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对待小班幼儿的打人现象

合集下载

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及矫正策略

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及矫正策略

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及矫正策略作者:田炼来源:《师资建设》 2013年第2期文/重庆市开县汉丰五校附属幼儿园田炼幼儿的攻击性行为由于其具有的伤害性及破坏性而受到教师和家长的普遍关注。

攻击性行为有多种类型:身体攻击、言语攻击和关系攻击。

小班幼儿由于年龄小,言语技能、认知水平和社会技能有限,往往表现出的是以身体攻击居多的攻击性行为,即利用身体动作直接攻击他人,如打、抓、踢、咬、推、拉、撞等,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常常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喜欢动手打人,经常惹事生非,爱欺负别人韩麒小朋友今年4岁,是我班个子最高,力气最大的男孩。

他经常欺负其他小朋友,有时他会双手无缘无故拍打他身边的小朋友,把小朋友拍哭;有时他有意拧其他小朋友的耳朵;有时他学着武打片里的动作,指手画脚,向其他的小朋友操练一番;排队走时,他经常会故意紧紧拉着前面幼儿的衣服,不让其走,但又不让后面的幼儿拉自己的衣服,否则会动手打人;玩玩具时,只要他看中的,其他幼儿就别想拿,就是别人拿了,他也会从别的幼儿手中抢夺自己想要的玩具。

二、情绪波动大,脾气暴躁,时常发出尖叫声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容易生气,每时每刻神经都很紧张,紧惕地观察周围发生的事情,生怕别人侵犯到自己;听不得不同的意见,动不动就发脾气、不理人;和同伴玩耍时会发出尖叫声,想引起别人的注意。

针对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我们必须了解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

1.家庭教育方法问题第一,父母对孩子采取溺爱的教养态度,千方百计地满足孩子的各种需要,这样,娇宠和放纵能导致孩子为所欲为,使孩子稍有不如意就会采用攻击手段来发泄不满情绪。

第二,父母的一些偏激教育观念和方法会对孩子产生不当的影响。

2.生理因素——内抑制功能差小班年龄的幼儿情绪外露、不稳定、易改变、自我意识比较强,缺乏规则意识等特点,虽具有较强的语言接受能力,但由于表达能力不强,较难表述自己的心理想法,他们往往用肢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愿望,甚至有的不被人理解和接受,因此极易发生矛盾冲突,诱发攻击性行为。

孩子在幼儿园老打人怎么办?

孩子在幼儿园老打人怎么办?

孩子在幼儿园老打人怎么办?
问:我儿子今年9月份上幼儿园小小班,在幼儿园他常推、踢、打小朋友。

回家后我们批评他,他自己也说在幼儿园打人不对,以后不这样了,可第二天到幼儿园又犯老毛病。

我们真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小孩子打人、骂人的暴力倾向。

童童妈妈答:所谓“三岁看老”,许多规矩如果不能在两三岁的时候给孩子确立,将来“补课”会困难很多。

所以,家长确实不能对孩子的暴力行为听之任之。

不过,两三岁的孩子,其实并不太清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而且,这时的孩子基本上不会考虑别人的感受,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所以,你儿子的行为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他以“推、踢、打小朋友”的方式来结交同伴。

如果是这样,你所需要做的就是教他正确的交往方式,并以实例说明这样的方式更好。

另一种可能是,你儿子在家里可能已经习惯对大人予取予求,所以,他不能接受拒绝、忽视,在幼儿园就以这样的行为来捍卫自己的利益,表达不满情绪。

对此,家长应该首先教他学会以正确的方式发泄不满情绪,不能打别人,也不要伤害自己,可以通过撕纸条、打枕头、扔不易碎的东西等方法发泄。

当然最好的是用语言表达出来。

家长可以告诉他表达生气时比较正确的语言,让他学着使用。

其次,从小事做起,在家里及时制止他的打人行为,不让他养成这样的习惯。

其三,在违反的情况下给予适当惩罚,并且言出必行。

最后,家长可以用一个孩子喜欢的玩具的口吻告诉他,被打是会疼的,让他学会从他人的角度审视自己的行为。

幼儿园小班教育笔记案例《幼儿打人的小朋友》

幼儿园小班教育笔记案例《幼儿打人的小朋友》

幼儿园小班教育笔记案例《幼儿打人的小朋友》小班幼儿教育随笔:打人的小朋友小班孩子入园的一个多月里时不时的会有孩子眼泪汪汪的过来告诉我:刘老师,萱萱打我。

萱萱小朋友打人的问题曾让我很是苦恼,每天要对她投入比其他孩子更多的关注度。

一天,运动结束小朋友们小便洗手喝水后拿到自己的玩具找好朋友一起玩耍,有的在走廊里玩耍,有的在教室里三三俩俩的在一起聊天,气氛十分融洽,和谐,连平常一直在哭的遥遥和王晨怡都笑的很开心。

过了一会儿,突然吴诗恒大哭了起来,我连忙走过去看看发生了什么事情,吴诗恒一边捂着脖子哭一边指着萱萱说她打我,我把吴诗恒的手拿开一看脖子上有一个伤口,我看了看不像是手抓的,又问了问才知道是萱萱拿手里的长积木打的。

让阿姨带吴诗恒去保健室消毒后我问萱萱为什么要打人结果她特别委屈的一边哭一边说是他不乖,他抢我玩具,我打他。

于是我告诉她说他抢你玩具是不对,你可以告诉老师,老师帮你拿回来但不能动手打人,你想想如果你的脖子被小朋友打破了,你疼吗疼她立马回答我说,于是我又继续引导所以被你打的小朋友也会疼啊。

下次小朋友抢你玩具怎么办她说告诉老师。

等到吴诗恒回来后我让萱萱和他道了歉,于是他们有各自去玩了。

后来几天萱萱小朋友没有再打人,有几次是被我及时制止又强调有事情要找老师,不能动手打人。

慢慢地,她遇到事情自己主动来向我寻求帮助。

我心里感到很欣慰,觉得她还是蛮懂事的,老师的话会听,但是几天后又发生了一件事。

这一次是在吃完午饭小朋友拿自己的玩具玩耍时。

郭集家、萱萱、王正阳三个人在一起玩王正阳的小火车,刚开始时玩得挺好,过了一会儿郭集家哭着跑过来告诉我说萱萱咬他,我一看,手上有着两排深深的牙印,我很是生气,萱萱不打人了怎么又开始咬人这次不等我问萱萱她便跑过来又是很委屈的哭着说是他不乖,他抢王正阳的玩具,我打他。

我看着她那委屈的样子心里明白怎么回事了,原来这次她是在见义勇为啊!只是在她认为表现不乖的孩子便要打。

我蹲下来对她说郭集家抢别人的玩具是不乖,下次你想帮助别人就过来告诉老师好吗老师帮你们解决。

幼儿园小班教育笔记如何对待幼儿的打架精修订

幼儿园小班教育笔记如何对待幼儿的打架精修订

幼儿园小班教育笔记如何对待幼儿的打架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幼儿园小班教育笔记::如何对待幼儿的“打架”最近,我们班有些小朋友因前几天没来幼儿园,有些常规教育跟不上。

入园后,在教室里乱窜乱跑,经常和小朋友争抢玩具的现象时有发生。

尽管老师尽心的看护,有的孩子有时还是为争玩具和小朋友打架,不小心会碰到别的小朋友。

一天早晨,孙元魁的奶奶来幼儿园问我:“老师,谁是杨一凡昨天我的孙子说杨一凡打他了,今天也不愿意来园。

”就在这时,杨一凡进来了。

一进门就说:“老师早” 我很自然地和孩子打招呼“杨一凡早”那位家长也迎上去说:“你就是杨一凡你打他了”她指指自己的孙子说。

杨一凡先是看了看我,然后又看看那个小朋友,说“我没有打他”。

杨一凡妈妈说“杨一凡,你打小朋友了以后可不能这样了。

” 杨一凡很委屈的说“我没有打他” 。

看到这,我觉得杨一凡被冤枉了,因为他好几天没来上学,再就是平时他真做错了事,老师批评他都会说以后我不敢了、我听话;但如果冤枉了他,就会据理力争。

针对这件事我做了反思: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小小班的孩子故意打人的现象确实不多,通常是玩玩具发生争抢,走路碰撞或者向对方发出玩的邀请的时候发生的误会,导致了有些家长不理解。

因此,作为教师应注意多观察了解每一个孩子,注意这方面的常规教育,通过儿歌、故事等形式渗透到日常教育活动中,教育孩子们要慢慢走,别乱跑,学会正确的走路,而不是跑路,不推拉小朋友。

玩玩具时不争不抢、大家一块分享。

再就是多与家长沟通,请家长朋友遇到这样的事情千万不要着急、心疼,多理解别人的孩子,了解自己的孩子,不要轻易的冤枉孩子。

共同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

小班不许动手打人教案反思

小班不许动手打人教案反思

小班不许动手打人教案反思近年来,儿童之间的打架事件屡见不鲜,小班幼儿园更是频频发生打人事件。

针对这一现象,幼儿园教师们纷纷提出了各种教案,希望能够有效地防止幼儿之间的打架行为。

然而,在这些教案中,有一种看似简单却又十分重要的教育理念,那就是“小班不许动手打人”。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这一教育理念进行深入的反思和探讨。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小班不许动手打人的教育理念并不是一味地禁止幼儿之间的身体接触,而是要求幼儿在解决问题和处理冲突时不以暴力的方式进行。

这一理念的提出,是基于对幼儿身心发展的深刻理解和对幼儿健康成长的关注。

在幼儿园阶段,幼儿正处于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正在逐渐形成。

如果在这个阶段就养成了以暴力解决问题的习惯,将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小班不许动手打人的教育理念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其次,我们需要认识到,幼儿之间打架的行为往往是由于情绪失控和沟通能力不足所导致的。

因此,在教育实践中,我们需要重点关注幼儿的情绪管理和沟通能力的培养。

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们可以通过各种游戏和活动来引导幼儿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从而避免以暴力的方式解决问题。

此外,教师们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等方式,帮助幼儿学会如何在冲突和矛盾中保持冷静和理性,寻求合理的解决办法。

另外,小班不许动手打人的教育理念还需要得到家长的积极支持和配合。

家庭是幼儿性格和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场所,家长的教育方式和态度将直接影响幼儿的行为表现。

因此,幼儿园教师们需要与家长们进行密切的沟通和合作,共同致力于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们可以通过与幼儿的交流和互动,引导他们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教育他们学会尊重他人,学会用理性的方式解决问题,从而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

最后,小班不许动手打人的教育理念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调整。

小班安全教育动手打人

小班安全教育动手打人

随着社会的发展,儿童的安全教育越来越受到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在幼儿园教育中,安全教育是基础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动手打人的现象在幼儿园中时有发生,这不仅对幼儿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也影响了幼儿园的和谐氛围。

本文将针对小班安全教育中的动手打人问题,探讨其危害及预防措施。

一、动手打人的危害1. 身体伤害动手打人可能导致幼儿受到不同程度的身体伤害,如擦伤、淤青、骨折等。

这些伤害不仅会影响幼儿的日常生活,还可能留下心理阴影,影响其健康成长。

2. 心理伤害动手打人容易使被打的幼儿产生恐惧、焦虑、自卑等心理问题。

长期处于被打的环境中,幼儿可能产生攻击性行为,甚至形成暴力倾向。

3. 影响人际关系动手打人容易破坏幼儿之间的友谊,导致同伴关系紧张。

长期下去,幼儿可能形成孤立、排斥他人的性格,影响其社会交往能力。

4. 影响家庭和谐家长对幼儿动手打人的行为缺乏正确的教育引导,可能导致家庭矛盾加剧。

家长在处理问题时过于严厉或纵容,都可能对幼儿的心理造成伤害。

二、预防措施1. 加强安全教育(1)开展安全教育课程,向幼儿普及自我保护知识,提高其安全意识。

(2)结合日常生活,教育幼儿学会辨别是非,自觉抵制不良行为。

(3)通过故事、游戏等形式,让幼儿了解动手打人的危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 培养幼儿良好品格(1)教育幼儿学会尊重他人,关心同伴,增进友谊。

(2)培养幼儿的耐心、宽容、包容心,使其学会正确处理矛盾。

(3)鼓励幼儿参与集体活动,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 家园共育(1)家长要关注幼儿的日常生活,了解其在幼儿园的表现,及时发现并纠正不良行为。

(2)家长要与幼儿园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关注幼儿的成长。

(3)家长要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家庭教育榜样。

4.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1)提高教师的安全教育意识,使其具备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2)加强教师与幼儿的沟通,关注幼儿的心理需求。

(3)开展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幼儿老师工作反思 正确对待小班幼儿的打人现象

幼儿老师工作反思 正确对待小班幼儿的打人现象

幼儿老师工作反思正确对待小班幼儿的打人现象一天早晨,一个小朋友的家长问我:老师,孩子说有个小朋友老打他,好像叫***。

这两天我们孩子都不愿意来幼儿园了。

我听后忙问:孩子说打到哪里了?因为什么打的?我们孩子那么小,他怎么说得清楚?反正你们老师给我多注意着点就是了,另外别让他们挨着坐了。

我说:好的,我会关注的。

这时***的妈妈正好送孩子来幼儿园,为了不引起家长之间的矛盾,我连忙说:又来了一个乖宝宝,快和妈妈再见吧!我们去洗手吧!事情虽然过去了,但这件事我一直在思考。

小班的孩子真的会故意打人吗?我想对家长们说:不要用我们大人的想法去评价孩子,他们是那么的善良、纯真,在他们的世界里一切都是美好的。

正像三字经里说的人之初,性本善。

在孩子们的思想世界里,没有仇恨、嫉妒、报复、虚伪、欺骗。

只有真实情感的表达,想哭就哭、想笑就笑、喜欢就是喜欢,生气就是生气,但过后马上又会忘记,所以我一直觉得这是我最该向孩子们学习的优点。

比如:幼儿园里经常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两个孩子打架了,跑过来告状,相互埋怨非常生气,老师有时会说:好吧,你们两个人就不要在一起玩了,免得再打架。

可是事情过去不到五分钟,他们又在一起兴高采烈的玩起来了。

而且还是最好的朋友,越不让他们在一起玩,他们会越好。

所以说:孩子们都不计较我们做大人的又何必要耿耿于怀呢?再说,小班孩子规则意识还不强,需要我们做老师的正确引导,比如:在入厕这个环节,刚开始孩子们不懂的排队,一到厕所就往前面挤,时常听见孩子们说:老师***小朋友推我,***小朋友打我。

如果我们老师不正确分析,盲目批评指责,势必会误会孩子。

如果家长偏听偏信,生怕自己的孩子吃亏,错误诱导势必会使孩子犯错误。

小班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不够,他们只关注他们感兴趣的事情,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现实与想象还分不清,有时会把想象中的事情说出来,使得家长误以为真。

还有的家长会使用一些诱导性的语言,来对幼儿发问,这都是不可取的。

小班幼儿打人安全教育

小班幼儿打人安全教育

一、引言幼儿时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是性格形成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阶段,孩子们开始学习与人交往,逐渐了解社会规则。

然而,由于年龄较小,他们往往无法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容易产生冲突,甚至出现打人的行为。

因此,对小班幼儿进行打人安全教育,引导他们正确处理冲突,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显得尤为重要。

二、小班幼儿打人的原因分析1. 情绪控制能力差小班幼儿正处于情绪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的情绪波动较大,容易因为一点小事而激动,导致出现打人的行为。

2. 语言表达能力不足小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无法用言语表达自己的需求,因此在遇到问题时,他们可能会选择用身体动作来表达,如打人。

3. 社会交往能力欠缺小班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尚未成熟,他们在与同伴交往过程中,可能会因为不理解、不尊重他人而出现打人的行为。

4. 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家庭教育方式对幼儿的行为习惯具有重要影响。

若家长在教育过程中过于严厉或溺爱,可能导致幼儿出现打人的行为。

三、小班幼儿打人安全教育措施1. 培养幼儿情绪管理能力(1)教幼儿识别自己的情绪,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

(2)引导幼儿学会倾听他人的感受,尊重他人。

(3)教会幼儿用合理的方式宣泄情绪,如深呼吸、跑步等。

2. 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1)鼓励幼儿多与他人交流,学会用言语表达自己的需求。

(2)教幼儿学会倾听,尊重他人的意见。

(3)通过故事、儿歌等形式,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增强幼儿社会交往能力(1)组织幼儿参加集体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会与人合作、分享。

(2)引导幼儿学会尊重他人,关心他人。

(3)教育幼儿遵守社会规则,如排队、轮流等。

4. 改善家庭教育方式(1)家长要关注幼儿的情绪变化,及时给予关爱和引导。

(2)家长要尊重幼儿的个性,避免过度溺爱或严厉。

(3)家长要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榜样。

5. 加强幼儿园教育(1)教师要及时发现幼儿打人的行为,给予正确引导。

(2)开展安全教育课程,教育幼儿正确处理冲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确对待小班幼儿的打人现象
一天早晨,一个小朋友的家长问我:"老师,孩子说有个小朋友老打他,好像叫***。

这两天我们孩子都不愿意来幼儿园了。

"我听后忙问:"孩子说打到哪里了?因为什么打的?"
"我们孩子那么小,他怎么说得清楚?反正你们老师给我多注意着点就是了,另外别让他们挨着坐了。

"我说:"好的,我会关注的。

"
这时***的妈妈正好送孩子来幼儿园,为了不引起家长之间的矛盾,我连忙说:"又来了一个乖宝宝,快和妈妈再见吧!我们去洗手。

"
事情虽然过去了,但这件事我一直在思考。

小班的孩子真的会故意打人吗?我想对家长们说:"不要用我们大人的想法去评价孩子,他们是那么的善良、纯真,在他们的世界里一切都是美好的。

"正像三字经里说的"人之初,性本善。

"在孩子们的思想世界里,没有仇恨、嫉妒、报复、虚伪、欺骗。

只有真实情感的表达,想哭就哭、想笑就笑、喜欢就是喜欢,生气就是生气,但过后马上又会忘记,所以我一直觉得这是我最该向孩子们学习的优点。

比如:"幼儿园里经常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两个孩子打架了,跑过来告状,相互埋怨非常生气,老师有时会说:好吧,你们两个人就不要在一起玩了,免得再打架。

可是事情过去不到五分钟,他们又在一起兴高采烈的玩起来了。

而且还是最好的朋友,越不让他们在一起玩,他们会越好。

"所以说:"孩子们都不计较我们做大人的又何必要耿耿于怀呢?"
再说,小班孩子规则意识还不强,需要我们做老师的正确引导,比如:在入厕这个环节,刚开始孩子们不懂的排队,一到厕所就往前面挤,时常听见孩子们说:"老师***小朋友推我,***小朋友打我。

"如果我们老师不正确分析,盲目批评指责,势必会误会孩子。

如果家长偏听偏信,生怕自己的孩子吃亏,错误诱导势必会使孩子犯错误。

小班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不够,他们只关注他们感兴趣的事情,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现实与想象还分不清,有时会把想象中的事情说出来,使得家长误以为真。

还有的家长会使用一些诱导性的语言,来对幼儿发问,这都是不可取的。

比如:"老师厉害不厉害?老师今天批评你了吗?小朋友打你了吗?……"
小班孩子故意打人的情况确实不多,通常是玩玩具发生争抢,走路碰撞或者向对方发出玩的邀请的时候发生的误会,所以请家长朋友不要着急、心疼,理解了别人的孩子,也就是理解了自己的孩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