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供给—总需求模型汇总

合集下载

西方17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西方17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较平缓(因价格和工资变动缓慢)
货币主义
M(单一货币规则)
较陡峭(价格和工资变动具有相对灵活性)
E点:充分就业水平。但并不意味着整个社会的全部资源都已经就业。
C2点:如果产出继续增加,价格水平上升的就会很快。曲线的斜率越来越大。
总供给曲线的三种情况
①极端凯恩斯总供给曲线。资源远未充分利用。价格水平不变,总供给可以增加。 ②基本凯恩斯总供给曲线,现被认为是短期总供给曲线的一般情况。资源尚未于充分利用。总供给与价格水平同方向变动。 ③古典总供给曲线,现被认为是长期总供给曲线。资源已经充分利用。无论价格水平如何变动,总供给都不会增加。
先知三日,富贵十年
2.凯恩斯总供给曲线
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7章 *
先知三日,富贵十年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由垂直和水平线组成的“反L”曲线。它代表短期总供给曲线的一种极端情况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
y0
yf
y
P
P1
P0
E0
E1
假设:货币工资和价格水平不能进行调整。 萧条时,劳动力和资本大量闲置。收入增长,货币工资和物价水平保持不变。
0
y
P
As



yf
六、AD-AS模型对现实的解释
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7章 *
先知三日,富贵十年
1.宏观经济的短期目标
短期的宏观经济目标: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
P
y
AD
E0
yf
AS
宏观经济的短期目标
P0
2.常规总供给曲线下总需求的移动
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7章 *
先知三日,富贵十年
投资减少,AD左移。 表明:经济萧条。就业和价格水平都低于充分就业。

宏观经济学第十六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宏观经济学第十六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外债——构成真实负担。 若推迟外债归还会影响政府信誉,使用要更
为谨慎。
4.自动(内在)稳定器
自动稳定器 Automatic stabilizers:
财政工具具有一种自动调节、减少经济波动的机制。 繁荣时自动抑制通胀,萧条时自动增加需求。
调节经济波动 的第一道防线, 适用于轻微经 济波动。
税收自动 变化
每1元钱的货币创造=1/(1-0.8)=1/0.2=5
一般推导 D=存款总和,R=原始存款,rd=法定准备金率,则有:D=R/rd
货币创造乘数公式:k=1/rd
货币创造乘数公式成立的前提条件 第一,商业银行没有超额准备。商业银行得到的存款扣除法定准备金
后全部放贷出去,自己没有留下用以准备客户提取的现金。 第二,客户将一切货币收入存入银行,支付完全以支票形式进行。
(2)贴现政策。

通过增减贴现贷款数量和贴现利率,来影响货币供给量。
(3)法定准备金。
通过提高和降低准备金率来控制贷款量,增 减货币供给量。
直接货币政策 力度强、见效快
6.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的机制: 货币量 利率 总需求与总
供给
扩张货币政策。经济萧条,总需求<总供给。 放松银根,以增加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 刺激总需求,刺激经济发展。
工具:公开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降低贴现率、 放松贴现条件;降低准备率。
紧缩货币政策。繁荣时期,总需求>总供给。 收紧银根,减少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 抑制总需求,降低物价,防止经济过度增长。
工具:公开市场上卖出有价证券;提高贴现率、严格贴现条件; 提高准备率。
四、宏观经济政策及理论的演变
1.前奏。
准确判断财政政策取向的预算标准:以充分就业作为目标来确定预算规模。 关注就业。

宏观经济学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宏观经济学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a-b,货币工资刚性和价格水平P不能 调整的假定。 P
总供给曲线分三种情况 d
长期AS曲线
②常规总供给曲线
b-c,短期AS曲线,货币工资粘性假定。 (2-3年调整工资合同) c 短期AS曲线
③古典总供给曲线
c-d,货币工资具有完全伸缩性假定。 (古典学派描述长期经济)
a b 凯恩斯AS曲线 y
古典总供给曲线
经济大萧条
1936年,华盛顿,
• 失业者在施舍处 接受救济。
经济大萧条
1935年,新泽西州卡姆登,失业者游行。
经济大萧条

失业人员在政府部门登记 备案,要求政府解决工作。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的政策含义:
在到达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前,国家可以通 过增加需求的政策,使总需求从AD1向右移动 到AD0,使国民收入达到充分就业的产量。 在达到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yf之后, 不论价格水平高到何种程度,国民 收入不会增长。
P
W/P
Nd Nd (
W Ns Ns ( ) P
E0
(W/P)2
(W/P)0
N1’
N0
N2’
N
劳动市场均衡
劳动市场均衡 与潜在产出
y
y f (N *, K )
在有伸缩性的价格和工资下, 实际工资调整到劳动供求相等的水平, 从而使劳动市场总是处于均衡状态, 即劳动充分就业状态。 因此,经济中的产出等于潜在产出。
3.价格水平P上升,如何导致总需求水平的变化
m M P
r r1
如果名义货币供给不变,价格水平上升: 实际货币供给减少,利率上升,
投资水平下降。
r0 m’ m
L
利率效应:
价格水平变动引起利率同方向变动,进而使投资和产出 反方向变动的情况。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宏观经济学)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宏观经济学)

r
亦反是。
r1
结论: 扩张性财政政策使AD r0
右移。反之亦反是。
引申: i、g、x使IS右移,y
增加,称为“注入”;相 P 反,s、t、m使IS左移,y P0
减少,称为“漏出”。
E1 E0
IS0 IS1
Y0 Y1
Y
E0
E1
AD0 AD1
20
货币政策(LM移动)导致AD移动
r
前提: P不变,M变动
∵假设货币工资(W)和价格水平(P)可以迅 速或立即自行调剂, 使得实际工资(W/P)总处 于充分就业所应有的水平。
实际工资(W/P)处于充分就业应有的水平。 ∵古典学派一般研究事物的长期状态, 而在长
期中, 货币工资和价格水平被认为是具有充分 的时间来进行调整的。
40
四、古典总供给曲线的含义
10
国际替代效应(蒙代尔-弗莱明效应):
当一国价格水平上升时,在其它国家生产的 产品就会变得相对便宜,本国居民就会用外国产 品来替代本国产品,增加对进口品的需求;而外 国居民则会用本国产品来替代外国产品,减少对 出口品的需求,因此,净出口需求量减少。
P↑→本国商品相对昂贵,外国商品相对
便宜 →出口↓,进口↑
企业将选择一个就业水平
N0, 使劳动的边际产出等 y
于实际工资, 此时, 利润最
大。
利润
企业就业低于N0时, 劳动
的边际产品就将超过实际
工资, 因而存在着增加利 润的机会。反之, 利润会
O N0
减少。
Pf (N,K )
工资 总额WN
N
29
宏观经济学中的劳动需求
W
Nd Nd (
表示劳动需求量

第5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第5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这两个因素是如何造成低增长?
股票和房地产价格及银行贷款下降对总需求产生影响。 财富效应、利率效应的下降 解决:扩张性财政与货币政策
日本宏观经济变量(1992-1998)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产出增长(%) 1.0 0.3 0.6 1.5 3.9 0.8 -2.5 通货膨胀(%) 1.7 0.6 0.2 -0.6 -0.5 0.6 0.7 预算盈余(%) 1.5 -1.6 -2.3 -3.6 -4.3 -3.3 -6.1 短期利率(%) 4.5 3.0 2.2 1.2 0.6 0.6 0.7
第一个原因是90年代早期日本股票市场的崩溃。 1990-1992年,日本股票价格下降一半。土地和 房地产价格也巨幅下挫。截止到1997年商业用地 的价格仅为1990年的55%。
第二个原因是股票和土地价格的崩溃对日本银行 的影响。许多银行都贷款给了股票和房地产的购 买者。当股票和房地产价格崩溃时,这些借款人 大部分不能清偿贷款。在1997年,有人估计日本 最大20家银行资产负债表上的坏账总和占日本 GDP的4%。账面上如此多的坏账,使得银行不 得不彻底削减对企业的任何新贷款。
就业决定
预期
价格变化与工资
价格水平对工资的
调整

影响
就业量的变化 生产函数 Y=f(k,L)
AS的变化
(1)均衡就业量的决定
劳动供给:劳动的 w/p 供给量取决于实际 工资(w/p)
w/p
劳动需求:劳动的需 求量取决于实际工资 (w/p)
w/p
均衡就业量的决定
Ls=f(w/p) L
Ld=f(w/p) L
总需求模型是在IS-LM模型上加入了价格变量,包含 了凯恩斯主义总需求决定的所有变量(C,I,G,T,Ms), 实际上是凯恩斯理论的一个总结。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提高生产效率是实现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之一,能够降低成本、增加附加值、提升 产业竞争力。
04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应用
政策制定
政策制定者可以通过总需求总供 给模型分析经济运行状况,制定
相应的经济政策。
在经济过热时,政策制定者可以 通过提高利率、减少货币供应等 措施抑制总需求,防止通货膨胀。
在经济衰退时,政策制定者可以 通过降低利率、增加货币供应等 措施刺激总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经济预测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可以帮助经济学家预测未来经济走势。
根据模型分析,如果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表示生产能力 提高,经济增长潜力增强;如果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表 示消费和投资需求增加,经济增长速度加快。 通过比较不同时点的总需求总供给曲线,可以预测未来一 段时间内的经济增长率、物价水平等指标。
宏观调控
政府需求受到政府财政状况、政策目标、社会福 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总需求模型中,政府需求也是总需求的重要组 成部分,对经济增长起着一定的调节作用。
出口需求
01 出口需求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向国外市场销 售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和。
02 出口需求受到国际市场需求、汇率水平、贸易政 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03
当前,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仍然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
一,许多学者对该模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02 总需求模型
消费需求
01
消费需求是指居民和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对各种最终产品和劳 务的需求总和。
02
消费需求受到居民收入水平、消费习惯、物价水平、利率等多
种因素的影响。
在总需求模型中,消费需求是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
解决方案
政策制定者需要加强沟通与合作,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确保政策的一致性和连 贯性。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3)资源充分利用阶段。即C以上部分,这时总供给曲 线是一条垂线,这表示无论价格水平(P)如何上升,总供 给(Y)都不会增加。
这是因为从长期来讲,人类所拥有的资源总是有限的, 当资源已得到充分利用时,即经济中实现了充分就业(宏观 经济学中的充分就业是指包括资本、劳动和自然资源在内的 所有生产要素都得到充分利用的状态,而不仅仅只是劳动人 口的充分就业),此时,无论如何提高价格,总供给也不会 增加。从长期的角度来看,资源总是会实现充分就业的,因 此,这种垂直的总供给曲线又被称为“长期总供给曲线”。
在左图中,总需求增加,使 得总需求曲线从AD0移动到AD1 ,得到新的均衡点E1,对应的均 衡国民收入为Y1,均衡价格水平 为P0;总需求减少,使得总需求 曲线从AD0移动到AD2,得到新 的均衡点E2,对应的国民收入为 Y2,均衡价格水平为P0。
2.资源接近充分利用阶段
资源接近充分利用阶段的总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直 线,即短期总供给曲线。在这种情况下,总需求的变动引起 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同方向变动。也就是说,总需求增加 会使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上升;总需求减少会使国民收 入减少,价格水平下降,如下图所示。
(2)资源接近充分利用阶段。即BC段,这时总供给曲线 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线,它表示总供给(Y)的变动会引起 价格水平(P)的同方向变动。
这是因为在资源接近充分利用的情况下,产量增加会引起 生产要素价格的上升,从而生产成本增加,进而导致总价格水 平上升。这种情况在短期生产中比较常见,所以这种向右上方 倾斜的总供给曲线又被称为“短期总供给曲线”。
(二)总供给曲线的移动
在价格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其他因素(如生产技术的提 高)的变动会引起总供给的变动,表现在图形上,就是总 供给曲线的移动。总供给曲线的移动有两种情况,一是总 供给增加,引起总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如下图中总供 给曲线从AS0移动到AS2;二是总供给减少,引起总供给曲 线向左上方移动,如下图中总供给曲线从AS0移动到AS1。

5.总供给-总需求模型

5.总供给-总需求模型

总供给曲线:凯恩斯情形
1)进一步简化短期总供给曲线。
把该曲线的向左下方倾斜的部分 当作一条水平线,作为倾斜部分 的近似值。这时由垂直和水平线 组成“反L”曲线。 2)意义:在到达充分就业的国 民收入以前,经济社会大致能够 以不变的价格水平,提供任何数 量的国民收入,而在达到最大国 民收入y0之后,不论价格水平被 提高到何种程度,该社会的国民 收入不会增长,可能出现通货膨 胀。 3)主要是在萧条时,存在大量 闲置不用的劳动力和资本设备。 国民收入增长时,劳动力的货币 工资和物价水平保持不变。所以, 此曲线又称作凯恩斯萧条模型的 总供给曲线。
石油价格的大幅上升是供给冲击, 因为这显著影响了
生产成本和价格。
案例研究:
1970s 石油冲击
石油价格冲击抬高 SRAS, 引起产出和 就业下降。
P
LRAS
在没有未来价 格冲击的情况 下, 价格会随着 时间下降 同时 经济移回充分 就业水平。
P2
B A
SRAS2 SRAS1 AD
P1
Y2
Y
Y
案例研究:
案例研究:
1970s 石油冲击
60% 14% 12% 10% 30% 8% 20% 10% 0% 1977 1978 1979 1980 6% 4% 1981
1970s晚期: 当经济正在 复苏的时候, 石油价格又上 升了, 引起了 另外一次巨大 的供给冲击!!!
50% 40%
Change in oil prices (left scale) Inflation rate-CPI (right scale) Unemployment rate (right scale)
总供给曲线:古典情形
又称长期总供给:每个企业都实现 产量最大化、平均成本最小化,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需求曲线
y
5
二、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有三个原因:
(价格水平如何导致总需求的变化)
由于 P 上升,人们需要更多的货币才能购买相同 数量的物品与劳务;反之,P下降,人们的货币需 求减少。
(一)凯恩斯利率效应: 价格水平变动,引起利率同向变动,进而使投资 和产出水平反向变动的现象。
PL R I AD P L R I AD
P货币的实际购买力 AD
(三)汇率效应: P使国内产品与进口产品相 比变得昂贵,使进口增加和出口下降NX AD
2020年9月29日星期二2时16分32
8

汇率的综合效应
假设物价水平上升: L增加,本国利率上升(利率效应) 国外资本流入 外汇市场上对本币的需求增加 本币升值 本国出口物品相对于外国人而言变得更贵,而
3

第一节 总需求曲线 AD
总需求: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这一需求总 量通常以产出水平来表示,即AD=AE
包括国内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购买需求和国外需求
即 AD=C+I+G+(X-M)
在不考虑国外需求的情况下,经济社会的总需求是指在价 格、收入和其他经济变量既定条件下,个人、厂商和政府 部门的计划(意愿)支出之和
2020年9月29日星期二2时16分32
10

(1)从简单收入决定模型推导总需求曲线
P0
图17-1 总需求曲线的推导
AD 2020年9月29日星期二2时16分32 秒
初始均衡点 A y0,P0 当价格上升,导致消 费、投资支出减少, 从而收入水平下降到
B y1,P1
11
(2)IS-LM 推导总需求曲线
第十七章 AD-AS模型
第一节、总需求曲线 第二节、总供给的一般说明 第四节、古典总供给曲线 第五节、凯恩斯总供给曲线 第六节、常规总供给曲线 第七节、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对现实的解释
2020年9月29日星期二2时16分32
1

导入
在前面的宏观经济分析中,总是假定一般价格水 平是固定不变的,把一般价格水平作为一个外生 变量来对待。本章讲的总需求—总供给模型(ADAS模型)假定一般价格水平是可以变动的,把一 般价格水平看作内生变量,考察价格水平和均衡 国民收入的决定,并以此为基础研究不同宏观经 济政策和政策组合对均衡国民收入和均衡价格水 平的影响。
y h(a e)
Md
dk h(1 b) [dk h(1 b)]P
令 h(a e)
dk h(1 b)
P
AD
d
[dk h(1 b)]
AD曲线 y M
P
y 总需求曲线
2020年9月29日星期二2时16分32
12

r% r1 IS-LM 推导总需求曲线 r2 图表模型
P P1
P2
2020年9月29日星期二2时16分32 秒
2020年9月29日星期二2时16分32
6

利率效应如何起作用
P 的下降减少货币需求, 降低了r
利率
P
m
r1
P1
r2
2020年9月29日星期二2时16分32 秒
P2 L1
L2
L
Y1
r 的下降增加投资与需求
AD Y2 Y
7
(二)实际货币余额效应:价格水平上升,使得人 们所持有的货币及其他以固定货币价值衡量的资产的 实际价值降低,人们会变的相对贫穷,消费水平相应 减少的现象。
IS—LM模型坐落在r-Y坐标中,
AD— AS模型坐落在P—Y坐标中。
2020年9月29日星期二2时16分32
2

本章要点
总需求曲线(aggregate demand curve)反映经济中总价 格水平(aggregate price level)和总产出的需求数量 (the quantity of aggregate output demanded)之间 的关系
14
四、 AD曲线的水平移动
在物价水平不变的情况下: P
任何改变消费,投资,政府
购买或净出口的事件,都会
移动总需求曲线 P1
例如:股市繁荣,增
/减税,乐观/悲观预 期,政策
AD2 AD1
Y
Y1
Y2
2020年9月29日星期二2时16分32
15

扩张性财政政策
r
扩张财政:
r2
增加政府支出,IS r1
总供给曲线 aggregate supply curve 表现经济中总价格水 平和总产出供给数量the quantity of aggregate output supplied 之间的关系
运用AD-AS model分析经济波动economic fluctuations
2020年9月29日星期二2时16分32
右移。
在原价格水平下,
形成新均衡,利率
升高,收入增加。 P
相同价格下,收入 增加后AD曲线右
P1

2020年9月29日星期二2时16分33 秒
E2 E1
LM(P1)
IS2 IS1
y1
y2
y
D2 D1
y1 y2
y
16
扩张的货币政策
r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E1
P P1
2020年9月29日星期二2时16分33 秒
Y1 Y2
LM1
IS
Y
Y
17 17
第二节、总供给 AS
1.总供给:经济社会投入的基本资源(劳动、生产性 资本存量和技术)所生产的总产量
本国居民觉得进口的物品变得更便宜
结果:净出口减少
2020年9月29日星期二2时16分32
9

三、 总需求AD曲线的推导
总需求曲线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 产量(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组合。该曲线上 任意一点表示某一确定的价格水平及其对应的产 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产量水平。 两种推导方法: (1)从AE-Y模型推导总需求曲线 (2)从IS-LM 模型推导总需求曲线
E1
LM(P1)
E2 LM(P2)
IS
y1
y2
y
D1
D2
y1 y2
y
13
AD曲线以外的点的经济含义*
2020年9月29日星期二2时16分32 秒
总需求曲线以外任意一点所 表示的价格水平与产量水平组合 都将导致在给定的价格水平下产 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不能实现均衡
总需求曲线左边任意一点将 导致给定价格水平时产品市场上 储蓄小于投资和货币市场上货币 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2020年9月29日星期二2时16分32
4

一、总需求曲线图示
总需求函数:当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产量 (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表示在某个价格水 平上,社会需要多高水平的产量。
P
AD
与微观的需求曲线类似 总需求与一般物价水平
反方向变动
2020年9月29日星期二2时16分32 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