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走进文言文第35单元译文

合集下载

六、七年级走进文言文译文

六、七年级走进文言文译文

六、七年级《走进文言文》【第一单元译文】杨修啖酪:有人送给魏武帝曹操一杯奶酪,曹操吃了一点,就在杯盖上写了一个“合”字给大家看,没有谁能看懂是什么意思。

按顺序传到杨修那里,杨修便吃了一口,说:“曹公叫我们每人吃一口啊,还有什么好犹豫的?”王戎识李:王戎小时候很聪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

看见路边有株李子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

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

只有王戎没有动。

大家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路边上,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其他小孩子摘来一尝,果然是这样。

诸葛恪得驴:诸葛恪字元逊,他是诸葛亮的兄长的大儿子。

诸葛恪的父亲诸葛瑾面孔狭长像驴的面孔。

一天,孙权聚集大臣们,差人牵一头驴来,用纸写在驴的脸上,写上:诸葛子瑜。

诸葛恪跪下来说:“请求用笔增加两个字。

”于是孙权听从给他笔。

诸葛恪接下去写了:“的驴。

”在场的人都笑了。

于是孙权就把这头驴赐给了诸葛恪。

谢道韫咏絮:晋朝名将谢安在一个寒冷的雪天,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

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曹冲称象:曹冲长到五六岁的时候,知识和判断能力所达到的程度,可以比得上成人(如一个成年人)。

有一次,孙权送来了一头巨象,曹操想知道这象的重量,询问属下,都不能说出称象的办法。

曹冲说:“把象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让船装载其他东西(当水面也达到记号的时候),称一下这些东西,那么比较下(东西的总质量差不多等于大象的质量)就能知道了。

”曹操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

【第二单元译文】黄香温习:过去汉朝的时候,有一个叫黄香的孩子,是江夏人。

当时才九岁,但他已经懂得了服侍父母的道理.每次当炎炎夏日到来的时候,就给父母的蚊帐扇风,让枕头和席子清凉爽快,把吸人血的小虫和蚊子扇开,让父母好好睡;到了寒冷的冬天,就用自己的身体让父母的被子变得温暖,让父母睡得暖和.于是黄香的事迹流传到了京城,号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完整word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古诗词及注释翻译

(完整word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古诗词及注释翻译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文言文和古诗词6《小石潭记》柳宗元原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词句注释:1.从:自,由。

2.小丘:小山丘(在小石潭东边)。

3.西:向西,名词作状语。

4.行:走。

5.篁(huáng)竹:成林的竹子。

6.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戴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鸣,使……发出声音。

佩与环都是玉质装饰物。

7.乐:以……为乐,对……感到快乐(意动用法)。

8.伐:砍伐。

9.取:这里指开辟。

10.下见小潭:向下看就看见一个小潭。

见,看见。

下,向下。

11.水尤清冽:水格外(特别)清澈。

尤,格外,特别。

冽,凉。

清冽,清凉。

12.全石以为底:即以全石为底(潭)把整块石头当作底部。

以,把。

为,当作。

13.近岸,卷石底以出: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近,靠近。

岸,岸边。

卷,弯曲。

以,相当于“而”,表修饰,不译。

14.为坻(chí),为屿,为嵁(kān),为岩: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

坻,水中高地。

屿,小岛。

嵁,不平的岩石。

岩,悬崖。

15.翠蔓:翠绿的藤蔓。

16.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覆盖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17.可百许头:大约有一百来条。

文中指小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

可,大约。

许,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

18.皆若空游无所依: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也没有。

空:在空中,名词作状语。

《走进文言文》参考答案(八年级)完整版35页

《走进文言文》参考答案(八年级)完整版35页

《走进文言文》参考答案(八年级)第一单元1.刘裕诫子孙(1)①已经②有的③治理④对君主的尊称(2)①吩咐收藏地位低微时所用的农具用来给子孙观看②哪里知道已去世的皇帝(刘裕)极高的品格,(以及)耕种收获的艰难呢2.田父遗产(1)①自小失去父母;贫穷②亲自③救济;帮助④留⑤木箱子⑥开⑦罢了⑧毕(2)①三十岁才成家②我不久将死去(行,不久;就,走进;木,棺材)③希望你们一生勤劳(3)唯3.包拯家训(1)①教;说②做官③贪污④死⑤刻⑥告(2)①不听从我的愿望,不是我的子孙②珙就是包拯的儿子包珙(3)③(4)做官要清廉,或做官要不贪污(5)北宋4.不肖子有“三变”(1)①共②蛀虫③留下④是;极(好)(2)①卖掉庄园的土地与房屋而靠它吃喝②都是由于他祖上不用诗书仁义教育他所造成的5.蔡京子孙(1)①众②耕种;收获③回答(2)①你们每天吃饭,给我说说米是从哪儿来的?②原来京城运米是用草席织成的袋子装的,所以这么说(3)肉;精米;富贵人家第二单元1.张丞相好草书(1)①好,精②誊写③拿着④仔细看⑤责骂⑥为什么⑦以致(2)找来笔迅速写下(3)刻;放弃;坚持不懈2.宋太宗学书(1)①好②专心;临摹③有人④立刻⑤极(2)①多次派太监拿了写的字给王著看②又把(写的字)问王著(好不好)③字本已(写得)好了(3)王羲之;因他曾任右军将军,故称(4)好了还要争取更好3.农夫杀牛(1)①总是②触③憎恨④追赶⑤分解、剖开(2)①瞪大眼睛对着耕者,想要吃他②贪谗的口水掉到地上然后离去③不知道刚才发生的情况(3)①醒②感到4.欧阳修不喜释氏(1)①读书人②有人③把④佩服;同“辩”(2)①一定神情严肃地看着对方②而为什么用“和尚”给儿子取字?③因为(故意要)轻视它5.义犬报火警(1)①瘦弱②到③拉④蹲;(兽类)叫⑤成灰⑥常(2)①狗连续嗥叫也不醒②那人就跟他亲近的人说(3)①蔓延②邀请③延长(4)上文本:彼日厚享其人之食而不顾其患难者,其视犬为何如耶?在那些日子里,有人丰厚地享受对方(提供的)吃喝而不顾对方的忧患与困难,他们看到这狗的行为有什么感想呢?第三单元1.木屑竹头(1)①曾经②铺③存(2)①陶侃吩咐(下属官吏)都把它登记并且掌管好②人们都不理解(陶侃这样做的)原因(3)振奋精神,想办法把国家治好2.董遇论“三余”(1)①用,利用②有人③随时(2)①有人(想要)跟随(董遇)学习②文章读了一百遍,它的含义自然会显露出来(3)冬季是农闲季节,故有时间可读书3.桓荣勤学不倦(1)①早年;遇到②穷困③讥笑④回答⑤等到⑥遗憾(2)①然而桓荣读书不停②只是自讨苦吃罢了,什么时候能派上用处呢③哪知读书的好处竟像这样啊(3)则仕4.晋平公游于河(1)①回答②罢了③因为④大概(2)①怎么能得到有才能的人并跟他一同享受这欢乐呢②不要担忧没有贤能的人(来)(3)随便;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5.黄公好谦卑(1)①低下(认为自己低下)②传布,流传③整个④这事;以后⑤故意;女儿⑥说(2)①因为她们美丽,经常谦虚地贬低她们,说她们丑陋②过了结婚的年龄,冒失地娶了她③名称与实际相违背(3)不对;不实事求是,过于谦卑(4)做事有法,符合规定;形容有条理,丝毫不乱第四单元1.人有亡铁者(1)①丢失;猜度②脸③另一天(2)(邻人之子的)行为神态没有不像偷斧头的样子。

走进文言文-六七年级-译文与题解21-30单元

走进文言文-六七年级-译文与题解21-30单元

走进,文言文,六七,年级,译文,与,题解,21-30,走进文言文(六七年级)11~20单元Revision History 2Contents 31 第21单元 51.1 揠苗助长 51.2 砚眼 61.3 农夫耕田 71.4 稚犬 81.5 鷧鸟中计 92 第22单元 102.1 枭将东徙 102.2 世无良猫 112.3 河豚之死 122.4 刻舟求剑 132.5 鹬蚌相争 143 第23单元 173.1 曹竹虚族兄遇鬼 173.2 疑鬼 173.3 畏鬼致盗 183.4 畏影恶迹 193.5 鸲鹆噪虎qú yù zào hǔ 204 第24单元 214.1 孟母戒子 214.2 孟母不欺子 224.3 秦西巴纵麋 234.4 屠夫杀狼 234.5 郢书燕说 255 第25单元 275.1 陶侃尝出游 275.2 木屑竹头 275.3 墨子怒耕柱子 29 5.4 李存审诫子 295.5 芒山盗临刑 316 第26单元 336.1 读书与作文 336.2 卖瓜减字 336.3 修改一法 346.4 歧路亡羊 356.5 二叟钓鱼 377 第27单元 397.1 张飞横矛当阳桥 39 7.2 次非斩蛟 397.3 溺鼠 417.4 鸡感恩 427.5 猫儿索食 428 第28单元 448.1 刘道真戏谑 448.2 唐明皇赐名 448.3 偷鸭求骂 458.4 何梅谷之妻 478.5 庸医 489 第29单元 499.1 马诉冤 499.2 楚人有担山鸡者 50 9.3 某甲夜暴疾 509.4 涸泽之蛇 519.5 盗牛者强辩 5210 第30单元 5410.1 于令仪诲人 54 10.2 乡人藏虱 5510.3 别字秀才 5610.4 画鬼易 5610.5 吹牛 57【汉语注音】yà miáo zhù zhǎng成语典故宋人有闵(1)其苗之不长(2)而揠(3)之者,茫茫然(4)归,谓(5)其人(6)曰:“今日病(7)矣!予(同“余”)(8)助苗长矣!”其子趋(9)而往(10)视之,苗则槁(11)矣。

鲁国之法文言文翻译

鲁国之法文言文翻译

鲁国之法文言文翻译篇一:文言文6【原文】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曰:“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

天下之马者,若灭若没,若亡若失。

若此者绝尘弥辙,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马,不可告以天下之马也。

臣有所与共担纆薪菜者,曰九方皋,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

请见之。

”穆公见之,使行求马。

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

”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而黄。

”使人往取之,牡而骊。

穆公不说。

召伯乐而谓之曰:“败矣!子所使求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伯乐喟然太息曰:“一至于此乎!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

若皋之所观,天机也。

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

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

若皋之相者,乃有贵乎马者也。

”马至,果天下之马也。

【注释】秦穆公:春秋时秦国国君。

子:尊称,相当于“您”。

年长:年纪大了。

子姓:您的家族。

姓,标志家族系统的称号。

对:回答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一般的好马可以从形体外表、筋肉骨架上观察出来。

形容,形体外表。

相,仔细观察。

天下之马者:天下最好的马。

若灭若没,若亡若失:意思是说千里马好像没有标准可说,或无法捉摸。

绝尘弭辙——形容天下之马(即千里马)跑得既快,还不扬起尘土,不留下车轮的痕迹。

绝尘:不扬尘土。

形容跑得快,灰尘来不及沾到马蹄上。

弥辙(zhé):没有车辙。

形容拉的车速度极快,车轮碾过没有留下痕迹。

弥,同弭。

下才:才能低下的人。

良马:一般的好马。

与共:—起。

担纆(mò)薪菜:担柴挑柴。

纆,挑东西用的绳索。

菜,通采。

薪菜,及打柴草。

反:同“返”,返回。

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他相马的本领不比我差。

使行求马:派遣他到外面去找千里马。

牝(pìn):雌性的鸟、兽。

与“牡”相对。

牡(mǔ):雄性的鸟、兽。

骊(lí):纯黑色的马。

说:同“悦”,高兴。

败矣:坏了、糟了。

色物:色,纯色:物,杂色。

两者指马的颜色。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文文言文翻译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文文言文翻译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文文言文翻译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翻译文言文是一项重要的技能。

本文将介绍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文中的一篇文言文,并对其进行翻译。

请注意以下几点:1.本文以“xxx课文”为题目,按照课文的格式书写。

2.全文的字数将适当增加以满足要求。

3.文章的排版整洁美观,语句通顺,表达流畅,不影响阅读体验。

4.不使用无关的话语和网址链接。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琵琶行》文言文翻译长夜漫漫,少年出征,离别之际,追念往昔。

以悲凉之音,寄思念之情,琵琶声声,叹离别之苦。

前路艰辛,勇者们行至边关,雄壮的战马踏破崇山峻岭。

边塞之上,苍茫茫戈壁,战鼓之声震耳欲聋,振奋人心。

少年将士奋发图强,誓将胜利种在每一寸土地上。

忧愁之人,琵琶弦上,再度挥洒心灵的痛苦。

边塞回忆,哀伤的曲调,在黑夜中,飘荡在无边的草原。

远离家园,奔向战场,背后是亲人的眼泪,未来是残酷的战场。

草原上,飘荡着青春的梦想,追寻荣光、追寻胜利,燃烧着生命的火焰。

西风如刀,吹动衣袂,战马奔腾的声音在戈壁上回荡。

黄河之滨,烽火连绵,边塞壮士托付了无尽的期盼。

少年壮志,战无不胜,顽强地追求胜利的方向。

多少艰难时刻,鲜血染红了土地,无数英灵安眠在这片热土。

风雨彩虹,诉说着边塞人民的呐喊,他们的血液连接成了生命的乐章。

少年将要归来,铿锵的脚步声逐渐接近,回家的喜悦破空而来。

琵琶声声,响彻云霄,少年们的笑声在边塞上空回荡。

注:本文为对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琵琶行》的翻译,意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该篇文言文。

文中所使用的表达方式尽可能贴近源文,但文字间的排版和标点可能有所不同。

----------本文翻译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琵琶行》。

通过这篇文言文的翻译,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魅力和独特之处。

希望这篇翻译能够对您的学习和理解有所帮助。

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古诗词及注释翻译

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古诗词及注释翻译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文言文和古诗词21与朱元思书吴均原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词句注释:1.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2.风烟俱净:烟雾都消散尽净;风烟,指烟雾;俱,全,都;净,消散尽净;3.共色:一样的颜色;共,一样;4.从流飘荡:乘船随着江流漂荡;从,顺,随;5.任意东西:情境任凭船按照自己的意愿,时而向东,时而向西;东西,方向,在此做动词,向东漂流,向西漂流;6.自:从;7.至:到;8.许:表示大约的数量,上下,左右;9.独绝:独一无二;独,只; 绝,绝妙;10.皆:全,都;11.缥piǎo碧:原作“漂碧”,据其他版本改为此,青白色;12.游鱼细石: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13.直视无碍: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这里形容江水清澈见底;14.急湍tuān:急流的水;急,迅速,又快又猛;湍,水势急速;15.甚箭:“甚于箭”,比箭还快; 甚,胜过,超过; 为了字数整齐,中间的“于”字省略了;16.若:好像;17.奔:动词活用作名词,文中指飞奔的骏马;18.寒树: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19.负势竞上:高山凭依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 负,凭借;竞,争着;上,向上;这一句说的是“高山”,不是“寒树”,这从下文“千百成峰”一语可以看得出来;20.轩邈miǎo: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轩,向高处伸展;邈,向远处伸展;这两个词在这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用;21.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指,向,向上;22.千百成峰:意思是形成无数山峰;23.激:冲击,拍打;24.泠líng泠作响:泠泠地发出声响;泠泠,拟声词,形容水声的清越;25.好:美丽的;26.相鸣:互相和鸣,互相鸣叫;27.嘤yīng嘤成韵:鸣声嘤嘤,和谐动听;嘤嘤,鸟鸣声;韵,和谐的声音;28.蝉则千转zhuàn不穷:蝉儿长久不断地鸣叫;则,助词,没有实在意义;千转:长久不断地叫;千,表示多,“千”与下文“百”都表示很多;转,通“啭”鸟鸣声;这里指蝉鸣;穷,穷尽;29.无绝:就是“不绝”;与上句中的“不穷”相对;绝,停止;30.鸢yuān飞戾lì天:出自诗经·大雅·旱麓;老鹰高飞入天,这里比喻追求名利极力攀高的人;鸢,俗称老鹰,善高飞,是一种凶猛的鸟;戾,至;31.望峰息心:意思是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会平静下来; 息,使……平息,使动用法;32.经纶lún世务者:治理社会事务的人;经纶,筹划、治理;世务,政务;33.窥谷忘反: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窥,看 ;反,通“返”,返回;34.横柯kē上蔽:横斜的树木在上面遮蔽着;柯,树木的枝干;上,方位名词作状语,在上面; 蔽,遮蔽;35.在昼犹昏:在白天,也好像黄昏时那样阴暗; 昼,白天;犹,好像;36.疏条交映: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疏条,稀疏的小枝;交映,互相遮掩;交,相互;37.见:看见;38.日:太阳,阳光;翻译:风和烟都消散了,天和山变成相同的颜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随意的向东或向西漂流;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奇异的山,灵异的水,天下独一无二的;水都是青白色的,清澈的水千丈也可以看见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直接看见,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耐寒的树,高山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了无数个山峰;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发出清悦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长久地叫个不停,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停;像凶猛的鸟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追逐功名利禄的心也就平静下来;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22五柳先生传陶渊明原文: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着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赞曰:黔娄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词句注释:1.何许人:何处人;也可解作哪里人;许,处所;2.详:知道;3.姓字:姓名;古代男子二十而冠,冠后另立别名称字;4.因以为号焉:就以此为号;以为,以之为;焉,语气助词;5.不求甚解:这里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探究;6.会意:指对书中的有所体会;会:体会、领会;7.欣然:高兴的样子;8.嗜:喜好;9.亲旧:亲戚朋友;旧,这里指旧交,旧友;10.如此:像这样,指上文所说的“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11.或:有时;12.造饮辄尽:去喝酒就喝个尽兴;造,往,到;辄zhé,就;13.期在必醉:希望一定喝醉;期,期望;14.既:已经;15.曾不吝情去留:五柳先生态度率真,来了就喝酒,喝完就走;曾zēng不,竟不;吝情,舍不得;去留,意思是离开;16.环堵萧然: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环堵dǔ:周围都是土墙,形容居室简陋;堵,墙壁;萧然,空寂的样子;17.短褐穿结:粗布短衣上打了个补丁;短褐,粗布短衣,穿结,指衣服破烂;穿,破;结,缝补;18.箪瓢屡空:形容贫困,难以吃饱;箪dān,盛饭的圆形竹器;瓢piáo,饮水用具;屡:经常;19.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20.自终:过完自己的一生;21.赞:传记结尾的评论性文字;22.黔qián娄:战国时期齐先生,齐国有名的隐士和着名的道家学,无意仕进,屡次辞去诸侯聘请;他死后,曾子前去吊丧,的妻子称赞黔娄“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求仁而得仁,求义而得义;”23.戚戚:忧愁的样子;24.汲汲:极力营求的样子、心情急切的样子;25.其言:推究她所说的话;26.兹:这;27.若人:此人,指五柳先生;28.俦chóu:辈,同类;29.觞shāng:酒杯;30.以乐其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感到快乐;以,用来;31.:与下面的“”都是传说中的上古帝王;据说在那个时代,人民生活安乐,恬淡自足,社会风气淳厚朴实;翻译:不知道五柳先生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字;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把这个作为号了;他安安静静,很少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就会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他生性喜爱喝酒,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境况,有时摆了酒席叫他去喝;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竟然说走就走;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遮挡不住严寒和烈日,粗布短衣上打满了补丁,盛饭的篮子和饮水的水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还是安然自得;常常写文章来自娱自乐,也稍微透露出他的志趣;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从此过完自己的一生;赞语说: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这一类的人吧一边喝酒一边作诗,因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的快乐;不知道他是无怀氏时代的人呢还是葛天氏时代的人呢23马说韩愈原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词句注释:1.伯乐:春秋时期秦穆公时人,本名孙阳,擅长相马;现指能够发现人才的人;2.只:只是;辱:这里指受屈辱而埋没的才能;3.奴隶人:古代也指仆役,这里指喂马的人;4.骈死:并列而死;骈:两马并驾;5.槽枥:喂牲口用的食器; 枥:马棚、马厩;6.不以千里称也:不以千里马被称道;以,按照,介词;称,称颂,称道;7.马之千里者:马当中能行千里的;之,助词;此句“马”和“千里者”是部分复指关系;8.一食shí:吃一次食物;或:有时;9.尽粟一石:吃尽一石粟;尽,这里作动词用,是“吃尽”的意思;石,十斗为一石,一石约为120斤;10.食sì:通“饲”,喂养;11.其:指千里马,代词;能千里:能走千里;12.是:这,指示代词;13.能:才能;14.才美不外见:才能和长处不能表现在外;见,同“现”,表露;15.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且:犹,尚且;欲:想要,要;等:相当;不可得:不可能;得,能,表示客观条件允许;16.安:怎么,哪里,疑问代词;17.策之不以其道:策:鞭打;之,指千里马,代词;以其道:用对待它的办法;18.尽其材:发挥它的全部才能;材,同“才”,此指行千里的才能;19.鸣之:马嘶鸣;通其意:跟它的心意相通;20.执策:拿着马鞭;策,赶马的鞭子,名词;临之:临视着马;临,从高处往下看;21.呜呼:表示惊叹,相当于“唉”;22.其:难道,表示推测;23.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24.其:其实;25.知:懂得;翻译: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会经常有;因此即使有千里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里受屈辱,和普通的马并列死在马厩里,不能以千里马着称;一匹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一石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的食量多加饲料来喂养它;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能力,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的才能和好的素质也就不能表现出来,想要和一般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鞭策它,却不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走到它跟前时,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吧24送东阳马生序宋濂原文: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词句注释:1.东阳:今浙江东阳县,当时与潜溪同属金华府;马生:姓马的太学生,即文中的马君则;序:文体名,有书序、赠序二种,本篇为赠序;2.致:得到;3.余:我;嗜shì学:爱好读书;4.假借:借;5.弗之怠:即“弗怠之”,不懈怠,不放松读书;弗,不;之,指代抄书;6.走:跑,这里意为“赶快”;7.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8.既:已经,到了;加冠:古代男子到二十岁时,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成年;9.圣贤之道:指孔孟儒家的道统;宋濂是一个主张仁义道德的理学家,所以十分推崇它;10.硕shuò朔师:学问渊博的老师;游:交游;11.尝:曾;趋:奔赴;12.乡之先达:当地在道德学问上有名望的前辈;这里指浦江的柳贯、义乌的黄溍等古文家;执经叩问:携带经书去请教;13.稍降辞色: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辞色,言辞和脸色;14.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15.叱chì赤咄duō夺:训斥,呵责;16.俟sì四:等待;忻xīn新:同“欣”;17.卒:终于;18.箧qiè窃:箱子;曳yè夜屣xǐ喜:拖着鞋子;19.穷冬:隆冬;20.皲jūn军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21.僵劲:僵硬;22.媵人:陪嫁的女子;这里指女仆;持汤沃灌:指拿热水喝或拿热水浸洗;汤:热水;沃灌:浇水洗;23.衾qīn钦:被子;24.逆旅主人:旅店主人;25.日再食:每日两餐;26.被pī披绮绣:穿着华丽的绸缎衣服;被,同“披”;绮,有花纹的丝织品;27.朱缨宝饰:红穗子上穿有珠子等装饰品;28.腰白玉之环:腰间悬着白玉圈;29.容臭:香袋子;臭xiù:气味,这里指香气;30.烨yè页然:光采照人的样子;31.缊yùn袍:粗麻絮制作的袍子;敝衣:破衣;翻译:我年幼时就爱学习;因为家中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放松读书;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已经成年之后,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快步走跑到百里之外,手拿着经书向同乡前辈求教;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低身侧耳向他请教;有时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为恭敬,礼貌更为周到,不敢答复一句话;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还是得到不少教益;当我寻师时,背着书箱,把鞋后帮踩在脚后跟下,行走在深山大谷之中,严冬寒风凛冽,大雪深达几尺,脚和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到学舍后,四肢僵硬不能动弹,仆人给我灌下热水,用被子围盖身上,过了很久才暖和过来;住在旅馆,我每天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学舍的求学者都穿着锦绣衣服,戴着有红色帽带、饰有珍宝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着刀,右边备有香囊,光彩鲜明,如同神人;我却穿着旧棉袍、破衣服处于他们之间,毫无羡慕的意思;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并不觉得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家;我的勤劳和艰辛大概就是这样;25、诗词五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原文:巴山蜀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词语注释:1.酬:答谢,酬答,这里是指以诗相答的意思;用诗歌赠答;2.乐天:指白居易,字乐天;3.见赠:送给我;4.巴山楚水:指四川、湖南、湖北一带;古时四川东部属于巴国,湖南北部和湖北等地属于楚国;刘禹锡被贬后,迁徙于朗州、连州、夔州、和州等边远地区,这里用“巴山楚水”泛指这些地方;5.二十三年: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至宝历二年826冬应召,约22年;因贬地离京遥远,实际上到第二年才能回到京城,所以说23年;6.弃置身: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置:放置;弃置:贬谪zhé;7.怀旧:怀念故友;8.吟:吟唱;9.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 序文中说:自己经过嵇康旧居,因写此赋追念他;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怀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10.到:到达;11.翻似:倒好像;翻:副词,反而;12.烂柯人:指晋人王质;相传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柄柯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同代人都已经亡故;作者以此典故表达自己遭贬23年的感慨;刘禹锡也借这个故事表达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心情;13.沉舟:这是诗人以沉舟、病树自比;14.侧畔:旁边;15.歌一曲:指白居易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16.长zhǎng精神:振作精神;长:增长,振作;翻译: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沉船的旁边正有千艘船驶过,病树的前头却也是万木争春;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赤壁杜牧原文: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词语注释:⑴折戟:折断的戟;戟,古代兵器;⑵销:销蚀;⑶将:拿起;⑷磨洗:磨光洗净;⑸认前朝:认出戟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⑹东风:指火烧赤壁事⑺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轻时即有才名,人乎周郎;后任吴军大都督;⑻铜雀:即铜雀台,曹操在今河北省临漳县建造的一座楼台,楼顶里有大铜雀,台上住姬妾歌妓,是曹操暮年行乐处;⑼二乔:东吴乔公的两个女儿,一嫁前国主孙策孙权兄,称大乔,一嫁军事统帅周瑜,称小乔,合称“二乔”;翻译: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物;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过零丁洋文天祥原文: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作品注释:⑴零丁洋:零丁洋即”伶丁洋“;现在广东省珠江口外;1278年底,文天祥率军在广东五坡岭与元军激战,兵败被俘,囚禁船上曾经过零丁洋;⑵遭逢:遭遇;起一经,因为精通一种经书,通过科举考试而被朝廷起用作官;文天祥二十岁考中状元;⑶干戈:指抗元战争;寥liáo落:荒凉冷落;一作“落落”;四周星:四周年;文天祥从1275年起兵抗元,到1278年被俘,一共四年;⑷絮:柳絮;⑸萍:浮萍;⑹惶恐滩:在今江西省万安县,是赣江中的险滩;1277年,文天祥在江西被元军打败,所率军队死伤惨重,妻子儿女也被元军俘虏;他经惶恐滩撤到福建;7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8丹心:红心,比喻忠心;9汗青:同汗竹,史册;古代用简写字,先用火烤干其中的水分,干后易写而且不受虫蛀,也称汗青;翻译: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原文: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词句注释:⑴丙辰:指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这一年苏轼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任太守;⑵达旦:到天亮;⑶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⑷把酒:端起酒杯;把,执、持;⑸天上宫阙què:指月中宫殿;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⑹归去:回去,这里指回到月宫里去;⑺琼qióng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⑻不胜shèng,旧时读shēng:经受不住;胜:承担、承受;⑼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弄:赏玩;⑽何似:何如,哪里比得上;⑾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绮户:雕饰华丽的门窗;⑿不应有恨,何事长cháng向别时圆:月儿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分离时圆呢何事:为什么;⒀此事:指人的“欢”“合”和月的“晴”“圆”;⒁但:只;⒂千里共婵chán 娟juān:只希望两人年年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光;共:一起欣赏;婵娟:指月亮;翻译: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今天晚上是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原文: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词句注释:⑴山坡羊:曲牌名,是这首散曲的格式;“潼关怀古”是标题;⑵峰峦如聚:形容群峰攒集,层峦叠嶂;聚:聚拢;包围⑶波涛如怒:形容黄河波涛的汹涌澎湃;怒:指波涛汹涌;⑷“山河”句:外面是山,里面是河,形容潼关一带地势险要;具体指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表里:即内外;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表里山河,必无害也;”注:“晋国外河而内山;”潼关:古关口名,在今陕西省临潼县,关城建在华山山腰,下临黄河,扼秦、晋、豫三省要冲,非常险要,为古代入陕门户,是历代的军事重地;⑸西都:指长安今陕西西安;这是泛指秦汉以来在长安附近所建的都城;秦、西汉建都长安,东汉建都洛阳,因此称洛阳为东都,长安为西都;⑹踌躇:犹豫、徘徊不定,心事重重,此处形容思潮起伏,,感慨万端陷入沉思,表示心里不平静;一作“踟蹰chí chú”;⑺“伤心”二句:谓目睹秦汉遗迹,旧日宫殿尽成废墟,内心伤感;伤心:令人伤心的事, 形容词作动词;秦汉经行处:秦朝前221年~前206年都城咸阳和西汉前208~8的都城长安都在陕西省境内潼关的西面;经行处,经过的地方;指秦汉故都遗址;宫阙:宫,宫殿;阙,皇宫门前面两边的楼观;⑻兴:指政权的统治稳固;兴、亡:指朝代的盛衰更替;翻译:华山的山峰从四面八方会聚,黄河的波涛像发怒似的汹涌;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遥望古都长安,陷于思索之中;从秦汉宫遗址经过,引发无限伤感,万间宫殿早已化作了尘土;一朝兴盛,百姓受苦;一朝灭亡,百姓依旧受苦;26小石潭记柳宗元原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词句注释:1.从:自,由 ;2.小丘:小山丘在小石潭东边;3.西:向西,名词作状语;4.行:走;5.篁huáng竹:成林的竹子;6.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戴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鸣,使……发出声音;佩与环都是玉质装饰物;。

走进文言文-六七年级-译文与题解31-38单元

走进文言文-六七年级-译文与题解31-38单元

璧拌繘,鏂囪█鏂?鍏竷,骞寸骇,璇戞枃,涓?棰樿В,31-38,璧拌繘鏂囪█鏂囷紙鍏竷骞寸骇锛?31~38鍗曞厓Revision History聽聽 2Contents聽聽 3绗?1鍗曞厓聽聽 41.1聽聽宸惧讣娼樺皢鍐浡?聽 41.2聽聽鎿掕醇聽聽 41.3聽聽鍚曟煇鍒鸿檸聽聽 51.4聽聽绗间腑楣﹂箟聽聽 61.5聽聽鎼旂棐聽聽 72聽聽绗?2鍗曞厓聽聽 82.1聽聽瀛欐潈鍠诲悤钂欒涔β?聽 82.2聽聽鍝嶉亸锛坋锛夎浜懧?聽 92.3聽聽鐜嬪厓绔犵爫绁炲儚聽聽 102.4聽聽绌轰腑妤奸榿聽聽 102.5聽聽鐔婁笌鍧庝腑浜郝?聽 113聽聽绗?3鍗曞厓聽聽 133.1聽聽铔囪鑽壜?聽 133.2聽聽鏅虹姮鐮存聽聽 133.3聽聽绁為拡閬撲汉聽聽 143.4聽聽鏉ㄥ姟寤夋湁宸ф€澛?聽 153.5聽聽澶氳█浣曠泭聽聽 154聽聽绗?4鍗曞厓聽聽 174.1聽聽鐩插瓙閬撴陡婧?聽 174.2聽聽鐬庡瓙瑙﹁薄聽聽 184.3聽聽鏈ㄥ埢閽熼聽聽 194.4聽聽鍟嗛瀰绔嬫湪聽聽 194.5聽聽闃挎煷鎶樼浠ュ柣聽聽 21 5聽聽绗?5鍗曞厓聽聽 235.1聽聽鎵垮鎷炬煷鑻﹀聽聽 23 5.2聽聽钄′警绾嘎?聽 235.3聽聽鐗х珫鎷鹃噾聽聽 245.4聽聽瑙i搩绯婚搩聽聽 245.5聽聽璁ょ湡聽聽 256聽聽绗?6鍗曞厓聽聽 266.1聽聽鍦伴渿聽聽 266.2聽聽澶氬咖鑰吢?聽 276.3聽聽绌夸簳寰椾竴浜郝?聽 276.4聽聽涓嶈瘑鑷聽聽 296.5聽聽涓ょ灲聽聽 307聽聽绗?7鍗曞厓聽聽 327.1聽聽鑾芥眽鏂聽聽 327.2聽聽瀹惧崙鑱氳嚜鏉€聽聽 33 7.3聽聽榻愪箣濂藉媷鑰吢?聽 347.4聽聽寮曞┐鍎挎姇姹熉?聽 357.5聽聽妤氫汉鏈変笉璇嗗鑰吢?聽 368聽聽绗?8鍗曞厓聽聽 388.1聽聽鐙傛硥聽聽 388.2聽聽榧犳妧铏庡悕聽聽 398.3聽聽鍖椾汉涓嶈瘑鑿辫€吢?聽 398.4聽聽鐥呭繕聽聽 418.5聽聽鏂楃墰鑰屽簾鑰暵?聽 41澶х溂濡绘綐姘?鍠勯獞灏勶紝鑷鐪佸ぇ鐪笺€傝嚦浜庢敾闃垫父鐚庝箣闄咃紝澶х溂浠ゅ娼樻垘瑁咃紝鎴栭綈鎴樺満锛屾垨骞堕┍鏋楀銆傚強鑷宠繕钀?鍚屽潗骞曚笅,瀵硅鍍氫綈,瑷€绗戣嚜寰?鏃舵寚涔嬭皳浜烘洶锛?姝ゆ綐灏嗗啗涔熴€?璇戞枃澶х溂鐨勫瀛愭綐姘忥紝鍠勪簬楠戦┈灏勭锛屼翰鑷幓鍐涜惀鐪嬫湜鏉ㄥぇ鐪笺€傚埌浜嗘墦浠楃嫨鐚庣殑鏃跺€欙紝澶х溂鍙瀛愭綐姘忕┛涓婂啗瑁咃紝鏈夋椂涓€璧烽┌楠嬫矙鍦猴紝鏈夋椂涓€璧风┛姊簬鏍戞灄涓€傜瓑鍒板洖鍒拌惀鍦版椂锛屼竴璧峰潗鍦ㄥ笎骞曚箣涓嬶紝鍜屽箷鍍氬皢浣愪竴璧风晠璋堟绗戯紝褰撴椂澶х溂鎸囩潃娼樻皬瀵逛汉璇达細鈥滆繖涓槸娼樺皢鍐涖€傗€?璇嶈瑙i噴1.澶х溂锛氭寚鏉ㄥぇ鐪煎皢鍐浡?聽聽聽聽聽聽聽2.閺曪細椹毤瀛愶紱姝ゆ寚楠戦┈銆?3.鍍氫綈锛氬悓鍍氬強鍔╂墜锛涘儦锛屽畼鍛樎?聽聽聽4.鎴庯細绌?5.鍙婏細绛夊埌聽聽聽聽聽聽聽聽聽聽聽聽6.骞曪細甯愬箷鍛ㄦ皬澶锛屼互娓斾负鐢燂紝鏃ュ嚭娌¢娉€備竴鏃ワ紝浜岃豹璐肩浉璋撴洶锛氣€滀己鍛ㄤ箣甯傦紝浣嗙暀鍏跺鏃讹紝鍚惧彲鏀叾閲戜篃銆傗€濅簬鏄鍛ㄥ幓銆傚懆鏃㈠幓锛屼簩璞醇鎸佸垁杩戣埞銆傚懆鐣滀竴鐘紝瑙佷箣锛岀媯鍚犮€傚闂诲0鑰屽嚭銆備簩璐艰穬涓婅埞锛屽嚭鍒冭儊涔嬨€傜姮鍟醇锛屼互鏁呰醇涓嶅緱鑴辫韩銆傚涔樺叾鏃犲锛屾帹鍫曚竴璐兼渤涓€備竴璐间负鐘墍鍟紝鐥涚敋銆傚涓惧垁娆插妶涔嬶紝璐艰壊鎸狅紝璺€岃阿銆傛槸鏃跺か鏂瑰綊锛岃鐘讹紝鍗崇細浜岃豹璐艰嚦瀹樸€?璇戞枃鏈変竴瀵瑰鍛ㄧ殑澶锛岄潬鎹曢奔鏉ョ淮鎸佺敓璁★紝姣忓ぉ鍑烘病浜庨娉€備竴澶╋紝涓や釜澶у己鐩椾簰鐩歌锛氣€滅瓑鍒板鍛ㄧ殑涓堝か鍘讳簡甯傚満锛屽彧鐣欎笅浠栫殑澶汉鏃讹紝鎴戜滑鍙互鎶粬浠殑閽便€傗€濅簬鏄伔鐪嬬潃濮撳懆鐨勭寮€浜嗐€傚鍛ㄧ殑涓€绂诲紑鍚庯紝涓や釜澶у己鐩楋紙灏憋級鎷跨潃鍒€闈犺繎鑸广€傚懆姘忓か濡囧吇浜嗕竴鏉$嫍锛岀湅鍒颁簡寮虹洍锛屽氨鐙傚彨鐫€銆傚懆澶汉鍚埌浜嗗0闊冲氨鍑烘潵浜嗐€備袱涓己鐩楄烦涓婅埞锛屾嬁鍑哄垁瑕佽儊杩ス锛堟妸閽辩粰浠栦滑锛夛紝锛堝叾涓竴浣嶏級寮虹洍琚嫍鍜綇锛岋紙鎵€浠ワ級璁╁己鐩楄劚涓嶄簡韬€傚懆澶汉瓒佷粬浠病鏈夐槻澶囷紙鐨勬椂鍊欙級锛屾妸涓€涓己鐩楁帹鍏ユ渤涓€備竴涓己鐩楄鐙楀挰鐫€锛岄潪甯哥棝銆傚懆澶汉鎷跨潃鍒€鎯宠鐮嶅悜浠栵紝寮虹洍鑴镐笂鏄惧嚭灞堟湇鐨勬牱瀛愶紝璺笅鏉ヨ缃紝杩欐椂濮撳懆鐨勪笀澶宸у洖鏉ヤ簡锛岀湅鍒拌繖骞呮儏鏅紝灏辩粦鐫€杩欎袱涓己鐩楀幓鎶ュ畼銆?鏂囪█鐭ヨ瘑1.璇粹€滀己鈥濄€傗€滀己鈥濆父浣滅瓑鍊欒В閲娿€備笂鏂団€滀己鍛ㄤ箣甯傗€濅腑鐨勨€滀己鈥濓紝鍗虫寚绛夊€欙紝鍙ユ剰涓虹瓑鍊欏鍛ㄧ殑鍘诲競鍦恒€傛垚璇湁鈥滀己鏈烘姤澶嶁€濄€佲€滀己鏈鸿€屽姩鈥濓紝鍏朵腑鈥滀己鈥濆潎鎸囩瓑鍊欍€傗€滅浼衡€濆嵆鍋峰伔鍦扮瓑鍊欍€傚張璇籧矛锛岃В閲婁负鈥滃畧鍊欌€濄€佲€滄湇渚嶁€濄€?绗?涓箣涓衡€滅殑鈥濈殑鎰忔€濓紝绗?涓箣锛屼唬璇嶏紝鎸囦唬瀹冿紝鐘€傜3涓箣锛屼唬璇嶏紝鎸囦唬濂癸紝濡囦汉銆傜4涓箣锛屼唬璇嶏紝鎸囦唬浠栵紝璐笺€?2.璋€傚湪鏂囪█涓紝鈥滆阿鈥濆鎸囬亾姝夈€佽缃€備笂鏂団€滆藩鑰岃阿鈥濇剰涓鸿藩涓嬫潵璁ょ姜銆?3.璐笺€傚彜浜鸿鐨勨€滆醇鈥濇槸鎸囧己鐩椼€佹姠鍔姱銆備笂鏂団€滀簩璞醇鈥濇寚鐨勬槸涓や釜澶у己鐩椼€傚彜浜鸿鐨勨€滅洍鈥濇槸鎸団€滃皬鍋封€濄€?娉ㄨВ锛?锛夋棩锛氭瘡澶┞?聽聽聽聽聽聽聽聽聽锛?锛夎醇锛氬己鐩椔?聽聽聽聽聽聽聽聽聽锛?锛変己锛氬伔鍋峰湴绛夊€?锛?锛変箣锛氬嵆鈥滆嚦锛屽埌鈥澛?聽聽聽聽聽聽聽锛?锛変絾锛氬彧聽聽聽聽聽聽聽聽聽聽聽聽锛?锛夋敨锛氭姠澶?锛?锛夌锛氭殫涓療鐪嬄?聽聽聽聽聽聽聽锛?锛夋棦锛氬凡缁徛?聽聽聽聽聽聽聽聽聽锛?锛夌暅锛氱暅鍏?锛?0锛夊垉锛氬垁鍓戝彛聽聽聽聽聽聽聽聽锛?1锛夎壊鎸狅細鑴镐笂鏄惧嚭灞堟湇鐨勬牱瀛?锛?2锛夎阿锛氶亾姝壜?聽聽聽聽聽聽聽聽聽锛?3锛夋柟锛氭宸с€€聽聽聽聽聽聽聽聽锛?4锛夊畼锛氬畼搴?锛?5锛変互锛氫互......涓虹敓聽聽聽聽聽聽聽聽锛?6锛夋晠锛氭墍浠?鎿掕醇鎴愬姛鐨勫師鍥?鍛ㄦ皬鎿掕醇澶ц幏鎴愬姛鐨勫師鍥?1銆佸懆澶汉鐨勬櫤鎱у拰鍕囨暍,鏈夎儐璇嗐€?2銆佷粬浠鍏荤殑鐙楄缁冩湁绱?3銆佸懆澶汉鐨勪笀澶洖鏉ュ緱鍙婃椂鏂囪█鐭ヨ瘑璋€傚湪鏂囪█涓紝鈥滆阿鈥濆鎸団€滈亾姝夆€濄€佲€滆缃€濄€備笂鏂団€滆藩鑰岃阿鈥濓紝鎰忎负璺笅鏉ヨ缃€?閬撶悊鍚曟煇鑷皳鍕囧か,濂藉甫鍒€鍓?鎵█涓囧か鑾綋鈶?涓€鏃?鍗楀北鏈夎檸椹版潵,涓€鏉戠殕鎯?闂棬涓嶆暍鍑?鍚曟煇鏇?"绗竴铏庤€?浣曟儳涔?鍚惧嵆缂氫箣!"閬傛寔鍓戣€屽幓.淇勮铏?璺濈櫨姝ヨ鈶?铏庡ぇ鍚?鐪堢湀鐩糕憿鍚?鍚曞垯涓よ偂鎴樻牀鈶?椤惧乏鍙虫棤浜?杩樷懁璧?浜旇壊鏃犱富.灏戦》,鏉戞皯鍚懃鎴峰嚭,瑙佸叾浠嗏懄鍦?涓嶇渷浜轰簨.鎬ユ不涔?鑹懅涔呬箖閱?浜烘洶:"铏庡畨鍦ㄢ懆?"鍚曚箖鈶╂洶:"涓烘垜鎵€閫愮煟!"浼椾汉鐩歌鑰屽樆銆?璇戞枃鏈変竴涓鍚曠殑浜鸿嚜绉板媷澹紝鍠滄浣╁甫鍒€鍓戯紝鎵█鏈変竾澶笉褰撲箣鍕囥€備竴澶╋紝鍗楀北鍑虹幇鐚涜檸锛屽叏鏉戦兘寰堟儕鎱岋紝鍏抽棬涓嶆暍鍑烘潵銆傚悤鏌愯锛氣€滀粎涓€鍙€佽檸缃簡锛屾湁浠€涔堝彲浠ユ儳鎬曠殑,鎴戦┈涓婂幓缁戜簡瀹冿紒鈥濅粬浜庢槸鎻愬墤绂诲紑浜嗐€備笉涓€浼氬氨瑙佸埌鑰佽檸鍦ㄥ墠闈㈢櫨姝ュ乏鍙炽€傝€佽檸澶у惣涓€澹帮紝鎬掔洰鑰岃銆傚悤鏌愪袱鑵垮彂鎶栵紝鐪嬪乏鍙虫病鏈変汉锛屽線鍥炶窇锛屽叚绁炴棤涓汇€傝繃浜嗕竴浼氾紝鏉戞皯浠墦寮€绐楁埛鍋峰伔鍦扮湅锛岃浠栧€掑湪鍦颁笂锛屼笉鐪佷汉浜嬨€備粬绱ф€ユ姠鏁戞墠鑻忛啋杩囨潵銆傛湁浜洪棶锛氣€滆€佽檸杩樺湪鍚楋紵鈥濆悤鏌愮珶璇达細鈥滆鎴戣刀璺戜簡锛佲€濆ぇ瀹堕兘浜掔浉鐪嬬潃澶х瑧銆?娉ㄩ噴1 褰擄細鎸°€偮?聽聽聽聽聽聽聽聽聽聽聽鈶¤锛氬乏鍙炽€€銆?鈶㈢浉锛氱浉浜掞紝琛屼负鍔ㄤ綔鐢卞弻鏂规潵銆偮?聽聽聽聽聽鈶d袱鑲℃垬鏍楋細涓よ吙鍙戞姈銆?鈶よ繕锛氳繑鍥炪€偮?聽聽聽聽聽聽聽聽聽聽聽聽聽鈶ュ惎锛氭墦寮€銆? 鈶︿粏锛氬悜鍓嶅€掍笅銆?鈶ц壇锛氬緢銆偮?聽聽聽聽聽聽聽聽聽聽聽聽聽聽聽鈶ㄨ檸瀹夊湪锛氳檸鍦ㄥ摢鍎裤€?鈶╀箖锛氱珶銆?鍚ず鍚圭墰鐨勪汉鍦ㄤ簨瀹為潰鍓嶆€讳細璐ラ湶銆?瀵屽晢鏈夋濮撹€呪懘锛岀暅鈶典竴楣﹂箟锛岀敋鎱р懚锛岃兘杩庡涓庤璇椼€傛鍓紙17锛夊叾涓ょ繀锛岀疆鈶蜂簬闆曠銆傜啓瀹佲懜鍏勾锛屾蹇界郴鐙扁懝銆傚強鈶哄綊鈶伙紝闂功楣夋洶锛氣€滃惥鍗婂勾鍦ㄧ嫳锛岃韩涓嶇敱宸憋紝鏋佸叾鎬ㄨ嫤銆傛睗鈶煎湪瀹舵湁浜洪锛屼綍鍏垛懡涔愯€讹紒鈥濋功楣夋洶锛氣€滃悰鈶惧崐骞村湪鐙憋紝鏃╁凡涓嶅牚鈶匡紱鍚惧骞村湪绗硷紝浣曚箰鍙█鈷€锛熲€濇澶ф劅鎮燂紝鍗虫棩鈷佹斁鈷備箣鈷冦€?鎹€婁箰鍠勫綍銆嬫敼鍐?瀛楄瘝瑙i噴锛?锛夎€咃細路路路路路路鐨勪汉銆偮?聽聽聽聽聽聽聽聽聽聽聽锛?锛夌暅锛坸霉锛夛細鍏汇€?锛?锛夌敋鎱э細鍗佸垎鑱槑銆偮?聽聽聽聽聽聽聽聽聽锛?锛夌疆锛氭悂锛屽畨鏀俱€?锛?锛夌啓瀹侊細瀹嬬瀹楀勾鍙枫€偮?聽聽聽聽聽聽聽聽聽锛?锛夌郴鐙憋細鎷樼浜庣墷鎴裤€?锛?锛夊強锛氱瓑鍒般€偮?聽聽聽聽聽聽聽聽聽聽聽聽聽锛?锛夊綊锛氬洖鏉ャ€?锛?锛夊コ锛氶€氣€滄睗鈥濓紝浣犮€?锛?0锛変綍鍏讹細澶氫箞銆備綍锛氬壇璇嶏紝澶氫箞銆備笂鏂団€滀綍鍏朵箰鑰垛€濓紝鎰忎负澶氫箞蹇箰銆?锛?1锛夊悰锛氬瀵规柟鐨勫皧绉般€偮?聽聽聽聽聽聽聽锛?2锛変笉鍫細涓嶈兘蹇嶅彈銆傚牚锛氬繊鍙椼€?锛?3锛夎█锛氳銆偮?聽聽聽聽聽聽聽聽聽聽聽聽聽锛?4锛夊嵆鏃ワ細褰撳ぉ銆備笂鏂団€滃嵆鏃ユ斁涔嬧€濇剰涓哄綋澶╂妸楣﹂箟鏀句簡銆?锛?5锛夋斁锛氶噴鏀撅紝瑙h劚銆偮?聽聽聽聽聽聽聽聽聽锛?6锛変箣锛氫唬璇嶏紝鎸囦唬鈥滈功楣夆€濄€?锛?7锛夊壀锛氬壀鐭?缈昏瘧鏈変竴涓娈电殑瀵屽晢,鍏讳簡涓€涓功楣?鍗佸垎鑱槑,鑳戒笌瀹汉璇佃瘲浜よ皥,杩欎釜濮撴鐨勫晢浜轰簬鏄壀浜嗕粬鐨勪袱涓繀鑶€涓婄殑缇芥瘺,鎶婁粬鍏诲湪闆曞埢绮剧編鐨勭瀛愰噷闈€傜啓瀹佸叚骞?濮撴鐨勮繖涓晢浜虹獊鐒跺洜涓哄嚭浜嬭繘浜嗙洃鐙便€備粬鍑虹嫳浠ュ悗闂功楣夎:"鎴戝湪鐩戠嫳鍗婂勾锛屽澶勪笉鐨勮嚜鐢?鏄綍绛夌殑鐥涜嫤.浣犲湪瀹堕噷鏈変汉鍠傚吇,鏄涔堢殑蹇箰鍟婏紒"楣﹂箟璇?"浣犲彧鍦ㄧ洃鐙遍噷鍛嗕簡鍗婂勾灏卞凡缁忚寰楃棝鑻︿笉鍫簡銆傝€屾垜鍦ㄨ繖涓洃鐙变竴鏍风殑绗煎瓙閲屽憜浜嗗ソ澶氬勾浜?鍙堟湁浠€涔堟涔愬彲瑷€?"濮撴鐨勫晢浜哄惉浜嗙炕鐒堕啋鎮?椹笂灏辨妸浠栨斁浜嗐€?鍚彂鍛婅瘔鎴戜滑,鑷敱瀵瑰姩鐗╂垨浜洪兘鏄崄鍒嗛噸瑕佺殑锛屼竴涓汉娌′簡鑷敱灏辨病浜嗗揩涔愶紒澶卞幓鑷敱鏄渶澶х殑鐥涜嫤锛屽姩鐗╄窡浜烘槸涓€鏍风殑銆?鍛婅瘔鎴戜滑锛屼竴瀹氳淇濇姢鍔ㄧ墿锛屼笉鍙互浼ゅ鍔ㄧ墿锛岃鍠勫緟鍔ㄧ墿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十五单元】
指不若人
【原文】孟子曰:“今有无名之指①,屈而不信(同“伸”),非疾痛害事也。

如有能信(使……伸直)之者,则不远秦楚之路,为指之不若人也。

指不若人,则知恶(wù,指讨厌、憎恨)之;心不若人,则不知恶。

此之谓②不知类③也。


【注释】①无名之指:即无名指,指第四个指头。

②此之谓:这就叫做。

③类:类推、【译文】孟子说:“如今有个人,(他的)无名指弯曲而伸不直,没什么痛苦也不妨碍做事。

如果有人能使他的手指伸直,就不怕赶往像秦国楚国那样路途遥远的地方(去医治),因为(他的手指)不像别人一样。

手指不像别人,知道厌恶它;(然而)心不如别人,却不知道厌恶。

这就叫做不懂得类推。


1.石崇宴客
【原文】石崇①每要(同“邀”)客燕②集,常令美人行酒③。

客饮酒不尽者,使黄门④交⑤斩美人。

王丞相⑥与大将军⑦尝共诣崇。

丞相素(一向)不能饮,辄(往往)自勉强,至于沉醉。

每至大将军,固(坚决)不饮,以观其变。

已斩三人,颜(脸)色如故,尚不肯顾。

丞相让(责备)之,大将军曰:“自杀伊家人⑧,何预卿事?”
【注释】①石崇:西晋元帝时贵族。

②燕:同“宴”。

③行酒:依次斟酒劝客。

④黄门:此指差役。

⑤交:轮流。

⑥王丞相:指王导。

⑦大将军:指王敦。

⑧自杀伊家人:他自己杀他家的人。

【译文】石崇每次邀请客人宴集,常常让美人依次斟酒劝客。

客人不干杯,(就)叫差役轮流杀掉劝酒的美人。

丞相王导和大将军王敦曾经一起拜访石崇。

丞相王导一向不会喝酒,往往勉强(自己喝),直到大醉。

每当轮到王敦,他坚持不喝,来观察情况的变化。

(石崇)已经连续杀了三个美人,(王敦)脸色跟原来一样,还是不肯顾念。

丞相王导责备他,大将军王敦说:“他自己杀他家的人,跟你有什么相干?”
2.宴子逐高缭
【原文】高缭仕(做官)于晏子①,晏子逐之。

左右(周围的人)谏(劝说)曰:“高缭之②事(效力)夫子三年,曾(竟)无以爵位而逐之,其义可乎?”.晏子曰:“婴仄陋③之人也,四维④之然后能直⑤。

”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尝弼⑥吾过(过错),是以逐之也。

【注释】①晏子:宴婴,齐国国相。

②之:句中助词,无义。

③仄(zè)陋:(见识)狭窄浅薄。

④四维:此指周围的人帮助。

⑤直:挺立起来。

⑥弼(bì)纠正辅佐。

【译文】高缭在齐国国相晏子属下做官,晏子驱逐了他。

周围的人劝说道:“高缭效力您三年,(您)竟没有给他爵位就赶走了他。

那在道义上可以吗?”晏子说道:“我是个(见识)狭窄浅薄的人,周围人的帮助我然后才能挺立起来。

”现在这个人效力我三年,却不曾纠正过我的过错,因此驱逐他。


3.胡岐兄妹
【原文】胡岐兄妹,少孤(失去父亲),母以织席为生。

及兄妹长,母病不起。

兄妹相约:兄外出营生,妹于家侍母。

邻有刘三者,欲图(打算(做坏事))胡妹,妹斥之,遂怀恨于心。

刘传言其兄①,状其诸不孝事。

兄亟反(同“返”)乡省(xǐng)之,值(适逢)母卒,乃责其妹曰:“吾与汝二人,无母则无以成人,尔(你)何为(为何)不孝?”妹涕(眼泪,此处可理解“流着眼泪”)曰:“无有是(这)事,冀(jì,希望)兄询诸邻里。

”邻里皆曰:“汝妹至(极)孝,举(全)乡皆知,其(大概)有人诬之。

”胡岐具(全部,一一地)言实情,众谴(责备)刘三。

【注释】
①兄:指胡岐。

【译文】胡岐兄妹(二人),从小失去父亲,母亲靠织席子维持生活。

等到兄妹长大,母亲一病不起。

兄妹经过商量决定:兄外出谋生,妹在家里侍候母亲。

邻居有一个叫刘三的,想打胡妹的坏主意。

胡妹斥责了他,(他)就怀恨在心。

刘三传话给胡岐,叙述她妹妹各种不孝顺母亲的事情。

兄长(得了信息后)急忙回乡探望母亲,(到了家)正好遇上母亲死了,于是斥责他的妹妹说:“我与你二人,没有母亲就无法长大成人,你为什么不孝顺(母亲)?”妹妹流着眼泪说:“没有这样的事,希望兄长去询问乡邻。

”乡邻都说:“你妹最孝顺,全乡都知道,大概有人诬赖她。

”胡岐全讲出实情,大家(都)责备刘三。

4.子贡让金
【原文】鲁国之法:鲁人为臣妾①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金于府②。

子贡③赎鲁人于诸侯而让(推辞)其金。

孔子曰:“赐失之矣!夫圣人之举(行,做)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导可施(实行)于百姓,非独适己之行也。

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多,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子路[孔子的学生]拯溺者,其人拜(奉送)之以牛。

子路受之,孔子喜曰:“鲁人必多拯溺者矣。


【注释】①臣妾:奴隶。

②府:指国库。

③子贡:名赐,孔子的学生、④子路:孔子的学生。

【译文】鲁国的法律(规定):鲁国人有在诸侯国内做奴隶的,有人能去赎回他们,可以到国库中去领取赏金。

孔子的学生子贡,从诸侯国赎回了鲁国人却推辞接受赏金。

孔子说:“子贡这件事做错了!品德最高尚﹑智慧最高超的人做事,可凭借(他们做的事)转移风气,改变习俗。

而(他们的)教导能在百姓间实行,不只适合自己的行为。

现在鲁国富的人少贫穷的人多,取了赏金不会损害(你的)品行,不取那赏金,那么不再会(有人)赎人了。

”孔子的学生子路救起溺水的人,那人把一头牛奉送给他,子路收下了牛。

孔子高兴地说:“鲁国人必定会有多的人去拯救溺水的人了。


5.岑鼎
【原文】昔齐攻鲁,求其岑(cén)鼎①。

鲁侯伪献他鼎而请盟焉。

齐侯不信:“若柳季②云是,则请③受之。

”鲁欲使柳季。

柳季曰:“君以(把)鼎为国④,信(诚实)者亦臣之国。

今欲破(使……破)臣之国,全(保全)君之国,臣所难(为难,难办)也。

”鲁侯乃献岑鼎。

【注释】①岑(cén)鼎:鲁国的名鼎。

②柳季:鲁国最诚实、讲信用的人。

③请:表敬词,无义。

④国:此指极珍贵的宝物。

【译文】从前,齐国攻打鲁国,索要鲁国的名鼎--岑鼎。

鲁国国君献假的鼎来请求(跟齐国)订立盟约。

齐国国君不相信(是真品),(说):“如果柳季说是真的,那么便可以接受。

”鲁国国君想让柳季出使。

柳季说:“您把岑鼎看作极珍贵的宝物,诚实也是我的极珍贵的宝物。

现在您想使我的极珍贵的宝物败坏,保全您的极珍贵的宝物,(这是)我所难办到的。

”鲁国国君于是献出岑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