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散文的艺术风格

合集下载

简述韩愈的写作风格

简述韩愈的写作风格

韩愈的写作风格主要表现为:
1. 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他的散文内容广泛,涉及到社会、人生、政治、哲学等多个领域,见解独到,语言鲜明简练,新颖生动。

2. 雄健奔放,曲折自如。

韩文风格雄健奔放,其文如江河大海,波涛汹涌,气势磅礴。

他的文章结构曲折多变,不拘一格,表现出他独特的艺术风格。

3. 逻辑性强,观点鲜明。

他的论说文逻辑严密,层层递进,论点鲜明,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同时,他的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晰,显示出他精湛的文学造诣。

4. 文笔犀利,风格独特。

他的小品文笔锋犀利,形式活泼,不拘一格,语言幽默风趣,表现出他独特的个性和才华。

5. 继承与创新相结合。

韩愈在继承古代文学优秀传统的同时,力求创新,自成一派。

他的文章既有古文的自然流畅,又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和见解。

总的来说,韩愈的写作风格以雄健奔放、新颖生动、逻辑严密、观点鲜明、继承与创新相结合为主要特点。

韩愈柳宗元散文风格比较

韩愈柳宗元散文风格比较

韩愈和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他们大力提倡并身体力行地创作散体文,并取得了辉煌成就。

中唐文坛上的韩愈和柳宗元,是我国古代史上并世而立的伟人。

二人在创作宗旨上有相同的认识,共同倡导了古文运动,主张文道合一,坚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对文体、文风和文学语言进行变革和创新,坚决反对六朝骈文的浮艳习气,创立自由流畅的新散文,而且都以大量的创作实践实现了自己的创作主张。

他们不仅为唐代文学的繁荣,而且为中国文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尽管韩、柳二人的散文创作主张及创作实践有相同之处,然细而论之,又是各有千秋的。

由于二人的生活地位与思想接受观念不同,他们的创作主张的侧重点也不同。

下面就其在散文的文体、结构、语言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韩愈和柳宗元散文的风格的异同。

纵观韩、柳文集,二人散文总体风格之差异是存在的。

韩文内容广博、立意高远、构思新颖、气盛言宜,虽然文章具有多样性特点,但共同的特色是雄奇奔放。

柳文对现实无不带有一种强烈、抑郁而激愤的色彩,而立意新颖、结构细密,语音简洁精美,形成浓郁而峻洁的风格特色。

一、散文的文体韩愈散文,内容复杂丰富,涉及面颇广,形式也多种多样。

其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论说文论说文在韩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韩愈的论说文,发挥了散文的战斗性的功能,不少作品达到了思想艺术完整的统一。

《原毁》,通过对当时社会现象的精辟分析,揭露了当时一般士大夫所以要诋毁后进之士的根本原因。

他指责当时社会人情的恶薄,自鸣不平,并发出了主张公正用人的呼吁。

作品立论鲜明,语言平易,虽多阐述孔子、颜渊、子路、孟子等人的意见,而不引经据典,这是散文创作中的一种新的形式。

他不顾流俗的诽谤,大胆地为人师,作《师说》,指出师的作用及相师的重要。

他认为“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都可以为师,“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此而已”。

这种见解打破了封建传统的师道观念,对于我们今天也还有参考价值。

论韩愈散文的艺术成就

论韩愈散文的艺术成就

论韩愈散文的艺术成就
韩愈(768-824),西晋末唐初文学家、政治家、哲学家。

他的文学创作
具有独特的风格,别于唐风。

他的散文不同于以往,把哲理和诗情进行有机结合,结构和表达都有明显的思维逻辑,言语丰美、结构严谨、思想深远成为审美偏爱的对象。

韩愈的散文具有很高的美学成就,比如他非常善于运用传统形式进行艺术
创造,如比喻、讽刺、借诗仿句等。

在传统形式的框架内,韩愈注入丰富的知识内容,使得文章内涵十分丰富,表达的内容凝练,文思的深邃却给人留下浓重的感知体验。

此外,韩愈还具有很强的诗意,他受古代诗歌影响很大,把诗性带到论述中,也借用自身实验诗歌的用语,使文章更加表达生动有致。

韩愈的散文在结构上极具匠心,神奇而又精彩。

他大胆采用了异体诗、双
句文等形式,直抒胸臆、形而上、抒情高雅、富有节奏感,配以文字的层次化、音乐性体现,非常突出精神实质,在意象表达上也极具策略、文辞的锋芒无法掩藏。

总之,韩愈的散文之所以具有历久不衰的强大魅力,不仅因为它有深刻的
哲理意义,更重要的是它蕴含丰富的艺术尊崇,贴切实践而又畅快淋漓,充满着令人动心地美丽和感受。

韩愈柳宗元散文比较

韩愈柳宗元散文比较

韩愈柳宗元散文比较韩愈(768年-824年)和柳宗元(773年-819年)是唐代文学史上两位杰出的文人。

他们在散文创作上有着重要的贡献,对后世文人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本篇文章将就韩愈和柳宗元的散文进行比较,以探讨他们各自的特点和风格。

首先,从写作主题来看,韩愈的散文着重于道德、政治和社会批判,注重“劝善惩恶”的宏观大义。

韩愈的著名散文《韩退之文集序》中,他以辩才之风,旗帜鲜明地提出要惩治贪官污吏,呼吁官员要以忠诚为核心,倡导廉政清正。

而柳宗元的散文则更多地关注个体情感和心灵抒发。

柳宗元的《大历二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忆江南》以自己的身世和往事为主题,通过对家乡和亲友的回忆,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情眷恋和对岁月流转的感慨。

其次,韩愈和柳宗元在文笔上也有着截然不同的特点。

韩愈的散文语言雄浑有力,字句间透露出一种慷慨激昂的气魄。

在《师说》一文中,他借助故事和对话的方式,以简练而富有力度的语言,直抒胸臆,既表达了自己对师道的理解,又表达了对时代风气的无奈。

而柳宗元的散文则注重细腻的描写和意蕴的表达。

他在《别东鲁诸公》一文中以感伤唯美的叙述手法,既表达了对朋友的别离之情,又抒发了对人生虚幻和转瞬即逝的感慨。

另外,韩愈和柳宗元的散文在体裁和风格上也有所不同。

韩愈的散文多采用“论”的形式,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来加强表达的力度和效果。

柳宗元的散文则更多地采用抒情、叙事的形式,展现了他细腻的感受和思考。

他的散文多以游记、家书、手札等形式呈现,具有极强的个人色彩和随笔性质。

从整体上来看,韩愈和柳宗元的散文虽然有不同的风格,但都体现了他们对社会风尚、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和表达。

他们在探讨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情感和人生命运等方面,都给予了后世的文人以启迪和触动。

韩愈的文笔雄浑有力,尖锐批判社会弊端的立场使他的作品富有冲击力;柳宗元的散文则注重对内心世界的描摹和思考,给人以深思熟虑的感觉。

总体而言,韩愈和柳宗元都是唐代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两位重要散文家。

浅谈韩愈论述类散文的艺术特色

浅谈韩愈论述类散文的艺术特色

浅谈韩愈论述类散文的艺术特色
韩愈论述类散文的艺术特色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充分体现论述者的精神境界。

韩愈经典的论述类散文,多记叙景物、议政事件,但其文笔总令人感受到其中蕴藏着的或译着的其精神境界。

不管是叙述式的,说理式的抑或直谏式的,其文中透露出诚实、孤立、推重学问而不做作、领悟大道而不招摇、清朗明晰而不拙俗、藐视小说而又背向贴附派别的自成一派的做人态度,这种态度就是韩愈论述类散文的精神境界。

二、注重自然调性。

韩愈的作品往往结构严谨,但文字却总是恰到好处而不僵硬,自然得有一种调性在里面搪塞,求令文章气韵舒缓,表达得恰到好处。

三、极简而又视角新奇。

韩愈论述类散文注重文字的极简,无论是准确性还是扩展性都十分强调,文字不但简明扼要、到位,而且能够从一种完全不同的视角,用一种新颖的眼光发现事物的内在奥妙。

韩愈散文的艺术特色

韩愈散文的艺术特色

韩愈散文的艺术特色
韩愈倡导中唐古文运动,他留下300多篇的散文,包括各种文体,涵盖了多种写作样式。

韩愈是一名伟大的散文大家,留下优秀的文体。

韩愈细致的观察社会各界,产生独特的见解,大胆抨击社会弊端,阐述自己的想法,他留下的散文作品为留下丰富的文化遗产。

韩愈散文具有他独特的艺术特色,是散文创作的典范。

韩愈散文的艺术特色概况如下:
1、说理性文章理足气盛
韩愈散文抓住了事情的核心,通过理性的思考,将自己的热情投入到他阐述的都中。

2、记叙类散文叙事得当
韩愈记叙类散文具有明确的中心线索,在独特的写作视角利用典型化方法,巧妙的安排了叙事的详略。

3、书序类开门见山
在韩愈散文当中有很多书信和赠序,这些散文直接抓住要害,开门见山。

4、韩愈散文的结构特点鲜明
韩愈散文的谋篇布局叉骨新了固定的框架,注重表达中心思想,根据具体情况统一安排,利用多样方式处理散文的详和略、疏和密等干系,在结构上虽然严密但是不死板,显得灵活机变,同时又具备严谨灵动的魅力。

韩愈散文的艺术特色

韩愈散文的艺术特色
我们一般说韩文雄直,不做 掩抑收敛之态,但不意味着他构 思粗率,不用曲笔,其实他的文 章风格也有深婉含蓄的一面,这 一 点 , 在 他 的 名 作 《进 学 解》、 《送穷文》、 《送李愿归盘谷序》 中都可看得很清楚。以 《送董邵 南序》 为例,本文之所极尽吞吐 之势,原是决定于它颇为特殊的 内容,邵南是韩的好友,在 《嗟 哉董生行》 一诗中,韩愈说他: “刺史不能荐,天子不闻名声, 爵禄不及;门外惟有吏,日来征 租 更 索 钱 。” 后 来 举 进 士 , “ 连 不 得 志 于 有 司 ”。 对 这 样 一 位 怀 才不遇的友,韩愈极为同情,于 其欲另谋出路时,为文赠送勉其 行。然而董要去的地方却是河 北,而河北镇乃是分裂势力最为 猖獗之地,去而为他们所用,实 无异于助长分裂势力,危害国家 统一,而这又是韩愈一贯反对 的。如果明加劝阻,那么这篇赠 序就不必写了。正是这种矛盾, 才形成诗文于同情中寓劝戒,于
014

淘 研 金 究 者
文学教育2010.07
上述道理的正确性。 其次,记叙文方面: 韩愈的叙事文,有许多文学
性 较 高 的 名 篇 。 《张 中 丞 传 后 叙》 记述许远、张巡、南霁云等 死守睢阳英勇抗敌的事迹,绘声 绘色,可歌可泣。文章前半夹叙 夹议,证明许远“城陷而虏,与 巡 死 先 后 异 耳 ”, 实 不 畏 死 , 层 层驳诘,笔端带有感情。后半根 据自己所得民间的传闻,写张 巡、南霁云事,而特别写了南霁 云乞师贺兰的片段情景,突出了 生动饱满的英雄形象。文章只写 张巡等三人死守睢阳的遗闻轶 事,叙事和运用语言极曲折变化 之能事,足令三人的性格特征, 跃然纸上。这是司马迁传记文的 一个发展。他的碑志文向来很有 名,虽不免有许多“谀墓”之 作,但他往往根据对象的不同特 点,在定型的体例之中,作具体 的描写,因而区别于六朝以来的 那些“铺排郡望,藻饰官阶”的 十足公式化的碑志文。著名的 《柳子厚墓志铭》,有重点地选取 事件,通过富于感情的语言,不 仅指责了官僚士大夫社会的冷酷 无情,叙述了柳宗元一生不幸的 政治遭遇,而且也突出了“议论 证今古,出入经史百家”的一个 古文家的形象。 《试大理评事王 君 墓 志 铭》, 既 叙 述 了 “ 天 下 奇 男子王适”的生平事迹,末了还 叙述另一“奇士”侯高当日嫁女 王适的滑稽故事。这个故事,带 有传奇性,写在墓志上,好象有 伤碑志文的严肃,但它使“天下 奇男子王适”的形象更为突出 了。

第十讲韩愈柳宗元的散文一、韩愈散文的艺术成就富多彩的悲剧英雄人物

第十讲韩愈柳宗元的散文一、韩愈散文的艺术成就富多彩的悲剧英雄人物

第十讲韩愈柳宗元的散文一、韩愈散文的艺术成就富多彩的悲剧英雄人物的画廊二、柳宗元散文的艺术成就一、韩愈散文的艺术成就1、说理透彻,气势雄壮。

理直气壮,感情真挚,是韩愈论说文给人最突出的感受。

韩愈主张“气盛言宜”,故其为文颇重气势。

韩愈是个很有自信力的人物,故其为文多理直气壮。

《旧唐书》本传称他“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新唐书》本传说他“鲠言无所忌”,均为中肯之论。

如《师说》、《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论佛骨表》、《论今年权停选举状》、《讳辩》、《争臣论》等,均能举发事实,直言不讳地发表己见,其理之正,气之盛,令人折服。

现在,我们以《师说》为例加以说明: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这段是说:古时候做学问的人一定有老师。

老师就是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的。

人不是生下来就知道明白这些知识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呢?有疑惑不去从老师学习请教,那疑惑就永远是疑惑而不能明白了。

生在我前的人,懂得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应该以他为师,向他学习,生于我后的人,他懂得道理如果也比我早,我也应该以他为师,向他学习。

我以之为师,实际上是学习他懂得的道理,何必管他年纪比我大,还是比我小?所以说,不论贵贱,不论少长,谁懂得道理,他就是我学习的老师。

第二段: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这段是说:唉!从师学习的道理已经失传很久了,要想人没有疑惑是很难了!古时的圣人超过一般人是很远的,但他们尚且从师学习请教;如今的一般人不及圣人也是很远的,却把从师学习请教当作是羞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韩愈散文的艺术风格篇一:韩愈柳宗元创作成就及散文风格之比较韩愈柳宗元创作成就及散文风格之比较韩愈和柳宗元是中唐时期的两位伟大文学家,他们大力提倡并身体力行地创作散体文,并取得了辉煌成就。

一、创作成就比较柳宗元的散文与韩愈齐名,他们都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实施者,有600余篇诗文传世。

他的散文,在内容上,提出“文道合一”、“以文明道”的主张,要求文章反映现实,“不平则鸣”,富于革除时弊的批判精神;在形式上,提出要革新文体,突破骈文束缚,句式长短不拘,并要求革新语言“务去陈言”、“辞必己出”。

柳宗元的著作很多,体裁广泛,文艺性强,其中最有价值的是议论文、传记、寓言、山水记和杂文。

山水记生动表达了人对自然美的感受,丰富了古典散文反映生活的新领域,从而确立了山水记作为独立的文学体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韩愈是古文运动的首领,古文运动不仅是反对陈腐的今体文(唐四六),更重要的是力图复兴极衰的儒家学说,推翻声势极盛的佛道二教,所以韩愈古文富有战斗精神,不愧为“凌云健笔意纵横”的伟大文学家和思想家。

韩诗与古文一样,象长江大河,浩浩瀚瀚,表现笔力雄健才思富赡的极致,李白杜甫的精华,被韩诗吸收并神而化之,独成一大家。

韩诗变化怪奇,主要得自李白,法度森严,主要得自杜甫,柳宗元诗既不象韩愈诗那样豪放纵横,也不象元白诗那样平易通俗,他虽与韩愈同为古文运动的创导人,但受《文选》影响(六朝文)甚深,他的古文含有很多骈句,特别是最著名的山川记,显然从郦道元《水经注》写景文化出。

他的诗含有选体气味,谢灵运、陶潜是他学诗的范本,当然不是模拟陶谢的形迹,而是变化为柳宗元的山水田园诗。

在创新的基础上建立新的散文美学规范。

如在文学的观念上否定六朝的“文笔”之分,把散文引入了杂文的发展路途,在创作实践中重视辞采、语言和技巧,突破了一切文体的界限和陈规旧制,把大部分应用文写成了艺术性很强的文学散文。

将浓郁的情感之如散文之中,大大强化了作品的抒情特征和艺术魅力,把古文提高到了真正的文学境地。

二、风格特点比较韩愈和柳宗元散文的风格的异同可以从创作题材、主题思想、写作技巧、语言特色等四个方面方面作一个全面的把握。

(一)题材差异韩愈和柳宗元不仅恢复了散文的历史地位,而且把散文的实用范围推广了,使散文在传统的著书立说之外,在日常生活中找到自己的写景、抒情、言志的广阔园地。

柳宗元的散文和韩愈的一样题材广泛,内容极为丰富,大大推广了散文的应用范围。

他们两人的努力,为唐代的古文运动取得胜利奠定了基础,散文的历史地位得以恢复。

这就是韩、柳两人散文在题材内容上的相同之处。

韩愈的叙事散文多取材于官僚、将士、文人墨客的事迹,柳宗元的散文则主要以下层社会的小人物、自然界的现象为创作题材。

韩愈以杂著见长,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富于诗情画意,为后人所传诵。

相比较而言,韩愈的叙事散文大多取材于官僚、将士、文人墨客的事迹。

韩、柳两人叙事散文题材的差异是因为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两人的生活经历不同。

韩、柳两人都是进士出身,同是朝廷官僚,韩愈在仕途生涯中尽管也像柳宗元一样有过波折,但相比之下,柳宗元的仕途就曲折得多。

因而韩文的视野多集中于将士、官僚、文人墨客之中,柳文的题材则广泛的反映下层民众的生活。

第二,韩、柳两人的思想差异。

“韩愈的政治思想中更多的提倡儒家正统思想,而柳宗元的思想则主要是儒家的民本思想”。

因此,虽然韩愈也主张“仁政”,但柳宗元比韩愈更加关注下层民众的疾苦,他的叙事散文更注重以下层民众的生活为主要题材也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韩文中,“道”往往具有孔孟儒家正统的伦理道德、政治和等级观念,表现在:(1)宣扬“仁政”的观念。

(2)宣扬身份等级观念。

(3)宣扬儒家的仁义道德观念。

与韩愈相比,柳宗元散文中宣扬的“道”里面唯物主义思想和政治改革的主张是很突出的。

第一,柳宗元散文的不少篇目说理论证具有了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和先进的世界观。

第二,与韩愈在政治上经常帮着大地主官僚说话的“骑墙派”的、有时甚至是落后的态度相比,柳宗元始终站在进步的政治立场上通过作品反映现实。

(二)创作技巧的异同共同点:(1)巧妙利用寓言、小品文这种短小精悍的文体,通过讽刺、暗喻、反语等反映文章主题。

(2)议论文结构严谨,说理透彻,注意运用多种论证手法,论证充分,逻辑性强,令人信服。

(3)记叙文线索清晰,结构富于变化,记叙和议论相结合,使所叙之事物生动可信,增强了表达效果。

不同点:第一、韩愈的散文善于用开门见山的手法点明文章主旨,柳宗元的散文在表达中心思想时比较委婉、含蓄。

第二、韩愈的散文较多充满主观感情的议论,抒情比较直接。

而柳宗元的散文以直叙、白描为主,绝少主观抒情成分,即便有抒情成分也是隐含在直抒的文字之中。

(三)语言运用的异同韩愈和柳宗元都是驾驭语言的大师,他们的散文语言不拘一格,又条理清晰,非常简洁。

在散文形式体裁的具体标准上,韩愈在领导古文运动时提出了两个非常重要的标准:第一是做到“唯陈言之务去”(《答李翊书》),并创造各种新鲜的适合时代与群众所需要的词汇;第二是做到“文从字顺各识职”(《南阳樊昭述墓志铭》),要求作家写的文字通顺流畅,具备语法规律的自然性和正确性。

韩愈的散文语言简练、准确、鲜明、生动。

柳宗元散文语言简朴、平实,与韩愈散文语言相比显得较为通俗易读。

韩愈与柳宗元散文在写作语言上的不同表现在“奇”和“平”(性质)、“雄”和“柔”(气势)、“热”和“冷”(感情)等三个方面的不同。

柳宗元的散文语言比韩愈的要通俗易懂得多。

篇二:韩愈柳宗元散文风格比较韩愈柳宗元散文风格比较摘要:韩愈和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他们大力提倡并身体力行地创作散体文,并取得了辉煌成就。

中唐文坛上的韩愈和柳宗元,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并世而立的伟人。

二人在散文创作宗旨上有相同的认识,共同倡导了古文运动,主张文道合一,坚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对文体、文风和文学语言进行变革和创新,坚决反对六朝骈文的浮艳习气,创立自由流畅的新散文,而且都以大量的创作实践实现了自己的创作主张。

他们不仅为唐代文学的繁荣,而且为中国文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尽管韩、柳二人的散文创作主张及创作实践有相同之处,然细而论之,又是各有千秋的。

由于二人的生活地位与思想接受观念不同,他们的创作主张的侧重点也不同。

下面就其在散文的文体、结构、语言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韩愈和柳宗元散文的风格的异同。

纵观韩、柳文集,二人散文总体风格之差异是存在的。

韩文内容广博、立意高远、构思新颖、气盛言宜,虽然文章具有多样性特点,但共同的特色是雄奇奔放。

柳文对现实无不带有一种强烈、抑郁而激愤的色彩,而立意新颖、结构细密,语音简洁精美,形成浓郁而峻洁的风格特色。

一、散文的文体韩愈散文,内容复杂丰富,涉及面颇广,形式也多种多样。

其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论说文论说文在韩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韩愈的论说文,发挥了散文的战斗性的功能,不少作品达到了思想艺术完整的统一。

《原毁》,通过对当时社会现象的精辟分析,揭露了当时一般士大夫所以要诋毁后进之士的根本原因。

他指责当时社会人情的恶薄,自鸣不平,并发出了主张公正用人的呼吁。

作品立论鲜明,语言平易,虽多阐述孔子、颜渊、子路、孟子等人的意见,而不引经据典,这是散文创作中的一种新的形式。

他不顾流俗的诽谤,大胆地为人师,作《师说》,指出师的作用及相师的重要。

他认为“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都可以为师,“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此而已”。

这种见解打破了封建传统的师道观念,对于我们今天也还有参考价值。

文章感情充沛,说服力也很强。

他的《马说》,以“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比喻贤才难遇知己,“只辱于奴隶人之手”,寄寓了他对自己遭遇的深深不平。

文章简短明快,而多转折变化,十分饱满地表达了一腔的委屈。

2、叙事文韩愈的叙事文,有许多文学性较高的名篇。

著名的《柳子厚墓志铭》,有重点地选取事件,通过富于感情的语言,不仅指责了官僚士大夫社会的冷酷无情,叙述了柳宗元一生不幸的政治遭遇,而且也突出了“议论证今古,出入经史百家”的一个古文家的形象。

3、抒情文用散文抒情,韩愈也是很成功的。

抒情文中的祭文,一类写骨肉深情,用散文形式,突破四言押韵常规,如悼念其侄韩老成的《祭十二郎文》是前人誉为“祭文中千年绝调”的名篇。

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4、书信和赠序文赠序文是一种文体,指古人惜别赠言的文章,内容多推重、赞许和勉力之辞。

序的意义和原意不同。

韩文中书信如《与孟东野书》、赠序如《送孟东野序》、《送董邵南游河北序》等,也都是具有一定感染力的佳作。

韩愈另有一些散文,如《毛颖传》、《石鼎联句诗序》之类,完全出于虚构,接近传奇小说。

柳宗元的散文内容丰富,主要有:1、柳宗元的议论文,主要是对各类哲学、政治、社会、人生问题的冷静思考。

如《封建论》,对古代社会的分封制度作了细致的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政治见解。

他严厉地抨击封建藩镇的割据局面,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帝王“受命于天”的谬说。

2、柳宗元的传记散文,大都取材于封建社会中那些被侮辱被损害的下层人物,如《种树郭橐驼传》借郭橐驼养树“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道理,讽刺了统治者政令烦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