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成带温度下降的原因及对策

合集下载

过渡带对烧成带温度的影响

过渡带对烧成带温度的影响

过渡带对烧成带温度的影响新型干法水泥窑内,由于熟料形成过程中吸收近一半热量的碳酸盐分解反应已在窑外基本完成,窑的热负荷已大大地降低。

窑内熟料烧成过程可以简述为部分碳酸盐的分解(约占5%左右)、固相反应、烧结反应等。

熟料烧成在窑内可以划分为三个工艺带:过渡带、烧成带、冷却带。

过去对回转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各个温度带的划分.以及划分的依据。

由于新型干法水泥窑在国内的生产时间较短,依据过去湿法窑的划分理论是否合适预分解窑还值得深入研究。

更深入地对预分解窑定量分析,不仅对预分解窑的传质、传热、动量传递、化学反应等基础研究有很大帮助,而且对研究改进现有的水泥回转窑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着重就过渡带与烧成带的关系方面阐述自己的观点,为改进和提高水泥回转窑操作与设计提供参考。

1 过渡带对烧成带温度的影响在烧成带,回转窑的煅烧特点可以概括为:硅酸二钙吸收游离氧化钙形成硅酸三钙的过程,其化学反应热效应基本上等于零吸(微吸热反应),只是在熟料形成过程中生成液相需要少量的熔融热。

但是为了fCaO吸收比较完全,并使熟料矿物晶体发育良好,获得高质量的水泥熟料,必须使物料保持一定的高温和足够的停留时间。

因此,在烧成带获得较高的烧成温度对熟料质量至关重要。

1.1 对流换热系数回转窑内过渡带与烧成带紧密相邻,在过渡带内窑皮时挂时脱,温度变化频繁,化学侵蚀严重,燃料燃烧具有1700℃以上的气体温度,热量传递于耐火砖,由于耐火材料的导热一部分热量透过简体散失到外界空气中。

根据传热学,窑简体的散失热量可以通过牛顿冷却定律计算[3],其公式为:∑Q Bi= ∑ [bi (t bi—t k) F Bi ]式中:i —综合散热系数,W/(㎡·℃);t bi—被测量筒体表面温度平均值,℃;t k —环境空气温度,℃;F bi —被测量某区域的表面积,㎡;Q bi —被测量区域的表面散热量,kJ。

t bi—t k)、环境风速、冲击角及并列的回转窑间关系等因素,其主要是bi取决于温差(辐射与对流换热。

主蒸汽温度低的几种主要原因及处理方法

主蒸汽温度低的几种主要原因及处理方法

主蒸汽温度低的几种主要原因及处理方法近期#6、7炉在正常运行或者加减负荷的过程中经常发生主汽温度过低的异常情况,温度波动幅值最大达60~70℃,且时间短,温降快,已经严重的威胁到机组的安全运行。

经分析,总结了几种影响温度大幅度变化的原因及处理方法供大家参考:一、煤质的突然变化这种情况是近段时间引起温度过低的最主要的原因。

由于一台或者多台给煤机煤质突然变差,水煤比在短时间内大幅度下降,燃烧减弱,汽温、汽压均会下降,协调将会不断增加燃料主控指令和给水指令维持机组负荷,引起水煤比暂时性失调,如果运行给煤机裕量不足,那么水煤比将严重失调,导致主汽温快速下降,威胁机组安全。

在这种情况下:1、如果各运行磨煤量全部顶到最大,在有备用磨煤机的情况下应立即启动备用磨;磨煤机最大出力不要机械理解,它会随着磨煤机的使用时间而降低,大家要根据压差,排煤等状况感受其状态。

在主汽温不断降低时不要过多的将磨煤机出力顶到头,宁可限制负荷。

2、如没有备用磨煤机,且负荷没有变化的情况下应立即适当提高一次风压,(#6炉可以提高到9.5以上)降低运行磨煤机的煤量,每台磨煤机煤量不得超过50T/H,且注意磨碗的上下差压不得超过3.5;3、在主汽温没有下降之前如屏温已下降较快,则应立即关小一、二级减温水调门,不要等到主汽温开始下降再去调整减温水调门;同时提高过度热,在温度下降较快时提升幅度可稍微大点。

4、适当增加锅炉总风量,关小燃尽风,保证二次风箱风压。

5、有时候有这种情况发生:当煤质突然发生变化,燃烧上表现得不是很明显,但大屏温度会突降,基本上会从正常的510℃左右直接降到460℃左右,如果发生这种情况而机组正在加负荷的话应立即停止,及时进行过热度和减温水的调整,防止温度大幅度下降。

6、在温度下降且在调整的过程中,如果主汽温下降速度很快,且调整手段无法扼制,可以考虑解除锅炉主控自动和汽机主控自动,维持给水自动,手动关汽机调门提升主汽压,注意汽机调门最低不得低于83%,维持负荷在400MW以上,同时调整锅炉主控保证各运行磨煤量在48T左右,待主汽温和过热度回升后重新投入CCS;这一方式可以当作事故情况下最后的调整手段,但必须要注意的就是提升压力的速度不得过快,且时刻注意当压力提升后过热度的变化,防止因压力的升高而导致突然转湿;防止因压力提升过快而给水流量跟不上。

判断预分解窑烧成带温度高低的指标1

判断预分解窑烧成带温度高低的指标1

判断预分解窑烧成带温度高低的指标作者:林宗寿单位:来源:中国建材报[2010-3-10]关键字:烧成带摘要:预分解窑烧成带温度是指烧成带内熟料的温度,它可反映熟料的煅烧程度。

熟料离开烧成带时,游离氧化钙含量一般应为0.5%~1.5%。

一般情况下,烧成带温度的高低可由熟料游离氧化钙含量的大小来进行判断。

但是,熟料游离氧化钙的测定需要一定的时间,当窑况变化剧烈时,烧成带温度在极短的时间内也会有较大变化。

因此,在预分解窑操作中,游离氧化钙含量是不能适时反映烧成带温度的。

虽然“熟料升重”可以用作游离氧化钙测定值之外的附加指标,但在大多数情况下,熟料升重并不能精确判断窑烧成带的温度。

所以,在预分解窑操作中,通常可用高温计读数、窑尾废气中氮氧化物的含量、窑扭矩等来对其烧成带温度进行全面估计。

1.高温计读数烧成带熟料的散热强度与它们的温度之间存在非线性相互关系,因此可以通过测量散热强度或颜色(波长)确定烧成带温度。

由于烧成带熟料的散热强度会受熟料和高温计之间的气体含尘量影响,所以在布满粉尘的环境中测量单个波长单个强度会得出错误结果。

但是,如果是在两个不同波长处测量散热强度,然后计算这些强度之间的比率,那么可以根据这个值判断温度之间的相互关系,因为此时该值受粉尘负荷的影响大大降低。

按照这种原理工作的高温计为“双色”高温计,是现代预分解窑常用的计量设备。

2.排气中的氮氧化物氮氧化物是窑和分解炉内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气态副产品。

一般情况下,其中95%以一氧化氮的形式出现,剩下的则为二氧化氮。

诸多因素影响燃烧过程中氮氧化物的含量,火焰温度和燃烧气体就是其中一个因素。

通常火焰温度越高,产生的氮氧化物越多,反之亦然。

所以,一般情况下,可用窑废气中的氮氧化物含量的高低来判断窑烧成带温度的高低。

但是,影响氮氧化物形成的因素还有焰心处含氧量、过量空气系数、燃烧器推力、火焰长度、燃料含氮量等等,所以必须结合其他方法判断窑烧成带温度的高低。

红窑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红窑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 ) 求 停 窑 立 磨 同时 停 , 窑 后 要 做 好 窑 内保 温 , 5要 停 通 过 对 窑 内 通 风 的 调 节 使 窑 内温 度 降 速 前 3 时 控 制 小 1 0c h以 内 . 2 c/ 以后 控 制 在 5 ℃~ 0 h 0 8 ℃/ () 强 对 设 备 , 6加 电气 的 巡 检 , 少 临 停 次 数 , 高 减 提
1 原 因分 析
11 燃 烧 器 调 整 不 到 位 .
2 预 防措 施
( ) 新 点 火 后 , 整 了燃 烧 器 , 内风 从 7 %调 到 1重 调 把 0
4 % . 风从 7 %调到 10 0 外 0 0 %这 样适 当 的拉 长 了火 焰 . 要 不
投 料 初 期 由于 生料 成 分 高 ( KH: .2 12 11 ~ .5之 间 ) 我 , 们 把 燃 烧 器 调 整 为 内风 7 %, 风 7 % . 内 火 焰 发 散 . 0 外 0 窑 烧 成 带 热 力 强 度较 高 . 成 带 相 对 较 短 . 成 了 短 焰 急 烧 形 烧 . 焰 冲 刷 窑 皮 和 耐 火 砖 . 成 烧 成 带 窑 皮 不 均 匀 胴 火 造
让烧 成带 火力 强度 过于 集 中. 避免 了烧成 带局 部高 温 () 2 严格升温制度 , 在升温过程 中坚持“ 慢升温 , 不回头”
体 局 部 温 度 较 高
12 升 温 制 度 不 规 范 .
的原则 . 升温过 程 中遇到灭 火或 温度 下降时 . 做好窑 内 在 要 保温 待正 常后 . 开始从 所降 的最低 温度 开始重新按 照升温
从 而 使 镁 铬 砖 内 产 生孔 洞 , 构 弱 化 。 度 下 降 。 结 强 随着 窑 气 体 还 原 与 氧 化 气 氛 的 交 替 变 化 . 缩 与膨 胀 的体 积 效 收 应 反 复 发 生 . 铬砖 产 生 化学 疲 劳 而 炸 裂 。 镁

窑系统的异常现象及处理

窑系统的异常现象及处理

1. 窑驱动电机电流偏高(1) 窑速太慢,窑内物料填充率高。

(2) 窑用煤粉比例偏大或控制热耗太高。

烧成带温度太高,使窑转动扭矩增加。

(3) 烧成带物料或生料KH、n值低,熔剂矿物含量高,生料容易发黏,窑内物料带得能耗大。

(4) 窑内结圈,窑内物料增加,主要是:①圈体本身增加驱动载荷;②结圈后,窑内堆积的物料量增加。

圈越高窑内积料越多。

(5) 窑内大量垮窑皮,这可使窑驱动电流急剧上升,并有较大波动,然后又较快下降。

(6) 窑传动齿轮之间润滑不好,使传动阻力增加。

(7) 轮带和托轮之间接触不好。

(8) 窑尾末端与下料斜坡太近,运行中产摩擦。

(9) 窑头密封装置活动件与不活动件接触不好,增加阻力。

2.熟料圈形成以后的现象火焰短而粗,火焰前部白亮但发浑,窑内气流不畅,火焰受阻伸不近窑内。

窑前温度升高,窑筒体表面温度也升高。

(1) 窑尾温度降低,窑尾负压明显上升。

(2) 窑头负压降低,并频繁出现正压,发生倒烟现象。

(3) 烧成带来料不均匀,波动大。

(4) 窑传动电流负荷增加。

(5) 结圈严重时窑尾密封圈出现漏。

3.窑尾或C5出CO含量偏高(1) 系统排风不足,控制过剩空气系数偏小。

(2) 煤粉细度细,水分高,燃烧速度慢。

(3) 燃烧器内流风偏小,煤风混合不好。

(4) 二次风温或烧成带温度偏低,煤粉燃烧不好。

(5) 预热器系统捅灰孔、观察孔打开时间太长或关闭不严。

4. 火焰太长(1) 窑头负压偏小,甚至出现正压。

(2) 二次风温高,煤粉燃烧速度快。

(3) 窑内结圈,结厚窑皮或预热器系统结皮堵塞。

(4) 燃烧器内流风太大,外流风太小。

(5) 煤粉质量好,着火点低,燃烧速度高。

这种情况下,细度可以适当放宽。

5. 熟料吃火,结粒差(1) 熟料KH和n值太高,熔融相太少。

(2) 生料细度太粗,预烧差。

(3) 火焰太长,高温区集中,烧成温度偏低。

(4) 窑速太快,物料在窑内停留时间太短。

6. 熟料易结大块,立升重偏高(1) 熟料KH和n值低,熔融相尤其是Fe2O3含量大。

窑操中级试题库——简答题

窑操中级试题库——简答题

问答题:(共17道题)1、回转窑在运转中出现“电流增大”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排除方法是什么?答:原因:a 窑皮厚而长;b 窑内结圈;c 托轮调整不正确,形成“八字形”;d 托轮轴承润滑、冷却不良;e 筒体弯曲;f 电动机出故障。

预防及排除方法:a 减少风、煤、料,处理窑皮;b 处理结圈;c 改调托轮,保持推力方向一致;d 检修润滑冷却装置;e 将筒体凸部或悬臂部翘起处转到上方,略停适当时间,依靠自重校正筒体;f 检修电动机。

2、“红窑掉砖”的原因分析有哪些?如何进行预防及排除?答:1)、窑皮挂得不好;2)、窑衬镶砌质量不高或磨薄后未按期更换;3)、轮带与垫板磨损严重,间隙过大,使筒体径向变形增大;4)、筒体中心线不直;5)、筒体局部过热变形,内壁凹凸不平。

预防及排除方法:1)、加强配料工作及煅烧操作;2)、选用高质量窑衬,提高镶砌质量,严格掌握窑衬使用周期,及时检查砖厚,及时更换磨坏的窑衬;3)、严格控制烧成带附近轮带与垫板的间隙;间隙过大时要及时更换垫板或加垫调整,为防止和减少垫板间长期相对运动所产生的磨损;在轮带与垫板间加润滑剂;4)、定期校正筒体中心线,调整托轮位置;5)、必须做到红窑必停;对变形过大的筒体及时修理或更换。

3、篦式冷却机使用中常出现什么故障?如何处理?答:a 篦床跑偏可能由于活动框架下部托轮装置标高误差超过允许范围、托轮轴承损坏、托轮轴水平度超差、活动框架下的倾斜导轨与托轮磨损严重,从而破坏了活动篦床的水平位置。

b篦床脱落可能由于活动框架下沉或跑偏造成活动篦板与固定篦板相互摩擦,篦床高温中遇水产生冷热急剧变化、联结螺栓松动,造成篦板间的相互挤压或摩擦等原因。

c托轮轴断裂可能由于托轮轴未找平、受力不均,托轮轴磨损,使托轮轴不均匀下沉等原因。

d篦床上的料走不动可能由于上部不下料或篦床联结部位磨损,使孔拉长,行程减小等原因。

e篦板损坏篦板损坏的情况有多种,包括弯曲变形、裂纹、烧毁。

这是由于冷却机工作时,篦板上部受高温熟料加热,下部受空气冷却,当温度波动时,会引起裂缝、变形和悬臂部分弯曲,进而造成篦板的底面与固定篦床表面的间隙变化;长期工作会引起篦板烧毁。

烧成系统故障原因、处理及注意事项

烧成系统故障原因、处理及注意事项

烧成系统故障原因、处理及注意事项1.1预热器和窑尾堵塞处理及要求1.1.1原因(1)热力、机械设备失灵造成的堵塞;(2)化学有害成分造成的堵塞;(3)操作不当造成的堵塞;(4)系统设计不合理造成的堵塞。

1.1.2处理及注意事项(1)内部堵塞程度的判断:预热器系统堵塞后,要根据堵塞时间的长短,判断旋风筒内部物料的堵塞程度;在观察时应从旋风筒的高处向下,从较小的观察孔逐步进行检查;检查时要注意安全。

(2)在捅料过程中,一般情况下高温风机必须运行,以保证预热器内有一定的负压(但不能过大,防止窑内温度降得过快);(3)从捅料处开始,下部所有的锁风阀均应吊起,切忌不可随意打开阀门端盖;(4)处理故障时,不能转窑;(5)清理前,捅料孔以下部位所有观察门、孔必须关闭;(5)利用压缩空气或放水炮的方法进行处理;(6)在处理过程中,千万不要从料位底部任何地方开孔处理,防止造成人员伤亡事故。

1.2跑生料的现象、原因及处理1.2.1现象(1)窑电流明显下降;(2)NOx、O2浓度下降;(3)窑尾温度下降;蓖冷机一室压力上升;(4)窑内模糊看不清,进口温度上升。

1.2.2原因主要源于对系统操作过程的掌握和系统偏离正常生产要求(回转窑的工作电流趋势图)时没有及时发现和判断失误上。

1.2.3处理(1)当跑生料时,视其跑生料的程度,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如较轻,可适当放慢窑速、加大喂煤量,逐步恢复正常状态;如较重,甚至预热器内有大量的塌料冲入窑和蓖冷机时,窑头和蓖冷机正压喷灰,此时暂时停窑(不得大于7min)加大窑头喂煤量和窑内的通风,适当减少预热器的喂料量,视其炉温调节喂煤量,逐渐恢复正常生产;入蓖冷机内或地坑内冲料较多,只有临时停窑清理。

1.3回转窑故障停运1.3.1原因与现象(1)传动齿轮及托轮轴承润滑不良,轴承超温;(2)液压挡轮系统故障;(3)窜窑严重超过许可的范围,造成窑头、窑尾密封圈损坏、漏风严重;(4)大小齿轮、托轮与轮带接触不良;(5)窑中传动电机故障;(6)托轮移位或油轮轴线与中心轴线不平行,造成内力过大。

烧成系统常见故障及处理

烧成系统常见故障及处理

烧成系统常见故障及处理5.6.1 工艺参数异常原因分析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中,为使烧成系统经常保持最佳的热工制度,实现持续、均衡、稳定的运转,就必须使各部相互配合,使各项工艺热工参数保持在适当的范围。

为此,全窑系统各部装有各种测量、指示、记录、自控仪表和自动调节回路。

检测显示和调节参数既独立存在又相互联系,互为因果,错综复杂,应深入掌握其内在的规律及联系。

表5.5~表5.14为预分解窑操作中工艺参数出现异常情况时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

表5.5 分解炉或C5筒出口气温过高表5.6 C1筒出口气温过高表5.7分解炉或C5筒出口气温过低表5.8 窑尾温度过高表5.9 窑尾温度过低表5.10 C5筒有大量火花(说明大量煤粉进入筒内)表5.11 窑尾负压增高表5.12 窑尾负压过低表5.13 增湿塔出口气温升高表5.14 入窑物料分解率降低5.6.2 常见故障处理5.6.2.1 来料突然中断㈠故障产生的原因生料输送系统(输送泵、料管、下料电机等)突然发生故障或库存生料不足、棚料等,造成生料喂料突然中断。

㈡故障产生时的主要现象⑴生料下料量显示为“0”。

⑵各级旋风筒出口温度急剧升高,其开始升温顺序按生料运动方向依次为:C1→C2→C3→C4→C5。

当分解炉无料时(约30秒后),各级旋风筒出口温度的变化速度大小依次为:C5→C4→C3→C2→C1。

⑶各级旋风筒气体阻力减小,出口负压减小。

⑷分解炉内无料后,分解炉出口温度急剧升高,升温速度比其它部位均快。

⑸分解炉出口负压减小。

⑹窑尾废气增湿、除尘、排放系统温度升高,但升温速度较小。

⑺窑尾废气增湿、除尘、排放系统负压减小。

⑻窑尾温度升高,负压增大。

⑼窑头罩内负压增大。

⑽窑尾及预热器后风管气体O2浓度增加,CO浓度降低。

⑾高温风机进口温度超限,高温风机进口冷风调节阀开度自动增大;窑尾电收尘器进口温度超限,增湿塔喷水量自动增加(水泵回水阀开度自动减小)。

⑿其它参数无明显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图分类号:TQ 72.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008-0473(20 8)03-00 9-03 DOI编码: 0. 6008/ki. 008-0473.20 8.03.0 0烧成带温度下降的原因及对策敬学宾成都建筑材料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51摘 要 生料喂入量高或者窑头煤粉用量不足,煤粉热值在烧成带没有充分释放,窑速过快,生料易烧性发生改变,二次风温下降,都会导致烧成带温度下降会导致:烧成带温度下降,窑内飞砂,浑浊,可见度低;熟料中细粉多,fCaO高;中控显示烧成带温度低,烧成带变短;窑扭矩电流下降;熟料细分多,冷却机效率低;严重者跑黄料;影响热工制度的稳定,影响熟料质量。

操作者必须及时采取正确的措施,建立新的窑内热平衡。

关键词 烧成带 温度 下降 生料喂入量 煤粉 窑速 二次风温0 引言熟料烧成温度的控制取决于生料的易烧性。

生料易烧性越好,煅烧成熟料的温度越低;生料易烧性越差,煅烧成熟料的温度越高。

煅烧温度控制是否合适,要看是否有利于阿利特相的形成。

在水泥工程项目的试生产中,笔者曾遭遇几次因烧成带温度下降带来的麻烦:窑内飞砂,浑浊,可见度低;熟料中细粉多,fCaO高;中控显示烧成带温度低,烧成带变短;窑扭矩电流下降;熟料细分多,冷却机效率低,二次风温和三次风温低。

烧成温度不足,最大的麻烦是出窑物料成为废品。

为了避免烧成带温度下降带来的麻烦,笔者就其原因、现象、危害和调整方法进行总结,以供中控操作人员参考。

1 烧成带温度下降的原因1.1 生料喂入量高或者窑头煤粉用量不足生料喂入量高或者窑头煤粉用量不足,煤的实际发热量不能满足熟料烧成所需,烧成带温度就会开始下降。

单纯地看生料喂入量,这种现象往往发生在投产之初,为了尽快达到正常产能,操作员没有把握好生料增加速度和煤粉增加速度的关系,或者是没有把握好头煤和尾煤的分配比例,使头煤用量偏少。

1.2 煤粉热值在烧成带没有充分释放煤粉不能充分燃烧,煤粉热值在烧成带就没有充分释放。

理论上讲,窑头用煤量是经过科学设计的,所用煤量的发热值能满足喂入生料进行物理化学反应对热量的需求,但实际生产中却没[3] 杨力远. 预分解窑煅烧过程计算机模拟[D].武汉理工大 学, 2004.[4] 封培然. 预分解窑分段烧成温度分布的研究[D].西南科技 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5] Stephen R. Turns. 姚强,李水清,王宇译.燃烧学导论:概 念与应用 (第2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6] 李昌勇,刘龙.预分解窑熟料产量计算公式及增产潜力浅 析[J].水泥技术,1999(5):10-13.[7] 陶从喜.用Microsoft Excel求预分解窑的产量计算式[J].水 泥工程,1998(6):9-11+57.[8] 南京化工学院,武汉建材学院,同济大学. 水泥工艺原 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0.[9] S.N戈什编.杨南如, 阂盘荣, 等译.水泥技术近进展校(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10] 西安冶金建筑学院编.水泥悬浮预热器窑的理论研究(内 部资料).1990:137.(收稿日期:2018-04-10)2018年第3期 新世纪水泥导报No.3 2018Cement Guide for New Epoch 烧成论坛9能如愿。

这关键原因在于与之匹配的煤粉是否在烧成带充分燃烧。

影响煤粉在烧成带充分燃烧的因素很多,煤粉的细度和水分、入窑二次风温、还原燃烧气氛、拉风过大等都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在MC 水泥厂,其烧成带温度下降时,笔者明显感觉燃烧器冲量低,旋流风不足,火焰长而散,燃点位置后移,伴有燃爆现象。

这是明显的煤粉不充分燃烧现象。

后来查看该厂进厂煤和入窑煤的工业分析,其中一种煤的进厂水分达到12.5%,入窑煤的水分达到4.5%。

进厂水分达到12.5%的煤存在5%的内在水,这是出现燃爆现象的根本原因。

后来将进厂水分12.5%的煤的配量减少,改进对燃烧器操作控制,这一问题得到解决。

1.3 窑速过快在操作中,提产不光是提高入窑生料量,还要伴随窑速的提高。

如果在不动入窑生料量和窑头用煤量的前提下,提高窑速,数分钟后熟料烧成温度就会表现为不足,烧成带的温度明显下降。

这个道理很简单,提高窑速,单位时间进入烧成带的物料增多,原来的用煤量不能满足其对热能的需要。

1.4 生料易烧性发生改变生料易烧性越好,煅烧成熟料的温度越低;生料易烧性越差,煅烧成熟料的温度越高。

在实际操作中,因为生料易烧性变化导致熟料烧成温度不足的几率较小,除非改变原材料后,因种种原因KH、SM都高,这时开窑,由于操作员的操作惯性,没有改变用煤量,从而导致熟料烧成带温度不足。

1.5 二次风温下降煤粉的燃烧速度,不仅取决于煤质,也取决于二次风温。

一次风输送煤粉入窑,用量要尽量少;二次风供给煤粉燃烧时所需要的氧气,温度要尽量高,因为它本身温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煤粉预热的好坏和燃烧的快慢。

提高二次风温是解决煅烧最直接的手段。

只有工作良好的篦冷机才能提供足够高温的二、三次风,是实现优质、高产、低消耗、低排放的关键[1]。

所以我们必须不能忽视二次风温的下降。

2 烧成带温度下降的表象熟料烧成带温度下降,会有明显的表象,可以作为我们判断的依据。

(1)熟料烧成温度不足,煅烧减弱,液相量少,熟料结粒晚,熟料料床在窑内沿窑侧边向上提升的高度降低,窑扭矩电流下降,通常可根据窑扭矩大小判断窑烧成带温度的高低。

(2)熟料烧成带温度下降,煅烧减弱,液相量少,熟料颗粒就不会增大,细小颗粒的熟料就会增加,熟料中就会掺杂大量细粉。

(3)掺杂大量细粉的熟料进入篦冷机后,必然导致篦冷机内窜风,即使出窑熟料温度低些,熟料的冷却效果也不会好(出冷却机熟料温度高),反而降低了篦冷机的换热效率,会导致二次风温和三次风温降低,从而加剧煤粉的不充分燃烧和加剧熟料烧成温度的不足。

(4)大量细粉的熟料必然伴有粉尘状的熟料,会随二次风入窑,窑内飞砂,浑浊,可见度低。

(5)熟料烧成带温度低,窑料中的CaO与其它成分的反应困难,不利于C2S对CaO的吸收,不利于C3S的形成,必然剩有大量的活性CaO,熟料烧结不好。

(6)烧成带温度下降,烧成起点必然向窑头靠近,烧成带缩短,生烧料靠近火焰,严重的,生烧料会直接进入冷却机。

除了以上现象,如果烧成带温度下降不是煤粉燃烧不充分引起的,我们会从中控画面观察到C1筒出口温度降低了;如果是,C1筒出口温度会上升,因为没有燃烧的CO在预热器中燃烧释放热能,这有可能导致预热器结皮堵塞。

我们还会发现,如果熟料烧成温度不足,冷却机二段三段用于烘干煤粉或余热发电的风的温度可能会比正常生产时高。

另外,熟料烧成温度不足,烟气中NOx降低了。

但是烟气中NOx降低了,不一定是熟料烧成温度不足。

如果是在氧化燃烧条件下,NOx降低可以判定烧成带温度降低了;如果是在还原燃烧条件下,CO会还原NOx,会使烟气中NOx降低。

3 烧成带温度下降的后果烧成带温度下降后,影响热工制度的稳定,影响熟料质量,具体表现为:(1)fCaO过多,会导致熟料安定性不合格,会影响水泥性能。

(2)熟料烧结不好,C3S含量少,熟料28 d强度低。

(3)出篦冷机熟料温度高,如果按正常间隔时间入磨粉磨,会引起磨内石膏脱水,水泥发生硫酸盐假凝现象。

2018年第3期No.3 2018敬学宾:烧成带温度下降的原因及对策 烧成论坛60(4)掺杂大量细粉的熟料进入篦冷机后,有“红河”现象,篦板和冷却机支架会过热,严重时支架变形。

(5)冷却机排放风温度高,粉尘浓度大,排风机和收尘器过热。

(6)熟料细粉多,会增加后期的粉磨能耗。

(7)煅烧减弱,液相量少,窑皮薄而不稳,对耐火材料的保护变弱,耐火材料的使用寿命变短。

(8)如果烧成带温度下降是煤粉不充分燃烧引起的,后燃现象会导致后结圈和预热器结皮。

4 对策烧成带温度持续下降,应及时采取措施,否则会导致欠烧料的产生,即“跑”黄料事故。

4.1 烧成带温度持续下降的对策(1)增加煤粉用量。

一般来说,按比例向窑头和分解率增加5%的用煤量。

当然,这是要观察入窑生料的分解炉和熟料的质量,可以在总量增加5%的情况下调整头尾煤的比例。

(2)同时增加系统拉风,使过剩空气系数保持在10%,即保持过剩O2在2%水平,确保氧化燃烧条件。

4.2 烧成带温度顽固性下降的对策烧成带温度持续下降,在采取以上措施未能有向好迹象,反而开始“跑”黄料了,这就属于烧成带温度顽固性下降,应采取以下措施:(1)减缓物料的行进速度。

方法是:减少生料的喂料量,降低窑的转速,延长物料在回转窑中的停留时间。

采取措施后,黄料减少,篦冷机内细粉减少。

(2)提高入窑物料分解率。

如果入窑物料分解率不及95%,可以增加分解炉用煤量,改善入窑物料的预烧效果。

(3)建立新的窑内热平衡。

包括窑头用煤量、保持过剩O2在2%水平以及提高二次风温等。

采取以上措施30 min后,如果烧成带温度不再下降,反而升起来,这时就要增加喂料量、增加窑速、增加头尾用煤量了,幅度为2%,然后静待相关参数恢复正常。

5 结束语生料喂入量高或者窑头煤粉用量不足,煤粉热值在烧成带没有充分释放,窑速过快,生料易烧性发生改变,二次风温下降,都会导致烧成带温度下降。

烧成带温度下降会导致:窑内飞砂,浑浊,可见度低;熟料中细粉多,fCaO高;中控显示烧成带温度低,烧成带变短;窑扭矩电流下降;熟料细分多,冷却机效率低;严重者跑黄料;影响热工制度的稳定,影响熟料质量。

操作者必须及时采取正确的措施,建立新的窑内热平衡。

参考文献[1] 齐砚勇, 谢沛林, 邓国亮, 等.中国水泥工业烧成系统技术 升级路线图之篦冷机的用风控制[J].新世纪水泥导报, 2017(2):38-47.(收稿日期:2018-04-10)2018年第3期 新世纪水泥导报No.3 2018Cement Guide for New Epoch 烧成论坛节能降耗,走可持续发展之路!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