这样的表现,虽然可怜可笑,却有是可悲可悯,可叹可感。

不舍“两茎灯草”的不仅是严监生,也是我们的亲人街坊。

他们其实就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俯拾皆是。

他们不惜金钱、掏空积蓄为儿女求学买房,而自己却节衣缩食,时常在寒冷难捱、酷暑难耐时,也舍不得打开一天空调,为的是省下一点电费……
这是中国式守财奴啊,我们其实没资格嘲笑严监生。

也许,我们也正走在这条路上……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