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黄红枣产业简介

合集下载

实施红枣产业化兴农富民奔小康

实施红枣产业化兴农富民奔小康

实施红枣产业化兴农富民奔小康
刘忠民;李红革
【期刊名称】《农村.农业.农民:上半月》
【年(卷),期】1999(000)002
【摘要】我们内黄县后河镇立足当地资源,狠抓红枣生产,实施红枣产业化,经济效益连年提高。

1998年,全镇红枣总产量达2700万公斤,居全国乡镇首位。

仅此一项,全镇农民人均收入1500多元,红枣成了兴镇富民奔小康的"摇钱树"。

我镇已多次被县命名为红枣生产状元镇。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一、加强组织领导,坚持齐抓共管后河镇位于内黄县南部,是历史上著名的枣镇。

全镇有3.8万人,耕地面积7.2万亩,现有枣树150万棵,其中结果枣树120万棵。

以前后河红枣产量低,品质较差,市场竞争力不强。

近几年来,镇党委、政府把红枣作为振兴经济、强乡富民的支柱产业来抓。

镇成立了红枣生产指挥部和红枣产业化生产办公室。

【总页数】1页(P9)
【作者】刘忠民;李红革
【作者单位】内黄县后河镇党委;内黄县后河镇党委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6.13
【相关文献】
1.大行金融富民兴农——农行内蒙古分行大力实施金融扶贫富民工程 [J],
2.实施枣树富民战略加快推进红枣产业化进程 [J], 李胜玉
3.增粮兴农富民奔小康──吉林省增产50亿公斤粮食的战略选择 [J], 李超
4.绿色品牌兴农路富民增收奔小康 [J], 费真
5.网络引路进万家信息富民奔小康郑州市科技局大力实施农村信息化科技富民工程 [J], 周惠来;高磊;宋景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我县红枣采摘园的调查报告

关于我县红枣采摘园的调查报告

关于我县红枣采摘园的调查报告内黄县自2002年开始举办红枣文化节至今年已经是第十届,政府每年都提倡、扶持枣农办红枣采摘园。

通过这种形式,我县红枣扩大了影响,枣农们增加了收入,同时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

现在又到了红枣成熟的季节,我们专程对此进行了了解调查,具体情况如下:一、现状(一)位置数量采摘园主要集中在后河镇桑村、后河村、西乜固等村,靠近省道213线(内中路)与省道303线(白条河-濮阳)的交通方便的枣树地块居多,有一定规模的约有50多处。

后河镇大堤口、梁庄镇靳庄、中召乡小柴村各有一处。

(二)品种模式大多数枣园栽植品种为内黄大枣扁核酸,模式为农枣间作,树龄为几十年至几百年以上的大树;仅小柴村是枣树、柴鸡、金银花、牧草生态种养模式;梁庄靳庄栽植品种为冬枣,树龄为十年左右,密植栽培模式。

(三)规模方法枣农办采摘园一般都是自家地块、自家枣树,面积在十亩以内。

在靠近路边的地方用木头、秸秆等材料搭一个具有农家特色的门,地块周围用布条铁丝等隔离起来,有的还在里面布置一些喜庆装饰、草棚、吊床等。

另外有三个枣园规模较大,经营方式比较有特色。

一是枣相情枣园,面积200亩左右,整体规划比较规范,不仅是红枣管理示范基地,大打枣相情富硒枣品牌,还搞了特色种植,主要有黑花生、紫色红薯、水果红薯、黑玉米等;搭建异形丝瓜、南瓜、葫芦长廊,今年又增添了根雕艺术展览、古老劳动工具织布机、纺花车、拖车展览和体验、农家菜品尝等项目,很有观赏性和趣味性。

二是三源生态公司,面积400亩,今年第一年办园,突出宣传我县文化特色,深挖高王庙、高峰弯、岳飞、汉代遗址等名人、名胜古迹的一些民间传说,结合乡土人情创做的诗词,再播放一些本土戏曲等,创造出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加上生长郁郁葱葱的百年老枣树,树下成群跳跃奔跑的柴鸡,灵动的诗情画意,给人以愉悦身心的感受。

三是冬枣园,面积100余亩,利用靠近二帝陵、汉代遗址景区得天独厚的优势,大打宣传牌,在景区门口设置冬枣免费品尝箱,吸引游客参观完古迹,再来采摘冬枣。

中国红枣第一镇”的特色经济模式

中国红枣第一镇”的特色经济模式

乡村科技2013.10丌丌丌丌丌丌丌丌丌丌丌丌“中国红枣第一镇”的特色经济模式河南省内黄县后河镇被称为“中国红枣第一镇”,近几年,后河镇探索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发展特色农业,使当地农民受益不少。

内黄县种植大枣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内黄县大枣林多分布在卫河以南的12个乡镇,连片成林,面积28000公顷,是名副其实的枣乡。

各乡镇中,面积产量以后河镇为最大,居全国乡镇之首,素有“中国红枣第一镇”之称。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内黄枣林发展到现在,已形成了独特的农业间作模式。

“上有摇钱树(枣树),下有菜粮囤(花生、蔬菜及各种瓜果)”,是这种“特色农业”的真实写照。

内黄后河镇发展特色地方经济的经验可归纳为:一是走红枣专业市场,组织合作社的路子;二是推行枣林观光趣味观赏性乡村旅游的项目。

合作组织带起专业市场内黄县枣相情红枣专业合作社是后河镇枣业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它依托后河镇红枣专业市场,组织合作社社员、农村经纪人1000余人从事红枣销售。

王相军是内黄县红枣主产区后河镇的科技带头人,2002年成立后河镇红枣协会(内黄县枣相情红枣合作社前身)。

红枣协会积极为枣农搞好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为内黄红枣产业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007年10月,后河镇红枣协会指导的红枣生产基地被河南省农业厅评为“河南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

目前,该社已成为一个集科技服务、新技术、新品种、种植新模式引进示范推广和农副产品深加工于一体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辐射内黄、滑县、清丰等周边县30余个乡镇,年销售收入6000余万元,带动农户5000余户。

近年来,内黄县后河镇红枣产业发展严格遵循河南省生态果园技术操作规程实施,发挥“果、畜、沼、草”四配套技术,建设生态果园,大力提倡使用沼液、沼渣等有机肥。

目前,该镇枣林面积占全镇耕地面积的96%,并建立4座果品冷藏库,年储存量达3000000千克。

后河镇红枣合作社实现了生产基地、地头市场、本地农产品交易市场与全国20余个省市农副产品批发交易市场有效对接,拓展畅通了红枣的销售渠道,年交易量达1.2亿千克,有效解决了枣农卖枣难问题,极大地带动了内黄红枣产业发展。

内黄县大枣优质高产的农业气象条件分析

内黄县大枣优质高产的农业气象条件分析

XIANGCUN KEJI 2018年7月(中)117内黄县大枣优质高产的农业气象条件分析万莹(内黄县气象局,河南内黄456300)[摘要]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享受生活,开始注重养生,推崇一些对人体健康有益的物品。

而大枣就是一种对人体非常有益的食物,含有十分丰富的营养元素,这使得人们越来越关注大枣的品质。

大枣的品质与气象条件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故本文就以河南省内黄县的大枣为例,探讨大枣高产的农业气象条件。

[关键词]农业气象条件;大枣;内黄县[中图分类号]S66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909(2018)20-117-2近些年,养生热潮兴起,作为高营养价值的食品,大枣也广受人们关注。

河南省内黄县的大枣一直以品质优良而广受人们的推崇。

内黄县不仅是全国红枣之乡,也是红枣产业的龙头县,大枣产量非常高,且营养丰富,不管是果酸,还是氨基酸的含量,都非常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大枣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农业气象条件又会对大枣的品质产生一定的影响,故本文探讨内黄县大枣生长的气候条件。

1内黄县地理气候条件内黄县是河南省安阳市的一个县区,也是全国红枣之乡。

内黄县是平原地貌,这是在第四世纪河流的冲击作用以及风力的沉积作用下形成的,土层比较深厚,大都是潮土类和风沙土类。

而枣树是一种耐旱、耐寒也耐贫瘠的果树,较适宜在内黄县种植。

所以内黄县人民大量栽植枣树,形成了“红枣产业龙头县”[1]。

内黄县的光照条件非常充足,热量较大,无霜期较长,昼夜温差也较大,适宜枣树进行光合作用,为生长积累更多的有机物质及糖分。

内黄县的春季雨量少,较干旱,大都是晴天,因此,光热条件比较好,大枣在这个阶段发芽和开花的状态较好。

夏季雨量丰富,且气温高,平均温度为24~27℃,大枣在这个阶段能更好地合成和积累维生素C ,迅速生长。

秋季,该地区的风力较弱,平均气温在20℃以下,有助于氨基酸的合成,枣果也开始在这个阶段趋于成熟。

内黄县物产资源简介

内黄县物产资源简介

内黄县物产资源简介农业资源内黄县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高效特色农业,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成效显著,在河南乃至全国闻名遐迩。

花生种植面积达40万亩,年产13.2万吨;尖椒种植面积达30万亩,年产8.1万吨;全县温室大棚20.6万栋,面积10.3万亩。

全县拥有标准化养殖小区、规模养殖场122个,牛存栏9.8万头、山绵羊存栏74.6万只、生猪存栏61.96万头,家禽存栏760.05万只,肉类总产8.1万吨,禽蛋总产6.7万吨。

林果资源内黄县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全国绿色小康县、中国名特优经济林--红枣之乡、中国红枣产业龙头县。

拥有成片造林30万亩、枣林面积46万亩、优质林果16万亩,四旁植树2000多万株,活立木蓄积量317万立方米,林木覆盖率达到37%。

内黄大枣历史悠久,早在1500年前已有种植,2009入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目录。

目前,年产量达12万吨,为全国县级第一。

工业资源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将招商引资、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主导产业发展作为重点,着力打造产业集群。

形成了建材陶瓷、装备制造、纺织巾被、粮油食品加工、木材加工、医药化工六大优势产业。

2009年以来,先后引进陶瓷生产线37条,2010年底将有20条建成投产,可年产抛光砖14400万平方米,新增工人1万人,带动3万人就业。

届时,内黄将成为立足中原、辐射中西部地区的“中原瓷都”。

文化旅游资源内黄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秀丽的自然风光和朴实的民风民俗,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农民画、麦秆画、柳根画、根雕、书法、落腔等民间艺术久负盛名,皮影、印花、剪纸、刺绣、灯笼画、纸扎、家谱画等遍及乡里。

“内黄农民画”是外交部指定的外事礼品。

内黄著名的旅游景点有颛顼帝喾陵、三杨庄汉代文化遗址、大兴寺塔、森林公园、千年古枣园、商中宗陵、麒麟岳飞庙等。

颛顼帝喾陵为国家AAA级景区,华夏寻根祭祖圣地;三杨庄汉代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评为2005年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之一,为国家“十一五”重点保护大遗址之一,被誉为“中国的庞贝古城”。

红枣产业分析报告(2024)

红枣产业分析报告(2024)

红枣产业的分析报告一、概要红枣是我国第一大干果品种;红枣养分丰富,是重要滋补食品和药用食品,又是食品工业的重要原料,用途广泛;传统中医认为红枣具有健脾、养胃、补血、护肝、益气、安神等功效,自古以来就是养生佳品。

我国有13亿人口,多有吃红枣的习惯,随着小康社会的建设和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红枣需求量将日益提高。

我国红枣产业发展快速。

1982~2024年的30年间,我国红枣总产量增长了近7倍,其中2000年130.3万吨、是1995年的1.6倍,年增长10%;2024年,全国枣(干重)产量258.76万吨,是2000年的1.98倍,2024年我国红枣产量突破346.78万吨,比2024年增长34%。

红枣产地主要集中在新疆、陕西、山西、河北、山东与河南,据国家林业局编制的《中国林业产业与林产品年鉴》,到2024年,六个产枣大区红枣(干重)产量为312.8万吨、占全国的90.2%,其中,新疆红枣产量占全国的26.49%,陕西20.27%,山西14.03%,河北13.11%,山东9.8%,河南6.48%。

另外,宁夏及相邻的甘肃,是西北红枣的重点产区,2024年,甘肃红枣年产量6.67万吨、占全国的1.92%,宁夏红枣年产量4.28万吨、占全国产量的1.24%。

我们预料,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以及逐步进入挂果期、盛果期,将来几年红枣产量将大幅增加,现有的红枣种植产业格局将发生较大变更。

红枣产业具有富农、生态、健康等重要意义,各主要产区均争先恐后做大红枣产业,近年来,红枣园、红枣产业带不断涌现。

河北沧州提出建设世界最大的红枣基地、山西临县提出建设“中华枣都”,新疆阿克苏提出建设“中华枣园”。

包括吕梁地区、临汾市、榆林市、延长市等晋陕黄河两岸跨省区的“峡谷红枣产业带”已经基本形成,红枣种植面积达450万亩,正常年景产量20万吨以上。

目前,红枣消费主要集中在中国、东亚、东南亚中华文化圈,其中95%在国内。

随着国内对健康食品的追求,红枣产品的市场规模快速放大。

内黄县红枣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内黄县红枣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试点论坛shi dian lun tan143内黄县红枣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黄利景摘要:红枣作为内黄县重要的农作物之一,是当地农民增加农业收入的重要来源,在当地的经济增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通过介绍内黄县红枣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以探讨更完善健康的红枣产业发展模式,从而实现农民增收,经济增长,红枣产业健康循环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红枣产业;发展现状;对策分析;农民增收一、发展现状内黄县红枣品种繁多,现在主要栽培的品种为内黄大枣(又称扁核酸),栽培方式以农枣间作为主,还有一部分纯枣园,其中后河镇是内黄县的集中枣区。

内黄县红枣质量上乘,不仅个头大,而且果肉多,并且耐储存。

说起内黄枣制品的发展,不仅企业众多,而且加工产品丰富多样。

内黄县还有着"中国名特优经济林红枣之乡"、"中国红枣产业龙头县"等荣誉称号。

二、存在的问题(一)枣树基地建设方面1.枣树老化,更新匮乏,管理落后一方面,内黄县一半以上的枣树树龄都在15年以上,而且多以“森林型”树形为主,导致枣树坐果率极低,枣果很小,品质较低。

另一方面,由于枣树更新修剪跟不上,坐果率和枣果品质逐渐下降,而大部分枣农还是沿袭传统的修剪方法,保留老枝条,致使枣树坐果率越来越低,从而陷入恶性循环。

 2.盈利降低,枣农受挫,粗放经营近年来多种灾害的发生,加上红枣销售渠道未打开,枣农收入越发减少,投入大于收入,枣农们普遍对发展红枣产业信心不足,许多枣农放弃管理,因此大量枣树林被荒废,处于无人经营或者粗放经营的状态。

(二)红枣加工方面 1.管理水平低,机制不健全内黄县作为一个小县城,红枣加工企业负责人文化层次较低,对于科学管理、市场营销等知识掌握不系统,经营管理理念更新慢,且管理机制不健全,限制了企业做大做强。

 2.加工水平低,且品牌优势不足第一,内黄县大多数红枣加工企业属于初级加工,深加工产品少,产业化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

内黄县:红枣飘香绿意浓

内黄县:红枣飘香绿意浓

内黄县:红枣飘香绿意浓
王洪月
【期刊名称】《资源导刊》
【年(卷),期】2022()15
【摘要】“通过‘护航’专项行动,全县发展老枣树标准化管护示范园区24个1058亩、红枣密植示范园区61个3035亩、大棚示范园区18个553亩。

”说起全县的红枣种植情况,内黄县林业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

近年来,内黄县高度重视红枣产业的保护和发展,积极开展红枣“护航”专项行动,通过创新管理模式、落实奖补措施、集中消灭病害等手段,促进红枣产业提档升级、可持续发展,先后荣获“中国名特优经济林红枣之乡”“中国枣业十强县”“全国红枣产业龙头县”等荣誉称号。

【总页数】1页(P39-39)
【作者】王洪月
【作者单位】内黄县林业发展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
【相关文献】
1.内黄县红枣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2.绿意渐浓中国驶入“双碳”转型快车道
3.森林之城绿意浓--淇县创建森林城市工作纪实
4.春风化雨泥土新植树环保绿意浓
5.“几”字茶廊绿意浓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黄红枣产业简介
内黄地处豫北黄河故道,红枣栽培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内黄大枣已有1500多年的栽培历史。

目前,全县红枣面积46万亩,年产量12万吨,产值2.4亿元。

先后被授予“中国名特优经济林红枣之乡”、“中国红枣产业龙头县”、“全国大枣标准化生产示范县”。

内黄红枣的品种以内黄大枣(又称扁核酸)为主,占总面积的90%以上。

内黄大枣富含蛋白质、脂肪、糖类、果酸、钙、磷、钾、铁、锌、黄酮及多种维生素和人体必须的氨基酸,营养丰富。

其中果酸含量为1.13%,为枣果平均含量的5倍多;维生素C的含量是柑桔的10倍,苹果的75倍。

鲜食酸甜可口,干食甜香味长,是历代帝王的贡品。

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银奖,民间也有“一日吃三枣,长生不见老”的民谚。

内黄大枣个大肉厚,组织疏松,富有弹性,耐贮运,是加工的上乘品种。

全县现有枣制品加工企业300多家,年加工能力2万吨,产品有枣茶、枣汁、枣酒、蜜枣、金丝蜜枣、焦枣、酒枣等,畅销全国各地,并出口到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

内黄大枣栽培种植模式主要是农枣间作,一般每亩栽植15-20棵,树下套种小麦和花生(尖椒),一年三熟、经济效益高。

后河镇是我县红枣的集中产区之一,全镇8.2万亩耕地,
中7.6万亩都实现了农枣间作,共有枣树130多万株,年产鲜枣3700万公斤,人均红枣收入2400元,占农民收入的60%以上,面积、产量均居全国乡镇之首,素有“中国红枣第一镇”之美誉。

2003年,被河南省命名为“河南省无公害大枣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