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红土型镍矿山地质工作概况
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北马露姑群岛区域地质构造背景及其对蛇绿岩、红土型镍矿规模的控制

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北马露姑群岛区域地质构造背景及其对蛇绿岩、红土型镍矿规模的控制苏拉威西岛-北马露姑群岛位于印度尼西亚东部,是一个充满了火山活动和地震活动的地区。
地质构造背景主要由苏拉威西及锡卢瓦西海沟、北斯拉沃维潘及准格尔山脉构成。
这里的构造运动主要由三条地震带控制,即苏拉威西海沟及其西北部、北斯拉沃维潘、南赛曼达楠-东勒娜地震带。
这些地震带的相互作用导致了该区域复杂的地质构造,包括造山运动、拉张构造等。
蛇绿岩的形成常常与板块俯冲的过程有关,而在苏拉威西岛-北马露姑群岛区域中,苏拉威西及锡卢瓦西海沟的存在是蛇绿岩的形成和分布的重要原因。
苏拉威西海沟在地球历史上经历了多次的俯冲造山运动,使得该区域成为了蛇绿岩的丰富区域。
蛇绿岩具有高硫化物含量,而硫化物又是镍矿的成矿组分之一,因此,蛇绿岩的存在是该区域红土型镍矿规模的重要控制因素。
红土型镍矿是指位于铁镍蛇绿岩体周围的土壤中含有较高铜、镍、钴、铬等金属元素。
而在苏拉威西岛-北马露姑群岛区域中,该种类型的镍矿主要分布在锡卢瓦西和塔希玛拉亚的地区。
这里的红土型镍矿形成与土石流、滑坡和洪水等自然过程密切相关,而蛇绿岩的存在和分布则是其规模的重要控制因素之一。
此外,该区域丰富的低品位镍铁矿也受到地质构造背景的控制,其主要分布在塔希玛拉亚地区。
总之,苏拉威西岛-北马露姑群岛区域地质构造背景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是该区域蛇绿岩和红土型镍矿分布和规模的重要控制因素之一。
其次,板块俯冲和地震活动使得该区域成为蛇绿岩的丰富区域,在这些蛇绿岩中含有丰富的硫化物,从而影响了红土型镍矿规模的分布。
因此,对该区域地质构造背景的深入研究和理解,有助于更好地探明和开发该区域的镍矿资源。
对于苏拉威西岛-北马露姑群岛区域的地质构造背景及其对蛇绿岩、红土型镍矿规模的控制,下面列出一些相关数据,进行分析。
首先是该区域的地震情况。
据印度尼西亚地震局的数据,该区域2019年至2021年7月间发生了56次地震,其中地震级别在4.0以上的占大多数,最高达到了6.1级。
中国投资东南亚红土型镍矿的现状与对策建议

中国投资东南亚红土型镍矿的现状与对策建议中国投资东南亚红土型镍矿的现状与对策建议红土镍矿是一种重要的战略性矿产资源,是生产不锈钢的重要矿物原料。
该类矿种在我国的地质储量非常稀少,仅见于云南墨江-元江一带,资源储量仅约53万吨,且镍含量低,硅镁含量高,矿石品质不好。
在我国周边的东南亚地区,红土镍矿储量丰富,其中仅印度尼西亚的红土镍资源量达1300万吨,菲律宾520万吨。
与之相比,我国的红土镍储量仅为印尼的1/25,菲律宾的1/10。
资源禀赋的稀缺,注定了我国的镍资源保障必须走国际化开发之路。
一、中国投资东南亚红土型镍矿的基本情况(一)投资案例分析受国际市场上镍价行情高涨、硫化镍资源危机以及红土镍选冶技术进步等多重因素推动,东南亚地区丰富的红土镍资源吸引了全球矿业投资者的高度关注。
得益与东南亚国家邻近的地缘优势,中国企业成为了这股投资热潮中的主力军之一。
自____年始,中国企业先后进入东南亚缅甸、菲律宾、印尼以及周边的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国家,涉足红土镍矿投资项目(表1)。
在投资企业性质上,既有金川集团、中钢集团、中国有色集团等国有大型企业,也有青山钢铁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民营企业,一些地勘单位也参与其中。
在投资内容上,大部分企业主要针对收购对象国红土镍矿资源的探矿权以及采矿权,而少量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则开展了地、采、冶一体化开发。
投资额度近十亿美元的不乏其例,包括巴布亚新几内亚瑞末镍钴矿项目、菲律宾诺诺克镍矿项目以及缅甸达贡山镍矿项目等。
(二)投资环境分析近年来,东南亚国家的矿业投资环境正逐步好转,为红土镍矿投资热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润滑作用。
为振兴经济、解决失业问题、恢复和增强国外投资者的信心,菲律宾政府大力推行“矿业复兴计划”,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主要包括:(1)环境与自然资源部制定矿业复兴计划;(2)将矿业确定为优先发展领域;(3)简化矿业权审批程序;(4)成立了矿业投资援助中心(MIAC);(5)向市场开放更多的矿地等。
印尼苏拉威西岛红土型镍矿的成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1.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541004 2.中山大学地球环境与地球资源研究中心,510275
捅要:“红士型”镍矿是当前全球镍资源开发利用的重点类型,科学研究意义重大。Kolonodale
矿床是东南亚红.十型镍矿带上的一处典型矿床,发育在印度尼西噩苏拉威两岛。矿床产在超基性岩 石风化壳中,野外成矿地质特征以红士化剖面内出现垂向分带最典型,自上而下可见紫色铁帽带、 黄色枯土带、灰绿色镍矿带和绿色基岩带等岩性序列。综合分析认为,母岩基础、气候背景、构造 体系,地形地貌等构成了红士型镍矿床发育的主要控矿要素,氧化作用、水解作用、碳酸作用等对 镍元素在表生环境卜的活化迁移起重要作用。该类矿床的成矿过程可概括性地理解为物理风化破碎、 蛇纹石化蚀变、黏十风化、红士风化、硅镁镍矿沉淀等五个成矿阶段。
关键词:“红士型”镍矿、硅镁镍矿、印尼 一、红土型镍矿的研究背景
镍矿石主要来自两种矿床类型:硫化物型和红十型,其中硫化物璀镍占总储量28%,而红十型 镍约占72%(E1ias,2002)。硫化物型镍矿床品位高、杂质少和易选冶,一直以来是镍产量的主要 来源。但是,当前国际上人多数硫化物型镍矿山(加拿大的萨德伯里、俄罗斯的诺列尔斯克、澳犬 利弧的坎博尔达、南1|的里腾斯堡)己面临矿山开采难度加大和保有储量急剧减少的危机。在硫化 物型镍矿床面临严重储量危机的形势F,全球镍行业已将资源开发利用的重点转移到红+型镍矿床 上(G1eeson et a1.。2003:千瑞江等,2008)。 长期以来,国内外地学界对红十型镍矿的研究并不重视,与硫化物型镍矿形成巨人反著。其原 冈是:一方面该类型矿床的开发利J}lJ程度低,制约了地质研究和找矿勘探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行业 内对表生成冈矿床研究存在一定偏见,认为其成矿机理简单,缺乏理论深度。但是,近年来以澳人 利哑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学者在该领域频频开展重大项目,在涉及红十型镍矿的矿石矿物学、矿床成 冈机理以及勘探技术方法等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E1ias,2002:Gleeson et a1.,2003; a1.,2006)。需要指出的是,当前对红十型镍矿的研究成果多来白撕澳、新喀 里多尼哑、巴两等少数地区。相比之下,在我国周边的东南Ⅱ红十型镍矿的研究报道并不多见。
印尼PomalaaIUP159红土型镍矿风化壳特征及找矿方向

2016 NO.01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学 术 论 坛苏拉威西岛位于印度尼西亚东部地区,面积17.46万km 2,呈K字型展布,是印尼红土镍矿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
该岛的红土镍矿主要分布在中东部地区,比较著名的找矿远景区有北科纳威县的Langgikima、Lasolo,莫罗瓦利县的Kolonodale、Tontowea以及科拉卡县的Pomalaa等。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金属镍资源需求与日俱增,国内众多地勘单位和企业陆续进入印尼苏拉威西岛开展红土型镍矿的勘查与开发工作,例如:云南有色地质局308队[1]、河北地矿局第五地质大队、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江苏总队、华东有色地质局805队[2]等。
中矿资源勘探股份有限公司响应国家矿产资源勘查“走出去”战略号召,积极开拓东南亚国家优势矿种勘查市场,目前红土型镍矿及铅锌多金属矿项目遍及苏拉威西、加里曼丹及西爪哇等地。
该文以东南苏拉威西省科拉卡县Pomalaa IUP159矿床为例,分析该类矿床的风化壳垂向分带特征,以期指导该地区今后的找矿勘查工作。
1 地质概况矿区位于印度尼西亚东南苏拉威西省科拉卡县(Kolaka)的波马拉镇(Pomalaa)辖区(如图1),大地构造位置为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澳大利亚板块汇聚作用形成的蛇绿岩带上[3],自新生代以来构造活动非常活跃,为红土型镍矿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条①通讯作者:车林睿(1989,1—),男,汉,河南南召人,硕士,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专业,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主要从事有色金属矿产勘查和成矿机理研究,E-mail:***************。
DOI:10.16661/ki.1672-3791.2016.01.135印尼PomalaaIUP159红土型镍矿风化壳特征及找矿方向①刘利茂 车林睿*(中矿资源勘探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 100089)摘 要: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产出一系列规模大、品位富、易开采的红土型镍矿床。
印尼苏拉威西岛红土型镍矿的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样分 析可 出现较 高 品位 的样 品 , 该层 是 矿 区主要 的含
矿层 。
气候 因素是红 土化 作用 的表 生营 力 , 它可促 生 N i
离 子从母 岩矿物 中活化释放 和迁移 。T o n t o w e a 矿 区全
腐岩带是超基性岩风化剖面下部处于半风化状态 年 高温 多雨 , 且濒 临海 岸线 , 降水 中盐 度较 高 , 更有 利 于 对基 岩 的腐蚀 和破 坏 , 有 利 于 该地 区可 能发 生 的充 的产物 , 以其矿物组 分和结构 、 构造部 分保 留原 岩特 性
沟谷过 度发 育 的区域 不利 于矿 体 基岩带处 在腐岩带之 下 , 与上层 呈渐变过 渡关系 , 谷水 系 的发 育格局 , 主要 南蛇纹石化 的橄 榄岩组 成 , 暗绿色 一 灰黑色 , 中粒 的保存。大地构造环境最终促使矿床的形成和保留 , o n t o w e a 矿床地处 印尼苏拉 威西岛东部蛇绿 岩带 , 该区 结构 , 块状构造 , 岩石节理发育, 靠近腐岩带部分沿节 T 域 长期处 于 抬升 背景 的风化 剖 面 中 , 地貌 发展 和地 形 理面 可见 到淡绿 色 硅酸镍 矿 薄膜 。
表生环境后 , 受 氧化作 用 、 水 解作用 、 碳酸化作用等表生
红土镍矿床是特殊地质和特定地表环境共 同 耦 合作 作用 的影 响 , 造成红 土化过程 中元素迁移行为产生差异
用的产物, 它的形成条件与岩f 生 基础 、 大地构造环境 、 气 ( 图2 ) 。C o 、 N i 高值 区 间分 布在矿 化剖 面 中下部 , 剖面 候背景 、 地形地貌 、 地下水条件等 内外生 因素密切相关 。 顶部和底部均为低值 , N i 在腐岩层达到最大富集; M 、
印尼红土镍矿地质工作概况

印度尼西亚红土型镍矿山地质工作概况陈义博(四川金广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摘要:本文结合地质学理论和笔者五年来对印尼红土镍矿的亲身实践,综合系统地介绍印尼红土型镍矿的类型、区域地质、矿体划分、开采情况,并较为详细地讲述了中国投资商实地考察印尼镍矿山的勘探历史活动。
科学规范的地勘工作和有效的勘查报告核查是对投资矿山成功的首要工作和基础。
关键词:红土型镍矿;分布;地质;勘查;核查;印度尼西亚一、红土型镍矿红土型镍矿是一种典型的风化-淋积-残余矿床,主要产于超基性岩(橄榄岩、辉橄岩等)上部的红土风化壳中,其形态、规模受地形表面形态控制。
矿石类型相对复杂。
矿石自然类型以褐铁矿型和硅酸镍氧化型矿石为主。
镍元素主要呈类质同象或吸附状态分布在矿物中,分布较均匀。
矿石结构主要为粗中粒结构、假象结构、破裂结构、交代网格结构。
矿石构造主要为土状、土块状、致密块状、胶状等。
二、区域地质苏拉威西岛及周边区域位于太平洋板块、澳洲板块和欧亚板块的聚合部位,地质条件十分复杂。
根据岩性组合和大地构造特征,大致可分为5个地质构造区域1.西苏拉威西第三系火山弧2.第四系Minahasa--Sangihe火山弧3.中苏拉威西白垩系—古新统变质带4.东苏拉威西白垩系蛇绿岩带5.由澳洲大陆分离出的古生代班达微大陆残片盛产红土型镍矿的东苏拉威西白垩系蛇绿岩带由三个显著的地带组成:北中带,中带和南带。
在这些带内,蛇绿岩仰冲在三叠纪和侏罗纪的沉积岩与火山沉积岩上(如火山碎屑岩,石灰岩等)。
蛇绿岩由纯橄岩,橄榄岩,辉石岩和由其衍生出的蛇纹岩组成。
三、矿体划分国外将红土镍矿矿层结构划分为盖层(Top Soil)、褐铁矿化层(Limonite)、分解层(Saprolite)、基岩(Bed Rock),而通常在分解层中单独标识硅镁镍矿(Garnierite),其原因是该矿石属高品位矿石:约1.9%-6%Ni,平均品位2.0%-2.5%Ni。
但是,因为受地形、裂隙等影响,该层矿体不稳定,多呈透镜状。
印尼红土镍矿

印尼红土镍矿36m2烧结机工程初步设计二○一一年一月1、前言(企业概况)2、项目遵守原则2.1工艺布置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充分优化工艺方案,做到总体考虑,合理布局。
在保证生产的前提下,尽量简化工艺,缩短流程,减少占地面积,节约工程投资。
2.2采用国内外成熟经验和先进适用技术,为提高经济效益创造条件。
2.3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环保、安全、工业卫生和消防等规定。
3、项目范围根据项目建设单位要求,从红土镍矿原料库到成品烧结矿仓或落地之间的工程。
4.项目规模和产品品种设计一台36m2烧结机,年处理红土镍矿28万吨,成品烧结矿20万吨。
5.原燃料供应红土镍矿:28万吨/年;燃料:2万吨/年;熔剂: 1.4万吨/年(为年需要干料量);煤粉:3千吨。
6、烧结工艺简介6.1、概述本工程采用了可靠的工艺流程和设备。
采用小球烧结工艺,烧结的各种原料自料场由汽车或铲车运至配料库,装入配料仓中,经仓下圆盘给料机和电子皮带称按一定的配比落在配料主皮带上,经一、二次混合机后,由混合料主皮带运至梭式布料器落入混合料仓,再由圆辊布料器+九辊布料器将混合料均匀的布在台车上(铺底料系统,将筛分好的块矿进行铺底),随烧结大盘转动的过程中,混合料在点火器前被热风预热,接着混合料表层在点火器下被点燃,在抽风作用下自上而下完成燃烧过程,烧结物料前移至扎撩起和单辊破碎机前完成矿物相变,通过液态粘结相形成合格的烧结矿,热矿经破碎筛分后,进入储存仓,最后被运到矿槽或落地料场。
6.2、主要工序组成生石灰破碎室、煤(焦)粉破碎室、配料库、一次混合机室、二次混合机室、56m2烧结机室、扎料器、热破机、筛分室等。
6.2.1配料库原料库(60×80m),设50型装载机2台,5*8米溜筛一台,用于原矿混合石灰干燥和筛分用,作为烧结矿生产的储备料库,该库内设有6个料仓,矿粉、燃料由电子称、熔剂由螺旋给料称按设定配比配料后由主配料皮带送至混料机室。
6.2.2混料室混料室设φ2.4×9m混料机2台,将来料在一混中加水至一定的湿度并充分混匀。
红土型镍矿地质特征及分布规律_冉启胜

收稿日期:2009-10-22作者简介:冉启胜(1980-),男(土家族),贵州沿河人,云南有色地质局308地质队,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地质矿产勘查工作。
红土型镍矿地质特征及分布规律冉启胜 朱淑桢(云南有色地质局308地质队,云南个旧661000) 摘要:文章系统地阐述了矿床区域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分布规律初步研究,总结出了矿区找矿标志及成矿规律,对在区域上寻找同类型矿床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红土型镍矿;矿床地质特征;找矿方向;找矿标志中图分类号:TD 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550(2010)03-0016-020 引言卡拉曼宿红土型镍矿区位于菲律宾棉兰老岛北部海岸线边缘,属菲律宾苏里高北部省乌比士敦都村所辖。
矿区与菲律宾首都马尼拉的直线距离约780km ,距苏里高北部省首府苏里高市直线距离约70km 。
在项目组工作基础上,结合以往的研究调查成果,尝试性地总结卡拉曼宿镍矿区红土型镍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对今后进一步的找矿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1 大地构造位置矿区地处菲律宾棉兰老岛北部,大地构造位置属环太平洋构造活动带(Ⅰ级)———西太平洋岛弧带(Ⅱ级),这是中生代以来在不同构造单元上发展起来的一条巨型构造带,是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相互作用的产物。
自大陆向太平洋方向可划分为三条构造带:西带为大陆边缘带;中带为边缘海盆带;东带为西太平洋岛弧带。
以第三纪褶皱、断裂为主,以广泛发育岛弧型火山-深成岩带为特征。
该区岩浆活动频繁,岩浆建造组合比较复杂,主要有细碧岩-辉绿岩、超基性岩及第四纪玄武岩-安山岩组合。
基性-超基性(侵入岩、喷出岩)分布广泛,为区域内红土风化壳型硅酸镍矿床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
由于地处赤道附近,区内气候炎热、湿润、雨量充足,生物化学风化作用强烈,成为区域内红土风化壳型硅酸镍矿床形成的有利条件。
2 区域地质背景棉兰老岛主要出露中生代到新生代各时期浅海到深海沉积的砂岩、灰岩、火山岩以及超基性侵入岩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所属铁合金系别:镍矿关键字:镍矿红土镍矿印度尼西亚红土型镍矿山地质工作概况摘要:本文结合地质学理论和笔者五年来对印尼红土镍矿的亲身实践,综合系统地介绍印尼红土型镍矿的类型、区域地质、矿体划分、开采情况,并较为详细地讲述了中国投资商实地考察印尼镍矿山的勘探历史活动。
科学规范的地勘工作和有效的勘查报告核查是对投资矿山成功的首要工作和基础。
一、红土型镍矿红土型镍矿是一种典型的风化-淋积-残余矿床,主要产于超基性岩(橄榄岩、辉橄岩等)上部的红土风化壳中,其形态、规模受地形表面形态控制。
矿石类型相对复杂。
矿石自然类型以褐铁矿型和硅酸镍氧化型矿石为主。
镍元素主要呈类质同象或吸附状态分布在矿物中,分布较均匀。
矿石结构主要为粗中粒结构、假象结构、破裂结构、交代网格结构。
矿石构造主要为土状、土块状、致密块状、胶状等。
二、区域地质苏拉威西岛及周边区域位于太平洋板块、澳洲板块和欧亚板块的聚合部位,地质条件十分复杂。
根据岩性组合和大地构造特征,大致可分为5个地质构造区域1.西苏拉威西第三系火山弧2.第四系Minahasa--Sangihe火山弧3.中苏拉威西白垩系—古新统变质带4.东苏拉威西白垩系蛇绿岩带5.由澳洲大陆分离出的古生代班达微大陆残片盛产红土型镍矿的东苏拉威西白垩系蛇绿岩带由三个显著的地带组成:北中带,中带和南带。
在这些带内,蛇绿岩仰冲在三叠纪和侏罗纪的沉积岩与火山沉积岩上(如火山碎屑岩,石灰岩等)。
蛇绿岩由纯橄岩,橄榄岩,辉石岩和由其衍生出的蛇纹岩组成。
三、矿体划分国外将红土镍矿矿层结构划分为盖层(Top Soil)、褐铁矿化层(Limonite)、分解层(Saprolite)、基岩(Bed Rock),而通常在分解层中单独标识硅镁镍矿(Garnierite),其原因是该矿石属高品位矿石:约1.9%-6%Ni,平均品位2.0%-2.5%Ni。
但是,因为受地形、裂隙等影响,该层矿体不稳定,多呈透镜状。
矿体划分定义:盖层(Top Soil):褐色地表腐质土,含砂质、滑石、高岭土、粘土。
褐铁矿化层(Limonite):褐色-褐红色,蜂窝状、块状褐铁矿,块状针铁矿。
分解层(Saprolite):褐黄色-土黄色,土状含碎石团块蛇纹石化橄榄岩,残积强风化橄榄岩。
硅镁镍矿(Garnierite):翠绿色,中粒结构,块状构造,油脂光泽,表皮类似于蛇纹石化“皮壳状”,含镍硅酸盐,氧化后因镁、钾离子的流失矿石呈乳白色。
基岩(Bed Rock):灰黑色,暗绿色,中—粗粒结构,块状构造,岩石较为坚硬,同时在岩石裂隙中分布有网状白色胶结物(硅质),未风化橄榄岩。
四、品位变化特征矿体呈层状面型展布,总体随地形起伏而变化。
镍品位从地表随着深度的变化由低变高再变低,总体呈正态分布;铁品位随着深度变化由高变低,不呈正态分布;钴品位从地表随着深度的变化由低变高再变低,不呈正态分布。
镍品位分布直方图累积频率图五、分布红土型镍矿主要分布在加里曼丹(Kalimantan)岛、苏拉威西(Sulawesi)岛、哈马黑拉(Halmahera)岛、西巴布亚鸟头半岛(Papua)。
在加里曼丹(Kalimantan),红土镍矿相对集中分布在东加里曼丹朗易克斯(Lang Ikas)地区。
哈马黑拉(Halmahera)岛红土镍矿主要集中在布里(Buli)、韦达(Weda)、苏巴印(Subayin)、格比(Gebe)、噢比(Obi)。
苏拉威西(Sulawesi)岛红土镍矿主要集中在东南与中苏省,东南省主要集中在波马拉(Pomala)、科拉卡(Kolaka)、北科纳威(Konawe Utara)、卡比纳(Kabeana),中苏省莫罗洼里(Morowali)地区。
印度尼西亚红土型镍矿分布图六、开采情况早期印尼红土镍矿的开采主要集中在东南苏拉威西省的波马拉地区。
据相关资料介绍,该地区50年代起开始开采,随着06-08年镍价上升以及市场对高品位镍矿的需求上升,该地区的高镍矿逐步被开采消耗,资源量逐渐耗竭,出口量缩减。
近些年,开采高镍矿的地区逐步从波马拉转移到中苏省的莫罗洼里地区、东南省的北科纳威地区以及哈马黑拉岛的噢比岛、格比岛。
七、勘查从红土镍矿的成矿原理出发,广泛分布于超镁铁质岩的红土风化壳是红土镍矿最直接、最重要的找矿标志,而高差变化不大或是地形属于缓坡的地带更有利于红土镍矿的形成和保存。
通常,红土型镍矿的找矿方法和勘查手段有电磁物探、浅井和浅部钻孔。
笔者将5年时间里接触的镍矿山矿山地质工作情况分类如下:1、矿山具备勘探权证(IUP Exploration),但未进行相关地质工作。
2008年早期工作中常接触到这类矿权(IUP),即获得了勘探权证,但是还未进行过相关地质工作。
国内有投资意向的企业到了印尼之后,会对这类矿权的矿区自发性地进行实地考察。
时常无功而返,不是矿区内没有找矿前提的超镁铁质岩,就是沟壑纵横、河流密布,没有成矿条件,甚至连矿化点都找不到。
2、矿山具备勘探权证(IUP Exploration),但只进行了少量简单的勘探工作。
所谓的少量、简单的勘探工作,通常是调查者选取矿区内的小片面积并在其中布置少量浅井、手工钻工程,以便估算出资源量,再以此为依据推算出整个矿区的资源量,最后按照一定打折系数,给出最终的结论。
这类矿权勘探结果极其不科学,带有大量的虚假成分。
3、矿山具备勘探权或采矿权(IUP Exploration/Production),根据前人地质资料增加浅井和钻孔工作,专业地质服务公司出具地勘报告。
在矿区内进行规范的地质工作,得到相应的资源量结果,其地勘工作往往处于国内勘查标准的普查阶段,能够大致地反应整个矿区内矿体分布,品位、厚度等情况,对投资者投资矿山提供基础料。
可以大致的了解和判断矿山的远景情况,为下步工作提供明确的方向。
4、矿山具备采矿权,根据前人地质资料对整个矿区进行详查-勘探,专业地质服务公司出具地勘报告。
在矿区内进行规范的地质工作,得到相应的储量\资源量结果,可以较为准确的了解矿山的矿石量,矿体品位、厚度、形态等,为开采所需提供相应的地质数据,但此类矿山在合作报价上相对较高。
2006年期间,印尼国家在1:500000图幅的基础上对镍矿成矿区域进行了1:250000的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由此,印尼尚未被发现的中-大型镍资源基本不存在。
印尼勘查标准主要采用澳大利亚(JORC)标准,通过探井及钻孔方式确定矿石储量和资源量。
笔者常年在印尼本土所接触到的电磁物探技术是指在地质勘探前借助电磁法预测矿山的矿体深度,为澳大利亚地质公司所常用,通过对比实测剖面与成像剖面,可以较为准确的了解基岩与矿体间的界限。
其目的只是科学地预测出矿山的找矿前景,而并非笔者后来听到的可以通过电磁法确定矿山储量\资源量。
八、资源量划分标准印尼本土勘探标准采用澳大利亚JORC标准,其资源量划分为:推断资源量(Inferred Mineral Resource):是指矿产资源的吨位、品位,以及估算出来的矿物含量的可信性较低的部分。
通过使用适当的技术收集露头、探槽、探坑、开采到钻孔的数据,以地质证据为基础进行推断和假设,但该资源量结果未验证地质和/或矿石品位的连续性,故其可靠性是有限的或不确定的。
控制资源量(Indicated Mineral Resource):是矿产资源的吨位、密度、形状、物理特征,而品位和矿物含量则是估算出来的一个合理的可信性的部分。
亦需要从露头、探槽、开采到钻孔的勘探、取样及测试收集的数据,如果位置太广泛或间隔不恰当则为地质和/或品位的连续性,但间距接近可以假设的连续性。
探明资源量(Measured Mineral resource):是矿产资源的吨位,密度,形状,物理特征,品位和矿物含量可估算出一个高级的可信性的部分。
它是基于详尽和可靠的勘探。
它是使用适当的技术从露头,探槽,探坑,开采和钻孔数据收集起来。
这些工程的网度应足以确认地质和/或品位的连续性。
九、储量/资源量估算由于红土型镍矿属于风化淋积残余矿床,矿与非矿之间为过渡关系,并无明显截然边界;加之后期矿山选冶技术对矿石质量要求严格,同时也为了提高矿体的综合利用价值,需要插值及估算的元素较多(一般应该进行Ni、Fe、MgO、Si、Cr、Co的插值)。
在资源量估算时,其Ni边界品位不宜采用人为确定的方法,也不适宜采用传统资源量估算的方法(地质块段法、断面法等)。
印尼本土通常采用地质统计学的方法对红土型镍矿体(床)进行整体评价和资源量估算。
根据样品化学分析结果,通过SUPEC或是MICROMINER软件采用统计学方法,确定Ni矿化边界品位、变异系数和各种区域化变量的时空分布特征,以此边界品位建立矿体模型,采用距离反比二次幂内插法或是地质统计学的方法(克里格法)进行品位插值,进行整体评价,以适应不同时期、不同矿产品价格变化的需求,同时也便于矿山开采配矿。
现阶段国内外对红土型镍矿矿山储量/资源量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
一、国内采用地质块段法;二、国外采用距离反比法。
国内地勘单位现阶段大多采用MAPGIS地质块段法计算,是按照(国标)规范对储量/资源量进行估算,同时也是本国国家储委、中储联认可的估算方式。
国外现阶段主要采用SUPEC距离反比二次幂内插法和MICROMINE距离反比加权法,该方法是采用数学建模,通过国际地勘理事会认可同时被四大矿业资本市场所认可的方法。
通过国内具备甲级资质的地勘单位对同一矿区内采用国内外两种不同计算方法进行比对,在同一数据的情况下使用MICROMINE距离反比加权法、SUPEC距离反比二次幂内插法与MAPGIS地质块段法对估算储量\资源量对比,其结果加权法与内插法差异较小、相较吻合,相比地质块段法有一定差异,矿体越简单差异越小。
十、风险控制国内对海外红土镍矿的需求日益增加,国家政策亦有扶持,“走出去”的思路迫在眉睫,但近几年海外项目成功者又屈指可数。
对想要走出去的海外投资者提出了更高的风险控制要求。
在这里仅从矿山投资相对应的地质工作、储量\资源量风险控制进行阐述,同时结合印度尼西亚当地实际地质工作情况,根据矿山所做地质工作程度将投资矿山分为四类:1、矿区内完成少量探井工程;2、矿区内完成小面积的钻探工程;3、矿区内完成区调工作;4、按照地质工作程序完成的矿山普查、详查、勘探工作。
前3类主要是矿区内地质工作的简单基础资料,不能系统、完整的反映矿区内的矿体分布情况,品位、厚度变化情况,但可以通过对基础资料进行分析、实地踏勘了解矿山情况,判断矿山的找矿远景及选择靶心区域,通过专业地质工程师分析后续的勘探资金投入和可能勘探后达到的结果,以此确定后续勘探工作的必要性,并按照前期的设计方案,分步骤实施,以降低风险勘探投资的风险。
第4类地质工作已经系统的完成矿山勘查,并出具相应的地勘报告,然而报告中所得结论是否与实际地质工作所得结论相对应,这就涉及到投资者对报告本身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