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基本派别 专项训练
唯物与唯心训练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专项训练1.哲学上的两个基本派别是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D.无神论和有神论2.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是()①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②可知论和不可知论③辩证法和形而上学④无神论和有神论A.①③B.①②C.③④D.②④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的问题展开的A.物质和意识有没有同一性B.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C.世界是否是神创造的D.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4.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不足之处主要在于A.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B.把物质归结为物质的具体形态C.历史观上的唯物主义D.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5.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表现在①没有科学依据②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③不能理解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不能将唯物主义贯彻到社会领域中④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A.②③B.①④C.①③D.②④6.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这三种唯物主义的共同点是A.都正确的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B.都是既唯物又辩证的看待客观世界C.都正确地揭示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D.都承认物质决定意识7.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是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正唯心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C.彻底唯心主义和不彻底唯心主义D.自然唯心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8.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形态的区别是A.前者认为世界是由神创造的,后者认为世界是由人的意识创造的B.前者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后者承认意识决定物质C.前者夸大了意识的作用,后者否认了意识的作用D.前者认为客观事物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后者认为物质世界是客观精神的表现9.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①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②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③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④是对过去一切旧哲学思想的彻底否定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10.古代中国人认为天地合而万物生焉,四时行焉。
哲学的基本问题练习

3.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 A.是否承认意识能否正确反映物质 B.是否承认存在决定思维 C.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D.是否承认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4.下列说法中体现物质决定意识的是 A.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B.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 C.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D.存在即被感知
5.在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一些基层干部不研 究市场,不懂行情,胸无良策,拍脑袋决策,给工 作带来大损失。上述材料中的“拍脑袋决策”属 于 A .否认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的形而上学唯 物主义 B .肯定物质决定意识的唯物主义观点 C.否认物质决定意识的唯心主义观点 D.否认人能够认识客观事物的错误观点
2.下列说法中体现物质决定意识的是 A.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B.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 C.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D.存在即被感知
3.在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一些基层干部不研究 市场,不懂行情,胸无良策,拍脑袋决策,给工作 带来大损失。上述材料中的“拍脑袋决策”属于 A .否认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的形而上学唯 物主义 B .肯定物质决定意识的唯物主义观点 C.否认物质决定意识的唯心主义观点 D.否认人能够认识客观事物的错误观点 4.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是 A.思维决定存在的问题 B.存在决定思维的问题 C.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4.下列说法中体现物质决定意识的是 A.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B.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 C.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D.存在即被感知
5.在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一些基层干部不研 究市场,不懂行情,胸无良策,拍脑袋决策,给工 作带来大损失。上述材料中的“拍脑袋决策”属 于 A .否认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的形而上学唯 物主义 B .肯定物质决定意识的唯物主义观点 C.否认物质决定意识的唯心主义观点 D.否认人能够认识客观事物的错误观点
3、哲学的基本派别(2010复习)

1、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 统一:
在实践的基础上,第一次 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有机 结合,形成了辩证唯物主义和 唯物辩证法。
2、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 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①把社会生活归结为实践,提出 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 ②把唯物辩证法贯穿到社会历史 领域,实现了辩证自然观与历史 观的统一。
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方法论:
马 克 思 主 义 哲 学
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基本 特征 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方法论:
(3)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 性的统一
①科学性: 坚持科学的实践观,它的全部理论 都来源于实践,又经过实践反复检验是 正确的理论。 ②革命性: 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是指导人类解 放的科学(头脑),是无产阶级的科学 世界观和方法论。
唯 物 主 义 哲 学 唯 心 主 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一、考点点击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点 (3)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 (4)唯心主义及其形态 ①主观唯心主义 ②客观唯心主义 4.马克思主义哲学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三、哲学的基本派别
(二)唯心主义 1、根本观点(共同点):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 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 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
2、基本形态
(1)主观唯心主义:
①把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的 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 ②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 于人的主观精神。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考点归纳练习-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基本派别

考点41 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基本派别(一)哲学基本问题⒈是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思维”和“存在”相搭配,“意识”和“物质”相搭配,不要混淆使用。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不同性质的哲学对它的回答有着很大的差异。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作出的科学回答,是全面的、辩证的、科学的。
⒉内容:⑴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
这是哲学基本问题中最重要的方面。
▲追求物质利益≠唯物主义;追求精神文明≠唯心主义。
⑵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可知论认为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不可知论认为思维不能反映存在或者不能彻底的反映存在。
这是哲学问题中从属的方面。
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中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无论是认识世界还是改造世界,说到底都要解决一个共同的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
(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二)哲学的基本派别在漫长的哲学发展过程中,各种哲学观点层出不穷,无数哲学流派形态各异,但哲学所有这些形形色色的理论,无非分别属于两大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划分标准与根本观点两千多年来。
唯物主义哲学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提高的过程,从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到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再到马克思、恩格斯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高中政治A版一轮复考点复习练习:考点45 哲学基本问题及基本派别(过模拟)含解析.doc

考点45 哲学基本问题及基本派别1.(2017·浙江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联考2,28,2分)一寺庙小和尚指着一尊佛像说:“师父,佛像上有黑点。
”师父板起面孔对小和尚说:“黑点只在你的眼睛里,而不在佛像上。
”由此可以判断该师父(D)①认为人的主观认识决定事物的存在②否认了客观世界是主观精神的外化③认为世界上有思维与存在两个本原④肯定了人能够认识客观存在的世界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解析】“黑点只在你的眼睛里,而不在佛像上”,这种观点是认识决定存在的唯心主义观点,①正确;该师父的观点是承认客观世界是主观精神的外化,②错误;该师父认为意识决定物质,这是认为思维是本原,并不是认为世界上有思维和存在两个本原,③不选;该师父的观点在世界观上虽然是错误的,但他肯定了人能够认识客观存在的世界,④应选。
2.(2017·江苏如东学情测试,20,2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下列观点能体现对哲学基本问题回答的是(B)①子非鱼,安知鱼之乐②不论一时而论久远,不论一身而论天下③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④身修而后齐家,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另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①属于不可知论,符合题意;③是主观唯心主义,符合题意;②④没有体现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排除。
3.(2017·河南南阳五校联考,4,2分)历史上关于形神之辩(形体与精神的关系)有诸多不同的观点,东汉哲学家桓谭认为“精神居形体,犹火之然(燃)烛矣,……烛无,火亦不能独行于虚空”;罗马教皇约翰·保罗二世则说“如果人的身体源于业已存在的有生命的物质,人的精神和灵魂则是上帝直接创造的”。
下列对二者的观点评析正确的是(A)①前者属于唯物主义派别,认为没有物质就没有意识②后者属于唯心主义派别,认为意识可以离开物质而存在③前者准确描述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是科学的④后者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是错误的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桓谭的观点强调精神离不开物质,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罗马教皇约翰·保罗二世认为“人的精神和灵魂是上帝直接创造的”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①②正确,④错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等同于物质的具体形态,有局限性,马克思主义哲学准确描述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③判断错误。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第二课时哲学基本问题与基本派别练习

第二课时哲学基本问题与基本派别A组基础训练题组一、单项选择题1.(2018宿迁期末)雌蚊子不仅让人烦恼不堪,还是疟疾传播的最大“帮凶”。
英国科研人员开发出一种转基因技术,可大幅改变蚊子后代的性别构成,让雄性占绝大多数,最终致使蚊群在数代后无法繁衍,从而阻断疟疾的传播途径。
这一技术的开发表明( )①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②不可知论者是不存在的③整个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④物质世界是可以认识的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答案 D 本题考查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①④符合题意,材料表明,人们可以认识蚊子的遗传基因,说明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物质世界是可以认识的;②说法错误,不可知论者是存在的;③不符合题意,材料并没有强调整个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
2.(2019苏锡常镇一模)经过上万航天人长达十年的艰苦努力,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于2016年11月3日成功发射。
它的首飞成功表明( )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②意识具有主体差异性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④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答案 B 本题考查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实践的社会历史性。
①③符合题意,“经过上万航天人长达十年的艰苦努力,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于2016年11月3日成功发射”体现了人的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而且说明了实践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人的活动,并受到具体历史条件的限制,即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②④不符合题意,材料主旨与意识的主体差异性、实践的客观物质性无关,故排除。
故选B。
3.(2018宿迁三模)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里特认为:世界既不是神也不是人创造的,它过去、现在和将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
下列诗句中与赫拉克里特观点相近的选项是( )A.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B.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C.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D.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答案 C 本题考查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基本历史形态。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里特认为:世界既不是神也不是人创造的,它过去、现在和将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这一观点将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火,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哲学专题一基本思想和基本派别

《生活与哲学》专题一哲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派别1. 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就是世界观2. 哲学是对人们零散、朴素世界观的高度概括和总结。
3.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人总是先有世界观,后有方法论。
4.“命由天定,故消极等待”体现了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5. 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6. 哲学揭示了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7. 哲学之所以富有活力,就在于它能够指导具体科学的研究。
8.离开哲学,具体科学知识就会干涸和枯萎。
9.哲学的发展从未离开具体科学提供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10. 缺乏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家就可能在自己的研究活动中偏离正确方向,走弯路。
11.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重要标准。
12. 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唯一标准。
13. 哲学的全部问题就是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14.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在现实中就表现为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15.“你若不听,便没有闲言”正确揭示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16. 天舟一号与天宫一号成交会对接,佐证了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
17. 思维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18. 思维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19.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是哲学的两大基本阵营。
20.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1.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22.“认识是从物体流溢出来的物质经过感官通道引起的”这一观点在根本方向上是正确的。
23. 近代物理学研究中经常使用的量子,是不可分割的个体。
量子就是哲学上的物质。
24. 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
25.“生命不过是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这一观点体现了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思想。
26.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具有机械性、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缺陷,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
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跟踪测试:哲学及哲学的基本派别

2010届高考二轮复习跟踪测试(政治):哲学及哲学的基本派别政治试卷注意事项:1.本卷共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2.试题类型:二轮复习3.考察范围: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4.题目类型:单选题(20)材料题(4)5.试题难度:简单题20%,中等题80%一、单选题(20 小题,每小题 3 分)1.对世界观、方法论、哲学三者之间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①哲学既是世界观的学说又是方法论的学说②要有世界观和方法论就必须学习哲学③不同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不同④科学的世界观决定于科学的方法论,二者构成哲学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因为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全部历史过程中②直接影响着对哲学其他问题的回答和解决③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且必须回答的问题④是研究和解决哲学其他问题的前提和基础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坚持A.唯物主义观点 B.唯心主义观点C.马克思主义观点 D.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4.“富贵在天,生死由命”这是属于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伟大贡献是A.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B.创立了唯物史观C.确立了辩证法的科学地位D.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6.邓小平把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转化为思想方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这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A、科学性和阶级性是统一的B、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是统一的C、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D、科学性和革命性是统一的7.胡锦涛同志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
上述论断说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①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②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③是中国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④是哲学思想发展的顶峰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8.中共中央政治局2009年1月23日召开会议,听取中央政治局常委参加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专题民主生活会情况的通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练习题
1.恩格斯指出:“凡是断定精神对自然界说来是本原的……组成唯心主义阵营。
凡是认为物质对自然界说来是本原的,则属于唯物主义的各种学派。
”据此回答1~2题。
1.恩格斯的上述论述表明()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不否认意识反映物质
B、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意识能否正确反映物质的问题
C、凡是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就是辩证唯物主义
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
2.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在根本观点上是正确的,但也有不足之处,它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
A、缺少辩证法思想,不能把世界看成不断发展中的物质世界
B、它在自然观上是唯物的,在社会历史观上却是唯心的
C、否认意识反映物质
D、往往把物质的具体形态当作世界的本原
3.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亦云。
暮而果大亡其财。
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这一事例说明了其子和邻人之父的看法是()
①唯物主义的态度②唯心主义的态度③客观的看待事物④以主观想象替代客观事实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4、甲说:“我在故我思。
”乙则说:“我思故我在。
”从甲乙两人的观点可以看出()
①两者的观点反映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②甲的观点是辩证法的,乙的观点是形而上学的
③甲的观点是唯物主义的,乙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
④两者的根本分歧在于物质与意识谁决定谁的问题。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5.下列说法正确反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的是()
A.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
B.“形存而神存,形谢则神灭”
C.神灵天意决定着社会的变化
D.“物是观念的集合”
6.富贵在天,生死由命这是属于()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7.中国明代的王守仁在一次春游时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你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下列说法,与王守仁的观点相一致的是()
①我思故我在②气者,理之依也③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④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⑤存在即被感知⑥物是观念的集合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C.②④⑤⑥D.①③⑤⑥8.李某宣称,世界末日就要来临,对此,现代科学和政府都无能为力,只有李某才能拯救人类。
从哲学上看,这些言论()
①是与唯物主义根本对立的唯心主义②是与无神论根本对立的有神论
③否认了事物运动的规律性④是对未来的一种预测
A.①②B.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
9.“正是有了我和我的意识,才有了地球”“没有地球哪有我们的意识呢”这两种观点()
①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讨论②第一种属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③第二种属于辩证唯物主义思想④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④D.②③
唯心主义把意识视为世界的本原,但由于对意识有不同的理解,形成了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回答10—11题:
10、“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这种观点()
①认为事物的存在取决于我们的感觉②没有正确看待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③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④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1、下列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是()
①巧妇难为无米之炊②按图索骥③画饼充饥④削足适履
A、①②③④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A.世界是神创造的B.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C.人的主观精神是世界的本原D.世界是可知的
13.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是指()
①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②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③辩证法和形而上学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③
14.下列属于唯物主义观点的是()
A.人病则忧惧,忧惧则见鬼出B.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C.我思故我在D.物是观念的集合
15.中国古代的“五行学说”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五行”,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物质的运动和变化所构成的,这种观点()
A.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但没有科学依据
B.是历史唯物主义
C.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
D.是游离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外的独立的哲学派别
16.“一个萝卜千斤重,两头毛驴拉不动”是我国“大跃进”时期常见的标语。
这从哲学角度分析属于()
A.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B.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C.主观唯心主义D.客观唯心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