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生态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环境生态学_河南城建学院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环境生态学_河南城建学院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环境生态学_河南城建学院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下列叙述中.属于种群的是()参考答案:一片墓地里的狗尾草2.确定生态系统内消费者营养级的依据是()参考答案:根据消费者的主要食性3.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一般其身体较低纬度地区的同类个体大,以此来减少单位体重散热量,这一适应称为参考答案:贝格曼法则4.下列哪些是生态因子?参考答案:大气_生物因子_温度_光照_土壤_水分_火5.在裸地上,群落的形成有三个阶段:参考答案:侵移或迁移_定居_竞争6.大多数生物的稳态机制以大致一样的方式起作用:如果一个因子的内部水平太高,该机制将会减少它;如果水平太低,就提高它。

这一过程称为参考答案:负反馈7.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结构是块状结构。

参考答案:错误8.在森林生态系统食物网中,储存能量最多的营养级是()参考答案:生产者9.在对群落做调查时,常用的种的个体数量指标有:参考答案:丰富度(多度)_频度_高度_盖度_密度10.数百年前我国黄土高原有茂密的森林,后来却成了荒山秃岭主要原因是()。

参考答案:过渡开发破坏了生态平衡11.雄孔雀美丽的尾巴形成的原因在于参考答案:性选择12.生活史:生物从出生到死亡所经历的全部过程。

主要包括————、————、————、————等关键组分构成。

参考答案:生长发育速度_扩散_繁殖和寿命_身体大小13.种群的基本特征有:参考答案:遗传特征_空间特征_数量特征14.种群的分布格局有三种形式:参考答案:随机分布_均匀分布_聚集分布15.水生植物根据其生态类型,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参考答案:挺水植物_浮水植物_沉水植物16.温度三基点指的是什么?参考答案:最适温度_最高温度_最低温度17.生物地化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参考答案:在生物圈的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反复循环运动18.蚂蚁在自然界的分布型为参考答案:成群分布19.若X=某物种出现的样方数/样方总数×100%,则X是()参考答案:频度20.Raunkiaer频度定律表明()参考答案:属于低级频度的种类通常较多21.关于群落镶嵌性的概念正确的论述是()参考答案:是同一群落内部水平结构的进一步分异现象22.群落中物种组成的个体数量特征主要有密度、()、盖度、()、高度、重量、体积等。

《生态环境规划》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生态环境规划》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生态环境规划复习题(课程代码272342)一、名词解释1.环境规划2.环境系统3.环境容量4.环境承载力5.环境承载量6.环境评价7.环境预测8.水污染控制系统9.水污染控制单元10.水环境容量11.清洁生产12.人为大气污染源13.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14.土地利用15.土地利用规划16.固体废弃物17.工业固体废物18.容量总量控制19.生态修复20.生态城市21.循环经济22.乡镇环境规划23.生态城市费用最小分配原则24. A-P值法25.噪声26.酸雨二、填空题1.环境规划的研究对象是这一大复合生态系统,它可能指整个国家,也可能指一个区域。

2.环境规划的基本内容包括,,,,,,,。

3.环境系统的组成要素有各种大气组成物质、、、以及人类生存所处的近地空间与各种人工构筑我。

4.我国环境总量控制可分为、、三类。

5.复合生态系统的功能可归纳为、、、。

6.环境规划指标的类型主要有、、、以及。

7.环境评价的主要内容有、、。

8.环境预测的主要内容、、、、。

9.大气污染预测包括、。

10.水污染预测包括、。

11. 大气环境规划的内容有、、、、、。

12.大气环境规划的类型有、。

13.大气环境功能区划的步骤分为:、、、、。

14.土地利用规划按时间期限可分为、和。

15.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方法包括、、和。

16.固体废物管理规划的具体步骤、、和。

17.生态城市的内涵表现在、、、。

18.环境规划的类型按规划期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年度环境保护计划。

19.我国环境规划的发展历程大体上可分为4个阶段,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环境规划的技术方法应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等方法。

环境生态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环境生态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环境生态学试题资料一、名词解释生态幅:生物在其生存过程中,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其耐受的上限和下限,上下限之间就是生物对这种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称作生态幅。

生态位:在生态因子变化范围内,能够被生态元实际和潜在占据、利用或适应的部分,称作生态元的生态位。

内稳态:生物系统通过内在的调节机制使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

干扰:干扰是群落外部不连续存在,间断发生因子的突然作用或连续存在因子的超“正常”范围波动,这种作用或波动能引起有机体或种群或群落发生全部或部分明显变化,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位移。

互利共生:是指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彼此有利,两者分开以后都不能独立生活。

偏利共生:亦称共栖,与互利共生和原始协作一同属于“正相互作用”。

两种都能独立生存的生物以一定的关系生活在一起的现象。

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它们相互之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

生态系统服务:指人类从生态系统获得的所有惠益,包括供给服务(如提供食物和水)、调节服务(如控制洪水和疾病)、文化服务(如精神、娱乐和文化收益)以及支持服务(如维持地球生命生存环境的养分循环)。

受损生态系统:指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在自然干扰、人为干扰(或者两者的共同作用)下发生了位移,即改变、打破了生态系统原有的平衡状态,使系统结构、功能发生变化或出现障碍,改变了生态系统的正常过程,并出现逆向演替。

二、填空题1.种群的基本特征是空间特征、数量特征、遗传特征。

2.种群在“无限”的环境中增长通常呈指数式增长,又叫非密度制约性增长。

3.顶极概念的中心点就是群落的相对稳定性。

4.年龄锥体的三种类型分别为迅速增长种群、稳定型种群和下降型种群。

5.生物多样性通常分为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6.光照强度达到光饱和点时,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不再随光照强度增加。

7.干扰的生态学意义包括促进系统的演化、维持生态系统平衡和稳定和调节生态关系三个方面。

环境生态学考试试题

环境生态学考试试题

环境生态学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40 分)1、以下哪种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最丰富?()A 草原生态系统B 森林生态系统C 农田生态系统D 荒漠生态系统2、生态因子中,对生物起直接作用的因子称为()A 间接因子B 主导因子C 限制因子D 直接因子3、种群的年龄结构可分为()A 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B 增长型和衰退型C 稳定型和衰退型D 增长型和稳定型4、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指()A 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B 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C 食物链和食物网D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5、以下哪种气体不属于温室气体?()A 二氧化碳B 甲烷C 氧气D 一氧化二氮6、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属于沉积型循环的是()A 碳循环B 氮循环C 磷循环D 水循环7、生态平衡是一种()A 绝对平衡B 动态平衡C 永久平衡D 相对平衡8、以下哪种生物属于生产者?()A 牛B 羊C 小麦D 狼9、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A 循环流动、逐级递减B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C 循环流动、逐级递增D 单向流动、逐级递增10、以下哪种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最强?()A 热带雨林生态系统B 温带草原生态系统C 温带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D 北极苔原生态系统11、群落演替的先锋物种一般是()A 大型乔木B 草本植物C 灌木D 地衣12、以下哪种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价值最高?()A 城市生态系统B 湿地生态系统C 海洋生态系统D 农田生态系统13、生物多样性包括()A 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B 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C 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D 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14、以下哪种方法不属于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方法?()A 指示物种法B 生态足迹法C 能值分析法D 景观生态学方法15、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方式不包括()A 物理信息B 化学信息C 行为信息D 能量信息16、以下哪种生物属于消费者?()A 水稻B 玉米C 兔子D 大豆17、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主要是指()A 绿色植物和自养微生物B 动物C 微生物D 人类18、以下哪种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最强?()A 热带雨林生态系统B 温带草原生态系统C 温带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D 北极苔原生态系统19、以下哪种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最强?()A 农田生态系统B 城市生态系统C 森林生态系统D 湿地生态系统20、生物群落的结构包括()A 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B 时间结构和空间结构C 营养结构和空间结构D 水平结构、垂直结构和时间结构二、填空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1、环境生态学是研究__________________ 相互关系的科学。

环境生态学习题答案

环境生态学习题答案

《环境生态学》习题集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合计43题)一、填空题1.人类对自然的适应环境污染5.《寂静的春天》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7.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8.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产生9.《增长的极限》10. Haeckel英美学派法瑞学派前苏联学派12.生物圈生命支持系统13. 大气圈微观二、选择题1. A2. B3. D4. D5.A B C D6. A7. A B8. B9. A 10. C三、判断题1. (√)2. (×)3.(√)4.(×)5.(×)6.(√)四、名词解释——指人类为其自身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破坏或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的各种不利的反馈效应。

或指由于人类不恰当的生产活动引起全球环境或区域环境质量的恶化,出现了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问题。

——是研究认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机制、规律和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的科学。

即应用生态学的原理,阐明人与环境间相互作用的机制和效应以及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途径的科学。

——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是研究和指导人类在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中,正确协调人与环境相互关系,寻求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途径与方法的科学,是由众多分支学科组成的学科体系的总称。

——是生物圈与生命支持系统的统一体,是地球上全部生物与之发生相互作用的环境的总和。

五、简答题1.生态圈运行的主要特点及启示。

答:特点:生态圈的物质是封闭循环的;生态圈是具有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的自持系统;生态圈具有优化演进的能力。

启示以自己的理解围绕要怎么善待生态圈来作答。

2.简答环境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学科任务。

答:研究内容包括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机制和规律研究;生态系统受损程度及危害性的判断研究;各类生态系统的功能和保护措施的研究;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学对策研究。

学科任务:研究以人为主体的各种环境系统在人类活动的干扰下,生态系统演变过程、生态环境变化的效应以及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制,寻求受损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的措施。

2023年环境科学考试《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2023年环境科学考试《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2023年环境科学考试《生态学》试题及
答案
试题一
题目:请简要说明生态系统的定义及其组成要素。

答案: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与其非生物环境之间相互作用所
构成的一个自然单位。

其主要组成要素包括生物群落、生物多样性、生态位、环境条件等。

试题二
题目:请解释生态位的概念以及它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答案:生态位指的是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特定地位
和角色。

它包括物种的生活方式、对资源的利用方式以及对其他物
种的影响等。

生态位的概念帮助我们理解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竞争,对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平衡至关重要。

试题三
题目:请简要论述生态系统服务的意义及其分类。

答案:生态系统服务是指自然生态系统所提供的各种对人类社会有益的资源和服务。

它可以分为四类:供给服务(如食物、水资源)、调节服务(如气候调节、水调节)、文化服务(如休闲、文化景观)和支持服务(如土壤形成、养分循环)。

试题四
题目:请解释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答案: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种生物的种类、遗传差异以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它是地球生命的基础,对维持生态系统功能和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

生物多样性不仅提供人类所需的食物、药物等资源,还对恢复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健康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上是2023年环境科学考试《生态学》试题及答案的部分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需更多信息,请参考相关教材和资料。

环境生态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环境生态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环境生态学考试试题及答案题记:本文通过对环境生态学相关问题的详细解答,帮助考生更好地掌握该学科知识,为顺利通过考试打下基础。

环境生态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对于流域耕地,哪种选择是最佳实践?A. 农机化B. 细致耕种C. 灌溉D. 供水答案:B2. 地表积水是指什么?A. 雨水B. 污水C. 水库水D. 河流水答案:A3. 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有什么?A. 加速植物生长B. 降低植物生长C. 促进植物繁殖D. 破坏植物居住答案:B4. 水流的特性有哪些?A. 容积性B. 分散性C. 吸水性D. 细致性答案:A、B、C二、解答题1. 生态学的内涵是什么?答:生态学是一门学科,要求探究生活在自然环境中的有机物与无机物,以及这些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相互影响的科学研究。

它涉及研究生物种类、多样性和生态系统以及研究生物专场结构和过程、地表生态系统以及生物群落维持、演化和保护等多个学科领域。

2. 氮循环的过程有哪些?答:氮循环是指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它包括固定、交换、回收和化学变化4个步骤。

固定是指植物的根系和菌根,及其相关的微生物发挥其催化作用,将大气中的氮素固定到植物体中。

其中,氨化还原reaction是氮循环过程最重要的一步。

交换指同一个生物系统中有不同的生物互相传递氮物质,比如食物链中被食物捕食的一方就会将固定氮分解到环境中。

回收是指植物体内氮物质被分解回收,向环境中释放氮物质。

化学变化是氮向环境中的氮气的气候环流演变,这一步可以提供生物系统氮物质的重新利用。

2023年环境生态学试题库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23年环境生态学试题库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 环境生态学考试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A卷一、术语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环境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4、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间的取食和被食的关系,往往不是单链的,营养级常错综复杂,一种消费者同时取食多种食物,而同一食物又可被多种消费者取食。

食物链间交错纵横,彼此交叉相连,构成一种复杂的网状结构,这样就形成了食物网。

5、初级生产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开始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对太阳能的固定,所以初级生产指绿色植物的生产。

初级生产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取并固定太阳能,把无机物质合成、转化为有机物的过程。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简述光强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性。

①光强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有重要作用(5分)光强对植物细胞的生长和分化、体积的增长和重量的增长有重要影响,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干物质积累重要来源于光合作用。

光还促进植物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制约器官的生长发育速度,使植物各器官和组织保持发育上的正常比例。

植物中的叶绿体必须在一定的光强下才干形成。

黑暗条件下会产生黄化现象。

②植物对光照强度的适应性(5分)在一定的范围内,光合作用的效率随光强的上升而提高,但达成一定值后,光强增长光合作用速率不提高,这个点称为光饱和点。

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也在进行呼吸作用。

在一定条件下,光合作用的速率与呼吸作用的速率相等,此时的光强称为补偿点。

根据植物对光照强度的规定不同,可将植物分为阳地植物和阴地植物。

2、简述高等植物的五个生活型。

(每点2分)按休眠芽或复苏芽所处的位置高低和保护方式,把高等植物划分为五个生活型:①高位芽植物:休眠芽位于地面25cm以上,多为乔木、灌木等。

②地上芽植物:更新芽位于土壤表面之上,25cm以下,芽受土表或残留物保护。

多为灌木、半灌木或草本植物。

③地面芽植物:在不利季节、其地上部分死亡,但被土壤和残落物保护的地下部分仍然活着,更新芽位于近地面土层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生态学试题资料一、名词解释生态幅:生物在其生存过程中,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其耐受的上限和下限,上下限之间就是生物对这种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称作生态幅。

生态位:在生态因子变化范围内,能够被生态元实际和潜在占据、利用或适应的部分,称作生态元的生态位。

内稳态:生物系统通过内在的调节机制使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

干扰:干扰是群落外部不连续存在,间断发生因子的突然作用或连续存在因子的超“正常”范围波动,这种作用或波动能引起有机体或种群或群落发生全部或部分明显变化,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位移。

互利共生:是指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彼此有利,两者分开以后都不能独立生活。

偏利共生:亦称共栖,与互利共生和原始协作一同属于“正相互作用”。

两种都能独立生存的生物以一定的关系生活在一起的现象。

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它们相互之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

生态系统服务:指人类从生态系统获得的所有惠益,包括供给服务(如提供食物和水)、调节服务(如控制洪水和疾病)、文化服务(如精神、娱乐和文化收益)以及支持服务(如维持地球生命生存环境的养分循环)。

受损生态系统:指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在自然干扰、人为干扰(或者两者的共同作用)下发生了位移,即改变、打破了生态系统原有的平衡状态,使系统结构、功能发生变化或出现障碍,改变了生态系统的正常过程,并出现逆向演替。

二、填空题1.种群的基本特征是空间特征、数量特征、遗传特征。

2.种群在“无限”的环境中增长通常呈指数式增长,又叫非密度制约性增长。

3.顶极概念的中心点就是群落的相对稳定性。

4.年龄锥体的三种类型分别为迅速增长种群、稳定型种群和下降型种群。

5.生物多样性通常分为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6.光照强度达到光饱和点时,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不再随光照强度增加。

7.干扰的生态学意义包括促进系统的演化、维持生态系统平衡和稳定和调节生态关系三个方面。

8.种群的内分布型或格局表现为三种类型,即均匀型、随机型和集群型三种。

9.生态金字塔包括能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和生物量金字塔三种。

10.在有限环境中,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为逻辑斯蒂。

11.在群落中,物种多样性体现为物种丰度和均匀度这两个特征。

12.重要值= 相对密度+ 相对频度+ 相对优势度,其数值越大说明该物种在群落中占的地位越重要。

13.按生态系统空间环境性质把生态系统分为淡水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和。

三、选择题(每空1分,共15分)1.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可将其分为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和 a 。

a. 气候因子b. 地球因子c. 非生物因子d. 外来因子2.氧气对水生动物来说,属于 d 。

a. 综合因子b. 一般生态因子c. 替代因子d. 限制因子3.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些物种的性比率( 雌性:雄性),比如人类,是 a 。

a. 逐渐变大 b. 逐渐变小 c. 不变 d. 先变大再变小4.种群平衡是指 c 。

a.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均为零,b. 种群的迁入和迁出相等c 种群数量在较长时期内维持在几乎同一水平,d. 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5.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d 。

a. 种群是物种进化的单位b. 种群是物种存在的具体形式c. 种群是群落的构成单位d. 种群内各种生物的关系为斗争6.血吸虫与丁螺的关系是 b 。

a.竞争,b. 寄生,c. 捕食,d.共生7.关于群落与环境关系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a 。

a 群落只是被动受环境制约, b. 群落在环境制约下具有一定的分布和特征c. 群落可形成内部特殊环境,d. 需要特殊环境的群落对环境具有指示意义8.下列关于生态型的叙述,错误的是 b 。

a.生态型是针对同一种生物的不同个体群而言的,b.生态型越少的生物种其适应性越强,c.生态型是被固定在基因水平,是可以遗传的,d. 生态型是发生趋异进化的结果。

9.下列关于演替趋势的叙述,错误的是 d 。

a.一般来说,演替总向着使群落结构和成分更复杂的方向,b.一般来说,演替总向着能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改造环境能力更强的方向,c.在一些因素,尤其是人,的影响下,演替会向着自然演替相反的方向进行,d.演替总向着当地气候顶级方向进行10.下列关于生物群落发生的叙述,错误的是 d 。

a.群落发生是从物种迁移和定居开始的,首选占有空白生境的生物称为先锋植物。

b.先锋物种一般都具备生长速度快、散布能力强、生殖能力强等特点。

c.在稳定的顶级群落中,储备着大量有可能成为先锋物种的潜在定居者。

d.先锋物种在竞争中通过改造环境来巩固自身在群落中的地位。

11.下列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力最高的是 c 。

a. 荒漠b. 开阔大洋c. 沼泽与湿地d. 冻原12.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是 a 。

a.维持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b. 保持生态平衡b.为人类提供生产和生活资料,d. 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13.下列生物类群中,不属于生态系统生产者的类群是 d 。

a. 种子植物b. 蕨类植物c. 蓝绿藻d. 真菌14.食物网结构比较简单的生态系统是 c 。

a. 温带草原b. 落叶阔叶林c. 极地冻原d. 淡水湖泊15.土壤细菌和豆科植物的根系所形成的共生体称为 b 。

a. 菌根b. 根瘤c. 菌丝d. 子实体16.长日照植物是 a 。

a.日照时间超过一定数值时才开花,b. 日照时间短于一定数值时才开花,b.只有当昼夜长度的比例接近于相等时才能开花的植物,c.在任何日照条件下都能开花17.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时,对一方有利,对另一方无影响,二者之间的关系属于 d 。

a. 原始合作b. 竞争c. 中性作用d. 偏利作用18.种群在逻辑斯谛增长过程中,密度增长最快时的个体数量为 c 。

a. 小于K/2b. 等于Kc. 等于K/2d. 大于K/219.不符合增长型的种群年龄结构特征的是 d 。

a. 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b. 生产量为正值c. 年龄锥体下宽、上窄d. 出生率小于死亡率20.关于优势度正确的概念是 a 。

a.群落各成员中,建群种的优势度最大b. 群落各层优势种优势度均大于建群种b.确定生物优势度主要依据其频度c.群落各成员对群落的作用大小与其优势度无关21.群落结构最复杂的是 d 。

a. 苔原b. 荒漠c. 落叶阔叶林d. 常绿阔叶林22.以下关于群落交错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相邻两个群落共有的物种不会在群落交错区出现。

b.通常情况下,交错区中物种的数目及一些种群的密度往往比相邻的群落小。

c.群落交错区种的数目及一些种群的密度有增大的趋势,如森林边缘交错区。

d.群落交错区是一个交叉的地带,其中种群比相邻的群落中竞争紧张。

23.以下有群落垂直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c 。

a.森林群落从上往下,依次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等层次。

b.水生群落按垂直方向,一般可分为:漂浮动物、浮游动物、游泳动物、底栖动物、附底动物、底内动物。

c.一般来说,水热条件越优越,群落的垂直结构越简单,动物的种类也就越单调。

d.群落的垂直结构指的是群落的层次性,主要指群落成层现象。

24.从种群数量变动的角度来看,沿海的“赤潮”现象,属于 b 。

a. 周期性波动b. 种群爆发c. 不规则波动d. 季节性消长25.下列关于生态位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如果两种物种的生态位有部分重叠,它们之间就会存在潜在的竞争,b.生态位范围越大(宽),越倾向于是一个特化物种,c.环境变化不会导致生态位发生变化,如生态位压缩、释放、移动等,d.群落中优势种和建群种的生态位最大(宽)26.在一个处于稳定期的森林群落中,其年龄结构应该是 b 。

a.幼龄植株百分率非常高。

b. 各龄树木数量从幼龄到老龄成比例减少。

b.各龄树木数量大致相等。

d. 幼龄植株百分率非常低。

27.一个种群内,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数量,幼年最多,老年最少,终年居中,这个种群的年龄结构为 b 。

a. 稳定性b. 增长型c. 衰退型d. 混合型28.水生植物的特点是 a 。

a. 通气组织发b. 机械组织发达c. 叶面积小d.根系发达29.水鸟中DTT的浓度比水中高几百万倍属于 c 。

a. 生物积累b. 生物浓缩c. 生物放大d. 以上都不是30.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结构是 a 。

a. 团粒结构b. 片状结构c. 块状结构d. 柱状结构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1.简述内稳态的保持机制的内容。

答:内稳态机制,即生物控制自身的体内环境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是进化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更进步的机制,它或多或少能够减少生物对外界条件的依赖性。

生物的内稳态是有其生理和行为基础的,维持体内环境的稳定性是生物扩大环境耐受限度的一种主要机制。

高等动物内稳态主要是靠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来维持。

2.生态系统信息流的特点及作用。

答:⑴生态系统信息流的特点特点:①生态系统中信息的多样性;②信息通讯的复杂性;③信息类型多、贮存量大。

⑵作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和物质流通过个体与个体间、种群与种群间、生物与环境间的信息流而协调。

动物之间的信息传递是通过其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进行的,决定着生物的取食、居住、社会行为、防御、性行为等过程。

3.简要回答生态失调的概念及标志。

答:概念: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干扰超越了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阈限而使其丧失自我调节能力时,谓之生态失调。

标志:物种数量减少,环境质量降低,生产力衰退,生物量下降。

4.生态规划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答:(1)生态规划的意义:通过生态规划,在利用自然资源和能源过程中,以及在改造自然环境过程中,不至于破坏人和生物与自然环境的良性关系,使可更新资源和能源越用越多,越用越好;不可更新资源能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生态规划的作用:重规划是开发和发展的一条非常重要的基本规律。

一个科学的生态规划,在理论上保证了资源和能源的合理使用,以及在工农业生产过程中不会出现环境问题。

5.生态工程的设计原则是什么?答:(1)适合性原则:生态工程的目的和用途要适应实际需要,应能解决当地生态环境建设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设计中不能生搬硬套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而需优化技术组合,因地制宜,因势利导;(2)高效益原则:作为一种生态经济活动,生态工程强调社会-经济-自然生态系统的整体效率及效益与功能,以生态建设促进产业发展,将生态环境保护融于产业工程及有关生产之中,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或经济欠发达地区,其经济效益高低决定其命运。

(3)生态学原则: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原则;②生物种群优化与和谐原则;③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与生态经济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