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检测题

合集下载

最新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

最新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

最新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最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检测一、填空题1.放大镜是光学仪器,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边缘较薄。

放大镜的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2.昆虫的“嗅觉”很灵敏,据说是因为它们的触角,这个也就相当于它们的“鼻子”。

3.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晶体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4.显微镜主要由镜筒、目镜、物镜、调节旋钮、反光镜等组成。

5.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6.我们可以利用培养皿培养微小生物。

7.通过观察我们知道电视机的屏幕其实是由红、绿、蓝三种颜色组成。

8.蚜虫喜欢吸食嫩枝上的汁液,蚜虫的大小如大米粒,蚜虫的天敌是瓢虫。

9.生物学家XXX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发现了细胞核。

二、判断题10.错误。

放大镜的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11.正确。

12.错误。

晶体可以通过肉眼观察。

13.正确。

14.错误。

玻璃不是晶体。

15.正确。

16.错误。

只有凸透镜才有放大功能。

17.正确。

18.错误。

近视眼镜也有放大功能。

19.正确。

三、选择题20.B。

石蜡是有机物,不具有晶体结构。

21.C。

将食盐溶液放在阳光下蒸发可以使食盐溶液产生晶体。

22.B。

苏打水不用微生物制作。

23.D。

多细胞生物有许多个细胞,单细胞生物只有一个细胞。

24.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细胞时,应该选取(B)洋葱根做成玻片。

2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把整个洋葱放在显微镜下,我们可以直接观察到它精细的细胞结构。

26.把印有英文字母b的薄纸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看到的图像是英文字母(B)b。

27.讲一个5×放大镜和一个10×的放大镜组合起来,得到的是实际物体(D)10的成像。

28.在显微镜下观察,花岗岩是由(A)石英、长石、云母三种晶体构成。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小小工程师》测试卷(含答案))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小小工程师》测试卷(含答案))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小小工程师姓名______ 总分______一、填空题1.电信公司为手机用户搭建的通讯塔是结构。

2.塔台的外形需符合、的特点才更具稳定性。

3.不同地区房屋的特点与当地和人们的相适应。

二、判断题4.高塔不容易倒是因为它的结构是:上面大,下面小;上面重,下面轻。

()5.塔台模型的高度,对于抗风能力有一定的影响。

6.建筑塔台的活动中,在制订标书前,必须明确建造的具体任务和限制条件。

7.一般住房离不开支撑结构、门窗结构。

8.体育教练员使用的塔台,它的设计图纸绘制完成后,就应该建造了。

三、单选题9.建造房屋的每个环节都很重要,而()是整个工程的核心。

A.选址B.设计C.建造D.评估验收10.如图,是____风格的房屋。

()A.傣族竹楼B.江苏民居C.北京四合院11.某小组在建设塔台时,发现塔台有点倾斜,他们应该_______。

A.仔细寻找倾斜原因,再针对性地改进B.重新搭建一座新的塔台C.在底座下垫点纸片12.如图为北京鸟巢,它的外部建筑结构属于_______。

A.钢结构B.钢筋混凝土结构C.砖木结构13.住房结构分为客厅、厨房、卧室等,这是按照________分类。

A.材料B.功能C.结构构件组成方式14.在塔台竞标书中最重要的两项标准是项目成本和什么?()A.项目所在位置B.项目安全性C.项目所用材料D.项目竣工时间四、综合题15.(四)工程设计下学期要举行校园运动会,学校想利用暑假时间在操场建造一个塔台。

要求高1.5米,带有护栏的台面不小于1平方米,方便体育老师站在塔台上指挥队员训练,且成本不超过5000元。

学校发布了征集令,最终以竞标的形式确定建塔资格。

同学们纷纷报名参加此次竞标……(1)下列属于本次校园塔台建设中的限制条件是()(多选)A.塔台高度B.塔台形状C.站立面积D.建造材料E.建造成本(2)塔台的建造需经历以下步骤,请填写正确的排列序号①制作一个模型②明确要解决的问题③实施建设④进行设计⑤测试模型,评估改进(3)有三组同学率先展示了塔台模型,以下是学校对三个小组塔台的评价表。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自主检测卷(二)(含答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自主检测卷(二)(含答案)

第一单元自主检测卷(二)卷六年级科学下册教科版(含答案)(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每空 2分,共40分)1.小明、小刚、小红在讨论“横梁平着放,还是立着放”,最合理的观点是()。

A.小明:平着放好,因为平着放,相当于增加了宽度,抗弯曲能力大大增加B.小刚:立着放好,因为立着放,相当于增加了厚度,抗弯曲能力大大增加C.小红:平着放和立着放都可以大大增加横梁的抗弯曲能力2.下列形状的框架中,()最容易变形。

A. B. C.3.下列结构中,最稳定的是()。

A.三角形结构B.四边形结构C.六边形结构4.如图,操场上的篮球架虽然很高,但却不容易倒,最主要的原因是()。

A.篮球架采用了四边形框架结构B.篮球架采用了上大下小的结构C.篮球架采用了上轻下重的结构5.下列纸做的模型中,立得最稳的是()。

A. B. C.6.学校举行萝卜牙签搭高塔比赛,提供的材料有已经切好的胡萝卜颗粒和牙签。

要想搭得高而且稳,下列做法不合适的是()。

A.把大的胡萝卜粒放在底层,小的放在上层B.塔身尽量要上下一样大小C.牙签尽量组成三角形的形状7.我们实验室的方凳(如图)非常容易倒,主要原因是这种方凳()。

A.上大下小B.上重下轻C.下短上长8.同样高度的框架结构塔与实心塔相比,抗风能力()。

A.框架结构塔强B.实心塔强C.一样强9.右图是用塑料瓶建造高塔的实验图,为了检测哪个小组的“塔”最不容易倒,下列方法最合理的是()。

A.用同样的力度去推“塔”,判断哪组的“塔”最不容易倒B.把“塔”放在同一块纸板上,倾斜纸板,判断哪组的“塔”最不容易倒C.用嘴吹气,判断哪组的“塔”最不容易倒10.如图所示是青藏铁路拉萨大桥,从形状与结构看,这座桥是一座()。

A.拱桥B.悬索桥C.立交桥11.建造塔台过程中,下列不属于增强抗震能力的方法的是()。

A.增大底部面积B.塔台底部加弹簧C.减小底部质量12.工程建设中有很多相似的步骤,下列对这些步骤的排序中正确的是()。

教科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自主检测卷(三)(含答案)

教科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自主检测卷(三)(含答案)

第一单元自主检测卷(三)卷六年级科学下册教科版(含答案)(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每空 2分,共40分)1.放置在轨道上的三根相同的横梁,承重能力最强的是()。

A.横梁甲B.横梁乙C.横梁丙2.下列物体受竹子、水稻等植物茎的启发而发明的是()。

A.空心钢管B.安全帽C.瓦楞纸箱3.右图是用来安装空调外机的支架,工程技术人员采取了哪些方法来提高支架的牢固程度?()。

A.使用管状材料和斜面B.使用“L”形材料和三角形框架C.使用“L”形材料和拱形结构4.把右图中一个正五边形的框架加固,最少需要用()斜杆。

A.一根B.两根C.三根5.下列框架中分别加了一条斜杆,从而使一个四边形变成了两个三角形,如果从左上方用力,斜杆能起到“拉”的作用的是()。

A.B.C.以上两种做法都不能起到拉的作用6.市区路面施工时会在外面加上围栏(见右图),它下面的底座是空心的塑料盒,中间有一个注水口,使用前要将底座用水注满。

使用前注水的目的是()。

A.利用水给工地降温B.防止塑料老化C.使围栏上轻下重,稳定性更好7.最不容易倒的物体是()。

A.上小、轻,下大、重B.上大、轻,下小、重C.上大、重,下小、轻8.如图是埃菲尔铁塔,它不容易倒的原因中,描述错误的是()。

A.铁塔上小下大B.铁塔上轻下重C.铁塔的重心在塔顶9.金华婺城二环西路上的婺城大桥是一座钢索桥,是用钢缆建造的,这样的结构可以大大增加桥的()。

A.美观度B.承载量C.跨越能力10.如图所示,杭州湾跨海大桥的通航孔处,采用了钢索斜拉桥的结构设计,采用这种结构的主要目的是()。

A.使大桥更壮观B.使车辆通行更加安全C.使通航孔的跨度更大,方便船舶通行11.中国设计建造的港珠澳大桥总长约55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如右图)。

大桥的主体桥梁是一座高达170.69米的斜拉桥。

婷婷感叹大桥的壮观,同时她也有疑问:桥塔为什么要造这么高?"婷婷通过研究发现桥塔越高,钢缆上的拉力就会()。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复习测试练习题库大全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复习测试练习题库大全
30.将营养丰富的培养基暴露在温暖潮湿的空气中。几天后,发现培养基上长有许多细菌的菌落。这说明:(1)()(2)(细菌在外界环境条件适宜时,)。
二、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小题1分,共38分):
1.( )发明了能提高视力的眼镜。A、格罗斯塔斯特B、牛顿C、培根
2.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跟镜片的( )有关。A、 凸度B、材料C、面积
6.荷兰生物学家()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并第一个观察到()。
7.世界上第一架真正的光学显微镜是()制成的。是一个凸透镜和一个凹透镜做成的。现在的光学显微镜的镜片两块都是凸透镜。现在显微镜还有:放大200万倍的()和放大几亿倍的()。
8.1663年英国科学家()在软木薄片上发现了()。
21.下面透明玻璃镜片具有放大作用的( )。A、
B、 C、
22.昆虫的身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 )对足。
A、2 B、3 C、4
23.凸透镜的凸度越小,它的 ( )越小。 A、放大倍数B、焦距 C、视野
24.使用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观察物体,可以获得( )的信息。 A、更少B、同样多C、更多
25.第一个发现和提出“细胞“的人是()。A、列文虎克B、巴斯德D、罗伯特•胡克
27.绿色植物的一些细胞能进行(),制造养料。叶绿体是植物进行()的基本场所。
28.在计算机和电视屏幕图像在放大镜下是由()组成的。计算机屏幕和电视机屏幕的原理都是应用光的混合色道理,如果用放大镜观察看到屏幕上的点状物是由()、()、()三色组成的。
29.人类()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扩大,发现了仅靠肉眼无法发现的自然界的许多秘密:肉眼()——放大镜(能看清小于毫米的肉眼看不清的东西)——()(能看清细胞和微生物)——电子显微镜()。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姓名:班级:成绩:一、判断题。

(50分)1、我们可以把放大镜移至眼前,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2、清晨,出现在树叶上的小露珠,也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

()3、像放大镜一样,中间厚、两边薄的透明物体都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

()4、放大镜越大,放大的倍数也一定越大。

()5、近视眼镜的镜片能放大物体的图像。

()6、放大镜能显现物体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7、借助放大镜,我们观察到了昆虫世界更多的秘密。

()8、在放大镜下观察,我们发现不同昆虫的触角形状不同。

()9、蟋蟀的“耳朵”跟我们人的耳朵一样,都长在头部。

()10、在放大镜下,我们发现蜻蜓的眼睛是复眼。

()11、苍蝇在竖直光滑的玻璃片上不会滑落,这跟它的翅膀有关。

()12、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的小鳞片,它们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13、自然界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

()14、一般来说,同种物质的颗粒形状大致一样。

()15、只有借助放大镜、显微镜,我们才能看到晶体的样子。

()16、花岗岩中的矿物晶体主要由长石、云母、石英三种。

()17、由于显微镜的发明,人们能够观察到比通过放大镜观察所能达到的更为丰富的微观世界。

()18、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

()19、显微镜和量筒、弹簧秤一样,是人类认识周围物质的一种工具。

()20、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无限的。

()21、调节显微镜两块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可获得更清晰的图像。

()22、把整个洋葱放到显微镜下,我们可以直接观察它的精细结构。

()23、第一台显微镜的制造者列文.虎克最早发现了细胞。

()24、载玻片移动的方向与从目镜里看到的物体图像移动的方向是一致的。

()25、通过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可以增加目镜中标本图像的亮度。

()二、选择题。

(10分)1、()发明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A、格罗斯塔斯特B、牛顿C、培根2、光学显微镜的镜片()。

最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试卷(含答案)

最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试卷(含答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试卷附参考答案一、填空(28分)1、我们把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称为(),比如身边的物质中有食盐、白糖、()等。

2、放大镜也叫(),它是一种()厚,()薄的透明镜片。

3、凸透镜的作用是、和。

4、绿色植物的一些细胞能进行( ),制造(),它们好像一个个微小的工厂。

5、细胞也是生物最基本的(),生物的( )、()、()、()、()、()、遗传等生命活动都是通过细胞进行的。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0分)1、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

()2、放大镜的镜面越大,其放大倍数也越大。

()3、把整个洋葱放在显微镜下,我们可以直接观察到它的细胞。

()4、鱼缸里的水变绿是因为其中有绿藻缘故。

()5、在制作晶体的实验中,使用较浓的食盐溶液更容易看见食盐晶体。

()。

三、选择题(10分)1、不同的昆虫头部都长着不同形状的()触角。

A 三对 B两对 C一对2、昆虫头上的()就是它的鼻子。

A触角 B 复眼 C鼻子3、第一个发现细胞的科学家是()。

A列文虎克 B 罗伯特.胡克 C牛顿4、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所能观察到的范围就()。

A越大 B 越小 C不变5、凸透镜的凸度越小,它的( ) 越小。

A、放大倍数 B、焦距 C、视野四、填一填在括号内写出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共5分)五、简答。

(共7分)微生物都有害吗?请举3个人类利用微生物服务生活的例子。

测试题答案一、填空(28分)1、我们把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称为(晶体),比如身边的物质中有食盐、白糖、(味精)等。

2、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它是一种(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镜片。

3、凸透镜的作用是聚光、成像和放大。

4、绿色植物的一些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 ),制造(营养物质),它们好像一个个微小的工厂。

5、细胞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生物的(呼吸)、(消化)、(排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等生命活动都是通过细胞进行的。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科学本试卷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一、填空题(15分)1.放大镜是我们在科学学习中经常用到的观察工具,也叫________它的特点是中间________,边缘_________。

透过凸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凸透镜的_________。

2.放大倍数越大的放大镜,看到的图像_________,能看到的范围_________,放大倍数越小的放大镜,看到的图像_________,能看到的范围_________。

3.列文虎克制作出了当时最精良的显微镜,放大倍数是_______倍,今天的电子显微镜已经可以把物体放大到_________4.生物体是由_________组成的。

英国物理学家_________是第-一个发现和提出“细胞"这个名称的人。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可怕的疾病都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二、选择题(20分)1.下列各种方法中观察到的图像放大得最大的是( )。

A.移动放大镜与被观察物体之间的距离B.移动放大镜与观察者眼睛之间的距离C.调整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放大镜之间的距离2.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材料必须是( )。

A.新鲜的B.薄而透明的C.干燥的3.要使玻片右上角的图像移到视野中央,移到玻片的方向应该是( ) 。

A.右上角B.右下角C.左下角4.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的是( ) 。

A.细胞学说B.动力学C.仿生学5.今年上半年,我省总共发现4万多例手足口病例,科学家们在研究手足口病的病毒时采用了( )。

A.显微镜B.电子显微镜C.放大镜6.下面四幅图是制作洋葱表皮切片标本的四个基本过程,正确的顺序是( )。

A.①②③④B.①④③②C.①④②③7.下列不全是晶体的一组是( )。

A.云母、小苏打、维生素CB.水晶、雪花、玻璃C.盐、铜矿、高锰酸钾8.可以使制成的面包内部疏松多孔的物质是( )。

A.细胞B.酵母菌C.霉菌.9.谁发明了能提高视力的眼镜?(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微生物也是___,具有同其他生物一样的特征。
7.我们把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称为____,比如身边的物质中有食盐、白糖____等。
8.如果显微镜的目镜、物镜上分别标着12.5×、40×,那么物体图像将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
()2.印刷物上的图片,其图像是由色彩点组成的。用眼睛仔细观察能看到色彩点由红、绿、蓝组成。
()9.清晨,出现在树叶上的小露珠,也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
()10.圆柱形和球形的器皿装水后也有放大功能。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自制显微镜时,我们需要两个()
A.凸透镜B.凹透镜C.平面镜
2.使用显微镜时,调节准焦螺旋,降低(),使低倍物镜恰好在载玻片的上面。
A.目镜B.镜筒C.物镜
3.下列对于微生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微生物是病菌,只能使人得病,不可以治病
B.微生物能分解垃圾和处理污水
C.有些微生物能为我们提供食品或帮助我们生产食物
4.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所能观察到的范围就()
A.越大B.不变C.越小
5.下列不属于晶体的是()
A.食盐B.雪花C.玻璃
6.一般情况下,下列三种器材中放大倍数最小的是()
A.显微镜B.电子显微镜C.放大镜
四、连线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将下列人物同他的成就连起来。
袁隆平第一个发现和提出“细胞”这个名称
列文虎克利用微观技术对水稻进行改良,培育出了杂交水稻
罗伯特.胡克第一个指出微生物同人类健康的关系
巴斯德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培根制成最早可以放大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
2、将下列昆虫与它的触角类型连起来。
(1)将材料与相应的作用连起来:
镊子盛放多余的洋葱片
滴管夹取实验材料
载玻片吸取少量液体
培养皿染色
烧杯放置切片标本
碘酒吸取多余的水分
裁纸刀盛放液体
吸水纸切割洋葱
(2)利用以上材料,将洋葱内表皮细胞标本的制作过程写下来:
制作步骤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检测题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放大镜又称____。
2.早在____多年前,人们就发明了放大镜。
3.蚜虫靠吸食植物嫩枝上的____生活。
4.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____。
5.放大镜能把物体的____放大,能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____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2、小明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内表皮细胞时,就碰到了2个难题,请你帮他找出错误所在,并改正。
(1)从目镜里往下看,发现里面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见。
错误:
改正:
(2)标本片已经放在载物台上,可从目镜里却只能看到亮圈,却看不到洋葱内表皮的细胞。
错误:
改正:
3、我们曾经制作过洋葱内表皮细胞的切片标本,请完成下面题目:
蚕蛾棒状
天牛丝状
蝴蝶鞭状
蚂蚁羽状
蝗虫膝状
五.科学探究。(每小题10分,共30分)
1、按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在空括号中填上序号。
()调整细准焦螺旋,将镜筒慢慢升到标本出现在视野里为止。
()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从目镜往下看,能看见一个亮的光圈。
()转动转换器,将低倍物镜转到镜筒下。
()调节粗准焦螺旋,降低镜筒,使低倍物镜恰好在载玻片的上面。
()慢慢移动载玻片,观察标本的各个部分。注意标本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物体图像移动的方向正好相反。
()一手握住镜臂,另一只手托着镜座,将显微镜向光摆在平整的桌面上。
()调节粗准焦螺旋,将镜筒抬起,使低倍物镜距载物台大约2—3厘米。将要观察的标本的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住,并使标本恰好在载物台通光孔的中央。
7.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玻片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
A.相同B.相同C.无关
8.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对足。
A.2B.3C.4
9.凸透镜的凸度越小,它的( )越小。
A.放大倍数B.焦距C.视野
10.使用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观察物体,可以获得( )的信息
A.少B.同样多C.更多
()3.细菌属微生物,乳酸细菌对人有毒。
()4.罗伯特.胡克是世界上最早制造出显微镜的生物学家。
()5.草履虫、眼虫、变形虫等是单细胞生物,细菌、动物的卵也只有一个细胞。
()6.透明的有规则形状的固体一定是晶体。
()7.很久以前,人们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制成了早期的显微镜。
()8.通过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可以增加目镜中标本图像的亮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