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地理《第一节 日本》说课稿
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日本》说课稿

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日本》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主要介绍日本这个国家的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气候特点、地形地貌、资源分布、经济发展、主要城市和旅游资源等。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日本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爱国情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对于日本这个国家,他们可能了解到一些基本知识,如日本的位置、气候等。
但对于日本的地理特点、资源分布、经济发展等方面,还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深入了解。
此外,学生对于地图的阅读和分析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注重地图的运用和阅读指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气候特点、地形地貌、资源分布、经济发展、主要城市和旅游资源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阅读、图片观察、实例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树立正确的国别观念,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气候特点、地形地貌、资源分布、经济发展、主要城市和旅游资源。
2.教学难点:日本的地形地貌、资源分布、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深入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直观展示日本的地理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日本的地理位置,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主题。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日本的领土组成、气候特点、地形地貌等基本知识。
3.课堂讲解:针对日本的地形地貌、资源分布、经济发展等方面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分析日本地理环境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4.实例分析:通过分析日本的主要城市和旅游资源,使学生了解日本的地理优势和文化特点。
星球版初一地理下册《日本》说课稿范例

星球版初一地理下册《日本》说课稿范例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星球版初一地理下册《日本》说课稿范例
转眼间初中的课程已过半,为了老师更好的开展自己的教学工作,现将日本说课稿范例提供给大家,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地理说课稿:《日本》说课稿
一、教学设计说明:
本课内容选自湘教版七年级第三章第一节《日本》第一课时:日本的自然地理部分教学内容。
二、授课类型:新授课
三、教材分析:
1、编者思路:
(1)教材前后联系:
湘教版教材编写由大洲-地区-国家组成,层层递进。
日本这节内容,是初中世界地理部分中第一次单独讲授一个国家的教材。
因此,这一节教材具有国家地理起始课的功能,应起到说明国家地理学习目的和方法的作用。
日本是东亚乃至世界的一个经济大国,与我国经济贸易联系密切。
由于种种关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人教七下第七章第一节 日本 说课稿

《日本》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是学生在认识大洲,了解地区之后走进的第一个国家。
因此,本节内容上是前面知识的延伸与应用,学好它又为今后学习其他国家提供了方法和思路,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材内容本节内容主要分为三大部分:日本的自然环境、经济和文化。
本课时选择日本的自然环境和文化来为学生讲授。
二、说学情1、知识方面:学生通过上册的学习,对日本多火山、地震已经有所了解;通过上一章亚洲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分析一个大洲的位置及自然环境的方法有所涉及,同时也对日本是一个东亚的国家有所了解。
2、情感方面: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对日本这个国家较为熟悉,且情感较为强烈,所以学生对本节日本的学习兴趣较为浓厚。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认识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地形等自然环境特点。
(2)了解地震和防震的相关知识。
(3)了解日本东西方兼容的文化特点。
2、过程与方法(1)重在认识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特点、主要灾害及成因分析的方法。
(2)培养探究问题的能力和分析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防震意识(2)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四、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多火山、地震的国家(2)、培养防震意识和能力2、教学难点(1)、自己赌徒,总结日本的自然环境特点(2)、分析一个国家的位置、地形的方法五、教学方法根据七年级学生好动、注意力分散的特征,我决定采用情境法、小组合作讨论法、归纳分析法、读图分析法,并辅以多媒体教学。
六、教学过程1、导入多媒体展示富士山图片,让学生猜出我们要旅行的国家是哪个。
设计意图:情境导入,吸引学生兴趣,感受日本风光,导入新课。
2、新课展示学习目标设计意图:让学生总体了解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做到有目的的学习。
对于本节课的教学我决定采用旅游路线的形式串下来:(一) 准备出发→日本在哪里?→日本的地理位置学生读日本地形图,小组合作分析讨论日本的地理位置。
《日本》说课稿

《日本》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日本》。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日本》是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中的第一节内容。
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我们周边一些重要的地区和国家,日本作为亚洲东部的发达国家,具有重要的学习和研究价值。
通过对日本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到一个国家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以及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同时,也为后续学习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了方法和思路。
(二)教材内容本节课主要包括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地形、气候、多火山地震等自然地理特征,以及日本的工业、农业、文化等人文地理方面的内容。
二、学情分析(一)知识基础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读图分析和归纳总结能力。
(二)学习能力七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但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相对较弱。
在教学中,需要通过直观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学习兴趣学生对日本的动漫、科技等方面可能比较感兴趣,但对于地理方面的知识了解较少。
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够在地图上指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主要城市。
2、了解日本的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特征,以及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3、掌握日本的工业分布特点及其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读图分析、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2、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防震减灾意识和环保意识。
2、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日本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7.1日本说课稿

日本说课稿【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本节教材是七年级下册第七章《我国邻近的国家和地区》一章的第一节《日本》的第一课时,属于世界地理中的国家地理,是学生在学习国家地理中碰到的第一个国家。
首先,从学习国家地理来说,日本这一节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对后面的国家教学,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其次,从认知方面来说,日本这个国家对于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
熟悉是因为日本这个国家在战争电视剧中频繁出现,陌生在于日本到底是个怎样的国家?学生可能更有兴趣了解。
这些都能反映出学习这一节的重要性。
2.教学目标分析a.了解日本突出的自然灾害:多火山和地震,并分析成因。
b.重在认识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特点、主要灾害及成因分析的方法。
c.培养探究问题的能力和分析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a.培养学生正确的环境观和资源观及生活技能,使他们懂得地震时如何进行自我保护。
b.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说学情】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七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逻辑推理的能力,完全有可能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另外,学生通过学习本册书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也积累了一定的读图、识图能力和活动探究能力。
【说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日本的地理位置和主要城市的分布。
2.日本的主要自然灾害:火山地震及原因。
【教学难点】1. 日本的主要自然灾害:火山地震及原因。
2.分析一个国家的位置、地形的方法。
本节教材的重点是日本的地理位置和主要城市及日本的主要自然灾害成因分析,内容在前面已经接触过,有一定的认识,但是由于中国和日本面临同样的问题,通过对比学习,学以致用,使学生学到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难点是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分析,确定这个难点的依据一是造成多震的原因是位置、地形等多方面的因素,是很复杂的问题。
【说教法】读图导学法、活动探究法、比较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自读课文、分组讨论,探究日本的自然环境特点和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七年级下册地理日本说课稿

第七章第一节日本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08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日本》【板书】第七章第一节日本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
教材分析:日本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的第一节,日本是学生学习区域地理中的第一个国家。
通过学习日本,学生初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一般方法,对后面的区域地理教学,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本节课分为两个课时,本次说课的内容是第一课时。
结合课程标准,我制定了以下3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说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主要城市。
(2)知道日本的地形和海岸线曲折的特点。
(3)了解日本多火山地震的特点、成因及防震的相关知识。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地图,掌握分析区域地理自然环境的一般方法。
(2)运用地图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工(1)树立“事物是联系的,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培养学生的防震意识,珍爱生命。
本节课的重点:1、日本的位置、领土组成和范围、地形。
2、培养学生的防震意识和能力。
难点:1、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2、初步掌握分析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
(过渡)以上是对教材的分析,下面我要说下学情。
七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对地理知识和地理现象充满了好奇,同时地理的基本素养又比较薄弱。
这节课介绍的国家日本与我国一衣带水,经济贸易联系密切,学生较为熟悉,有较强的认识愿望,所以在授课过程中我会多联系实际,运用学生们身边的、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和实例,讲解相关地理知识,化抽象为具体,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动力,并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对于这样一群可爱的孩子,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本节课教学总的思路是以知识结构为线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师生问答,把教师的认知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
整个教学过程我将围绕“日本—岛国”这一中心点展开分析日本的自然特征,通过构建三大问题情境、两个活动来完成。
情境一:首先,我通过2011年日本3.11地震及其引发海啸的视频导入新课。
2024初一地理说课稿:《日本》说课稿范文

2024初一地理说课稿:《日本》说课稿范文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日本》,下面我将就这个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日本》是2024初一地理教材的第四单元第6课时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世界地理、亚洲地理以及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基本情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初中地理领域中的重要知识点,而且日本作为世界上经济发达的国家之一在国际间具有重要地位。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基本情况,并了解日本在地理环境下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获取和整理地理信息的能力,能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现象和问题。
③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世界多元文化的认知和尊重。
3、教学重难点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基本情况。
难点是:掌握日本在地理环境下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
二、说教法学法今天的课程涉及到大量的地理知识和情境分析,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在探究中获取知识。
学法上,将采用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相互讨论和交流,共同实现学习目标。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呈现精美的图片和视频,从视觉上激发学生的兴趣。
同时,我还准备了一些互动游戏和小组活动,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参与性。
四、说教学过程新课标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本着这个教学理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环节一、引入新课。
课堂伊始,我将使用一段精彩的日本旅游宣传视频,让学生先对日本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知。
然后,我将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描述日本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
设计意图:通过视觉影像和互动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对日本地理知识的探索和思考。
环节二、学习新知。
在学生对日本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有了初步认知后,我将教授日本的气候特点,并通过图片和地理数据展示来帮助学生理解。
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日本》说课稿1

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日本》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日本》的内容主要介绍了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这一节内容是学生对日本国情的初步了解,对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拓宽国际视野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于地理现象和地理概念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日本这样一个与中国有深厚历史渊源的国家,学生可能存在一些误解和偏见。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日本,培养他们的客观分析和判断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经济、文化等特点,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日本,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经济、文化等特点。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日本,培养他们的客观分析和判断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多媒体演示等教学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通过合作探讨,引导学生互动交流,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通过多媒体演示,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日本的地理特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日本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引导学生对日本产生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经济、文化等特点。
3.合作探讨: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日本的地理特点对其经济和文化的影响。
4.多媒体演示:通过多媒体展示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地图,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日本的地理特点。
5.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日本的地理特点及其对经济和文化的影响。
6.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地理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下册地理《第一节日本》说课稿一说设计理念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正在受到巨大冲击,探究性学习的观念不断深入人心。
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探究、分析、创造的过程,也是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精神甚至正确世界观逐步形成的过程。
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学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要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从而达到学会学习。
二、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本节教材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我国邻近的地区和国家》,第一节《日本》的第一课时,属于世界地理中的国家地理,是学生在学习国家地理中碰到的第一个国家。
首先,从学习国家地理来说,日本这一节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对后面的国家教学,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其次,从认知方面来说,日本这个国家对于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
熟悉是因为日本这个国家在战争电视剧中频繁出现,最近还与我国争夺钓鱼岛,陌生在于日本到底是个怎样的国家呢?学生可能更有兴趣了解。
这些都能反映出学习这一节的重要性。
2.教学目标分析(1)能够运用地图,描述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主要城市。
(2)了解日本突出的自然灾害:多火山和地震,并分析成因。
(3)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和读图分析的能力。
(4)培养学生正确的环境观、资源观及生活技能,使他们懂得地震时如何进行自我保护。
3、说教学重点、难点说教学重点1.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主要城市的分布。
2.日本的主要自然灾害:多火山、地震及原因。
说教学难点1.分析一个国家位置、地形的方法。
2. 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及预防。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通过运用地图,使学生能够描述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主要城市的分布,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关于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及预防,主要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得出结论。
在教学方法上,我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使教学演示与讲解更为直观,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三、说教法读图导学法、活动探究法教法的选择要根据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和以学为法的原则,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教育思想的体现。
读图导学法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带着问题阅读分析地图,读出图中有哪些信息,主要运用于学生学习日本的位置、范围、地形等自然地理特征方面。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学会读图,并从中获取信息,另一方面小组合作读图,也可让学生在读图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合作,与同学之间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活动探究法是通过小组讨论学习,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让学生进行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和探究问题的兴趣,达到教学的目的。
这种方法主要运用于对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如日本的地形及其影响,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另外,也运用于学生探究避震的方法。
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利用多媒体,以强化教学的直观性,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说学法活动探究与合作交流读图分析(培养读图分析的能力)合作交流(培养合作探究的能力)归纳式学习(培养归纳总结的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采取合作交流的方法,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创造多种机会和条件,让学生参与进来,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办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合作探究主要体现在学习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掌握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总结等科学的学习方法。
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
教是手段,学是中心,会学才是目的。
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授之于渔”,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实现新课程理念终身学习的目标。
本节课教学总的思路是以知识结构为线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师生问答,把教师的认知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
五、说教学过程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展示多媒体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日本有一个总体直观的感知。
展示学习目标2.讲授新课:多媒体展示《日本在世界上的位置》和《日本国》图读图分析: 日本的地理位置(从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进行分析)运用读图导学法,提高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3、读图分析讨论:日本的领土构成,主要城市。
多媒体展示《日本国版图》学生分组讨论:日本的领土构成,主要城市运用读图导学法,提高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4、探究讨论:日本的地形特点及影响多媒体展示《日本的地形》。
学生分组讨论:日本的地形特点及影响运用活动探究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合作探究中学习到日本的地形特征。
5、师生互动:日本的气候多媒体展示《日本的气候图》分析讨论:日本的气候类型,日本的气候特点。
6、合作探究: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展示《六大板块示意图》探究:(1)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2)畅所欲言运用活动探究法,读图导学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合作探究中学习到日本多震的原因。
让学生思考:我国也是多地震的国家,应该向日本学习什么?师生共同讨论避震的措施?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12秒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你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择。
如果住的是平房,那么你可以迅速跑到门外。
如果住的是楼房,千万不要跳楼。
应立即切断电源,关掉煤气,暂避到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床铺等下面,震后迅速撤离,以防强余震。
7、课堂小结提问: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学生总结教师归纳总结多媒体展示第一节日本(第一课时)多火山地震的岛国1)日本的地理位置2)领土组成:四大岛屿及附近的一些小岛3)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沿海平原狭小4)国土特点:南北狭长,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5)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总结:学习国家地理的方法:一般要了解该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地形、气候、特点等方面。
8、随堂巩固练习课题第七章第一节日本(1)学习目标1、在地图上能指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范围和主要组成部分。
2、知道日本的地形、气候和海岸线曲折的特点。
3、知道日本是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了解地震和防震的相关知识。
学习重点日本的领土组成、地理位置、地形及气候的特征。
学习难点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及海洋性季风气候的形成。
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习过程一导入设计:二、自主学习,感受新知1、地理位置 (教材14页图7.1日本在世界的位置)日本的领土主要分布在的东面,的西北。
2、领土组成(教材14页图7.2日本的地形)自北向南主要由、、、等四个大岛及其周围的一些小岛组成。
是一个国,国土南北,海岸线,多优良。
2、地形(教材14页图7.2日本的地形)从图中可以看出日本的地形以和为主,最大的平原是。
日本最著名的山峰是山。
3、气候(教材10页图6.13亚洲的气候类型)日本的气候类型北部是。
南部是。
三、合作互助,共同进步结合教材16页图7.7日本及附近的火山、地震带图7.8传统民居图7.9防震演习1、讨论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2、应对地震,日本采取了那些措施3、当地震突然发生时,我们该怎么办评价提升学习一、看图填空1、岛屿:①②③④2、海洋A 洋B 海C 海峡D 海二、选择题1.日本四大岛从大到小的排到顺序是()A.北海道、九州、四国、本州B.九州、四国、本州、北海道C.四国、本州、北海道、九州D.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2关于日本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A、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东北部B、日本位于中国的南面C、日本国土全部位于北温带D、日本位于南北半球中的北半球3日本比较丰富的自然资源是()A.石油B.煤炭C.铁矿石D.水能4.日本平均每年火山、地震次数多达1500多次,这是因为()A.日本多山地B.日本是岛国C.日本国土狭长D.日本位于板块交界处5日本温泉有1200多处,其成为日本的旅游和疗养胜地,多温泉的原因是()A.日本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B.日本多火山和地震C.日本河流短小湍急,森林覆盖率广D.日本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一节日本》教学设计教学目的:知识目标:1、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及首都等重要城市和海港的位置。
2、根据地图和资料,了解日本的地形特点、气候特点3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日本自然条件特点,理解日本因地制宜利用岛国多港湾来发展经济的成功之处。
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各种相关地图,从图中找出地理信息,提高读图能力和析图能力。
2、通过分析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和气候特点,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比较法和综合法概括日本的自然环境。
情感目标:1、尽量给学生自主学习和交流的空间,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2、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营造一种和谐、平等、进步的师生关系。
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一)新课导入:日本动漫今天我们就来学和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
(二)展示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在地图上能指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范围和主要组成部分。
2、知道日本的地形、气候和海岸线曲折的特点。
3、知道日本是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了解地震和防震的相关知识。
学习重点日本的领土组成、地理位置、地形及气候的特征。
学习难点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及海洋性季风气候的形成。
(三)自主学习完成导纲(1)阅读图思考日本的地理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纬度位置:绝大部分位于北纬30-45度之间,南北跨度大。
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海陆位置: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东部濒临太平洋,西北部隔日本海与中国、俄罗斯、中国、朝鲜以及韩国相望,首都为东京。
在图中找出它们的位置。
(2)日本的领土范围?由哪些岛构成?日本由北海道岛、本州岛、四国岛、九州岛及其附近的小岛组成,本洲岛为最大的岛屿,图中找出它们的位置。
日本是岛国,海岸线长约3万千米,沿海多岛屿、半岛、海湾和天然良港,在图3-1中找出东京湾(最大海湾)、濑户内海(最大内海)、朝鲜海峡等。
(3)多山的地形读图思考日本的地形特点?从图中看出,日本地势大部分在1000米以下,海拔超过1000米的地方分布非常得零散,在沿海一带分布着狭小的平原。
可见日本的海拔不高,日本多山地丘陵,平原少,地形崎岖,海岸曲折。
从图中找出最大的平原是关东平原,最高的山峰是富士山是一座活火山,也是日本著名的风景旅游区。
日本不仅多山,而且多火山,特别是活火山,日本领士占全球内也面积四百分之一,而活火山占世界活火山的十分之一,所以日本有“地震国”和“世界火山博物馆”之称。
提问:地形对日本河流及海岸线的影响?受地形影响,河流短小流急,水力资源丰富,同时,多山的地形使得日本海岸更加曲折,形成许多优良港湾,本洲岛太平洋沿岸的神户和横滨是著名的海港.(4)湿热的气候读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思考日本有哪几种气候类型?从图中可知,日本在亚洲东部,属于季风气候。
由于国土狭小,地处中纬度,并且跨越的纬度较多,气候南北差异明显,主要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学生活动:读表东京和北京一月和七月气温和降水量最冷月均温最热月均温降水量东京 3.7 25.1 1610毫米北京 4.7 26.1 636毫米思考:东京与北京在冬季和夏季的气温和降水上有什么不同?东京和北京大致处于同一纬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