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课件

合集下载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PPT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PPT

金属+O2/Cl2
氧化物/氯化物
金属+酸
盐+H2
1.单质
金属+盐溶液 新盐+新的金属
与氧气反应
氧化物
非金属单质 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21
答案:
3.CO2
CO2+H2O==H2CO3
CO2+2NaOH==Na2CO3+H2O CO2+ CaO == CaCO3
4.CaO
CaO+H2O==Ca(OH)2 CaO+H2SO4==CaSO4+H2O
25
【应用】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化学物质
化学反应
纯净物 混合物
单 质
化 合 物
溶 液
浊 液
胶应
化 合
体反
分 解 反 应
置 换 反 应
复应 分 解 反 应
离应 子 反
氧 化 还 原 反
26
练习
1.对若干物质分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可能有多种标准 B.一定只有一种标准 C.可能用交叉分类法进行分类 D.可能用树状分类法进行分类
以对它们继续分类?试举一例。
4、对于化学反应,在初中我们把它们分为四种基本反应
类型。分别是 化合、 分解、和 置换 、复分解 。
7
一、简单分类及其应用 1、交叉分类法 2、树状分类法
8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9
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1、分类法是指把某些特征相似的物质归类到一起
化合物






13
【讨论】O2、Cu、H2SO4、Ba(OH)2、KNO3、CO2、空气

高中课件 高中学科教师新课程培训 化学 必修一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高中课件 高中学科教师新课程培训 化学  必修一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实施建议】
●发挥核心概念对元素化合物学习
的指导作用。 ●加强物质组成、结构、性质等化 学视角与真实情境素材之间的联系, 引导学生从化学的视角看待和解决 实际问题 ●整体规划实验及探究教学,发挥 典型实验探究活动的作用。重视开 展高水平的实验探究活动。改变学 生简单动手做实验的现状,强调高 级思维过程。 ●紧密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选取 真实的、有意义的、丰富多样的问 题情境。精选教学素材和应用案例, 促进学生赞赏化学、体会化学科学 对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鼓励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学 习途径。
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教学策略建议】
添加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具体内容
实验探究活动
添加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具体内容
联系实际
2
3
1
4
思维活动
添加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具体内容
教学方式
添加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具体内容
发挥核心概念和 基本化学观念的 作用
开展高水平实验 探究活动 紧密联系实际 教学方式多样化
发挥核心概念和 基本化学观念的 作用
开展高水平实验 探究活动 紧密联系实际 教学方式多样化
【栏目使用建议】
添加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具体内容
添加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具体内容
实验探究活动
联系实际
2
3
1
4
思维活动
添加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具体内容
教学方式
添加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具体内容
【课时建议】
如:学完离子反应之后,请同学们设计实验方案,除去饮 用水中过多的Ca2+、Mg2+、SO42-,水体中含量过高的Ca2+、 Mg2+既会造成锅炉结垢、也会降低合理问题和任务,驱动学习活动。

新教材高中化学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第2课时物质的转化课件新人教版化学必修第一册ppt

新教材高中化学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第2课时物质的转化课件新人教版化学必修第一册ppt
应,C项正确。
1.化学反应的分类 按照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可 以将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 反应。
例3 小美在奥运五连环中填入了如图所示的5种物质,相连环的 物质间所发生的反应中,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B )
A.复分解反应
B.分解反应
C.化合反应
⑧非金属单质―→盐,如 Cl2+2Na==点=燃== 2NaCl;
⑨酸性氧化物―→盐,如 CO2+2NaOH===Na2CO3+H2O; ⑩酸―→盐,如 HCl+NaOH===NaCl+H2O。
例1 如图所示,“——”表示相连的物质间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 反应,“―→”表示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乙。下列选项 中,符合图示要求的是( C )
+CO2↑;甲和丁:C+O2==点=燃== CO2;丁→乙:2C+O2==点=燃== 2CO,故符 合题意。D 中甲和乙、丁和甲均不能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例2有CuO、Fe、H2、Ba(OH)2溶液、K2CO3溶液、NaOH溶液、 稀硫酸七种物质,在常温下两种物质间可以发生的反应最多有
( C)
A.4个
B.5个
C.6个
D.7个
【解析】根据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转化关系可
知 , 在 常 温 下 CuO 与 稀 硫 酸 、 Fe 与 稀 硫 酸 、 Ba(OH)2 溶 液 与 K2CO3 溶 液 、 Ba(OH)2 溶 液 与 稀 硫 酸 、 K2CO3 溶 液 与 稀 硫 酸 、 NaOH溶液与稀硫酸之间可以发生反应,故最多可以发生6个反
D.置换反应
【解析】相连环的物质间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反应类型:Fe
+ 2HCl===FeCl2 + H2 ↑ ( 置 换 反 应 ) 、 NaOH + HCl===NaCl + H2O(复分解反应)、CO2+2NaOH===Na2CO3+H2O(非基本反应类

高中化学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第一课时物质的分类课件必修第一册

高中化学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第一课时物质的分类课件必修第一册
根据组成和性质 对物质分类
面对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你是否想过:这些物质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物 质可以分类认识和研究吗?如果可以,怎样分类才能更有效地帮助我们认识物质 世界呢?
[问题探讨] 1.自然界中存在碳元素多种形态的单质。如金刚石、石墨、C60 等。
(1)上述三种碳的单质是同种物质吗?它们的性质相同吗? 提示:不是同种物质;性质不相同。
1.出现大雾天气时,高速公路关闭,航班停飞。雾属于下列分散系中的( )
A.溶液
B.悬浊液
C.乳浊液
D.胶体
解析:雾是分散剂为气体的胶体,即气溶胶。
答案:D
2.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
()
A.是否有丁达尔效应
B.是否能通过滤纸
C.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
D.是否均一、透明、稳定
解析:根据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不同,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溶液、胶体
A.NaOH B.KOH C.Mg(OH)2 D.Ba(OH)2
1.分类的概念与意义 (1)分类是根据研究对象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将它们区分为不同种类和层次的 科学方法。
2.物质的分类方法 (1)树状分类法:根据研究对象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将它们区分为不同的种类,而 且形成有一定从属关系的不同等级系统的一种分类方法。 ①依据物质的组成进行分类
2.含碳元素物质的家族(如图所示)
(1)CO、CO2 都是非金属氧化物,二者都是酸性氧化物吗?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写出 CO2 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提示:CO2 是酸性氧化物,而 CO 不是;依据是 CO2 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CO 与碱不反应;CO2+Ca(OH)2===CaCO3↓+H2O。
>100 nm

高中化学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ppt版本

高中化学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ppt版本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一、常见的分类方法 1、交叉分类法(同一事物) 交叉分类法:依据物质的不同属性同时按照多种标准 将物质进 行分类的方法。
2、树状分类法(同一类事物)
二单、物击质的此分类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2、氧化物分类 3、酸的分类 4、碱的分类 5、盐的分类
三、分散系 1、分散系定义 分散系: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 )物质 [分散剂]中所得到的体系。 分散质:分散系中被分散的物质。 分散剂:分散系中容纳分散质的物质。
d>100nm
大量分子的集合体
泥水 不能

不能
不能
4、(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定义(2)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5、(1)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是生成沉淀、放出气体或生成难电离 的物质。 (2)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强酸、强碱和易溶盐可拆,其他物质不可拆。 (3)书写离子方程式步骤: 写、拆、删、查。 (4)离子之间若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
五、电离方程式
1、电离:物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2、电离方程式:电解质电离过程的式子 。
NaCl = Na+ + Cl-
3、电离方程式的书写要点: (1)元素守恒(等号两边的原子种类、数目相等)
(2)电荷守恒(正电荷总数=负电荷总数) (3)电离过程中,原子团不拆开
①丁达尔效应–—第—»四特第级性五级
光束通过胶体时看到一条光亮“通路”的现象。是由于胶体粒子
对光的散射形成的。
应用:区分溶液与胶体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③电泳– 第二级
由于胶体粒• 子第带三有电级荷,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胶粒就向某一极做定向运动。溶

新教材2024版高中化学第1章物质及其变化本章总结pptx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2024版高中化学第1章物质及其变化本章总结pptx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3)三反应——离子间能相互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①复分解反应,如 Ba2+与 SO24- ,NH+ 4 与 OH-,H+与 CH3COO- 等。 ②氧化还原反应,如 Fe3+与 I-、S2-,NO- 3 (H+)与 Fe2+等。
下列各组离子中,在碱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
色透明的是 A.K+、MnO4- 、Cl-、SO24- B.Na+、CO23- 、SO24- 、Cl- C.NO-3 、Na+、HCO-3 、Ba2+ D.Na+、NO-3 、H+、SO24- 【答案】B
A.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B.是氧化剂 C.是还原剂 D.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答案】A 【解析】反应中CaH2中氢元素由-1价升高至0价,H2O中氢元素 由+1价降低至0价,氢气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 1.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
பைடு நூலகம்
根 据 反 应 式 : ①2Fe3+ + 2I - ===2Fe2+ + I2 , ②Br2 + 2Fe2+===2Br-+2Fe3+,可判断离子的还原性从强到弱的顺序是
()
A.Br-、Fe2+、I-
B.I-、Fe2+、Br-
C.Br-、I-、Fe2+
D.Fe2+、I-、Br-
【答案】B
【解析】反应①中还原剂是I-,还原产物是Fe2+,故还原性:I->
Fe2+;反应②中还原剂是Fe2+,还原产物是Br-,故还原性:Fe2+>Br
-,所以还原性从强到弱的顺序为I->Fe2+>Br-。
【答案】(1)Ba2++2OH-+2H++SO24- ===BaSO4↓+2H2O (2)OH-+CH3COOH===CH3COO-+H2O (3)CO32- +2H+===CO2↑+H2O (4)CaCO3+2H+===Ca2++CO2↑+H2O (5)MgO+2H+===Mg2++H2O

人教版化学《物质及其变化》PPT优质课【新教材】

人教版化学《物质及其变化》PPT优质课【新教材】
3、CO2、NH3的水溶液能导电,那么CO2、NH3是电 解质吗?为什么?
4、盐酸能导电,液态金属铜也能导电,盐酸、金 属铜是电解质吗?
溶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电解 质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混合物 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一、电解质的电离
2、化合物的类别与电解质、非电解质的关系
2、电解质的电离 例题
2、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C )
A、NaOH=Na+ + OHB、CuCl2= Cu2+ + 2ClC、Fe2(SO4)3= Fe22+ + (SO4)32D、Ba(NO3)2 =Ba2+ + 2NO3-
作业
1、课本18页T1、T2
2、书面作业 1判断下列物质是电解质还是非电解质
练习
1、下列物质混合发生化学反应,且反应属于离子反
应的是( B )
A、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钾溶液混合 B、锌片投入稀硫酸中 C、KClO3(固体)和MnO2(固体)混合加热制O2 D、H2和O2反应生成水
二、离子反应 离子反应及离子方程式
练习
2、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 D)
A、BaCl2与K2SO4溶液 的反应Ba2++SO42- =BaSO4 B、NaOH溶液 与硝酸的反应:OH- + H+=H2O C、Na2CO3溶液与硫酸的反应:
一、电解质的电离
【实验1-2】 在三个烧杯中分别加入干燥的
NaCl固体、KNO3固体和蒸馏水, 如图1-9所示连接装置,将石墨电
极依次放入三个烧杯中,分别接通电源,观察并记 录现象。
取上述烧杯中的NaCl固体、KNO3固体各少许,分别 加入另外两个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用玻璃搅拌, 使固体完全溶解形成溶液。如图1-9所示,将石墨电 极依次放入NaCl溶液、KNO3溶液中,分别接通电源, 观察并记录现象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氧化还原反应》物质及其变化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氧化还原反应》物质及其变化PPT课件

验 收
2.下列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 )
A.Zn+H2SO4===ZnSO4+H2↑
B.NaCl+AgNO3===AgCl↓+NaNO3
C.CaCO3=====CaO+CO2↑
D.CaO+H2O===Ca(OH)2


3.下列变化过程中,属于还原反应的是( D )
达 标 验 收
A.HCl→Cl2


信息提取

已知四个氧化还原反应化学方程式,要求判断其中氧

化剂、还原剂属于不同物质的选项。

思路建立

元素化合价变化→氧化剂、还原剂。
第课 四堂
部 分
达 标




1.下列变化过程中,属于还原反应的是( B )
达 标
A.HCl→H2 C.CO-→AgCl
B.Mg→Mg2+ D.CuO→Cu
元素化合价的变化。


新 知 预 习
化合 反应
氧 化
还 置换
原 反应
复分解 反应
分解 反应
反 应


考点点拨:


①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②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③有的化合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有的不属于。
④有的分解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有的分解反应不是。
⑤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止于还原产物中的相应元素
标得失 标出转移电子的总数。


双线桥法

正确标出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

标价态
明确变价元素的化合价升降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能大量共存),且 n(SO24-)=2332.g3·3mgol-1=0.01 mol,n(CO32-)

6.27-2.33 197 g·mol-1
g=0.02
mol,
所以得出结论:溶液中一定含有 NH+ 4 ,浓度为 0.4 mol·L -1,SO42-浓度为 0.1 mol·L-1,CO32-浓度为 0.2 mol·L-1,由电 荷守恒知溶液中一定含 K+,可能含 Cl-,据 c(K+)+c(NH+ 4 ) =2c(CO23-)+2c(SO24-)+c(Cl-),c(K+)+0.4 mol·L-1=2×0.2 mol·L-1+2×0.1 mol·L-1+c(Cl-),c(K+)=0.2 mol·L-1+c(Cl -)≥0.2 mol·L-1。
【解析】 A 项酸性环境中 NO- 3 会氧化 I-,B 项 H+与 S2-、CO32-不共存,C 项溶液呈碱性时 NH+ 4 与 OH-不能共存, 呈酸性时会产生 NO2 或 NO 而不产生 H2。
【答案】 D
3.(2015·温州模拟)已知 OCN-中每种元素都满足 8 电子
稳定结构,在反应 OCN-+OH-+Cl2―→CO2+N2+Cl-+ H2O(未配平)中,如果有 6 mol Cl2 完全反应,则被氧化的 OCN -的物质的量是( )
专题一 书写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时要考虑电子 转移守恒
书写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时,要首先考虑电 子转移守恒,同时还要考虑电荷守恒、质量守恒。如对于反 应 mFe2++O2+xH+=nFe3++yH2O:
(1)依据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总数等于还原 剂失电子总数(1 mol O2 在反应中得到 4 mol 电子,每 1 mol Fe2+在反应中失去 1 mol 电子,故 1 mol O2 能氧化 4 mol Fe2 +)可求出 n=m=4 。
(2)再根据电荷守恒,可求出 x=4。 (3)依据质量守恒,可求出 y=2。
【例 1】 (2015·莱芜模拟)做实验时不小心使皮肤上沾 了一些高锰酸钾,形成的黑斑很久才能消除,如果用草酸(乙 二酸)的稀溶液洗涤,黑斑可以迅速褪去,其离子方程式为:
MnO- 4 +C2O42-+H+―→CO2↑+Mn2++ 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在 FeBr2 和 FeI2 混合液中存在三种还原性不 同的离子,它们的还原性:I->Fe2+>Br-,向混合液中通入 的氯气首先与还原性最强的离子 I-反应,当 I-完全反应后, 氯气才与 Fe2+反应,Fe2+被完全氧化后才与 Br-反应。通入 一定量氯气后再滴加 KSCN,溶液呈红色,说明有 Fe3+生成, I-已经反应完全, Fe2+被氧化但不一定全部被氧化,因为没 有实验现象说明 Fe2+完全氧化,同理,也没有实验现象说明 Br-被氧化或被完全氧化,①错误,故 B 正确。
【 例 3】 (2015·怀 柔 质 检 )某 溶 液 中含 有 的溶 质 是 FeBr2、FeI2,若先向该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氯气,再向反应 后的溶液中滴加 KSCN 溶液,溶液变为红色,则下列叙述正 确的是( )
①原溶液中的 Br-一定被氧化 ②通入氯气之后原溶液 中的 Fe2+一定有部分或全部被氧化 ③不能确定通入氯气后 的溶液中是否存在 Fe2+ ④若取少量所得溶液,再加入 CCl4 溶液,静置、分液,向上层溶液中加入足量的 AgNO3 溶液, 只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的 I-、Fe2+、Br-均被完全氧
【例 2】 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能大量共存,且加入 Fe2(SO4)3 后仍能大量共存的是( )
A.Na+ I- CO23- ClO- B.Fe2+ Fe2+ Cl- NO- 3
【解析】 题干中加入 Fe2(SO4)3 引入了 Fe3+和 SO24-, CO23-与 Fe3+发生反应,I-与 ClO-发生氧化还原反应,A 项 错;Fe2+ 、H+、NO- 3 本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共存,B 项 错;Ba2+与 SO24-、SCN-与 Fe3+不能共存,C 项错;D 项中 离子之间不发生反应,均能共存。
试回答下列问题: (1)肯定存在的离子有________,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有 ________。 (2)可能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为确定该离子是否存 在,可取少许原试液,然后_________________(填实验操作)。 (3)试分别确定肯定存在的离子在原溶液中各自的物质 的量浓度。
【解析】 由①知溶液中可能含 Cl-、CO32-、SO42-,由 ②知溶液中一定含 NH+ 4 ,且 n(NH+ 4 )=0.04 mol,由③知溶液 中一定含 CO23-、SO24-,则一定不含 Mg2+、Fe3+(二者与 CO23-
_________ 。下
A.发生还原反应的是 C2O24- B.该离子方程式右侧方框内的产物是 OH-
C.10 mol H+参加反应时,电子转移 5 mol
D.该反应的氧化剂为 KMnO4
【解析】 C2O42-中碳的化合价为+3,反应中被氧化为
CO2,KMnO4 为氧化剂,故 A 项错误,D 项正确,由得失电
章末专题讲座二 离子反应理论与氧化还原 反应理论的综合应用
离子反应理论和氧化还原反应理论是高中化学的基础和 重点,二者是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对化学反应进行的分类。 高考常将两部分内容融合在一起考查,反应既符合离子反应 规律,又符合氧化还原反应规律。这类试题能很好的考查学 生全面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不大,但失分率较高。
【答案】 D
专题三 分析离子反应的先后顺序时要考虑氧化还原反 应原理
在含有多种微粒的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微粒有 先后顺序。氧化性强的微粒和还原性强的微粒之间优先反应。 如已知氧化性:Cu2+>H+,则在含有 Cu2+、H+的混合溶液中, 逐渐加入锌粉,首先发生反应 Cu2++Zn===Cu+Zn2+,当 Cu2+完全反应后,再发生反应 2H++Zn===Zn2++H2↑;再 如向 FeBr2 溶液中通入 Cl2 时,因为还原性 Fe2+>Br-,故首 先发生反应:2Fe2++Cl2===2Fe3++2Cl-,再发生反应 2Br- +Cl2===2Cl-+Br2。
【答案】 (1)①NaClO 将 KI 氧化生成了 I2 ClO-+2I
-+H2O===I2+Cl-+2OH-
②I2 被 Na2SO3 还 原 生 成 了 I-
SO
2- 3

I2

2OH

===SO42-+2I-+H2O
(2)I2+5Cl2+6H2O===2HIO3+10HCl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 的方法 。2021/2/282021/2/28Sunday, February 28, 2021
【答案】 C
4.有一混合物水溶液,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 K+、NH+ 4 、Cl-、Fe3+、Mg2+、CO32-、SO24-,现各取 100 mL 溶液三份进行实验。
①向第一份加入 AgNO3 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②向第二份加入足量 NaOH 溶液后加热,收集气体 0.896 L(标准状况); ③向第三份加入足量的 BaCl2 溶液,得到沉淀 6.27 g, 沉淀经足量盐酸洗涤后,剩余 2.33 g。
5.(2015·咸宁模拟)(1)①在淀粉碘化钾溶液中,滴加少量 次氯酸钠碱性溶液,立即会看到溶液变蓝色,这是因为 ________,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碘和淀粉形成的蓝色溶液中,滴加亚硫酸钠碱性溶 液,发现蓝色逐渐消失,这是因为________,离子方程式是 ________。
【解析】 (1)次氯酸钠具有强氧化性,可氧化 I-生成单 质 I2,I2 遇淀粉变蓝;Na2SO3 具有还原性,可还原 I2 生成 I -,使蓝色消失,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思路是:确定反应物、产 物,然后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和电荷守恒配平。
(2)开始滴加少许氯水时,Cl2 将 KI 中的 I-氧化成碘单质; CCl4 层变紫色后,再滴加氯水时,Cl2 将碘单质进一步氧化 成碘酸。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原则,分析反应中 的化合价变化,碘元素的化合价从 0→+5,升高 5 价,氯元 素的化合价从 0→-1,降低 1 价,综合得失电子守恒和质量 守恒,可配平出:I2+5Cl2+6H2O===2HIO3+10HCl。
【答案】 B
[专题集训] 1.(2015·中山调研)下列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Na+、NH+ 4 、CO23-、Br- B.Fe2+、H+、ClO-、Cl- C.Al3+、Ca2+、HCO- 3 、SO42- D.Fe3+、Cu2+、NO- 3 、OH-
()
【解析】 A 项,四种离子之间不发生反应,可以大量 共存,故 A 正确;B 项,Fe2+与 ClO-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 还原反应:2Fe2++ClO-+2H+===2Fe3++Cl-+H2O 而不能 大量共存,故 B 错误;C 项,Al3+和 HCO- 3 发生相互促进的 水解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故 C 错误;D 项,Fe3+、Cu2+与 OH-发生沉淀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故 D 错误。
(2)向盛有 KI 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许 CCl4 后滴加氯水, CCl4 层变成紫色。如果继续向试管中滴加氯水,振荡,CCl4 层会逐渐变浅,最后变成无色。写出并配平 CCl4 层由紫色变 成无色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已知碘以 碘酸(HIO3)的形式存在)。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2021/2/282021/2/282021/2/282/28/2021 9:07:30 AM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2021/2/282021/2/282021/2/28Feb-2128-Feb-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