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的创作风格与人格
简述韩愈的写作风格

韩愈的写作风格主要表现为:
1. 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他的散文内容广泛,涉及到社会、人生、政治、哲学等多个领域,见解独到,语言鲜明简练,新颖生动。
2. 雄健奔放,曲折自如。
韩文风格雄健奔放,其文如江河大海,波涛汹涌,气势磅礴。
他的文章结构曲折多变,不拘一格,表现出他独特的艺术风格。
3. 逻辑性强,观点鲜明。
他的论说文逻辑严密,层层递进,论点鲜明,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同时,他的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晰,显示出他精湛的文学造诣。
4. 文笔犀利,风格独特。
他的小品文笔锋犀利,形式活泼,不拘一格,语言幽默风趣,表现出他独特的个性和才华。
5. 继承与创新相结合。
韩愈在继承古代文学优秀传统的同时,力求创新,自成一派。
他的文章既有古文的自然流畅,又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和见解。
总的来说,韩愈的写作风格以雄健奔放、新颖生动、逻辑严密、观点鲜明、继承与创新相结合为主要特点。
韩愈与柳宗元:两位古代文学家的文风比较

韩愈与柳宗元:两位古代文学家的文风比较引言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韩愈与柳宗元都是享有盛誉的文学家。
他们生活在唐朝末期和宋朝初期,虽然时代不同,但却以各自独特的文风和创作风格成就了许多杰出的作品。
本文将深入探讨韩愈与柳宗元的文风,并进行比较,旨在加深对两位文学巨匠的理解。
1. 韩愈的文风韩愈以豪放爽直、严峻硬实的笔调而著称。
他追求“明见”,主张表现真实、坦率和正直的个性。
韩愈的作品常常力图揭示社会问题和批评不良现象,如其著名文章《师说》就明确批评了当时士人阶层不负责任的行为。
此外,在诗歌方面,韩愈注重抒发感情和表达个人思想,以意气勃发、雄壮奔放的风格著称。
2. 柳宗元的文风相对于韩愈的豪放文风,柳宗元的文风更为细腻和隽永。
他注重言辞的修饰和意境的营造,在作品中常常运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来表达深层次的意义。
柳宗元追求灵秀、雅致的表达方式,通过富有节奏感和音韵美的句子打动读者。
他在散文方面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善于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3. 韩愈与柳宗元文风比较尽管韩愈和柳宗元的文风各有独特之处,但两位文学家都对社会问题持有批评态度,并以自身思想和情感为创作基础。
韩愈喜欢直接表达观点,倡导真实与坦率;而柳宗元则更倾向于通过修辞手法来创建意境和引起读者共鸣。
同时,在诗歌创作上,韩愈追求豪放奔放、振奋人心的表达方式;而柳宗元则更注重细腻优雅、含蓄深沉的描写。
韩愈与柳宗元两位文学家在文风上的不同也反映了其各自时代的特点和社会背景。
韩愈生活在乱世之中,他强烈批评不良现象,呼唤民众的责任感;而柳宗元则生活在相对安定的时期,他更多关注个人情感和对人类生存意义的思考。
结论通过比较韩愈与柳宗元的文风,我们可以看到两位文学家在写作风格上有着明显的差异。
韩愈追求真实、坦率与豪放奔放,直接表达对社会问题的批评;而柳宗元则更加注重修辞手法、意境营造和深层次思考。
虽然他们的创作方式不同,但都为中国古代文学增光添彩。
韩愈生平,时代背景,作品风格

韩愈生平,时代背景,作品风格
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汉族,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散文家。
他出生于唐德宗贞元三年(787年),
曾名韩端,后改名韩愈,晚号韩退之,与他同时期的有柳宗元、白居易等人也是唐代文坛的重要人物。
时代背景:
韩愈生活的时代是唐朝中期,当时政治腐败,文人士大夫堕落,社会秩序混乱。
韩愈立志要振兴士大夫文化,提倡儒家道德伦理,追求古代贤臣的精神风范,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改变社会。
作品风格:
韩愈的作品风格遵循古文的格调,融合了先秦文化和儒家思想。
他的作品注重思想内容的表达,深入探讨社会问题与人性的关系,批评时弊,呼吁改革。
他的作品语言严谨,篇章有序,风格犀利,富有感染力,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韩愈的作品包括《师说》、《进学解》、《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让雄飞》等。
其中,《师说》是韩愈最著名的散文之一,强调师德师风的重要性;《进学解》则提倡推崇士学,并主张贞观之治的延续;《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表达了韩愈对时局的忧虑和对贤臣的期望;《让雄飞》则反映了韩愈对贪官污吏的愤怒和呼吁清廉政风的愿望。
韩愈的作品风格深受前代文化和思想的影响,强调道德伦理和
社会责任,以批判现实、儆醒人心为主要内容,代表了唐代文人的一种进取精神和责任意识。
韩愈的文学观念与诗歌风格

韩愈的文学观念与诗歌风格
简介
韩愈(768年-824年)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
韩愈以他独特而深刻的文学观念和独特的诗歌风格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探
讨韩愈的文学观念以及他在诗歌创作中体现出来的风格。
文学观念
1.古文复兴:韩愈主张恢复古代经典,强调语言简练、意义明确、规范严谨。
2.史称立言:韩愈认为历史是对德行和事实评价最公正客观的标准,主张以
历史中的经验教训作为指导。
3.才性说:韩愈提出文才来源于天赋和勤奋,强调真才实学比社会地位更重
要。
诗歌风格
1.内容丰富多样:韩愈的诗作内容广泛涉及政治、时事、道德伦理等方面,
反映了他对社会现象和个人品质的关注。
2.语言淳朴自然:韩愈的诗风追求用平实、朴素的语言表达内涵丰富的思想,
避免华丽辞藻和夸张修饰。
3.音节谐美:他善于运用音韵变化和韵律配合,创造出优美的音乐效果,使
诗歌更具感染力和艺术魅力。
4.象征意义:韩愈常使用象征手法,通过隐喻、比喻等手段抒发情感,给读
者留下深刻印象。
影响与评价
1.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韩愈的文学观念奠定了唐宋古文运动的基础,对后
来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文学地位备受争议:尽管有一部分人认为韩愈过于保守,缺乏灵活性,但
他在思想和艺术上仍被广泛赞誉为杰出的文学家。
通过对韩愈的文学观念与诗歌风格进行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作为一位杰出诗人和文学家的独特贡献,以及他对古代文学发展的重要影响。
韩愈文学大家的正直人格

韩愈文学大家的正直人格韩愈,唐代文学家,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以其正直的人格和才华横溢的文学创作而闻名于世。
是的,正直人格是韩愈的一大特点,他在文学事业和个人生活中始终追求真理、坚持原则,为社会作出了宝贵的贡献。
首先,韩愈在文学创作中展现了诚实正直的人格。
他在写作中追求真实,坚持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和观点。
例如,在他的《原道》一文中,他提出了“道不远人”这一观点,强调文学作品应该真实反映社会现实,传递有价值的信息。
韩愈的作品坦诚直言,直指问题的症结,毫不掩饰他的真实感受和思考。
他的诗词散文中透露出的痛苦与辛酸、悲悯与愤怒,无一不是他真实的情感写照。
正是因为他的真实和诚实,他的作品才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震撼力,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灵。
其次,韩愈在对待文学事业中体现了坚持原则的人格品质。
他认为作为文人,应该有责任对社会担当,抱持坚定的原则来引导和影响人们。
他尤其反对儒家学说中的残酷贵族观念,主张把社会道德恢复到本源,使学问与现实的社会状况紧密联系,以此唤醒社会对道德的关注,推动社会的进步。
他坚信文学的力量,相信文字的震撼力和启迪作用。
这种对伦理道德的坚守不仅体现了韩愈作为一个文学家的责任感,也彰显了他作为一个有道德追求的人的高尚品格。
此外,韩愈的人格正直也体现在他对抗不合理现象的勇气上。
他以平等、公正的态度对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反对权贵和奢侈者的傲慢和贪婪。
他敢于对不公平,对不合理说“不”,以自己的力量去改变社会的现况。
如在《早发白帝城》中,他对形形色色的官员和钱财欲望进行了尖锐的批评,表达了他对社会不正之风的不满和对道德的热忱追求。
韩愈的大胆举动和勇于发声,彰显了他正直人格的坚定和力量。
总之,韩愈作为文学大家,在他的作品和言行中展现出了正直人格的光辉。
他的真实、坚持和勇气,不仅在当时对文学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正直人格的体现,让我们在今天仍然能够从他的作品中感受到他的思想和情感的力量。
韩愈的艺术风格

韩愈的艺术风格
韩愈是唐代著名文学家,其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韩愈的艺术风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言辞简练、清新自然
韩愈的文风简练、清新自然,言辞通俗易懂,没有华丽的修辞和繁琐的语言,让人感到亲切和舒适。
二、情感真挚、表现深刻
韩愈的作品情感真挚,表现深刻,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他在表现人物形象和情感方面尤为出色,很多作品都表现出强烈的个性特征和深刻的人物性格。
三、思想深邃、富有哲理
韩愈的作品思想深邃,富有哲理,能够引导读者对生活和人生进行深刻的思考。
他的作品涉及政治、社会、伦理等方面,展现了他深刻的思考和观察力。
四、文风严谨、力求完美
韩愈的文风严谨,力求完美,他非常注重文字的精细和结构的严谨性。
他的作品语言简洁明了,让人印象深刻,尤其是他善于运用对立和对比手法,使作品更具美感和思想深度。
综上所述,韩愈的艺术风格体现了简练自然、情感真挚、思想深邃、严谨完美等特点,成为了唐代文学的重要代表。
- 1 -。
韩愈的简介和诗歌风格特点

韩愈的简介和诗歌风格特点韩愈是唐朝末期、五代十国时期的文学家,他一生著作丰富,以诗人、散文家和议论家闻名于世。
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被誉为“文学圣手”。
韩愈的生平韩愈出生于唐代末年(768年),原籍河南洛阳,是一个士族世家,自幼聪明好学。
他曾担任过唐朝时期的学士、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等职务,直至五代时期,后唐、后晋、后汉等朝廷都曾任命他为官,位居昭文馆、秘书省、翰林院等要职。
在官场上,他秉持振兴国家的主张,曾多次上书朝廷劝谏,力图改革官制和政治体制。
韩愈的诗歌风格韩愈不仅在散文上有着卓越的成就,同时,他也是一位优秀的诗人。
他的诗歌风格独具特色,以清新脱俗、坚毅雄健著称。
他注重诗歌的意境和含义,同时也善于运用汉字的音韵、韵律和节奏,使诗歌更加优美动听。
他的诗歌体裁丰富,包括绝句、律诗、乐府、偈颂、词等等。
韩愈的诗歌思想也是他的独特之处。
他倡导写实主义,强调反映人生、自然和社会的真实面貌,反对华丽虚幻、浪漫主义的诗歌风格。
他的诗歌体现了他的信仰和追求,常常表现出对道德、真理和民生问题的关注和关怀。
比如他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一诗,恰如一幅清新的水墨画,通过一幅春景描绘,表现出他对自然的赞美和亲近。
而他的《师说》则以宏大的气魄,阐述他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观念。
韩愈的创作成就韩愈的创作成就不仅涉及诗歌,还涵盖散文、评论、议论等多个领域。
他的散文对唐宋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被誉为“古文运动的代表人物”。
他认为文学应该深入生活,反映实际,反对浮华虚妄。
他的代表作品有《进学解》、《师说》、《礼记》等。
这些著作的推广,不仅加强了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为我国的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韩愈的思想和文化遗产韩愈的思想和文化遗产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他的文化思想深入人心,声誉卓著。
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不可忽视。
他的思想和精神成为了后代文人学者的宝贵财富,影响了整个中国文化和传统。
总之,韩愈的文学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韩愈的作品风格

韩愈的作品风格
答案:
韩愈的作品风格主要表现为深险怪僻,他善于追求奇特的形象和构思。
韩愈在艺术上有独创之处,他的风格多样,但主要特点是深险怪僻,喜欢描写自然界的奇景奇物、人世间的奇事奇态。
具体来说,韩愈的作品风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题材选择上的不平凡:韩愈的诗善于捕捉和表现变态百出的形象,气势雄伟,想象丰富。
他喜欢描写自然界的奇景奇物、人世间的奇事奇态,如《调张籍》、《月蚀诗效玉川子作》、《陆浑山火》、《记梦》等。
即使在一般常见的题材中,韩愈也喜欢别出心裁,出人意料地挖掘一些别人笔下所未有的东西。
构思和想象的奇特新颖:韩愈善于捕捉和表现变态百出的形象,气势雄伟,想象丰富。
例如,《孟东野失子》一诗,本为劝慰孟郊丧子而作,却以寓言形式入诗,说明“有子且勿喜,无子固勿叹”的道理。
《陆浑山火》的构思更为奇特,本是一场山林大火,韩愈却描绘成火神宴客,场面极为壮观。
韩诗的想象更是丰富,立喻取譬,务为奇特。
遣词造句的奇特和“以文为诗”:韩愈为文主张“务去陈言”,作诗讲求推敲文字。
他不仅爱用古词奥语,也喜欢用俗口语,力求出新。
韩诗又极喜欢设色敷彩,形成浓艳的色调。
此外,韩诗的散文化还表现为章法、句法的不平常,用奇字、造拗句、押险韵,避熟求生、因难见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韩愈的创作风格与人格韩愈(768—824),不仅是杰出的散文家,也是中唐诗坛上一位别开生面,用于独创的诗人。
在倡导古文运动的同时,也曾致力于诗歌的创新,以纠当时平庸的诗风。
韩愈是我国唐代初期著名的文学家。
他在当时的古文运动中所建立的功绩受到后人普遍的赞扬。
他在诗歌创作上的成就也是不容忽视,不可抵挡的。
韩愈的诗歌有四百来篇,反映重大历史事件不多,反映社会现实的面也不宽,称不上是中唐社会的一面镜子,但人们仍然可以从中看到当时社会的某些面影,听到一个封建知识分子忧国忧民的心声,从那些怀才遭冤的怨言中,人们看到封建专制压制人才的某些侧面,从而加深了对我国封建社会的了解,与此同时,也可以看到韩愈诗歌中独特的艺术风格。
《古文评注》上说:“唐文惟韩奇。
”韩愈的散文,雄奇奔放,流畅明快。
韩愈的诗,也引入了韩文的风格和章法技巧。
韩愈是韩孟诗派的代表人物,韩孟诗派作为中唐诗史上一个极富个性特征的艺术创新流派,在对诗歌艺术的创新上,更是表现出异常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韩愈在歌创作上,反对因袭,力求创新。
韩愈诗歌的主导风格是“崛险怪”,主要表现为想象的特,夸张的大胆,意境的奇幻。
提起韩愈,人们首先想到他是一位杰出的散文家,他被苏轼誉为“文起八代之衰”,对后世一千多年的散文创作产生过巨大影响。
其实他的诗歌同样对后世影响深远,在诗歌创作上,韩愈也高举“古文运动”的大旗,创立了新的流派。
韩愈为诗的风格也如他的散文一样,浑浩流转,独立特行。
他的诗歌创作与他的散文创作不仅某些思想内容一以贯之。
在表现手法上,亦有明显的散文倾向,这与他提倡儒学复古,反对骈文是一脉相承的,“不平则鸣”的文学观点在韩愈的诗中继续体现出来。
韩愈诗歌在表现手法上最突出的特点,便是追求奇、特、险、怪。
他不甘平庸,敢于向社会挑战,敢于与潮流背道,敢和命运抗争,一生坎坷,在潮起潮落中展示真我,显示出豁达、好强、无所顾忌、锋芒毕露的个性。
在艺术上创新求异,大胆采用前人不常用的内容、句式、意象,使诗歌呈现出“奇崛险怪”的特点,但并不都以奇险见长。
他的诗可以清幽如水,也可以奔涌如瀑,更可以奇险如坚冰怪石。
总的来说,韩文雄奇奔放,汪洋恣肆,“如长江大河,浑浩流转。
”(苏洵《上欧阳内翰书》)。
深于立意,巧于构思,语言精练,富有创造性。
其诗亦别开生面,用于创新,工于长篇古风,采用散文辞赋的章法笔调,气势雄浑,才力充沛,想象奇特,形成奇崛宏伟的独特风格。
这里主要从诗歌的角度来探讨韩愈的创作风格。
韩愈的一部分诗拈取鬼怪,离奇之题材入诗。
如《陆浑山水》,《月食诗》,《嘲鼾睡》均以题材之鬼怪,离奇著称。
此类诗题材特殊,大量引用稀奇古怪之事物,设想之奇特,造语之险,堪称一绝。
韩诗之奇险风格,由此可见一斑。
韩愈另有一些作品,以内涵违情,或意念悖理,而呈现奇险之风格。
如《鄭群赠單》云:“身甘寝百疾愈,卻願天日魱炎曦。
”再如《双鸟诗》更是一首奇诡费解之作。
作为一位极富创造性的文学巨匠,韩愈为诗作文,能够摆脱拘束,自僻蹊径。
韩愈不断探索诗歌的新形势,新风格。
韩愈诗力求新奇,自成一家。
诗中多神奇的想象,每借夸张和比喻的艺术手法,正是前人所盛称的“以想象出诙诡”。
在《听颖师弹奏》中,诗人之奇思,或在天,或在地,或挟雷电,或跨天宇,雄阔壮丽。
万丈光焰,磨天巨刃,乾坤间的巨响,太山,长鲸等瑰丽奇伟的事物,都用来设喻,使诗歌的气势和诡丽的境界得以充分表现。
韩愈为适应险怪追求的生新,在词语的选用上也很重视,他很少写香艳题材,其词语的选用往往以激荡、惊怖、幽险、凶怪的词语为主,从而营造光怪陆离、狰狞震荡的怪异风格。
在《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一诗中,一开首写衡岳的形势和气象,起笔高远。
先总叙五岳,再转叙衡岳,突出衡岳在五岳中的崇高地位,显得气势磅礴。
写衡岳诸峰,“仰见突兀撑青天”,仰面看去,高峻陡峭的山峰,好比擎天柱支撑着天空,给人以奇险明快之快感,“紫盖连延接天柱,石廪腾掷堆祝融。
”令人“森然魄动”。
《山石》:“山石确径安徽,黄昏到寺蝙蝠飞。
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支子肥。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如扉。
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
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
当流赤足踏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
”这首记游诗意境雄浑,语言流畅,风格清新,在韩诗“奇崛险怪”的诗风中别具一格,独具特色,称誉于后世。
在《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诗中写道:“十生九死到官所,幽居默默如藏逃。
下床畏蛇畏药,诲气湿蛰熏腥臊。
”这首诗写在中秋之夜,两位诗人在一起赏月喝酒,回望几年来坎坷的命运,感慨万千。
这首诗开头写中秋夜景,中间借张之口用大段笔墨叙述自己被贬谪之苦,虽然心中苦涩,但好强的性格使他又不肯示弱,便写的虚虚实实,含蓄悠远,使得全诗结构上起落多变,让读者觉得奇崛险怪。
在《南山诗》中,诗人先写南山在四季变化中的不同姿态,接着写它的大致轮廓走势,然后写自己的两次游历,到处是铺张扬厉的形状神态。
其中写第二次游历的一段,连用五十一个“或”字形容南山众多山岭各个不同的形状神态,尤为奇绝壮观。
在《李花赠张十一署》中,诗人以遒劲之笔描写绮丽的景物,发掘出常人所未曾领略到的自然之美,诗中的奇思壮采,浪漫情调,宏阔意境和难以捉摸的纷繁艺术形象,表现了诗人无比丰富的精神世界。
用翻空的波涛形容李花林,写白花倒映得天亮而使群鸡惊鸣,精妙奇丽,体物入微,发前人未得之秘。
“白花倒烛天夜明,群鸡惊鸣官吏起。
”一句想象怪奇,把李花的“缟夜”渲染到极致。
韩愈的诗作有很多,这只是其中的几首,但从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很明显的感受到,探险入幽的奇思幻想,拗折排的布局结构,诘屈聱牙的僻字晦句,有意违背常规的险韵重韵,以及汪洋恣肆的长篇巨幅,是构成的那宏伟奇崛风格的艺术因素。
那么韩愈“奇崛险怪”的艺术风格的形成除了有以上的艺术因素,还有没有其他因素呢?我们知道,影响艺术风格的最直接的便是艺术家本身。
艺术家作为艺术创作的主体,其人格力量在艺术风格形成中的影响是极为深刻的。
人格是一种对待人生的态度,一种心境,一种气度。
我国古代有所谓的“文如其人”之说,讲的就是创作风格与人格的关系。
心理学认为,人格是一个具体的人所具备的重要而持久的心理特征的综合,而人格的形成一般受个人因素,时代背景,家世,个人经历及教育的影响。
“要了解一件作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的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精神和风俗概况,这是艺术品最后的解释,也是决定一切的基本原因。
”同时,在对韩愈人格进行探究之前,首先要客观地把握一下中唐文人的社会生存方式及他的生活遭遇和心路历程。
韩愈的人生经历较坎坷,小时候凄凉孤苦,颠沛流离。
韩愈,河阳人,三岁而孤,童年曾一度随长兄播迁韶岭。
兄卒,从嫂郑氏归河阳,即由兄嫂鞠养。
此后,他发奋苦读,进士及第,在朝任职,锐意进取,但他的仕途之路坎坷不平,一生多次遭贬。
韩愈政治生活和人生经历的挫折和不幸,进一步丰富了他的人生经验,对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作用。
他刻苦自修,好学不倦,终成一代大师。
韩愈研究是中唐研究的热点之一,由于韩愈本人曲折的人生经历与当时复杂的社会时局,古往今来,人们对韩愈的评价存在着很大的分歧,或贬或褒,众说纷纭。
“人之生活,固不能不依附经济,然社会组织不善,则经济势力往往足以锢蔽人之心理,使之屈服而丧失其人格。
”由此可见,时代与社会诸多因素的复杂性使理想人格的实现成为一个异常艰难的过程,韩愈尤其如此,作为儒学的坚决倡导者,他有着对孔孟建构的理想人格的执着追求,而自身人格的形成发展则带有异乎寻常的复杂多变性。
苏轼说:“韩愈之于圣人之道,盖亦知好其名矣,而未能乐其实”。
也就是说可以这样描述韩愈:有时,他像个满腹经纶的大儒,在喋喋不休地布道;有时,他又像个庸俗无聊的政客,在汲汲营营地追求;赋诗作文,争奇斗气,是个纯粹的诗人墨客;而随机应变,不惜原则,他又像个典型的战国策士;冒天下之大不韪,为举国所不为,他义形于色像个顶天立地的英雄;而拜倒在权贵的脚下,溜须拍马,他又实在像个丧失气节的奴才;思想上高自期许,要继承孔孟的传统;行动上却赌博蓄妓,毫无圣人气节。
这许多看来截然相反的品质,却奇怪的并存于韩愈一身,使其人显得格外错综复杂,难以捉摸。
这些事情虽然引起许多争议,但也正是韩愈不拘泥于常规,具有独立个性的重要表现。
在韩愈不断参加科举,以求谋得官职的同时,作为科举内容的儒家思想文化不断深入他的心理,从而奠定了他的心理基础与文化性格,使韩愈成为一个真正的儒生。
在继承儒学上,韩愈也表现出独立的个性,迥然不同于那些皓首穷经的儒生。
韩愈在努力汲取并发挥了儒家思想中具有进步价值的内容的同时又有所创新。
他一方面着眼于解决当时现实矛盾,表现出一定的批判精神;另一方面他并不拘守章句教节,能吸取百家杂说以丰富改造儒学传统,如对道、墨、法以至佛各家均有所取。
韩愈的仕途之路非常坎坷,作为儒道的继承者与坚定倡导者,他有着对自我价值的高度判断。
他有着经时济世,建功立业的豪迈抱负,并对自己治国安邦的才能怀有强烈的信心,形成自信、自豪、自尊、自重和执著的以身殉道的坚定意志,这代表着相当鲜明的独立人格精神。
同时时代社会背景和家庭传统又决定他选择科举觅官之路。
事实上,“守官”与“奉儒”本身诗相依相存,不得分割的。
在儒家看来,要想行大道于天下,除做官为政别无他途。
然而,一旦韩愈踏入仕途,仕途艰难与官场的严峻现实又使他面临两种选择;要么保持内心的尊严与独立人格,与现实决绝;要么则遵从现实的法则,降尊纡贵,忍辱负重,随波逐流。
韩愈强烈的进取精神和仕进心切使他选择了与儒家精神信仰相背离的实用主义处世哲学。
在精神世界中,他一如既往地表现对儒家独立人格的追求,在政治生活中却通脱随便,用实用主义应付人生。
只要不脱离仕途,韩愈注定要在精神信仰与现实政治间徘徊,这种深刻的内在矛盾,才形成了他的二重性人格。
韩愈的自身人格的形成发展带有异乎寻常的复杂多变性,但都是韩愈不拘泥于常规,具有独立个性的重要表现。
与他对自己的高度评价相一致,韩愈性格中有着强烈的好奇反诉倾向。
他曾自谓:“少小尚奇伟”。
对奇异超强的人与物,他有着一种本能的偏好,李肇《唐国史补》卷中:“韩愈好奇,与客登华山绝峰,度不可返,乃作遗书,发狂怮哭,华阳令百计取之,乃下。
”可以看出韩愈真率的赤子本性,也可证实他对自然界奇景奇观的追求。
好奇是韩愈浪漫主义精神最显著的表现,他不仅酷爱大自然的奇异景观,更爱人中之奇。
张籍《上昌黎书》中称:“比见掷事多尚驳杂无市之说,使人陈之于前以为败。
”在此处的“驳杂无实之说”即《毛颖传》之类,记叙一些异于常人者。
韩愈因宦海沉浮,名位不达,悲凉失意,没有更多参与政治的机会,而被政治和社会遗落在幽暗的角落里,着不可避免地在他们心灵上投下了极大的阴影,从而让自己困在书的文学堆中或放逐于山水外物中苦呤低唱,刻意搜求,用些冷峭,险异的文学融进自己的进退得失,悲欢离合,以表达自我在社会生活中的感受体验和心路的悲凉历程,写出在压抑下的奔突跳荡,痛苦呻吟,以及苦闷的反思和沉痛无聊的惶恐,从而创作出一些怪异幽冷的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