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学教案
儿科护理学教案模板范文

教学对象:护理专业学生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儿科护理学的基本概念、特点和范围,了解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的护理重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护理程序对儿科患者进行评估、诊断、计划、实施和评价的能力。
3.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关爱儿童、尊重生命、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和职业素养。
教学重点:1. 儿科护理学的概念、特点和范围。
2. 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的护理重点。
教学难点:1. 儿科护理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2. 对儿科患者进行评估、诊断、计划、实施和评价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儿科护理学的概念、特点和范围。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学习儿科护理学?二、教学内容1. 儿科护理学的概念、特点和范围- 儿科护理学的定义- 儿科护理学的特点- 儿科护理学的范围2. 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的护理重点- 新生儿期- 护理重点:保暖、喂养、黄疸、新生儿疾病筛查等- 婴儿期- 护理重点:喂养、生长发育、预防接种、常见病防治等 - 幼儿期- 护理重点:喂养、生长发育、疾病预防、心理健康等 - 学龄前期- 护理重点:营养、卫生、心理、预防接种、常见病防治等 - 学龄期- 护理重点:营养、卫生、心理、预防接种、常见病防治等三、案例分析1. 教师提供典型儿科护理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和护理措施。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并分享讨论结果。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儿科护理学的重点和难点。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五、作业与思考1. 学生根据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儿科护理学的综述。
2. 思考:如何提高儿科护理质量,为儿童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讨论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撰写的综述是否符合要求。
3. 考试成绩:通过考试评估学生对儿科护理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学资源:1. 教科书:《儿科护理学》2. 课件:儿科护理学相关内容3. 案例分析:典型儿科护理案例4. 网络资源:儿科护理学相关网站、论文等教学反思:1.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高职儿科护理教案模板范文

一、课程名称:高职儿科护理学二、授课班级:XX级XX班三、授课时间:第X周第X节四、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掌握儿科护理的基本概念、特点及重要性。
- 熟悉小儿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和影响因素。
- 了解儿科护理的基本原则和操作规范。
2. 技能目标:- 能够正确进行小儿生命体征的测量和评估。
- 能够进行小儿常见疾病的护理操作。
- 能够进行小儿健康教育。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儿科护理工作的热爱和责任感。
- 增强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 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爱心。
五、教学内容:1. 绪论- 儿科护理学的概念、特点及重要性。
- 小儿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和影响因素。
2. 小儿生长发育- 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和特点。
- 影响小儿生长发育的因素。
3. 小儿营养- 小儿营养的基本原则。
- 常见小儿营养问题及护理。
4. 小儿护理技术- 小儿生命体征的测量和评估。
- 小儿常见疾病的护理操作。
5. 小儿健康教育- 小儿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 常见小儿健康问题的预防与护理。
六、教学方法:1. 讲授法- 结合多媒体课件,系统讲解儿科护理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讨论法- 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和总结。
3. 操作示范法- 由教师进行操作示范,学生分组练习。
4. 情景模拟法- 通过模拟实际场景,提高学生的临床操作能力。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思考儿科护理的重要性,激发学习兴趣。
2. 讲授新课- 按照教学内容,系统讲解儿科护理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 案例分析- 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和总结。
4. 操作示范- 由教师进行操作示范,学生分组练习。
5. 情景模拟- 通过模拟实际场景,提高学生的临床操作能力。
6.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八、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完成课后习题。
2.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九、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积极参与讨论,认真完成操作。
儿科护理学教案模板

儿科护理学教案模板一、课程名称:(适用大部分课程教案)二、授课对象儿科护理学专业学生,具备基础医学知识及护理学基本理论。
三、授课时间2学时,每学时45分钟。
四、授课教师具备丰富儿科护理经验的讲师或以上职称教师。
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儿科护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2)了解儿科常见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护理措施;(3)能够运用护理程序对儿科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制定护理计划。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3)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儿科护理事业,关爱儿童的健康成长;(2)树立正确的护理职业道德观念,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3)培养学生具有积极向上的心态,勇于面对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困难和挑战。
六、教学重占和难点1、教学重点(1)儿科护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2)儿科常见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护理措施;(3)护理程序的运用。
2、教学难点(1)护理评估中主客观资料的收集和分析;(2)护理计划的制定和实施;(3)儿科护理中特殊情况的处理。
七、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一个具体的儿科护理案例,引发学生对儿科护理问题的思考,提出本节课将要探讨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新知讲授(20分钟)- 教师系统讲解儿科护理的基本原则、方法和程序,结合PPT和实物演示,详细阐述儿科常见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及相应的护理措施。
- 通过提问、举例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关键知识点。
3、合作探究(15分钟)- 学生分成小组,针对提供的儿科病例进行讨论,运用护理程序进行评估、诊断、计划和实施。
-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巩固练习(10分钟)- 教师布置与儿科护理相关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简答题和案例分析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儿科护理学教案范文

儿科护理学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了解儿童生理、心理和社会发展的特点;2.掌握常见的儿童疾病的护理知识和技能;3.学会进行儿童家庭护理;4.培养学生的儿科护理意识和技能。
二、教学内容:1.儿童生理、心理和社会发展的特点;2.儿童常见疾病的护理知识和技能;3.儿童家庭护理;4.儿童急救知识和技能。
三、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展示一张儿童照片或讲述一个与儿童有关的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思考儿童的特点和护理的重要性。
2.学习儿童生理、心理和社会发展的特点:(1)讲解儿童生理、心理和社会发展的基本知识;(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儿童发展的特点;(3)设计小组展示活动,让学生通过展示儿童的发展曲线、心理特点等来展示所学知识。
3.学习儿童常见疾病的护理知识和技能:(1)介绍儿童常见疾病的种类和症状;(2)详细讲解每种疾病的护理知识和技能;(3)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他们模拟各种疾病情况进行护理操作。
4.学习儿童家庭护理:(1)讲解儿童家庭护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配对活动,让他们模拟儿童家庭护理场景,进行护理操作和沟通技巧练习。
5.学习儿童急救知识和技能:(1)介绍儿童急救的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2)详细讲解常见儿童急救情况的处理方法;(3)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急救操作的模拟训练。
6.梳理知识点,进行复习和总结;7.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编写一份儿童护理计划;8.结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儿科护理实践。
四、教学评价:1.课堂观察:观察学生在学习中的专注程度、互动情况等;2.学生演示:观察学生在角色扮演和模拟急救操作中的表现;3.课堂小测:进行一次简单的选择题测验,测试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4.作业评价:评价学生编写的儿童护理计划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五、教学资源:1.儿童生理、心理和社会发展的基本资料和教材;2.儿童常见疾病的护理知识和技能的幻灯片和教材;3.儿童家庭护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幻灯片和教材;4.儿童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幻灯片和教材;5.角色扮演和模拟急救操作的道具和设备。
儿科护理学教案

儿科护理学教案教案标题:儿科护理学教案教学对象:医学院或相关专业的学生教学目标:1. 了解儿科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儿科护理学中常见疾病的护理要点和处理方法;3. 提高对儿童患者的沟通技巧和关怀能力;4. 培养学生在儿科护理中的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
教学内容与时间分配:本教案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包含多个小节。
建议总共授课时长为16学时。
阶段一:儿科护理学基础知识(4学时)小节1:儿科护理学的概述和特点(1学时)小节2:儿科生理学和发育阶段(1学时)小节3:儿科护理中的安全与预防措施(1学时)小节4:儿科护理中的评估与观察(1学时)阶段二:常见儿科疾病的护理(5学时)小节1:儿童感染性疾病的护理(2学时)小节2: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1学时)小节3:消化系统疾病的护理(1学时)小节4: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护理(1学时)阶段三:儿童患者的沟通与关怀(4学时)小节1:与儿童患者的沟通技巧(1学时)小节2:儿童心理健康与护理(1学时)小节3:家庭支持与教育(1学时)小节4:疼痛管理与缓解(1学时)阶段四:团队合作与领导能力(3学时)小节1:儿科跨学科合作与团队协作(1学时)小节2:儿科护理领导与管理(1学时)小节3:儿科护理实践中的问题解决与创新能力(1学时)教学方法:1. 讲课:介绍儿科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讲解各个小节的内容,并结合案例进行实例分析。
2.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探讨和解决儿科护理中的实际问题,并在课堂上进行汇报和讨论。
3. 实践操作:设置模拟儿科护理的实际场景,让学生进行护理操作,并进行实时评估和反馈。
4. 视频展示:观看相关儿科护理操作的视频,通过讨论和分析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操作水平。
5. 学生报告:要求学生选择一种儿科疾病,进行深入研究,并进行学术性报告,以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
评估方式:1. 个人测试:每个阶段结束后进行小测验,测试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儿科护理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名称:儿科护理学授课对象:护理专业学生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掌握儿科护理的基本原则和特点。
- 了解小儿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和常见疾病的护理要点。
- 熟悉儿科护理文件的书写规范。
2. 技能目标:- 能够进行小儿生命体征的测量和评估。
- 掌握小儿常见疾病的护理操作技术。
- 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护理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儿科护理工作的热爱和责任感。
- 增强学生的同理心和关爱意识。
教学内容:1. 儿科护理学概述2. 小儿生长发育3. 常见儿科疾病的护理教学重点:1. 儿科护理的基本原则和特点2. 小儿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3. 常见儿科疾病的护理要点教学难点:1. 小儿生长发育的评估2. 常见儿科疾病的护理操作技术教学方法:1. 讲授法2. 案例分析法3. 小组讨论法4. 实操演示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提问:什么是儿科护理?2. 介绍儿科护理的重要性。
二、讲授新课1. 儿科护理学概述- 儿科护理的定义和任务- 儿科护理的特点- 儿科护理的基本原则2. 小儿生长发育- 小儿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 - 小儿生长发育的评估方法三、案例分析1. 案例一:新生儿窒息的护理2. 案例二:婴幼儿腹泻的护理四、小组讨论1. 如何进行小儿生长发育的评估?2. 如何进行新生儿窒息的护理?五、小结1.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强调儿科护理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的主要内容。
2. 提问:什么是儿科护理的基本原则?二、讲授新课1. 常见儿科疾病的护理- 呼吸系统疾病- 消化系统疾病- 神经系统疾病2. 常见儿科疾病的护理操作技术- 吸氧- 吸痰- 腹腔穿刺三、实操演示1. 吸氧2. 吸痰3. 腹腔穿刺四、学生练习1. 学生分组进行吸氧、吸痰、腹腔穿刺等操作练习。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操作错误。
五、小结1.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强调儿科护理操作技术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儿科护理学部分教案

儿科护理学部分教案一、教案概述1. 课程名称:儿科护理学2.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3.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儿科护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够熟练地进行儿科护理操作,具备初步的儿科护理能力。
4.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儿科护理的基本概念、儿童生长发育、儿童营养与喂养、儿童保健和儿童疾病护理等内容。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儿科护理的基本概念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和规律儿童营养与喂养的原则和方法儿童保健的内容和措施儿童疾病护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2. 教学难点:儿童生长发育的评价指标和方法儿童营养与喂养的个体化和特殊需求儿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儿童护理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儿科护理的基本概念、儿童生长发育、儿童营养与喂养、儿童保健和儿童疾病护理等内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病例,引导学生运用儿科护理知识进行分析和判断。
3. 操作演示法:演示儿科护理操作,讲解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儿童护理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介绍儿科护理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责任感。
2. 讲解:讲解儿科护理的基本概念、儿童生长发育、儿童营养与喂养、儿童保健和儿童疾病护理等内容。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病例,引导学生运用儿科护理知识进行分析和判断。
4. 操作演示:演示儿科护理操作,讲解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儿童护理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6.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儿科护理的操作规范和护理理念。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操作技能:评估学生在操作演示中的技能掌握程度,包括操作规范、注意事项等。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考问题、沟通交流、解决问题等能力。
4.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儿科护理学教案

儿科护理学教案教案主题:儿科护理学教学目标:1.了解儿科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2.掌握常见儿科疾病的护理方法。
3.提高对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的认识,提供个性化的儿童护理服务。
教学内容:1.儿科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30分钟)2.常见儿科疾病的护理方法(60分钟)3.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及儿童护理服务(30分钟)教学步骤:第一步:介绍儿科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30分钟)1.引入:通过问学生儿科护理学是什么,以及为什么要学习儿科护理学等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内容做铺垫。
2.讲解儿科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如儿科护理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内容体系等。
3.讲解儿科护理学的理论知识,如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儿童疾病的护理原则等。
第二步:掌握常见儿科疾病的护理方法(60分钟)1.讲解常见儿科疾病的护理方法,如感冒、发热、腹泻、肺炎等。
2.针对不同儿科疾病,介绍其护理方法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3.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掌握儿科疾病的护理方法。
第三步:提高对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的认识,提供个性化的儿童护理服务(30分钟)1.讲解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如生长发育规律、情绪表达方式、心理需求等。
2.介绍如何提供个性化的儿童护理服务,如与儿童建立良好的关系、给予儿童安全感、尊重儿童的意愿等。
3.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模拟儿童护理情境,运用所学知识提供个性化的儿童护理服务。
教学资源:1.教学PPT,用于讲解儿科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2.儿科护理学教材,供学生参考和深入学习。
3.儿童护理案例,用于学生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
教学评估:1.课堂小测验:布置课堂小测验,考察学生对儿科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2.案例分析:要求学生分析并解决儿科护理案例中的问题,考察学生对儿科疾病护理方法的掌握情况。
3.角色扮演:要求学生扮演护士和儿童的角色,模拟儿童护理情境,考察学生提供个性化儿童护理服务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科护理学教案儿科护理学教案教案首先介绍儿科护理学的基本基础知识及理论如:儿童的生长发育、儿童营养、新生儿的特点等,其次介绍新生儿疾病和各个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最后介绍传染病和小儿惊厥的护理。
为使学生在临床实践中能够正确应用护理程序,用以人为中心的观念护理病人,促进整体护理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故本教案是按照护理程序的方法组织讲解具体内容。
为适应我室的教学需要,结合近年教改的成绩,依照新修订大纲的要求,本着培养护理本科学生的目标,增加了一些病例分析、社会实践、临床见习等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内容。
对教师的要求1、教师必需认真备课。
要求教师在使用本教案时结合自身知识结构和教学经验,在此基础上丰富具体授课内容;备课时,教师必需熟悉相关课程知识如解剖学、胚胎学、基础护理学及临床各学科知识,做到儿科护理学与基础等学科相结合。
2、教师必需研究教学法,以培养护理本科生为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其求知欲望,培养护生自学能力。
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护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思想品德的培养。
教材选用护理学专业儿科护理学第三版) 崔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年7月参考书籍与常用地址参考书籍:《儿科学》《解剖学》《组胚学》《病理学》常用址:.37中华护理医学护理授课章节第一、二章绪论及生长发育授课对象护理本科授课时数2学时授课时间第三学年第二学期授课地点主楼四层本班教室教学目的与要求一)了解小儿年龄的分期及各期的特点二)掌握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影响因素。
三)了解儿科特点及儿科护理的一般原则。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影响因素难点: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影响因素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具电脑、AI授课提纲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儿科护理学任务和范围5分钟)第二节儿科特点及儿科护理的一般原则 10分钟)第三节小儿年龄的分期及各期的特点25分钟)第四节我国儿科护理学的发展与展望5分钟)第五节儿科护士的角色及素质要求5分钟)第二章生长发育第一节生长发育的规律和影响因素一、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30分钟)二、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20分钟)思考题或作业1.小儿年龄的分期?各有何特点?2.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和影响因素?3. 5天、5个月、5岁、15岁各属何年龄期?有何特点?保健应注意什么? 授课章节第二章生长发育授课对象护理本科授课时数2学时授课时间第三学年第二学期授课地点主楼四层本班教室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生长发育的规律和影响因素。
2.掌握体格生长常用指标及测量方法。
3.熟悉小儿神经精神发育过程。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体格生长常用指标及测量方法。
难点:判断小儿生长发育的各项指标的方法与正确值,需要熟记。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具电脑、AI授课提纲第二章生长发育第二节小儿体格生长发育及评价一、体格生长常用指标及测量方法20分钟)二、骨骼的发育10分钟)三、牙齿的发育10分钟)四、生殖系统的发育15分钟)第三节小儿神经心理发育及评价一、神经系统的发育10分钟)二、感知的发育5分钟)三、运动功能的发育10分钟)四、语言的发育10分钟)五、社会行为的发展5分钟)小结:5分钟)思考题或作业小儿体格生长的常用指标及测量方法?本节专业英语词汇生长 grth)发育 develpent)授课章节第三章儿童保健授课对象护理本科授课时数2学时授课时间第三学年第二学期授课地点主楼四层本班教室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各年龄期保健的原则2.掌握儿童预防接种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传染病管理和计划免疫难点:传染病管理和计划免疫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室示教教具挂图、光疗暖箱、远红外辐射式新生儿抢救台授课提纲第五节传染病的管理与计划免疫一、传染病的管理5分钟)二、计划免疫一)免疫程序25分钟)小儿各种预防接种实施程序表四苗防六病)二)预防接种的注意事项5分钟)1.接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2.严格掌握禁忌症三)预防接种的反应及处理10分钟)1、一般反应2、异常反应四)几种主要生物制品的特点5分钟)第四章住院儿童的护理实验室示教)50分钟)儿科护理技术光疗暖箱、新生儿远红外辐射式抢救台) 思考题或作业1.小儿各种预防接种实施程序2.预防接种的异常反应?3.光疗暖箱使用时注意事项?4.为何要强调复种和尽量减少漏种?本节专业英语词汇儿童保健 hild are预防接种 vainatin授课章节第四章儿童营养授课对象护理本科授课时数2学时授课时间第三学年第二学期授课地点主楼四层本班教室教学目的与要求1.熟悉小儿物质代谢的特点及营养需要2.掌握婴幼儿喂养方法3.掌握辅食添加的原则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母乳喂养的优点,哺乳方法、断奶时间及注意事项;添加辅食的原则、种类及时间以及如何根据地区和条件不同合理选用难点:添加辅食的重要性、种类及时间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具电脑、VD光盘授课提纲一、小儿代谢特点及对热量、水、营养物质和微量元素的需要量15分)二、断奶后的喂养及幼儿膳食的配制原则、种类和方法5分钟)三、小儿营养状况的评估5分钟)四、母乳喂养的优点,哺乳方法、断奶时间及注意事项20分钟)五、人工喂养及混合喂养的适应症,乳类食品的选择,牛、羊乳及其它代乳品的成份、优缺点及使用方法30分钟)六、辅食的重要性,添加的原则、种类及时间以及如何根据地区和条件不同合理选用15分钟)思考题或作业1.为什么要提倡母乳喂养?2.辅助食品添加的原则及其重要性?3.所谓母乳喂养成功,H是如何界定的?本节专业英语词汇母乳喂养 breast feeding授课章节第五章第一节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授课对象护理本科授课时数2学时授课时间第三学年第二学期授课地点主楼四层本班教室教学目的与要求1. 熟悉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病因2. 掌握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临床表现和护理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病因和临床表现难点:1.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发病机制2.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骨骼体征与骨骼的病理改变的关系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具电脑、ppt幻灯片、粉笔、黑板授课提纲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一、维生素D的和转化。
5')二、简述维生素D甲状旁腺素和降钙素在骨生长和钙磷调节中的作用。
5')三、病因 8')四、发病机制:讲述发病机制是机体为了维持血钙水平而对机体造成的损害,结合图来讲述。
15')五、骨的病理改变5')六、临床表现:初期的表现是神经精神异常兴奋的表现插入病例),重点是激期骨骼系统的体征,为便于理解和记忆,将它们归纳为三大类:骨质软化、骨样组织堆积和骨齿)发育推迟,不同的年龄和不同的部位的表现,简述恢复期和后遗症期的表现。
30')七、护理30')1.评估2.护理诊断3.预期目标4.护理措施八、小结2')思考题或作业1.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发病机制2.佝偻病的病理改变与激期骨骼系统的体征有何联系。
3.为什么佝偻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地域差别?如北方的发病率高于南方?本节专业英语词汇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rikets f vitain D defiieny授课章节第五章第二节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抽搐症授课对象护理本科授课时数2学时授课时间第三学年第二学期授课地点主楼四层本班教室教学目的与要求1. 了解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抽搐症的病因2. 掌握维生素D缺乏手足抽搐症的临床表现和护理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抽搐症的病因和临床表现2. 手足抽搐症护理措施难点: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抽搐症的发病机制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具电脑、ppt幻灯片、粉笔、黑板授课提纲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抽搐症一、发病机理:强调甲状旁腺代偿性分泌不足是主要的病因,结合图来讲述10')二、隐匿型:血钾下降到抽搐的临界值1.75-1.88l)未出现抽搐,但可刺激神经肌肉引出体征:hvstek征面神经征)腓反射和Trusseau征。
5')三、临床表现详细讲述惊厥、手足抽搐和喉痉挛的临床表现和特征和鉴别结合病例),血钾多数 1.75l。
30')四、治疗:重点是急救处理方法,镇静剂和钙剂的应用注意事项10')五、护理5')1.护理诊断2.护理措施六、小结5')思考题或作业1.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抽搐症的发病机制2.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抽搐症的临床表现及处理原则本节专业英语词汇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抽搐症 rikety tetany授课章节第六章第一节新生儿分类第二节正常足月儿的特点及护理第三节早产儿的特点及护理授课对象护理本科授课时数2学时授课时间第三学年第二学期授课地点主楼四层本班教室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新生儿分类及各种新生儿定义、呼吸、消化、体温调节特点2.熟悉新生儿常见的几种特殊生理状态3.熟悉新生儿护理要点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新生儿分类及各种新生儿概念,正常新生儿及早产儿外观特点,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体温调节特点,几种特殊生理状态难点:体温调节及中性温度,不同出生体重儿,早产儿中性温度,早产儿保温、喂养问题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具电脑、ppt、粉笔、黑板授课提纲第一节新生儿分类25分钟)一、根据胎龄分类二、根据出生体重分类三、根据体重和胎龄关系分类四、高危儿第二节正常足月儿的特点及护理40分钟)一、正常足月儿特点:重点讲解外观特点及呼吸系统特点,消化系统特点,体温调节,一般讲解循环系统,泌尿系统,血液系统,神经系统需强调本能反射),能量、体液代谢,免疫系统几种特殊生理状态生理性黄疸。
上皮珠/马牙,乳腺肿大,假月经)二、足月儿护理10分钟)第三节早产儿的特点及护理15分钟)一、早产儿特点二、早产儿护理小结 5分钟)思考题或作业为什么说新生儿的保暖是医疗护理的重要问题,何为中性温度? 本节专业英语词汇足月儿 full-ter infant早产儿 pre-ter infant授课章节第六章第四节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授课对象护理本科授课时数2学时授课时间第三学年第二学期授课地点主楼四层本班教室教学目的与要求1.熟悉硬肿症的临床特征2.掌握硬肿发生的顺序及硬肿的特点3.了解新生儿硬肿症的护理诊断4.掌握硬肿症的护理及复温的原则及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复温的原则及方法。
难点: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具电脑、ppt、粉笔、黑板授课提纲一、病因5分钟)二、发病机制:易散热;产热不足;饱和脂肪酸熔点高;易引起微循环障碍。
10分钟)三、临床表现:1.低体温;2.硬肿特点、顺序、范围);3.多器官功能损害;4.病情分度25分钟)四、辅助检查5分钟)五、治疗要点:1.复温;2.支持疗法;3.纠正器官功能紊乱;4.合理用药5分钟)六、护理评估:1.健康史;2.身体状况;3.心理社会状况10分钟)七、常见护理诊断与合作性问题5分钟)八、预期目标5分钟)九、护理措施:1.积极复温肛温在30?,34?,足月儿-早产儿6,12h;肛温 30?,12,24h=;2.保证热能供给;3.预防感染;4.密切观察病情;.健康教育25分钟)十、小结5分钟)思考题或作业1.新生儿硬肿症的临床表现和护理措施?2.结合病例理解如何对新生儿硬肿症患儿进行整体护理?本节专业英语词汇新生儿硬肿症 nenatal sleredea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nenatal ld injure syndre授课章节第六章第五节新生儿黄疸授课对象护理本科授课时数2学时授课时间第三学年第二学期授课地点主楼四层本班教室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2.熟悉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常见的几种疾病3.掌握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特点4.掌握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护理措施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特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护理措施难点: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教学方法 1.结合病例分析胆红素脑病病例)展示临床表现、治疗措施,说明高胆红血症的神经毒性2.历史回顾简述胆红素脑病的认识,光疗的发现)教具AI、电脑、粉笔、黑板授课提纲一、概述2分钟)一)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10分钟)二)新生儿黄疸的分类10分钟)病理性黄疸的原因10分钟)病理性黄疸的诊断及治疗要点10分钟)二、新生儿溶血病新生儿溶血病的定义、病因及发病机制10分钟)新生儿溶血病的临床表现10分钟)新生儿溶血病的实验室检查及治疗要点15分钟)三、新生儿黄疸的护理20分钟)总结、提问3分钟)思考题或作业一)为什么病理性黄疸必须给予积极的治疗?二)病理性黄胆患儿的护理。