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的针刀治疗规范
小针刀治疗颈椎病规程

小针刀松解术治疗颈椎病操作规程
一、适应症
各型颈椎病
二、禁忌症
血液系统疾病;合并重大内科疾患;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系统疾病控制不稳;发热;精神类疾患;颈部皮肤病、局部有感染或合并有其它感染性疾病;合并颈部肿瘤;结核病患者;饥饿、饮酒者。
三、操作规程
1、术前查血尿常规、凝血、随机血糖;查ECG、测血压、脉搏,确定无针刀手术禁忌症。
2、术前排空二便。
3、患者俯卧位,胸部及额前垫簿枕,清洁施术区皮肤、备皮;
4、根据症状、体征、辅查寻找定位点,并用龙胆紫定位;
5、常规消毒铺巾;
6、于每点注入2%利多卡因针1ml+注射用水针2ml+维生素B12针0.25mg+地塞米松针2.5mg混合液各2ml;
7、行针刀纵行疏通,横行剥离,针松后出针,创可贴敷盖;
8、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术毕安返病房,予监测血压,予局部特殊物理降温后颈托护颈。
颈项部针刀治疗的要点、规程和定点、定位(乙)

颈项部针刀治疗的要点、规程和定点、定位(乙)颈椎的活动1.屈曲/前屈(低头):※正常活动范围:0—60度※主动肌:胸锁乳突肌(两侧的)头长肌、颈长肌颈前肌※拮抗肌(颈后肌群):斜方肌上段纤维、头夹肌及颈夹肌、半棘肌及竖脊肌2、颈椎的伸展/后伸(仰头):※正常活动范围:0—50度※主动肌(颈后肌群):同上拮抗肌※拮抗肌:胸锁乳突肌(两侧)、头长肌及颈前肌3、颈椎的侧屈(侧头):※正常活动范围为:0—50度※主动肌:斜角肌、斜方肌上段(侧面)、同侧胸锁乳突肌和肩胛提肌※拮抗肌:主动肌对侧的肌肉群4、颈椎的旋转(扭头)※正常活动范围:0—70度※主动肌:同侧的肩胛提肌及夹肌、半棘肌、多裂肌、对侧的胸锁乳突肌及斜方肌上段※拮抗肌:同侧的胸锁乳突肌及斜方肌上段、对侧的夹肌、半棘肌、多裂肌。
一、颈椎病针刀治疗要点针刀治疗时,需遵循四步进针刀规程,即定点、定向、加压分离和刺入。
因此针刀治疗点的掌握至关重要。
今天为大家整理了颈肩腰部针刀相关适应症治疗点的总结。
I、颈椎病介绍颈椎病分为颈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和交感型颈椎病。
类型不同,针刀主要治疗点也各不相同。
1、颈型颈椎病:针刀主要松解肩胛提肌,C2棘突旁,或颈固定肌群(头、颈夹肌、头、颈半棘肌)。
用针刀斜刺术效果较好,且安全无痛。
2、神经根型颈椎病:针刀主要松解斜角肌、固定肌群、项韧带及颈背筋膜等;3、脊髓型颈椎病:针刀主要松解颈固定肌群、项韧带、某一压迫节段关节囊、并辅以动态牵引、营养神经药、扩血管药;4、椎动脉型颈椎病:针刀主要松解椎枕肌、腱弓、环枕后膜,C2关节囊;5、交感型颈椎病:针刀主要松解斜角肌或针刀触激星状神经节。
II、颈部治疗点选择介绍颈部软组织病变介绍其中,肩胛提肌、C2棘突旁是颈椎病治疗最常用点,该处成人80%以上均有损伤(侧卧不用枕为最佳治疗姿势);针刀治疗颈椎病功用应该占70%,而手法整脊,适当用药占30%,针刀医师必须学会整脊术;不要忽视颈椎保健枕、两侧耸肩睡和颈椎保健操的三大要点,因为预防颈椎再损伤比治疗更重要。
小针刀治疗技术操作规范

小针刀治疗技术操作规范一、适应症1、头颈部:颈椎病、颈椎术后综合症等。
2、腰背部: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骨性关节炎、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臀上皮神经损伤、腰椎棘上韧带损伤等。
3、上肢:肩周炎、冈上肌腱炎、肱骨外上髁炎、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滑囊炎等。
4、下肢:膝关节骨关节病、跟痛症(跟骨骨刺、滑囊炎)等。
二、禁忌症1、患有严重内科疾病者,如中风早期,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全身感染性疾病。
2、血液病,如血友病等。
3、严重糖尿病。
4、施术部位有皮肤病或局部感染者。
5、怀孕患者。
6、肿瘤、结核、骨髓炎等。
7、精神疾病患者,不能配合治疗。
三、操作方法1、体位:根据不同疾病采用相应的体位。
原则上是以患者舒适,局部软组织自然放松,施术部位便于消毒,术者便于操作为宜。
2、寻找痛点: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及X 线片、MRI 片等检查,在局部寻找最敏感的穴位或痛点,并做好标记。
3、术者戴口罩、帽子和无菌手套。
4、术区常规碘酒、酒精消毒,铺无菌洞巾。
5、麻醉:用0.5-1%的利多卡因对病变部位进行局部麻醉,局部麻醉药可加复方倍他米松5mg或曲安耐得20mg~40mg或强的松龙1ml~2ml,利用激素非特异性消炎作用减轻因针刀切割刺激引起的局部组织炎性反应,并减少局部瘢痕组织的形成。
6、针刀治疗:取长短合适的小针刀,在标记好的进针点处垂直于皮面刺入,刀口线与肌肉、肌腱、神经和血管走向平行。
针刀刺入皮肤、皮下组织后到达要切割的组织表面,根据组织对针刀的阻力不同及针刀刺入的深度判断确认拟切割的组织,然后从拟切割组织的远侧向近侧作邮票边孔样切割,即切割一针后将针拔到要切割的组织表面,向近端移一个针位进行第二针的切割,如此反复进行切割,形成一条邮票边孔样的切割线,直至将要切割的组织切开为止。
达到了松解的目的后,出针,压迫针眼止血后,用创可贴或敷料覆盖包扎。
术毕。
四、注意事项1、在行针刀治疗前,必须诊断明确,符合针刀治疗的适应症。
针刀“二点三线”法治疗颈椎病

中医适宜技术—-针刀“二点三线”法干预治疗颈椎病疾病概述颈椎病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主要由于颈椎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
颈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常见的类型,表现为颈项强直、疼痛,可有整个肩背疼痛发僵,严重时可表现为颈部屈曲和旋转功能受限。
随着电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应用,颈型颈椎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与年龄的增大呈正相关。
目前针对颈型颈椎病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物理因子治疗、针灸、推拿、牵引、运动疗法等。
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按传统治疗方法治疗颈型颈椎病,有效率高,治愈率低,疗效难以持久,易复发。
技术概述针刀医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以调整人体解剖结构和生物力学为基础,疗效确切,复发率低,在颈椎病的治疗中正逐渐被认可。
操作人员资质要求专科医师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颈椎病诊断标准进行。
适应证颈椎病(落枕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禁忌证一、禁忌证(骨折、颈椎肿瘤、脊髓肿瘤、脊髓空洞症、颈椎结核等);二、慎用证(严重脊髓型颈椎病、严重骨质疏松症、多脏器功能衰退等)。
技术操作方法一、器械汉章不锈钢针刀Ⅰ-4型;或汉章一次性针刀HZ系列针刀Ⅰ-4型、Ⅰ-3型,北京华夏针刀医疗器械厂。
二、操作步骤①俯卧位,胸下垫薄枕。
②局部行常规消毒,铺无菌洞巾。
③用1%利多卡因40毫克局部浸润麻醉。
可不用,过敏者禁用。
④“二点三线法”所覆盖区域的痛点与压痛点。
二点,即肩胛内上角;1 线,即第2颈椎棘突至第七颈椎棘突;2线,即颈椎上下关节突关节囊;3 线,即第 1颈椎棘突至第七颈椎横突。
方案1:“二点”法——选择双侧肩胛内上角,行针刀治疗,一般针刀治疗3次,每次间隔5-7天。
方案2:“二点一线”法——方案1施治完毕后,再选取中间线C2-C7棘突顶点的1-2点治疗,治疗1次。
方案3:“二点二线”法——方案1、方案2施治完毕后,再选取C2-C7棘突旁线上的2点治疗,治疗2次。
颈腰椎针刀要点

颈腰椎针刀要点一、颈椎病针刀治疗要点(一)肌型颈椎病针刀主要松解肩胛提肌,C2棘突旁,或颈固定肌群(头、颈夹肌、头、颈半棘肌)。
用针刀斜刺术效果好,且安全无痛。
(二)动脉型颈椎病针刀主要松解椎枕肌、腱弓、环枕后膜,C2关节囊;(三)神经根型颈椎病针刀主要松解斜角肌、固定肌群、项韧带及颈背筋膜等;(四)脊髓型颈椎病针刀主要松解颈固定肌群、项韧带、某一压迫节段关节囊、并辅以动态牵引、营养神经药、扩血管药;(五)交感型颈椎病针刀主要松解斜角肌或针刀触激星状神经节。
(六)肩胛提肌、C2棘突旁是颈椎病治疗最常用点,该处成人80%以上均有损伤(侧卧不用枕为最佳治疗姿势);(七)针刀治疗颈椎病功用应该占70%,而手法整脊,适当用药占30%,针刀医师必须学会整脊术;(八)不要忽视颈椎保健枕、两侧耸肩睡和颈椎保健操的三大要点,因为预防颈椎再损伤比治疗更重要。
二、椎管外腰椎病针刀治疗要点(一)棘突周围病变1. 棘突滑囊炎:(继发)触压痛有波动感;2. 多裂肌损伤:棘突下缘有压痛;3.回旋肌损伤:棘突旁压痛;4. L3以上更明显;5. 棘上韧带损伤;6. 棘间韧带损伤。
(二)关节囊周围病变1. L3以上棘突旁开2 cm,L4、L52.5cm处有深压痛;2. 通常为多裂肌,迴旋肌起点处损伤;3. 乳副突韧带损伤卡压脊N后内支。
(三)横突病变第三腰椎以上主要为腰方肌损伤,髂腰韧带损伤指腰四、五横突处。
临床以治疗腰三横突为多见。
针刀找到末端时,要注意将针刀向外上方铲切。
以防损伤横突下动脉出现血肿。
(四)肌肉起止点病变1. 骶棘肌起止点病变2. 腰髂肋肌起止点病变(五)臀上皮神经卡压病变由T12—L3的脊神经后外支的皮支组成。
在深筋膜下段成一钝角转折,向下外走行,穿出皮下浅筋膜,跨越髂嵴,经骨纤维管进入臀筋膜。
有多支分布。
通常在骶棘肌外缘与髂嵴交界处卡压多见。
(六)腰背筋膜病变此筋膜包括背部所有伸展肌群,为一坚韧的纤维膜,可保持肌肉的位置,便于肌群的收缩。
颈椎病的针刀治疗定位与操作技巧

颈椎病的针刀治疗定位与操作技巧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关于颈椎病的诊断和分型,各种文献上都有更权威的报告,在此我们不做过多的阐述。
但目前有关各种颈椎病的诊断和分型,都很难指导我们的针刀临床治疗,因为这些诊断都不容易反映具体的损伤部位和层次,所以病位的诊断,对于我们针刀临床意义更大。
笔者今天结合多年的临床体会,从针刀临床的角度,来探讨颈椎病的针刀治疗定位和操作技巧。
1.针刀治疗颈椎病的机制朱汉章教授[1] 在前人生物力学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多年临床实践提出:颈部维护关节稳定的椎周软组织(肌肉、韧带等)急慢性损伤后的动态平衡失调以及由此而造成的颈椎生物力学平衡失调是颈椎病发病的根本原因。
其主要发病机制是:椎周软组织的急慢性损伤引起的无菌性炎症、组织间的疤痕、粘连以及挛缩,可刺激、卡压穿行其间的血管、神经而引起症状;另一方面,粘连、孪缩的椎周软组织可牵拉其附着的椎骨发生力平衡失调,导致颈椎椎体的整体或局部发生位移而产生骨关节的微小移位,与此同时,这种骨关节的微小移位会使颈椎的生理力线发生偏移,椎体各部位承受的应力发生改变,在人体自我代偿机制作用下导致骨质增生的发生,这种病理性的骨关节微小移位、骨质增生会刺激压迫颈部周围的神经、血管、脊髓而产生一系列颈椎临床症状。
这一学说,为通过对造成颈部内应力平衡失调的椎周软组织进行治疗,重新恢复颈椎生物力学平衡治疗颈椎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针刀医学认为动态平衡失调和力平衡失调才是颈椎病发生的根本原因,所以治疗颈椎病也应该从重新建立颈椎生物力学平衡的角度出发来进行治疗。
2.颈椎病病位诊断思路2.1 根据症状,判断病位根据病人主诉的症状去推断颈椎病的病变部位。
2.1.1 头面、五官的症状:如眩晕、头痛、耳鸣、视力模糊、失眠等,其病变部位:主要——上下项线之间;次要——上位颈椎的后关节、C2棘突旁、C 1~5横突。
2.1.2上肢的症状:如肩背、臂、手指的疼痛麻木,其病变部位:主要——C4~T1后关节、横突;其次——冈上窝、冈下窝、肩胛内上角、肩关节盂外侧和盂下、肱骨内外上髁、腕横韧带等。
针刀治疗颈腰病

针刀治疗颈腰痛疾病一、适应症:1、各种慢性软组织损伤引起的顽固性疼痛点;2、部分骨刺或骨质增生;3、滑囊炎、腱鞘炎;4、肌肉和韧带积累性损伤,外伤性肌紧张和肌痉挛,损伤后遗症;5、关节内骨折、骨折畸形愈合;6、中风后遗症7、一部分肛肠病,皮肤病,妇科病、外科和内科疾病。
二、禁忌症:1、一切严重内脏病的发作期。
2、施术部位有皮肤感染,肌肉坏死者。
3、施术部位有红肿、灼热,或在深部有脓肿者。
4、施术部位有重要神经血管或有重要脏器而施术时无法避开者。
5、凝血机制不良或有其他出血倾向者。
6、体质极度虚弱不能耐受手术者。
7、血压较高,且情绪紧张者。
三、采用器具的材料特性、性能、型号、产地等针刀一般采用北京汉章牌小针刀。
主要的规格有:1号=1.2*130mm ;2号=1.2*100mm ;3号=1.0X80mm ;4号=1.0X50mm 。
四.操作方法、步骤、技术要领(一)颈椎病的针刀操作方法、步骤、技术要领:1.定点:一般选择临床压痛点,各个颈椎关节突关节点。
2.消毒、铺洞巾、麻醉:编常规消毒,铺无菌洞巾。
一般颈部治疗不需要使用麻药,如果需要使用,用0.5%利多卡因局部麻醉,每点注射1〜2mL,进针方法同针刀进针法。
注入麻药时,必须先回抽注射器确认无回血。
3.针刀松解:在病变位置定点准确后,术者手持I型4号针刀,在定点处将针刀刺入皮肤,穿过浅筋膜、各层肌肉、项韧带至关节突关节骨面或者病变压痛点,之后,将针刀提至皮下再切割至骨面重复3〜4下,以松解各层肌肉及病变组织。
在关节突关节治疗时,在骨面调转刀口线方向约45°使之与水平面平行,探索寻找关节突关节缝隙,轻提针刀2〜3mm至关节囊表面,再切割至骨面2〜3下以松解关节突关节囊。
操作完毕后出针,压迫止血,无菌辅料包扎。
4.术后手法治疗:术后予以颈椎旋转手法治疗。
5.术后养护:嘱患者术后3天内保持术区干燥,避免感染。
颈椎病患者术后应注意休息;纠正不良姿势,避免长时间伏案工作;避免不良睡眠体位,选择合适的枕头;注意防寒保暖,避免潮湿与寒冷;积极治疗咽喉及颈部炎症;保持乐观态度,避免精神紧张;戒烟限酒,防止外伤和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针刀治疗颈椎病

3,神经根管
神经根管,系指神经 根,离开硬膜囊起, 至出椎间孔外口止, 这一段解剖空间。它 包含侧隐窝段和椎间 孔段二段。前者为软 组织段;后者为骨管 段。
骨管段:前后上下壁, 略。
在椎间孔外口处,尚 有悬韧带将神经根固 定在此处。
颈椎病
总论
颈椎解剖图解
颈椎解剖图解
颈椎解剖图解
颈椎解剖图解
特殊颈椎:环椎。
环椎,由侧块、横 突以及前后弓构成 环状。故谓环椎。
侧块:有上下关节 面、内侧小结节。
横突:有尖、根部 的横突孔。
后弓:椎动脉沟、 后结节。
前弓:前结节、环 齿前关节之关节面。
颈椎解剖图解
特殊颈椎:枢椎
为第2颈椎。由齿状突、 椎体、椎弓根、椎板、 棘突、横突构成。
(八)化学因素
上述的颈椎病机械性致病因素。而且还有化学 性致病因素。如髓核中含有蛋白酶、前列腺素, 尤其是磷脂酶A2(Pla2),是一种强烈的致炎、 致痛因子;可使神经根脱髓鞘、高度致敏、异 常放电而致痛。
椎间盘是人体最大的隔离性抗原。故椎间盘突 出后,可能会引起自身免疫性反应性疾病。
四,颈椎病的临床表现,
髓核退变,始于25岁以后。 为含水量减少,体积、弹 性、缓冲力与负载力均下 降;即可造成颈椎失稳、 椎间孔面积减少与关节间 之软组织损伤。据悉:椎 间隙分别变窄1、2、 3mm,则椎间孔面积分别 减少20-30%、30-40%、 35-45%。
软骨板退变,造成椎间盘 营养障碍,促进退变过程。
颈椎间盘退变的继发性改变(续)
(1)枕下点操作:定点;操作。 (2)棘间点操作:定点;操作。 (3)棘旁点操作:定点;操作。 (4)其他点操作:定点;操作(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头后大直肌
头后小直肌
• 椎枕肌
头下斜肌
头上斜肌
头上斜肌 起自寰椎横突,止于下项线 上方外侧部。一侧收缩时,使头 向对侧旋转,使寰枕关节侧屈; 两侧收缩时,使头后仰。
头下斜肌 起 自 第 2颈 椎 棘 突 , 向 外 上 方止于寰椎横突。其作用是使头 向同侧旋转,并向同侧屈曲。
• 激痛点
激痛点, 又名触发点,它是指骨骼肌内可触及之紧绷肌带所含的局 部高度敏感的压痛点。
属于局部的肌肉痉挛或者挛缩,引发的原因主要是:过度负重、直 接的受伤、反复持久的肌肉收缩。这种痉挛通常不会影响整块肌肉的功 能,但会妨碍肌腹中的部分肌肉纤维。你触摸时能感觉到你肌肉上的硬 块、结节、或者局部紧张。
颈后肌激痛点的最严重后果是头痛。周期性偏头痛——始终在一侧 的头内痛,由颅底肌肉激痛点导致。
激痛点很明显时,会非常疼。当 发现不能转头时,通常就是涉及到肩 胛提肌。在这种情况下,你不能转动 的那个方向就是有问题激痛点的方向。
肩胛提肌激痛点也会沿着颈部和 肩胛骨上缘产生疼痛和粘连。
• 软性解剖
头夹肌 起 自 项 韧 带 的 下 部 (约 第 三 颈椎以下)以及第三胸椎棘突 止于上项线的外侧部分,部 分肌束止于乳突的后缘 颈夹肌 起自第3到第6胸椎棘突 止于第2到第3颈椎横突的后 结节 夹肌单侧收缩时,使头转向 同侧,两侧共同收缩时,使头后 仰。
尽管针刀闭合松解术的 熟练操作有一定难度,但不 是不可掌握的技术。正因为 如此,才需要较详细的介绍 有关颈椎病的各方面的知识, 娴熟掌握针刀闭合松解术的 操作技巧,方能为病人祛除 病痛。
西医
中医
视触
叩听
望闻
问切
辩病论治
针刀
辩证论治
望问
摸按
辨位论治
• 如何进行准确的辨位论治
熟悉解剖要全面、了解功能要彻底、询问病史要仔细、检查 体征要细致、辅助检查要明确、综合分析要准确、针刀治疗要到 位。
• 软性解剖
斜方肌
起点:斜 方 肌 损 伤 是 头 痛 的主要来源,比如典型
上的项“线紧内张1性/3部头至痛枕”。外隆凸;
项韧带全长;
斜方肌损伤它也会 第成七为颈眩椎棘晕突、;下颌和牙疼 全的部原胸因椎。棘突及棘上韧带;
止点分颈三部部分和:脑 后 的 紧 张 上感部通纤常维来斜自向斜下 方方止肌于的锁激骨 外 1/3部的痛后点缘。及其附近的骨面;
束带感头痛也是这些肌肉引起的。另外,这些肌肉也会导致视物模 糊和眼后痛。
下颈部肌肉激痛点会导致颈部疼痛,还会经常引起麻木、烧灼感或 头后和头皮刺痛。也会引起沿颈角和上肩部的疼痛。
• 软性解剖
斜当角前肌、 中 斜 角 肌 正 常 时 ,
可以前对、穿中过斜的角神肌经分纤别维都起起到于支 横撑突和的保前护、作后用结。节但。是并,且当从前起、 点中发斜出角的肌腱损纤伤维后前,后出交现叉炎行症走水 并肿相、互瘢交痕织成粘网连状、结痉构挛。挛缩后,
• 骨性解剖
枢椎——和一般的颈椎相似,椎体上方有齿状的隆突称为齿突。齿 突前面与寰椎前弓构成寰齿关节。上关节面位于椎体和椎根连结处上方, 与寰椎的下关节面构成寰枢关节;第二颈脊神经位于该关节的后方。枢 椎的椎板较厚,其棘突较其下位者长而粗大,在X线相上看到上部颈椎有 最大棘突者即为第二颈椎。枢椎的横突较小,方向朝下,只具有一个明 显的后结节。
颈椎病系指颈椎及其附属结构退行性改变,刺激或压迫相关 组织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体征。它是国际性多发病,WHO将颈 椎病列为全球十大顽疾疾病。近年来,此病呈现不断增长和年轻 化的趋势,给社会带来很大负担。
现在,颈椎病有多种治 疗方法,然而,手术疗法或 保守疗法的疗效都不甚理想。 针刀的出现,为人们开劈了 一条新途径。应用针刀闭合 松解术治疗颈椎病,取得了 可喜的成绩。
局部解剖结构: 骨性解剖------各颈椎骨的解剖特点 软性解剖------各肌肉韧带关节囊的位置和关系 血管解剖------椎动脉 神经解剖------神经根、神经干、神经丛
• 骨性解剖
C1、C2、C7分别称为寰椎、枢椎和隆椎,它们的解剖结构与其它 颈椎稍有不同,称为特殊颈椎。
寰椎——无椎体和棘突,由前 后弓和侧块组成。前弓较短,内面 中部关节面与C2颈椎的齿状突构成 寰齿关节;前面中部有前结节,有 两侧颈长肌的附着。后弓较长,其 后方有后结节,有两侧头小直肌的 附着。后弓上面两侧椎动脉沟;椎 动脉上行出横突孔,绕过侧块,跨 过此沟,穿通环枕后膜,经枕骨大 孔而进入颅腔。侧块上方与枕骨髁 构成寰枕关节;侧块下方与C2颈椎 的上关节面构成寰枢关节。侧块的 横突能作为寰椎旋转运动的支点, 比其他颈椎的横突既长且大。
接近椎体中心,力臂短, 收缩力大,对维持脊柱的稳定 性有重要作用
• 软性解剖
椎枕肌 头后大直肌 呈三角形,起于第二颈 椎棘突,肌纤维斜向外上方, 止于枕骨下项线的外侧部。 一侧收缩,使头向同侧旋转, 两侧同时收缩,使头后仰。
头后小直肌 呈三角形,起于寰椎后 结节,肌纤维向上,止于下 项线的内侧。其作用是使头 后仰。
可迅速刺激和卡压神经纤维而 产生颈症脊状神。经 根 穿 出 横 突 后 , 立即进入并穿行在前、中斜角 肌肌腱斜所角形肌成损的伤网常状见结构症中状。包 括 胳膊和手的疼痛、麻木、刺、颈 半棘肌和头半棘肌。
起自第2颈椎到第12胸椎的 横突,肌束斜向上内,按部位 分别止于背上部(胸1-胸4)、项 部(颈2-颈7)和枕部的上、下项 线之间的部分。
两侧收缩时,可伸脊柱胸 段和颈段;单侧收缩时,使其 相应部分的脊柱转向对侧。
• 软性解剖
多裂肌 位于半棘肌的深侧,起自 骶骨背面、腰椎横突、胸椎横 突和下位四个颈椎关节突,止 于全部真椎(寰椎除外)的棘突。
中 部 纤电维脑平使行用向者外 止和于那肩些峰 的 内侧缘长和时肩胛间冈使上用缘胳的膊外的侧人部;会
引起肩胛间区烧灼痛。
下部纤维斜向外上止于肩胛冈 上缘的内侧部;
• 软性解剖
肩胛提肌
位于斜方肌深面。起于C1-4横突 后结节,向下止于肩胛骨内上角及肩 胛骨脊柱缘的上部。
肩胛提肌收缩可使颈后仰,单侧 收缩可使颈侧屈。压力和紧张使肩关 节抬起,增加这个肌肉的紧张,不良 姿势等均可造成肩胛提肌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