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发展历程

合集下载

混凝土结构-建筑结构的发展历史

混凝土结构-建筑结构的发展历史

二、建筑结构的发展阶段
6 筒体结构
随着建筑物的高度愈来愈高,建筑物所承受的水平荷载也愈来愈大, 筒体结构便是抵抗水平荷载最有效的结构体系。它的受力特点是,整个 建筑犹如一个固定于基础上的封闭空心筒式悬臂梁来抵抗水平荷载。这 种结构体系可以适用于高度不超过300米的建筑,而多筒是将多个筒组合 在一起,使结构具有更大的抵抗水平荷载的能力。
谢谢观看
二、建筑结构的发展阶段
2 木结构
我国是最早应用木结构的国家之一,木结构早在唐朝时期已经形成一 套严整的制作方法,并在南方地区广泛应用。其主要优点是取材方便,加 工运输灵活,施工速度快,造型美观,价格便宜,抗震性能较好;其缺点是承 载能力不足,层数不宜超过3层,耐火性能极差。
二、建筑结构的发展阶段
1 砌体结构
砌体结构历史悠久,天然石是最原 始的建筑材料之一。长期以来我国占 主导地位的砌体材料烧结黏土砖已有 二千多年的历史,与黏士瓦并称为“秦 砖汉瓦”。其主要优点是可以就地取 材,具有很好的保溫性能,耐久性能好, 抗压性能好,施工简单不需要特殊设备, 管理、维护方便;其缺点为抗拉、抗弯、 抗剪性能差,抗震性能较差,自重大,施 工劳动强度高,运输耗费大。
建筑结构的发展 历史
一、建筑结构的发展历史
1 建筑结构的发展
建筑的结构从最初为了满足人类遮风挡雨最基本的需求,到人类对更 长跨度、更大空间、更高高度的追求,以及如今日益复杂的建筑经历了多 个发展历程:砌体结构→木结构→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 结构→筒体结构→型钢混凝 剪力墙结构主要适用于住宅楼、宿舍楼和公寓。其优点是侧向刚度 大,水平荷载作用下侧移小;其缺点是剪力墙的间距小,结构自重较大,建筑 平面布置不灵活,不适用于大空间的公共建筑。

回顾六十年建筑钢结构发展3篇

回顾六十年建筑钢结构发展3篇

回顾六十年建筑钢结构发展3篇回顾六十年建筑钢结构发展1回顾六十年建筑钢结构发展建筑钢结构是一种采用钢材作为主要承重结构构件的建筑结构形式,具有高强度、轻质、耐用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各类建筑工程中。

自上世纪五十年代起,我国开始引进、研发和生产建筑钢结构,经过六十年的发展,建筑钢结构已经成为国内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回顾六十年来建筑钢结构的发展历程,探寻其发展趋势。

上世纪五十年代,建筑钢结构在我国尚属于新兴技术,国内的建筑钢结构主要是引进的,如1950年引进的东京大学动力实验厅、1951年引进的莫斯科白楼公寓等。

这些进口的建筑钢结构引起了国内建筑界的强烈关注,推动了国内技术人员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和开发。

上世纪六十年代是我国建筑钢结构发展的关键时期,以地震为契机,钢结构在我国开始得到广泛应用。

1960年至1970年期间,我国建筑钢结构采用简单的钢筋混凝土组合结构形式,如钢筋混凝土框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等。

1971年至1990年期间,我国的建筑钢结构已经开始发展成为成套产品,主要发展了钢框架、钢桁架、钢柱和桥梁构件等钢结构产品。

1992年至2000年期间,我国建筑钢结构经历了一次技术革新,采用了“局部构件预制化,现场装配”的生产方式,提高了工程的生产效率和工程质量。

同时,钢结构在超高层、大跨度和特殊用途建筑中得到了大量应用。

2001年至2010年期间,我国建筑钢结构行业得到快速发展,特别是在生产、制造、施工等方面均取得了重大突破。

钢结构成套化生产技术和CAD、CAM、CNC及BIM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引领了整个行业的发展。

同时,钢结构在地下空间、公路桥梁和轨道交通等领域的应用也逐渐扩大。

2011年至今,我国建筑钢结构行业不断迈向高端,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也得到了极大提升。

钢结构建筑的高清洁性、耐久性、成本优势等特点得到了充分的认可,其在环保、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此外,以智能制造、绿色工程、建筑信息化等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将进一步推动建筑钢结构行业的发展。

建筑结构发展历程

建筑结构发展历程

建筑结构发展历程从古代到现代,建筑结构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程。

在这个过程中,人类不断探索和创新,逐渐发展出各种不同类型的建筑结构。

本文将从古代建筑结构、中世纪建筑结构、现代建筑结构三个方面来探讨建筑结构的发展历程。

古代建筑结构在古代,人们建造的建筑多数采用自然材料,如石头、木材和土壤等。

这些材料在当时具有足够的力量和耐久性,形成了独特的建筑结构。

例如,埃及金字塔是古代建筑结构中的杰作,它采用巨大的石头积木堆砌而成,通过金字塔形状的稳定性来支撑整个建筑。

另一个著名的古代建筑结构是古希腊的柱廊,它采用了现在广泛应用的柱子支撑的结构形式。

这种结构以其简洁、优雅的设计风格而闻名,成为欧洲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世纪建筑结构进入中世纪,建筑结构开始朝着更加复杂的方向发展。

由于基督教在欧洲的传播,大教堂开始兴起,而这些大型建筑需要更加坚固和复杂的结构来支撑。

拱形和穹顶成为中世纪建筑结构的主要特点。

拱形结构通过圆形弧线的力学原理来分散重力,使得建筑能够更好地承受重量。

而穹顶结构则通过假想的球面来分散荷载,在没有任何支撑的情况下完成建筑。

在中世纪晚期,哥特式建筑出现,它采用更加复杂的弓形拱和窗户结构,使得建筑更加精细、华丽。

这种建筑类型在欧洲广泛流传,并影响了后来的建筑风格。

现代建筑结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程建筑学的发展,现代建筑结构变得越来越复杂和多样化。

钢材、混凝土等新材料的出现,使得建筑的跨度和高度能够大幅度增加。

现代建筑中的钢结构和悬挂式结构成为了主要的设计手段。

另外,现代建筑中的创新设计也开始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环保理念。

例如,绿色建筑在现代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设计生态友好的建筑结构,实现节能和环保的目标。

总结建筑结构的发展历程经过了漫长的岁月,从古代的石头和木材结构,到中世纪的拱形和穹顶结构,再到现代的钢结构和悬挂式结构,每个时期的建筑结构都有着其独特的特点。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未来的建筑结构也将持续创新和发展,为人类创造更加美丽和宜居的建筑环境。

中国木结构建筑的发展历程

中国木结构建筑的发展历程

中国木结构建筑的发展历程
中国木结构建筑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早在周代就已经出现了木结构建筑。

在唐代,木结构建筑达到了顶峰,许多著名的古建筑如大雁塔、小雁塔等都是木结构建筑。

随着时代的发展,砖石建筑逐渐成为主流,木结构建筑的发展也受到了一定的阻碍。

直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环保意识的兴起,木结构建筑再次受到重视,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2007年,中国出台了木结构建筑相关政策,鼓励开展木结构建筑的研究和应用。

随后,一批批具有创新意识的建筑师开始尝试将木结构建筑应用到实际建筑中。

如今,随着木结构建筑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越来越多的木结构建筑被建造出来,成为了城市里的亮点。

其中包括一些标志性建筑,如北京国家体育场、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等。

未来,木结构建筑的发展将继续得到重视和推广。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木结构建筑的应用范围也将不断扩大,为人们创造更加舒适、环保的居住环境。

- 1 -。

中国建筑结构的发展

中国建筑结构的发展

中国建筑结构的发展
中国建筑结构的发展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木结构建筑。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进步,中国建筑结构也经历了多次演变和发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1. 木造结构时代:古代中国建筑多采用木结构,如院落式建筑、寺庙和宫殿等。

这类建筑主要使用大木材梁和柱作为结构支撑,也有些使用了雕刻精美的榫卯结构。

2. 石、砖造结构时代:随着石材和砖头的应用,建筑结构逐渐从传统的木结构转变为以石头和砖块为主要材料的结构。

这种结构在古代建造了许多伟大的建筑,如长城、故宫、天坛等。

3. 钢筋混凝土结构时代:20世纪初,引进的欧美建筑技术使
人们开始研究钢筋混凝土结构。

20世纪中期,中国的建筑界
开始更加广泛地使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特别是在高层建筑和大型工业建筑中,如工业厂房、立交桥和高速公路等。

4. 新材料结构时代:当今,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建筑材料也在不断更新换代,各种新型材料的应用也对建筑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如预制构件、玻璃钢结构、彩钢板结构等新材料的出现,推动了建筑结构的创新和发展,也使得建筑的形态更加多样化。

总的来说,中国建筑结构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

从传统的木结构到现代的混凝土、钢结构,再到新型材料的应用,
每个时期都在不断寻求更加高效、节约的结构形式,这也反映了中国建筑历程的辉煌和漫长。

建筑结构发展历程

建筑结构发展历程
(4)工程应用上的发展
向高层、大跨、轻质、高强、预应力方向发展
美国休斯顿贝壳广场大厦(One Shell Square) 世界最高轻混凝土建筑(γ=18.42kN/m3), 51层, 212m,若用一般混凝土,大约仅能建35层。
3.混凝土结构的发展与应用情况
(4)工程应用上的发展
向高层、大跨、轻质、高强、预应力方向发展
3.混凝土结构的发展与应用情况
(4)钢筋混凝土材料的发展
C.钢筋材料的发展
c.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 :
3.混凝土结构的发展与应用情况
(4)钢筋混凝土材料的发展
C.钢筋材料的发展
c.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 :
3.混凝土结构的发展与应用情况
monier用钢丝作为配筋制作了花盆并申请了专利后又申请了钢筋混凝土板管道拱桥等专利尽管他不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受力原理甚至将钢筋配置在板的中部他仍被认为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发明者
建筑结构发展历程
3.混凝土结构的发展与应用情况
(1)混凝土应用的发展
■ 1824年,英国人J. Aspdin 发明了 波特兰水泥,有了混凝土; ■ 1850年,法国人Joseph Louis Lambot 用水泥砂浆涂在钢丝网的两面 做成小船----最早的钢筋混凝土结构; ■ 1861年,法国花匠J. Monier 用钢 丝作为配筋制作了花盆并申请了专利, 后又申请了钢筋混凝土板、管道、拱 桥等专利----尽管他不懂钢筋混凝土 结构的受力原理,甚至将钢筋配置在 板的中部,他仍被认为是钢筋混凝土 结构的发明者;
B.19世纪50年代钢筋混凝土开始 用于简单的楼板、柱、基础等
3.混凝土结构的发展与应用情况

中国建筑钢结构的发展历程2-发展时期

中国建筑钢结构的发展历程2-发展时期
• 轻钢结构
巨鹰集团 针织城
发展时期(80年代起)
• 轻钢结构
浙江钱江 摩托股份 有限公司
• 发展趋势:轻钢结构住宅(平房、多层、小高层)
发展时期(80年代起)
钢结构住宅
发展时期(80年代起)
• 轻钢结构
波纹褶皱钢拱壳
发展时期(80年代起)
• 轻钢结构
波纹褶皱钢拱壳
发展时期(80年代起)
• 单层厂房框架
上海宝山钢铁厂
山东石横火电厂(美),华能南通电厂(意大利) 扬州、丹东、大连电厂等(与美合作)
发展时期(80年代起)
• 网架、网壳——持续发展、广泛应用
总覆盖面积超过1000万m2,目前年增长80万m2 1、工业厂房——大柱距、工艺灵活、悬挂吊车 天津无缝钢管厂加工车间6万m2(3×36 × 564m) 长春一汽大众轿车装配车间8万m2(189 × 422m) 广西柳州微型汽车厂5.8万m2
中国建筑钢结构 的发展历程
北京工业大学 张毅刚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四个阶段:
50年代 ~ 60年代中——起步时期
60年代中 ~ 70年代——低潮时期
80年代 ~ 90年代 ——发展时期
新世纪~
——走向成熟
发展时期(80年代起)
• 背景:改革开放、经济建设为中心 国外技术的引进推动建筑钢结构发展 1997年钢产量1亿吨 1999年轧制H型钢投产 • 发展:单层厂房框架 空间结构:网架、网壳、悬索与斜拉索 立体桁架(索桁架)、索膜 高层钢结构 轻钢结构:门式钢架、波纹褶皱钢拱壳
发展时期(80年代起)
• 网架、网壳(体育建筑)
长春五环体育馆 191.6 ×146m 肋环形网壳 方钢管(1997)

国内外钢结构建筑发展概况

国内外钢结构建筑发展概况

国内外钢结构建筑发展概况随着现代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钢结构建筑作为一种新型建筑材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本文将从国内外的角度出发,对钢结构建筑的发展概况进行探讨。

一、国内钢结构建筑的发展概况1.发展历程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开始引进钢结构建筑技术,并在1987年建成了第一座钢结构高层建筑——上海金茂大厦,标志着我国钢结构建筑的起步。

此后,我国钢结构建筑得到了迅速的发展,1990年代后期至今,钢结构建筑成为我国建筑业的一大亮点,建筑规模、建筑品质、施工质量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2.发展现状目前,我国钢结构建筑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建筑结构体系,广泛应用于各类建筑。

钢结构建筑的应用领域包括工业厂房、商业综合体、高层建筑、桥梁等,其中高层建筑是钢结构建筑的代表性项目。

目前,我国的钢结构建筑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工业建筑,也开始进入商业、文化、体育、交通等领域,形成了多样化的应用场景。

3.发展趋势未来,我国的钢结构建筑有望在技术、规模、品质等方面实现更大的突破。

一方面,随着钢结构建筑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熟,钢结构建筑的施工效率和质量将得到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物的高度和规模也将不断提高,高层钢结构建筑将成为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

二、国外钢结构建筑的发展概况1.发展历程20世纪初,钢结构建筑技术在欧美国家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20世纪60年代,钢结构建筑开始在日本兴起。

此后,欧美、日本等国家对钢结构建筑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不断提高钢结构建筑的技术水平和施工效率。

目前,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钢结构建筑已经成为建筑业的主流。

2.发展现状目前,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钢结构建筑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类建筑。

其中,高层钢结构建筑成为了钢结构建筑的代表性项目。

在欧美国家,钢结构建筑的应用领域包括工业、商业、文化、体育、交通等领域,其中商业和文化领域的钢结构建筑比例较高。

在日本,钢结构建筑的应用领域包括高层住宅、商业综合体、文化设施、体育场馆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工程应用上的发展
向高层、大跨、轻质、高强、预应力方向发展
美国休斯顿贝壳广场大厦(One Shell Square) 世界最高轻混凝土建筑(γ=18.42kN/m3), 51层, 212m,若用一般混凝土,大约仅能建35层。
3.混凝土结构的发展与应用情况
(4)工程应用上的发展
向高层、大跨、轻质、高强、预应力方向发展
A.上世纪50年代
受原苏联规范HNTY 123-55影响较大,采用三系数(荷载的超载系数、材料的均质系数 和构件的工作条件系数)按三种极限状态(强度、变形和裂缝)进行设计。
3.混凝土结构的发展与应用情况
(3)混凝土设计规范的发展
B.上世纪60年代初期
在基本照搬原苏联规范HNYT 123-55的基础上,颁布了《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草案),确定了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最初的基本模式。
建筑结构发展历程
3.混凝土结构的发展与应用情况
(1)混凝土应用的发展
■ 1824年,英国人J. Aspdin 发明了 波特兰水泥,有了混凝土; ■ 1850年,法国人Joseph Louis Lambot 用水泥砂浆涂在钢丝网的两面 做成小船----最早的钢筋混凝土结构; ■ 1861年,法国花匠J. Monier 用钢 丝作为配筋制作了花盆并申请了专利, 后又申请了钢筋混凝土板、管道、拱 桥等专利----尽管他不懂钢筋混凝土 结构的受力原理,甚至将钢筋配置在 板的中部,他仍被认为是钢筋混凝土 结构的发明者;
3.混凝土结构的发展与应用情况
(3)混凝土设计规范的发展
G.2011年
颁布了修订后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0-2010)
3.混凝土结构的发展与应用情况
(3)钢筋混凝土材料的发展
A.混凝土强度(标号)的发展
a. 考古发现,距今天5000多年前,就 有强度达到11MPa的混凝土地坪; b. 公元前273年罗马时代的混凝土强度 在5~40MPa之间; c. 20世纪20年代以前,混凝土抗压强度 普遍低于20MPa; d. 20世纪50年代,世界各国混凝土平 均抗压强度已超过30MPa;
加拿大国家电视塔 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塔高553米,
3.混凝土结构的发展与应用情况
(4)工程应用上的发展
向高层、大跨、轻质、高强、预应力方向发展
俄罗斯莫斯科电视塔 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塔高549米
本章结束!
(3)混凝土设计规范的发展
E.1991年
颁布了第一部基于自主科研、具有鲜明中国特 色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 10-89), 采用基于可靠度理论的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方法。
F.2002年
颁布了修订后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0-2002),继续补充和完善 基本设计方法;从“构件计算”向“结 构设计”过渡;增加了“结构分析”内 容;引入了混凝土 本构关系及多轴强度 准则;适度提高结构安全度设置水平及 材料强度等。
(3)钢筋混凝土材料的发展
HRB400级和HRB335级钢筋系指现 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 C.钢筋材料的发展 钢筋》GB1499中的HRB400和 HRB335钢筋;HPB235级钢筋系指 b.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 圆钢筋》GB13013中的Q235钢筋; 普通钢筋宜采用HRB400级和HRB335级钢筋, RRB400级钢筋系指现行国家标准 也可采用HPB235级和RRB400级钢筋… 《钢筋混凝土用余热处理钢筋》 GB13014中的KL400钢筋
德国某飞机库 预应力轻骨料混凝土屋盖,跨度达90米。
3.混凝土结构的发展与应用情况
(4)工程应用上的发展
向高层、大跨、轻质、高强、预应力方向发展
日本浜名大桥 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箱形截 面桥梁,跨度超过240米。
3.混凝土结构的发展与应用情况
(4)工程应用上的发展
向高层、大跨、轻质、高强、预应力方向发展
(4)工程应用上的发展
向高层、大跨、轻质、高强、预应力方向发展
美国芝加哥水塔广场大厦 混凝土建筑,76层,262米。
3.混凝土结构的发展与应用情况
(4)工程应用上的发展
向高层、大跨、轻质、高强、预应力方向发展
广州国际大厦 普通混凝土建筑,62层,总高手197.2米。
3.混凝土结构的发展与应用情况
g. 目前,工程上已大量使用C80~C100 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实验室配置出的最 高强度已达266MPa;
e. 20世纪70年代,较高强度的混凝土 (40~50MPa)开始用于高层建筑的柱 子上;
f. 20世纪70年代晚期,已能较容易配置 出80MPa以上的高强混凝土;
3.混凝土结构的发展与应用情况
C.上世纪60年代中期
修订和颁布了《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 21-66), 核心内容仍参照原苏联规范的规定,按多系数极限状态计算。
D.1974年
颁布了《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J 10-74),内容在 很大程度上仍受原苏联规范的影响,采用综合安全系数的计 算方法。
3.混凝土结构的发展与应用情况
3.混凝土结构的发展与应用情况
(4)钢筋混凝土材料的发展
C.钢筋材料的发展
c.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 :
3.混凝土结构的发展与应用情况
(4)钢筋混凝土材料的发展
C.钢筋材料的发展
c.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 :
3.混凝土结构的发展与应用情况
码头 堤坝
3.混凝土结构的发展与应用情况
(1)混凝土应用的发展
D. 20世纪30年代用于空间结构
薄壳
折板
3.混凝土结构的发展与应用情况
(1)混凝土应用的发展
E. 预制构件得到广泛应用,普 通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 向大跨和高层发展
大跨度建筑
装配式建筑
高层建筑
3.混凝土结构的发展与应用情况
(2)混凝土设计规范的发展
B.19世纪50年代钢筋混凝土开始 用于简单的楼板、柱、基础等
3.混凝土结构的发展与应用情况
(1)混凝土应用的发展
C.1920年先后建造建筑物、 桥梁、容器,进行直线形和 圆应力
直线形预应力
3.混凝土结构的发展与应用情况
(1)混凝土应用的发展
C.进入20世纪后,许多国家开始建筑码头、堤坝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