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在防灾减灾中的重要作用共49页文档
土木工程在灾害管理中的作用

土木工程在灾害管理中的作用灾害是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常见挑战之一,无论是自然灾害还是人为灾害,都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土木工程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在灾害管理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土木工程在灾害管理中的具体作用,以及对其有关领域的发展和提升的建议。
一、灾害损害评估与预测土木工程师通过对灾害现场开展详细的调查研究,使用现代技术手段对灾害损害情况进行评估与预测。
通过评估与预测,可以准确了解灾害对人类和环境带来的影响,并为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科学依据,以制定相应的救援和防灾预案。
二、灾害风险管理土木工程师在灾害风险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
他们通过对风险的评估和分析,确定灾害发生的概率和可能带来的损失,在此基础上制定合理的风险管理策略。
例如,根据地震烈度分区和建筑物抗震能力评估,确定建筑物的安全等级,并提出相应的防灾建议,以减少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
三、灾害防护工程土木工程师在灾害防护工程设计、建设和管理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他们根据不同类型的灾害,如洪水、地震、飓风等,设计和建设相应的防护工程。
例如,筑堤防洪、加固桥梁、构建抗震房屋等。
这些工程旨在减少灾害对人们生命和财产的损害,并提供灾后重建的基础设施。
四、灾后重建和恢复灾害发生后,土木工程师参与灾后重建和恢复工作。
他们评估灾害造成的破坏范围和程度,规划灾后重建的方案,并负责相关工程的设计和施工。
土木工程师的技术和专业知识对于快速恢复受灾地区的基础设施和重建社区至关重要。
发展与提升建议尽管土木工程在灾害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仍有一些方面可以继续发展和提升。
首先,应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在灾害管理中的应用越来越重要。
土木工程师应密切关注并研究新技术的发展趋势,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为灾害管理提供更加科学和有效的解决方案。
其次,需要加强跨学科和跨领域的合作。
灾害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多个领域和学科。
土木工程在火灾安全与防护中的应用

土木工程在火灾安全与防护中的应用在现代社会,火灾安全与防护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土木工程作为建筑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火灾安全与防护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土木工程在火灾安全与防护中的应用,以期提高人们对火灾安全与防护的认识和重视。
一、火灾安全与防护的重要性火灾是一种常见的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据统计,每年全球约有数百万人因火灾失去家园,数万人死亡,造成的经济损失更是无法估量。
因此,提高火灾安全与防护水平是人类社会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土木工程在火灾安全与防护中的作用土木工程是建筑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建筑结构、材料、设计、施工等多个方面。
在火灾安全与防护中,土木工程起着以下几个关键作用:2.1 建筑结构设计建筑结构设计是土木工程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设计过程中,考虑火灾对建筑结构的影响至关重要。
土木工程师需要根据火灾风险评估,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建筑结构在火灾发生时具有足够的耐火性能,为人员疏散和灭火提供宝贵的时间。
2.2 材料选择在建筑过程中,材料的选择对火灾安全与防护具有重要意义。
土木工程师需要了解不同材料的火灾性能,选择具有良好耐火性能的材料,降低火灾风险。
此外,应积极研究和推广新型防火材料,提高建筑物的火灾安全性。
2.3 防火分隔防火分隔是火灾安全与防护的重要措施之一。
土木工程师在建筑设计中应合理设置防火墙、防火门等设施,有效地隔离火源和烟雾,防止火灾蔓延,为人员疏散创造条件。
2.4 疏散通道设计疏散通道是火灾发生时人员疏散的关键部位。
土木工程师需要合理设计疏散通道的宽度、长度、疏散楼梯和电梯等设施,确保人员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快速、安全地疏散。
2.5 灭火系统设计灭火系统是火灾扑救的重要手段。
土木工程师需要根据建筑特点和火灾风险,设计合适的灭火系统,包括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提高火灾扑救效果。
三、结论土木工程在火灾安全与防护中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施工,可以有效降低火灾风险,保障人员安全和财产损失。
土木工程的抗灾

土木工程的抗灾土木工程的抗灾【摘要】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损失不断增加,重大自然灾害乃至巨灾时有发生,我国面临的自然灾害形势严峻复杂,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剧。
由此可见,防灾减灾在我国有多么重大的意义。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学科是土木工程学科中的边缘学科,其核心内容为地震工程、抗风工程、抗火工程和抗爆工程等。
在土木工程的建设过程中,防灾抗灾工程也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土木工程;建筑;防灾;抗灾引言: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不仅仅只有人类文明、科学技术进步、还有各种各样的灾难,它们为人类历史留下的是一页页触目惊心的篇章。
灾害,特别是工程灾害,每年都会给世界人民带来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
因此,如何防灾已是土木工程界研究和关注的课题。
一、灾害的分类土木工程中的灾害及其分类土木工程中的灾害主要分为自然灾害和社会灾害。
自然灾害是自然界中物质变化、运动造成的损害。
例如,强烈的地震,可使上百万人口的一座城市在顷刻之间化为废墟;滂沱暴雨泛滥成灾,可摧毁农田、村庄,使成千上万居民流离失所;严重干旱可使田地龟裂、禾苗枯萎、饿殍遍野;火山喷发出灼热的岩浆,可使城镇化为灰烬;强劲的飓风、海啸可使沿海村镇荡然无存,诸如此类,都是大自然带给人类的“天灾”。
人为灾害是由于人的过错或某些丧失理性的失控行为给人类自身造成的损害。
具体灾害有如下几种:1、泥石流。
泥石流是在山区沟谷中,因暴雨、冰雪融化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泥石流的'形成: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陡峻的便于集水、集物的地形地貌;丰富的松散物质;短时间内有大量的水源。
泥石流按期物质成分可分为三类:由大量粘性土和粒径不等的砂粒、石块组成的叫泥石流;以粘性土为主,含少量粘粒、石块、粘度大,成稠泥状的叫泥流;由水和大小不等的砂粒、石块组成的叫水石流。
土木工程对防灾减灾中的重要性

土木工程对防灾减灾中的重要性灾害是人类社会中的一种特殊现象,全球每年各类灾害的损失多达上千亿万美元,它的发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严重的人财损失,加剧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面对种类繁多的灾害,土木工程在防灾减灾中具有明显的作用,其通过一定的工程技术来实现防灾减灾的目的。
土木工程防灾涉猎的众多学科以及自身的属性成为当今防灾减灾的重要力量,同时,国务院委员也将“防灾减灾”隶属于土木工程这个一级学科以下的一个二级学科。
由此可见,防灾减灾是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受到人们的关注,而土木工程更是要在防灾减灾中发挥自身的优势。
一、灾害的属性及其严重性(一)灾害属性。
灾害的属性主要体现在七个方面,具体体现如下:第一,灾害具有普遍性和永恒性。
灾害的发生不会因为一时间的控制而消失,它具有永恒的意义,且灾害的发生范围波及到世界的各个国家。
第二,灾害具有全球性和区域性。
灾害的发生遍及全球的各个区域,无论是发展快的地区,还是发展落后的地区,都会不定期的发生灾害。
第三,灾害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
灾害的种类繁多,不仅包括自然灾害,还包括人为灾害、煤气泄漏等灾害,不同灾害的影响不同。
第四,灾害具有随机性和预测性难的特点。
比如灾害中的地质灾害,其发生的时间、地点、强度不好预测。
第五,灾害具有缓慢性和突发性。
比如灾害中的地震、火山都具有突发的特点,而水土流失则是在缓慢中造成的。
第六,灾害具有滞后性和迁移性。
灾害的发生会给人口的迁移带来影响,会导致地区的人口膨胀的滞后性问题,灾害中的大气污染则是具有很强的迁移性。
第七,灾害具有联系性和伴生性。
比如暴雨灾害会带来滑坡、泥石流。
(二)灾害的严重性1.自然灾害呈上升的发展趋势。
灾害中,特别是自然灾害在近几年随着社会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呈现了不断增加的发展趋势、比如,被人们较为熟悉的全球变暖和冰川融化,这些灾害的发生不仅严重影响了动植物的生长,也严重制约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甚至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人财损失。
土木工程在灾害防护中的应用

土木工程在灾害防护中的应用土木工程作为一门古老而又不断发展的学科,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始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古老的建筑遗迹到现代的摩天大楼,从蜿蜒的道路桥梁到复杂的地下管网,土木工程的身影无处不在。
而在面对各种自然灾害时,土木工程更是肩负着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减轻灾害损失的重要使命。
本文将探讨土木工程在灾害防护中的应用,包括在抗震、防洪、防风等方面的具体措施和技术。
一、土木工程在抗震中的应用地震是一种破坏力极强的自然灾害,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为了减轻地震带来的危害,土木工程在建筑结构设计、材料选择和施工工艺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抗震措施。
在建筑结构设计方面,采用合理的结构形式是提高建筑物抗震性能的关键。
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等常见的结构形式在抗震设计中都有各自的优势。
框架结构具有较好的灵活性和空间利用率,但抗震性能相对较弱;剪力墙结构则具有较强的抗侧力能力,适用于高层建筑;框架剪力墙结构则结合了两者的优点,能够在提供较大空间的同时保证良好的抗震性能。
材料的选择也对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高强度钢材、高性能混凝土等新型材料的应用,能够提高建筑物的承载能力和延性,使其在地震作用下不易发生脆性破坏。
此外,在施工过程中,加强节点连接的质量控制,确保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也是提高抗震性能的重要环节。
除了建筑物本身的抗震设计,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的抗震防护也不容忽视。
合理规划城市的功能分区,避免在地震断裂带和高风险区域建设重要设施;加强桥梁、隧道等交通基础设施的抗震设计和加固,保证地震发生时交通的畅通,对于灾害救援和人员疏散具有重要意义。
二、土木工程在防洪中的应用洪水是另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给沿岸地区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土木工程在防洪方面的应用主要包括堤坝建设、河道整治和排水系统设计等。
堤坝是抵御洪水的重要防线。
通过修建高大坚固的堤坝,可以有效地阻挡洪水的侵袭。
在堤坝的设计和施工中,需要考虑洪水的流量、水位和冲击力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堤型和材料。
简析土木工程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

简析土木工程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引言:防灾减灾取决于土木工程的属性,在土木工程中,防灾减灾尤为关键。
灾害所形成的损失尤为严重,世界上每年由于各种灾害造成的损失高达数千甚至上万亿美元,而我国又处于灾害多发地,因此必须对防灾减灾问题给予重视。
一、灾害属性和灾害的严重性首先,灾害属性。
在宇宙当中,随时随地都会有发生灾害的危险,早在人类出现时,就与灾害紧密相连,由此可见,灾害存在以下几个属性:(1)灾害存在突发性、迟缓性。
地震与火山均为突发性灾害,沙漠化和水土流失则为迟缓性灾害。
(2)灾害存在全面性和长久性,灾害简直可以说与宇宙同生。
(3)灾害存在随机性和推测艰难性,比如地震灾害,不论发生的时间、地点方面,还是发生的范围、强度方面,都存在无法预料的难度,可是由于科学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准确判断并非痴人说梦。
(4)灾害存在差别性与丰富性,体现在类别繁多、来源不同等方面。
(5)灾害存在关联性与衍生性,暴雨会诱发山体滑坡及泥石流等灾害,从而造成溃坝,严重的还会造成瘟疫。
(6)灾害存在区域性和全球性,整体归属全球,可是局部中灾害类别和程度却各有不同。
(7)灾害存在延迟性和移动性,人口膨胀滞后性现象明显,大气污染存在严重的转移性。
其次,灾害的严重性(1)自然灾害逐渐上升全世界的自然灾害发生率持续攀升,全球逐渐变暖,冰川逐渐融化,均对动植物具有较大的影响,也对人类的生存具有无法评估的损失。
(2)人为灾害备受关注从整体而论,人为灾害包含了人口数量急剧上升、生态失衡、战争、恐怖袭击等等。
人口数量急剧上升严重束缚了我国的经济发展。
我国自然资源丰沛,可是人口基数却较大,使得人均资源占有量并不能达到世界人均水平。
老龄化现象尤其严重,令中青年压力大增,束缚了经济的发展。
经济在短期内的高发展必定会由于资源过度开采以及不合理运用,而导致环境的污染[1]。
生态失衡是因为人类不合理的开采所形成,从而令资源逐渐短缺,不合理的利用自然而发展生产,则会致使环境出现污染。
灾害的严重性及土木工程在防灾减灾中的重要意义

灾害的严重性及土木工程在防灾减灾中的重要意义摘要: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发生严重自然灾害的国家,灾害的发生十分频繁,且不仅具有自然灾害,人为因素所造成的灾难也有很多,如燃气爆炸和矿难等,具有发生频率高、地域分布广和人才损失非常严重的特点。
在上述特点和我国国情的影响,土木工程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广泛存在于生活中并且在防灾减灾中始终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全球普遍关注的任务——防灾减灾,我国更应该给予高度的重视。
关键词:灾害;严重性;土木工程;防灾减灾近年来,灾害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生率非常高,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人类以深刻的教训与警示,我国是灾害发生率逐渐上升,灾害原因以自然和人为为主。
在人类生产活动中灾害不能避免,人为和自然灾害都会直接伤害到人们的身体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尤其是人口稠密区,破坏力度更大,若灾害一旦发生,则相应的会提高损失程度。
房屋建筑和桥梁工程师承载体在减灾防灾中始终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相应的就逐渐演变为一门新兴的学科。
1灾难的定义和分类1.1定义灾难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为任何破坏设施、造成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严重、健康状况恶化的事件。
若事件规模超过社区能力,必须向社区外专业救助团队协助,上述均会发展为灾害。
定义中需要明确两个概念,即破坏严重且造成巨大损失;事件超出社区本身能力。
世界卫生组织中灾难的定义为:任何可以导致破坏设施,严重的经济损失,人员伤亡,健康状况恶化的事件。
如果事件的规模已经超过了社区的能力,不得不寻求向社区外专业救助团队协助的事件,都可成为灾难。
”1.2分类灾害的类型主要有两种,即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
其中人为灾害中包括工程经济灾害、生态灾害、社会生活灾害;自然灾害类型众多,包括地貌灾害、气象灾害、地质灾害、天文灾害、生物灾害等。
2分析灾害的严重性在对灾害进行分类时,得知灾害主要包括两种类型,即自然和人为灾害,基于其自身危害程度的不同,相应的对人们的生活所产生的影响便有所不同,下面通过简要分析灾害的严重性,可以引导我们正确的认识灾害。
土木工程的防灾与减灾

某河流的防洪工程
总结词
河岸防护与洪水调控
详细描述
该河流洪水频繁,防洪工程采用了河 岸加固、堤防建设、洪水调控等措施, 有效减轻了洪水对周边地区的威胁。
某城市的抗风建筑设计
总结词
抗风性能优化
详细描述
该地区风力较强,抗风建筑设计重点在于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风性能,如采用特殊结构形式、加强连接点等,以减 少风力对建筑的破坏。
抗雪设计
雪荷载计算
根据工程所处地区的雪荷载情况,计算建筑的雪荷载 分布和大小,为建筑抗雪设计提供依据。
结构加固
根据雪荷载计算结果,对建筑进行相应的加固措施, 如增加支撑、改变屋顶材料等,以提高其抗雪能力。
04 土木工程减灾技术
预警系统
地震预警系统
利用地震波速度差异,在地震发 生时快速计算出地震参数,并向 可能受影响的地区发出预警,以 便人们有更多的时间采取防护措 施。
洪水预警系统
通过监测降雨量、水位和流量等 数据,预测洪水发生的时间和范 围,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指导居 民和相关部门采取应对措施。
地质灾害预警系统
结合地质勘察和实时监测数据, 预测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 生的可能性,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降低灾害造成的损失。
紧急救援措施
临时避难所
在灾害发生后,迅速建立临时避难所,为受灾居民提供安全庇护 和生活必需品。
某山区的地质灾害防治
总结词
综合地质灾害防控
VS
详细描述
该山区地质条件复杂,存在滑坡、泥石流 等地质灾害隐患,防治措施包括加强地质 勘察、采取排水导流措施、植被恢复等, 以降低地质灾害发生的风险。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修复与加固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严重性按地区划分依次为: 南亚(印支半岛),东亚(中国),太平洋, 南非,南美,西非,最好的是北美、欧洲
3、所有灾害随时间均呈上升趋势
人为灾害——战争、恐怖袭击、人口膨胀、科技 发展认识上的滞后、生态失衡……
1 SD(有效损失)≥年国民生产总值1% 1 AF (受影响人数)≥受灾地区或国家总人数1% 1 ND(死亡人数)≥100人 (满足三条之一者算一次,列入统计数字)
2热带风 暴30%
有效损失(SD)
1洪水 33%
其他灾 害5%
3干旱 22%
地震 10%
1SD≥ 年国民生产总值1%
受影响人数(AF)
2 洪水 32%
1干旱 33%
3热带风 暴20%
地震4%
其他灾 害7% 饥荒/粮 荒4%
1AF≥ 受灾地区或国家总人数1%
2热带风 暴19%
3流行病
死亡人数(ND)
1洪水
26% 其他灾 害9%
17%
地震 13%
干旱3% 滑坡7% 暴气6%
1ND≥ 100人
呈上升趋势
南亚、东亚最重,北美最轻
结论(指自然灾害)
2、多样性与差异性 复杂、模糊、起源、轻重 3、全球性与区域性
全球处处有灾,不同区域灾种不同、严重性不同
4、随机性与预测困难性 时间、地点、强度、范围 5、突发性与迟缓性
突发:地震、火山。 迟缓:沙漠化、水土流失。
6、迁移性、滞后性与重现性
迁移:加拿大酸雨来自美国污染 滞后:人口膨胀,科学发明负面显现的滞后。 重现:每10年左右一次大地震,中国每年约20次台风
灾害的分级
不同质的灾害分级不同
1、以释放能量计——地震
1) 震级,分9级(近年有人分10级) M=log10A(A为距震中100km测到的最大地震动位移)
每级较前一级增加30倍。
2) 烈度(建筑设防用,反映破坏程度的)分12级,北京8度设防、杭州6度
2、以速度计——风灾(热带气旋)
1805年蒲福风力分级0~12级,风速小于7级(50~61km/h) 不构成破坏。1949年扩大为18级,我国参照使用
7级以上风的征象及参数
风力
陆地地面征象
自由海面
等级
浪高(m)
7 全树摇动,迎风步行感觉不便 4.0(5.5)
8 微枝折毁,人向前行感觉阻力 5.5(7.5)
甚大
9 建物有小损(烟囱顶部及平屋顶 7.0(10.0)
摇动)
10 陆上少见,可将树木拔起或使 9.0(12.5)
房屋损坏较重
11 陆上很少见,有则必有广泛损 11.5(16.0)
灾害的分类
1、自然灾害
1) 地质灾害:地震、火山爆发、地下毒气 2) 地貌灾害:山崩、滑坡、泥石流、沙漠化、水土流失 3) 气象灾害:暴雨、洪涝、干旱、风灾、冰雹低温 4) 生物灾害:流行病、病虫害、有害动物 5) 天文灾害:天体撞击、太阳活动与宇宙射线异常、陨石
2、人为灾害
1) 社会生活灾害:恐怖袭击、战争、瘟疫、交通事故 2) 生态灾害:环境污染、人口过剩、非科学发展、认识滞后 3) 工程经济灾害:塌方、爆炸、有害物质失控、违规反科
2、长崎
1945 年 8 月 9 上 午 11 时 30 分 , 代 号 “ 胖 子 ” 钚 弹 当 量 22 千 吨 TNT,爆心离地离度500米爆炸。摧毁房屋建设28.3%(长崎地 形陡峭山谷较多) 死 3.08万,伤2.1万,合计5.9万
7、后果的双重性
火山灰经风化后可成沃土;台风给东南各省带来降雨 和降温;地震使矿床上移;CO2产生温室效应但利于 光合作用,森林过火后再生更茂
8、人为性和可预防性
战争,恐怖主义,核泄露,人口膨胀,生态破坏… 可以通过政治、政策、科技等予以预防
全球灾害严重性
联合国公布1963~1992年30年的统计资料
10~11
台风(TY)
32.7~41.4(117~149km/h) 12~13
强台风(STY) 41.5~50.9(149~183km/h) 14~15
超强台风 (SuperTY)
≥51.0(≥183km/h)
16或以上
二、灾害基本属性及全球灾害的严重性
1、 普遍性和恒久性
灾害是物质运动形式,普遍发生,不断发生,直至永恒
坏
12 陆上绝少见,摧毁力极大
14.0
距地10m高处 风速(m/s) 13.9~17.1
(50~61km/h) 17.2~20.7
(62~74km/h) 20.8~24.4
(75~88km/h) 24.5~28.4
(89~102km/h) 28.5~32.6
(103~117km/h) 32.7~36.9
(118~133km/h)
2019.6中国制定的“热带气旋等级划分”
热带气旋等级
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 底层中心附近
风速/(m/s)
最大风力(级)
热带低压(TD) 10.8~17.1(39~62km/h)
6~7
热带风暴(TS) 17.2~24.4(62~88 km/h)
8~9
强热带风暴(STS) 24.5~32.6(88~117km/h)
一、灾害的概念
世界卫生组织:任何能引起设施破坏、经济严 重受损、人员伤亡、健康状况及卫生服务条件 恶化的事件,如其规模已超出事件发生社区的 承受能力而不得不向社区外部寻求专门援助时, 就可称其为灾害。
联合国“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专家组:灾 害是指自然发生或人为产生的,对人类和人类 社会具有危害后果的事件与现象。灾害是一种 超出受影响社区现有资源承受能力的人类生态 环境的破坏。
1、战争Biblioteka 二次大战1、涉及六十多个国家20亿人口,死亡近1亿人。
2、中国死亡3000万,损失大于1000亿美圆。
3、苏联死亡4000万。
核袭击
1、广岛
1945年8月6日晨8时15分,代号“小男孩”铀弹当量12.5千吨 TNT,爆心离地高度570米爆炸。冲击波摧毁90%建筑,城市过 火6小时,爆后11年 统计:死6.8万,伤7.6万,占全市人口56%
学生产
灾害损失
全世界 每年数千亿美元,仅2019.8美国卡特 里娜飓风损失2000亿美元
中国2019年 自然灾害 2800亿人民币/年 安全事故 4000亿人民币/年
灾害损失占国民经济比例: 美国 0.06% 日本 0.08% 中国 2~3%(按2019年自然灾害损失与当
年GDP的比值计)
(中国2019年GDP 11.7万亿,自然灾害、安全事故总损失 2800+4000=6800亿,占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