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装裱的基本知识

合集下载

6、书画装裱非遗项目

6、书画装裱非遗项目

书画装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项重要技艺,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是对书画作品的一种保护,更是对中华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弘扬。

一、书画装裱的历史渊源书画装裱起源于中国,是古代书画家为了保护和保存自己的作品而发明的一种技艺。

随着时间的推移,书画装裱技艺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并被广泛应用于各种书画作品的保护和修复。

二、书画装裱的技艺特点1. 材料选择:书画装裱所使用的材料非常讲究,包括纸张、绫、绢、锦等。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质地和纹理,能够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

2. 工艺流程:书画装裱的工艺流程非常复杂,包括清洗、修补、加固、上背纸、上绫料、上轴头等步骤。

每一个步骤都需要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经验,才能保证作品的完整性和美观性。

3. 艺术表现:书画装裱不仅仅是技艺的展示,更是艺术的表现。

通过装裱,可以将书画作品的主题和内涵更加突出,增加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价值。

三、书画装裱的传承与发展1. 传承:虽然现代科技的发展为书画作品的保存提供了更多的手段,但是传统的书画装裱技艺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许多老一辈的艺术家和工匠仍然坚持使用传统的技艺进行书画装裱,传承着这门古老的艺术。

2. 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书画装裱技艺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现代的书画装裱技艺不仅继承了传统技艺的精髓,还引入了新的技术和材料,使得装裱效果更加精美和多样化。

四、结语书画装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也是我们应当传承和弘扬的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

通过学习和了解书画装裱技艺,不仅可以保护和修复珍贵的书画作品,更可以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书画装裱的基本步骤

书画装裱的基本步骤

书画装裱的基本步骤一、选择适合的装裱材料书画装裱的第一步是选择适合的装裱材料。

常见的装裱材料有绢、纸、布等。

绢质装裱适合用于重要的书画作品,可以保护作品不受潮湿的影响,同时也能展现出作品的高雅气质。

纸质装裱适合用于一些普通的书画作品,价格相对较低,而且易于加工。

布质装裱则适合用于一些大型的书画作品,可以更好地展示作品的细节。

二、进行翻边处理在装裱之前,需要先对书画作品进行翻边处理。

翻边是指将作品的边缘折叠到背面,固定在装裱材料上,以增加装裱的牢固性。

翻边处理可以使用专业的翻边器具,也可以用手工完成。

在翻边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不要将作品的正面或背面损坏。

三、进行裱贴裱贴是将书画作品粘贴在装裱材料上的过程。

在进行裱贴之前,需要先将装裱材料铺平,将书画作品放在上面,然后使用特制的胶水将作品固定在装裱材料上。

裱贴的时候要注意胶水的均匀涂抹,以免出现起泡或胶水不牢固的情况。

另外,如果作品的纸张较薄,还可以在背面加贴一层纸板,增加装裱的稳固性。

四、进行边框装裱边框装裱是将裱贴好的书画作品放入边框中的过程。

边框有木制边框和金属边框两种。

木制边框通常用于装裱传统的书画作品,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息。

金属边框则适用于现代风格的书画作品,具有简洁、时尚的特点。

在进行边框装裱时,需要将书画作品放入边框的内部,并用胶水或背板固定住。

同时,还需要注意边框的大小和颜色要与作品相协调。

五、进行玻璃覆面玻璃覆面是保护书画作品的重要环节。

玻璃可以有效地防止作品受到灰尘、阳光等因素的侵蚀,同时还可以增加作品的观赏效果。

在进行玻璃覆面的时候,需要先将玻璃切割成适当的大小,然后放在装裱好的书画作品上方,再用胶水固定住。

选择透明度高、防紫外线的玻璃效果更好。

六、进行背板加固背板加固是保证装裱作品稳固性的一项重要工作。

背板可以使用厚纸板或木板制作,尺寸要与边框相适应。

在进行背板加固时,需要将背板放在装裱作品的背面,并用胶水或背夹固定住。

背板加固可以增加装裱作品的稳定性,防止变形或受到外力的破坏。

书画装裱的基本步骤

书画装裱的基本步骤

书画装裱的基本步骤一、选择合适的装裱材料书画装裱是为了保护和展示书画作品,因此选择合适的装裱材料非常重要。

常见的装裱材料有画框、画纸、画布、装裱纸等。

选材时要考虑作品的尺寸、风格和保存要求,以及装裱材料的质量和耐久性。

二、准备装裱工具装裱书画需要一些专业的工具,如切割刀、胶水、尺子、夹子等。

这些工具的选择要符合装裱材料的特点和个人的使用习惯。

同时,要保证工具的质量和锋利度,以确保装裱过程的顺利进行。

三、清洁和修复作品在装裱之前,需要对书画作品进行清洁和修复。

首先,使用软毛刷或吹风机清除作品表面的灰尘和杂质。

然后,对于有损坏或破损的作品,可以使用修复纸或修补胶进行修复。

修复时要注意使用无酸、无碱的修复材料,以免对作品造成进一步损害。

四、粘贴和固定作品将作品粘贴到装裱材料上是装裱的核心步骤之一。

首先,将装裱纸或画布铺在平整的工作台上,然后将作品放在上面并调整好位置。

使用胶水或胶带将作品固定在装裱材料上,注意要均匀涂抹胶水,并用夹子固定边缘,确保作品的牢固和平整。

五、装裱框架设计选择合适的装裱框架可以提升作品的观赏效果。

装裱框架的设计要考虑作品的风格、色彩和尺寸,以及装裱环境和个人喜好。

常见的装裱框架有木质框架、金属框架、塑料框架等,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框架材质和颜色。

六、装裱完成后的保护和展示装裱完成后,需要做好作品的保护和展示工作。

首先,要将作品放置在干燥通风的环境中,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

其次,可以在作品表面涂抹保护膜或喷涂保护剂,以增强作品的耐久性和防尘性。

最后,选择合适的展示位置和方式,如悬挂、摆放或存放在展柜中,以展示作品的美感和艺术价值。

总结:书画装裱是一项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需要细心和耐心。

通过选择合适的装裱材料、准备专业的装裱工具、清洁和修复作品、粘贴和固定作品、设计装裱框架以及做好保护和展示工作,可以使书画作品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展示,延长其寿命并展现其艺术价值。

同时,装裱过程也是对艺术家和作品的一种尊重和呈现,需要用心对待,力求达到最佳效果。

字画装裱常识知识点总结

字画装裱常识知识点总结

字画装裱常识知识点总结传统装裱技术:传统装裱技术是指使用传统的材料和方法来制作字画装裱。

传统装裱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包括木框、卡纸、绢布、丝线、钉子等。

传统装裱的工艺步骤包括框装、裱纸、缝线、压轴等环节。

这些传统装裱技术需要高超的手工技艺和丰富的经验才能完成。

传统装裱技术在保存字画作品时具有较好的效果,能够延长字画的寿命。

现代装裱技术:现代装裱技术是指利用现代化的材料和工艺来进行字画装裱。

现代装裱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包括木框、金属框、亚克力板、背板、胶水等。

现代装裱技术具有工艺简单、速度快、效果好等特点。

现代装裱技术常用于博物馆、美术馆、画廊等机构的字画装裱。

装裱的基本步骤:1. 材料准备:选用装裱所需的材料,包括框架、绢布、胶水、背板等。

2. 清理字画:对字画进行清洁、翻面等处理,以便进行下一步的裱纸工作。

3. 裱纸:将装裱用的绢布固定在字画上,起到保护和加固作用。

4. 制作框架:根据字画的尺寸,制作相应的框架,并装配好。

5. 定位裱画:将裱好绢布的字画放在框架中,进行调整、对齐。

6. 固定裱画:使用合适的方法将裱好的字画固定在框架中,以确保字画不会移动。

7. 裱画背板:在装裱完成后,需要制作字画的背板,并进行定位、固定。

8. 完善细节:最后对装裱好的字画进行检查,确保每个细节都处理到位。

装裱的注意事项:1. 对字画的尺寸、重量、材质等要有所了解,选择适合的装裱方法。

2. 裱画时要确保字画的平整,不可出现起皱、泡泡等现象。

3. 裱画时要细心操作,避免在装裱过程中对字画造成损坏。

4. 使用优质的材料和工具,确保装裱质量。

5. 对于特殊要求的字画,如古籍字画或者名家字画,需要找专业的人员进行装裱。

6. 在装裱完成后,对字画进行检查,确保装裱效果符合要求。

装裱的作用:1. 保护作用:装裱可以保护字画作品免受湿气、尘土、虫蛀等侵害,延长字画的寿命。

2. 美化作用:装裱可以提升字画作品的整体美感,让观赏者在观赏字画的同时感受到更好的视觉效果。

书画装裱的知识点总结

书画装裱的知识点总结

书画装裱的知识点总结一、书画装裱的发展历史书画装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出现在唐宋时期。

当时的书画作品多以卷轴形式呈现,需要装裱后才能进行收藏和欣赏。

随着时间的推移,书画装裱技术逐渐发展,出现了不同的装裱方式和材料,并且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规范和标准。

在现代,书画装裱技术已经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为书画艺术作品的展示和传播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二、书画装裱的基本原理书画装裱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将书画作品固定在特定的材料上,以保护、展示和传播作品。

装裱的过程包括选择合适的装裱材料、将书画作品固定在材料上、修整边角、加设装饰线等。

通过装裱,不仅可以保护书画作品,还可以增加观赏性,使作品更加美观和耐久,同时也易于展览和收藏。

三、书画装裱的装裱材料书画装裱的常见装裱材料有画框、宣纸、丝绸、绢布等。

画框是最常见的装裱材料,分为木框和金属框两种。

宣纸是书画作品常用的绘画材料,也可以作为书画装裱的底板材料使用。

丝绸和绢布在装裱中通常用于作为装裱材料的衬底,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柔软性,可以保护书画作品不受损坏。

四、书画装裱的装裱技术书画装裱的装裱技术包括裁切、粘贴、裱糊、糊线、装框等步骤。

在裁切过程中,需要根据书画作品的大小和形状,选择合适的裁切方式。

在粘贴过程中,需要使用专业的胶水或者糊水,将书画作品固定在装裱材料上。

在裱糊和糊线过程中,需要使用适量的糊料和装饰线,以增强装裱效果和加固书画作品。

在装框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画框,进行精细的装配和调整,以保证书画作品的稳定性和美观性。

五、书画装裱的注意事项在进行书画装裱时,需要注意作品本身的材质和特点,选择合适的装裱材料和装裱技术。

在装裱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作品清洁、整齐,避免产生污渍、皱折等影响观赏的缺陷。

另外,装裱后的书画作品需要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护,以保证作品长久保存。

六、书画装裱的美学意义书画装裱不仅是对书画作品的保护和修饰,更是一种对艺术品的审美和赏析。

书画装裱常识

书画装裱常识

书画装裱常识装裱也叫“装潢、“装池”、“裱背”,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保护和美化书画以及碑帖的技术,即以各种绫锦纸绢对古今纸绢质地的书画作品进行装裱美化或保护修复。

在宣纸和绢素上所作的书画,因其墨色的胶质作用,画面多皱折不平,易破碎,不便观赏、流传和收藏。

只有经过托裱画心,使之平贴,再依其色彩的浓淡、构图的繁简和画幅的狭阔、长短等情况,配以相应的绫锦纸绢,装裱成各种形式的画幅,使笔墨、色彩更加丰富突出,以增添作品的艺术性。

书画保存,不装裱可不是个好方法。

本文带大家看看立轴、对幅、条屏、通景屏、镜片、册页、横披、手卷装裱过后,都是什么样子。

立轴原裱:把新画好的画按规范的装裱程序进行装裱。

揭裱:对原裱不佳或是由于管理收藏保管不善,导致书画发生空壳脱落、受潮发霉、糟朽断裂、虫蛀鼠咬等现象的传世书画及出上书画进行装裱。

经过装裱的书画,牢固、美观,便于收藏和布置观赏。

而重新装裱的古画,会更加延长作品的生命力。

古人说:“古迹重裱,如病延医……医善则随手而起,医不善则随手而毙。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立轴(上图),主要用于竖式构图,悬挂欣赏。

画幅的上下左右常常有文人或收藏家题字赞赏。

中间部分称“画心”,上有“诗塘”、“天头”,下是地脚。

上下又有“隔水”,有的天头贴“惊燕”。

起初“惊燕带”不贴实,能飘动,后贴实,纯为装饰。

“画心”上下端可加镶锦条,称“锦眉”,亦称“锦牙”。

悬挂在厅堂正中的大副字画还称“中堂”。

立轴的几种装裱样式如下:(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一色装▲二色装▲三色装(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诗堂装(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间隔一色装▲锦眉装▲集锦装▲宋式(宣和)装▲装框两色装对幅▾对幅(上图),由二条字数相等、内容相连、画心尺寸与装裱规格完全相同的书画作品而组合。

如果是画,就称为“画对”;是书法,则称为“书对”,或称对联。

字画的装裱方法

字画的装裱方法

传统装裱基本知识和操作技法第一节基本操作流程(1)横幅、条幅工序托画心*方裁画心*贴距条*裁绫*装绫(先两边、再天地)*覆背*做天地杆开口*贴边距条*晾晒*方裁半成品*装天地杆、轴头*钉泡钉、扎绦绳、拴丝带*贴防裂条(角绊)、标签*背面打蜡*赶平压实*挂抻成品*卷起保存。

(2)装镜框工序托画心*方裁画心*贴距条*裁绫*上绫*覆背*晾晒*方裁半成品*上板*上热伸缩膜*装框*烫平伸缩膜*封画框四边*钉挂钩。

第二节托画心画心有新有旧,有完整的和残缺的,我们只说完整画心的装裱过程和技法要点。

(1)处理画心1、把画心认真审视一遍,把与画面无关的杂质、浮脏物、铅笔痕迹等去除干净。

2、为了防止宿墨晕洇,要对画心进行热处理。

具体方法是,把画心多次对折,用报纸包好,装进塑料袋里扎紧袋口,再套一个塑料袋,扎紧袋口,然后放锅内笼屉上蒸20分钟,拿出来展开就可以托了。

采用这种处理办法,即使刚写的尚没有彻底干透的画心也不会出现晕洇。

(2)托画心1、把画心正面向下平放在板上,用喷壶均匀喷雾使之湿润。

2、用干毛刷轻扫,使画心平整。

若画心上有小洞或者裂口,要在下面垫一块纸,防止糨糊由此渗到板上,将来不好揭。

3、刷糨糊,技法与托色宣相同,要注意赶平,不能留有气泡和褶皱,刷完后要认真清除残留的纸屑、刷毛等杂物。

4、覆托纸,方法同托色宣。

5、晾晒(不能暴晒)干透即可下板。

第三节画心的方裁和距条粘帖(1)方裁技法要点1、方裁就是把画心四周无用的地方去掉,使画心方正。

扇面,圆形等异型画心,一般是用剪刀裁剪,本节只讲方型画心。

2、技法:A//把托好的画心平放在玻璃板上,首先把字画最靠边那个边用壁纸刀切直,依此为标准线。

要注意这条边尽量能照顾到其他三个边去掉的部分越少越好。

B//把齐好的标准边两端对齐(画心角对角),注意不要折画心。

然后在标准边相对的另一边,看准应裁切的部位,用锥子扎一个透眼。

C//展开放平画心,按照两个针眼,用直尺比着裁切,这样,这两个对应边就是平行的了。

装裱的知识点总结

装裱的知识点总结

装裱的知识点总结一、装裱材料1.1 裱纸裱纸是装裱中的一种主要材料,它可以保护原作不受潮湿、变形和虫蛀的影响,同时也可提高原作的品质,增加视觉效果。

常见的裱纸有云纹纸、麻纹纸、棉纸等,它们各自有着不同的特点和用途。

1.2 边纸边纸是用来包裹原作的辅助材料,可以起到固定和保护作品的作用。

边纸一般选择颜色与原作相协调的颜色,常见的边纸有金边黑纸、图片边纸等。

1.3 裱条裱条是用来把原作和裱纸固定在一起的材料,它可以保持装裱品的平整和美观。

裱条的材料一般有木制、镀金、铜条等,不同的材质有着不同的装裱效果。

1.4 裱胶裱胶是用来固定原作和裱纸的粘合剂,它有着坚固、防水、不发黄等特点。

常见的裱胶有糨糊、鱼胶水等,选择合适的裱胶可以保证装裱品的品质和持久性。

1.5 装裱辅料装裱辅料是用来衬托原作和提高视觉效果的材料,包括芯板、吊眼、纸角等。

它们一般都是作为装裱的辅助材料,可以提高装裱品的观赏性。

二、装裱工艺2.1 裱法裱法是装裱中的重要环节,它是指将原作和裱纸按照一定的技艺和步骤固定在一起的过程。

裱法一般包括扣边、上胶、上纸、抹胶等步骤,不同的裱法对于原作的保护和美化作用不同。

2.2 裱边裱边是裱法中的一个重要步骤,它是指在原作周围粘贴边纸,使原作和裱纸之间的接缝处更加美观和牢固。

裱边时要注意边纸的颜色和质地与原作相协调,同时也要注意边纸的宽窄和对称美观。

2.3 裱背裱背是指将装裱好的作品背面进行整理和装饰的工作,一般是用裱胶粘合芯板、裱码等,使装裱品更加坚固和美观。

裱背时要注意芯板的大小和材质,要与装裱品相匹配。

2.4 裱眼裱眼是指在装裱品的角落或背面打孔,以便于挂画悬挂或者固定。

裱眼一般要放在装裱品的对称位置,而且要注意与装裱品的材质和用途相配合。

2.5 裱装饰裱装饰是指在装裱品的裱边或者背面进行装饰性的工作,比如贴金边、贴边纸、贴花纸等。

装饰要考虑到原作的风格和装裱品的整体效果,要做到与原作相辅相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画装裱的基本知识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11-5-16 2:15:51 阅读:17次中国书画是世界各国一致公认的东方艺术之瑰宝。

伴随着书画装传统艺术而生发的书画装裱工艺,也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独有的工艺。

正由于有了装裱工艺,历代书画珍品才得以保藏久远。

后来传到日本以及一些亚洲国家,成为东方别具一格的特有工艺,同样受到世界各国的珍视。

那么,我国这一独特的民族工艺又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如同其它事物一样,书画装裱也有一个从无到有,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

1973年湖南战国楚墓出土的《人物御龙帛画》,为我们认识这个规律性的问题,提供了极可宝贵的原始资料。

这件珍贵文物,"最上横边裹着一根很细的竹条,上系有棕色丝绳。

"后来在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帛画上,又进一步发现:"丁形帛画的顶部裹有一根竹竿,并系以棕色的丝带,中部和下部的两个下角,均缀有青色细麻线织成的筒状绦带。

"这些具体特征,展示了古人要求观赏绘画的最初动机,对于研究书画装裱的起源,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通过上述资料,完全可以将书画装裱的历史,推至距今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若进一步推论,将盛产竹子,多次出土了我国最早的绘画,并揭示了书画装裱症结的湖南一带,作为装裱工艺的发祥地,也不无道理。

书画装裱的历史虽长,但留下来的文字记载并不多,据现存文书,最早记载装裱史料的当推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其中提及:"自晋代已前,装背不佳,宋时范晔始能装背。

"南朝宋的宣城太守,《后汉书》作者,著名史学家范晔,是我国装裱史上早期的装裱名家。

到了唐朝,唐太宗大力搜集王羲之的书法和历代名画,指定王行直装褫,楮遂良,王知敬监领其事,足见唐代对裱画的重视。

其时,日本国奈良朝使臣来我国学习装裱技术,唐太宗亲命典仪张彦远面授技艺,从此我国的装裱技艺流传日本,在异国生根,开花,结果。

五代时,装裱技艺进一步发展。

到了北宋,宋徽宗设立画院,装裱家列入官职,成为文思院六种待招之一。

皇家的倡导下,在书画家,装裱家精心探究的基础上,终于形成了著名的"宣和裱"的格式。

这标志着我国书画装裱技艺遂传入民间,特别在明,清五百年间,装裱技艺成为设店裱画的专门行业,在苏州、扬州、北京、上海、广州、湖南、湖北、开封等地先后出现了许多驰名中外的书画装裱店铺。

解放后的一段时间里,由于种种原因的影响,装裱业一度出现了衰落。

后来,一些文物,博物馆单位,设置了书画装裱机构,七十年代中后期情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书画装裱如同被唤醒的春风,一改往日的沉寂,从业人员大幅度增长,在装裱工艺及用料方面,亦进行了许多探索与改革,正朝着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道路迈进。

二书画装裱的设备及工具(一)工作室(亦称装裱间):要求:宽畅明亮,清洁整齐,安全方便,温度与湿度要适中。

(二)挣墙(亦称大墙,挣板):用于贴平,挣干画心,裱件和各种装裱材料。

要求:平整、光滑、通风、干燥。

(三)案台(亦称装裱桌):要求:台板木质坚硬,台面光滑平整,案台高度一般在80厘米左右。

(四)晾架(亦称晾竿):用于晾干经过加工的复背纸,色纸以及各种材料等。

(五)拷贝桌:玻璃桌面,内置日光灯,用于揭裱残破旧画。

(六)人字梯:用于裱件上、下墙时蹬踩。

(七)排笔:用于托裱绫、绢、纸张、画心及覆画等。

(八)棕刷:用于托裱绫、绢、纸张、画心及覆画裱件上墙等。

(九)裁纸刀:用于方正画心、裁配画料等。

(十)界尺和切板:用于方正画心、裁配画料等。

(十一)锥针和镊子:用于方正画心、挑除杂物等。

(十二)启子:用于揭启挣在墙上的裱件及各种材料等。

(十三)油纸(亦称浆纸、隔糊):用于镶嵌边料隔浆糊用。

(十四)砑石(亦称磨石):用于裱件背面砑光、磨平。

(十五)蜡板:用于裱件背面砑光时磨擦画背。

(十六)其它工具:剪刀、掸子、叉子、喷水壶、箩筛、木锯、电钻、钳子、铜线、面盆、毛巾、毛笔、颜料、墨汁、调色盘、塑料薄膜等。

三装裱材料(一)宣纸:分为生宣和熟宣,以安徽产净皮生宣为主。

(二)绫、绢、锦、锦绫、麻布等。

(三)天杆、地杆、月牙杆、轴头、手卷片、签子等。

(四)丝带、绦带、铜钮等。

(五)面粉、明胶、明矾等。

四书画装裱品式(一)立轴、中堂(二)对联(三)横披(四)条屏、通景屏(五)镜片、扇面(六)手卷(七)册页五装裱程序制浆--托画心--方正画心--(托染材料)--配料--镶嵌--清裁大边--转边(包边)--粘串(接含口和粘搭杆)--配背(裱覆背纸)--覆画(扶活)--磨画(砑光)--剔边(批串)--配杆--钉铜钮(绦圈)--包杆(上轴头)--上杆--系绦(串丝带)--扎带--粘签条六裱件质量的品评品评裱件质量的标准简而言之为:平整光洁、柔软谐调。

具体可以分为:(一)工艺精致,镶口匀细。

(二)展挂平整大方,画面光滑洁净。

(三)画面色彩搭配谐调。

(四)手感柔软,厚薄适度。

(五)收卷后整齐,无参差。

七古代书画装裱论著(一)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二)北宋米芾《书史》、《画史》(三)南宋周密《齐东野语》卷六《绍兴御府书画式》(四)元代陶宗仪《南村辍耕录》(五)明代文震亨《长物志》(六)清代邹一桂《小山画谱》八书画裱件的展挂与收藏由于书画作品装裱的形式不同,对于不同形式的作品有不同的展挂与收藏方法。

(一)立轴的展藏立轴的展挂最好由两人同时进行,一人双手托住天个杆及绦带,另一人握住地杆两端的轴头,缓缓展开,无论是展收或挂壁,最忌用手指顶托画背,这样会随着画件的展开,留下折痕。

收藏:有条件的话,可做专用的木柜(用樟木做最为理想),分层隔平放,切忌压挤。

如没专用柜子,可每件作品做一个画筒或者画盒装放,再放上樟脑丸即可。

(二)手卷的展藏由于手卷的特点是窄长且不能挂壁,因此,手卷的展观必须在台面上进行。

若是两人,则一人双手扶住卷子徐徐展开,另一人则随着展速收卷,单人展观则右手执着天头处,左手握着手卷的中腰,然后边收边展。

展开之后,必须在两头各压一镇尺,防其滚动。

收藏方法与立轴相同。

(三)册页的展藏册页不同于其它书籍,我们不能像翻书那样来翻阅册页,应将其平放在台面上,打开册页之后,右手中指(或食指)最好是用一专用竹片,插入页下空间,向右(或向上)翻动。

收藏:大多用锦、缎等制作册套,将其包套好,平放收藏。

(四)横披的展藏横披与立轴相比,由于它不便实卷,因而,具体要求亦不相同。

首先应将其平放于台面上,一人轻按右天杆,另一人双手扶住裱件上下边际,徐徐展开。

挂壁时,须两人相互配合,将作品拉平,稳妥地固定在左右两侧的墙钉上,(若是月牙杆,则需在月牙杆背面加上一根与其大小一样的木条一同固定于墙上,这样可将作品与墙隔离,以免受潮)。

收藏与立轴相同。

(五)镜片的展藏镜片装裱好后,大都装入镜框内。

但没装镜框的作品,应平放于木质阁板或木箱中,摞放时,须在作品之间隔垫宣纸,亦可卷好装入画筒或画盒中。

总之,书画作品悬挂一段时间后,一定要更换,在清洁裱件时不能用刷子刷,更不能用湿毛巾擦,最好软布或鸡毛掸轻轻掸去灰尘即可。

凡是接触书画作品(特别是裱件)一定要戴上手套,以免汗液沾污作品使其变形生霉。

九、装裱术语解释(一)立轴立轴亦称挂轴、挂幅、条幅、竖幅、条山、轴子;特别窄的有人称其为“琴条”。

悬挂在厅堂正中的大幅字画还称“中堂”。

由于历史等原因,以及人们欣赏习惯的影响,立轴成了最普及、款式最多的一种装式。

立轴常见的传统装式有:一色装、二色装、三色装、宋式(宣和)装、诗堂装、半绫装、纸镶绫边装、绫镶绢边装、集锦装、锦眉装、间隔一色装、框二色装、轴背等。

(二)屏屏亦称扇屏、屏□(此字上为“户”部,下为“衣”部)。

并以张挂的不同环境,称其炕屏、卧屏、吊屏及御屏(指用于宫廷的屏风)。

原为用于遮挡、装饰的实用物,通称屏风。

其正面粘贴绢画。

而屏条是在立轴的基础上,将竖幅形式与屏风相连的特点结合在一起的、以套或组为单位的独立装式。

屏主要分为屏条和通景屏。

(三)对联对联亦称楹联、门联、字联、书联、对子、门对、楹贴。

双行长句还称龙门联。

对联是由二条字数相等、内容相连、画心尺寸与装裱规格完全相同的书法作品而组合的。

排挂时,右为上联(亦称出句),左为下联(亦称对句)。

二条为依副。

(四)卷轴卷轴亦称手卷、横卷、轴卷、横轴、横看、手轴、卷子、行看子。

横式装,是一种古老的装潢形式。

卷轴体积较小,轻巧且宜收藏。

但只能平放案头,不便张挂。

卷轴是由天头、隔水、引首、尾子将画心连接而成的。

其装式虽有所不同,但各部位的要求、规格基本是一致的。

卷轴一般分为:撞边卷、转边卷、套边卷和卷背。

(五)横批横批亦称横挂。

横式装。

横批解决了横幅书画不便张挂的矛盾。

(六)镜心镜心亦称镜片。

以夹放在镜框内而得名。

与早期的屏风画,以及清宫的“贴落”(一种贴在宫殿墙壁上的简易裱件)同属一种类型。

横、竖式皆可。

是一种简易、方便的装式。

(七)册页册页亦称叶子。

是受书籍装帧影响而产生的一种装式。

册页的装式主要分为:蝴蝶装、推篷装、经折装、平开册页、转边册页等。

但无论有几种,均不外乎横竖两种类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