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材料工程简介

合集下载

金属材料和冶金工程专业简介与发展趋势

金属材料和冶金工程专业简介与发展趋势
金属材料和冶金工程专业简介与 发展
一、材料专业的演变与发展
材料学科的演变与发展-欧美国家
工业的迅猛发展要求与之相适应的科学技术与专门人才:十七 世纪中叶英国成立了皇家学会,之后又在大学设立工程学科,大大 促进了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发展。在冶金/材料领域:
Reaumur (1722) Hill (1748) 在放大镜下观察出晶粒。 Sorbit 发现并描述了细珠光体。 Young(1807)提出材料弹性模量概念。 Barlow(1826)关于材料强度的测定。 Tehernoff(1861)发表了钢临界点的实验报告。 Wshery(1860-1870)关于拉伸、扭转、变曲应力的工作及得
材料学科的演变与发展-欧美国家
20世纪前半叶,美国材料学科教育也主要在冶金系,以金属材料为主, 二战后,在教学计划中加入了“广泛材料”基础理论及非金属材料课程。
60至70年代,原设置冶金系的大学逐步将系名更改为材料系或冶金与 材料系。
80年代美国大学相应系多以材料科学与工程命名(MSE)。 历史上看,材料系多由冶金系演进而来。60年代之后随着非金属材料 发展化学化工系也部分转向材料。 统计: 英国著名大学牛津、剑桥、伯明翰大学均以冶金材料系命名。 1985年统计美国90所设材料教学计划的系中有36所为冶金系
材料学科的演变与发展-中国
1978-1990初 向欧美学习 浙江大学率先设立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此后,北京科技大学、
复旦大学、清华大学等重点院校相继设立材料科学与工程 ( 或相 近名称 ) 系。
改革的主要内容:在原设置专业基础上扩充内容,试办新专 业,总体上体现了逐步打破原专业设置界限、加强专业间的渗透 与联系的改革趋势 20 世纪 90201 冶金工程
080205Y材料科学与工程

南京工业大学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介绍

南京工业大学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介绍

⾦属材料⼯程专业简介 ⼀、历史沿⾰ 南京⼯业⼤学材料科学与⼯程学院的⾦属材料⼯程专业⾃1974年开设迄今已有整整30年的办学历史。

其前⾝可追溯到1966年原南京化⼯学院成⽴的“腐蚀与防护”教研组,因“*”开始,未及招⽣。

1972年成⽴“腐蚀与防护”专业委员会,1974年与化⼯机械专业委员会合并成⽴化⼯机械系,并开始招⽣。

1980年并⼊化⼯系。

1983年以“腐蚀与防护”专业为主体与“四⼤化学”合并成⽴了南京化⼯学院应⽤化学系,并派⽣出部级“⽔质稳定研究室”(与腐蚀与防护专业⼀套⼈马两块牌⼦)。

1998年由原南京化⼯⼤学的材料系、⾼分⼦系和腐蚀与防护专业合并成⽴了材料科学与⼯程学院,专业由此更名为“⾦属材料⼯程”(专业代码080202),专业内涵以⾦属表⾯科学与⼯程为特⾊,专业建设进⼊新的发展时期。

“腐蚀与防护”专业1979年开始招收研究⽣,1981年获得⾸批硕⼠学位授予权。

2000年该专业所在的材料科学与⼯程学科获⼀级学科博⼠点授予权,2001年建⽴⼀级学科博⼠后科研流动站,2002年材料学获江苏省重点学科。

⼆、专业实⼒ 我国⾦属表⾯科学与⼯程是⼀个具有重⼤影响的专业领域。

本专业办学历史悠久,30年来培养了⼤批优秀的⾼级技术⼈才,分布于各类地区和各种⾏业,受到⽤⼈单位的⾼度评价。

他们中有的已经⾛上各级领导岗位,有的是企事业单位的学术带头⼈或技术⾻⼲。

教材建设和科研⼯作硕果累累,国内⼀直具有很⾼的知名度,江苏省⼀直占有地位。

三、师资⼒量 本专业具有⼀⽀梯队合理、年富⼒强、凝聚⼒和整体实⼒强的学术队伍,现有专职教师17⼈,其中教授2⼈,副教授4⼈。

有实践能⼒的教师⽐例为100%。

年龄结构中⽼、中、青的⽐例为1:10:6。

具有博⼠学位⼈数4⼈,具有硕⼠学位⼈数11⼈。

该专业的所有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皆为依靠⾃⼰的⼒量开设。

本专业现在的负责⼈是魏⽆际教授,丁毅副教授。

四、⼈才培养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发展,综合素质⾼,具备⾦属材料基础理论和腐蚀与防护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程技术知识,具有从事⾦属材料理论和腐蚀与防护领域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和施⼯管理、⼯程设计和经营管理等⽅⾯的⾼级⼯程技术⼈才。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方向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方向
杨建锋
教授、博导
先进陶瓷材料
王红洁
教授博导
先进陶瓷及其复合材料
柴东朗
教授
轻质高强新型复合材料,高性能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
马新沛
教授
工程材料腐蚀与防护、材料失效分析
范群成
教授
高温自蔓延材料
席生歧
副教授
机械合金化新材料
刘高杰
副教授
材料失效分析,腐蚀与防护
徐可为
教授、博导
薄膜材料与表面高性能化
憨勇
教授、博导
二、课程设置
根据培养目标,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方向的课程设置主要以金属材料为核心,课程体系包括合金与强化理论、材料选择与应用、零件失效分析、组织缺陷检测等主要内容。主要课程有: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失效分析与防止,金属功能材料,复合材料,材料无损检测技术,生物材料。
表1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课程
课程
学分
必修/选修
表1专业课程
课程名称
学分
课时
类型
主讲
无机非金属材料合成与制备
2
32
必修
高积强教授
陶瓷材料学
2
32
必修
王红洁教授
功能陶瓷材料
2
32
必修
乔冠军教授
现代表面技术
1.5
24
选修
朱晓东副教授
无机非金属纳米材料
1 .5
24
选修
杨建锋教授
生态环境材料
1 .5
24
选修
乔冠军教授
四、实验条件
课题组拥有先进的无机材料制备手段,从材料成型、烧结、加工及性能测试,包括冷等静压成型机、进口高温多功能炉(2300℃,5000Kg,可进行热压、气压烧结,CVD、CVI和高温合成反应)、C/C复合材料气液两相快速沉积装置、2500℃快速感应加热炉、1600℃气氛烧结炉、2500℃真空──气氛碳管炉、2500℃真空热压炉等,完全可以满足无机材料研究工作。

“金属材料工程”国家特色专业

“金属材料工程”国家特色专业

“金属材料工程”国家特色专业河北科技大学“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于2007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

为了搞好专业建设,学校、学院给予了大力支持。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最早起源于1972年的石家庄电机制造学校热处理专业中专班,1977年开始招收第一批本科生,2000年经专业整合更名为金属材料工程专业。

2008年该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进行建设,同年被河北省批准为本科一批录取招生专业,2012年被批准为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2015年与新西兰怀卡托大学合作办学,已招收了三届本科生。

该专业通过对金属材料领域及相关产业的发展趋势、人才需求的调查研究,邀请钢铁、汽车、建材等行业的企业家参与培养计划讨论与修订,改革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

围绕地方经济特色,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通过对课程进行分类、整合与优化,构建了通识教育模块、学科基础教育模块、专业模块、实践教育模块四个模块的课程体系,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优化培养方案,为加强学生的工程素质与创新意识的培养与教育,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缩短学生就业后的适应期,构建了“课内实践教学平台”、“课外实践教学平台”、“校企结合实践平台”三级平台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实现课内实验实践环节、课外实践环节、校企结合实践环节三者之间的有机结合以及。

并通过与用人单位合作,强化中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背景、校企结合、实现通用设备共享等措施为平台体系的建设与实践提供了保障。

充分发挥《材料科学基础》省级精品课程的示范作用,大力进行课程整合优化,挖掘专业课程特色,开展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打造精品特色课程群。

目前有《材料科学基础》、《材料性能学》两门省级精品课,开设《腐蚀与防护》、《材料现代分析方法》等四门双语课程以及《功能材料与复合材料概论》、《表面工程》等学堂在线MOOC课程。

通过改革教学模式,拓展教学时空,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建立线上与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实现“翻转课堂”。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金属材料工程是一门研究金属材料制备、加工和应用的学科。

在现代工业中,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建筑、航空、汽车、电子等。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培养掌握金属材料制备、加工、性能测试和分析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的专门人才。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课程设置比较全面,包括金属材料学、金属材料制备、金属材料加工、金属材料表征、金属材料性能测试和分析、金属材料设计等。

学生在学习这些课程的过程中,掌握金属材料的基本原理、制备方法、加工工艺以及测试和分析技术。

同时,学生还需要学习材料科学与工程、力学和热学等基础知识,为进一步深入学习金属材料工程打下基础。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也非常重要。

学生需要进行实验室实践,学习基本的金属材料制备和加工工艺,掌握常用的材料测试和分析方法。

学生还需要参与金属材料的研发和应用项目,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实践,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毕业后,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学生可以从事金属材料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工作。

他们可以参与新材料的研发项目,研究新的金属材料制备方法、加工工艺以及性能测试和分析技术。

他们还可以选择从事金属材料的生产工作,掌握金属材料制备和加工的技术和工艺。

同时,他们也可以选择从事金属材料应用的工作,如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电子产业等领域。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学习对于学生的就业前景非常广阔。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工业的不断发展,对金属材料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因此,具备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将会受到热捧。

在国内,许多大中型企业和科研机构都需要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人才,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机会。

同时,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学生也可以选择留学深造,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平。

总之,金属材料工程是一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培养学生掌握金属材料制备、加工和应用的知识和技能,具备较好的就业前景。

通过学习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学生不仅可以为现代工业的发展做出贡献,还可以为自己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金属材料工程

金属材料工程

金属材料工程文章摘要:金属材料是以金属元素或以金属元素为主构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材料的统称。

包括纯金属、合金、金属间化合物和特种金属材料等。

关键词:金属材料学、金属材料工程、金属材料性能金属材料都包括什么金属元素或以金属元素为主构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材料的统称。

包括纯金属、合金、金属间化合物和特种金属材料等。

意义: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同金属材料关系十分密切。

继石器时代之后出现的铜器时代、铁器时代,均以金属材料的应用为其时代的显著标志。

现代,种类繁多的金属材料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种类:金属材料通常分为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和特种金属材料。

①黑色金属又称钢铁材料,包括含铁90%以上的工业纯铁,含碳2%〜4%的铸铁,含碳小于2%的碳钢,以及各种用途的结构钢、不锈钢、耐热钢、高温合金、精密合金等。

广义的黑色金属还包括铬、锰及其合金。

②有色金属是指除铁、铬、锰以外的所有金属及其合金,通常分为轻金属、重金属、贵金属、半金属、稀有金属和稀土金属等。

有色合金的强度和硬度一般比纯金属高,并且电阻大、电阻温度系数小。

③特种金属材料包括不同用途的结构金属材料和功能金属材料。

其中有通过快速冷凝工艺获得的非晶态金属材料,以及准晶、微晶、纳米晶金属材料等;还有隐身、抗氢、超导、形状记忆、耐磨、减振阻尼等特殊功能合金,以及金属基复合材料等。

性能:一般分为工艺性能和使用性能两类。

所谓工艺性能是指机械零件在加工制造过程中,金属材料在所定的冷、热加工条件下表现出来的性能。

金属材料工艺性能的好坏,决定了它在制造过程中加工成形的适应能力。

由于加工条件不同,要求的工艺性能也就不同,如铸造性能、可焊性、可锻性、热处理性能、切削加工性等。

所谓使用性能是指机械零件在使用条件下,金属材料表现出来的性能,它包括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等。

金属材料使用性能的好坏,决定了它的使用范围与使用寿命。

在机械制造业中,一般机械零件都是在常温、常压和非常强烈腐蚀性介质中使用的,且在使用过程中各机械零件都将承受不同载荷的作用。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稀有金属材料是指在地壳中含量较少的金属元素,通常指的是铌、钽、钨、铼、锗、铱、铂、镨等元素。

这些金属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因此在工程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介绍稀有金属材料在工程中的应用及相关工程技术。

首先,稀有金属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钽、铌等金属可以用于制造高温合金,用于航空发动机的涡轮叶片和燃烧室等部件,其耐高温和耐腐蚀的特性使得航空发动机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和更高的性能。

另外,钽和钨等金属也可以用于制造航天器的外壳和隔热材料,保证航天器在极端环境下的安全运行。

其次,稀有金属材料在能源领域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以钽为例,钽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和耐腐蚀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核能工业中,用于制造核反应堆的结构材料和燃料包壳。

此外,钨和铼等金属也可以用于制造高温熔融盐堆的结构材料,用于实现核能的安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

除此之外,稀有金属材料还在电子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以镨铁永磁材料为例,镨铁永磁材料具有较高的磁能积和良好的磁导率,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电机、发电机、传感器等领域,用于提高电器设备的性能和效率。

另外,铌和锗等金属也可以用于制造半导体材料,用于制造高性能的集成电路和光电器件。

此外,稀有金属材料在化工、医疗、冶金等领域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例如,铱和铂等金属被广泛应用于化工催化剂的制造,用于提高化工生产的效率和降低能耗。

另外,铌和钽等金属也可以用于制造医疗设备的耐腐蚀部件,用于提高医疗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此外,稀有金属材料还可以用于制造特种钢和合金,用于提高冶金工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总之,稀有金属材料在工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为工程技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随着工程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稀有金属材料在工程领域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就业前景怎么样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就业前景怎么样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就业前景怎么样金属材料工程是一门与金属材料相关的专业,其中包括金属材料的制备、加工、表征和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科技的不断进步,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就业前景正变得越来越广阔。

首先,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金属材料工程在各个行业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制造业领域,金属材料常用于汽车、航空航天、机械等行业中,对材料的需求量非常大。

因此,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在这些领域都有很好的就业机会。

此外,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绿色金属材料的研发和应用也成为行业的新热点。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在环保领域中有望发挥更大的作用。

其次,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毕业生还可以在科研机构、研究院等科研单位从事科学研究工作。

金属材料是一个相对复杂的学科,需要深入理解材料的结构、性质和加工工艺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科学研究,可以不断推动金属材料领域的发展,为新材料的研发和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此外,随着金属材料在新能源、节能环保和高端制造等领域的广泛应用,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就业前景也越来越好。

以新能源领域为例,氢能源、太阳能和风能等新能源的发展,对金属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参与新能源设备的研发和制造,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此外,随着我国的制造业不断升级和转型,对于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现代工业中常用的金属材料有钢铁、铝合金、镁合金等,这些材料在各个行业中都得到广泛应用。

因此,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毕业生有很多的就业机会,可以从事材料制备、金属加工、材料表征、金属材料设计等方面的工作。

总结起来,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就业前景是非常广阔的。

不仅可以在制造业领域从事材料研发和制造工作,还可以在科研机构和研究院中从事科学研究工作,为金属材料领域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此外,金属材料在新能源、节能环保和高端制造等领域的应用也为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因此,选择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是一个非常有前途的选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专业综合介绍材料科学是21世纪四大支柱学科之一,而金属材料工程则是材料科学中一个重要的专业方向。

众所周知,金属工具的制造和使用标志着人类文明的一个重大进步。

从青铜到钢铁,再到当今形形色色的合金材料,人类在自身不断进步的同时,从未放松过对金属材料的研究和开发。

金属材料工程是国家重点支持的研究方向,每年都有大量的资金投入,成果也很显著。

该专业研究范围很广,可以说所有的金属元素都在其研究范围之内。

目前国内主要侧重于铁合金、铝合金以及其他一些特种金属材料的研究开发。

金属材料工程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专业,通过对金属材料制备工艺及其原理的探索,研究成果可以直接应用于现实生产,所取得的进展和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但喜欢理论研究的同学也可以在此发挥自己的才能,这里有广阔的理论研究空间。

材料技术人员虽然掌握了许多种金属材料的制备工艺,但至今还没有完全弄清楚其中的道理,而从理论上阐明这一切对材料科学的进一步发展意义非凡。

于是从中也演化出计算材料学,也就是利用计算机模拟各种原子、分子的相互作用,从而设计出符合要求的材料,这对现实生产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

近年来,这一领域还有许多新的发展,比如储氢材料、摩擦材料以及和纳米技术相结合的协同材料等等。

金属材料工程发展历史很长,基础非常雄厚,可以说从事这方面研究的人员一开始就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这对许多同学来说是非常有利的。

这里培养的学生大都具有很高的专业素养,技术能力出众;同时他们所学到的知识和经验往往是和其他学科相通的,所以在毕业后能够适应多种工作,正所谓大学生关键在学习“方法”而不是纯粹的知识。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借助学科雄厚的基础,初学者虽然很容易入门,但入门后看见的是一片片整整齐齐的田野,仿佛没有值得开垦的地方,要想取得突破性进展得下一番力气。

因此学生在学习时需要注重培养自己的观察和判断能力,不盲目迷信书本和权威,敢于放开自己的思维。

大家要记住,金属材料工程专业需要严谨、勤奋、踏实的作风,这里所取得的任何成就都是建立在辛勤汗水之上的。

同时,还要注重学习“方法”而不只是记忆“知识”,要知道,金属材料研究有很长的历史,其中许多方法是很值得其他领域借鉴的。

有志于为国家的长久发展做出贡献的同学不妨考虑这个专业,因为她的成果和国计民生息息相关。

举例说,我国是钢铁生产大国,年出口量很大,但是我们送出去的大多是廉价的原料钢种,一些发达国家加工后又以较高的价格返销回来。

经济上的损失不说,还使我国在许多方面受制于人。

近年来我们在金属材料研究领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仍需要有志青年投身其中。

经过本科学习,你会获得工学学士学位,这预示着你将成为从事金属材料的制备、生产、开发、应用和管理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特别在金属材料的制备及性能检测、工艺及设备、材料失效分析、质量控制和管理等方面具有突出的工作能力及分析能力,也将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可以肯定的说,你所具有的专业素养将帮助你在未来的工作中一步步走向成功,你对金属材料的理解和把握将是其他人所不能比拟的。

学生毕业以后,如果希望继续从事本专业,则可以去相应的研究所(比如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参加工作,或是在宝钢、首钢等国有大中型钢铁集团以及其他相关企业担任中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当然也可以选择留校或者出国。

当你看见自己辛勤劳动的成果在钢花飞溅中诞生,为国家和人民创造了巨大经济利益的时候,你一定会感到由衷地喜悦。

也许到时候你会发现自己对别的领域更感兴趣,不要担心,你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完全可以帮助你适应其他的工作,因为在这里养成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会令你左右逢源、游刃有余。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代码:080202。

三、专业教育发展状况对于金属材料的研究,我国古代就已经开始,但作为专业设立的科学来进行研究,最早应该是西方大约在17到18世纪设立的专门冶金、铸造学科专业,其中包含着材料的内容。

在我国19世纪建立的一些工科院校也大都包含着与材料有关的内容,如北洋大学、湖南大学等。

在此初期最具有影响力的人物有毕业于英国Sheffield大学冶金学院获博士学位的李熏。

当时由于国内的实验设备教学条件简陋,这一时期的科研成果比较少。

新中国成立后,面对我国急需发展工业,尤其是钢铁工业的情况,国家于1952年正式成立金属材料专业,并有华北大学工学院、唐山交通大学、北洋大学、西北工学院、山西大学组建成北京钢铁工业学校。

在该校正式成立金属材料专业,是新中国建立后在冶金和材料领域最具影响力的院校。

除此以外还有东北大学、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重点院校在金属材料专业领域也有较大的影响力。

目前在这一领域比较知名的人士有:东北大学的邱竹贤教授(工程院院士)、陆钟威教授(工程院院士),北京科技大学的柯俊教授(工程院院士)、肖继美教授(科学院院士)、陈维先教授(工程院院士),北京钢铁研究总院王崇愚教授(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的李恒德教授(工程院院士)。

由于该专业点长期处在国家下达、企业委托,以及国家科学基金资助的科学研究领域里,因此成果颇多,仅北京钢铁学院1985年一年的研究项目约为100项,其中包括国家的六五、七五科技攻关及军工新材料的研究。

出版过教材及学术专著30余部。

清华大学材料系也承担了多项八五、九五科技攻关项目,在材料科学领域取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技成果,获得国家专利40余项。

该专业每年的招生人数现在略有增加。

北京科技大学每年的本科生招生100人左右。

在“文革”期间,我国的许多知识分子被批斗,研究单位的实验设备遭到破坏,科技的发展受到严重的影响,所出的成果也较少。

目前国际上该专业的发展较为迅速,许多知名的大学都设有该专业。

如剑桥大学、牛津大学、麻省理工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巴黎大学等,其拥有一流的设备和实验手段,条件要比目前国内的实验条件先进许多。

而且国外的院校着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并设有完全开放的实验室,培养了大量的高素质人才,而且每年还招收大量的国外的研究生投入到他们的研究中去。

改革开放后,国家也尤其注重对高校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尤其对于金属材料加工行业,由于其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十分重要,国家十分重视该专业的发展,并积极对该专业进行支持。

金属材料专业也得以更加完善,所涉及的范围也越来越宽。

但我国同国际上在该专业方面的技术水平相比,我国还有很大的差距。

为尽快赶上国际先进水平,国家对该专业投入十分支持。

例如近期给材料科学大量的经费进行支持。

建立了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更新实验设备,改善实验条件。

近些年来,为有利于冶金行业的发展,国家对冶金部门也作出了相应的调整,相对应于冶金的相关专业也进行了改革划分。

金属材料工程目前调整之后的任务已不局限于对金属材料的研究,而是对金属材料的整个加工过程,以及过程处理之后材料性能进行控制等方面进行研究,以满足工程上对金属材料多方面性能的要求。

目前国际上对金属材料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在特殊情况下的特种材料的研究,由于国外的教育是面向市场的状况而言,因而对金属材料专业的人才需求并不是很大。

对于在金属材料方面,传统知识人才需求的状况基本保持供需平衡:国际上对于材料人才的培养趋于素质型的教育和对能力的培养。

而对于一些高新技术的研制这方面人才市场上需求量较大,因而国际上在对材料高新技术的研究方面投入的费用也较大,如隐形飞机材料、航天局所需的特种材料的研究等。

就国内而言,由于国家专业设置不合理性,对于传统的知识人才,即对于本科生这种知识层次的人才而言,供求已基本平衡,而高新技术层次课题研究却急缺人才。

而且在这一领域,由于我国高校的实验设备落后,我国对于新型材料的研制技术远落后于西方国家。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首当其冲的要受到严重冲击的两大行业:一是高新技术行业如,如我国电信。

一是传统工业,钢铁行业。

钢铁行业受到冲击势必会对金属材料专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很可能会缩小本科生层次知识水平的人才,而对于硕士和博士等高知识水平的人才数额放宽,而且很可能会加大对该专业实验费用的投入。

国内对于一般的金属材料来说,加工技术基本还跟的上,而且对于工业来说主要的还是如何实现工控自动化以尽量节省能源。

对特种金属材料研制,尤其在研究所所需的高级工程人员和高级技术人员仍是十分缺乏的。

例如航天所用材料研制,多项复合材料的研制,纳米材料研制,生物医用材料、环境能源材料以及机敏材料的研制等,这些特种材料大都是以金属材料为基础的。

虽然我国金属材料从产量上已成为世界上的材料大国,但是从生产技术水平品质、质量等方面还和世界先进水平有很大差距,因此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我们还需要材料科技方面的高级人才。

对于材料专业的人才,培养也在逐步由专业型向素质型转化。

综合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以使材料专业适应社会的发展。

四、专业就业状况及趋势就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本科生而言,其就业方向多在冶金、机械、电子、化工、军工、航空航天、仪表等行业的公司、厂矿、科研设计单位,可以在高校从事同材料有关的科研、设计、开发,对新型材料的生产管理,以及教学等工作。

对于在这些部门的人才需求,由于冶金、仪表、机械、电子、军工、航天等行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与国家的综合国力息息相关,是国家的经济命脉。

由于我国目前的工业水平落后,因此还是需要对于这一些行业补充一些新的科技人才,尤其在冶金领域、机械领域、仪表航天领域的材料性能的鉴定和新型材料的研制等方面。

对于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以后最多从事的一般是研究领域的工作,因此如果就读本专业的学生最好早就做好攻读更高学位的准备,在以后的我国科研机构中,课题研制、产品开发将不会像现在这样以本科生为主搞开发,而将慢慢的趋于研究生和研究生以上的人员去研制开发。

而材料专业本科生去从事这方面的工作,他们所学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目前世界上在材料领域的竞争十分激烈,提高现有材料的性能和开发新型材料正迫在眉睫,现在我国各行业对于金属材料领域的人才需求情况,仍处于供不应求,但这仅限于高层次的技术开发,我国目前有几十家与金属材料有关的研究院所,几百家包括国有合资、独资的大中型企业,每年都需要大量的科技人才和工程技术人才,而且该专业的出国比例占很大比重。

我国入世后,为加强材料领域在入世之后能够经得住冲击,国家加强了对材料科学方面的经费投入,拓展了该专业的研究生、博士生的招生量,并且对该专业的课程设置也从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为主进行改革。

近些年来,我国在金属材料领域的有影响力的人物有:东北大学的邱竹贤教授(工程院院士)、陆钟威教授(工程院院士),北京科技大学的柯俊教授(工程院院士)、肖继美教授(科学院院士)、陈维先教授(工程院院士),北京钢铁研究总院王崇愚教授(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的李恒德教授(工程院院士)。

就业注意事项:首先在就业时一定要事先了解好单位的性质和声望,还有工作的环境,最好找到其单位员工了解一下实际情况,以免上当受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