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双眼视觉分析的法则 技师高级技师
双眼视功能训练培训课件

双眼视功能训练
37
海丁格刷的使用:
使用时须有高亮度的光源照明 要有可变光阑配合使用 选择适当的专用“光刷”画片来检查或训练 单眼使用时,另一眼应插入蓝色滤光片以使两眼色
觉平衡
双眼视功能训练
38
红绿立体图片 (Tranaglyphs)
利用红绿互补这一基本原理而设计的 一类双眼视功能训练器械,包括基于此原 理的计算机随机点训练软件
让患者推动患眼侧的镜臂前后运动,使老虎恰好 进入笼子中央,此时患眼侧的镜筒刻度即为主 觉斜视角。
双眼视功能训练
12
同时视画片
双眼视功能训练
13
3)同时知觉检查
在测得主觉斜视角和他觉斜视角后,如果两者数 值相同,这患者为正常的视网膜对应,可进行 融合范围和立体视检查
如果两者数值的差异超过一定范围,则说明患者 视网膜对应异常,差值称为异常角
(5)调节瞳距使左右目镜距离等于患者的瞳距 (斜视患者的瞳距是双眼分别处于原在位时的 瞳孔距离)
双眼视功能训练
10
2 、同视机检查法
1)测量他觉斜视角
A 检查前戴矫正眼镜,调整颌台高度、瞳孔距离, 使两侧镜筒适合眼的高度
B 将镜筒臂移到0位,并将一对同时知觉画片置 于左右镜筒画片盒中,如老虎和笼子
4. 让患者注视画片上的其他数字或字母,直到反光 点位于瞳孔中央。此时画片上的数字(或字母) 对应的角度值为Kappa角(每相邻两数字或字母 相隔视角为1°)
双眼视功能训练
22
测定γ角画片
54321
双眼视功能训练
23
8)后像法检查
1. 后像法检查时,利用特殊的后像画片,打开后像灯 (卤灯),把灯泡前面的弥散片旋出光路,让患者观 看一侧画片中央的红点
双眼视觉PPT课件

• 40cm+1.00D1内隐斜
• 瞳距为60mm
.
36
• 答案: Sheard’s法则 6m时融合需求为4△,储备为12△,因此
R≥2D,符合Sheard’s法则。 40cm融合需求为6△,储备为6△,R≤2D,不
符和法则。 处理:a.加棱镜 P=2/3D-1/3R=2/3*6-
1/3*6=2△,因为是内隐斜基底方向为BO。 b.球镜改变 AC/A=6-1/1=5,
称为视网膜对应成分或对应点。一个物体的 影象只有同时落在两眼视网膜的对应点上传 入大脑才能被感觉为一个印象。两眼同名同 部位而又有共同视觉方向的只有两眼黄斑部, 其他部位的视网膜成分则各依其与黄斑部的 距离结成对应关系。一眼黄斑部鼻侧的一点 与另一眼黄斑部颞侧等距离的另一点相对应, 即这两点的视觉方向相同,均向本身的反对
.
6
• 5.两眼能把落在视网膜非对应点上的 物像矫正至正位,这种能力称为融合 力。这种功能是通过大脑枕叶的心理 视觉反射活动实现。
.
7
• (二)运动的条件: 在运动功能上,要保持两眼的位置在各眼位 上相互协调一致,这种能力称双眼注视力 (同向或异向)。注视远处的物体时,两眼 视线能达到平行;注视近处物体时,两眼则 要动用调节,并协调地行使集合与散开运动; 向侧方运动时,双眼能达到以相同速度或幅 度进行运动。当双眼运动不协调时,小的差 异则可用融合力加以控制成为隐斜,双眼视 觉尚可保持;但大的障碍则无法形成双眼单
.
16
• 图3 检查立体视
.
17
• 二、生理机制
• (一)视觉方向 视网膜成分生来就具有向空间投
射的方向性,这种功能由高级视觉中 枢的结构所决定,视网膜黄斑中心凹 的视觉方向是正前方,在它鼻侧的视 网膜成分向颞侧投射,颞侧向鼻侧投 射,上方向下方投射,下方向上方投 射。
调节集合测量..

在测定集合力时,应先测棱镜基底向内然后 再测定棱镜基底向外时的集合力,因为基底 向外的棱镜刺激集合和调节,而基底向内的 棱镜则放松调节和集合。
在测定患者的集合能力时,检查者应该注意 寻找患者的三个反应点: 模糊点:代表患者再也不能代偿由棱镜引起 的视网膜视差,但仍能保持稳定的调节 破裂点:代表患者已动用了全部的集合力量, 但不能再维持双眼单视。 恢复点:代表随视网膜物象分离程度的减小, 患者又可通过本身的集合力来恢复双眼单视。
BCC:是指Binocular Crossed-Cylinder, 它可以提供在40里面处调节反应的信息
融合性交叉圆柱镜
+0.50
对于有老花的顾客BCC提供了一个给予合适 下加光的简便的方法。 对于没有老花的顾客,BCC结果可以说明调 节的滞后。
BCC法
测试视标使用近视力卡上的BCC视标,双眼 前同时放置交叉圆柱镜,-0.50轴红点在90 度,询问病人所看到的十字交叉线中,是横 线清楚还是竖线清楚,横线清楚加正片,竖 线清楚加负片 迅速调整镜片至横竖一样清楚。
近点测量
测量方法:移近法或移远法 负镜片法
移近方法:
在40厘米处放置近十字视标,顾客 佩戴CAMP眼镜,从远到近移动视标, 速度为2cm/s,直到模糊为止,退回 到最后能看清的位置就是调节近点, 根据近点位置计算眼的调节幅度。单 眼分别检测,而后双眼检测。
移远法:
将视标置于被检者近点之内并逐渐移远,直 至视标完全清晰,计算对应的调节幅度。
负镜片法:
顾客配戴CAMP眼镜,将近十字视标固定于 40cm处,眼前每三秒增加-0.25DS的镜片, 边加边询问视标是否变模糊了,如果模糊视 在3—5秒内恢复,可以继续增加屈光度,但 如果超过5秒仍没有恢复,停止测试,记录 最后清楚时所加总值并加上2.5D即为调节 幅度
视功能ppt课件

精选ppt
7
(1)电脑(或静态检影)验光获得基础屈光量 (2)将基础屈光量输入综合验光仪(或试镜架)
上
(3)先右后左 (4)首次的MPMVA包括雾视和去雾视 (5)首次红绿测试 (6)JCC定散光轴 (7)JCC定散光度数
精选ppt
8
(8)再次的MPMVA,包括雾视去雾视 (9)再次的红绿测试 (10)按上述相同的步骤检查左眼 (11)双眼同时开放,加+0.75D雾视 (12)两眼分视(棱镜法或偏振镜法) (13)双眼平衡试验 (14)双眼同时去雾视 (15)双眼的红绿测试 (16)记录试戴验光处方的度数 (17)行走试验
精选ppt
52
聚散
集合(convergence,辐辏)和发散 (divergence)是双眼相互向内或向外的协 同运动。
精选ppt
53
远/近水平集合力的测定
通过棱镜的引入来逐渐诱导双眼视网膜上物 象的分离,促使患者运用水平聚散力来补偿 物象分离,维持双眼视,籍此,我们可以了 解患者的集合功能。
如瞳孔区影动为逆动,说明为调节超前,加 负镜至中和
正常量:+0.50D,+-0.50D
精选ppt
30
BCC:是指Binocular Crossed-Cylinder, 它可以提供在40里面处调节反应的信息
精选ppt
31
精选ppt
32
融合性交叉圆柱镜
+0.50
精选ppt
33
对于有老花的顾客BCC提供了一个给予合适 下加光的简便的方法。
精选ppt
17
正常情况下的调节幅度:
10岁=14D,20岁=10D, 30岁等于=7D,40岁=4.5D,50岁
《双眼视觉分析》课件

在军事领域的应用
01
02
03
目标识别
在军事侦察中,利用双眼 视觉分析技术可以对目标 进行快速、准确的识别。
导航定位
在军事导航中,利用双眼 视觉分析技术可以实现高 精度的导航和定位。
作战模拟
在军事训练中,利用双眼 视觉分析技术可以构建逼 真的作战模拟环境,提高 训练效果。
在虚拟现实领域的应用
立体显示
在虚拟现实中,利用双眼 视觉分析技术可以实现逼 真的立体显示效果,提高 用户的沉浸感。
场景交互
通过双眼视觉分析,用户 可以在虚拟现实中实现更 自然、更直观的交互方式 。
虚拟试衣
在虚拟试衣中,利用双眼 视觉分析技术可以实现对 衣服的立体感和真实感的 模拟,提高用户体验。
06
双眼视觉的未来发展
双眼视觉研究的难点与挑战
02
这些过程涉及到多个器官和系统 的协同工作,任何一个环节的异 常都可能导致双眼视觉的异常或 丧失。
02
双眼视觉的功能
深度感知
双眼视觉能够提供更准确的深度感知,因为两只眼睛从略微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 ,大脑综合处理这两只眼睛传来的视觉信息,使我们能够判断物体的远近和深度 。
双眼视觉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判断距离,这对于驾驶、射击、运动和日常生活都 非常重要。
安全监控
在公共安全和工业安全领域, 双眼视觉技术可以用于监控和
检测异常行为和事件。
THANKS
提高动态视力
双眼视觉能够提高我们的动态视力,即我们快速跟踪和追 踪运动物体的能力。
因为两只眼睛可以同时观察并跟踪多个运动物体,这使得 我们在运动中能够更好地捕捉和反应。
03
双眼视觉异常
双眼视觉异常的原因
01
双眼视觉分析课件

双眼单视区(Panum氏区)
2017/10/17 Polo Qi 26
• 比固视目标远的复视区称为远复视区
• 比固视目标近的复视区称为近复视区 • 双眼单视区和远、近复视区的交界处 • 由视生理和视心理的参与 • 产生一个不发生视干扰的复视区 • 该复视区的存在形成了立体视觉
2017/10/17
Polo Qi
5
代偿性影象不等
• 影象不等1%~5% • 通过视-知觉的可塑性补偿
仍能维持较好的双眼视觉功能
• 可知双眼对影象不等的耐受限度约为5% • 但诱发程度不同的临床症状
2017/10/17 Polo Qi 6
病理性影象不等 • 双眼影象视差超过5%
• 儿童期双眼视觉功能尚未发育成熟
¼¼ µ ¼ ô¼ ò ¼¼
影像不等的临床类型
2017/10/17 Polo Qi 11
临床表现
• 眼痛、眼胀 双眼固视困难
阅读或近距离精细工作困难
频繁更换注视目标可诱发症状加重 间歇性复视等
2017/10/17 Polo Qi 12
• 双眼视觉功能障碍 儿童期可发生单眼抑制 成年期则发生持续性双眼复视
定义
• 同一目标或大小、形状相等的目标
• 在双眼的视网膜上形成大小不等或形状不同
的目标象称为影象不等
2017/10/17
Polo Qi
4
生理性影象不等 • 双眼在看远时 观察目标的角度不同普遍存在大约0.25%的视差
• 目标的移近,视差逐步增大,甚至达到1%
• 这种影象差异不会对双眼视觉功能产生任何干扰, 且是立体视(深度觉)的基础
共同完成
2017/10/17
(高级技师复习题)简答和论述

三、屈光检查㈣、简答1.简述双眼视产生的条件。
(1)双眼视产生的知觉条件:双眼视觉知觉正常或接近;双眼视网膜具有正常的对应关系;具有良好的单眼注视力;双眼有共同的视觉方向;双眼有一定的融合能力。
(2)双眼视产生的运动条件:双眼在各个运动方向上保持运动的协调一致,并有一定的运动幅度;双眼有协调的同向和异向运动,并有一定的运动范围。
注视远处时,双眼视线能达到平行;注视近处时双眼能与所用的调节协调的行使辐辏与分开;侧方运动时,双眼始终以相同的速度和幅度同时运动。
(3)双眼视产生的中枢条件:双眼视野的重叠部分必须足够大;大脑的中枢必须发育正常。
2.什么是双眼视觉?双眼视是外界物体的影像,分别落在双眼视网膜的对应点上(主要是黄斑部),神经兴奋沿知觉系统传入大脑,在大脑高级中枢把来自双眼的视觉信号分析,综合成一个完整的具有立体感知印象的过程。
双眼单视包括同时视,融合知觉,立体视觉。
3.如何用马氏杆定性地检查看远水平隐斜视?(1)在无杂光的半暗室中,嘱被检者双眼注视5m远处光点。
(2)在一眼前水平放置马氏杆,此时,双眼看到一条竖线和一个光点。
(3)竖线和光点重合在一起时,说明无水平隐斜视存在;竖线相对光点来说在放马氏杆眼的一侧时,说明有内隐斜;竖线相对光点在无马氏杆眼的一侧时,说明有外隐斜。
4.如何用马氏杆定性地检查看远竖直隐斜视?⑴、在无杂光的半暗室中,嘱被检者双眼注视5m远处光点。
⑵、在一眼前放置竖直马氏杆,此时,双眼看到一条横光线和一个光点。
⑶、横光线和光点重合在一起时,说明无竖直隐斜视存在;光点在横光线的下方时,说明放置马氏杆眼的眼位低(或另一眼上隐斜);光点在横光线的上方时,说明放置马氏杆眼的眼位高(或该眼上隐斜)。
四、处方㈣、简答1.处理调节集合病例的常见方法。
⑴通过视觉训练改进融像聚散功能,常见于集合不足病例。
⑵近距离采用正镜附加,常见于集合过度病例。
⑶使用棱镜矫正,常见于散开不足病例。
㈤、论述1.试述远视眼的内斜视、内隐斜和竖直隐斜眼镜处方原则(1)15岁以下儿童应在充分麻痹睫状肌的基础上验光试镜,眼镜处方可按全矫正度数减去1D调节的远视度数处方。
双眼视力研究分析法则

双眼视力分析法则作者:日期: 2双眼视力分析法贝yBI f Base in —基底朝内BO f Base out f基底朝外exo f 夕卜斜位eso f 内斜位柏西华法则(Percival s Criterion):将两眼单一明视区(zone of clear si ngle bin ocular vision分成3等分,3等分的中央部份就是视觉舒适区(zone of comfort。
欲判断患者视觉状况是否符合柏西华法则,可以使用基底朝内至模糊点(base into blur)的錂镜量以及基底朝外至模糊点(base out to blu)r的錂镜量,将两组的錂镜量加起来,然后除以3。
这样就可以算出舒适区(zone of comfor)的范围,若是任何一个錂镜朝内或朝外的錂镜量小于舒适区的棱镜量,则此患者目前的处方不符合柏西华法则。
可以在目前处方上加錂镜,基底朝錂镜量较大的一方,将需求线移到舒适区之内。
谢尔德法则(Shea' s Criterion:谢尔德认为欲维持舒适的视觉系统,必须要具备以下条件:【融像性预留量(补偿性辐辏compensating vergence】须大于或等于【融像性需求量】的两倍。
外斜位(exophoria患者:加錂镜基底朝外(Base out至模糊点的量须大于或等于外斜位量的两倍。
内斜位(esophoria患者:加錂镜基底朝内(Base ir)至模糊点的量须大于或等于内斜位量的两倍。
当患者有不舒服症状时,也就是其融像性预留力无法满足于谢尔德法则时。
可以使用以下三种方式来处理:21. 处方錂镜。
2. 修改镜片度数。
3. 视轴矫正(orthoptics 。
柏西华(Percival )谢尔德(Sheard)錂镜处方法则:柏西华(Percival)法则:患者的需求点(注视点)需位于两眼单一明视区范围三等分的中间区域将两眼单一明视区分为三等分中间的那一分便是舒适区柏西华(PercivaI)例题1:辐辏:9/18/12 (模糊点/破裂点/恢复点);开散:X/ 9/5 (模糊点/破裂点/恢复点)答:9+ 9) *3 = 6 分成三等分如(图1),黄色为舒适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视觉训练
• 将正负相对集合中较小的一侧增至到较大 一侧的二分之一。
垂直棱镜矫正原则
垂直棱镜矫正原则 • 矫正棱镜=垂直眼位/2 • 矫正棱镜=2/3垂直眼位 • Sheard准则
病例分析
• 1. 请 问 下 表 中 的 病 人 是 否 在 远 距 , 近 距 符 合 Sheard’s法则,Percival法则,1:1法则,如果 不符和,你将如何处理?
3
3
• BI:模糊20Δ • BO: 模糊8Δ • 眼位:12ΔBO(eso) • AC/A:4Δ/D 试验棱镜
p 212 20 4 ()
3
3
• 不满足sheard准则时,若需用球镜矫正眼 位,所需的球镜量为:
试验棱镜量 2隐斜视 相对集合 3
• 球镜改变度数=试验棱镜量/( AC/A )
Δ=(2×8-4)/3 = 4ΔBI • 根据Percival准则,看近时须加入棱镜量为:
Δ=(18-2×4)/3=3.3ΔBI。
• 开散方向的融像储备为 12△,由于眼位偏内,已 经用了6 △负融像性集合, 负融像性集合幅度为18 △
• 加BO棱镜,眼睛从正位 内转,在转到斜位线的过 程中,是负融像性集合逐 渐减少的过程,到斜位线 时,融像性集合为零,当 从斜位线转到BO模糊点 时,为正融像性集合幅度 。
Sheard法则
储备 P 2 (隐斜- P) P 2隐斜 - 储备 3
• 若计算出的P值为0或负值,说明不用棱镜 即符合法则。
• 如果P为正值,说明需要棱镜以符合 sheard准则。
2 需求 1 储备 0 储备 2需求
3
3
2 需求 1 储备 0 储备 2需求
隐斜 BI
6/14/3
40cm+1 1内隐斜 .00D
BO 12/22/8 24/32/1
NRA +2.25
PRA -1.00
• 右眼:-2.50-0.75×180,视力1.0;左眼:-1.75-0.50×10视 力1.0。
• 瞳距:60mm。 • 6m距离检查结果:2Δ内斜,15/19/17 BO,X/8/6 BI; • 40cm距离检查结果:8Δ外斜,4/9/7BO,18/22/20BI。 (1)根据看远、看近的眼位计算AC/A值。 (2)试求该顾客水平眼位为正位时的距离。
6m 40cm
40cm+1 .00D
隐斜 4内隐斜 6内隐斜 1内隐斜
BI X/8/2 6/14/3
BO 12/22/8 24/32/1
NRA +2.25
PRA -1.00
2.Percival法则
• 6m正相对集合为12△,负相对集合为8△,需求 点位于中三分之一,符合法则
• 40cm正相对集合为24△,负相对集合为6△,需 求点位于右三分之一,不符和法则。
6m 40cm
40cm+1 .00D
隐斜 4内隐斜 6内隐斜 1内隐斜
BI X/8/2 6/14/3
BO 12/22/8 24/32/1
NRA +2.25
PRA -1.00
• 处理: 棱镜 • P=1/3G-2/3L=1/3×24-2/3×6=4△,BO 球镜改变
• S=P/A=4/5=+0.80D 视觉训练 • 上升负相对集合至正相对集合的二分之一,即上升BI至12△
5外隐斜 14外隐斜 17外隐斜
16外隐斜
BI
X/16/8 26/30/20 28/33/20
BO
12/18/14 6/14/8 6/12/8
加正镜至模 加负镜至模
糊
糊
+2.00
-4.50
梯度性AC/A为2△/D • 40cm处: • S=P/(AC/A)=4.67/2=2.34 • 在该例中,使用球镜量的改变是不合适的。
隐斜 BI
6m 40cm 40cm+1 .00D
4内隐斜 6内隐斜 1内隐斜
X/8/2 6/14/3
BO
NRA
12/22/8 24/32/1 +2.25
PRA -1.00
1.Sheard法则
• 6m时融合需求为4△,储备为12△,因此R≥2D, 符合Sheard法则。
• 40cm融合需求为6△,储备为6△,R≤2D,不符 和Sheard法则。
隐斜
BI
BO
加正镜至 加负镜至
模糊
模糊
6m
3exo
X/14/6 16/24/12
40cm
10exo 22/28/16 12/20/10 +2.50
-3.50
40cm+1.0 0
12exo
24/28/17 8/16/10
• 在40cm处不符合sheard准则,在40cm处的BO模糊点(12△)不
足隐斜的两倍(10△外隐斜)
(3)近方视时,融像性集合无法补正眼位,应如何处理?
(1) AC/A= PD +(看近的眼位-看远的眼位)×
注视距离 = 6 +(-8-2)/2.5
= 2(Δ/D)
(2)
瞳距(厘米) 注视距离
AC
/
A
1 注视距离
远见眼位
6 注视距离
2
1 注视距离
2
注视距离 2m
(3) • 根据Sheard准则看近时须加入棱镜量为:
1:1法则
1:1法则 • BI的恢复点至少同内隐斜一样大
棱镜量
• BO棱镜=(内隐斜-BI恢复值)/2 • 如BO棱镜为0或负值,不需棱镜,如为正
值,则需棱镜
球镜的改变度数: • 球镜改变度数=BO棱镜/(AC/A) • 球镜为正值
视觉训练
• 增加负融像集合使得BI恢复点等于或大于 内隐斜量。
6m 40cm 40cm+1 .00D
隐斜 4内隐斜 6内隐斜 1内隐斜
BI X/8/2 6/14/3
BO 12/22/8 24/32/1
NRA +2.25
PRA -1.00
1:1法则
• 6m内隐斜为4△,BI恢复值为2△,不符和法则 处理 • 加棱镜BO=内隐斜-BI恢复值/2=4-2/2=1△ • 球镜改变,S=1/5=0.20D • 视觉训练:上升BI恢复值为4△
隐斜 BI
6m
4内隐斜 X/8/2
40cm 6内隐斜 6/14/3
40cm+1 1内隐斜 .00D
BO 12/22/8 24/32/1
NRA +2.25
PRA -1.00
• 40cm内隐斜为6△,BI恢复值为3△,不符和法则 处理 • 加棱镜BO=内隐斜-BI恢复值/2=6-3/2=1.5△ • 球镜改变,S=P/A=1.5/5=0.30D • 视觉训练:上升BI恢复值为6△
• 正融像性集合:从斜位线开始,眼睛注视 某距离视标正融像性集合的总量
• 负融像性集合:从斜位线开始,眼睛注视 某距离视标负融像性集合的总量
• 正融像性集合幅度=正相对集合-隐斜量 • 负融像性集合幅度=负相对集合+隐斜量 • 外隐斜用负值表示,内隐斜用正值表示 • 正、负相对集合均为正值
眼位6Δeso • BI:12Δ模糊 • BO:20Δ模糊 • 正融像性集合=正相对集合-隐斜=20-6=14 • 负融像性集合=负相对集合+隐斜=12+6=18
隐斜 BI
6m
4内隐斜 X/8/2
40cm 6内隐斜 6/14/3
40cm+1 1内隐斜 .00D
BO 12/22/8 24/32/1
NRA +2.25
PRA -1.00
处理: 棱镜
• P=2/3×6-1/3×6=2△,因为是内隐斜基底方向为BO。
球镜改变 • AC/A=(6-1)/1=5,S=2/5=+0.40D 视觉训练 • 训练使融合储备(BI)6△上升至需求值的2倍,即12△
• 外隐斜用负球镜 • 内隐斜用正球镜
隐斜
6m
40cm 40cm+1.0
0
3exo 10exo 12exo
BI
X/14/6 22/28/16 24/28/17
BO
加正镜至 加负镜至
模糊
模糊
16/24/12
12/20/10 +2.50
-3.50
8/16/10
• 该病人在6m处符合sheard准则
• 16(BO方向的模糊点)>3exo(需内转3△) ×2
• 外隐斜,用BI棱镜
试验棱镜量 210 12 8
3
3
球镜 • 梯度性AC/A=12-10=2△/D • S=(2.67△)/(2△/D)=1.34D • 增加负球镜
• 视觉训练则将储备量增至需求量的2倍 • Sheard’s法则对于外隐斜更有效。
• 6 △eso • BI模糊6△ • AC/A=5 △/D 处理: ① 实验性棱镜量=(6×2-6)/3=2△BO ② 改加球镜=2/5=0.4D,正球镜 ③ 加BI的棱镜训练
双眼视觉分析的法则
融合储备
• 例:看远有2ΔBI的外 隐斜,要形成双眼视, 需用2Δ的正融合性集 合。
融合储备 • 功能性眼位时未得到使用的那部分融像性
集合
技师
• 从正位线开始,BO方向至模糊点所加棱镜, 即正相对集合,用PRV表示。
• 从正位线开始, BI至模糊点所加棱镜,负 相对集合,用NRV表示。
• P为正值,则说明需要棱镜 棱镜的基底方向
• 朝向正负相对集合中较大的一侧 • 外隐斜用BI,内隐斜用BO
6m
40cm
33cm 40cm加-
1.00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