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叶化学成分研究报告及发展
银杏叶中化学成分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研究

银杏叶中化学成分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研究一、引言银杏树是一种古老的宏伟树种,被誉为"活化石"。
在银杏树中,银杏叶是它最重要的部分之一,不仅具有极高的园林观赏价值,在医学上,银杏叶也是被广泛利用的药材。
近年研究发现,银杏叶中存在许多化学成分,这些成分具有神经保护和修复的作用。
本文通过对银杏叶中化学成分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的研究文章,讨论银杏叶在神经保护方面的应用价值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二、银杏叶化学成分简介银杏叶化学成分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水溶性的黄酮类成分,另一类是脂溶性的酯类成分。
黄酮类成分包括了大量的各种黄酮内酯类,其中以齐墩果酸酯、银杏素、芸香素、异醯肟酸等为主要成分。
酯类成分主要是由脂肪酸和齐墩果酸组成的,包括了银杏内脂酸甲酯、轩辕内脂酸丙酯等。
这些成分的抗氧化、抗炎、抗肿瘤、抗衰老等生理活性成分在医药领域中广泛应用。
三、银杏叶对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和机制近年来的实验研究表明,银杏叶可对各种原因导致的神经元损伤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这项研究揭示了其在防治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应用潜力。
1、对缺氧性损伤的保护作用缺氧性脑损伤是导致各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研究发现,银杏叶的黄酮类成分和酯类成分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对缺氧性损伤的神经元产生保护作用。
其中,齐墩果酸酯能通过不同途径发挥其抗缺氧、神经保护作用。
一方面,它能抑制脑内过氧化物酶的催化活性,从而减轻脑缺氧性损伤;另一方面,齐墩果酸酯能通过抑制缺氧激活缺氧可诱导因子、Toll样受体4等炎症相关蛋白的表达,从而减少脑缺氧时免疫炎症反应。
2、对神经炎症损害的保护作用神经炎症是各种神经退行性疾病重要的病理过程。
研究表明,银杏叶中的黄酮类成分和酯类成分均能对神经炎症损害产生保护作用。
其中,芸香素能通过抑制C3、C4等补体成分以及过氧化物酶等神经炎症相关分子的活性,从而减少神经炎症损害;轩辕内脂酸丙酯能通过抑制线粒体依赖性通路,从而减少神经元因坏死引起的炎症反应。
银杏叶中有效成分的研究

银杏叶中有效成分的研究银杏是一种生长在中国、日本和韩国等地区的树种,银杏叶中含有多种有效成分,银杏叶主要有效成分是银杏黄酮和银杏内酯。
这些化合物被广泛用作医药和保健品原料,具有多种医学和保健作用。
1.改善记忆力银杏叶黄酮对改善认知功能和防治老年痴呆具有重要作用。
银杏叶提取物能提高老年动物的空间记忆和工作记忆能力,并促进大鼠海马神经元发育和功能改善。
此外,银杏叶提取物也能增加血流量和脑供血量,改善脑血管功能,从而有助于预防脑血管疾病,提高记忆力。
2.抗氧化银杏叶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和咖啡酸类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活性。
银杏叶提取物能抑制自由基反应、脂质过氧化和蛋白质氧化,保护细胞膜不受氧化损伤。
此外,银杏叶黄酮还能增加抗氧化酶活性和细胞能量代谢,并改善机体抗氧化能力。
3.抗炎银杏叶提取物具有明显的抗炎活性,可抑制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多种炎症介质的生成,从而降低炎症反应。
银杏叶提取物对变态反应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结肠炎等具有改善作用,可有效缓解相关症状。
4.降血压银杏叶提取物对血管功能有保护作用,能增加血管内皮细胞一氧化氮(NO)的生成,降低血管内皮细胞的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从而起到降血压的作用。
此外,银杏叶提取物也能影响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钙离子通道、钾离子通道等多种离子通道,调节心脏电生理活动,降低心脏负荷,对心血管系统具有保护作用。
5.改善皮肤银杏叶黄酮能促进皮肤细胞再生和胶原合成,增强皮肤弹性和光泽度。
银杏叶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如维生素E、锌、钙、铁、镁等,可改善皮肤水分和养分供给,抑制皮肤老化和色斑形成,促进皮肤健康和美容。
银杏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银杏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银杏叶化学成分非常复杂, 种类较多, 并且有许多成分具有生理活性。
据医学、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研究表明, 银杏叶主要化学成分有: 黄酮类、萜类、银杏醇、莽草酸、谷甾醇, 此外, 还有生物碱、聚异戊二稀、多种氨基酸、矿物质、多糖、原花青素、鞣质、银杏酚酸、蜡、叶绿素等。
1、黄酮类化台物银杏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目前巳分离鉴定出的共有48种,可分为黄酮苷、桂皮酸酯黄酮苷、黄酮苷元、双黄酮和儿茶素等几类。
2.银杏内酯化台物银杏内R酯化合物又称银杏萜内酯。
由倍半萜内酯和二萜内酯组成。
银杏叶各种制剂的质量,主要取决于银杏叶提取物中的黄酮苷和萜内酯的多少,尤其是萜内酯含量的多少。
而银杏叶的优劣直接影响到铜杏叶提取物主要有效成分的含量。
因此,选用活性成分含量高的银杏叶,培育优质高产的叶用银杏是银杏叶开发利用的重要一环。
3.有机酸类银杏叶中含有3-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4-羟基苯甲酸-3,4-二羟基苯甲酸-抗坏血酸-硬脂酸(十八烷酸)、亚油酸(十八碳二烯-9,12-酸)、棕榈酸(十六烷酸)、莽草酸和6-羟基犬尿哇啉酸等7种有机酸类。
其中6-羟基犬尿哇啉酸的活性由于能作为广谱中枢神经氨基酸颉颃剂,颇受人们重视。
这种有机酸直接作用于N-甲-D-天冬氨酸(NM- DA),能降低脑缺氧。
而亚油酸是人体内不能合成的脂肪酸,必须由食物供给,人体内花生四烯酸是亚油酸为原料合成的。
亚油酸还可促进胆固醇和胆汁的排出,降低胆固醇的含量,临床上作为降脂药。
其中莽草酸具有抗禽流感作用,是治禽流感药物达非的关键成分。
4. 酚酸、烷基酚及烷墓酚酸类银杏叶中酚酸有7种,原儿茶酸(protocate- chuic acid)、P-羟基苯酸(P-hydroxybenzolc acid)香草酸(Nanillicacid)、咖啡酸(caffeic acid)、P-香豆酸(P-cotanaric acid)、阿魏酸(femlic acid)和绿原酸(cklorogenie acid)。
(完整版)银杏叶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研究进展

银杏叶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研究进展银杏树Ginkgo biloba L.又称白果树、公孙树,是我国古老的树种之一,具有“活化石”的美称。
由于其生长规律特殊,抗病能力强而受到国内外的重视。
有关银杏叶的有效成分及疗效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已开发出保健品、化妆品、药品等多达100多种,形成国际市场上销售额20多亿美元的新兴产业。
银杏叶的化学成分有黄酮类、萜类、内酯类、酚酸类以及生物碱、聚异戊二烯等化合物。
黄酮类为银杏叶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含量随品种、产地、树龄、不同的采摘时间而不同。
黄酮类化合物优异的抗氧化、抗病毒、防治心血管疾病、增强免疫力等作用而受世人瞩目。
药学研究表明,有38种银杏黄酮类化合物从银杏叶中分离出来,其中黄酮类化合物主要有3类:黄酮(醇)及其昔28种:如槲皮黄酮等;黄烷醇类:如儿茶素等4种;双黄酮:如白果双黄酮等6种(儿茶素)。
1 银杏叶黄酮的提取分离1.1 溶剂提取法目前国内外掀起了研究开发银杏叶热。
国内银杏叶常用溶剂例如乙醇、丙酮、醋酸乙酯、水以及某些极性较大的混合溶剂浸泡银杏叶进行提取,溶剂提取方法一般有:煎煮、冷浸、回流、渗施等经典方法。
1.1.1 水提取树脂分离法有关水浸提银杏黄酮苷的文献报道不多。
肖顺昌等报道了用l6倍量沸水分3次浸提银杏叶,得到的水溶液,经冷藏、分离杂质得溶液,然后用D101型吸附树脂吸附得到浓度达38%的黄酮苷。
胡敏等研究水浸提银杏叶黄酮苷并用树脂精制的工艺,探讨了影响黄酮苷浸出的主要因素以及最适的精制方法,结果表明:水为提取剂,在90℃水溶回流浸提银杏叶2次,4h/次,经沉淀,过滤,浓缩后,用树脂精制、冷冻干燥后,制得总黄酮苷含量高的提取物、产品得率为银杏叶干重的 1.2%-1.5%。
水提取成本低,没有任何环境污染,产品安全性高,但是水对有效成分的选择性差,提取率低。
1.1.2 有机溶剂浸提法一般的有机溶剂浸提法。
田呈瑞等研究了乙醇浸提银杏叶黄酮的方法。
银杏叶药学研究

2. 美容, 减肥 银杏叶中所含的黄酮类化合物, 能够清除体内存在的自由基, 降低过氧化脂质的形成速度, 可以使皮肤光泽; 能够抑制黑色素 的聚集, 从而减缓老年斑的形成。医学证实, 肥胖与特定部位的
磷酸二酯酶活性有关, 而银杏叶提取物能有效降低磷酸二酶的活
性,起到减肥的作用。
总结
银杏黄酮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它的开发和利 用前景十分广阔。目前限于生产工艺,它的提纯和 深加工尚面临许多问题,因此,应紧密结合药理、 化学、药学的现代知识和传统的中医药经验,进行 规范化、标准化开发研究,以便使其进一步走向世 界
2. 1 有机溶剂提取法 此法国内外使用最为广泛,其提取工艺的专利可归纳为两 种形式:一种是制备银杏叶粗提物;另一种是制备银杏叶精提 物。通常在粗提物制备基础上,进一步精制,常用方法为:液液提取法,沉淀法和吸附- 洗脱法。国内学者在这方面做了 大量研究,使得银杏叶提取物( GBE) 中银杏黄酮的含量大大 提高。吸附- 洗脱法中大孔吸附树脂法具有简单易行的特点, 应用较为广泛。另有报道,采用超滤膜技术,通过膜孔的筛分、 吸附等作用,达到分子水平上的分离、纯化和浓缩,效果较好。
一、银杏叶的化学成分
银杏叶的化学成分非常复杂, 种类较多, 有许多成分具有生理活 性,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生理活性物质和有效成分如下。 1.1 黄酮类化合物
黄酮类物质是银杏叶中的主要活性物质, 在银杏叶中的含量较高,
为2.5%~5.91%。单黄酮物质主要存在于银杏绿叶中, 是治疗心脑 血管疾病的原料, 主要成分有山柰酚、槲皮素和异鼠李素及其他多 种糖基形成的苷元; 双黄酮类物质主要存在于秋季银杏黄叶中, 银杏 黄素能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 使磷脂与胆固醇的比例趋于正常。将 银杏黄素提制成药物, 可治心绞痛等病症。
银杏化学成分的研究及其药理作用

3.临床应用
银杏常用于治疗老年病、记忆力减退、动脉硬化、暴力学和肾上腺髓质素。许多临床研究表明,银杏叶提取物可用于治疗破小血管病、关节炎、糖尿病、骨质增生、淋巴水肿、女性不孕、失语症等疾病,具有改善记忆、预防老年痴呆、改善胸闷、冠状动脉狭窄、降低心脏病、肺癌、糖尿病等的总死亡率,减少骨折等的作用。
4.食用方法
银杏化学成分的研究及其药理作用
银杏(Ginkgo biloba)是一种极为珍贵的植物,它拥有众多的医疗价值。与很多植物不同的是,银杏具有一种健康成分,这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在对银杏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中,学者也确实发现了一系列的血流量增加、改善记忆力、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成效。
1.银杏的有效成分
银杏叶提取物对微循环有直接的扩张作用,能够降低血小板聚集。银杏叶稀释了血管痉挛而不dilate,这是Arachis油不能achieved。银杏提取物能够抑制血管内皮细胞中的内皮抑素的合成,提高。
2.3.抗衰
银杏提取物中的异戊酸可以增强骨髓细胞的活力,改善机体抵抗能力,抗衰。银杏HGA/HGB可以提高机体的代谢能力,抵抗应激。与葡萄糖酸钠治疗病毒性肝炎和冠心病有相同的治愈效果。
我们可以从银杏提取物中获取银杏的健康效果,以银杏叶提取物的样式开发食品和饮料,为大众带来便利,帮助更多人获得健康和活力。
银杏叶的茶可以节约饮茶和茶包用的时间,而且味道清爽,有清爽、美白肌肤的效果。添加银杏叶提取物后的红茶,茉莉香,乌龙茶,龙井茶,以及咖啡可以增强体力,配合芦柑或柠檬酸类香料,口感回甘,香气浓郁,能够强化精神、预防感冒,对考试、工作效果显著。
关于银杏叶的研究报告

关于银杏叶的研究报告
银杏叶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广泛应用于中医药学。
以下是关于银杏叶的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
1. 化学成分:银杏叶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如银杏黄酮、酚酸和皂苷等。
其中,银杏黄酮是银杏叶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抗炎和抗肿瘤等生物活性。
2. 抗氧化作用:银杏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能够抑制自由基的产生,并对已生成的自由基进行清除,具有很强的抗氧化能力。
这些化合物可以保护细胞免受氧化应激的损伤,减轻炎症反应,并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3. 抗炎作用:银杏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对炎症反应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研究表明,银杏叶提取物能够减轻实验性动物模型中的炎症症状,并抑制炎性介质的释放,从而减轻炎症反应的程度。
4. 抗肿瘤作用:银杏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肿瘤活性,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
研究发现,银杏叶提取物能够抑制多种癌细胞的生长,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此外,银杏叶还能够增强化疗和放疗对肿瘤的疗效。
5. 其他生物活性:银杏叶还具有其他一些生物活性,如改善记忆和学习能力、促进血液循环、抗衰老和抗菌等。
这些活性使得银杏叶在中医药学和保健品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综上所述,银杏叶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和其他多种生物活性,具有很大的药用价值。
对银杏叶的进一步研究有助于揭示其药理作用机制,并促进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开发与应用。
国内银杏叶化学成分及制备工艺的研究进展

国内银杏叶化学成分及制备工艺的研究进展银杏叶为银杏科植物银杏Ginkgo biloba L.的干燥叶[1]。
秋季叶尚绿时采收,及时干燥。
性味甘、苦、涩、平。
归心、肺经。
具有敛肺、平喘、活血化瘀、止痛的功效,临床用于改善微循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等[2,3]。
从上个世纪60年代起,国内开始对银杏叶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进行研究,并相继研制成制剂应用于临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有研究表明银杏叶提取物(EGB)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总有效率为91.33%,改善心电图总有效率为73.99%[4]。
由于银杏叶独特的药理和临床治疗效果,近年来在回归大自然的潮流下,人们对绿色产品的渴求更加强烈,因而使其成为全球研究药物的热点。
1 银杏叶的化学成分银杏叶的化学成分十分复杂,迄今为止,在银杏叶中发现的化合物已达160多种,但其中最重要的活性成分是黄酮类化合物和银杏内酯;此外,还有有机酸类、酚类、聚戊烯醇类、原花青素类和营养成分等。
1.1 黄酮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都含有C15核,在银杏叶提取物中的含量约占5.91%,目前从银杏叶提取物中已分离的黄酮类化合物有40种[5-7] ;根据分子结构不同,可分为四大类:1.1.1 单黄酮银杏叶中的单黄酮有7种;山萘素、槲皮素、异鼠李素、洋芹素、木樨草素、三粒麦黄酮、杨梅树皮素,它们的结构中含有5,7,4'-三羟基,3-OH连接糖基,糖基可以是单糖、双糖、三糖,大多数为葡萄糖和鼠李糖;前3种是其主要成分,被作为银杏制剂质量控制的主要指标之一,是治疗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有效成分。
1.1.2 双黄酮双黄酮即二聚体黄酮,通常是裸子植物的特征性化学成分。
在银杏叶中已发现的双黄酮有6种;阿曼托黄素、白果黄素、银杏黄素、异银杏黄素、穗花杉双黄酮、5'-甲氧基白果黄素。
分子结构皆以芹菜素3′、8″位碳链相连接而成的二聚体,含有1~3个甲氧基。
有研究表明双黄酮具有抗炎、抗组织胺的作用,其活性随甲氧基的增加而降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银杏叶提取物的现代研究及发展展望2018级中药学一班穆帝秀摘要:银杏叶是银杏科植物银杏<Ginkgo biloba)的叶银杏,是当今地球上最古老的树种之一。
近年来,人们对银杏在各个领域的研究也大有突破,其中,银杏的药用开发价值最为显著,而银杏叶片的研究价值更为突出。
本文主要通过对银杏叶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实验和临床应用这几方面的阐述,思考和讨论银杏叶及其制剂研究的发展方向,为银杏叶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银杏叶提取物化学成分研究发展1.银杏叶化学成分现代研究现状1.1银杏叶的药用发展史素有“活化石”美誉之称的银杏自古生于我国,药用历史久远,民间早有用银杏叶煎汤治疗未溃冻疮的秘方,李时珍曾在《本草纲目》中详细记载相关偏方17个之多,而用现代科学主法对银杏进行研究和开发利用则起步较晚。
最早开发利用银杏叶的是德国,于1 965年从我国进口银杏叶并从中提取有效成分黄酮和内酯,制成药剂投放本国市场和欧洲市场。
随后,法国也于1975年生产出银杏叶制品用于治疗外周血管疾病与大脑功能不全,效果奇佳,非常畅销。
1991年,美国哈佛大学的学者因发现银杏内酯B的分子结构而荣获诺贝尔奖,而且银杏叶在西方国家的医疗保健使用量是所有草药之冠。
据悉世界各国<尤其是在法国和德国)每天有数以万计的处方,数百万的人在服用银杏叶。
因此,银杏叶越来越受到医药界的关注,其药用价值对人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银杏叶的现代研究始于德国,是希瓦医生最早利用溶剂萃取专利产标准银杏叶提取物(EGb761>,我国进口药品主要是德国Schwabe公司的金纳多和法国Beaufour-Ipsen公司的达纳康。
国内外的大量研究表明,银杏叶的化学成分十分复杂,据不完全统计,从银杏叶分离出的化合物有160多种,其主要的生物活性成分为黄酮类、萜内酯、聚戊烯醇和多糖类化合物,此外,还含有机酸、烷基酚酸类、氨基酸、甾类、微量元素等。
虽然银杏的叶与果成分相似,而叶不含果中的毒性成分氢氰酸,药理实验毒性也远小于果,黄酮和银杏内酯等有效成分含量却远高于种子,对心脑,神经,哮喘等疾病的治疗效果独特。
现在已广泛用于临床医药、保健及化妆品各个方面,在临床上已制成各种有注射液和中成药;保健食品如戒烟保健茶,德国银杏叶口香糖和巧克力糖,日本GBE-24系列营养补品等;保健用品如小人蛲虫病药垫,防治哮喘病背心和高血压保健枕等;化妆品,祛斑美容散,洗发香波,护肤霜等,所以银杏叶在各个领域都很受现代人的亲睐。
1.2银杏叶主要活性成分分类1.2.1黄酮类化合物银杏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由黄酮及其苷、双黄酮、儿茶素3类组成。
到目前为止已分离出40种黄酮类化合物,其中黄酮及苷类28种,由槲皮素、山萘素、异鼠李素、杨梅皮素、木犀草素、洋芹素及其单、双、三糖苷组成,包括桂皮酰黄酮苷。
单黄酮类化合物主要是由山萘素、槲皮素和异鼠李素与各种糖基形成的苷,而糖基可是单糖、双糖、三糖,大多数为葡萄糖和鼠李糖,其中大多数是槲皮素、山萘素及其苷,银杏双黄酮有6种,分别为银杏黄素、异银杏黄素、阿曼托黄素、白果黄素、西阿多黄素和5’一甲氧基白果黄素。
1.2.2萜内酯化合物萜内酯化合物为二萜和倍半萜类化合物,是银杏叶中另一类重要的生物活性物。
目前已分离出6种萜内酯,包括银杏内酯A、B、C、J和银杏树根之银杏内酯M,能阻滞PAF受体,均有拮抗血小板活化因子的作用。
1.2.3聚戊烯醇类酯聚戊烯醇是银杏叶开发前景的生物活性类酯化合物,多以同系物的形式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内,其中哺乳动物体内的采用聚戊烯醇称为多萜醇。
1982日本田中康之等最早从银杏叶中分离聚戊烯醇类酯,国内王成章等人1992年从银杏叶中分离出7种聚戊烯乙酸酯,均为桦木聚戊烯醇型结构。
1.2.4多糖类Josef等从银杏叶中分离得到水溶性中性多糖GF1、水溶性酸性多糖GF2和GF3组分。
GF1由阿拉伯糖、甘露糖、葡萄糖和半乳糖组成;GF2除了含组成GFI的4种单糖外,还有鼠李糖;GF3由阿拉伯糖、鼠李糖和半乳糖组成。
黄桂等从银杏叶水提液中,得到两种多糖,经凝过滤、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过碘酸钠氧化、Sm解、红外光谱等方法,精确的证实一种银杏叶多糖相对子质量。
1.2.5烷基酚酸类化合物据波兰Ellnain—Wojtaszek报道要有7种酚酸类化合物,即原儿茶酸、p一羟基苯酸、香草酸、咖啡酸、豆酸、阿魏酸、原酸。
近年来,酚酸及其的生物活性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其中阿魏酸、香豆酸和绿原酸有抗细菌和消炎的作用,原儿茶酸是一种抗真菌物质。
有研究表明,这类物质具有致敏性、免疫毒性、细胞毒性,是银杏叶中主要的有毒成分。
1.2.6有机酸类银杏叶中的酸类物质主要有脂肪酸、羟基酸、氨基酸、糖质酸、莽草酸及6—羟基犬脲喹啉酸<6一HKA)。
其中6一HKA是广谱中枢神经氨基酸类递质(如N MDA和AMPA>拮抗剂,能减轻脑缺氧症状。
能在血脑屏障完整性受损的条件下进入脑组织发挥作用,是银杏叶中一种重要的生物活性成分。
1.2.7叶精油类化合物张洪久等首次对40年树龄银杏叶挥发性成分进行了研究报道,其中主要成分为十六酸、雪松脑、6,基一2一十五酮、邻苯二甲酸丁醇醇二酯、十四酸、橙花叔醇和β一桉叶醇等。
王成章等采集3—5年银杏叶,通过GC和GC—MS鉴定出44个化学成分,要由酮类、烃类、醛类、酸类和酯类组成。
1.2.8其它营养成分银杏叶还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尤其是蛋白质、糖、维生素C、维生素E、胡萝卜素、类胡萝卜素、原花色素等含量丰富。
另外含有17种氨基酸、白果醇、白果酮甘八醇、β一谷甾醇、豆甾醇、生物碱等。
2.GBE对机体的药理作用及相关研究目前,关于银杏叶提取物<GBE)的活性成分的药理研究和开发利用,国内外主要集中在银杏叶黄酮、银杏叶内酯、银杏叶多糖等化学成分及其制剂上。
而且,经大量临床及实验证明,GBE对心、肝、肾、脾、动脉等器官组织的影响未见明显形态学改变,因此可视为无毒药物。
2.1中枢神经系统GBE能增加脑血循环,使人精神清爽和延缓衰老。
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1992综述1986-1991年的8个研究,用GBE治疗脑供血量不足的报告,临床结果显示,绝大多数患者症状有明显改善。
而且,缓解头痛,眩晕,焦虑,耳鸣,改善记忆力和注意力集中等,使老年患者脑电图回复正常,对中度脑缺血症状的患者疗效得以肯定。
比利时的一个国际精神科研讨大会上提到,一批医生以双盲配合安慰剂和银杏叶对照的方式,给年龄介于55与86岁的正常成人服药,六个星期后给予智力测验,结果发现那些服用银杏叶的成年男女的思考能力和记忆力有显著的进步,因此研究者们认为银杏叶可以促进神经系统的识别能力。
2.2血液循环系统1994年6月,在华盛顿召开的精神药理学会议上有报道称银杏叶制剂能舒张血管和血液粘度。
辽阳辽河制药研制的银杏口服液经200多例临床验证,证实银杏叶确有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
2.2.1外周循环系统GBE制剂能改善脑细胞代谢和降低血脑屏障通透性。
有人将GBE用于预防性应用,发现GBE能明显减轻颈总动脉注入放射性微球引起的大鼠大脑半球栓塞和脑水肿,并使脑细胞能量代谢正常化,脑血流量增加。
也有临床研究表明GBE 内所含的黄酮醇对外周动脉阻塞病疗效确切。
2.2.2清除自由基,保护心肌和血管内皮细胞GBE有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其中黄酮甙<黄酮萘酚,檞皮素的糖甙)均能清除超氧阴离子,对动脉粥样硬化大有改善作用。
2.2.3对冠状循环和心肌功能的影响银杏叶总黄酮对血管紧张素转氨酶的活性有明显抑制作用,从而抑制动脉的收缩。
我国药学研究者研制了系列银杏制剂,用于临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取得了满意效果,甚至有报道称银杏叶提取物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总有效达90.8%。
2.3呼吸系统GBE内的黄酮甙类对气管平滑肌有直接松弛作用,且能解有机磷酸组织胺和乙酰胆碱对豚鼠离题气管制痉作用,抑制豚鼠组织胺性哮喘作用。
GBE对实验性支气管炎有一定疗效,对喘息性气管炎的有效率为97%。
银杏叶内酯B气雾剂1期临床实验证明可预防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和变应原诱导的哮喘儿童的支气管收缩与PAF有关的哮喘疾病、过敏性疾病等。
2.4消化系统黄酮醇对豚鼠离体肠管有解痉作用,并能对抗组织胺及氯化钡引起的痉挛,起强度与罂粟碱相似,但效果较持续。
临床上还常用于胃部疼痛和痢疾扥疾病。
2.5对移植排斥及其免疫反应的作用GBE内所含的银杏内酯B能抑制人类对Ks32<肉瘤)目标细胞的自然杀伤细胞活性,也能阻止干扰素引起的自然杀伤细胞活性。
经临床验证,银杏内酯B能延长移植物存活时间,可用于脏器<心,肺、肾)移植。
2.6抗病毒、抗肿瘤作用银杏绿叶粗提取物对疱疹病毒<EB)有抑制作用,有效成分为七碳水杨酸和白果素,银杏内酯A、B、C或单用B均可用于转移性癌症的治疗,提高抗癌化疗效果,减轻不良效果反应。
GBE对核糖核酸酶的活性有调节,可防止逆转各组织的纤维变性,降低炎症病人乃至包括艾滋病在内的自动免疫性疾病中—r球和免疫球蛋白的异常升高,也可治白血病和实体瘤。
2.7抗菌、抗关节炎作用有研究表明,银杏叶水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绿脓杆菌及真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长链酚类和银杏内酯用于烧伤、晒伤、烫伤、放射伤,脓毒症,胰腺症等。
而银杏内酯B则有抑制病原引起的骨关节炎的作用。
2.8.泌尿系统紫癜性肾炎(HSPN>是儿科最常见的继发性肾脏病之一,病程迁延,也是最严重的并发症。
银杏叶制剂具有天然抗PAF作用,直接阻断PAF病理作用并保护脏器功效,对肾小球炎有防治作用。
王淑美等[6]报道将尚未出现肾损害的过敏性紫癜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银杏叶片。
结果观察组皮肤紫癜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肾炎发生率为16.1%,对照组为35.7%,观察组肾损害出现时间迟于对照组,且肾损害程度也轻于对照组。
GBE中银杏内酯不仅能迅速增加尿流量、肾小球滤过速度和钠排泄物,还可明显抑制这些细胞激动素的生成,对治疗蛋白尿症有益。
2.9生殖系统有专家用GBE制剂和双盲受控安慰剂对有经前不快症状的妇女做了一次评价研究,结果显示:和安慰剂比较,GBE制剂能明显地减轻月经前不快症状的主要征候,特别是乳房疼痛和情绪不稳。
后经进一步研究,GBE的确有能阻止卵泡破裂、卵巢胶原溶解和增加血管通透性的功效。
也有病例报告和开放研究提出银杏能使因扑洛扎克类药物及其它抗抑与药物带来的性功能障碍好转。
2.10GBE其他方面的研究德国威玛舒培博士从数以千次银杏叶提炼过程中,发现编号第761的物质药效最佳,于是将之命名为“GBE761”。
主要用于老年血管性痴呆(AD>、记忆力减退的治疗。
经临床实验证实,GBE对Aβ沉积及神经递质缺失引起的记忆和认知功能减退有改善作用,是目前治疗AD较理想的药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