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甘露醇注意事项

合集下载

静滴甘露醇的注意事项

静滴甘露醇的注意事项

静滴甘露醇的注意事项静滴甘露醇是一种常用的治疗工具,用于急性心血管疾病和颅脑损伤等病症的治疗。

在使用甘露醇过程中,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特别注意,以确保安全有效地使用。

首先,使用静滴甘露醇前必须了解患者的病历和过敏史。

甘露醇是一种糖醇,对甘露醇过敏的患者是禁用的。

此外,对于存在严重心脏病、高血压、肺水肿等病症的患者,需要谨慎使用甘露醇。

其次,在静滴甘露醇前应检查患者的适应症。

甘露醇一般用于急性颅脑损伤、颅内压增高、心肌梗死等疾病的治疗,但并不适用于一般脑水肿、气胸、肺栓塞等情况。

使用前应确保患者满足适应症,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剂量。

在静滴甘露醇的过程中,需要注意药液注射速度。

鉴于甘露醇的渗透压较大,注射速度过快可能导致静脉曲张,甚至心血管系统的过负荷。

通常情况下,推荐的输液速度为120滴/分钟,具体速度可以根据患者的情况而定。

此外,还需要注意监控患者的生命体征。

静滴甘露醇可能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如低血容量、电解质紊乱、过度利尿等。

因此,在使用甘露醇时,应密切观察患者的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等,并定期检测患者的尿量、血气分析和电解质情况。

最后,在使用静滴甘露醇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相关的护理措施。

例如,在注射甘露醇之前,应正确选择和消毒注射点,并使用无菌注射器、针头进行操作,以避免交叉感染。

另外,使用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皮肤情况,特别是静脉注射点,一旦发现红肿、疼痛等异常症状,应及时通知医生。

总之,静滴甘露醇在临床上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药物,但在使用过程中仍需注意一些事项。

正确了解患者的病历和过敏史,确定适应症,控制注射速度,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注意护理措施,这些都是确保使用甘露醇的安全和高效性的关键。

同时,医务人员需要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技术水平,以提供更加安全和有效的护理服务。

甘露醇输注的注意事项

甘露醇输注的注意事项

甘露醇输注的注意事项甘露醇输注(Mannitol infusion)是一种常用的药物治疗方法,用于治疗一些病症和病情。

甘露醇通过增加尿液排出量和降低颅内压等方式,起到促进尿液生成、防止血管凝聚及溃疡形成等作用,但在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甘露醇输注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不可以自行决定使用甘露醇。

因为甘露醇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和风险,只有在医生判断有必要使用并给予指导的情况下才能进行。

其次,使用甘露醇前需要检查患者的肾功能。

甘露醇主要通过肾脏排出体外,如果患者患有肾功能不全等疾病,可能会影响甘露醇的排泄,增加药物在体内积聚的风险,从而导致甘露醇过量引起药物中毒,因此在使用前要仔细检查肾功能。

此外,甘露醇输注时,还需要监测患者的尿量和尿液成分的变化,及时调整剂量以避免出现不良的副作用。

此外,输注甘露醇时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和心率等生命体征。

甘露醇可以通过提高血浆渗透压引起水分的移动,进而增加尿液的生成,但同时也可能会导致血容量减少,严重时甚至引起低血压和心脏功能不全等不良反应,因此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和心率等生命体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

最后,甘露醇输注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液电解质浓度和酸碱平衡情况。

甘露醇可引起水和电解质的移动,导致血液中电解质的浓度发生变化,特别是钠离子的浓度可能发生改变,引起水盐平衡的紊乱。

因此,在输注甘露醇的过程中,需要经常测量患者的血液电解质浓度和酸碱平衡情况,及时纠正不平衡的情况,以避免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综上所述,甘露醇输注在临床上是一种常用的药物治疗方法,但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二是在使用前要检查患者的肾功能;三是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和心率;四是密切监测患者的血液电解质浓度和酸碱平衡情况。

只有在严格控制这些注意事项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发挥甘露醇的治疗作用,并减少不良的药物反应。

使用甘露醇的注意事项

使用甘露醇的注意事项

使用甘露醇的注意事项
甘露醇是一种口服甜味剂,由于其高甜度和低热量特性,在食品和饮料工业中被广泛使用。

甘露醇与葡萄糖的结构类似,但它相对于葡萄糖而言的低热值使其成为许多需要控制热量摄入的人士的选择。

然而,使用甘露醇时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甘露醇虽然相对于糖的热值低,但并不是完全零热量的。

在大量摄入甘露醇时,仍然会对热量摄入产生影响。

因此,如果您需要严格控制热量摄入,还是应该适量使用甘露醇。

其次,甘露醇在体内的消化速度较慢,可能会在胃或肠道中造成刺激,产生腹胀、腹泻等不适症状,尤其是在大量摄入的情况下。

因此,建议在使用甘露醇时控制每次摄入的量,并避免连续大量摄入。

此外,甘露醇具有一定的保湿性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牙齿蛀牙。

然而,长期大量使用甘露醇也可能对牙齿产生副作用。

甘露醇与细菌的相互作用会形成酸性环境,促进细菌的生长,从而引发龋齿。

因此,在使用甘露醇时仍然需要保持口腔卫生,定期刷牙,并避免过度依赖甘露醇来预防龋齿。

最后,甘露醇对于部分人群可能存在过敏反应。

有些人可能对甘露醇过敏,出现皮肤瘙痒、红肿等过敏症状。

因此,在初次使用甘露醇时,应该谨慎观察身体的反应,如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停止使用。

总之,甘露醇是一种相对安全的甜味剂,但在使用时仍然需要
注意以下几点:适量使用,避免过量摄入;避免连续大量摄入以防止胃肠不适;保持口腔卫生,避免过度依赖甘露醇来预防牙齿问题;避免过敏反应,注意身体的反应,并及时停止使用。

请大家在使用甘露醇时,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需求合理使用,以确保健康与安全。

甘露醇结晶溶解后注意事项

甘露醇结晶溶解后注意事项

甘露醇结晶溶解后注意事项甘露醇(mannitol)是一种无色结晶性固体,常用于制药工业和食品工业中作为甜味剂、增稠剂和溶剂等。

甘露醇具有优良的溶解性,但在结晶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注意事项。

下面是甘露醇结晶溶解后的注意事项:1. 结晶条件选择:甘露醇的结晶溶解需要一定的条件,包括溶剂选择、溶剂温度、溶剂浓度等。

一般来说,常用的溶剂包括水、醇类溶剂(如乙醇、异丙醇)等。

在选择溶剂时,需考虑甘露醇的溶解度、溶剂的毒性和成本等因素。

2. 溶解温度控制:甘露醇的溶解温度较高,一般在160-170左右。

在溶解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温度,防止温度过高导致物料分解或火灾等安全事故发生。

3. 溶剂浓度控制:在溶解甘露醇的过程中,溶剂的浓度也需要进行控制。

一般来说,甘露醇在饱和溶液中的浓度较低,需要通过调整溶剂浓度和溶剂用量等来达到预期的浓度。

4. 溶剂选择和回收:甘露醇的结晶溶解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和废溶剂。

为了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应选择可再生的溶剂,如醇类溶剂。

在溶剂回收过程中,可采用蒸馏等方法将溶剂进行回收,以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5. 结晶工艺控制:甘露醇的结晶工艺涉及到晶体的生长和晶体形状的控制。

在结晶过程中,可以通过调整温度、浓度、搅拌速度等参数来控制晶体尺寸和形态,以获得所需的晶体产品。

6. 晶体干燥和贮存:甘露醇的结晶溶解后,需要进行晶体的干燥和贮存。

在干燥过程中,应控制干燥温度和时间,避免过高温度导致晶体分解或水分重新吸收等问题。

在贮存过程中,应选择干燥、密封、避光和防潮的条件,以确保晶体的质量和稳定性。

7. 安全操作:在甘露醇结晶溶解的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安全操作规程。

必须佩戴防护设备,如防护眼镜、防护手套和防护服等。

同时,应严格遵守操作流程和操作指导,注意防火防爆措施,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

综上所述,甘露醇结晶溶解后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结晶条件,控制溶解温度和溶剂浓度,选择可再生的溶剂进行溶剂回收,控制晶体的生长和形态,注意晶体的干燥和贮存条件,并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推荐)20%甘露醇静脉滴注应注意的问题

(推荐)20%甘露醇静脉滴注应注意的问题

20%甘露醇静脉滴注应注意的问题甘露醇作为治疗颅内高压常用药,在消除脑水肿、降低颅内压、防止脑疝形成,挽救患者生命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该药疗效显著,无“反跳”现象。

但在临床应用中常因忽视了该药的不良反应,给患者造成一定的痛苦和损伤,因此,静脉滴注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静脉炎与外渗1.1 静脉炎相关因素及处理由于静脉滴注甘露醇后,血浆渗透压的改变引起血浆pH改变、机械刺激、各种微粒因素、药物浓度的影响等都是其中的重要因素。

20%甘露醇为高渗性利尿脱水剂,快速滴注进入人体,分布于组织外液中,其渗透作用可将细胞内及血管外液摄入血管,同时以高渗性利尿作用使组织压很快降低,迅速提高血浆渗透压发挥作用。

另外,甘露醇可减少血管阻力,增加血流,增加氧利用率使组织压尽快降低,并促进组织功能的恢复,但也会对局部静脉产生一定的损伤而引起静脉炎。

经临床观察20%甘露醇对局部的损伤与局部静脉血管穿刺次数有关,也与甘露醇的温度有关。

有报道把20%甘露醇对外周静脉及周围组织的影响,与生理盐水作对照研究,静脉滴注2次,两者无差别,大于4次时,静脉滴注甘露醇的血管周围出现炎症、血管内淤血现象,则说明多次静脉滴注甘露醇后对血管及周围组织有明显的损害作用。

据有关报道,甘露醇加温35℃后溶液中的微粒数量明显减少到最低水平。

处理方法:静脉滴注甘露醇时,应尽量减少在同一静脉连续穿刺的次数,使血管壁在使用后得以修复,以提高血管的使用率。

使用甘露醇时,应尽量使药液保持在合适的温度,当出现静脉炎时,及时局部热敷,还可局部超短波理疗或药物治疗,以缓解症状。

1.2 血管外渗漏的相关因素及处理当甘露醇外渗进入皮下组织时,不易被组织吸收,并损伤组织,同时提高了组织液的压力,造成梯度的反差,促使更多的液体由血管内渗透到组织中去,加重了皮肤、组织的损伤,从而出现局部肿胀、刺痛。

临床护理中处理甘露醇外渗有多种方法,效果不尽相同,用50%硫酸镁湿敷在临床上是较为简便易行的减轻外渗的方法,硫酸镁的高渗作用促使组织水肿在短时间内消退,从而减轻水肿对局部组织的损伤。

滴注甘露醇的注意事项

滴注甘露醇的注意事项

滴注甘露醇的注意事项滴注甘露醇是一种药物治疗方法,常用于临床上解决体液不足、急性颅脑损伤、眼压升高等问题。

甘露醇具有渗透性,可在体内增加血浆渗透压,促进体液从细胞外向细胞内转移,从而增加尿液量和有效循环血量,并减轻脑水肿。

然而,在滴注甘露醇之前,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了解和遵守,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效果。

首先,滴注甘露醇前应了解患者的病史,特别是是否有心血管系统疾病、肾功能损害风险、颅内压增高或任何对甘露醇过敏等情况。

如果患者有上述情况,应特别注意使用甘露醇的剂量以及滴注速度,并在必要时进行监测和调整。

其次,滴注甘露醇时要注意剂量和滴注速度的控制。

一般来说,甘露醇的剂量应根据患者的体重和具体的疾病情况进行调整,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滴注速度过快可能导致血液渗透性增加过快,引发副作用,如全身水肿、电解质紊乱等。

因此,在滴注过程中应逐渐增加滴速,并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和监测相关指标,如心率、血压、尿量等。

此外,滴注甘露醇时要监测和维持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

甘露醇具有利尿作用,可增加尿液排出,因此应密切监测患者的尿量,并及时补充足够的水分。

此外,滴注甘露醇还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如低钠血症。

因此,在滴注甘露醇过程中,应经常检测电解质水平,并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补充治疗。

在滴注甘露醇过程中,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肾功能。

甘露醇的主要排泄途径是肾脏,因此如果患者有肾功能损害,可能会影响甘露醇的排出,增加药物的积聚和毒性。

在滴注甘露醇前,应首先评估患者的肾功能,并根据结果来确定是否适合使用甘露醇以及合理的剂量。

此外,滴注甘露醇也可以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如头痛、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等。

在滴注过程中,应及时观察患者的症状和反应,并根据需要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如果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或其他严重的不良反应,应立即终止使用甘露醇,并寻求医生的协助。

总之,滴注甘露醇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以上所述的注意事项。

甘露醇的注意事项

甘露醇的注意事项

甘露醇的注意事项甘露醇是一种低热量的人工增甜剂,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药品等行业。

由于甘露醇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质,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事项。

首先,甘露醇不是一种无毒无害的物质。

虽然甘露醇的毒性很低,但过量摄入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副作用。

甘露醇在肠道中的吸收和代谢速度相对较慢,可能会引起腹泻、腹胀等不适症状。

因此,使用甘露醇时需要严格控制摄入量,一般每日摄入量不宜超过50克。

其次,甘露醇不宜长期大量使用。

虽然甘露醇的热量很低,无营养价值,但长期大量使用甘露醇可能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影响。

研究发现,长期大量摄入甘露醇可能导致血糖升高、胆固醇升高、肥胖等问题。

因此,应控制使用甘露醇的频率和摄入量,避免长期大量使用。

第三,甘露醇不适宜在一些特定的人群中使用。

由于甘露醇的影响仍需更多的临床数据来证实,因此在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糖尿病患者等人群中使用时应慎重。

对于这些人群,应咨询医生或营养师的建议,谨慎使用甘露醇。

最后,甘露醇的用途和剂量需根据个人实际情况来确定。

不同人群、不同年龄段的摄入量会有所差异。

一般情况下,成年人每日甘露醇摄入量不宜超过50克。

在使用甘露醇时,应遵循产品说明书的建议,并根据个人情况来确定使用剂量。

总之,甘露醇作为一种低热量的人工增甜剂,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质,使用时需要注意上述几点事项。

在使用过程中,应控制摄入量,避免长期大量使用,避免给特定人群带来不适。

与此同时,也应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来确定使用甘露醇的剂量和频率。

只有正确使用甘露醇,才能发挥其良好的增甜效果,同时避免潜在的副作用。

简述脑卒中病人使用甘露醇的注意事项。

简述脑卒中病人使用甘露醇的注意事项。

简述脑卒中病人使用甘露醇的注意事项。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通常导致脑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

甘露醇是一种常用的急救药物,用于降低颅内压和减轻脑水肿。

以下是在使用甘露醇时的注意事项:
1. 遵循医生的建议:在使用甘露醇之前,一定要咨询医生的建议。

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其他药物或调整剂量,以确保最佳的治疗效果。

2. 控制剂量:甘露醇的剂量应该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调整。

通常情况下,每天的摄入量不应超过2000毫克,特别是对于儿童和老年人应该谨慎使用。

3. 避免过量饮酒:甘露醇可以与酒精相互作用,导致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

因此,在服用甘露醇期间,应禁止饮酒。

4. 控制饮食:甘露醇可以减轻颅内压,但并不能防止脱水。

因此,在服用甘露醇期间,应该注意饮食,多饮水,避免过度进食或饮水。

5. 避免过敏:甘露醇是一种非免疫性药物,但有些人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

如果出现皮疹、荨麻疹、呼吸急促等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就医。

6. 监测症状:在使用甘露醇期间,应该密切监测患者的症状。

如果出现头晕、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脑卒中患者使用甘露醇时需要谨慎,一定要遵循医生的建议,并注意控制剂量、避免过量饮酒、控制饮食、避免过敏和监测症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
20%甘露醇注射液作为中国药典收录国家基本药物,作为治疗脑水肿、降低颅内压、预防和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及青光眼、大面积烧烫伤等引起的水肿、腹水等常用药、首选用药,在临床广泛应用,特别是在神经学科疾病治疗中尤其重要。

本文回顾性总结了甘露醇在神经学科疾病中的使用情况,提出临床应用中的一些误区及用药经验。

甘露醇的应用误区
⑴ 只要考虑颅内病变,首先予20%甘露醇静脉点滴。

就目前情况看,只要怀疑脑出血或脑梗死时,大部分现场急救的医务人员都会立即应用20%甘露醇。

实际上,甘露醇的说明书上很清楚地注明,颅内活动性出血者禁用(开颅手术除外),且除非有脑疝迹象,否则在最初几个小时内不用或慎用甘露醇。

甘露醇使血肿以外的组织脱水后,可使血肿-脑组织间的压力梯度增大,从而促使血肿扩张或加重活动性出血。

有研究表明,自发性脑出血后8小时内开始使用甘露醇的患者,其血肿增大的发生率(85.7%)显着高于8小时以后使用甘露醇的患者(17.2%)。

Hallenbeck等临床研究及动物试验证明,甘露醇治疗急性脑梗塞确有疗效,但疗效的好坏程度与局部脑血流量及减轻脑水肿的程度无关。

⑵ 不了解颅内压,甘露醇用量过大。

甘露醇应用最好在颅内压监测下,调整用药。

临床上多将颅内压大于2.7kpa,作为需要进行颅内降压治疗的界值。

提出控制颅内高压阈值的目的是使在防治脑疝形成的同时,也应防止医源性过度降颅压而引起不良后果。

⑶ 甘露醇用时过长。

甘露醇用量过大、用时过长,可使肾小管变性及堵塞,以致出现少尿或氮质血症;实验证明静脉注射甘露醇96小时内即可见到肾脏损害,大量快速静脉点滴时,可造成渗透性肾病(又称甘露醇肾病);甘露醇还可进入血脑屏障破坏区,加重局部脑水肿;大剂量、长时间使用或血浆渗透压超过320mmol/L时,可引起电解质紊乱、肾功能衰竭、酸中毒等。

⑷ 甘露醇静脉点滴,越快越好。

甘露醇的输入速度以10ml/min~15ml/min 为宜,根据个体情况,适量调整。

甘露醇输入速度过快,短时间内血容量剧增,引起一过性血压升高,以致头痛、视力模糊,同时肾血管收缩,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而致急性肾功能损害。

⑸ 脱水时,不注意水电解质平衡,过度脱水。

⑹ 甘露醇含糖量高,静脉滴注可致血糖升高。

甘露醇是一种结晶糖醇,甜度相当于蔗糖的57%~72%,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在空气中不氧化,在人体内代谢与体内胰岛素无关,不是口腔微生物作用的适合底物而不致龋齿。

甘露醇作为脱水药和渗透性利尿剂,临床应用不会导致血糖增高,且可作为糖尿病患者、肥胖者以及防龋齿的甜味剂。

甘露醇临床应用经验
20%甘露醇脱水作用快、强,作用时间较长。

注药后10min~20min内颅内压开始下降,0.5h降到最低水平,可使颅内压降低50%~90%。

约1h后颅内压开始回升,约4h~8h回升到用药前水平。

一般用量:1.d~2g.d,0.25g/次~0.5g/次,3次/d~4次/d。

输入速度以10ml/min~15ml/min为宜。

甘露醇应用注意点
(1)静脉点滴过快,短时间内血容量剧增,循环负荷过重而致心衰或肺水肿,引起一过性血压升高,肾血管收缩,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而致急性肾功能损害,特别是儿童与老年人。

(2)甘露醇中加入氨茶碱、维生素C可提高疗效,减少用量。

(3)每克甘露醇约排尿10ml,进行性肾衰、肺水肿、颅内活动性出血(开颅
手术除外)者慎用,老年及心衰者联合速尿,应用中注意水电解质平衡。

甘露醇临床应用指导
最好在颅内压监测下,调整用药。

颅内压(ICP)正常成人为0.7kpa~2.0kpa(5mmHg~15mmHg),儿童为0.4kpa~1.0kpa(3.0mmHg~7.5mmHg)。

临床上多将颅内压大于2.7kpa,作为需要进行颅内降压治疗的界值。

颅内压(ICP)监测临床意义:① 量化监测颅内压。

② 了解颅内压容积代偿能力。

③ 早期发现颅内病变,早期予以处理。

④ 监测脑灌注压(CPP)与脑血流量(CBF):CPP=平均动脉压(MSAP)-平均颅内压(MICP);CBF=CPP/CVR(脑血管阻力)。

正常的CPP 9.3kpa~12.0kpa。

当ICP>5.3kpa,CPP<6.7kpa时,脑血管自动调节失败。

当ICP接近MSAP时,颅内血流几乎停止,患者可在20秒内进入昏迷状态,4min~8min可能进入植物生存状态甚至死亡。

⑤ 指导治疗,调整脱水剂、血管解痉剂等用量。

⑥ 提高疗效,降低死亡率。

⑦ 判断预后。

临床颅内压简易判断方法
⑴ 急性颅内高压,可出现头痛、恶心、喷射样呕吐、意识障碍,但无视乳头水肿,视乳头水肿一般在急性颅内高压3d~4d出现,7d达高峰;Cushing综合征:呼吸、脉搏减慢,血压升高,是中度和重度颅内高压的表现。

⑵ 甘露醇应用后10min~15min,典型颅内高压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说明颅内高压需治疗干预。

⑶ 下一次应用甘露醇前出现典型颅内高压,用药后达到上次用药效果时,说明用药间隔时间合理。

⑷ 病人头痛等症状用药前后变化不明显,应用考虑其他原因所致。

⑸ 血管性头痛,静脉点滴甘露醇后头痛亦能有所缓解,是因甘露醇的扩容作用,短时间内脑血流增加,但头痛缓解持续时间较短。

⑹ 静脉点滴甘露醇后,病人头痛症状加重或病情恶化,随补液、头低位等处理症状缓解,提示颅内低压。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