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网络犯罪初探
对青少年网络犯罪的调查

对青少年网络犯罪的调查假期期间,我在父亲的单位——朝阳县公安局,通过与父亲以及他的同事的谈话了解了一些青少年网络犯罪的相关资料,并加之我对相关文章、书籍的翻阅与理解,现做调查如下。
网络犯罪是一种新型的犯罪,其隐蔽性和危害性较之传统意义上的犯罪更大。
从有关部门公开报道的资料来看,我国网络犯罪的数量逐年上升,年龄界限却呈下降趋势,且多为青少年。
青少年网络犯罪将成为社会危害性最大的犯罪之一。
因此,加强对青少年网络犯罪的研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是现代社会、国家和政府普遍关注的重大课题。
一、青少年网络犯罪概述所谓青少年网络犯罪,是指青少年利用编程、加密、解码技术或工具、软件命令及法律规定上的漏洞或其他方法,以计算机为工具危害网络中的信息系统及信息内容安全的犯罪行为及利用网络技术实施的其他各种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青少年网络犯罪和其他社会犯罪一样,都具有社会危害性、行为违法性和应受刑法处罚的基本特征。
但作为一种新的社会犯罪现象,特别是青少年这一特殊群体所实施的高科技领域的犯罪,他有具有其自身的一些特点。
(1)进行网络犯罪的青少年,绝大部分都具有较高的智力,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比较了解网络产品的构造、性能、原理,在电脑技术方面有一技之长。
(2)我国网络犯罪的案件数量不断增长,实施主体以青少年为主,并有低龄化倾向和由城市向农村扩大的趋势。
(3)网络犯罪高度智能化,具有一定的超越时空性,侦破的难度越来越大。
(4)网络犯罪几乎没有罪恶感。
网络是虚拟的世界,非面对面的网络交流方式使网络犯罪处于一种隐匿状态,因而犯罪也就没有很深的罪恶感。
(5)网络犯罪的破坏性强,可以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巨大危害。
网络犯罪不仅对计算机系统本身的安全构成了威胁和损害,而且还给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
二、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原因分析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原因应结合其自身的特点来分析,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除了主观原因外,与他们置身的客观环境的影响分不开。
未成年人涉网犯罪问题研究

未成年人涉网犯罪问题研究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对年轻人来说,网上世界已经是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随着未成年人网民的不断增加,网络犯罪事件也越来越频繁,这成为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如何解决未成年人涉网犯罪问题,已成为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一个难题。
一、未成年人涉网犯罪的主要表现未成年人涉网犯罪包括网络欺凌、网络敲诈、网络诈骗、网络侵犯隐私、网络色情等各种违法犯罪行为。
其中,网络欺凌和网络敲诈是最为常见的两种犯罪行为。
网络欺凌是指通过互联网或移动通信网络,以暴力、恐吓、侮辱等手段对他人进行精神侵害的行为。
未成年人在网上受到欺凌的占比最高,特别是在一些社交媒体上,一些未成年人容易沉迷其中,沉迷其中后可能受到欺凌和网络暴力的伤害。
而网络敲诈,则是以某种方式,利用网络威胁、诱骗他人,通过获取利益或达到某种目的的一种违法犯罪行为。
网络敲诈常常是以聊天、小视频、短信等方式进行。
对未成年人而言,网络敲诈不仅会夺去他们的财产和时间,而且会对他们的心理造成一定的伤害。
二、未成年人涉网犯罪的原因1、家庭因素。
缺乏有效的家庭管教,导致孩子缺乏规矩意识,习得错误的网络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2、学校因素。
一些学校对未成年人的网学校教育不到位,对未成年人进行网络安全教育和红色防线教育不足,加上学生自身的好奇心和进取心,容易接触到不良信息。
3、成人因素。
未成年人经常在网络中和成年人接触,有些成年人也会向未成年人传播不良信息,这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威胁。
4、未成年人自身因素。
由于年龄偏小、思想不成熟,未成年人在网络中容易受到一些欺骗甚至电信诈骗的伐心,这也是未成年人涉网犯罪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未成年人涉网犯罪问题的解决方法1、加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
家长应该时刻关注孩子的网络活动,在家庭里建立规矩制度,防止孩子接触不良信息和网上陌生人。
学校也应该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网络安全教育,为未成年人营造一个安全的网络环境。
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成因及预防路径探析

目录
01 一、青少年网络犯罪 的现状与影响
02
二、青少年网络犯罪 的成因分析
03 三、青少年网络犯罪 的预防路径探讨
04 四、实际案例分析
05 五、结论
06 参考内容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依赖于网络。然而,网络在 带给人们便利的也给青少年犯罪提供了新的空间和手段。青少年网络犯罪已经成 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探讨其成因及预防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内容
青少年犯罪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它不仅影响了青少年的个人成长,也给 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本次演示将从社会、家庭和个人的角度,深 入探讨青少年犯罪的形成原因。
社会因素是青少年犯罪的重要诱因之一。在现代社会中,青少年面临着前所 未有的压力,如学业压力、就业压力等。此外,不良文化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如 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的传播,使青少年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受到扭曲。这些社会 因素都可能促使青少年选择犯罪行为。
老师应注重学生的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 人生观。
五、结论
青少年网络犯罪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探讨其成因及预防路径具有重要意 义。通过技术手段、管理措施和家庭、学校教育等多方面的综合施策,可以有效 预防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发生。同时,全社会应共同青少年成长环境,为他们创造 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和良好的社会氛围,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一、青少年网络犯罪的现状与影 响
青少年网络犯罪是指未满18周岁的青少年利用网络实施的各种违法犯罪行为。 据相关数据显示,近年来青少年网络犯罪呈上升趋势,给社会、家庭和个人带来 了严重的危害。青少年网络犯罪不仅侵害了公民的个人信息隐私,还可能导致严 重的财产损失,甚至威胁到生命安全。
当代大学生网络犯罪心理及预防对策初探

当代大学生网络犯罪心理及预防对策探析摘要:预防犯罪首先应预防犯罪心理的形成。
从心理学角度对大学生网络犯罪现象进行分析, 揭示其犯罪心理的成因, 据此可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策略。
预防和减少大学生网络犯罪是一项全社会的系统工程, 家庭、高校、社会有着不能忽视的责任。
关键词:大学生; 网络; 犯罪心理; 预防对策一、大学生网络犯罪的概况网络犯罪是一种新的高科技犯罪现象, 是行为主体以计算机或计算机网络为犯罪工具或攻击对象, 故意实施的危害计算机网络安全的, 触犯有关法律规范的行为[1]。
在网络犯罪的人群中, 18 岁至 25 岁的占了45%。
这充分说明, 以高智商为特征的大学生群体应该称得上是网络犯罪中的“易感人群”[2]。
这一群体的网络犯罪主要表现为: 一是危害互联网运行安全的犯罪行为, 比如侵入特定计算机信息系统等。
二是利用互联网破坏市场经济秩序或社会管理秩序的行为。
如利用网络制作、复制、传播色情淫秽物品。
三是利用互联网危害人身权利及合法财产权利的行为。
如 2001年 5 月 4 日, 北京工商大学计算机系的学生卢淳, 利用侵入手段在网上盗窃、贩卖上网账号非法牟利, 致使某信息技术上网账号被人盗用, 累计损失共 40 余万元[3]。
二、大学生网络犯罪心理探析(一)大学生犯罪心理分析犯罪心理是行为人在准备或实施犯罪过程中表现在内部的各种心理现象的总和[5]。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 大学生犯罪的心理特征最主要表现在: 第一, 犯罪动机复杂。
犯罪动机是激起和推动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内在动因。
犯罪动机是犯罪行为的动力性因素。
根据近几年来发生的各类大学生犯罪案件, 可以归纳出几种主要的犯罪动机: 物质欲望、报复、人际交往受挫、心理异常等导致犯罪。
第二, 消极的价值观念。
价值是指态度的对象对人的意义。
人们对于某个事物所具有的态度, 取决于事物对人们的意义大小, 即事物所具有的价值大小6[。
]大学生之所以实施犯罪, 是极端的利己主义等消极价值观念以及对待法律的消极价值观念共同作用的结果。
对中国未成年人网络犯罪的探析

对中国未成年人网络犯罪的探析随着网络在国内的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现阶段我国未成年人网络犯罪的比例大大增加,加强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和网络安全的建设成为当务之急。
减少未成年人网络犯罪和加强我国网络安全建设需要我们全社会共同合作,网络管理单位自身增强网络安全意识。
标签:未成年人;网络犯罪;新趋势;发案情况21世纪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对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在庞大的网民群体中,未成年人占据了很大的比例,并在逐步增多。
绚丽多姿的网络世界就像潘多拉魔盒,给青少年的学习与生活带来种种便利和享受的同时,网络也成了一把双刃剑,带来诱惑和罪恶。
未成年人利用网络犯罪在我国正呈上升趋势。
本文主要从现今我国未成年人网络犯罪的发案情况、特点以及新趋势这三个方面来谈未成年人网络犯罪,以期对此更进一步的了解。
一、我国未成年人网络犯罪的发案情况所谓未成年人网络犯罪,是指未成年人以网络为犯罪诱因或犯罪手段,以网吧及其附近为犯罪地点,以及所有与网络有直接或关联的犯罪行为。
根据我国的最新調查资料,我国19岁以下网民占网民总数的33.9%,已达1.15亿,且我国有80%的未成年犯罪是与网络有关。
未成年人作为互联网使用的重要群体,对他们而言,互联网的影响尤为深远。
一方面,互联网帮助未成年人获取知识、拓展交往,为青少年的成长提供了新的条件;另一方面,互联网具有的虚拟性、时空分离性、行为隐匿性,加上网络管理尚不够完善,也对未成年人的成长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1]。
就目前来看,未成年人网络犯罪可分为以下情况。
1.以网络、网吧为媒介的共同犯罪未成年人先是在网吧中,或通过网上聊天,认识、结交了一些哥们,臭味相投。
这也改变了以往犯罪团伙多为本地熟人,互相勾结抱团结伙的模式。
然后通过互联网联络、策划、分工实施犯罪。
一些未成年人喜欢逃学去网吧上网,喜欢暴力刺激性大的电子游戏,在网吧中总是会认识一些哥们、姐们的,其个性好强又爱逞能,经不起同伙的挑逗和唆使,又凭借所谓的“靠山”,欺负比自己弱小的学生,对其实施暴力并夺取其钱财。
青少年网络犯罪研究

青少年网络犯罪研究
青少年网络犯罪是指年龄在13岁至19岁之间的青少年利用互联网进行犯罪活动。
随
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青少年的网络犯罪问题也日益突出。
本文将对青少年网络犯罪进
行研究,探讨其原因、特点和对策。
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原因多种多样。
青少年缺乏正确的网络安全意识和素养,容易被网
络犯罪分子利用。
青少年的心理和行为特点使其更容易陷入网络犯罪的泥潭。
他们追求刺
激和冒险,容易受到网络诱惑,从而参与犯罪活动。
一些青少年为了达到某种不正当的目的,故意利用互联网进行欺骗、诈骗等犯罪行为。
青少年网络犯罪具有一些特点。
他们的犯罪行为往往隐藏性强,很难被发现和识别。
他们常常利用他人的身份信息或伪造虚假身份进行犯罪活动,很难被追溯和追究责任。
青
少年网络犯罪更易于造成社会负面影响,如信息泄露、金融诈骗等一系列问题。
针对青少年网络犯罪问题,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
应加强青少年的网络安全教育,提高他们对网络犯罪的认知水平,增强防范意识。
建立健全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制定严格
的网络犯罪惩治措施,加大对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打击力度。
加强与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合作,共同关注青少年网络犯罪问题,从根源上解决这一问题。
青少年网络犯罪是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关注。
只有通过加强
教育宣传、完善法律法规和加强合作,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青少年网络犯罪问题,保护青
少年的网络安全。
青少年犯罪问题初探

( 伊犁师 范学院图书馆 新疆 伊宁 8 50 ) 3 00
【 内容提要】 青少年 阶段是人从幼稚走 向成熟、 从依赖走向独立 , 理想走 向务实的转型关键期 。 从 在这一 阶段 , 无论是生
理还是心理都 比较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和诱 导。 内心的冲突 矛盾无法得到正常处理时 , 当 内心的冲突就会转化为 日常的 行为。 这些行 为如果没有正确引导往往会导致违法犯罪。 本文从 目前青少年犯罪 的现状以及特点入手 。 分析当前 青少年犯 罪的成因并提 出有益对策。 【 词】 关键 青少年 犯罪
在喜欢看暴力镜头 的孩子 中, 约有 4 %的少年 有不 良举止或犯罪行为。 7
国研究者雷夫克威茨于 17 年 发表 了其研 究报 告《 91 电视暴力和儿童侵犯性行为 : 一个后续研究》 结果发现 , 。
在 3年级时越偏好 电视暴力节 目的儿童 , 其行为越倾 向于暴力 , 成年后往往也会保 持该暴 力倾 向。另一项综
合研究也说 明。 儿童 的侵略性行 为都与 电视暴力接触显著相 关。 国心理学家威廉. 贝尔逊研 究了 16 英 爱. 55位 1— 5岁 的少年常看 的电视 节 目及其后 的行为 , 21 发现 故事 片中逼真 的暴 力行为 , 对他们 有极大 的危害作用 。
( 社会环境 因素 二) 心理学研究认为行为动机产生有两个条件 , 一是 内在需要 , 二是外在刺激 。青少年 时期是一个人的生理
发育 时期 , 进入青春发育期 的男女青少年身体迅速长高 , 体重迅速增加 , 第二性征 出现 , 性发育成熟 。生理上 的变化 ,致使青少年萌发 了朦胧的性意识和性冲动。而各种黄色传媒对青少年 的性冲动 具有 明显的激 发作 用, 由于青 少年的道德观念和法制观念淡 薄 , 自控力较差 , 在黄 色传媒 的刺激 下 , 抑制 不住生理躁动 , 可能 便 冲破法律约束 , 实施性犯罪 。青少年模仿能力强 , 易受外界影响。人对 被感知的对象 , 有着 “ 内模仿 ” 本能。美
浅谈青少年网络犯罪

浅谈青少年网络犯罪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各位同学:大家好!根据县关工委的安排,今天很高兴,应邀参加学校举行的法制教育课,借此宝贵的机会,与大家共同探讨青少年网络犯罪有关法律知识和有关案例。
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叫青少年网络犯罪?目前法律界还没有一个明确统一的定义,就我的理解,上网青少年以网络为犯罪诱因,以互联网为犯罪手段,犯罪地点在网吧场所和所有与网络有直接联系或间接联系的犯罪行为,都可以称之为青少年网络犯罪。
我结合几个案例来谈青少年网络犯罪。
案例一:痴迷暴力游戏,刀捅身边人。
去年3月11日晚上,16岁的少年胡某在网吧里玩一种用刀捅人的暴力游戏时,由于技术欠佳,每次都被别人“捅”倒,坐在胡某旁边的一名同龄少年也在玩同一种游戏,他忍不住对胡某冷嘲热议,在网络上“杀”红了眼的胡某当即火冒三丈,抽出随身携带的尖刀,捅向受害人的胸口,导致受害人当场死亡,而胡某还依旧沉迷在暴力游戏之中,直到警察赶到现场,胡某才被惊腥,“我是不是杀死人了,他问警察会不会坐牢啊?”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胡某沉迷在血腥的暴力游戏之中,已经失去了理智,分不清虚拟网络和现实世界了。
案例二:网上起斗争,网下来报复。
也是去年6月的一个晚上,某网吧发生一起数十名青少年寻衅滋事案件,其中黄某被打成重伤,奄奄一息,他的两名同学一人小腿骨折,另一个手臂多处挫伤,对方也有几名轻伤,原来当天晚上,黄某与两名同学在网吧玩一种反恐精英的游戏,与另一网名为“孤独龙”的玩家在网上遭遇并进行了激烈的战斗,双方一边战斗,一边在网上互发短信进行语言攻击,无意中,黄某将自己网吧地址告诉了对方,对方在游戏被击败后,勾结七八名社会闲散青年,携带木棒铁棍赶到黄某所在的网吧,双方大打出手,导致两败俱伤。
案例三:上网相勾结,下网去抢劫。
某市公安局刑警队接到许某的报案,称在网吧上网时,结识了一个网名叫“诱惑”的17岁女网友,并相约到网吧见面,当两人见面后,“诱惑”谎称自己回家拿衣服,将许某骗到市郊一座桥边,由事先埋伏在桥边的一名男青年实施抢劫,抢走许某一部手机和400元现金,几天以后,刑警队又连续接到多起类似的报案,所不同时是,实施抢劫的男青年变换了4个人,办案民警经过周密部署,将这一团伙一网打尽,经查实,这4男1女在网上纠合在一起,年龄小多17岁,最大的21岁,他们先由胡某以“诱惑”“蓝色妖姫”很具挑逗性的网名和男网友聊天,再将受害人骗至一些偏僻处实施抢劫,敲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 教 文化
・ 1 9 7 ・
பைடு நூலகம்
青少年 网络犯罪初探
张玮丽
( 哈 尔滨劳动技 师学院, 黑龙 江 哈 尔滨 1 5 0 0 0 0 )
摘 要: 时下, 网络逐 渐走入 寻常百姓 家 , 成为人们获取信 息、 了解世界的一种工具。我 国的网民人数在不断增加 , 而青少年 以其对新 事物的接受能力和好奇心逐渐成为网络的主力军。然后 , 伴 随着网络 而来的不仅是丰富 多彩的生活和广 阔的空 间, 更带来许 多严峻的问 题和挑战 。 不断上升 的青 少年 网络犯罪便 是其一。 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正处在这样的一个年龄段 , 作 为一名职校法律教师 , 如何更好的引 导学生对待 网络、 有效 的预 防青 少年犯罪 , 不仅 关系到青 少年的健康成长 , 也 关 系到社会稳定和祖 国的未来。 关键词: 青 少年 ; 网络 ; 犯罪 ; 预 防; 职业教 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