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喜欢打人怎么办
4岁宝宝爱打人怎么办

4岁宝宝爱打人怎么办第一,说理。
找一个孩子轻松高兴的机会,和孩子沟通关于不应该打小朋友的问题。
例如小朋友相互碰了一下、都想玩同一个玩具等情况下,都不能通过打来解决问题。
告诉他可以采用的方式,例如和小朋友说,和爸爸妈妈说,或者和幼儿园老师说。
让孩子知道,打人不对,应该采取其他方式处理矛盾。
第二,带离。
如果再出现了孩子打人的问题,就把他带离,或者抱离玩耍的区域,带到其他一个相对独立、安静的区域,例如另外一个房间,屋子外面等。
带离孩子的过程中,父母的态度应该是温和的,态度一定不要怒气冲冲,不要有任何对孩子的责备、批评、训斥,更不能给孩子屁股来两下。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可能会大哭大闹,对你拳打脚踢,也要保持平静的态度,只是平静而且坚定地把孩子带离打人的区域。
第三,平静。
带到其他区域后,给孩子时间释放情绪,陪着孩子,让他哭完。
这个过程不要给孩子讲道理、批评,不要打断孩子释放情绪的过程,就是静静地等在一旁,可以时不时地爱抚的摸摸他,或者帮孩子擦擦眼泪。
利用这段时间,您也可以想一想一会儿怎么和孩子沟通。
第四,沟通。
等到孩子完全平静下来后,和孩子开始沟通,态度依然是温和的。
可以问孩子这样几个问题。
“刚才发生了什么?”、“为什么要打别的小朋友?”、“这样做对吗?”、“遇到这种情况可以怎么做?”因为以前已经和孩子谈过打人不对的问题,孩子应该知道自己做错了,也会提出其他解决和小朋友矛盾的方法。
如果他说不出来,那就再教他一遍吧。
知道确信孩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也知道了应该怎么做。
第五,协定。
问孩子这样几个问题,“现在我们回去玩,还会大小朋友吗?”,“能给小朋友道歉吗?”,“如果以后再打小朋友,我们应该怎么办呢?”让孩子自己思考回答这几个问题,提出他们的建议,并就合理的建议达成协定。
孩子自己提出的方案,他们更有可能去遵守。
第六,执行。
带孩子回去玩,让孩子主动去道歉。
如果孩子之后又发生大人的情况,按照协定处理。
宝宝为什么会“打人”宝宝出现“打人”的行为,通常有以下几种原因:一、宝宝在探索自己肢体的活动范围和能力,同时体验其中的因果关系。
幼儿园经常动手打打人的孩子教育措施

幼儿园经常动手打打人的孩子教育措施对于幼儿园经常动手打人的孩子,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的教育措施来帮助他们改正行为。
以下是一些建议:1.了解背后的原因:首先要深入了解孩子打人的原因,这可能与他们的家庭环境、情绪处理能力、社交技能等因素有关。
只有了解了问题的根源,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教育措施。
2.增强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许多孩子打人是因为无法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情绪。
因此,需要帮助孩子学会识别和管理自己的情绪,通过引导他们用语言来表达情感,而不是通过暴力行为来发泄。
3.培养孩子的同理心:教育孩子学会关心他人,理解他人的感受。
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情境模拟等方式,让孩子体验到被打的痛苦,从而培养他们的同理心。
4.设定明确的规则和后果:与孩子一起制定明确的规则,并告知他们如果违反规则会有什么后果。
这可以帮助孩子明确自己的行为界限,并学会承担自己的行为后果。
5.提供正面的激励和支持:对于孩子表现出的积极行为,要及时给予肯定和奖励。
这可以强化他们的良好行为,并激励他们继续保持。
6.与家长合作:与孩子的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关注孩子的行为问题,并协商制定一致的教育策略。
家长的参与和支持对于帮助孩子改正打人行为至关重要。
7.寻求专业帮助:如果孩子的打人行为持续不改或者情况严重,可以考虑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或教育专家的帮助,以提供更专业的指导和支持。
总之,对于幼儿园经常动手打人的孩子,需要采取综合的教育措施来帮助他们改正行为。
这包括了解背后的原因、增强情绪管理能力、培养同理心、设定明确的规则和后果、提供正面的激励和支持、与家长合作以及寻求专业帮助等方面。
孩子老是打架怎么办优秀6篇

孩子老是打架怎么办优秀6篇孩子老是打架怎么办篇一1.生理因素的影响有研究表明,打架行为倾向与雄性激素水平有关,所以,通常男孩比女孩的打架行为多,这是生理因素造成的。
当然,那些身体强壮、精力旺盛、易怒、易哭闹的幼儿容易出现打架行为。
2.心理因素的影响幼儿期是社会性萌芽时期,开始喜欢友伴和团体的游戏活动,同时又是自我为中心的阶段,缺乏必要的社会交往经验,两者相互冲突矛盾的结果,便产生了打架行为。
3.家庭教育因素的影响有的家长无原则地溺爱、娇宠、迁就孩子,导致孩子任性、蛮横、不讲道理,在与同伴交往中,愿望得不到满足,就发生了打架行为,还有的家长经常采取恐吓、打骂的教养方式,结果造成孩子模仿。
因此,家长应理智地分析孩子打架的'行为,积极引导,帮助孩子纠正打架的坏习惯。
1.主动帮助和引导孩子建立正确的、适当的情感表达模式,并不断地强化。
这是每个家长必须要做的功课。
这种模式的建立如果出现问题,后果也是十分严重的。
2.主动传递正确的信息。
例如教孩子亲吻家长、轻轻抚摸家长,以表示对家长和别人的爱。
跟孩子玩布娃娃,让孩子拍布娃娃睡觉,给布娃娃盖被、喂布娃娃吃奶等。
3.经常带孩子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儿,学习互相游戏,团结协作。
养小金鱼等小动物,种花,培养孩子的爱心和对大自然的兴趣。
4.要经常跟孩子互相沟通,陪孩子一起游戏,不要让孩子一人独自游戏。
经常逗孩子笑,培养孩子乐观开朗的性格。
5.经常带孩子参加一些社交活动(亲子活动),让孩子学习与人交往的技巧。
6.当孩子打人时,家长当时的态度和做法很重要。
家长应该以“平和”的态度来对待孩子,既不要表示高兴,也不要严厉批评,更不能粗暴制止。
可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等孩子平静以后再跟孩子讲道理。
7.家长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
在孩子的眼中,父母亲永远都是孩子学习的楷模,父母亲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的行为模式造成很大的影响。
父母亲应该用良好的行为规范来影响孩子,不要将不良的行为习惯传给孩子。
怎样教育爱打架的学生

怎样教育爱打架的学生孩子由于年龄小,做事比较冲动,所以在与同学的意见发生分歧时,就会使用暴力来解决问题。
对于这种情况,家长一定要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帮助他们认清打架的危害,从而尽快改掉这种不良的行为。
那么,怎样教育爱打架的学生呢?怎样教育爱打架的学生1.传授给孩子适度的人际交往技巧。
一个人际交往能力不高的孩子比沒有进过高校的孩子具备更高的缺点。
保持优良的与人相处是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基本上标准,因而父母平常要传授给孩子一些适度的人际交往技巧,激励她们应用这种方法去处理自身的争议,而不是用打架的方法处理。
2.父母要先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减少“以暴制暴”。
一个一言不合就发脾气动手打人的孩子,往往缺少一个性格平和的父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一言一行都是孩子模仿的范本。
很多急脾气的父母总是无法容忍孩子的负面情绪,容易情绪失控,用暴力的语言训斥孩子,甚至动手打孩子。
心理学研究发现:孩子的行为如果让父母觉得难受,烦躁不安,往往是父母自己在成长的过程中,内心积郁了太多负面能量,没有得到及时的宣泄。
所以,孩子糟糕的情绪及行为就触发了他们潜意识的“扳机”,父母在潜意识中会因为害怕自己失控,人为地阻断孩子负面情绪的“出口”。
所以,父母要想孩子不“暴力”,首先应该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做到自己“不暴力”。
3.扩大孩子的社交范围,让孩子在实践中成长。
孩子的社交能力不是固化的,是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得到发展的。
幼儿阶段的孩子“爱打人”很多时候是因为不懂得如何和其他小朋友交往,或者遇到冲突时不知道怎么解决,不见得真的有恶意。
如果父母能本着包容与接纳的态度,并有意识的扩大孩子的社交范围,让孩子和不同年龄的孩子多接触、多玩耍,孩子“爱打人”的行为就会慢慢减少。
4.教孩子用正确的沟通方式去处理问题。
大多数孩子动手打人都是因为自身受到了委屈,加上年龄还小,无法将内心的感受完全表达出来,因此才会产生了动手打人的行为。
这时候,父母应该耐心地引导孩子,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并教会孩子如何用正确的沟通方式去解决问题。
孩子打人怎么教育

孩子打人怎么教育有时候,孩子们会有一些不当的行为,比如说打人,面对这样的情况,父母在孩子们打自己的时候应该怎么做呢?1、改变孩子的目标父母是很让一个正在打人的孩子停止他们的行为的,但是,父母可以给孩子们一个其他的他可以打击的对象,比如说枕头,然后让孩子们打,这样孩子们的愤怒就不会没有地方发泄了。
2、教孩子们使用交流的方式来表达情绪教孩子们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消极情绪对孩子们来说是非常有效的。
一旦孩子们能够通过更加直接的方法来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情绪之后,他们的攻击性行为就会慢慢停止了。
3、给孩子提供一个可选择的替代攻击的方法对于学会说话的孩子们来说,使用语言是一个替代武力的好的建议。
父母甚至可以直接告诉孩子,如果下一次遇到同样的情况,不要打小朋友,可以说“让我玩玩你的玩具”。
4、认可孩子的感受,简短地给孩子一些指导打人行为是不能容忍的,但孩子的感受是可接受的。
父母应该向孩子表明理解他的感受,平静但要清楚地告诉孩子:“我知道你很想要那个玩具,但是我们不能打人……”要避免过长的训导和讲道理,因为这会使孩子一头雾水,不知所云了。
另外,强制性地让孩子表示道歉并不可取。
换一种做法,比如你直接向被打的小朋友道歉,并且表示你的关心,效果就会很好。
因为你的行为给孩子做出了一个典范。
宝宝爱打人的主要原因1、模仿家长或电视有些家长喜欢用互相拍打的方式表达感情,这会让宝宝误会“拍打”就是“高兴、喜欢”的意思。
还有的宝宝看到了电视里暴力和打斗的场面,无意中模仿,未引起家长的重视,而当宝宝“打人”被家长批评时,他的判断就会产生错乱,分不清对与错。
2、想引起别人的注意宝宝在家不打人,在外面时却打小伙伴,多半是因为他渴望与别人交流,但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又不会其他的表达方式。
打人,有时是想引起别人的注意,有时是想表示友好,有时是在用肢体语言与别人交流,只是不能很好地控制动作幅度和力度。
3、嫉妒别人抢走宠爱宝宝两岁以后,自我意识高速发展,非常在意父母对自己的重视程度。
小孩老是喜欢抓人打人该如何管教

小孩老是喜欢抓人打人该如何管教1.肯高迪亚大学和内梅亨大学的一项联合研究发现,“孩子打人”的核心原因,是共情能力差。
孩子在攻击他人的时候,不知道别人会有多疼。
想解决孩子打人的问题,根本上要让他知道“我打了别人,别人会非常痛苦,会经历本来不必经历的负面体验”。
2.我推荐你按顺序做四件事:道歉两次、惩罚孩子、和孩子就打人事件谈一次话、做长期的共情训练。
这套方法我在自家孩子身上也用过,很管用。
3.道歉的这份“仪式感”是不必可少的。
有时可能遇上这样的对方家长,自己孩子被攻击了依然十分通情达理、一个劲儿说“算了算了,都是孩子”,但即便是这样的情况,也一定要让孩子跟被打的那个人严肃认真、口齿清晰地道歉,并当场向对方承诺以后不再犯类似错误。
这会让孩子知道自己做了一件错事,有机会自我反省,而且在众人面前承诺,孩子自己也会加深印象。
4.注意,道歉必须有两次,第一次道歉,必须由孩子亲口说;第二次道歉,作为孩子的养育者,你也该给被打的人道歉。
你从这时就和孩子站在一起,这份姿态就是在告诉他“爸爸/妈妈会帮助你一起改正你的问题。
”5.有的家长会省去第一步,出于“保护孩子”的目的、直接代替孩子道歉。
这是非常错误的。
今天你可以做他的围墙,那明天呢?长大之后呢?6.道歉后的惩罚环节,不必特别遵循“惩罚内容最好和犯下的错误相关”的原则,孩子打人咬人的特殊情况下,你也打他咬他明显不合适,可以退而求其次,取消孩子喜欢的事情。
在我家大儿子某次咬了其他小朋友一口后,我们取消了他未来一个月内所有的动画片,也取消了未来一个月内所有新玩具的购入计划。
7.值得一提的是,惩罚本身就够了,没必要延伸到其他事情上,尤其不要因此故意冷着脸改变对孩子的态度。
你该给他讲故事、带他出去玩、表扬他其他方面的进步成长——这一切都要照旧。
这样他才知道,不是爸爸妈妈不爱他了,只是他自己做错了,才在动画片这一件事上受到了惩罚。
你也要把话说得很明白:“等到了时间,惩罚结束后,爸爸妈妈带你一起去庆祝,庆祝你说到做到、再也没打人。
二年级学生打人如何处理

二年级学生打人如何处理
1、对于二年级学生打人的情况,作为家长不能坐视不理,有些家长觉得打人无所谓,只要孩子没受伤就行,甚至有些家长还觉得自家娃很“厉害”。
这时就必须要意识到这种想法和做法都是不对的,孩子打人总归是不对的,而且放任不管的话,可能会酿成更大的悲剧,所以家长真的不能坐视不理,一定要及时引导孩子。
2、不要用暴力解决问题,当孩子出现这样的行为之后,有些家长为了教训孩子,还可能动手打孩子的,这是万万不可取的,而且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能达不到教育孩子的结果,还可能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进一步加重他们的暴力倾向。
所以,不论如何,家长都不应该选用暴力手段来解决问题。
3、教会孩子正确的处理方式,如果孩子是被同学欺负了,就要告诉孩子,应该向老师和家长求助;如果孩子是有情绪需要发泄,那也要选择正确的方式,绝对不是靠打人来宣泄负面情绪。
其实,最主要的还是要教会孩子去正确处理和应对,而不是全凭打人来解决问题。
4、多和老师沟通,毕竟孩子已经是二年级学生了,这在学校发生的情况,家长家长就一定要及时找老师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这样老师和家长相互协作,一起去正确引导孩子,可以更好地帮助孩子改掉打人的问题。
此外,家长还要注意一下,除了出现孩子打人的情况,还可能出现孩子被打的情形,所以家长要多注意和观察孩子,如果发现有不对劲的情况,就一定要及时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发生了什么。
二年级学生打人有什么原因
1、孩子自身的原因,急躁易怒,好斗。
这和孩子在家里的生活氛围有关系,也有父母的影响,孩子缺少关爱,孤独,或过于娇惯自我意识太强等。
2、有的二年级学生在学校里和同学有摩擦或矛盾,没能合理及时调解,从而孩子会用自己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安全或面子。
孩子打人,家长做出怎么样的回应,比较合适?看完你就有答案了!

孩子打人,家长做出怎么样的回应,比较合适?看完你就有答案了!小婴儿时期,还是软软糯糯的小可爱。
可过了周岁,不知哪天起,孩子竟然会打人了,而且喜欢挑TA最亲近的人,比如打妈妈,打奶奶,打姥姥,伸手就拍。
有的还抓人,把大人抓出一堆血道道。
偶尔发生一次,可以认为是某一天突然情绪失控作出的反常动作。
但如果经常发生,那还是要引起注意,别总觉得孩子小,被打一下就打一下了,以后长大就不打了。
其实并不是,孩子的攻击性行为,从小就应该合理引导和规范。
每次被孩子打了,大人假如只是躲避,然后继续允许孩子下次再打人,不对。
那每次被孩子打了,直接打回去,是不是就可以?答案自然是不可以的。
那孩子打人这样的攻击性行为,大人做出怎么样的回应,比较合适?今天分享一下。
当孩子打妈妈,打奶奶,打姥姥,打…….1. 尽量保持平静情绪管理总归还得是第一步。
不少家长说,火大了,没忍住就揍了孩子一顿,之后就又很后悔。
是的,很多时候,冲动是魔鬼,我们会在冲动的时候做一些会令自己后悔的事。
另外,孩子如果是情绪激动的时候打人,我们也跟着情绪激动,那可能会让孩子更加崩溃或烦躁。
所以,被孩子打了,第一反应可能很生气,但是也尽量先忍住冲孩子发脾气,尽量保持平和。
实在不行,先就让自己找个角落独自冷静1-2分钟。
2. 了解孩子的诉求让孩子知道,我们明白他们想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或者说诉求是什么。
比如可以这样说:“我知道你想玩水,但是你不能把水放在杯子里,然后到处撒到地板上。
”“我知道你又困又饿,但你还想在公园里再玩会,但是你不可以打妈妈,你打妈妈,妈妈会很疼。
”3. 使用肢体语言幼儿时期,孩子们的理解能力可能也有限,或者仅仅通过语言上的说教,不足以让孩子停止不合理行为。
所以,我们不要吼孩子,但是可以一边用严肃的语气跟孩子说,“停“、”不可以“,一边也用肢体语言比划不可以,或者停止的动作。
比如,一边说不可以打妈妈,一边握住孩子的手,把手放回到两侧,而不是伸出去打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孩子喜欢打人怎么办?
3-6岁是幼儿养成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
关于打人,幼儿可能并不知道打人行为的严重后果,只知道打人,使小伙伴感觉到疼痛,能够迫使他们听自己的话,服从自己,维护自己的权威。
无论如何,打人总是一件不雅、不文明、粗鲁、强硬的行为,必须坚决纠正。
那么,幼儿喜欢打人怎么进行教育呢?
一、给幼儿讲明打人的后果
当爸爸妈妈发现幼儿喜欢打人的行为后,就要立即为幼儿讲明打人的后果:①打小朋友,小伙伴感到身体不舒服、疼痛、难受,会不喜欢你;②打人,会挨幼儿老师的批评,很难堪;
③打人,会受小伙伴父母的责备,很痛苦;④打人,是不礼貌、缺德、没有教养的粗鲁行为,爸爸妈妈会很生气;⑤打人,会被人当成没有爸爸妈妈的野孩子,会被人瞧不起;⑥打人,被你打的小伙伴们一生气,反过来也会一起动手来打你,会很惨!
二、换位体验被人打的感受
当爸爸妈妈发现幼儿喜欢打人的行为后,可以让幼儿进行换位思考,体验情感,比如:“你为什么喜欢打人?若有小伙伴打你,你会怎么想?你有什么感受?”
三、引导幼儿正确评价同伴
爸爸妈妈可以与幼儿沟通,让孩子正确比较、评价自己所熟识的同伴,可以评价幼儿园里的伙伴,也可以评价家庭周围的小伙伴,引导孩子分析喜欢打人、不讲文明礼仪的幼儿他们的共同点,使孩子明确喜欢打人不对,不讨人喜欢,不能模仿他们的行为;只有不打人,讲究文明礼仪,与同伴团结友爱、和睦共处,才会人见人爱。
四、积极奖励幼儿文明言行
如果爸爸妈妈发现幼儿打人的行为减少了,较长时间没有听到告状孩子打人了,说明幼
儿的言行开始变得文明了,就应该积极奖励。
幼儿喜欢打人并不可怕,只要爸爸妈妈为幼儿讲明打人的后果,让幼儿换位体验被人打的感受,引导幼儿正确评价同伴,积极奖励幼儿文明言行,幼儿就一定会变得举止文明、伶俐乖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